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學地史學試題庫_第1頁
長江大學地史學試題庫_第2頁
長江大學地史學試題庫_第3頁
長江大學地史學試題庫_第4頁
長江大學地史學試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 名詞解釋1 鮑馬序列:鮑馬序列是一種濁流沉積的典型層序,由自下向上變細的五個層段組成,最底部由具遞變層理的雜砂巖組成(a段),底面具有槽模,溝模等沖刷鑄模,往上為b段,具有平行層理的砂巖;c段為具小波痕交錯層理,變形層理的粉砂巖,d段為具有水平紋理的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最頂部E段,為塊狀泥巖。2 沉積相:沉積相是指特定的沉積環(huán)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連系的沉積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總合。3 南丹型:“南丹型”是華南泥盆系中、上統臺內裂陷槽深水、滯流,貧氧沉積的代表,空間上呈北北東或北西向的帶狀分布,明顯受同沉積斷裂的控制,由黑色泥巖,泥灰?guī)r、硅質巖組成,含菊石、竹節(jié)石及無眼三葉蟲等化石。4 地層層序律

2、:地層層序律,又稱地層疊復律,于1669年由N.Steno提出,在未受強強裂構造變動的情況下,先形成的地層在下,后形成的地層疊復其上,即上覆地層比下伏地層新。5復理石:復理石又稱復理石沉積,復理石建造,是指形成于大陸邊緣(陸間區(qū)),大陸鈄坡坡麓(深海、半深海),由濁積巖或等深積巖,深海,半深海泥巖,有規(guī)律的或韻律性的交互組成的巨厚地層。6 地層層序律:地層層序律,又稱地層疊覆律,于1669年由N.Steno提出,在未受強強裂構造變動的情況下,先形成的地層在下,后形成的地層疊覆其上,即上覆地層比下伏地層新。7 象州型:“象州型”是華南泥盆系一種近岸,富氧環(huán)境下的淺海臺地沉積類型。分布廣泛,以廣西

3、中部象州,二塘、橫縣六景,郁江沿岸中泥盆統和湖南中部上泥盆統為代表。巖性以泥巖,泥灰?guī)r,灰?guī)r,白云巖及砂泥質巖為主,化石豐富,多為底棲固著類型,如層孔蟲,珊瑚、腕足類,苔蘚蟲,海百合等,伴生有鸚鵡螺,腹足類,介形蟲,竹節(jié)石等8 磨拉石:磨拉石,又稱磨拉石建造,板塊碰撞(陸陸碰撞或陸洋碰撞)大陸邊緣褶皺隆升,在山間盆地或山麓前緣形成的巨厚的砂,礫巖占優(yōu)勢的陸相沉積。巖石成熟度差(分選,磨圓巖差,礦物成分復雜),相變急劇,是一種快速堆積。9 印支運動:印支運動1934年法國地質學家J.Fromaget)將印支半島,晚三疊世前諾利克期與前瑞替克期的兩個造山幕,命名為印支褶皺,1945年黃汲清首先將阿

4、爾卑斯旋回劃分為印支,燕山,喜馬拉雅三個亞旋回,以印支旋回稱呼我國中生代初期的地殼運動,目前一般認為印支運動在時間上包括三疊紀期間到早侏羅世之前的地殼運動,空間上分布于我國西部特提斯帶,發(fā)育有三江、松潘、甘孜、西秦嶺及南秦嶺的印支褶皺帶。同時印支運動是我國東部構造古地理格局的轉折點(以南海北陸轉化為東西分異)是亞洲大陸與太平洋之間構造體制演化的新階段。10 板狀交錯層理:板狀交錯層理,是一種沉積巖的沉積構造, 由直脊型波痕遷移形成的沉積巖內部層理構造,上,下層面在可觀察的露頭上基本上是等厚的,內部紋層與其相交切。11 垂向加積作用:垂向加積作用:在水流運動能量較低或靜水條件下,主要是懸移物質從

5、水體中垂直向下沉降,沉積學上把這這種沉積作用稱為垂向加積。12 筆石頁巖相:筆石頁巖相 以黑色頁巖及硅質頁巖為主,含豐富的筆石等浮游生物化石,而不含或少見底棲生物化石。代表水深、滯流的非補償海環(huán)境。13 標準化石::標準化石是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廣、數量豐富、特征明顯,易于識別的化石。利用這些化石既可以鑒定地層的時代,也可以用于地層年代對比。14 層理構造:層理構造,沉積巖內部由于成分、顏色、粒度及排列方式的不同顯示出紋層狀的構造,根據形態(tài)和成因主要可分為水平層理、交錯層理及平行層理。均勻(塊狀)層理、遞變層理。15 張夏組::張夏組時屬中寒開世晚期,分布于華北及東北南部,命名地點在山東長清

6、縣張夏鎮(zhèn)。張夏組為一套淺海鮞狀灰?guī)r為主的碳酸鹽巖沉積,具波痕交錯層理,屬高能環(huán)境,含細粒海綠石。16沉積環(huán)境:沉積環(huán)境是指沉積作用場地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如河流環(huán)境、湖泊環(huán)境、沼澤環(huán)境、賓海環(huán)境、淺海環(huán)境等,它們具有特定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作用過程,對沉積物產生特定的影響,從而形成不同環(huán)境的沉積相。17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是一種地層的接觸關系,其上覆地層與下伏地層之間有明顯的沉積間斷,且兩套地層以一定的角度相交。表明下伏地層形成后曾發(fā)生構造變動及剝蝕作用,不但出現沉積間斷,而且使下伏地層產狀也發(fā)生變化,產生傾斜或褶皺。因此當侵蝕面再度接受沉積時,上覆地層與下伏地層無論在產狀上或構造特征上都有

7、明顯差異。18被動大陸邊緣:被動大陸邊緣,板塊理論劃分的構造單元之一,又稱穩(wěn)定大陸邊緣或大西洋型大陸邊緣。被動大陸邊緣是地殼從洋殼向陸殼過渡的過渡殼。被動大陸邊緣與活動大陸邊緣相比較僅見大陸斜坡,未見火山島弧和海溝的存在,也未出現洋殼俯沖和消減現象。這里的作用主要是沉積作用,形成的沉積巖系呈透鏡狀體,朝大陸和大洋方向尖滅,在陸坡、陸隆部位最厚,寬以一、二十公里至數百公里。19 混雜堆積:混雜堆積指某一地層單元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外來巖塊,其成分、時代、成因截然不同,相距遙遠的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混雜地堆積在一起的一大套堆積體。根據板塊理論的解釋為兩大板塊俯沖或碰撞時,在接觸帶上,從俯沖板板刮剝

