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現(xiàn)代科技學院微波天線與技術課程設計_第1頁
太原理工大學現(xiàn)代科技學院微波天線與技術課程設計_第2頁
太原理工大學現(xiàn)代科技學院微波天線與技術課程設計_第3頁
太原理工大學現(xiàn)代科技學院微波天線與技術課程設計_第4頁
太原理工大學現(xiàn)代科技學院微波天線與技術課程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太原理工大學現(xiàn)代科技學院微波技術與天線 課程設計 設計名稱 全波振子加引向器 專業(yè)班級 信息13-1 班 學 號 2013101269 姓 名 陳 凱 指導教師 李 鴻 鷹 專業(yè)班級信息13-1學生姓名陳凱課程名稱微波技術與天線課程設計設計名稱全波振子+引向器設計周數(shù)1.5周指導教師李鴻鷹設計任務主要設計參數(shù)1 熟悉HFSS仿真平臺的使用2 熟悉微帶天線的工作原理與設計方法3 在HFSS平臺上完成如下微帶天線的仿真設計設計要求如下:頻率:300Mhz4 結合同組其他同學的設計結果完成對于該天線結構參數(shù)與性能之間關系的探討5 在1.5周內(nèi)完成設計任務設計內(nèi)容設計要求6.8:分

2、組、任務分配、任務理解6.9:查閱參考資料,理論上熟悉所設計的器件的工作原理與特性,完成方案設計。6.216.23:熟悉仿真平臺的使用,完成在平臺上的建模,設置,結果提取與分析,以及驗收。6.24:同組同學結果匯總及討論6. 25:設計說明書的撰寫在設計過程中,作為設計小組成員,每位同學要具有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并最終獨立完成自己的設計任務。主要參考資 料劉學觀,微波技術與天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出版社,2012顧繼慧,微波技術,科學出版社,2007李明洋,HFSS應用設計詳解,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學生提交歸檔文件1.設計報告2.工程文件課程設計任務書注:課程設計完成后,學生提交的歸檔文件

3、應按,封面任務書說明書圖紙的順序進行裝訂上交(大張圖紙不必裝訂)指導教師簽名: 日期:2016-6-10 裝訂線專業(yè)班級 信息13-1 學號 2013101269 姓名 陳凱 成績 設計名稱:全波振子+引向器1、 設計要求:全波振子+1個引向器完成天線的設計。2、 天線基本理論: 天線是一種用來發(fā)射或接受電磁波的器件,它將傳輸線中的導行電磁波波,變換成自由空間中傳播的電磁波,或者進行相反的變換。1.天線的功能及應用:a) 天線的功能 在無線電通信、廣播、電視以及雷達、導航等系統(tǒng)中,均需利用無線電波來傳遞信息。而天線是這些系統(tǒng)中用以輻射或接收無線電波的部件。此外,在用電磁波傳送能量方面,非信號的

4、能量輻射也需要天線。天線是任何無線電系統(tǒng)或設備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組成部分。天線應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定向輻射或接收無線電波。有效地利用天線的輻射功率或提高天線的信噪比,方向性是天線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根據(jù)任務的不同而不同。天線又是一個極化器件,在同一系統(tǒng)中收、發(fā)天線應具有同一極化形式,若不一致,則會產(chǎn)生極化失配,將降低傳輸效率。 b) 天線的應用天線廣泛應用與通信領域,涉及飛機、航天器、船只或者陸上交通工具的移動通信時需要使用天線;涉及移動電話也離不開天線;對于廣播電臺、電視臺、移動基站,一個傳輸終端可以支持大量的接收用戶,而這些用戶可能是移動過程中的,此時通常要采用天線收發(fā)信息。遙感和探測等領域

5、同樣離不開天線,遙感系統(tǒng)既可以有源(如雷達)也可以無源(如輻射計),并且各自接收來自物體的散射和固有輻射,接收信號經(jīng)過處理后產(chǎn)生關于物體或環(huán)境的信息。天線設備在兩種典型的無線電系統(tǒng)中的地位,如圖所示。天線在無線電系統(tǒng)中的應用2.天線的分類 按工作頻段劃分:超長波、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天線;按用途劃分:通信、廣播、電視、雷達、導航和測向天線等 ;按輻射方向劃分:全向天線、定向天線;按外形劃分:偶極子天線、T形、菱形、環(huán)形、螺旋、喇叭、反射面以及透鏡天線等等。按形狀劃分:線天線(導線或金屬棒構成)、面天線(金屬面或介質(zhì)面構成)。線天線主要用于長波、短波和超短波;面天線主要用于微波波段。3

