現代教育教學理念_第1頁
現代教育教學理念_第2頁
現代教育教學理念_第3頁
現代教育教學理念_第4頁
現代教育教學理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現代教育教學觀念一、新的教學觀1、教學目的的新演變新的教學目的觀( 1)雙基觀:傳授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2)智能觀:加強基礎,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3)素質觀:加強基礎,增強能力,發(fā)展個性,提高素質。2、教學本質的新定義新的教學本質觀( 1)將“教學”當作一種行為,即相當于老師的“教”,是教學實踐中教師這一方的行為。(2)將“教學”看成是一個聯(lián)合詞組,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組成的活動,并且兩者不可分割。 (3)華東師大施良方教授指出,從關注教師的行為的角度來說, “教學(教)就是教師引起、維持與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現代的課堂教學,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組織學生主動

2、學習,實現學生的某些內在的發(fā)展與變化的過程。3、教學價值的新內涵新的教學價值觀( 1)重外在價值輕內在價值。教學的外在價值,即教學服務于社會的價值。教學的內在價值,即教學具有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價值。(2)內外價值并舉。教學不能僅僅只注重學生認知智慧的發(fā)展,還應關注人的情感智慧的發(fā)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完善人的精神世界。4、教師角色的新定位新的教師觀( 1)教師的職責定位:傳授文化知識;教師的角色定位: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紀律的管理員、社會的代表人等。(2)教師角色的新定位為:人類文化的傳遞者;新生一代靈魂的塑造者;學生心理的保健醫(yī)生;學習者和學者;人際關系的藝術家;教學的領導和管理者。教師

3、職責的新定位: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引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發(fā)展。5、對學生的新認識新的學生觀( 1)潛能觀學生是具有巨大潛能的人人的潛能分為生理潛能和心理潛能。心理潛能又分為智慧潛能、情感潛能和創(chuàng)造 潛能。教師所要做的,就在于發(fā)現和開發(fā)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我們要相信每 個人都具有潛能。(2)發(fā)展觀一一學生是處于發(fā)展中的人樂觀地估計學生的天性。堅持性善論,反對性惡論。性善論注重自省和內在力 量的挖掘,性惡論注重外在規(guī)范的約束和行為的矯正。用發(fā)展的觀點認識學生。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要 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改正錯誤,從

4、而不斷促進學生 的進步和發(fā)展。(3)主體觀一一學生是具有主體性的人要認識學生必須是學習的主體。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基礎, 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要相信學生確有內在的主體能力,教師不能包辦代替學生的學習。明確判斷教學活動中誰是主體的標準。 看學生是不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主要 取決于他是否確定或參與確定有關活動的目的,是否決定或參與有關活動的過 程。如果是,則為主體;如果不是,則為客體要幫助學生完善主體結構。學生的主體結構包括操作系統(tǒng)和動力系統(tǒng)兩部分。操作系統(tǒng)主要由智力因素組成,承擔著對客體(教學內容)的感知、概括、記憶、 運用等任務;動力系統(tǒng)主要由非智力因素組成,承擔著激發(fā)和

5、維護主體認識活動 的任務。(4)差異觀一一學生是一個個獨特的人首先,要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創(chuàng)新素質包含內容作用1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動機、創(chuàng)新欲望、創(chuàng)新興趣、樂于創(chuàng)新2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理想、創(chuàng)新勇氣、創(chuàng)新意志敢于創(chuàng)新3創(chuàng)新思維批判思維、發(fā)散思維、聚合思維善于創(chuàng)新4創(chuàng)新能力敏銳觀察、豐富想象、獨特實踐能夠創(chuàng)新5創(chuàng)新人格創(chuàng)新品質、創(chuàng)新情感、創(chuàng)新個性保障創(chuàng)新(三)創(chuàng)新教育與教師1、樹立創(chuàng)新教育的理念。“創(chuàng)新 ”、 “創(chuàng)新教育 ”首先是作為一種觀念提出的。任何一種新觀念的提出,都是時代時展的必然結果。創(chuàng)造是現代人的本質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是現代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此,創(chuàng)新教育是走教育創(chuàng)新的必經之路。同