8、下來及從上沖板塊破碎滑塌的各種巖塊雜亂無章地堆積在一起。1補償與非補償盆地基盤沉降速度=沉積速率的情況下,稱為補償,這時水體深度保持不變,巖性、巖相保持穩(wěn)定,沉積厚度=沉降幅度。非補償 指盆地基盤沉降速率大于沉積物堆積速率,這時盆地水體加深。20沉積組合與沉積相:沉積組合 又稱沉積建造,它反映的是沉積作用所處的大地構造環(huán)境。沉積組合是在一定的地史發(fā)展階段(構造演化),其沉積過程能夠反映主要構造環(huán)境的,在成因上相互關聯的沉積相的共生綜合體。沉積相是指特定的沉積環(huán)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連系的沉積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總合。21組與階:“組”是巖石地層單位。組具有巖性、巖相和變質程度的一致性。它可以由一種單一

9、的巖性組成,也可以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巖性互層、夾層或有規(guī)律的交替組合而成?,F代地層學中強調了組的基本層序,表明對于兩種以上巖性組成的地層單位提出了更高、更客觀的要求,組的上、下界必須是清楚的,它們可以是不整合的,也可以是巖性、巖相突變的界面。組的內部不能有不整合界面,組的厚度必須在1:5萬的地質圖上能反映出來,它的分布范圍在1:5萬地質圖上能夠表達,否則不宜建組,組以地名命名。階是區(qū)域性年代地層單位,指在一個“期”的時間內形成的地層,它比統低一級,比“亞階”或時帶高一級。階的界面必須是等時的。組與階的界線可以是相同的,但更多的前者是穿越后者的,我國的階大多數是在組的基礎上,經區(qū)域性生物地層研究

10、之后建立起來的,因此常常一名兩用,如長興組和長興階,但是它們的含義是不一樣的,長興組與大隆組常為壓蓋或相變關系,但長興階有時就包含了兩個組在內。22T-P-N動物群與E-E-L動物群:T、P、N動物群(熱河動物群)是早白堊世湖生生物組合中的雙殼類動物群,以類三角蚌(Trigonioides)一褶珠蚌(Plicatounio)一日本蚌(Nippononaia)為代表,簡稱T-P-N動物群。E-E-C屬東亞地區(qū)晚侏羅世的熱河動物群最著名的代表,東方葉支介(Eosestheria)一類蜉游(Ephemeropsis)一狼鰭魚(Lycoptera)動物群的簡稱。23地槽旋回與構造旋回:槽臺論者將地槽從

11、開始形成坳陷,繼之強烈沉降到地槽回返閉合,褶皺上升形成山系的演化過程稱為地槽旋回。構造旋回,又稱造山旋回,大地構造旋回“槽臺論”把一段時間內,在其中原來的活動帶通過前造山帶、造山帶和后造山帶演變?yōu)榉€(wěn)定的造山帶(或稱年青地臺),稱為構造旋回,法國地質學家(M.Bertrand)1886-1887年,首先對西歐、北美的不同褶皺區(qū)進行比較,根據地槽褶皺回返的幾個集中時期劃分為:休倫、加里東、海西、阿爾卑斯等四個褶皺期,也就是四個構造旋回。我國地質學家尹贊勛等只承認地區(qū)性的旋回,認為迄今已經建議的世界性的旋回。都經不起認真的科學驗證,所謂構造旋回的世界一致性,是由于把一個地區(qū)的研究成果強加于全球之故。

12、24地層劃分:根據地層的屬性和特征,可以進行不同的地層劃分,因此地層劃分具有多重性25 海侵超覆 :由于地殼下降或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線向陸地方向遷移,時代較新的地層或沉積巖層其分布范圍超越了時代較老的地層或沉積巖層,直接覆蓋在古侵蝕面上。26相變: 反映沉積環(huán)境的沉積特征和生物特征在空間上(橫向)和時間上(縱向)的變化稱為相變。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也把巖性的空間變化叫做相變。27地臺區(qū): 槽臺論者認為地臺區(qū)具有二元結構,下部為強烈褶皺的結晶基底,由較老的(8-6億年以前)復雜的變質巖系組成,其上為厚度較薄,未經變質,巖性巖相比較穩(wěn)定,構造變動較弱的沉積蓋層組成。28廣西運動 :廣西(加里東)運動是

13、發(fā)生在早古生代末期的造山運動,使揚子陸塊與華夏陸塊碰撞形成了東南造山帶,除桂東南欽(州)防(城)地區(qū)殘存海槽和滇東一帶有陸相泥盆系外,華南其它地區(qū)為遭剝蝕的古陸或山地。29沉積旋回:沉積作用常常具有旋回性的特征,在含煤沉積中尤為顯著。當地層中的沉積物自下而上出現由粗變細,又由細變粗的反映一次海進,接著又發(fā)生海退的完整過程時,把它稱為一個沉積旋回。劃分沉積旋回以海進為起點,沉積旋回是沉積作用周期性或韻律性的反映,有不同級別之分,大的旋回可以包括數個小旋回。30年代地層單位: 年代地層單位是以地層形成的時限(或地質時代)作為依據劃分的地層單位,年代地層單位與統一的地質年表中的年代單位是相互對應的,

14、可分為宇,界、系、統、階,時帶,分別與地質年代單位宙、代、紀、世、期、時相對應。年代地層單位界線強調等時性。31地臺:槽臺論者認為地臺具有二元結構,下部為強烈褶皺的結晶基底,由較老的(8-6億年以前)復雜的變質巖系組成,其上為厚度較薄,未經變質,巖性巖相比較穩(wěn)定,構造變動較弱的沉積蓋層組成。32岡瓦納古陸:岡瓦納古陸指古生代初或更早至中生代早期(聯合古陸解體之前)存在于南半球統一的大陸,它包括非洲、馬達加斯加,印巴次大陸,澳大利亞、南美和南極大陸。因具有相同的“古羊齒植物群”而得名。岡瓦納植物群與歐美區(qū)植物群相對立,凡歐美區(qū)植物,在岡瓦納都未發(fā)現。33印支運動::印支運動1934年法國地質學家

15、J.Fromaget)將印支半島,晚三疊世前諾利克期與前瑞替克期的兩個造山幕,命名為印支褶皺,1945年黃汲清首先將阿爾卑斯旋回劃分為印支,燕山,喜馬拉雅三個亞旋回,以印支旋回稱呼我國中生代初期的地殼運動,目前一般認為印支運動在時間上包括三疊紀期間到早侏羅世之前的地殼運動,空間上分布于我國西部特提斯帶,發(fā)育有三江、松潘、甘孜、西秦嶺及南秦嶺的印支褶皺帶。同時印支運動是我國東部構造古地理格局的轉折點(以南海北陸轉化為東西分異)是亞洲大陸與太平洋之間構造體制演化的新階段。34五臺群:出露于呂梁山、五臺山、太行山北部等地區(qū)。命名地點在山西省五臺縣。由厚度巨大的變粒巖、斜長角閃巖、角閃片巖為主,并有二