6、.電基本振子的輻射給出在球坐標原點沿z軸放置的電基本振子在各向同性理想均勻無限大自由空間的表達式:注:a) 近區(qū)場當kr<<1時稱為近區(qū)場,此時不難看出,上述表達式和穩(wěn)態(tài)場的公式完全相符,因此,近區(qū)場又稱為似穩(wěn)區(qū)。場隨距離的增大而迅速減少。電場滯后于磁場90度,因此復坡印延矢量是虛數(shù)(),每周平均輻射的功率為零。這種沒有能量向外輻射的場稱之為“感應場”。b) 遠區(qū)場當kr>>1時稱為遠區(qū)場,此時此時,有電場和磁場兩個分量在空間相互垂直且與r矢徑方向垂直,三者構成右手螺旋系統(tǒng)。電場、磁場在時間上同相,其復坡印延矢量是實數(shù),為有功功率且指向r增加的方向上。二者比值為一實數(shù),

7、所以僅需討論二者之一。且電基本振子遠區(qū)場是沿著徑向向外傳播的橫電磁波TEM。在方向上輻射為0,在方向輻射最強。方向圖:E面(包含振子軸)為一個8字形,H面(垂直振子軸)為一個圓。c) 輻射功率式中s為平均復坡印延矢量,且,將其代入上式得。此式為計算輻射功率的一般公式。將遠區(qū)場模值代入上式有:d) 輻射電阻為了分析計算方便,引入輻射電阻概念,將天線向外輻射的功率等效為在電阻上的損耗,此電阻稱為輻射電阻。用輸入電流來歸算的稱為歸算于輸入電流的輻射電阻,用波腹電流來歸算的稱為歸算于波腹電流的輻射電阻。顯然電基本振子的輻射電阻為4.磁基本振子的輻射在進行磁基本振子輻射分析時,可以采用對偶性原則。對稱形

8、式麥克斯韋方程如下: 注:磁流密度,磁荷密度上式第二個方程右端兩項有負號,是因為電流產(chǎn)生的磁場的方向是按右手螺旋定則定出的,而磁流產(chǎn)生的電場方向與之相反,是按左手螺旋定則定出的。將上式中的電磁場分解為電荷與電流產(chǎn)生的場強Ee和He及磁荷和磁流產(chǎn)生的場強EM和HM即E=Ee+EM和H=He+HM。他們分別滿足下列麥克斯韋方程:和 比較上面兩個式子是完全對稱的,其對偶量如下:Ee與HM , He與-EM ,JA與JM , 。5.天線主要參數(shù):天線的電特性通常用效率、輸入阻抗、方向性、極化、增益系數(shù)、工作頻帶寬度等參數(shù)。同一天線作為收、發(fā)時的電參數(shù)在數(shù)值上是相同的,收、發(fā)天線具有互易性。1) 天線效

9、率天線效率為天線輻射功率與天線輸入功率(輻射功率與天線內(nèi)所消耗的功率之和)之比。即 上式還可用天線輸入端的輻射電阻和損耗電阻表示,即 可見,要提高天線的效率,應盡可能增大輻射電阻和降低損耗電阻。 2) 方向性系數(shù)為了定量表示天線輻射功率在空間的集中程度,我們采用方向性系數(shù),并定義如下:在相等的輻射功率下,受試天線在其最大輻射方向上某點產(chǎn)生的功率密度與一理想的無方向性天線在同一點產(chǎn)生的功率密度的比值,定義為受試天線的方向性系數(shù)。表示為 為無方向性天線的輻射功率密度;為天線在最大輻射方向上的功率密度。 考慮到與的關系,又可以寫成:由定義可知,由于天線在各個方向輻射強度不同,方向性系數(shù)也不同,一般所