6、時,新觀念都具有超前性。2、營造創(chuàng)新教育的環(huán)境。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活動。俗話說通情才能達理,情是基礎,理是目的。創(chuàng)新教育要注重人的情感投入,創(chuàng)設懷境、培養(yǎng)情感,使課堂充滿人情味。3、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載體,是學生學習知識、進行思維活動、發(fā)展探索能力的重要依據。現行教材中蘊藏著大量創(chuàng)新的好題材,如:“通過,你發(fā)現了什么?”,“想一想,還有別的解法嗎?”等等。但教材具有通用性、共同性,同時又有簡約性的特點,加上時代的變化,觀念、知識的更新,往往顯露出滯后性。這就要求教師聯(lián)系實際,進行及時的充實和變通。(四)創(chuàng)新教育與學生。1、強調主體的參與

7、。2、強調知識的應用。( 1)課本知識生活化,培養(yǎng)應用意識。( 2)重視實踐,培養(yǎng)應用能力。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具有探索性、開放性的實踐活動, 引導和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學習中提高應用能力。三、素質教育(一)結合學科特點,有機滲透思想教育。1、結合教材,自然滲透。教科書中思想品德教育內涵十分豐富。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挖掘并有意識地去揭示它們,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到感覺,從而自然地受到教育。2、見縫插針,適時滲透。除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外,其他學科都有它自身的教學要求和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善于見縫插針,抓住每一個教育時機,適時向學生滲透。3、持之以恒、不斷滲透。一種正確的思

8、想、科學觀點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和樹 立的,它需要長期的實踐,反復不斷地認識,逐步形成或樹立。這就要求教師在 教學中持之以恒、進行不斷地滲透。(二)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優(yōu)化課堂教學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是環(huán)境和教育的產物。教師雖代表不了學生外在環(huán)境和教育的全部,但卻象一面聚光鏡一般,把外部環(huán)境和教育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條件, 集中起來發(fā)揮影響。這種影響反映在教學中,就是教師在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等方面充分發(fā)揮主導性作用。但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也必然有一個落腳點,這個落腳點只能是學生的學習?,F代教學研究認為: “既然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認識活動, 這種認識活動必須是能

9、動的、主動的、獨立的活動。學生就當然是主體。”學生主體作用能否發(fā)揮,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有目的地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F代教學論把教與學的關系看作: “學這個主體是教主導下的主體,教這個主導是對主體的學的主導?!边@就明確指出了,教與學雙方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構成教學活動中辯證統(tǒng)一的兩個側面的關系。只有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得到和諧統(tǒng)一的發(fā)展,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1、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并把它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意圖。教師要在認真學習綱要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發(fā)展水平,結合認知、技能、情感等要素,分別制定學期

10、、單元和課時目標。課堂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便于操作。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教師要在不斷調控教學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造較為理想的認識、思維條件,有目的地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意圖。2、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全體學生有效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下的有計劃、有組織、 有目的、 講效率的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這一認識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它由復習鋪墊、引入新課、探索新知、鞏固練習、 總結評價等環(huán)節(jié)構成。優(yōu)化教學各環(huán)節(jié),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保證。 要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必須最大限度地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避免由少數學生的活動代替多數學生的活動。教學過程中,應具有這樣

11、的意識:能讓全體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就不讓少數或個別人代替。3、優(yōu)化教師的“教法”,教給學生“學法”,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老師和學生在共同活動中的方式。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解法、談話法、 演示法、 實驗操作法、練習法、 討論法、 游戲法、閱讀法等等。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要舍棄一節(jié)課只用一種教學方法的做法,應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 知識基礎、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把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綜合運用。(三)突出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發(fā)展,學生獲得

