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但如果嚴格地從平仄聲律的要求和變化形式上看,這個口訣還是不夠完善的。因為它沒有正確說明孤平、三平調(diào)、三仄調(diào)及平仄拗救后的一些變化句型。初學尚可有這個口訣指導自己,若一味依此法作詩,就會造成許多誤導。 先看“一、三、五不論”。七言律詩中,第一字可以不論,這是對的。第三字大多數(shù)句型可以不論,但在式句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卻一定要論,要嚴守句中第三字的平仄,否則就會造成孤平(孤平說見下節(jié))。如果第三字不論,就要改動本句第五字的平仄,造成本句自拗自救的句式。平仄句型的第五字,只有式句中可以不論(除它的拗救句式外),其它三種句型都是要論的。因為,如果式句的第五字不論,就會造成拗句,是要在對句中相救
2、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式句和式句的第五字不論,就會造成三平調(diào)或三仄調(diào),那都是古體詩的格式,不是格律詩了。第1頁/共13頁 再看“二、四、六分明”。七言的第二、四、六字都是律句的節(jié)奏點所在,一般說來,“二、四、六分明”是沒有錯誤的。但在平仄調(diào)聲法拗救的句型中,式句和式句的第六字,都是可以變動的。式句第六字能改平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式句第六字能改仄為平(“仄仄平平仄平仄”)??梢姷诙?、四、六字,也不一定都是“分明”的。 相比之下,兩句口訣中“一、三、五不論”的問題要多些,“二、四、六分明”的毛病要少些。五言詩只是比七言詩少前兩字,亦可以用此法推導。 總之,“一、三、五不
3、論,二、四、六分明”,這兩句口訣是有一定用處的,但不完全。學詩的人輕視這個口訣,有時難以記住全部平仄基本句型和拗救形式,不免造成一些非律句的詩行;而一味墨守這個口訣,也會帶來一些詩病,因此失去幾種常用的平仄變化形式。所以,我們可以用這個口訣去教人學詩,但同時也要告訴人們它的不足。第2頁/共13頁四詩律與八病 四聲八病,是齊梁時期沉約、謝脁等提出的。四聲,指平上去入四種聲調(diào)。八病,是指詩歌創(chuàng)作中聲韻搭配不當帶來的八種弊病。八病之說,本著“一簡之內(nèi),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的原則,是針對齊梁體的五言詩中要避免的聲律缺陷而言的。唐代近體詩是在齊梁體詩歌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探討八病與唐代近體詩的關系
4、,對于詩律理論來說不,很有必要。特別是在唐代格律詩成熟之后,再看齊梁時代的八病說,對它就會有一個更全面深刻的認識。 八病包括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八種說法。八病之說,始見于唐李延壽南史陸厥傳、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等書。但對八病作具體解說的,還是日本和尚空海的文鏡秘府論。據(jù)此書解釋,八病中的前四病涉及四聲,后四病與韻母、聲母相關。下面分別敘之。第3頁/共13頁平頭。文鏡秘府論說:“平頭詩者,五言詩第一字不得與第六字同聲,第二字不得與第七字同聲?!逼筋^詩句如:“芳時淑氣清,提壺臺上傾。”“芳時”與“提壺”相對,同用平聲,故為病句。近體詩中,若五言一聯(lián)的第二字與第七字同一聲調(diào),就
5、違背了平仄對立的原則,同樣是詩病。但第一字與第六字都是可平可仄之處,此二字同聲,卻是律句允許的,不算作詩病。上尾。文鏡秘府論說:“上尾詩者,五言詩中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鄙衔苍娋淙纾骸拔鞅庇懈邩牵吓c浮云齊?!薄皹恰迸c“齊”相對中,同用平聲,故為病句。近體詩中,除首句入韻式外,其余各聯(lián),奇句的句腳均為仄聲,偶句的句腳均為平聲,根本沒有同聲的可能性。但在首句入韻式的首聯(lián)中,出句必須與對句的尾字同聲。但后一種情況就連文鏡秘府論也不認為是病,所謂“唯連韻者,非病也”??梢姡诜茄喉嵉脑娋渲薪w詩也是講上尾的。蜂腰。文鏡秘府論說:“蜂腰詩者,五言詩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言兩頭粗,中央細
6、,似蜂腰也?!狈溲娋淙纾骸奥劸龕畚腋?,竊獨自雕飾?!薄熬迸c“甘”同聲,“獨”與“飾”同聲,故為病句。近體詩中,此種詩病,不會出現(xiàn)在五言的式句(平平平仄仄)和式句(仄仄仄平平)中出現(xiàn),這都是兩種常見的平仄句型??梢姺溲f,并沒有被唐代格律詩所接受。第4頁/共13頁鶴膝。文鏡秘府論說:“鶴膝詩者,五言詩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言兩頭細,中間粗,似鶴膝也?!柄Q膝詩句如:“撥掉金陵渚,遵流背城闕。浪蹙飛船影,山掛垂輪月?!薄颁尽迸c“影”同聲,故為病句。近體詩奇句句尾,只要求用仄聲字,沒有上去入的區(qū)分,并不認為鶴膝是一種病。盡管如此,不少詩人還是在每首詩的奇句句尾上采取四聲遞用,這一點也可以看出
