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詳細解析_第1頁
桃花源記詳細解析_第2頁
桃花源記詳細解析_第3頁
桃花源記詳細解析_第4頁
桃花源記詳細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桃花源記 _陶淵明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

2、,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觯闷浯?,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咀髡吆喗椤刻諟Y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疚恼卤尘啊磕贻p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主之

3、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統(tǒng)治集團生活荒淫,內(nèi)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zhàn),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里,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xiàn)。同時,東晉王朝承襲舊制,實行門閥制度,保護高門士族貴族官僚的特權(quán),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像陶淵明這樣一個祖輩父輩僅做過一任太守一類官職,家境早已敗落的寒門之士,當(dāng)然就“壯志難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權(quán)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產(chǎn)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義熙元年(405),他堅定而堅決地辭去了上任僅81天的彭澤縣令,與統(tǒng)治者最后決裂,長

4、期歸隱田園,躬耕僻野。他雖“心遠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舊關(guān)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采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fā),產(chǎn)生了對劉裕政權(quán)的不滿,加深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愿干預(yù)這種現(xiàn)狀,只好借助創(chuàng)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字詞解釋】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376-396) 武陵:郡名,現(xiàn)在湖南常德市一帶。為業(yè):把作為職業(yè),以為生。為:作為。 緣:沿著,順著。行:

5、前行,走。 遠近:偏義復(fù)詞,僅指遠。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見。 夾岸:溪流兩岸。雜:別的,其他的。 芳草鮮美:芳香的青草鮮嫩美麗,芳:花;鮮美:鮮艷美麗。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繽紛:繁多的樣子。甚:很,非常。異之:即“以之為異”,對見到的景象感到詫異。異,意動用法,形作動,以······為異,對······感到驚異,認為······是奇異的。之,代詞,指見到的景象。復(fù):繼續(xù)。 前:名詞活用為狀語,向前。

6、(詞類活用)欲:想要。 窮:形容詞用做動詞,窮盡,走到······的盡頭。林:代指桃花林。 林盡水源:林盡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到頭了。盡:消失(詞類活用)便:于是,就。 得:發(fā)現(xiàn)。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若:好像似的。舍:舍棄,丟棄,文中指離開。 初:起初,剛開始。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才:副詞,僅。 復(fù):又,再。行:行走。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然,的樣子。豁然:形容開闊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平:平坦。 曠:開闊;寬闊。屋舍:房屋。 儼(yn)然:(古今異義)古義:整齊的樣

7、子。今義:形容很像;形容齊整;形容莊嚴。之:這。屬:類。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東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雞犬相聞:(村落間)可以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相聞:可以互相聽到。種作:指世代耕種勞作的人。 衣著:穿著打扮。悉:全,都。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有更好的翻譯: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因為桃花源人從秦到晉一直與世隔絕)黃發(fā)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黃發(fā),古時認為老人頭發(fā)由白轉(zhuǎn)黃是長壽的象征,這指老人。垂髫,古時小孩不扎結(jié)頭發(fā),頭發(fā)下垂,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辭)髫,小孩垂下的短發(fā)。并:都。 怡然:愉快、高興的樣子。乃大驚:竟然很驚

8、訝。乃:竟然。大:很,非常。從來:從地方來。 具:全都。之:代詞,指代桃源人所問問題。 要(yo):通“邀”,邀請。(通假字)咸:副詞,都,全。 問訊:打聽消息。云:說。 先世:祖先。率:率領(lǐng)。妻子:(古今異義)古義:指妻子、兒女?!捌蕖薄白印笔莾蓚€詞,不是現(xiàn)代漢語的“妻子”今義:男子的配偶。邑人:同縣的人絕境:(古今異義)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明顯出路的困境;進退維谷的境地。 絕:絕處。復(fù):再,又。焉:兼詞,相當(dāng)于“于之”,“于此”,從這里。 遂:于是。間隔:隔斷,隔絕。 今:現(xiàn)在。乃(乃不知有漢的乃):竟,竟然。 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盁o”“論”是兩個詞,不同于現(xiàn)在漢