12、知識不是他們學習的終點,而是他們心理發(fā)展的起點。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包括認識的發(fā)展和意向的發(fā)展。認識的發(fā)展主要指一個人的認識能力的發(fā)展,如感知覺、記憶、思維等。主要表現在認識客觀事物的敏捷、正確、深刻和完善程度,概括和抽象水平,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 意向的發(fā)展,也有稱為個性品質的發(fā)展,主要表現在對待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如需要、興趣、情感、意志等。認識的發(fā)展與意向的發(fā)展是相互促進、相鋪相成的關系。1、創(chuàng)造良好的氣氛效應,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課堂教學是一種特定的群體活動,教師的任務是力求創(chuàng)造良好的班級氣氛,并善于運用氣氛去引發(fā)或轉變學生的行為,這種氣氛應該是和諧的、認真的、 合

13、作的、追求科學的一種學習氣氛。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要求教師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注意、 期望、 鼓勵、 關懷和愛護。1968 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克布森做的 “皮格馬利翁效應”實驗, 證明了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與情感是促使學生積極上進的物質力量。對于學生個體來說,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品嘗到成功的愉快,才能樹立學習的自信心。2、組織學生在活動中鍛煉意志,發(fā)展能力。人的意志是在社會實踐中鍛煉出來的,對于學生來說,更多的是在學習活動中的鍛煉。四、注重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一) 注重參與的廣度,讓全體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參與“量”的飛躍。1、采取多種形式,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

14、素質教育的基本觀點是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生動活潑的發(fā)展,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打好基礎。因此,課堂教學必須采取“合作研討”、 “分層教學”等多種形式,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2、展示知識的形成,讓學生全過程參與學習。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進行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受到恰當的思維訓練,完成知識的“發(fā)現”和“獲取”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準備性參與、嘗試性參與、理解性參與和鞏固性參與,從而達到全程參與的目的。3、調動多種感官,讓學生全方位參與學習。多種感官協(xié)同參與學習活動,是最 基本的、也是最重

15、要的學習方法之一。讀書、計算、操作、推理、判斷等任何一項學習都不可能由眼、耳、口、手、腦某一感官獨立完成。必須密切合,才能使學習卓有成效。心理學研究也表明:聽覺通道的學習,效率只有30%,視覺通道的學習,效率為50%,而復合通道的學習效率可達70 80%。為確保學生的全方位參與,教師在課堂上應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較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學生活動的空間,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發(fā)現、認識、理解、掌握知識,發(fā)展自己的認知結構。(二)注重參與的深度,增強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現參與“質”的飛躍。1、培養(yǎng)自主意識,增強獨立性。 能通過獨立思考

16、來認識和判斷問題 價,并進行調控。“獨立性”指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學好 , 對自己的學習結果和策略能作出適當的評2、調動積極因素,增強主動性。“主動性”是指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的自覺性、積極性特征的總和。表現為對學習有興趣,能主動確定較明確的學習目標,主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有積極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熱情。教學中, 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因素,讓學生成為信息的主動攝取者和加工者,以自身的力量去主動作用于教師的教。(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產生認知興趣,使學生“想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 “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17、?!保?)教給學習方法,具有主動學習能力,使學生“會學”。“會學”是學生側重于掌握學法,主動探求知識,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要想使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學會學習,就必須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他們獨立學、思、 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主動學習。3、注重思維發(fā)展,增強創(chuàng)造性。人才最本質的特點在于創(chuàng)造。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品格的培養(yǎng),主要包括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造精神、創(chuàng)造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造人格的培養(yǎng)等。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人的思維品質中最有活力、最有價值的方面。(1)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2)鼓勵學生的直覺思維。五、現代教學的基本特征(一)教學內容的現實性。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

18、,課程教材的教學內容比較單調、枯燥, 呈現形式比較呆板單一,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脫節(jié)。教師在教學中處理教材內容時,也習慣于機械呆板地照本宣科,嚴格遵循教材,緊扣教材、忠實于教材,不敢越教材半步。在現代的教學中,強調教學內容要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使教學內容具有現實性、生活化、趣味性等特點,增強學習的實用性。因此,我們在處理教材、安排教學內容時,就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材處理方法,既要尊重教材,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 既要明確教材內容中的知識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內容中的生活素材。(二)教學活動的主體性。多年來,教師一直處于知識傳授的權威者的地位。老師對學生總有許多不放心, 總怕學生的能力有限,總放不下師長尊嚴的

