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專題:古代漢語簡答題含答案.docx_第1頁
自學考試專題:古代漢語簡答題含答案.docx_第2頁
自學考試專題:古代漢語簡答題含答案.docx_第3頁
自學考試專題:古代漢語簡答題含答案.docx_第4頁
自學考試專題:古代漢語簡答題含答案.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簡答題分析指出下列字中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并說明這兩者結(jié)構(gòu)上的異同。日、亦、中、刃、 月、女、弓、下、本、犬、末、大。答:象形字:日、月、大、女、弓、犬。指事字:中、下、刃、亦、本、末。共同點:都是 獨體字。不同點: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是具體形象的描寫,而指示字重在用抽象符號進 行提示,包含了抽象的指示事物的符號,甚至全是由抽象的符號構(gòu)成、指出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是形聲字的選項。(1)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左傳昭公二十 年)(2)二人相與牧羊。(莊子駢拇)(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論語陽貨)(4)飯疏食, 飲水。(論語述而)(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子)(6)苦稱量之不審兮。(

2、楚辭惜謫)(7)角者,言萬物皆有枝格如角也(史記律記)。答:是形聲字的選項有:(1)(4)(6)(7)給下面的字按六書歸類。消耳刃舂二旗產(chǎn)哀旦臭。答:(1)象形指事®會意(4)形聲©®§2.1. 分析下列各字的字形構(gòu)造,說明每個字的本義,并說明它們各自的意符的表義功能:鄙 融鞍攻賦除耨題。答:鄙:從邑,&聲,本義是邊邑。意符“邑”,與城邑有關(guān)。融:從鬲,省聲,本義是炊 1 .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些具有名詞作狀語的特點,并說明其名詞狀語的作用O (1)乘利席卷, 威震天下。(2)含歡谷汲,行歌負薪。(3)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項羽召見諸侯將, 人

3、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5)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6)上食埃土,下飲 黃泉。(7)朝聞道,夕死可矣。答:(1)(2)(4)(6)(7)這兒句具有名詞作狀語的特點。在中“席”字名詞作狀語,表示比喻, 形容“卷”的方式。在中“谷”字名詞作狀語,表示處所。在中“膝”字名詞作狀語, 表示行為的工具。在中“上”、“下”字名詞作狀語,表示方位。在中“朝”、“夕”字 名詞作狀語,表示時間。2. 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哪些屬于使動用法,哪些屬于意動用法。試說明兩者的區(qū)別。(1) 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2)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3)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4

4、)時充國年七十余,上老之。(5)爾欲吳王我乎?(6)既來之, 則安之。(7)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8)帝壯超節(jié)。(9)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 與大國執(zhí)疑,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答:所列句子,“小魯”、“小天下”“老之”“王我”“苦程不識”(8) “壯超節(jié)” 為意動用法;(1) “小之”“生死人”“來之”、“安之”“暴露百姓之骨”為使動用 法。使動用法是“使賓語怎么樣”,是客觀的結(jié)果;意動用法是“認為賓語怎么樣”,是主觀 的想象。§ 10.1. 指出下列句中的數(shù)詞,并加以解釋。(1)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再:第二次;三:第三 次。(2)漢兵物故什六

5、七。一一什六七:十分之六七。(3)利不百,不變法。一一百:百倍。2. 根據(jù)以下例句,說明古代漢語表示動量有哪些方法,并說明它們各自的特點。(1)魯人從 君戰(zhàn),三戰(zhàn)三北。誦三遍而請習之。(3)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答:根據(jù)所列例句,可以知道古代漢語動量的表示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動詞+數(shù)詞。如例 句(1)的“三戰(zhàn)三北二第二種是動詞+數(shù)詞+量詞,例句(2)。此外,為強調(diào)動作的數(shù)量,可把 表動量數(shù)詞放句尾,并在數(shù)詞前加“者例句(3)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為主語“三”為 謂語,都屬于這種情況。在下列各句中填人適當?shù)姆穸ǜ痹~(1)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2)清風徐來,水波(不)