7、唐人對齊梁詩律鶴膝病的尊重和沿承。大韻。文鏡秘府論說:“大韻詩者,五言詩若以新為韻,上九字中,更不得安人、律、鄰、身、陳等字。既同其類,名犯大韻?!薄俺枪首鞯崳思床徽?。”這是說一聯(lián)十個字中,除了迭韻字外,都不能用與句尾韻字相同韻部的字。大韻詩句如:“紫翮拂花樹,黃鸝閑綠枝?!薄胞Z”與“枝”,同為支韻,故犯病。這條規(guī)則的設立,是為了突出句尾韻字的音響效果。從聲韻變化的角度上看,用意是好的。但如果每一首詩都要這樣做,就未免太束縛思想了,所以不為唐代詩律取用。不過,唐代詩人還是在詩句中盡力避免或少犯大韻病,以求詩句音響的和諧動聽。小韻。文鏡秘府論說:“小韻詩者,除韻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名為犯小
8、韻病也?!毙№嵲娋淙纾骸板汉煶鰬敉ǔ??!薄巴迸c“漾”,同為漾韻,故犯小韻病。這條詩病與大韻近同,不過要求更為嚴格,要在一聯(lián)之中做到每個字都不同的。這對于作詩來說,同樣難以做到,因而不為近體詩取用。第5頁/共13頁旁紐。旁紐,文鏡秘府論寫作傍紐,說:“傍紐詩者,五言詩一句之中有月字,更不得安魚、元、阮、愿等字。此即雙聲,雙聲即犯旁紐。”病句如:“魚游見風月,獸走畏傷蹄?!薄棒~”與“月”,同為雙聲字,故犯旁紐病。旁紐病,是在一聯(lián)或一句之中不得用同韻母字的要求之處,進一步提出的一句之中不能用同聲母字的規(guī)定。在詩作實踐中,這一條同樣也難以做到,故為近體詩律所不取。正紐。文鏡秘府論說:“正紐
9、詩者,五言詩壬、衽、任、入等字。如此之類,名為犯正紐之病也?!薄俺枪首麟p聲,下句復雙聲對,方得免正紐之病也?!毕录~之病,是說一聯(lián)十字之中,用了聲調(diào)不同而聲母相同的字。病句如“我本漢家子,來嫁單于庭?!薄凹摇迸c“嫁”,聲韻全同,盡管它們有平聲與去聲的不同,還是犯了正紐病。正紐的規(guī)則,可以視作對旁紐的補充,即使兩字聲調(diào)上有差異,也不能彌補它們所犯的雙聲病。這同樣也不近情理,故為近體詩律所不取。 可見,齊梁時期的八病說,過于苛刻,只不過是一種理想化的詩律,不能全部搬到近體詩格律詩中。所以除平頭取半(即只取平頭中“第二字不得與第七字同聲”這一規(guī)則)、上尾、鶴膝參用之外,都未被唐人取用。這種詩律上的差
10、異說明,近體詩既有格律詩的齊整嚴謹,也未作過分苛求。與齊梁詩律相比,近體詩律顯得更加寬松合理,切近實用。第6頁/共13頁五孤平與孤仄孤平與孤仄,是詩律中常說的詩病。特別是孤平,被說成是詩家大忌。它們究竟是不是近體詩格律的一大忌諱,應當作一番探討。(一)孤平孤平是唐代以來詩人最忌諱的詩病。什幺是孤平?唐人沒有明說。后來的詩律學家對此有三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孤平是指平腳句中,除了句尾所用的平聲字外,句中只用了一個平聲字。照此說法,所謂孤平,只能出現(xiàn)在五言和七言的式句中。因為五言式句,是“平平仄仄平”的格式,七言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格式。除句腳外,句中只有兩個平聲字。如果其中一個平聲改用
11、仄聲,句中就只剩下一個平聲字了。如“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郎士元盩厔縣鄭礒宅送錢大)。此聯(lián)出句第一字用仄聲,全句除韻腳字外,只有一個“蟬”字為平聲字,是孤平句。第7頁/共13頁為什幺要在五言和七言的式句中講孤平,其它句式不講呢?這大概與五言律句的特點有密切關系。五言式句與式句都是平腳句。式句主要是平聲字占優(yōu)勢(“平平仄仄平”),式句主要是仄聲字占優(yōu)勢(“仄仄仄平平”)。如果韻腳之外,式句只用一個平聲字,就會破壞原有的平聲句律,改成以仄聲為主的仄聲句了。所以,為了使各句聲調(diào)保持不同變化,就有必要在五言式句中講孤平,引起人們注意,小心回避。如果非要在此字上改平為仄,就要在本句第三字上改仄為平,
12、增補一個平聲,重新回到以平聲為主的句格。這一習慣養(yǎng)成以后,也影響了七言式句。七言式句,不過是在五言律句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仄聲字(“仄仄平平仄仄平”)。這種句式,除了韻腳字外,平聲字極少,如果不講孤平,就會造成五個仄聲字夾一個平聲字,破壞平仄相間的規(guī)律。正好五言式句中有個講孤平的規(guī)則,取以應用,并嚴加約束,就造成了七言律句中式句也講孤平的規(guī)則。第8頁/共13頁 其它幾個五言律句,不講孤平,也都有它們的道理。如五言式句(“平平平仄仄”),句中有三個平聲字連用,不易形成孤平的格局。五言式句(“仄仄平平仄”)和式句(“仄仄仄平平”),都是以仄聲字為主的句型,少用一個平聲字不影響句子的基本格調(diào)。特別是式