19、架子,在教學中總喜歡采用我講你聽、 我問你答,我說你做的講授方法,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已經根深蒂固, 形成一定 的定勢。實現教學活動的主體性,就是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讓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獲得系統(tǒng)的知識。(三)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大課堂班級授課制是教學的主要活動形式。這種教學形式過分 強調了對學生的統(tǒng)一要求,不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條件受到限 制,教學與現實生活、學生的學習實際脫節(jié),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 互動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要接受講授式的教學內容,進行千篇一律的問題訓練, 思維過程主要是對課本例題的模仿。在現代數學教

20、學中,課堂教學形式的改革已經呈現出多樣性、 靈活性、實效性等 特點。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索式學習、討論式學習等學習活動方式已 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四)教學過程的探索性。在傳統(tǒng)教學中,人們往往只重視結論,而忽視結論的形成過程。學生在學習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普遍存在, 致使在教學中形成了學生死記硬背, 喜 歡套用公式、例題機械模仿地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受到限制, 解決問題的靈活性欠佳。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探索學習的機會, 要找準讓學生探索學習的 切入點,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進行探索。使學生在探索中學會猜想,在探索中學會 驗證,在探索中學會推理,在探索中

21、學會歸納、整理,在探索中學會求新求異。同時,我們要把探索性學習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 使探索性學習成為現代課堂 教學的顯著特征。(五)教學目標的多元性。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在評價時更多地偏重于知識技能領域里的教學目標是否達到要 求,而忽視了教學活動的過程目標。 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感受、 探索性學習的 過程重視不夠?,F代教學在教學目標上明顯具有多元化的特點,既重視教學活動中的知識技能目標, 更重視教學活動的過程目標。不僅要關注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方面的體會,更要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探索性等。六、指導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的原則1、全體參與原則。面向全體學生,開發(fā)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創(chuàng)新學習的根

22、本方向。2、主體主動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新學習的前提。3、啟發(fā)探索原則。在創(chuàng)新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啟發(fā)誘導;學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索,發(fā)現新事物。教師的啟發(fā),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學生的探索。啟發(fā)探索創(chuàng)新學習的基本方式。4、求異求優(yōu)原則。引導學生從盡可能多的不同角度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他們盡可能提出與眾不同的新觀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從 “異” 中求 “優(yōu)”。創(chuàng)新學習的靈魂。5、民主愉悅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平等對話,相互尊重,相互啟發(fā),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保證學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悅的情緒。創(chuàng)新學習的重要保證

23、。6、個性化原則。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幫助。創(chuàng)新學習的客觀要求。7、實踐操作原則。引導學生在創(chuàng)造實踐活動中,動腦、動手、動口。創(chuàng)新學習的重要途徑。8、評價激勵原則。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揚、多鼓勵,幫助學生實現成功,體驗成功,主動地不斷地爭取新的成功。創(chuàng)新學習的動力因素。七、重視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習能力(一)指導“做”,培養(yǎng)操作能力1、操作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動手操作只是一種手段,不能與目的本末倒置。2、要指導操作過程,明確程序,不能把操作活動看作是一般的隨意的活動,動手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先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操作過程要有序、明

24、確,學生完成的是一個從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的認知過程。3、操作要同觀察、思維、語言表達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 內部的智力活動,更好地理解知識,構建良好的認識結構。(二)啟導“思”,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標在于培養(yǎng)有能力創(chuàng)新的人, 而不是重復 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我們要從傳播和繼承已有知識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轉 變?yōu)橹嘏囵B(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育。在教育中要從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 動性、求異性、發(fā)散性、獨創(chuàng)性”四點要求著手;要不拘泥于教材,采用“開放 式”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民主的教學氛圍中拓寬思路、施展才華,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 思維的火花。(三)誘導“說”

