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規(guī)定背誦篇目相關的文學常識匯編_第1頁
教學大綱規(guī)定背誦篇目相關的文學常識匯編_第2頁
教學大綱規(guī)定背誦篇目相關的文學常識匯編_第3頁
教學大綱規(guī)定背誦篇目相關的文學常識匯編_第4頁
教學大綱規(guī)定背誦篇目相關的文學常識匯編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學大綱規(guī)定背誦篇目相關的文學常識匯編(一) 古文(10篇)l 順序:篇目體裁出處作者朝代補充常識1.勸學諸子散文荀子荀況戰(zhàn)國儒家,主張“性本惡”。古代散文,包括諸子散文、歷史散文、賦體散文、說理散文、游記散文、奏章。2.鄒忌諷齊王納諫歷史散文戰(zhàn)國策齊策西漢劉向編輯,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國別體史書。觸龍說趙太后。 歷史著作,包括通史(史記資治通鑒)和斷代史(漢書、二十三史)兩種。編排體例,包括編年體(孔子編訂的春秋、左丘明編寫的左傳、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鑒)、國別體(左丘明編寫的國語、陳壽三國志、劉向編輯的戰(zhàn)國策)、紀傳體(史記、二十四史)三種。3.屈原列傳歷史散文(人物傳記)史記司馬遷史圣,西漢。鴻

2、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屈原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均出自史記。報任安書出自昭明文選。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二十四史中唯一的通史),包括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魯迅稱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與漢書(東漢班固,我國第一部斷代史)、后漢書(南朝范曄)、三國志(西晉陳壽,也是國別體史書)合稱為“四史”(都是紀傳體)。史記與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主編,我國最大的編年體史書)合稱為“史學雙璧”。4.陳情表奏章文選李密西晉。奏章,大臣寫給皇帝的文書。5.滕王閣序駢文王子安集王勃唐代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駢文,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講究字句整齊、音韻和諧,以四

3、句、六句為主,又稱“四六文”。6.師說說理散文昌黎先生集韓愈唐代世稱“韓昌黎”,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二人合稱“韓柳”。祭十二郎文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韓愈和柳宗元,北宋的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7.阿房宮賦賦體散文樊川文集杜牧唐代世稱“杜樊川”,與晚唐李商隱合稱“小李杜”,過華清宮。8.六國論說理散文(政論文)嘉佑集權書蘇洵北宋號老泉,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都屬于“唐宋八大家”。“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文章傳千古,峨嵋共比高。”9.游褒禪山記游記散文臨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北宋號半山,世稱王荊公、王文公,屬于“唐宋八大

4、家”。桂枝香金陵懷古10.赤壁賦賦體散文經(jīng)進東坡文集事略蘇軾北宋號東坡居士,其詞開創(chuàng)豪放派。石鐘山記念奴嬌赤壁懷古(二) 補充常識我國古代小說發(fā)展綱要1.起源階段:先秦時代,出現(xiàn)神話傳說。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2.發(fā)展階段:魏晉南北朝,出現(xiàn)筆記小說,包括志人小說和志怪小說。代表作:世說新語(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南朝劉義慶)、搜神記(我國第一部志怪小說,東晉干寶)3.成熟階段:唐代,出現(xiàn)傳奇。代表作:四大傳奇李朝威柳毅傳、元稹鶯鶯傳、白行簡李娃傳、蔣防霍小玉傳。4.進一步發(fā)展階段:宋元時代,出現(xiàn)話本“中國小說史上一大變遷”。代表作:三國志平話。明代出現(xiàn)“擬

5、話本”,代表作:短篇小說集“三言”(馮夢龍編寫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凌蒙初編寫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5.頂峰階段:明清時代,出現(xiàn)章回體演義小說,代表作:四大名著明末吳承恩的西游記(我國第一部長篇神話小說)、施耐庵的水滸傳(我國第一部長篇白話小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出現(xiàn)文人的獨立創(chuàng)作,代表作:明代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我國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三) 詩詞曲(30首)1.氓四言詩詩經(jīng)春秋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又稱詩三百,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詩歌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靜女無衣。內容分為

