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_第1頁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_第2頁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李建平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已于2001年7月正式出版發(fā)行,這是我國語文教育發(fā)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如何準確把握標準的時代精神與基本理念,并把它們貫徹落實到語文教學實踐中去,這是當前廣大中小學語文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語文教育理論工作者所面對的新課題。     標準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程中的階段性成果之一,必然反映了這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這次課程改革倡導以德育為核心,以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這些在標準中均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標準的形成同時還受到了近年來有關語文教育大討論的深刻影響,無論是語文課程性質(zhì)

2、的定位,語文課程基本理念的形成,還是對語文教學所提的建議,標準均廣泛吸納并會通整合了大討論中涌現(xiàn)出來的重要觀點。應該說,標準在某種程度對大討論作了一個歷史性的總結(jié),盡管討論尚在繼續(xù),對某些問題的認識和看法還遠未達成一致。不過,這也正說明語文教育課程改革蘊涵著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標準與以往的語文教學大綱存在著本質(zhì)性的差別。在名稱變更的背后,是語文課程內(nèi)涵的深刻變化。大綱是傳統(tǒng)教學理論的產(chǎn)物,它主張以教學為核心來統(tǒng)轄課程,把課程看作教學的“內(nèi)容”,即為教學提供的材料。在這種教學理論指導下,課程是沒有獨立地位的,人們關心的是如何改進教學過程、方式、方法以提高教學

3、效率與質(zhì)量,而很少考慮教學內(nèi)容的合理性與適用性,結(jié)果往往造成教學與課程的脫離。標準則站在以課程統(tǒng)整教學的“大課程觀”的角度來定位語文課程與教學的關系,在這里,語文課程不僅是一個名詞,而且還是一個動詞;不僅是一種結(jié)果或目標體系,而且還是一系列事件與過程。語文課程不再單單指語文課本,而且還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語文學習活動的總和。與大綱相比,它更強調(diào)學習者的經(jīng)驗和體驗;更強調(diào)過程本身的價值;更強調(diào)學生、教師、教材和環(huán)境多因素的整合;更強調(diào)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并重。因此,以大綱的老眼光和舊思路來理解標準只能導致對標準的誤解。對于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要把握好標準,必須樹立全新的語文課程觀,我們主要談三個方

4、面的問題。     一、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定位     標準規(guī)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段話明確告訴我們,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性是建立在語文的交際功能與文化功能的相互作用之上的。對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這一界定,是標準在語文教育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它打破了長期以來囿于語文教育的工具性狹窄視野定位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陳舊框架,第一次確認并合理定位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使有關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爭論走出了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認識論怪圈。這一認識的取得并非心血來潮

5、的沖動之舉,而是經(jīng)歷了曲折迂回的發(fā)展歷程,這反映在歷次大綱對語文教育性質(zhì)的修訂上。由“思想性”而“文化載體”,由“文化載體”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繼而“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個歷程說明“語文教育具有人文性”漸愈成為一種社會共識,“人文性”也遂成為語文課程的重要時代特征。     如何來把握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我們且來聽聽一位高考考生在考場上發(fā)出的心聲:     語文難道就僅僅是成天做題,一個學期捏著鼻子寫幾篇作文?不,這一問題的答案應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尋找。     天空中一絲云兒飄過,淡淡的、自由

6、自在,你覺得真好,這就是語文;初升的朝陽光芒萬丈,你覺得生機勃發(fā),這就是語文;如血的殘陽映紅半邊天,讓人無限留戀,別忘了這也是語文。語文是那巍巍昆侖,是那草葉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舊都中國色天香的牡丹;語文是那無聲的冷月,是那靜謐的荷塘,是秦皇島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魚船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闭Z文從那古人的口中娓娓道出;語文被當陽橋頭的張飛一聲吼出;語文從憂國憂民的范仲淹的筆端流出;語文在潯陽江頭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蕩。語文帶著我們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體驗神奇,到景陽崗的青石板上感受驚險,它讓我們深味“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