6、興。故(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4)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5)0: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6)(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12.1. 說明下列句中的“之”的詞性和意義(或語法作用)。(1)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一一之:動詞,到去。(2) 之二蟲乂何知?一一之:指示代詞。這。(3)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一一之:人稱代詞,做賓語,他們.(4)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一一前“之”:連詞,連接定語和名詞中心語,相當于 “的后“之”:

7、人稱代詞,在雙賓語結(jié)構(gòu)中充當間接賓語。(5)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闋者,而后乃今將圖南。一一之:人稱代詞,在否定句中充當賓語而 前置。(6)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一一之: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使主謂語結(jié)構(gòu)轉(zhuǎn)變成 名詞性詞組,充當表示時間的狀語。2. 說明下列句中“其”的詞性和意義(或語法作用)。(1) 北冥有魚,其名為鮑。一一其:人稱代詞,做定語,它的。(2)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一一其:語氣副詞,這里用于選擇問句中,加 強揣測語氣。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己矣。一一其:人稱代詞,做定語,“其自視”即“鵬之自視”,相 當于主謂結(jié)構(gòu)取消獨立性。(4)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

8、也無力。一一其:人稱代詞,做定語,“其負大舟”,等 于說“水之負大舟”,相當于主謂結(jié)構(gòu)取消獨立性。(5) 奚以知其然也?一一其:人稱代詞,“其然”做動詞“知”的賓語,意思是“它是這樣的 情況二根據(jù)以下例句,對比說明疑問代詞“誰”和“孰”以及“何”和“奚”在用法上各有什 么特點?!罢l”和“孰”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寡人將誰朝而可?(3)敢問誰之罪也?(4) 孟嘗君怪之L1: “此誰也?”(5)吾與徐公孰美?(6)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7)王者孰謂?謂文王 也。(8)孰王而可畔也?(9)禮與食孰重?(10)孰城?城衛(wèi)也。答:從所列例句看,在所指代的疑問對象上?!罢l”專門用以問人,例句(1

9、)皆是。“孰” 也可以用以問人,例句皆是。但是“孰”還可以用以問物,如例句(10),而“誰” 則不可以問物。從在句中充當?shù)某煞謥砜?,“誰”可以充當主語,如例句(1)充當謂語,如例 句(4);充當定語,如例句(3);充當賓語,如例句(2)?!笆搿笨梢猿洚斨髡Z,如例句(6):充當 定語,如例句(8):充當賓語,如例句(7)(10),但是“孰” 一般不充當謂語。“誰”和“孰” 用法相同之處還在于它們在充當賓語時都要前置。此外,“孰”經(jīng)常用在選擇問句中,一般 都有先行詞,意思是“哪一個”,如例句(5)(9),這種表示比較選擇的用法后來發(fā)展成為固定 結(jié)構(gòu)“孰與”。這一點,也是與“誰”的用法的不同之處?!?/p>

10、何”和“奚”(1)何貴何賤?(2)大王來何操?(3)余何面目以視于天下人乎?曰:“是何也?” (5)乃人見,問:“何以戰(zhàn)?"(6)許子何不為陶冶?(7)子奚乘是車也?(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 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9)曰“奚冠?”曰:“冠素。”答:“何”和“奚”都是疑問代詞,都用以問物。但是,這兩個詞在用法上有一些區(qū)別?!昂巍?的用法較為廣泛。可以作主語,如例句;可以作謂語,如例句(4);可以作定語,如例句(3); 可以作動詞及介詞的賓語,如例句(2)為動詞賓語,例句(5)為介詞賓語;可以作狀語,如例 句(6)。“奚”的用法較之“何”要局限一些?!稗伞苯?jīng)常作狀語,詢問原因,如例句

11、(7);也 可以作介詞的賓語,如例句(8);作動詞的賓語,如例句(9)。但是一般不作主語、謂語和定 語。在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時,“何”和“奚”因為都是疑問代詞,所以都要前置。§ 13.1. 分析下列句中“以”的用法,說明它們各自的詞性和語法作用。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一一以,介詞。前“以”表示原因,后“以”表示“用”“拿” 的意思。左右以告。一一以,介詞,相當于“把”,后面省略賓語。(3) 長鐵歸來乎!無以為家。一一以,介詞,“無以”表示“沒有什么可以用來責畢收,以何市而反? 一一以,介詞,“用”,“拿”,后面省略賓語。(5) 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一一以,介詞,“所以”為輔助性