25、,培養(yǎng)表達能力。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引導學生運用語言,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 學習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教學有效調控的主要方法。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 留足讓學生口述的時間和空間,盡可能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思路,以體現自主學習 精神。(四)引導“聯(lián)”,培養(yǎng)遷移能力。現代教學理論認為,一切新知都是在原有的認識基礎上產生的, 遷移現象普遍地 存在于人們認識活動之中。八、構建“自主發(fā)展”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一、導入階段: 創(chuàng)設情境,誘 發(fā)今與。1、準備師作好知識鋪墊,誘發(fā)參與意識。生激活原有知識,引起注意期待。2、揭示課題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生初步感知問題,引起認知沖突。二、探究階段

26、: 自主探索,揭 示規(guī)律。3、自主探索師點撥、啟發(fā)引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自主發(fā) 展,探究規(guī)律。生觀察操作、嘗試練習、自學課本。4、小組討論師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提出討論問題與要求, 深入傾聽或參與討論。生對探索結果進行交流,為全體學生,尤其是為 學困生提供更多的課堂參與機會,并將個人獨 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班共有的認知成果,培 養(yǎng)群體意識和活動能力。5、歸納小結師引導學生提出不同想法,鼓勵發(fā)散思維,同時創(chuàng)設恰當的氛圍,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展開爭 論,充分體現自主創(chuàng)新。生自由發(fā)言,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能正確、 邏輯地表達出來。三、運用階段: 實踐體驗,建 構引伸。6、自主解題師精心設計試題,

27、在學生自主解題過程中實施因 材施教。生運用所學知識,自覺選擇解題方法,自主解題 并自覺檢驗,鼓勵學生發(fā)散求異,從一題多解 到一題簡解、一題優(yōu)解,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流暢 性、多變性和獨創(chuàng)性。7、反饋提高師對學生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等進行診治性回 授,反饋最佳解法,總結錯誤類型。生向全體學生匯報解題情況,并質疑提問,體嘗 成功的樂趣。8、建構引伸師引導學生總結,溝通知識聯(lián)系,促進融會貫通, 并安排獨立性練習。生自主小結,深入理解知識,形成知識結構,自 主完成作業(yè)。九、學會參與走向未來1、在學習中學會參與,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喜 歡學習,

28、有較高品質的思維能力以及正確的學習習慣與方法。因此,除了認知技能領域外,它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價值取向、能力、方法、行為、習慣等 方面的發(fā)展?!皩W會參與”強調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并使學習成果得到恰當的評價,在學習內容和方法上將基礎性學習和應用性學習、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更好地統(tǒng)一起來,注重人的基本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在學習者的親身參與中進行才會有效。沒有學習者的參與,學會學習將是一句空話。2、在活動中學會參與,在參與中學會活動。3、在做人中學會參與,在參與中學會做人。在“學會參與”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四對關系:動與靜的關系;個體

29、活力與規(guī)范約束的關系;教育過程與教育結果的關系;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與近期發(fā)展的關系。十、學生心理引導技巧1、步難以上青天層遞效應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礎上再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那么,這個人為了認識上的統(tǒng)一,或為了給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傾向于接受這個更高的要求。層遞效應,俗稱“進門檻效應”。 (社會心理學家弗里德曼(1996年),心理學家查爾尼(1975年)2、榜樣太高不可攀差錯效應能力比自己強,總體上各方面優(yōu)于自己,然而和自己一樣不時會出現一些可以原諒的小差錯的人更能吸引人。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差錯效應。(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3、術家寫評語巴奴姆效應心理學家把人們樂