6、風(國風)、雅(大雅、小雅)、頌(周頌、魯頌、商頌)三部分,采用“賦、比、興”手法,“風雅頌、賦比興”合稱為詩經(jīng)“六義”。2.離騷騷體詩或楚辭體詩楚辭屈原戰(zhàn)國號靈均,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風騷”并舉,指代詩經(jīng)和楚辭,代表了我國古代文學的兩大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3.迢迢牽牛星五言詩古詩十九首東漢文人劉勰稱之為“五言之冠冕”、鐘嶸贊頌它“天衣無縫,一字千金”。4.短歌行樂府詩曹操集譯注曹操三國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樂府詩,狹義指收入樂府(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的詩歌;廣義指后人模仿樂府舊題、形式創(chuàng)作的詩歌。通常以歌

7、(長恨歌)、行(琵琶行兵車行短歌行長歌行)、引(李憑箜篌引)、吟(暮江吟游子吟)為標志。“樂府雙璧”指東漢孔雀東南飛(“古今第一長詩”、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北朝民歌木蘭辭。5.歸園田居五言詩陶淵明集陶潛東晉我國第一位田園派詩人,自稱“五柳先生”,世號“靖節(jié)先生”。歸去來兮辭6.山居秋暝五言律詩王右丞集王維唐代世稱王右丞,蘇軾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后人譽之為“詩佛”。7.蜀道難樂府詩李太白全集李白唐代號青蓮居士,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的美譽,詩風清新飄逸。與杜甫合稱“李杜”,韓愈稱贊他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8.夢游天姥吟留別古體詩、雜言詩李白唐代古體詩包括以詩經(jīng)

8、為代表的四言詩、以楚辭為代表的騷體詩、漢代的樂府詩(孔雀東南飛、長歌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言詩、唐代的七言詩(琵琶行)和雜言詩(夢游天姥吟留別)。9.將進酒樂府詩李白10.兵車行樂府詩杜詩詳注杜甫唐代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圣,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他的詩被譽為“詩史”,詩風沉郁頓挫。11.蜀相七言律詩杜少陵集詳注杜甫律詩,共四聯(lián)八句(1-2句為首聯(lián),3-4句為頷聯(lián),5-6句為頸聯(lián),7-8句為尾聯(lián)),其中偶句的最后一個字,要求壓同一個韻腳,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對仗工整。每句五個字為五言律詩,七個字為七言律詩。12.客至七言律詩杜詩詳注杜甫13.登高七言律詩杜少陵集詳注杜甫,“杜集七

9、言律詩第一”。14.登岳陽樓五言律詩杜詩詳注杜甫15.石頭城七言絕句唐詩別裁劉禹錫唐代詩豪。絕句,也稱律絕,共4句,要求偶句押韻。每句五個字為五言絕句,七個字為七言絕句。律詩和絕句都屬于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而言)、格律詩。16.琵琶行樂府詩、七言詩白氏長慶集白居易唐代號香山居士,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17.過華清宮七言絕句樊川詩集杜牧18.菩薩蠻詞花間集溫庭筠唐代其詞開創(chuàng)花間派。詞,又稱為“詩余”、“曲子詞”、“長短句”,包括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三種。每首詞由詞牌(曲譜名稱)、標題、上闋(片)、下闋(片)構成。

10、“菩薩蠻”為詞牌名。19.錦瑟七言律詩唐詩三百首李商隱唐代號玉溪生,與杜牧合稱“小李杜”20.虞美人詞南唐二主詞李煜五代世稱李后主21.雨霖鈴詞全宋詞柳永北宋世稱柳七、柳屯田,北宋第一個專業(yè)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22.桂枝香詞宋詞三百首箋注王安石北宋23.念奴嬌赤壁懷古詞東坡樂府蘇軾北宋“念奴嬌”為詞牌名,“赤壁懷古”為標題。24.鵲橋仙詞詞綜秦觀北宋號淮海居士,與黃庭堅、張耒、晁樸之合稱“蘇門四學士”。婉約派詞人。25.李憑箜篌引樂府詩李賀詩歌集注李賀唐代26.聲聲慢詞漱玉詞李清照南宋號易安居士,我國第一位女詞人。婉約派詞人。27.書憤七言律詩劍南詩稿陸游南宋號放翁。28.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稼軒長短句辛棄疾南宋號稼軒,豪放派代表詞人,與蘇軾合稱為“蘇辛”。29.揚州慢詞全宋詞姜夔南宋號白石道人30.長亭送別曲西廂記王實甫元代曲,又稱“詞余”,包括散曲和戲劇。散曲包括套數(shù)和小令(短小的曲子)。戲劇包括雜?。?/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