12、代詞“所”和介詞“以"的凝固 格式,在本句中表示行為憑借的方式。(6)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一一以,介詞,本句中為“以為”格式。意為“把 當作)舉例說明“于”字的用法。(1) 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信于友。一一 “見”字與“于”字結(jié)合,在被動句里介紹行為動作的主動者,構(gòu)成完整的被動句式。(2) 王姚嬖于莊王。一一“于”表示被動意義,在被動句里介紹行為動作的主動者。(3) 以節(jié)儉力行重于齊?!坝凇睘榻樵~,介紹處所。(4)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乎?一一 “于”表示被動,在被動句里介紹行為動作的主動者。(5)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一一第一個“于”字為介詞,介紹行為動作所涉及

13、對象,可譯為“向”。第二個“于”字也為介詞,表示比較,介紹比較對象的用法,可譯為 “比說明下列句中“與"的詞性和意義(如無實義,則說明其語法作用)。(1) 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與:動詞,給。(2) 巍叔乎,有天下而不與焉。一一與:動詞,參與。陳應之徒陳相,與其弟辛,負耒和而自宋之滕。一一與:介詞,同,跟。文公與之處。與:動詞,給予。(5) 自織之與? 一一與:表疑問的句末語氣詞。后來寫作“歟二賢者與民并耕而食,誓饗而治。一一與:介詞,同,跟。(6) 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 一一與:表疑問的句末語氣詞。后來寫作“歟”。(7) 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 一一與:介詞,同,跟

14、。§ 14.-把以下句子中連詞“而” “以”用法相同的句子歸納在一起(寫出序號),并分別說明“而”“以”相同的語法作用。(1)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2)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長驅(qū)到齊,晨而求見。夫夷以近,則游者眾。答:第-種:“以”“而”都連接狀語和動詞中心詞(或:都表示偏正關(guān)系),例句(l)(3)o第二 種:“以"“而"都連接形容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例句。§ 15.1. 語氣詞是表達句子語氣的一類虛詞,是漢語中特有的詞類。試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語氣詞,并說明它們各自表達什么語氣。(1) 夫山澤林鹽,國之寶也。一一 “也”,表示確認的判斷語氣。狐曰

15、:"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币灰弧耙病?,在敘述句尾表示斷定語氣。(3)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一一 “矣哉”,陳述語氣和感嘆語氣詞連用,重心在感嘆 語氣。(4) 甚矣,汝之不惠?!耙印?,在描寫句尾,表示動態(tài)性的敘述語氣。(5) 吾屬今為之虜矣。一一 “矣”,在敘述句尾表示預見新情況即將成為事實的動態(tài)語氣。(6) 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一一 “乎”,用在是非問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7)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一一 “乎”,用在反問句尾,表示疑問語氣。(8) 其是吾弟與? 一一 “與”,用在是非問句尾,表示猜測性的、委婉的疑問語氣。試以下列例句說明判斷句的表達功能。1

16、. 曹公,豺虎也。表比喻夫戰(zhàn),勇氣也。表某種邏輯關(guān)系2. 井蛙不可語于海者,拘于虛也。一一表造成某種結(jié)果的原因周禮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一一表示同一關(guān)系§ 17.1. 試以下列例句歸納古漢語被動句式的類型。郤克傷于矢。志乎古,必遺乎今。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人皆以見侮為辱。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雖萬被戮,豈有悔 哉?答:于字句,如:“郤克傷于矢?!保ɑ颉爸竞豕?,必遺乎兮°”)為字句,如:“父母宗族, 皆為戮沒?!睘樗洌纾骸跋燃粗迫?,后則為人所制?!北蛔志?,如:“雖萬被戮, 豈有悔哉°”(4)見字句,如:“人皆以見侮為辱。"試以下列例句說明如何識別一