9、語的“無論”(古今異義)。為:給。 具言:詳細地說。所聞:指漁人所知道的世事。聞:知道,聽說。 嘆惋:感嘆,惋惜。余:其余,剩余。 延至:邀請到。延,邀請。至:到。 停:停留。辭:辭別。 去:離開。語:告訴。 不足:不值得。(古今異義)為:介詞,向、對。 既:已經(jīng)。便扶向路:就順著舊的路(回去)。扶:沿著、順著。向:從前的、舊的。處處志之:處處都做了標記。志:動詞,做標記。(詞類活用)及:到達。 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詣(yì)太守:指拜見太守。詣,到。特指到尊長那里去。如此:像這樣,指在桃花源的見聞。 即:立即。 遣:派遣。尋向所志: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尋,尋找。 向,先前。

10、志(名詞),標記。(所+動詞譯為名詞)遂:終于。 復(fù):再。得:取得,獲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高尚:品德高尚。士:隱士。 也:表判斷。欣然:高興的樣子。規(guī): 計劃,打算。(詞類活用) 未:沒有。果:實現(xiàn)。 未果:沒有實現(xiàn)。尋:不久。 終:死亡。問津:問路,這里是探訪,訪求的意思。津:本義渡口。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環(huán)境幽靜、不受外界影響、生活安逸的地方?,F(xiàn)用來比喻一種虛幻的超脫社會現(xiàn)實的安樂美好的境界。 業(yè):職業(yè)【譯文】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沿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兩岸幾百步之內(nèi),中間沒有別的樹,芳香的青草鮮艷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

11、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繼續(xù)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隱隱約約的好像有點光亮。(漁人)便舍棄了船,從洞口進去。最初,山洞很狹窄,只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xiàn)在漁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有桑樹、竹林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的人們,男女的穿著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不一樣。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樂。(村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詳細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

12、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擺了酒、殺了雞做飯來款待他。村子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lǐng)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這里的人)問如今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后,向村里人告辭。村里的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

13、,說了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陽有個名叫劉子驥的人,是位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地計劃著前往桃花源。但是沒有實現(xiàn),他不久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一詞多義出:(1)不復(fù)出焉:出去。(2)皆出酒食:拿出。尋:(1)尋向所志:動詞,尋找。(2)尋病終:副詞“不久”。舍:(1)便舍(sh)船:離開。(2)屋舍(shè)儼然:名詞,房屋,客舍。中:(1)中無雜樹:“中間”。(2)晉太元中:“年間”。(3)其中往來種作:“里面”。 志:(1)處處志之:名詞活用為動詞,“做標志”。(2)尋向所志:志,

14、獨字譯為做標記。與所連用,譯為:所做的標記。之:(1)忘路之遠近: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為“的”。(2)聞之,欣然規(guī)往:代詞,“這件事”。(3)處處志之:語氣助詞,不譯。(4)漁人甚異之:代詞,“這種景況”。(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6)具答之:代詞,代指桃花源人。為:(1)武陵人捕魚為(wéi)業(yè):動詞,作為。(2)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介詞,對,向。(3)此人一一為(wéi)具言所聞:讀wéi,介詞,對、向。遂:(1)遂與外人間隔:“于是”。 (2)遂迷:“終于”。(3)后遂無問津者:“就”。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為看見。

15、(2)得其船:得到,引申為找到。聞:(1)雞犬相聞:聽見。(2)聞有此人:聽說。向:(1)尋向所志:從前多詞一義(1)緣溪行、便扶向路:沿著,順著(2)便要(yo)還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請。(3)悉如外人、咸來問訊、皆嘆惋、并怡然自樂:都(4)此中人語(yù)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說(5)便扶向路、遂與外人間隔:于是,就古今異義窮(古義:窮盡;今義:貧窮)從來(古義:從哪里來;今義:向來)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jié)果不變,不管)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成年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水源(古義:溪