16、云母片巖、石榴石黑云片巖、藍晶片巖,有時相變?yōu)楦鞣N片麻巖。中下部有時見有沉積變質鐵礦。五臺群的變質年齡為20.5億年。35 伊迪卡拉動物群:36小殼動物群:37澄江動物群:二 填空和判斷(一)判斷1震旦紀時,華北地區(qū)海侵十分廣泛。B(-)2揚子地臺區(qū)是晉寧運動之后形成的穩(wěn)定地區(qū)。A(+)3石炭紀是地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成煤期。A(+)4寒武紀時三葉蟲十分繁盛,因而稱之為三葉蟲的時代。A(+)5早古生代生物群的面貌是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與陸生植物三者共同繁盛。B(-)6印支運動發(fā)生在三疊紀后期。B(-)7華北地臺具有18億年前的褶皺基底。A(+)8群是年代地層單位之一。B(-)9寒武紀時,華北地

17、區(qū)處于活動的地槽狀態(tài),地殼運動與巖漿活動十分強烈。B(-)10晚古生代時爬行類的恐龍類十分繁盛,因而稱之為恐龍的時代。B(-)11鮞綠泥石是陸相沉積的標型礦物。( )12濱海礫巖的礫石排列方向一般長軸垂直于海岸方向。( )13海侵序列在垂直剖面上可看到沉積物由下而上發(fā)生由粗到細的變化。( + )14沉積厚度愈大,水體的深度也愈大。( )15泥盆紀時魚類繁盛,因此泥盆紀被稱為魚類時代。( + )16巖相分布呈同心環(huán)節(jié)帶狀分布是濱海相沉積的典型特征。( )17年代地層單位的界面有時也表現有穿時。( )18祁連山早古生代褶皺帶的基底為早古代及更老的地層組成。( + )(二)寫出下列地層符號或地層單位

18、1中新世 N1 2更新世 Q1-3 3 K2 晚白堊世 4 Pt 元古宇5長城系(Pt2c) 6滄浪輔組(Î1l) 7阜寧組(K1f ? ) 8嫩江組(K2n)(三) 填空1燕山運動發(fā)生于 侏羅紀、白堊紀 時代,薊縣運動發(fā)生在 元古代末期(景兒峪組與下寒武統之間)時代。2歐亞大陸在元古代末期有 古歐洲、古西佰利亞、古中國 古陸,其間及周圍有 重要的地槽區(qū)。3我國最大的假整合面發(fā)生在 華北 地區(qū), 下奧陶統馬家溝 組與上石炭統本溪 組之間,缺失 中、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石炭統 地層。4我國第四紀冰期由老到新可劃分為 紅崖冰期、鄱陽冰期、大姑冰期、廬山冰期、大理冰期 。5中國大陸

19、在地質發(fā)展中地殼活動程度東西方向有很大區(qū)別以 興安嶺太行山武陵山 為界。西部地殼 為穩(wěn)定的大型盆地 。東部 為強烈構造-巖漿活動 后者又以 古秦嶺洋為界,華北 為陸 華南 為海 。6我國主要的含煤層位主要分布在 1C-P,2 T3-J1,3K1,4R 時代。主要分布在 1-華北、華南;2-南方、華北;鄂爾多斯;3-東北;4-東北、云南、桂西百色等地區(qū)。7因為饅頭組中含Redlicha chinensis 化石故可與滇東 龍王廟 組相當,說明當時海浸方向自 南側古秦嶺洋 到 華北太行山、中條山一線和鄂爾多斯、阿拉善西緣及南緣 。8下寒武統的重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古油櫛蟲、畢雷氏蟲、萊德利基蟲)

20、。9紀、代、組、階、界是年代地層單位的劃分單位。10我國冰川作用的遺跡主要見于震旦紀、第四紀。11中生代植物群的重要組成成分有松柏綱、蘇鐵綱、銀杏綱。12我國南方重要的含磷層位有上震旦統陡山沱組、下寒武統梅樹樹階。13潘加亞泛大陸形成于晚古生代末;而泛大陸的分裂群體大約開始于晚三疊世。14形成我國現代地貌輪廓雛形的一次重要構造運動是喜馬拉雅運動。15構造分析法中,升降運動的分析標志是 水深、沉積厚度和平行不整合 ;褶皺運動的分析標志是 角度不整合。16埃迪卡拉動物群是無硬體骨骼或外殼的動物遺跡化石;它出現的層位是 上震旦統;而寒武系底部以大量出現小殼動物群 化石為特征。17從生物界的部面貌來看

21、,早古生代是一個 帶殼海生無脊椎動物 極其繁盛的時代;而晚古生代生物界形成了 脊椎動物登陸與演化;陸地森林出現 的局面;中生代生物界的突出特點是陸生脊椎動物發(fā)展和恐龍時代 18中生代我國地史發(fā)展的基本特征是 東西分異 。它具體表現在太行山雪峰山以東 強烈的構造巖漿活動 ;而以西 大型穩(wěn)定的內陸盆地 。19筆石相是指以含有豐富筆石而很少底棲生物 為特征的一種生物相反映的是深水靜水由黑色頁巖 構成的海底缺氧還原環(huán)境;而殼相反映的是開闊的淺?;蚺_地的環(huán)境。20地層劃分與對比工作中可作為標志層的巖層應具備以下條件 巖性特殊、 標志明顯易于識別、 層位穩(wěn)定、分布范圍廣的巖層或礦層21國際性顯生宇系一級地

22、層單位中二分統的系有 石炭系,白堊系,第四系 三分統的系有 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 五分統的系有 第三系 (地層符號示之)22濱海沉積帶可分為 潮上 帶 潮間 帶 潮下 帶竹葉狀灰?guī)r(礫狀灰?guī)r)常發(fā)育于 潮間,潮下 帶中。23華北地臺結晶(變質)基底以 阜平群(Ar2f) 、 龍泉關群(Ar2l) 、 五臺群(Ar3w) 、 滹沱群(Pt1h)為代表。早期沉積蓋層有 長城群(Pt2c) 、 薊縣群(Pt2j) 、 清白口(Pt3q) 群(系),其內可劃分 常州溝組(Pt2ch),串嶺溝組(Pt2cu),團山子組(Pt2t),大紅峪組(Pt2d),高于莊組(Pt