30、于接受概括性的性格描述現象稱為“巴奴姆效應”。(泰勒巴奴姆)4、瘋狗唾液救人命接種效應心理學在研究人們的態(tài)度變化與過去對某個問題體驗的關系時證實:處于態(tài)度改變情境的個體,若受到某種反向態(tài)度的輕微攻擊后,就好像是在“接種疫苗”,大大刺激其對這種攻擊作出抵抗反應,并不斷地增強了抵抗力,以后再受到同一反向態(tài)度強大攻擊時,不但不會改變其原有態(tài)度,反而使個體更加執(zhí)著于自己的態(tài)度,并“抵抗”任何不同意見。這就是“接種效應”。(巴斯德)5、響鼓要用重錘敲強刺激效應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感受性與刺激的閾限有關。如果作用于人的刺激閾限始終維持在中等水平,那么感受性會因此而麻木。刺激閾限大大超過中等水平,感受性十分

31、強烈,由此而產生的心理效應謂之“強刺激效應”。刺激閾限大大低于中等水平,十分微弱,如一條小蟲在皮膚上爬行,其感受性也會因此而強烈,由此而產生的心理效應稱為“弱刺激效應”。6、難以自禁激揚情組場效應眾人聚集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如同物理學中磁場一樣的心理場。當個體進入這個心理場后,在感人場景的渲染下,人的情感、行為就會被磁化而變得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升華為與場景一致的情感與行為。這種能磁化人心理的強大、特殊場景稱之為大眾心理場,它所產生的效應稱之為“組場效應”。7、滴蜜贏得他人心認同效應引導者表達與對象之間在觀點或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引導者實際上向對象出示了一張“自己人”的心理名片,這使被引導對象產

32、生一種“同體觀”,視引導者為“自己人”,從而縮短彼此的心理距離,消除或弱化對方的“反引導定勢”和防范心理,取得傾向于對方的觀點,接受對方引導的效果。這種現象稱為“認同效力應”。8、先抑后揚見奇效增減效應人們最喜歡那些對他們的喜歡不斷增加的人,最不喜歡那些顯得喜歡不斷減少的人; 一個對人們喜歡逐漸增加的人,比一貫喜歡人們的人更令人喜歡。心理學家阿倫森把這種心理現象稱為“增減效應”。9、適得其反在禁令潘多拉效應(禁果逆反)人們往往有一種傾向,越是禁止的東西,如果沒有說明可以為人們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那么,禁止本身就會引起假設、推測,反而常常誘使人們產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射,形成與禁止相悖的意向,這

33、就是禁果逆反。心理學上移用潘多拉打開魔盒的神話,稱之為“潘多拉效應”。10、好戲連演令人厭超限逆反同樣的刺激物,由于刺激強度過大、過強,刺激時間過長,或者機械地、無時間間隔地重復作用于個體,引起個體產生的一種逆向態(tài)度。11、烽火連天戲諸侯信度逆反指由于以往經驗積累、人格特征等因素,產生對信息源、引導者的不信任,導致消極、反常的情緒體驗和行為傾向。12、好意此時被曲解情境逆反指在特定的時機、場合,個體有不同的心理熱點,處于不同的情感和情緒狀態(tài),如果引導者不顧個體當時所處的情境,會誘發(fā)情感障礙,使個體緊閉心扉,對引導逆向、排斥態(tài)度。13、小人之心度君子自比作用心理實驗證明:如果有一個陌生人,要猜測

34、他人的道德品質、性格特征等,最大的可能性是把對方估計得和自己一樣,當經濟地位、文化水平、年齡、籍貫相仿是尤其如此。心理學上把這種假設他人與自己相同,懷有一樣的心情、想法、好惡、品質等心理現象稱為“自比作用”。14、獎勵結果事愿違德西效應在某些情況下,當外加報酬和內感報酬兼得的時候,不但不會使工作的動機力量倍增,積極性更高,其效果反而會降低,外加報酬反而會抵消內感報酬的作用。這種心理現象是心理學家德西在實驗中發(fā)現的,故稱之為“德西效應”。15、心靈綠洲待開墾羅森塔爾效應由教師的期待和熱愛而在學生身上產生符合期望的心理現象,羅森塔爾把它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16、情境變換難注意斯特魯效應所謂“斯