7、憂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無奈,“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的蕭瑟” 是啊,“人文性”誠乃語文課程活的靈魂。離開人文性,語文教育將褪去生命的色彩,喪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毀滅藝術的創(chuàng)造。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應深刻反省、批判以應試教育為特征的機械訓練式教學模式,高揚語文教育的人文性,還語文課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當然,提倡人文性,并非排斥或否定工具性。不過,對于今天的廣大語文教師來講,多講一些人文性更為必要和緊迫,這對于轉(zhuǎn)變長期以來工具論獨霸天下的僵化觀念具有重要意義。     二、語文教育特點的規(guī)定     把握語

8、文教育的特點,對于指導語文教學實踐有重要價值。標準在理論上的又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對語文教育特點進行了深刻全面的分析和準確有力的說明。標準把語文教育的特點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學生的反應是多元的;二是語文課程具有實踐性和生活性,應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三是漢語言文字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語文教學應適應并挖掘這些特征。可見,課程標準主要是從課程的內(nèi)容、過程、對象與學習主體的關系的角度來規(guī)定語文教育特點的,我們分別談一談這三個方面。     第一個特點告訴我們應把語文教育的熏陶感染與學生獨特、多元的反應有機結(jié)合起來。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

9、孕育了文本解讀的多樣性,而學生反應的獨特性、多元性則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過程的生命體驗、運動、成長本質(zhì)。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著與眾不同的人生閱歷與心路歷程,面對同一文本,自然會產(chǎn)生各自不同的閱讀期待視野。而在閱讀過程中,由于個體原有生活經(jīng)驗與閱讀體驗的參與和觀照,同樣會產(chǎn)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體驗。夏丐尊先生曾指出:“在語感銳敏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紅色,夜不但只解作晝的反對吧。田園不但只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見到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煥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情感。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寞等說不盡的詩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學也在此?!痹?/p>

10、行霈先生也曾說過:“讀者在讀詩的時候,他們的想象、聯(lián)想和情感,以及呈現(xiàn)在腦海里的形象,雖然離不開詞義所規(guī)定的范圍,卻又因人因時而有所差異。生活經(jīng)驗、思想境界、心理氣質(zhì)和文藝修養(yǎng)互不相同的讀者,對同一句詩或一句詩中同一詞語的意義,可以有不同的體會。同一個讀者在不同的時候讀同一首詩,體會也不會完全一樣。”因此,“碧玉妝成一樹高”中的“碧玉”,既可以理解為質(zhì)地純正的綠寶石,也可以理解為“小家碧玉”的美貌女子;“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中的“虛室”,既可理解為“虛空閑靜”的居室,亦可理解為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這全要看讀者的學養(yǎng)積累與感悟體驗如何了。尊重學生理解與體驗的差異,倡導閱讀的個性化,就是尊重學生學

11、習的主體地位,就是堅持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樹立開發(fā)的、多元的、個性化的閱讀觀。第二個特點告訴我們語文課程應打破“知識中心論”的拘囿,加強語文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通過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其語文能力。語文教育作為母語教育,實踐性是其與生俱來的固有屬性。然而,傳統(tǒng)語文課程教學卻嚴重地忽視了這一特點,割斷了語文教學與廣闊的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把語文教學局限在書面語言的學習上,忽視了語文的交際性和生活性,使語文教學失去了源頭活水,成為脫離語言實際運用的機械訓練。正如學游泳不可離開水,學語言也不可脫離開學生的社會生活。語言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語文實踐就是語文學習過程自身。因此,脫離開語言交

12、際的生活情境,脫離開語言運用的實踐活動,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就會喪失最基本的動力與內(nèi)容。劉國正先生向來重視語文教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他曾說過:“教室的四壁不應成為水泥的隔離層,應是多孔的海綿,透過各種孔道使教學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通。這樣,會使教學充滿生氣,使語文訓練多趣而有效?!泵绹逃叶磐嘣f過:“離開了語言的自然的目的,難怪語言教學成為一個復雜而困難的問題。想一想,把語言當作孤立的事來進行教學,是多么荒謬。如果兒童在進學校以前要做些什么,那就是談談他感到有興趣的事物。但是,如果在學校里沒有什么可以吸引兒童的濃厚興趣,語言只是用來重復課文的話,那就沒有什么奇怪,祖國語言的教學將成為學校工作中主要困難