17、個句子是主動句還是被動句。蔓草猶不可除。屈原放 逐,乃賦離騷。孫子臏腳,兵法修列。答:(1)謂語動詞如果是表示人的動作,而主語卻是一個非指人的名詞,那么這個句子就是 語義上的被動,如“蔓草猶不可除”。(2)謂語是及物動詞,主語從表面上看也可以認為是這 個及物動詞所表示的動作的發(fā)出者,但是謂動詞后沒有賓語也補不出賓語,在這種情況下, 是語義上表被動的句子,如“屈原放逐”。(3)在主動賓完備的句子里,如果賓語所表達的事 物屬于主語所表達事物自身的一部分,動詞所表達的動作又是對主語不利的,句子一般也是 表示被動意義的,如“孫子臏腳”。§18.1. 試以下列例句歸納古漢語賓語前置的幾種類型。

18、臣實不才,又誰敢怨?死者若可作也, 吾誰與歸?姜氏何厭之有?日月逝矣,歲不我與。了是之學,亦為不善變矣。答:(1)疑問代詞作動詞的賓語前置,如;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前置,如:(2)否定句 中代詞作動詞的賓語前置,如;(3)用“之”或“是”復指的賓語前置,如和。2。說明下列句中哪些地方省略了什么句子成分,并說明這些省略有什么特點。答:所列例句省略的都是主語,具體見括號里的詞語。(1)楚人為食,吳人及之,(楚人)奔,(吳人)食而從之,(吳人)敗諸雍潦。(2)酈夏曰:射其御者,(御者)君子也。(3)季氏以公金且為馬正,(公金且)惴而不出。(4)塞叔之子師,(塞叔)哭而送之。(5)七月(蟋蟀)在野,八

19、月(蟋蟀)在宇,九月(蟋蟀)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19.1. 下列句子各有兩種不同的斷句、標點,你認為哪種正確?為什么?(1)問今世何世,乃不知 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問今世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答:第(1)種正確?!八劇币庵浮霸趫雎犜挼娜恕?,應作“嘆惋”的主語。2. 在沒有標音字母之前,古人給古書中的生僻字注音采用哪些方法?答:讀若、譬況、直音和反切這四種方法。(1)讀若,只注明其近似的讀音,還不是嚴格意 義上的注音。(2)譬況,即用一些比喻和形容詞性的詞語對難讀的字音進行描寫。(3)直音, 就是用一字為另一個同音的字

20、注音o (4)反切,注音原理是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如:攀, 普班切,普字的聲母p,班字的韻母Gn,兩字聲、韻合起來就是攀(pdn)的讀音了。3. 說出三部虛詞類工具書的書名與作者。答:文言虛字由當代學者呂叔湘著。這是一部比較適合初學者使用的虛字專書。經(jīng)傳釋 詞十卷,清王引之著,這是一部著重研究先秦和漢代經(jīng)傳中虛詞特殊用法的著作,全書共 收虛字(詞)一百六十組,每組把音同義近的虛字歸在一起,共收二百六十四字頭。詞詮 楊樹達著,全書收集古書中常見的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及一部分代詞、動詞、副詞等, 共五百多字,是同類書中收字頭最多的。4. 介紹幾種常用的釋義類工具書。答: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是北京大學

21、中文系漢語專業(yè)的師生同部分其他單位的人員共同編 寫的。該字典初版共收單字(單音詞)3700多個,雙音詞2000多條,按漢語拼音字母次序排 列。先用漢語拼音和注音字母注音,然后分義項釋義和舉例。另附難字表,收難字2600 多個,只注音、釋義,沒有例句。辭源由商務印書館編印,1915年出版,本是一部以語 詞為主、兼收百科的綜合性大型語文工具書。§20.1. 說明下列句中運用了哪些特殊表達手法?(1)明主不曉,以為仆沮貳師,而為李陵游說,遂下于理。一一明主不曉。(婉曲)(2)商鞅因景監(jiān)見,趙應寒心。一一商鞅因景監(jiān)見,趙應寒心。(用典)(3)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 一一諺曰:“誰為為