10、講的某天線的方向性系數(shù),都是指最大輻射的方向性系數(shù)(除注明方向),并且實際天線的方向性系數(shù)都是大于1的。3) 增益系數(shù)天線增益系數(shù)等于天線效率與其方向性系數(shù)的乘積,即。天線增益比天線方向性系數(shù)更全面地反映了天線的性質(zhì)。天線增益不僅考慮了方向性引起的場強變化,還考慮了天線效率對場強的影響。天線增益系數(shù)一般可用分貝()表示,即 在工程上,人們常把上述定義的增益稱為“絕對增益”,而把相對于某一特定的作為參考標準的天線增益稱為“相對增益”。4) 方向圖輻射方向圖簡稱為方向圖,是方向函數(shù)f(,)的圖示。 方向圖形象、直觀、彌補了方向函數(shù)的抽象性。 復雜天線系統(tǒng),其很難求解出較為準確的方向圖函數(shù)的解析表達

11、式,此時必須借助測量得到的數(shù)據(jù)繪出方向圖,以了解天線的輻射特性。E面方向圖:由最大輻射方向(max,max)和該方向上遠區(qū)電場E的方向所確定的E面,與立體方向圖相截,所得的平面方向圖。 H面方向圖:由最大輻射方向(max,max)和該方向上遠區(qū)磁場H的方向所確定的H面,與立體方向圖相截,所得的平面方向圖。 5) 輸入阻抗為使天線能獲得最多的功率,應使天線與饋線匹配,就需要知道天線的輸入阻抗。天線的輸入阻抗為輸入端電壓與輸入端電流之比。即 輸入阻抗一般包括輸入電阻和輸入電抗。輸入電阻對應于天線輻射的功率和天線系統(tǒng)損耗的功率,即 為從輸入端計算的損耗電阻,輸入電抗對應于天線周圍感應場的無功功率。6

12、) 工作頻帶天線工作頻帶的含義與電路頻帶的含義相類似,它是指天線在工作時能符合某種技術要求的頻率范圍。對于只有一個頻率或幾個頻率相距很近的通信設備而言,天線的頻帶寬度無需考慮。但對于具有兩個以上頻率,而且頻差又較大的通信設備,就不能不考慮天線的頻帶寬度。3、 八木天線的分析與設計八木天線示意圖 八木天線(YaGi Antenna)也叫引向天線或波導天線,八木天線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饋電方便、重量輕、便于轉(zhuǎn)動,并有一定的增益。缺點是頗帶窄,增益不夠高,因此常排成陣列使用。它在超短波和微波波段應用廣泛。八木天線是由一個有源激勵振子(Driver Element)和若干無源振子組成,所有振子都平行裝制

13、在同一平面上,其中心通常用一鉛通(也可用非金屬木方)固定。 八木天線長度是由反射器至最前的一個導向器的距離。通常收發(fā)機的天線輸出端,都只是接到八木天線的有源振子。反射器和導向器通常與收發(fā)機沒有任何電氣連接,但在有源振子作用下,兩者都會產(chǎn)生感應電壓和電流,其幅度各相位則與無源振子間的距離有關,也和無源振子的長度有關。因為當振子間的距離不同時,電源走過的途徑距離也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相位差。當無源振子的長度不同時,呈現(xiàn)的阻抗也不同。 1. 引向器間距的選擇 引向器間距的選擇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引向器間距不相等,隨著引向器數(shù)量序號的增加,相鄰引向器的間距加大;另一種是引向器間距相等。前一種方案調(diào)整麻煩

14、,后一種方案調(diào)整簡便,因此一般都采用等間距方案。引向器間距一般在波長范圍內(nèi)選擇。間距較大時,方向圖主瓣較窄,輸入阻抗的頻率響應較平穩(wěn),但副瓣較大;間距選得小時,副瓣較低,抗干擾性能較好,但是增益和方向性差些。若考慮前者,間距可取波長;若考慮后者,間距可取小于波長。不管什么情況下,第一根引向器振子與有源振子之間的距離應取得更小一些。2.引向器長度的選擇引向器長度的選擇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各引向器等長度,約取波長。這種方案優(yōu)點是加工和調(diào)整較為容易,但是頻帶比較較窄。另一種是,各個引向器的長度依次由長到短漸變。若取第一根引向器的長度為波長,以后的引向器長度則會以的縮短系數(shù)逐次遞減。這種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頻