23、2g),楊莊組(Pt2y), 霧迷山組(Pt2w),洪水莊組(Pt2h),鐵嶺組(Pt2),下馬嶺組(Pt3x),龍山組(Pt3l),景兒峪(Pt3j)組。(可注地層符號)。24第三紀生物的特點是 哺乳動物 與 被子植物 特別繁盛,古動物中 恐龍與 菊石,箭石 在白堊紀末全部絕跡。25生物界的變革在三疊系,無脊椎古生物 四射珊瑚 , ,床板珊瑚 ,全部絕滅,代之而起為 六射珊瑚 , 菊石 , 雙殼類 大發(fā)展。(四)、據下列地層資料逐層進行巖相分析。層號巖性描述環(huán)境氣候1中粒長石石英砂巖夾炭質泥巖及薄煤層、含格脈蕨、網脈蕨等植物化石。近海盆地或三角洲平原湖泊沼澤溫暖潮濕2灰色砂巖、黑色頁巖夾煤層

24、、含云南蛤、緬甸蛤。海陸交互相溫暖潮濕3灰色頁巖、灰綠色砂頁巖夾泥灰?guī)r、含粗菊石、海燕蛤。正常淺海溫暖4白云巖、白云質灰?guī)r、含少量翅蛤。潮上坪炎熱干旱5紫紅色、灰綠色頁巖、泥灰?guī)r、產蛇菊石、克氏蛤。濱淺海潮間潮下帶炎熱半干旱6黃白色砂巖具單向斜層理、產硅化木。河流點沙壩沉積正常7紫紅色凝灰質砂頁巖、粉砂巖、含狼鰭魚葉肢介、昆蟲。內陸盆地湖泊溫熱( 五)根據寒武系柱狀剖面對比圖,填寫下表:(6分)古地理環(huán)境古構造環(huán)境揚子區(qū)淺海穩(wěn)定陸殼板塊江南區(qū)半深海深水還原非補償大陸邊緣過渡殼(活動區(qū))華南區(qū)深海(小洋盆)復雜島?;顒訁^(qū)(六)、概念選擇題(10)用=把正確概念劃下1工蕨只出現在(S3)、(D1)

25、、(D2)、(D3)2中國最大型沉積或沉積變質鐵礦類型是(鞍山式)(宣龍式)(寧鄉(xiāng)式)(寧蕪式。3華北有名的G層鋁土礦發(fā)育在(C2)、(C3)、(P1)、(P2)底部。4目前我國最高的產油層位在(J3)(K1)(K2)(N)。5礁相灰?guī)r只發(fā)育在(濱海)、(淺海)、(半深海)(三角洲)。三、連接題(10)(用線把標準層與對應層位連接)。十字筆石(O1)T1帽子峰組(D3)弓石燕(D3)P2新廠組(O1)東方石燕(D1)D3龍?zhí)督M(P2)瓣輪葉(P2)D1那高嶺組(T1)假烏拉珊瑚(C1)O1大冶群(T1)克氏蛤(T1)C1金雞組(J1)香港菊石(J1)J1巖關階(C1)三 問答題1中國三疊紀的古

26、地理和古構造輪廓早、中三疊世繼承了古生代以來的構造古地理格局;以秦嶺海槽為界,顯示出“南海北陸”的特征,南部海區(qū)以龍門山康滇古陸為界,東為華南穩(wěn)定的淺海;西為活動的多島洋盆地,晚三疊世華南為海陸交互和沉積,隨著江南古陸為主體的湘黔桂方地的形成,華南分為東西兩個濱淺海沉積區(qū)。西部龍門山,滇黔桂一帶早期為淺海海灣,晚期海退為近海盆地。晚二疊世末,北方華北陸塊與塔里木陸塊,兩伯利亞及勞亞古大陸連成一體,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形成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內陸河湖盆地,大型的有塔里木,準噶爾,鄂爾多斯,寧武沁水,此外,還有東北零星分布的小型的山間盆地。2 廣西(加里東)運動對華南地史發(fā)展的影響廣西(加里東)運動使

27、揚子陸塊與華夏地塊碰撞形成了東南造山帶,除桂東南欽(州)防(城)地區(qū)殘存海槽和滇東一帶有陸相泥盆系外,華南其它地區(qū)為遭剝蝕的古陸或山地。3 華北板塊的形成和演化階段(1)陸核的形成,太古宙可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早太古代以基性噴發(fā)為主,陸源沉積物較薄,表殼巖零星出現,中太古代火山巖以中、基性為主,仍很發(fā)育,但沉積巖類已遍布全區(qū),代表表殼巖分布的沉積厚度明顯增大。晚太古代沉積巖比例明顯增大,火山巖以夾層形式出現,沉積巖有明顯分帶現象。山東,內蒙等地甚至出現富含有機碳質的沉積,表殼巖已廣布于華北地區(qū)。早、晚太古代的花崗巖侵位發(fā)生在三個時期:32.4億年花崗巖及云英閃長巖侵位;29億年花崗巖類侵位

28、;2725億年花崗巖類侵位。其規(guī)模逐步增大,說明硅鋁殼不斷擴大、增厚,至晚太古代末期,硅鋁殼已初具規(guī)模,形成華北板塊的雛形陸核。(2)陸核增生和原始板塊形成古元古代古元古代陸核經歷了拉張裂陷閉合抬升及大量花崗巖體侵入,呂梁運動使初期分裂的陸核重新拼接,并使地殼進一步固結,原始板塊的最終形成。早、中期發(fā)育了規(guī)模不等的火山碎屑沉積序列,晚期出現的山麓磨拉石堆積代表基底沉積。(3)裂陷槽發(fā)育階段進入中元古代是裂陷槽發(fā)育階段,在華北板塊范圍內形成三個沉積區(qū),燕山海槽(北東東向展布);豫西陸棚海(南接秦嶺海槽);膠遼深海槽(北北東向展布)這一階段,沉積層巨厚,達上萬米,且有成熟較高的陸源碎屑(石英砂巖碳