13、的問題之一。由于所教的語言不是自然的,不是出自表達生動的印象和信念的真正愿望,兒童運用語言的自由就漸漸消失了,直到最后中學教師不得不創(chuàng)造種種的辦法幫助兒童自然地充分地使用語言?!笨梢?溝通課堂內(nèi)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第三個特點告訴我們應把漢語言文字的特點與學生的整體感悟有機結(jié)合起來。漢語言文字有什么特點呢?形象地說,漢語就如同兒童玩的積木或七巧板,可以利用各種不同的詞組塊,照事實發(fā)展的自然順序,組成完整的句子。漢語的造句以意合為原則,以詞組為單位,主語很少受核心動詞的制約。因此,辜鴻銘

14、先生說漢語是兒童的語言,不能按照理性法則機械地分析與理解,而需要直覺與頓悟。瑞典漢學家高本漢則幽默地說:“中國的文字好像一個美麗可愛的貴婦,而西洋文字好像一個有用而不美的賤婢?!睆睦碚撋现v,漢語言文字具有形象性、隱喻性、意會性和信息冗余性,屬于漢藏語系的漢泰語族,與印歐語系存在著巨大差異,不能用西方語言學家的觀點簡單地分析漢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應立足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探討適合中國人文化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的教學方式方法,而不能生硬地照搬外國的語言教學模式。試以漢字教學為例。我們知道,漢字是漢語言文化的基石,是漢語文的微縮景觀。漢字中包含的豐富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成為漢語文化的濫觴和源泉。漢字不同于

15、拼音文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點,表意性使?jié)h字超越了語音的羈絆和時空的局限,成為一種可直接“視讀”的“活化石”文字。這種表意性體現(xiàn)了漢字“以意賦形、以形寫意”的造字規(guī)律,它使每一個漢字都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文化信息。以最簡單的象形字“水”為例。試想,現(xiàn)實中水的存在形態(tài)是不可勝數(shù)的,既有江河湖海之汪洋,又有溝溪塘池之恬靜;既有大浪淘沙之雄奇,又有“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明麗,可謂豐富多彩。面對如此變幻莫測的水世界,古人沒有被豐富的表象所困惑,而是大膽地舍棄了這么多外在的感性經(jīng)驗,深刻地抓住了水的流動性這一根本特征,把水描寫成流動狀。因為在遠古時期,人們所接觸到的最廣泛的液體也就是水了。所以以后凡是表示液體的

16、字,大都有三點水作為偏旁。可見,象形字并非鏡子映物般地機械描摹客觀事物,而是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蘊藏著深厚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此外,“水”字的造型還體現(xiàn)了漢民族的審美特征:一是對稱美,二是曲線美。因此,漢字教學決不能僅僅局限在識字寫字的機械訓練中,還應該通過識字與寫字教學,進行傳統(tǒng)思維方式教育、文化教育、審美教育,使學習漢字的過程成為自主的文化積累、審美體驗和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過程。這些在標準中的“識字寫字”課程目標中均有充分的體現(xiàn)。     三、語文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     標準規(guī)定:“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對傳

17、統(tǒng)語文教學重接受輕探究、重認識輕體驗、重結(jié)果輕過程的被動、封閉、接受性的學習方式的否定和揚棄。這一理念不僅強調(diào)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diào)了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確認和尊重。把握“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這一核心理念,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等待被灌輸?shù)摹捌孔印?不是書本的奴隸,不是老師的“應聲蟲”,而是“一團待燃的火”,是一群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充滿生命活力的獨特個體。其次,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生不是空著腦袋來學習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生命體驗、情感世界與精神世界,應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允許并鼓勵他

18、們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作品、表達思想和情感,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并支持鼓勵他們探究性地學習。再次,在語文學習活動中,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是一種互動、平等的對話關系。應提倡勇于質(zhì)疑、敢于問難、樂于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風氣,使語文課堂充滿民主、寬容、和諧的氣氛。要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必須做到:一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語文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提倡自主、自覺、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追求學生發(fā)展的個性化,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四要改進評價方式,強調(diào)通過評價促進課程與教學的改進,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強調(diào)對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學習體驗的評價;強調(diào)學生的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diào)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綜合性評價。作為語文教師,要真正讓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必須努力轉(zhuǎn)變角色定位,充分發(fā)揮自身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不再是“一言堂”的堂主,而應成為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信息的提供者、探究的引導者、活動的組織者。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時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