13、句,除韻腳外,句中本來就只有一個平聲字,與韻腳字連用,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講究什幺孤平了。這三種五言律句的規(guī)則,也影響到七言句式。所以七言的式句、式句和式句,也都沒有孤平的限制。 可以認為,作為一種詩病,孤平并不全是從平仄交錯粘對的角度上提出來的。孤平,是在近體格律詩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逐漸形成的,是由律句的傳統(tǒng)習慣決定的。第9頁/共13頁第二種說法認為,仄腳句中的三字尾,用了兩仄夾一平的“仄平仄”格式,就是孤平。這種說法,似乎不大符合律句應用中的變化情況。因為三字尾中的“仄平仄”格式,本來就是古體詩中的常用句式,近體詩一般回避不用。但在拗句中,卻允許這種情況存在。如式句中,七言的拗句有“平平仄仄仄
14、平仄”,五言的拗句有“仄仄仄平仄”;式句中,七言的拗句有“仄仄平平仄平仄”,五言的拗句有“平平仄平仄”。這些三字尾中兩仄夾一平的句子,是拗句的主要變化形式,在近體詩中大量采用,并不視為詩病。特別是式句,用得與律句一樣普通,被詩家認為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律句(準律句)。如果說它們有孤平的毛病,那就應該加以回避,不能用在詩句當中,還不能去救了。所以這種說法是不能說服人的,影響不大。第10頁/共13頁第三種說法是清代王士禎提出來的。他認為,孤平是一行詩句中兩個仄聲夾住一個平聲字;要避免孤平,就一定要有兩個平聲字連用。這種說法不過是把三字尾中兩平夾一仄的說法擴大化,搬用到律句的其它位置上而已。依此行事,不
15、論句中有幾個平聲字,只要一個平聲字用在仄聲字中,就算孤平。這對近體詩的束縛就更大了,使近體詩很容易犯孤平的毛病。只要檢查一下近體詩律句,就可以看出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首先在律句中,就有七言式句的“平平仄仄平平仄”,式句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兩種句式的第一字都是可平可仄的,在唐代詩歌中普遍應用。按王氏之說,唐詩豈不犯了孤平的詩???要避免孤平,不就要在上述兩個句式中取消七言第一字可平可仄的規(guī)則了?此外,在律句的拗救句式中,除了前舉四種三字尾中用“仄平仄”的格式外,還有在句中用兩仄夾一平的格式,如七言式句中的“平平仄仄平仄仄”,五言式句中“仄仄平仄仄”。這些也都被近體詩采用,并不認為是詩病而加以排斥。王氏的說法影響也不大,少為人用。第11頁/共13頁關于孤平的諸種說法,只有第一種有道理,其它都是錯誤的。有人曾依第一種說法對唐詩作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唐詩平腳句中只用一個平聲字的用例極少,少到幾乎找不到??梢娝_實被唐人認為是一種詩病,因而有意識地加以回避。不過孤平的避忌,至宋以后,就不如唐人那樣嚴格了。所以又有人認為,孤平是一種不大成熟的理論,不必那幺認真對待。(二)孤仄孤仄,是指在律詩仄腳句的三字尾中,出現(xiàn)了兩平夾一仄的格式。三字尾中的“平仄平”,是古體詩常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教育防微杜漸
- 腦出血急救培訓護理
- 創(chuàng)業(yè)夢創(chuàng)新夢主題活動
-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第四十七中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 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樹人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 - 副本
- 全球與中國CBRN防護服市場發(fā)展需求及投資機遇研究報告2024-2030年
-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華賦學校2024-2025學年上學期七年級英語期中考試卷
-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聯(lián)盟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 天津市西青區(qū)富力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檢測物理試題
- 【課件】Unit4SectionA1a-1d課件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
- 介紹新會陳皮
- 腸系膜動脈夾層護理課件
- 軍工板塊行業(yè)分析
- 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每課教學反思
- 肌骨超聲在RA的應用課件
- 2024年醫(yī)保知識題庫及答案(通用版)
- 大陳島墾荒精神
- 維吾爾族舞蹈
- 門診部工作總結匯報
- 靜壓樁施工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及控制措施
- 肖戰(zhàn)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