22、之?孰令聽之?”(用典)§21.1. 說說“故晝游于江河,夕調(diào)乎鼎解?!贝司渲械摹岸Α焙汀芭濉笔鞘裁醇榔?,它們有什么 區(qū)別?答:鼎和鼐都是用來烹牲畜的祭器。有大小的區(qū)別,我是大鼎。2. 說出我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答:春雨驚春清天谷,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jié)不變 氣上騰的樣子。意符“鬲",與釜鍋有關(guān)。鞍:從革,安聲,本義是馬鞍。意符“革”,與熟 皮有關(guān)。攻:從支,工聲,本義是攻擊。意符“支”,與手的動作有關(guān)。賦:從貝,武聲, 本義是斂收錢財,意符“貝”,與錢貨有關(guān)。除:從阜,余聲,本義是殿階。意符“阜”,與 山陵或臺階有關(guān)。耨:從耒,辱聲,本義是除

23、草農(nóng)具。意符“耒”,與農(nóng)事或農(nóng)具有關(guān)。題: 從頁,是聲,本義是前額。意符“頁”,與人頭有關(guān)。2. 說文解字在編排和收字上有什么特點?答:說文解字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字典,它將漢字分為540部,開創(chuàng)了以部首統(tǒng)率漢字的 字典編纂法。它收字以小篆為主,有不同形體的古文、籀文、異體字,則作為“重文”置于 每字之后。共收篆文字頭9353字,另收重文1163字。§ 3.-lo古書注解中常見注明“某通某”的情況,例如:論貴粟書:“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政”通“徵二列子湯問:“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荀子天論:“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錯”通“措”。請說明上述各組字可以相互通假的原因

24、。答:所列例句中“政”通“徵”、“惠”通“慧”、“錯”通“措”等通假字例,這種通假現(xiàn)象 產(chǎn)生的原因是用字的人只考慮了語音關(guān)系,而沒有考慮形義的搭配,寫了音同或音近的字。 所以某字和某字可以相通假的前提,是借字與本字的讀音必須是相同或相近的。2. 指出下列各組字哪些屬于嚴格意義上的異體字,并說明嚴格意義上的異體字的條件:睹 -ffi; &一淚;脩一修;遁一游。答:嚴格意義上的異體字有以下兒組:睹一艦;漩一淚。嚴格意義上的異體字指讀音(通常 包括古音)相同。意義(通常包括本義和各個義項)相同,而形體不同的文字?!懊懸恍蕖痹诠?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兩節(jié)日期

25、定,最多相差一兩 天試述二十八星宿。答: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中可見的星分成二十八組,叫做二十八宿,東西南北四方各七 宿。東方蒼龍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虛、危、 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婁、胃、昴、畢、甯、參;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 張、冀、軫。3. 說出古代的職官制度。答:(1)秦設(shè)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gòu)。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 管監(jiān)察和秘書工作。漢朝人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設(shè)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后世又演 變?yōu)槿×恐?。三省為中書?。Q策)、門下?。▽徸h)、尚書?。▓?zhí)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quán)擴大,同樞

26、密院分掌文武人權(quán),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nèi)閣為最高政務機 構(gòu),內(nèi)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 掌握政府大權(quán)。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 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學、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 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shè)郎中,副職稱員外郎, 下屬官員有主事等。(2)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漢以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太仆、 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nóng)、少府謂之九寺大卿。歷代略有變動,迄于清皆因之。 書中的通用只是同音通假的關(guān)系,“遮一游”的本義也不

27、相同,它們只是繁簡字的關(guān)系,所 以它們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異體字。§ 4.1. 說明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哪些為復合詞,哪些為詞組,并說明其詞性和意義。(1) 捆屐織席以為食。一以為:介詞“以”和動詞“為”的連用,意為“把作為”。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一一雖然:連詞“雖”和指示代詞“然”的連用, 其作用相當于夏句的一個分句,意思是“雖然這樣,但是且許子何不為陶冶?陶冶:詞組?!疤铡保瑹捴铺掌鳌!耙薄保敝畦F器。意思不同于今 天的復合詞''陶冶”。(4) 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一一交易:詞組?!敖弧睘楦痹~。做狀語,指交相?!耙住睘閯釉~, 指交換,以物換物。意思不