16、水發(fā)源的地方;今義:指人們飲用的水的來源)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指食物新鮮美味)芳(古義:花;今義:氣味芬芳)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不足(古義:不值得; 今義:不夠)間隔(古義:間離隔絕;今義:空間或時間上的隔絕)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 今義:形容很像)緣(古義:沿著 ;今義:緣故,緣分)津(古義:渡口,路,探訪。文中指訪求、探求的意思。今義:唾液)外人(古義: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義:指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仿佛(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今義:似乎,好像)開朗(古義:土地開闊;今義:樂觀,暢快 多形容性格)扶(古義:

17、沿、順著;今義:攙扶,用手按著或把持著)志(古義:做標記;今義:志氣,志向)延(古義:邀請;今義:延伸,延長)悉(古義:全,都;今義:熟悉)咸(古義:全,都;今義:一種味道)既(古義:已經(jīng);今義:關(guān)系連詞,既然)尋(古義:隨即,不久;今義:尋找)向(古義:以前的,舊的;今義:方向,對)果(古義:實現(xiàn);今義:果實,結(jié)果)要(古義:邀請;今義:表示意愿)【詞類活用】盡(林盡水源):形容詞用作動詞,消失。異(漁人甚異之):形容詞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前(復(fù)前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窮(欲窮其林):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到盡頭。)焉(不復(fù)出焉):兼詞,“于之”,即“從這里”。志(處處

18、志之):名詞作動詞,做標記。果(未果):名詞作動詞,實現(xiàn)。語(此中人語(yu第四聲)云):名詞作動詞,告訴黃發(fā)(黃發(fā)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垂髫(黃發(fā)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通假字“要”通“邀”,邀請(不屬于150實詞范圍內(nèi))具:通“俱”,完全、詳盡【古漢語句式】1)判斷句例: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也”表判斷。句意:南陽劉子驥是高尚的名士。)2)省略句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是“(村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漁人)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

19、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了酒,殺了雞準備食物款待他。)省主語: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個小洞口,小口里面隱隱約約好像有些光亮。)例二:便舍船,從口入。(是“漁人便舍船,從口入”的省略。句意:漁人就丟下船,從洞口進去。)本文省略主語有多處,如:“(小口)初極狹,才通人。”“(武陵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其中,(人們)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薄埃ù逯腥耍┮姖O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漁人)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招待漁人)?!薄按巳艘灰粸榫哐运?,(村中人)皆嘆惋。”翻譯時一并

20、補出。省賓語:例一:問所從來(是“問之所從來”的省略?!爸贝皾O人”。句意:問漁人從哪里來。)省介詞:例二:林盡水源(是"林盡于水源"的省略.)9.四個“然”豁然開朗(豁然):開闊的樣子屋舍儼然(儼然):整齊的樣子怡然自樂(怡然):愉快的樣子欣然向往(欣然):高興的樣子3)出自本文的詞語:(今義)世外桃源:指環(huán)境幽靜或安逸的地方?;砣婚_朗:比喻突然領(lǐng)悟了一個道理。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與世隔絕:不與人來往,或已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事物。無人問津: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本文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

21、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閑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zhì)樸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單純,那么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zhàn)亂,沒有沽名釣譽,也沒有勾心斗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消息:原來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tǒng)治集團。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zhàn)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凈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當(dāng)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dāng)時現(xiàn)實中是

22、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gòu)想,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風(fēng)貌,是不滿黑暗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表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桃花源中的家庭多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從“男女”、“黃發(fā)”、“垂髫”這三個詞便可以看出此點。文章的結(jié)構(gòu)也頗有巧妙之處。作者借用小說筆法,以一個捕漁人的經(jīng)歷為線索展開故事。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xiàn)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開頭就是“山在虛無縹緲間”,讀者就會感到隔遠,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會大打折扣。“

23、不足為外人道也”及漁人返尋所志,迷不得路,使讀者從這朦朧飄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現(xiàn)實世界,心中依舊充滿了對它的依戀。文末南陽劉子驥規(guī)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窮之趣。1漁人是怎么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2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風(fēng)景優(yōu)美)3漁人是如何進入桃花源的?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曲折、隱蔽、幽深)4漁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樣的圖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環(huán)境優(yōu)美寧靜、生活安樂幸福)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對待這位不速之客的?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風(fēng)淳樸、熱情好客)6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