35、特魯效應”,就是當著人們對某一特定刺激作出反應時,由于不能阻斷對刺激情境中無關特征的影響而難以注意,難以順利地對這些特定的刺激進行反應。這一心理現象是心理學家斯特魯首先發(fā)現的,故以他的名字命名。17、大失所望星期一月曜效應所謂“月曜效應”,是指點星期一與其他工作日相比,人們的學習意志下降、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從而大大影響工作和學習效果的心理現象。18、新官上任放把火首因效應心理學上把人際交往中,由初次見面所形成的對一個人的印象,稱為第一印象,其產生的心理影響被稱為首因效應。19、嫵媚一笑遮百丑暈輪效應心理學上借用“月暈”這一自然現象,把一個人某種突出品質或特點的清晰、深刻印象,由此作出整體印

36、象的評價,從而掩蓋對這個人其他品質和特點的印象,稱之為“暈輪效應”(光環(huán)效應)。20、前功一朝化煙云近因效應所謂“近因效應”,是指在人際交往中,新形成的印象淡化,甚至抹去以往已形成的印象,給人們留下更深刻、更持久的印象,并以此指導人們的行為。21、藥鋪抽屜密密排刻板效應所謂“刻板效應”,是指由社會刻板印象所形成的人際知覺定勢。社會刻板印象是社會對一類對象產生的一種比較固定、籠統(tǒng)的看法,而不管這一類對象間的實際差異。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22、錦上何須再添花馬太效應人們把“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類現象稱為“馬太效應”。如“錦上添花,好上加好”。23、

37、險把巨星當鞋匠黑票作用所謂“黑票作用”,是指不管一個人具備其他任何品質,只要有一種極端消極的壞印象,就把對方的其他好品質都一票否決掉。24、失之東隅收桑榆補償所謂“補償”,是指個體在某方面的需要或目標受到挫折后,便用可能成功的活動或其他高度發(fā)展的能力來彌補,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以獲得他人的承認,獲得心理的寄托和成功的快慰,滿足新的需要與實現新的目標。25、小題大做起作用升華所謂“升華”,是指引導對象的“動機替代”,即用高尚動機代替低級動機,用社會性動機代替自然性動機,從而使引導對象地更高的層面上來認識自身動機的社會責任、社會價值,從狹隘的低水平認知和情感中“跳”出來,正確看待個人的得失,產生新

38、的意向,去追求新的目標。26、文過飾非自解嘲合理化作用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飾作用,是指個人的行為不符合社會價值標準,或未達到所追求的目標,為減少或免除因挫折而產生的焦慮,保持自尊,而對自己不合理的行為給予一種合理的解釋,使自己能夠接受它。以“酸葡萄”機制和“甜檸檬”機制最為典型。個體在追求某地目標失敗時,為了沖淡自己內心的不安,常將目標貶低,說“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這一現象稱為“酸葡萄”機制或“酸葡萄”效應。 不說自己達不到的目標或得不到的東西不好,卻百般強調,凡是自己認定的較低的目標或自己有的東西都是好的,借此減輕內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甜檸檬”機制。27、有了陪襯始寬慰覓類求同當一個人受到挫折后,為了減輕其所受到的心理壓力,于是尋找一些與他同樣遭受挫折的伙伴,以此聊作自慰,并減輕受挫折感,這種心理現象稱為 “覓類求同”心理。28、色若無事實內荏反向形成 所謂“反向形成”,是指個體的需要和目標受到阻礙后,為防止把自己內心的感 受、欲望表現出來,而在外在行為上采取一種與此相反的行動來表現的現象。29-混為一談減重壓一一融合效應所謂“融合效應”,是指個體受到挫折后,不愿意承擔由挫折帶來的巨大壓力, 于是把自己在挫折中應有的責任與他人的責任融合在一起,或者與同樣受到挫折 的他人相提并論,證明自己與他人等值,以此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30-責難他人為平衡一一投射效應所謂“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