28、同于今天的復合詞“交易”。(5) 獸蹄鳥跡之道,交于中國。一一中國:表示地域的復合詞。指中原一帶。意思不同于今 天意義上的“中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一一蕩蕩:疊音連綿詞,廣大遼闊的樣子。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一一巍?。函B音連綿詞,高大的樣了。(8)周公方且膺之。一一方且:兩副詞同義連用,表示時間,將要。2. 說明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語里,哪些是兩個單音詞.臨時的連用,哪些是復合詞,并 解釋它們的意義。(1) 徐偃王處漢東,地方五百里。一一地方:兩個單音詞臨時連用。地,地域;方,“見方"。(2)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一一政治:兩個單音詞臨時連用。政,政 策措施;治

29、:治理。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一一自治:兩個單音詞臨時連用。自,副詞,自 然,當然;治,形容詞,治理得好,政治上安定。(4) 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yǎng)薄。一一貨財:同義詞素并列構(gòu)成的復合詞,財物,財 產(chǎn)。供養(yǎng):兩個單音詞臨時連用。供,供給;養(yǎng),給養(yǎng),生活資料。(5)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一一丈夫:復合詞。成年男子的通稱。(6) 故事因子世,而備適于事。一一故事:兩個單音詞臨時連用。故,連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 所以,因此。事,名詞,事情,情況。(7) 乃修教三年,執(zhí)干戚舞,有苗乃服。一一干戚:詞組。干,盾;戚,斧,兵器。(8) 以是言之,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一一所以:

30、介詞“以”和輔助性代詞“所”構(gòu)成 的所字結(jié)構(gòu),在這里表示動作行為憑借的方法、手段。3. 說明下列句中加善重號的詞語哪些是復合詞,哪些是連綿詞,并說明它們的意義。(1)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一一扶搖:連綿詞,即“颼”,旋 風。(2)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一一蒼蒼:疊音詞,深藍色。(3)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閱者,而后乃今將圖南。一一夭閱:雙聲連綿詞,阻隔。阻擋。(4)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一生物:詞組,有生命的物質(zhì)。(5) 適莽蒼者,三澄而反,腹猶果然。一一莽蒼:疊韻連綿詞,郊野的顏色,這里指代郊野。 果然:形容詞“果”加詞尾“然”,充實

31、飽滿的樣子。(6)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一一猶然:形容詞“猶"加詞尾“然”,神態(tài)輕松的樣子。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一一數(shù)數(shù)然:形容詞“數(shù)數(shù)”加詞尾“然”,拼命追求的樣子。(8)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一一泠然:形容詞“泠”加詞尾“然”,.輕妙的樣子。(9)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一一望洋:疊韻連綿詞,迷惘直視的樣子。4. 說明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語哪些是詞(單純詞、復合詞),哪些是詞組,并解釋它們的 意義。(1)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一一倉庚:疊韻連綿詞,鳥名,即黃鶯。(2) 一之日塔發(fā),二之日栗烈。一一錯發(fā):雙聲連綿詞,大風觸物的聲音。栗烈:雙聲連綿 詞,即凜冽,寒

32、冷的樣子。(3) 春日退退,采繁祁祁。一一遲遲:疊音詞,緩慢的樣子。祁祁:疊音詞,眾多的樣子。(4) 十月蟋蟀人我床下。一一蟋蟀:雙聲連綿詞,蟋蟀。(5) 晝爾于茅,宵爾索施I。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一一索輸:動賓詞組。索,繩索,名詞 活用做動詞,搓繩索。輸:繩子,這里為“索”的賓語。(6) 九月肅霜,十月滌蕩。一一認|霜:雙聲連綿詞,秋高氣爽。滌蕩:雙聲連綿詞,指天地 肅清。§5.1. 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語的意義,注意它們古今意義的區(qū)別。(1) 因為誣上,卒從吏議。一一因為:兩個單音詞連用。因,連詞,于是;為,動詞,作為, 定罪為。現(xiàn)代“因為”為表示原因的連詞。(2) 趣舍異