29、酸鹽泥質巖)沉積,被稱為似蓋層沉積。 (4)華北陸殼板塊的形成中元古代末期的(10億年)的芹峪運動使華北地區(qū)整體抬升。至新元古代沉積范圍縮小,青白口群無火山物質,厚度變薄,屬真正穩(wěn)定類型沉積。中上元古界之間平行不整合接觸,代表華北陸塊的形成。4 古板塊的恢復方法1)地質學方法:尋找不同板塊拼合碰撞標志地縫合帶。地縫合帶往往發(fā)育深大斷裂,兩側地塊的發(fā)展演化史往往有重大差異,沿縫合帶斷續(xù)分布蛇綠巖套,代表消減的洋殼殘留,并常見有混雜堆積等海溝俯沖帶的典型產物。此外沉積組合類型,地層序列,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分區(qū),古氣候等可幫助我們識別兩個相互分離的獨立板塊?;鹕綆r組合也受到不同構造環(huán)境的控制,如大洋

30、中脊拉斑玄武巖和洋島玄武巖都具有一定的地球化學特征,僅見于洋殼海域,鈣堿型安山巖噴發(fā)是火山島弧或安底斯火山弧活動帶的典型產物,在穩(wěn)定大陸板塊內部可出現大面積的溢流玄武巖噴發(fā),而被動大陸邊緣拉張裂谷中,往往出現流紋巖與玄武巖共生的雙峰模式,與活動大陸邊緣島弧火山巖不同?;顒哟箨戇吘壸院舷虼箨懛较蚩梢钥吹讲煌瑤r漿巖類型或同一巖類中,鉀鈉元素含量有規(guī)律增加或減少的變化。2)古地磁學方法根據巖石內古地磁的測定,并通過退磁措施,消除以后地殼運動對原有剩余磁性的疊加影響,測定當時地磁方向的磁偏角(D)的磁傾角(I)等剩余磁性,恢復巖石形成時的磁化方向,運用公式,tanI=tan求出古緯度(),這是確定古

31、板塊的古緯度和方位的唯一定量資料來源。3)生物古地理方法生物古地理指生物相和生物區(qū)系兩個概念,生物區(qū)系主要指因溫度控制和地理隔離兩大因素長期形成的生物分類和演化體系上的重要區(qū)別,溫度控制對陸生生物來說主要受氣候分帶制約(包括緯度和地形高差形成的氣候分帶)海生生物主要受與緯度有關的海水溫度控制(局部受地形,海流影響緯度偏高)。地理隔離對陸生生物來說主要受海洋阻隔,對海生生物來說既有大陸,地峽的阻隔因素,也有洋盆的深海阻隔因素,后者對底棲生物分布有明顯影響。地史時期大陸,海洋分布及其古緯度位置,由于板塊運動的不斷變化,必然在生物區(qū)系性質上有所反影。兩個完全不同的生物區(qū)系,相鄰近在咫尺,說明它們是兩

32、個不同的板塊。 5 喜馬拉雅運動及其地史意義喜馬拉雅運動由黃河清1945年首先引用,指新生代以來的造山運動。因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于這一階段而得名。這一運動在亞洲大陸廣泛發(fā)育,使中生代的特提斯海變成巨大的山脈,更新統的湖泊,河流沉積物隆起高度達2000多米。喜馬拉雅運動可分三幕:第一幕在始新世末至漸新世初期,海水從青藏高原全部退出,并伴隨著強裂褶皺,斷裂及中酸性巖漿侵入;第二幕始于中新世初期有強烈的褶皺,斷裂,巖漿侵入,變質作用等,形成大規(guī)模逆沖斷層的推覆構造,導致大幅度的隆起、巖漿侵入;第三幕從更新世到現在,主要表現為高原的急劇隆升,周圍盆地的大幅度沉降以及老斷裂的繼續(xù)活動,一部分地區(qū)火山活動。

33、喜馬拉雅運動不限于喜馬拉雅山區(qū)和青藏高原,在我國臺灣省,以及地中海,高加索,緬甸西部,印尼,菲律賓,日本和勘察加等廣大地帶都有表現,至今天其活動仍很強烈。6 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是指攜帶著大量砂泥質碎屑的河流入海(或湖)在河海(湖)水動力共同作用下,在河口區(qū)形成的尖頂指向陸地的三角形的沉積體,三角洲因此得名。三角洲相因受河流、波浪、潮汐及岸流影響程度的差別,形態(tài)有所不同,但總體上自陸向海(湖)可分為三部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緣,前三角洲。7歷史大地構造的分析方法地殼運動不僅在空間上有明顯的差異,在同一地區(qū)的不同階段同樣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地殼最本質的差別是陸殼,洋殼和過渡殼的差別,其次是穩(wěn)定與活動

34、的差別,任何一個地區(qū)通常都經歷以洋殼過渡殼陸殼的轉化過程,陸殼又會發(fā)生破裂或“活化”,這些大地構造過程都可以通過地層的物質記錄進行恢復,我們把這種通過地層的物質記錄進行大地構造分析的方法稱為“歷史大地構造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沉積物組分,結構,幾何形態(tài)分析。在成熟陸殼構造相對穩(wěn)定區(qū),經長期風化夷平,地勢平緩,風化、剝蝕、搬運得于充分進行,不穩(wěn)定礦物大部已分解,破壞,遺留的穩(wěn)定礦物,分選,磨圓,球度都較好,成熟度高,以石英砂,粘土礦物為主。相反在構造活動區(qū)地勢高差懸殊,地震,滑坡頻繁,在高原山區(qū)山間盆地,山麓地帶,碎屑產物急劇堆積,搬運距離近,來不及改造,顆粒礦物成分復雜,粒度大小混雜

35、,磨圓度,球度差,成熟度低。同樣,在活動大陸邊緣火山島弧,火山弧相鄰的深水海域,急劇堆積大量棱角狀的火山碎屑和巖屑,在大陸斜坡坡麓出現包括濁流在內的一套重力流沉積。在被動大陸邊緣,穩(wěn)定陸棚外側的大陸斜坡帶,則沉積一套來自陸棚上成熟度高的沉積物,在地震,風暴觸發(fā)下,以濁流形成通過海底峽谷再次堆積在斜坡坡麓的海底扇部位。這種沉積物以礦物成熟度高和結構成熟度低為特征。幾何形態(tài)呈扇狀體或裙狀體。在大陸裂谷帶初期以礦物、結構成熟度低的沉積物快速堆積為主,并伴隨有火山噴發(fā)。2)沉積厚度分析法補償與非補償沉積盆地基盤升降速度與沉積物充填速度有三種情況:A基盤沉降速度=沉積物充填速度,這時,沉積物厚度等于盆地