15、帶稍寬,但調(diào)試、加工麻煩,實用中一般采用前一種方法。3.無源振子半徑和有源振子結構及尺寸的確定 無源振子的半徑是由八木天線的通頻帶的需求來確定,通常振子半徑選。 有源振子選擇單根半波振子或折合振子均可以,一般長度取,該振子寬度越粗,長度應短一些。對有源振子的基本要求是能與饋線有良好的匹配,為此,有源振子應設計為諧振長度,并把它的輸入阻抗變換到等于或接近饋線特性阻抗的數(shù)值一般選取。八木定向天線一般是用同軸電纜饋電的。當有源振子采用半波對稱振子時,由于受無源振子的影響,其輸入阻抗值較低,因此就需設法提高有源振子輸入電阻,常用的方法是改用折合振子。適當選擇折合振子的長度,兩導體的直徑比及其間距,可以

16、有效地提高有源振子的輸入電阻,并結合調(diào)整反射器及附近幾個引向振子的尺寸,可以獲得滿意的駐波比。其次,由于折合振子等效半徑加粗,對展寬阻抗頻帶寬也有利。當然,有源振子也可采用附加匹配器的對稱振子形式。4. 增益和主瓣寬度估算 5. 參數(shù)計算:工作頻率為: 波長:;,;振子直徑;4、 建模過程與仿真。用HFSS軟件仿真,步驟為:1. 建立新的工程,求解類型,模型單位,模型的默認材料。運行HFSS,點擊菜單欄中的Project>Insert HFSS Design,建立一個新的工程。(1)在菜單欄中點擊HFSS>Solution Type。 (2)在彈出的Solution Type窗口中

17、 (3)選擇Driven Modal。(4)點擊OK按鈕。將創(chuàng)建模型中的單位設置為米。(1)在菜單欄中點擊3D Modeler>Units。 (2)設置模型單位: (3)在設置單位窗口中選擇:meter。 (4)點擊OK按鈕。2. 創(chuàng)建八木天線模型。 a) 創(chuàng)建ring,ring1。將ring、ring1、結合起來。 (1)創(chuàng)建ring。 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Cylider,創(chuàng)建圓柱模型。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中心點的坐標: X:0; Y:0; Z:0.6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半徑:d:0.01,dY:0, d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的長

18、度:dX:0,dY:0,dZ:1.8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ring;再選擇command標簽,將Axis改為Y。(2) 創(chuàng)建ring1.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Cylider,創(chuàng)建圓柱模型。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中心點的坐標: X:0; Y:0.65; Z:0.385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半徑:d:0.026,dY:0,d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的長度:dX:0,dY:0,dZ:0.43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

19、名字修改為ring;再選擇command標簽,將Axis改為Y。(3) 將ring和ring1結合,工程樹下利用Ctrl選擇ring和ring1,然后菜單選擇modeler>boolean>unite.點擊OK。b)建立折合振子Arm。(a)建立上半部分的U型口。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Torus,輸入圓環(huán)中心坐標X:0.03,Y:0.35,Z:0.8024;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圓環(huán)內(nèi)半徑坐標:dX:0.0274,dY=0,d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圓環(huán)直徑坐標:dX=0.0052,dY=0,dZ=0,按回車鍵結束。在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

20、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U1,再選擇command標簽,將Axis改為Y,按確定鍵結束。(b)建立一個小方體,使上一步建立的圓環(huán)除去方體后,形成U型管。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Box,輸入方體的坐標X:-0.01,Y:0.3,Z:0.8024按回車鍵結束;輸入方體的長寬高坐標dX:0.1, dY:0.1,dZ: -0.05按回車鍵結束;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hole1,按確認鍵結束。 (c)在菜單欄中點擊Edit>Select>By Name,在彈出的窗口中利用Ctrl鍵選擇U1,hole1。在菜單欄中點擊3D Model

21、er>Boolean>Subtract,在Subtract窗口中作如下設置:Blank Parts :U1,Tool Parts : hole1,Clone tool objects before subtract 復選框不選。點擊OK結束設置。 (d)同理,創(chuàng)建下半部分的U型口。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Torus,輸入圓環(huán)中心坐標 X:0.025,Y:0.3,Z:0.3926;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圓環(huán)內(nèi)半徑坐標:dX:0.0224,dY:0, d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圓環(huán)直徑坐標:dX=0.0052,dY=0, dZ=0,按回車鍵結束。在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

22、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U2,再選擇command標簽,將Axis改為Y,按確定鍵結束。 (e)建立一個小方體,使上一步建立的圓環(huán)除去方體后,形成U型管。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Box,輸入方體的坐標X:-0.01,Y:0.3,Z:0.3926按回車鍵結束;輸入方體的長寬坐標dX:0.1,dY:0.1,dZ:0.05按回車鍵結束;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hole2,按確認鍵結束。 (f)在菜單欄中點擊Edit>Select>By Name,在彈出的窗口中利用Ctrl鍵選擇U2,hole2。在菜單欄中