33、路,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之余歡。一一股勤:連綿詞,情意深切的樣子?,F(xiàn)代“殷 勤”表示熱情而周到。(3) 誠欲效其款款之愚。一一款款:疊音詞,懇切忠實的樣子。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訴者!一一告訴:復合詞,申訴,訴說?,F(xiàn)代“告訴”沒有訴說的 意思,僅僅是把某件事或某個消息傳達給人知道。(5) 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一一拳拳:疊音詞,忠實懇摯的樣子。(6) 今舉事一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一一妻子:并列詞組,妻和子女?,F(xiàn)代“妻子”為 一個詞,僅指妻。(7) 恥辱者,勇之決也。一一恥辱:動賓詞組,以受辱為可恥?,F(xiàn)代“恥辱”為并列復合詞。(8) 故禍莫于欲利,悲莫痛于傷心。一一傷心:動賓詞,挫傷心靈?,F(xiàn)代“

34、傷心”為復合詞, 意思是悲傷難過。(9) 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一一下流:偏正詞組,卑下的行列?,F(xiàn)代“下流”為形容 詞,形容人品格低下。2. 說明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語的意義,注意它們與現(xiàn)代的意義的區(qū)別。(1) 今募天下人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一一縣官:漢代對天子或朝廷的稱呼。后世 指縣一級的官吏。(2) 其為物輕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內(nèi)而亡饑寒之患。一一把握:同義連用,握著, 拿著。這里是名詞,指手掌之中?,F(xiàn)代為復合詞。(3)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一一交通:兩動詞連用,吏結(jié)往來?,F(xiàn)代 為復合詞,指交通運輸。(4) 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一一都市:詞組,都邑的市

35、集?,F(xiàn)代為復合同,一般指大城市。(5) 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一一官府,官家的房舍?,F(xiàn)代為復合詞,指官家。§6.1. 舉例說明引申義與本義的聯(lián)系。答:有五種類型。(1)相似關(guān)系。如:“道”本義是“道路”,引申出“道理規(guī)律”。(2)因果關(guān) 系。如:“信”本義“言語真實”。真實了就容易相信,敵引申為“相信”。(3)動靜關(guān)系。如“節(jié)”本義是“竹約二竹節(jié)約束竹子每一段長短,故可引中出“節(jié)制”“制約”。(4)時空聯(lián) 系。如“間”本義是“縫隙”表示空間間隔,引申指“一會兒”表示時間短。禮俗關(guān)系。 如“昏”本義“黃昏”,由于古時男女結(jié)婚在黃昏舉行儀式。引中出“結(jié)婚”意義。§7.1. 根

36、據(jù)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曲”、"屈”之間的差別。(1)禮記經(jīng)解:“猶衡之于輕 重也,繩墨之于曲直也?!敝芤紫翟~下''尺燃之屈,以求信也?!贝穑骸扒?“屈”都可以表示彎曲,但是“曲”是靜態(tài)的形容詞,與“直”相對,義為彎曲, 如例句(1); “屈”是動態(tài)的動詞,與“信(伸)”相對,義為蜷曲,或使之彎曲,如例句。 二者的差別正在于此。2. 根據(jù)以下例句,說明同義詞"人”、“民"之間的差別。(1)尚書秦誓:“惟人,萬物 之靈。”荀子非相:“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睅?說:“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闭f文:“民,眾氓也?!闭撜Z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6)論貴栗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贝穑骸叭恕?、“民”兩詞所指都是屬于人類的社會成員,但是兩者的范圍廣狹有不同?!叭恕迸c 禽獸相對,是人類社會成員的統(tǒng)稱,如例句皆為此義?!叭恕笨梢杂糜谥阜Q不同階級、 不同職業(yè)以及在其他方面有所區(qū)別的社會成員,如例句(3)?!懊瘛钡耐庋颖取叭恕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