36、下降幅度,水深和沉積環(huán)境(相)不變。B基盤沉降速度>沉積物充填速度,這時基盤沉降幅度等于沉積物厚度加水體增加深度,水深增加,環(huán)境改變。C基盤沉降速度<沉積物充填速度,這時基盤沉降幅度等于沉積物厚度減水體變淺的幅度。當沉積物將盆地填滿時,岸線向盆地中心推進(海退)。盆地內部產生的沉積物是永遠不會把盆地填滿的,陸源沉積物總是在盆地的某些部位快速充填,而在另一些部位沉積速率很低,一個盆地的沉積速率,任何時候都不會全盆地相同的。3)巖石組合(包括沉積巖組合,巖漿火山巖組合,變質巖組合)如蛇綠巖套、拉斑玄武巖、洋島玄武巖代表洋殼性質,被動大陸邊緣以復理石為主,不含火山物質,而主動大陸邊緣、大

37、陸斜坡,陸隆帶則復理石沉積夾有較多的火山物質,在島弧帶為鈣堿系列的安山巖組合。而大陸裂谷往往出現流紋巖與玄武巖共生的雙峰模式。而穩(wěn)定大陸為溢流式的玄武巖。陸內穩(wěn)定類型的構造環(huán)境以內陸盆地河湖含(油氣)煤碎屑沉積組合及近海盆地含煤碎屑沉積組合。活動類型可以強烈上升的高峻山系的山麓山間粗碎屑(磨拉石)組合,巨大的陸緣火山活動帶火山噴發(fā)一碎屑組合。海洋以陸表海、陸棚海為代表的穩(wěn)定構造環(huán)境的濱淺海碎屑和碳酸鹽巖沉積組合。以非補償的邊緣海、火山島弧海、大陸斜坡及深海溝為代表的活動的構造環(huán)境,相應的有非補償海炭質硅質巖組合,島弧硬砂巖火山噴發(fā)組合,深海、半深海砂泥質復理石組合。洋殼以包括超基性巖小放射蟲硅

38、質巖的蛇綠巖套組合。8 燕山運動及其地史意義翁文灝于1927年以燕山為標準地區(qū)創(chuàng)名,目前認為燕山運動為整個侏羅紀,白堊紀期間廣泛發(fā)育于我國境內的重要的構造運動,主要表現為褶皺、斷裂變動、巖漿噴發(fā)、侵入活動及部分地區(qū)的變質作用,燕山運動是我國重要的變形期與成巖成礦期,也是我國基本構造格架的形成期與改造期。燕山運動以后,興安嶺太行山武陵山一線東側巖漿活動較侏羅紀減弱,且向東遷移。白堊紀中、晚期出現松遼、華北、江漢、蘇北等大型盆地。而此線以西的大型盆地趨向萎縮。川滇地區(qū)更為明顯。燕山運動對整個環(huán)太平洋帶都有重要影響。古太平洋板塊與古亞洲大陸東緣和對美洲大陸西緣的俯沖,形成環(huán)太平洋火圈(火山活動帶)。

39、9簡述地層劃分的主要依據根據地層的屬性和特征,可以進行不同的地層劃分,因此地層劃分具有多重性,這里簡單介紹巖石地層單位,生物地層單位和年代地層單位的劃分。A巖石地層單位的劃分依據巖石地層單位是根據地層的巖石學特征進行劃分的,包括組成地層的巖石的顏色,礦物組分,結構構造,組構?;考氨4嫣卣?,它們可以是均一的,也可以是非均一的。非均一的特別要強調是互層的,夾層的,有序的或無序的,單一的或復合的等地層結構上的特征。巖石地層單位強調巖石特征的一致性,它可以是等時的也可以是穿時的,更多的情況下是穿時的。B生物地層單位的劃分依據是以所含的古生物化石特征的一致性作為依據而劃分的地層單位。它的依據是多種

40、多樣的,有的根據化石的所有種類,或只根據某一特殊種類的化石;有的根據作為某一地層間隔特征的所有化石單位組合或僅根據所選定的化石分類單位;有的根據某一特殊的化石自然共生組合;有的根據一個化石分類單位,或更多的化石單位延伸范圍;有的根據化石的形態(tài)特征;有的根據化石所顯示的習性和方式;有的根據生物進化發(fā)展階段等等,一個生物地層單位的建立一定要說明其依據?;镜纳锏貙訂挝唤凶錾锏貙訋Щ蚝喎Q生物帶,生物地層單位與年代地層單位不同,有時兩者界線一致,有時前者穿越后者。生物地層單位與巖石地層單位不同,有的兩者界線一致,有時兩者相互穿越。C年代地層單位劃分是以地層形成的時限屬性(地質年代)作為依據劃分的地

41、層單位。年代地層單位與統一地質年代表中的年代單位互相對應,年代地層單位之間的界線應為等時面。10試述松遼盆地的地質發(fā)展歷史。斷陷盆地的形成1)地殼回沉和盆地初始沉降遼西盆地早白堊世早期是晚侏羅世該地區(qū)火山噴發(fā)后,地殼的回沉,底部為盆地初始沉降形成的砂礫巖,往上為黃綠色粉砂巖、灰黑色頁巖夾含油頁巖,屬湖泊沉積,產著名E-E-L動物群和淡水軟體動物,與底部平行不整合接觸,2)盆地加速沉降和擴展下白堊統中、下部為沙海組,阜新組為大型湖泊沼澤砂泥巖含煤沉積,是我國白堊紀重要的成煤區(qū)。3)盆地萎縮與遷移下白堊統上部孫家灣組為沖積相的紫紅色砂礫巖為主,夾砂頁巖,表明盆地被充填萎縮封閉。孫家灣組與下伏阜新組

42、呈角度不整合接觸。代表燕山運動II幕。4)大型凹陷盆地的形成燕山運動II幕引起我國東部古地理格局的重大變化,早白堊世晚期新的大型坳陷盆地轉換至松遼盆地,形成我國最重要的含油巖系松花江群。松花江群下伏早白堊世含煤巖系,在層序、化石組合、磁性地層上部可與遼西對比,松花江群泉頭組在橫向追索與孫家灣組可直接相連。在氣候上同屬干熱氣候,與全球氣候最高溫度的阿爾布期暖熱氣候一致。青山口期、盆地加速沉降,水體加深,海泛型動物化石出現,沉積了一套黑色泥,頁巖,夾灰綠色泥巖,粉砂巖,油頁巖,菱鐵礦透鏡體,產淡水半咸水無脊椎動物、鯊魚牙和半咸水魚類化石。青山口期后盆地一度抬升,往上姚家組棕紅色泥巖為主夾灰綠、灰白