23、點擊3D Modeler>Boolean>Subtract,在Subtract窗口中作如下設置:Blank Parts :U2,Tool Parts:hole2, Clone tool objects before subtract 復選框不選。點擊OK結束設置。 (g)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Cylider,創(chuàng)建圓柱模型。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中心點的坐標:X:0,Y:0.35, Z:0.8024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半徑:dX:0.0026,dY:0, d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的長度:dX:0, dY:0, dZ: -0.4098

24、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Arm;將U1,U2,Arm結合起來。在菜單欄中點擊Edit>Select>By Name,在彈出的窗口中利用Ctrl 鍵選擇U1,U2,Arm。注意:如果窗口中無U1,U2時,選擇和U1,U2相結合的hole1,hole2。 在菜單欄中點擊3D Modeler>Boolean>Unite。點擊OK按鈕結束設置。(9)建立Arm_1, 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Cylider,創(chuàng)建圓柱模型。在坐標輸. 入欄中輸入圓中心點的坐標: X:0.06,Y:0.35,Z:0.80

25、24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半徑:dX:0.0026,dY:0,d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的長度:dX:0,dY:0,dZ: -0.1524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Arm_1。按照上面步驟,把Arm_1和U型管連接起來。 c)建立同軸線饋線。 (a)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Cylider,創(chuàng)建圓柱模型。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中心點的坐標:X:0.0574,Y:0.35,Z:0.6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半徑:dX:0.0526,dY:0,d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

26、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的長度:dX:0,dY:0,dZ: 0.3426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ringout。再選擇command標簽,將Axis改為X,按確定鍵結束。 (b)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Cylider,創(chuàng)建圓柱模型。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中心點的坐標:X:0.0574,Y:0.35,Z:0.6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半徑:dX:0.05,dY:0,d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的長度:dX:0,dY:0,dZ: 0.3426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特性(Property)

27、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ringin。再選擇command標簽,將Axis改為X,按確定鍵結束。 (c)在菜單欄中點擊Edit>Select>By Name,在彈出的窗口中利用Ctrl鍵選擇ringout,ringin。在菜單欄中點擊3D Modeler>Boolean>Subtract,在Subtract窗口中作如下設置:Blank Parts:ringout,Tool Parts :ringin,Clone tool objects before subtract 復選框不選。點擊結束設置。 (d)創(chuàng)建內(nèi)導體ringcenter。在菜單

28、欄中點擊Draw>Cylider,創(chuàng)建圓柱模型。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中心點的坐標:X:0.045,Y:0.35 ,Z:0.6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半徑:dX:0.003,dY:0,d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的長度:dX:0,dY:0,dZ:0.355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ringcenter,再選擇command標簽,將Axis改為X,按確定鍵結束。d)建立附加平衡段平衡器。 建立與同軸線內(nèi)導體相連的Arm_2,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Cylider,創(chuàng)建圓柱模型。

29、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中心點的坐標: X:0.05,Y:0.35,Z:0.6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半徑:dX:0.0026,dY:0,d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的長度:dx:0,dY:0,dZ:-0.1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Arm_2。建立附加平衡段平衡器Balun。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Cylider,創(chuàng)建圓柱模型。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中心點的坐標: X:0.0574,Y:0.35,Z:0.5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半徑:dX:0.04,dY:0,dZ

30、: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的長度:dX:0,dY:0,dZ:0.25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Balun,再選擇command標簽,將Axis改為X,按確定鍵結束。 建立Balun與Arm_2相連的L1,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Cylider,創(chuàng)建圓柱模型。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中心點的坐標:X:0.045,Y:0.35,Z:0.5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半徑:dX:0.03,dY:0,d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的長度:dX:0,dY:0,dZ:0.1按回車鍵結

31、束輸入。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L1,再選擇command標簽,將Axis改X,按確定鍵結束。 建立Balun與同軸線外導體相連的L2,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Cylider,創(chuàng)建圓柱模型。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中心點的坐標: X:0.3,Y:0.35,Z:0.5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半徑:dX:0.0074,dY:0,d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的長度:dX:0, dY:0, dZ:0.05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L1,