43、色粉砂巖,水體變淺。往上嫩江組水體進一步加深,并發(fā)生海泛,形成以灰黑色,灰綠色泥巖、頁巖為主,夾油頁巖,粉砂巖的湖泊沉積,含淡水及半咸水動物化石。早白堊世,松遼盆地是我國白堊紀成煤期重要的聚煤區(qū),上白堊統是我國最重要的含油巖系。松遼盆地白堊系由7個湖水進退構成的陸相沉積層序。最大水進期位于青山口底部和嫩江組下部的代表深湖半深湖沉積的油頁巖,菱鐵礦結構條帶(凝縮段)其中含有半咸水動物化石的層段,說明曾有短期海泛作用,與廣海連接。5)盆地萎縮變形松花江群上部四方臺組、明水組為棕紅色、雜色砂、泥巖夾礫巖等沖積沉積物,表明盆地被填滿。隨后發(fā)生變形,與上覆第三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觸。11試述華北地臺地質發(fā)展

44、中的幾大地質事件。華北地臺基底形成于早元古代末期(17億年前晉寧運動)中元古代形成地臺的似蓋層(芹峪運動)。地臺蓋層由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組成。在地臺發(fā)展階段中,早期(中元古代、晚元古代)差異升降運動十分明顯。常常形成大型長條狀隆起與之相伴的條形強烈沉降地帶。中期(古生代)是典型的地臺發(fā)展階段,地臺以總體升降運動為特征。加里東運動使華北地臺從中奧陶世至下石炭世因上隆為陸,遭受長期的剝蝕而形成一個大的沉積間斷。晚石炭世開始海侵,早二疊世結束海侵。晚期(中、新生代)地臺活動性明顯增強,不僅表現在中生代以來地臺內部差異性升降運動明顯增強還表現為燕山運動使地臺蓋層遭受了較強烈的構造變形,并

45、伴隨有大量的火山噴發(fā)和中酸性巖漿侵入。新生代繼承了這種活動性。三 論述題(一) 石炭紀華北板塊的古地理和古構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間變化)山西大原剖面(略)加里東運動使華北板塊在早奧陶世以后隆升為陸,長期遭受剝蝕,夷平,至晚石世開始接受沉積,本溪組底部代表古巖溶面上風化殼再沉積的鐵鋁質巖,其典型代表為山西式鐵礦和華北地區(qū)廣泛分布的G層鋁土礦,往上為砂泥巖夾含蜒灰?guī)r,及黑色頁巖夾煤層,屬濱海平原沉積。往上太原組可劃分為三個沉積旋回,每一個旋回的底部以中一粗粒砂巖開始,向上變細,由砂巖,粉砂巖,泥巖,黑色頁巖夾煤層組成,代表三次海平面的波動(升降),總體而言第二旋回代表了最大海平面上升,而

46、太原組頂面則代表了重要的海平面下降事件。晚石炭世早期本溪組巖性,厚度變化有明顯規(guī)律,遼寧太子河流域本溪一帶,厚達160-300米,夾海相灰?guī)r5-6層。煤層可采;至河北唐山厚約80米,夾海相灰?guī)r三層,薄煤2層;至山東中、西部厚約40-65米,不含可采煤層;至山西太原厚度減至50米以下,僅夾海相灰?guī)r一層,也不含可采煤層。太子河流域本溪組包含二個化石帶,下部為Eostaffella帶,上部Fusulina-Fusulinella帶。至河北唐山及山西太原一帶,僅見上部化石帶,由此證明晚石炭世東北低向山西河北一線升高,海侵自北向南。再往南至河北峰峰,河南焦作及豫,皖太部地區(qū)缺失本溪組沉積。而在蘇北賈汪一

47、帶,本溪組厚達100米,灰?guī)r夾層總厚達50米,巖性和所含蜒類化石與華南相似,說明蘇北一帶海侵來自南方,可能與秦嶺海槽東延部分的古海域有關。晚石炭世晚期太原組華北南部海侵范圍更為廣泛,在皖北,豫南及鄂爾多斯一帶均有明顯超覆,但在北部本溪,北京,大同以及鄂爾多斯東勝等地卻出現陸相含煤沉積。同時,灰?guī)r夾層數量也發(fā)生變化,河北唐山僅有少數灰?guī)r夾層,往南至晉東南泌水盆地和冀南磁縣一帶,太原組厚80-100米,灰?guī)r夾層增至六層,海相化石豐富,更往南至皖北,淮南一帶,灰?guī)r層數可達12層,累計厚達80米,由此可見晚石炭世晚期華北轉變?yōu)楸备吣系偷貏?,海岸線南移,太原組的含煤性一般以北緯34°3037&

48、#176;30帶為最佳,其間正處濱海平原沼澤廣布地段。(二) 巖石地層單位和年代地層單位及其關系巖石地層單位主要根據地層的巖性特征進行劃分,對比,建立起不同等級的地層系統,巖石地層單位以組為基本單位。按級別可分為群,組、段、層。組的構成強調基本層序。年代地層單位是以地層形成的時限(或地質時代)作為依據劃分的地層單位,年代地層單位與統一的地質年表中的年代單位是相互對應的,可分為宇,界、系、統、階,時帶,分別與地質年代單位宙、代、紀、世、期、時相對應。巖石地層單位雖然也有先后順序之分,但它的劃分與對比不受等時面的限制,與時間地層單位 也沒有相互對應的關系,巖石地層單位可以穿越年代地層單位的界線(即

49、可以穿時的)而年代地 層單位則不受巖石特征的限制,從理論上講,它是嚴格等時的。兩種地層單位的界線局部可以是一致的,但大多數情況下是相互穿越的。(三)寒武紀揚子板塊的古地理和古構造滇東昆明附近下寒武統剖面宜昌寒武系剖面(略)寒武紀揚子地區(qū)海侵廣泛,地層兩分性明顯,下統為泥砂質及碳酸鹽巖沉積,化石豐富;中上統以白云質碳酸鹽巖沉積為主,化石稀少。梅樹村階以小殼動物化石為準,包括梅樹村組和筇竹寺組下部,筇竹寺組的古老三葉蟲Parabadiella.Eoredlichia等的出現和消失為上下界,滄浪鋪階是三葉蟲繁盛階段,Redlichia開始出現,并延續(xù)到早寒武紀未。龍王廟階以油櫛蟲科大量消失為特征,并

50、出現R.chinensis。組與階在本標準剖面上是一致的,但離開標準剖面組的界線往往是穿時的。梅樹村組平行不整合于下伏震旦系上統燈影組白云巖巖溶侵蝕面上,梅樹村組下部磷塊巖,混有陸源碎屑,并夾薄層白云巖,代表海侵開始屬海侵體系域(TST),中部海綠石夾層為凝縮段,上部磷塊巖及頂部白云巖屬高水位體系域(HST),白云巖頂層面有明顯的溶蝕溝及充填物,說明海平面曾短暫下降,是白云巖暴露的標志。筇竹寺組底部2030cm含磷硅質巖和海綠石粘土巖,夾蒙脫石粘土巖,是典型的凝縮段,其下部不含三葉蟲的黑色粉砂巖是海侵體系域,上部富含三葉蟲的灰質,褐黑色粉砂巖,向上變粗,屬高水位體系域(HST)。滄浪鋪組濱海砂

51、巖是一個新的海侵開始,向上變細為砂頁巖夾砂巖,屬海侵體系域(TST),龍王廟組白云巖是高水位體系域的典型特征,因此本區(qū)下寒武統可劃分為三個層序,組成一個二級旋回。鄂西宜昌剖面(略)寒武系下統自下而上亦可分為四組:水井沱組,石牌組,天河板組,石龍洞組,同樣構成一個二級旋回。中統覃家廟組由薄至中層白云巖組成,屬紋層狀白云巖和疊層石白云巖互層,在灰?guī)r夾層中含少量Anomocarella厚190米。上統三游洞組為厚層白云巖,化石稀少,厚170米。其頂部已屬奧陶系,中上寒武統形成一個二級旋回。揚子區(qū)寒武紀是一個略為西高東低的陸表海,康滇與陸始終高出水面,并不斷擴大,早寒武世兩個層序在區(qū)內均可見到,以梅樹

52、村組為代表的第一個層序,自西向東變薄為鈣質,硅質磷質沉積,第二個層序是揚子區(qū)最大海侵期,形成下部含磷硅質粘土巖和含鎳、釩、鈾的炭質粉砂質頁巖缺氧,滯流僅含漂游生物的海盆,上部高水位體系域空間分異明顯,以東經105°±為界,西為砂泥巖為主夾碳酸鹽巖,底棲三葉蟲為主,為近岸濱淺海沉積,東為陸源碎屑,變細,變少,碳酸鹽巖增加,含底棲三葉蟲及造礁古杯類生物,為清沏,溫暖,富氧,鹽度正常的陸表海。早寒武世末期為白云巖沉積。中,上統巖性分異不明顯,由白云巖、白云質灰?guī)r組成,西高東低,仍以105°(東經)為界,西部中寒武紀中晚期康滇古陸略有擴大,鄰近古陸為夾砂巖的白云巖往東陸源

53、物質減少,東部全為白云巖沉積,西部中、晚寒武世海侵擴大,海水略有加深,東部多為高能顆粒白云巖及核形石白云質灰?guī)r。西部干熱,川西南、黔北等地帶見膏鹽沉積??傮w上寒武紀揚子區(qū)為西略高東低緩傾斜的穩(wěn)定類型陸表海。(四) 華北板塊的形成和演化(1)陸核的形成,太古宙可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早太古代以基性噴發(fā)為主,陸源沉積物較薄表殼巖零星出現,中太古代火山巖以中、基性為主,仍很發(fā)育,但沉積巖類已遍布全區(qū),代表表殼巖分布的沉積厚度明顯增大。晚太古代沉積巖比例明顯增大,火山巖以夾層形式出現,沉積巖有明顯分帶現象。山東,內蒙等地甚至出現富含有機碳質的沉積,表殼巖已廣布于華北地區(qū)。早、晚太古代的花崗巖侵位發(fā)生

54、在三個時期:32.4億年花崗巖及云英閃長巖侵位;29億年花崗巖類侵位;2725億年花崗類侵位。其規(guī)模逐步增大,說明硅鋁殼不斷擴大、增厚,至晚太古代末期,硅鋁殼已初具規(guī)模,形成華北板塊的錐形陸核。(2)陸核增生和原始板塊形成古元古代古元古代陸核經歷了拉張裂陷閉合抬升及大量花崗巖體侵入,呂梁運動使初期分裂的陸核重新拼接,并使地殼進一步固結等始原始板塊的最終形成,早、中期發(fā)育了規(guī)模不等的火山碎屑沉積序列,晚期出現的山麓磨拉石堆積代表基底沉積。(3)裂陷槽發(fā)育階段進入中、新元古代是裂陷槽發(fā)育階段,在華北板塊范圍內形成三個沉積區(qū),燕山海槽(北東東向展布);豫西陸棚海(南接秦嶺海槽);膠遼海深海槽(北北東

55、向展布)這一階段,沉積層巨厚,達上萬米,且有成熟較高的陸源碎屑(石英砂巖碳酸鹽泥質巖)沉積,被稱為似蓋層沉積。(五)泥盆紀華南板塊的古地理和古構造桂中泥盆系剖面:上述剖面位于廣西橫縣六景和象州大樂一帶,代表華南正常濱一淺海沉積。即象州型沉積。蓮花山組與下伏中寒武統呈角度不整合接觸,代表早古生代廣西(加里東)運動。蓮花山組以紫紅色碎屑巖沉積為特色,向上粒度變細,見有槽狀交錯層理,含魚類、雙殼類和介形類化石,并見腕足類Linggula等,反映干熱氣候條件下的河一湖及濱海沉積,蓮花山組底部礫巖厚均1米,代表盆地初始沉降,海侵之前奏。那高嶺組以細碎屑巖夾灰?guī)r為特征,內含珊瑚、腕足類化石,屬正常淺海沉積

56、,下部碎屑巖代表海侵開始,中部石灰?guī)r代表海侵擴大,(海進體系域)上部碎屑巖沉積代表海平面相對穩(wěn)定的高水位體系域,那高嶺組為層序I,反映一次明顯的海平面升降。郁江組總體上碎屑巖向上變少,粒度變細,反映海平面持續(xù)上升屬海進體系域,四排組以厚層臺地碳酸鹽巖沉積為特征代表高水位體系域,上述兩組屬層序II,同樣反映一次海平面升降。總體上看早泥盆世華南板塊發(fā)生初始沉降后,迎來兩次海平的升降。中泥盆統應堂組泥質沉積趨于增多,以灰?guī)r、泥質灰?guī)r夾頁巖,屬濱海沉積的(TST);東崗嶺組下部為泥灰?guī)r夾頁巖向上變?yōu)榫藓駥訝钌镄蓟規(guī)r(HST),與應堂組一起組成層序III。東崗嶺組上部自下而上由薄層灰?guī)r到灰?guī)r夾硅質巖,代表新的一次海進,至凝縮段(TST)。上泥盆統谷閉組以厚層含生物灰?guī)r為主,內含腕足、珊瑚及牙形類化石,屬臺地碳酸鹽巖沉積(HST),與東崗嶺組上部組成層序IV。融縣組下部為厚層塊狀生物和生物屑灰?guī)r、藻灰?guī)r、含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