32、按確定鍵結束。 建立與下半部分U型管連接的Arm_22, 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Cylider,創(chuàng)建圓柱模型。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中心點的坐標:X:0.05,Y:0.35,Z:0.48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半徑:dX:0.0026, dY:0,d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的長度:dX:0,dY:0,dZ:-0.0874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Arm_22,按確定鍵結束。 建立Balun與Arm_22相連的L3,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Cylider,創(chuàng)建圓柱模型。在坐

33、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中心點的坐標:X:0.04,Y:0.35,Z:0.48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半徑:dX:0.003,dY:0,d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柱的長度:dX:0,dY:0, dZ:0.1按回車鍵結束輸入。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L3,再選擇command標簽,將Axis改為X,按確定鍵結束。 (12)按Ctrl+A全選模型,在菜單欄中點擊3D Modeler>Boolean>Unite。點擊OK按鈕結束設置。e)創(chuàng)建輻射邊界和波端口。 (1) 在工程樹下選中Vacuum,右鍵選

34、擇Propeties,在彈出的對話框中copper(銅)材料,點擊OK按鈕(確定)確認。(2)創(chuàng)建Air。在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Box,輸入方體的坐標X:-0.1,Y:0,Z:0按回車鍵結束;輸入方體的長寬高坐標dX:0.5,dY:2.3,dZ:1.2 按回車鍵結束;在特(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該圓柱的名字修改為Air,按確定鍵結束。在3D模型窗口以合適大小顯示(可以用Ctrl+D操作)。 (3)設置輻射邊界。在菜單欄中點擊Eidt>Select>By Name。在對話框中選擇Air,點擊OK按鈕。在菜單欄點擊HFSS>Boundar

35、ies>Radiation。在輻射邊界窗口中,將輻射邊界命名為Rad1,點擊OK按鈕結束。 (4) 同軸線采用波端口激勵,首先要創(chuàng)建波端口面,并將其設置為波端口。(5) 創(chuàng)建端口圓面模型,在菜單欄中點擊Draw>Circle。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心點坐標:X:0.4,Y:0.35,Z:0.6按回車鍵結束;在坐標輸入欄中輸入圓半徑:dX:0.05,dY:0,dZ:0;按回車鍵結束。在特性窗口(Property)窗口中選擇Attribute標簽,將名字改為p1再選擇command標簽,將Axis改為X,按OK建完成創(chuàng)建。(6) 設置波端口。在菜單欄中點擊Edit>Select&g

36、t;By Name,選中p1,在菜單欄中點擊HFSS>Exciations>Assign>Wave Port。在Wave Port窗口中General 標簽中,將該端口命名為wave。在Modes 標簽中設置積分線,在Integration Line 中點擊None,選擇New Line,在坐標欄中輸入:X:0.4,Y:0.4,:0.6;dX:0,dY:-0.047,dZ:0。點擊Next直至結束。f)輻射場角度和求解設置。 (1)在菜單欄點擊HFSS>Radiation>Insert Far Field Setup>Infinite Sphere.在輻射遠

37、場對話窗中做一下設置:Name:ff_2d;Phi: (Start:0,Stop:180,Step Size:10):Theta:(Start:0,Stop:360,Step Size:10)。點擊OK按鈕。 (2)設置求解頻率。在菜單欄中點擊HFSS>Analysis Setup>Add Solution Setup。在求解設置窗口中做一下設置:Solution Frequency :0.3GHz;Maximum Number of Passes:10;Maximun Delta S per Pass:0.02;點擊OK按鈕。 (3)設置掃頻,在菜單欄中點擊HFSS>Ana

38、lysis Setup>Add Sweep。選擇Setup1,點擊按鈕。在掃頻窗口中做一下設置:Sweep Type: Fast;Frequency Setup Type:Linear Count;start:0.1GHz,Stop:1GHz;Count:401。將Save Field復選框選中,點擊OK按鈕確認,這一步操作是為了將掃頻中每一頻點的場都保存下來。 g)確認設計。 方法一:由主菜單選HFSS/Validation Check對設計進行確認,如圖5。 方法二:在菜單欄直接點即可。如圖5所示均打勾即可,點Close結束。 h)保存工程并求解該工程。 在菜單欄中點擊File>Save As,在彈出的窗口中將工程命名為hfss_bamu,并選擇保存路徑。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