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第二章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 毫針,是針體微小而細,針尖鋒利的一種針具,是毫針,是針體微小而細,針尖鋒利的一種針具,是內經內經“九針九針”中的第七種針具。古代九針經過幾千年的中的第七種針具。古代九針經過幾千年的醫(yī)療實踐,某些針具逐漸棄置不用,而毫針逐漸成為針刺醫(yī)療實踐,某些針具逐漸棄置不用,而毫針逐漸成為針刺的主體,一直流傳至今。當今臨床上所講的針灸,其中針的主體,一直流傳至今。當今臨床上所講的針灸,其中針刺主要指毫針。刺主要指毫針。 毫針因其針體微小而細,毫針因其針體微小而細,內經內經中又稱之為中又稱之為“微微針針”、“小針小針”;民間俗稱;民間俗稱“銀針銀針”。第二章
2、毫針基本操作技術 當使用毫針在周身腧穴(經穴、奇穴、阿是穴)針當使用毫針在周身腧穴(經穴、奇穴、阿是穴)針刺時,稱為刺時,稱為“體針體針”; 當使用毫針在耳穴、頭穴線等某一特定部位針刺時,當使用毫針在耳穴、頭穴線等某一特定部位針刺時,又叫又叫“耳針耳針”、“頭針頭針”。 前者屬于大針灸系統(tǒng),后者屬于微針系統(tǒng)。前者屬于大針灸系統(tǒng),后者屬于微針系統(tǒng)。 毫針的基本操作技術,包括持針法、進針法、行針法、毫針的基本操作技術,包括持針法、進針法、行針法、留針法、出針法等毫針的基本操作過程及其技法。是針灸留針法、出針法等毫針的基本操作過程及其技法。是針灸醫(yī)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每一種刺法,都有它的操醫(yī)生
3、必須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每一種刺法,都有它的操作規(guī)程和具體要求,必須刻苦學習,勤奮實踐,才能掌握。作規(guī)程和具體要求,必須刻苦學習,勤奮實踐,才能掌握。(一)制針材料(一)制針材料 青銅針、鐵針青銅針、鐵針 金針、銀針金針、銀針 不銹鋼針不銹鋼針 1 1強度高,韌性與彈性好強度高,韌性與彈性好2 2針體挺直光滑針體挺直光滑3 3耐高溫,防銹蝕耐高溫,防銹蝕最早的金屬針具最早的金屬針具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毫針主要是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毫針主要是不銹鋼針不銹鋼針,但也有采用金針、銀針者。但也有采用金針、銀針者。第一節(jié) 毫針的結構與規(guī)格一、毫針的構成要要求求 針尖:針尖:鋒利適度,刺入順利鋒利適度,刺入
4、順利針身:針身:光滑挺直,富有彈性光滑挺直,富有彈性針根:針根:銜接牢固,沒有松動銜接牢固,沒有松動針柄:針柄:銜接牢固,沒有松動銜接牢固,沒有松動針尖針尖:針身的尖端銳利部分。是刺入穴位的關鍵部位。(針芒):針身的尖端銳利部分。是刺入穴位的關鍵部位。(針芒)針身針身:針尖與針柄間的主體部分。是刺入穴位的主要部分。(針體):針尖與針柄間的主體部分。是刺入穴位的主要部分。(針體) 針根針根:針身與針柄連接的部分。是觀察針刺深度與提插幅度的標志。:針身與針柄連接的部分。是觀察針刺深度與提插幅度的標志。針柄針柄:針根至針尾部分。是持針、行針、溫針的操作部位。:針根至針尾部分。是持針、行針、溫針的操作
5、部位。針尾針尾:針柄的末端部分。是觀察捻轉角度的標志。(針頂):針柄的末端部分。是觀察捻轉角度的標志。(針頂)毫毫針針結結構構 (二)(二)第一節(jié) 毫針的結構與規(guī)格一、毫針的構成(三)毫針的分類(三)毫針的分類 由于針柄、針尾的構成形狀不同,毫針又有由于針柄、針尾的構成形狀不同,毫針又有 環(huán)柄針、花柄針、平柄針、管柄針環(huán)柄針、花柄針、平柄針、管柄針的不同。的不同。分分類類環(huán)柄針環(huán)柄針:針柄由金屬絲繞成環(huán)形,又叫圈柄針。針柄由金屬絲繞成環(huán)形,又叫圈柄針?;ū樆ū槪横槺蓛晒山饘俳z繞成盤龍狀,又叫盤龍針。針柄由兩股金屬絲繞成盤龍狀,又叫盤龍針。平柄針平柄針:環(huán)柄針去尾而成。環(huán)柄針去尾而成。管柄
6、針管柄針:針柄由金屬薄片制成管狀者。針柄由金屬薄片制成管狀者。 環(huán)柄針環(huán)柄針是目前臨床上是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的針具主要使用的針具;花柄針便于運針,;花柄針便于運針,但體積大,不便存放,適用于持續(xù)運針者;平柄針和管柄但體積大,不便存放,適用于持續(xù)運針者;平柄針和管柄針主要在進針器、進針管輔助下使用。針主要在進針器、進針管輔助下使用。第一節(jié) 毫針的結構與規(guī)格一、毫針的構成毫針的規(guī)格,主要根據針身的毫針的規(guī)格,主要根據針身的粗細粗細和和長短長短來區(qū)分來區(qū)分。(一)粗細(一)粗細 毫針的粗細,過去用毫針的粗細,過去用“號數號數”表示,現在用法定單位毫米表示,表示,現在用法定單位毫米表示,其對應關系見表
7、其對應關系見表2-12-1 毫針粗細規(guī)格表毫針粗細規(guī)格表號數號數26262727282829293030313132323333直徑(直徑(mmmm)0.450.450.420.420.380.380.340.340.320.320.300.300.280.280.260.26 從號數與毫米的對應關系可知:從號數與毫米的對應關系可知:號數越大,毫米值越小,針越細。號數越大,毫米值越小,針越細。 臨床上以臨床上以2828號號3030號號(0.32mm0.32mm0.38mm0.38mm)的毫針最為常用。粗針多)的毫針最為常用。粗針多用于四肢、腰臀部穴位,以及癱瘓、麻木等針感遲鈍者;細針多用于頭用
8、于四肢、腰臀部穴位,以及癱瘓、麻木等針感遲鈍者;細針多用于頭面、眼區(qū)穴位,以及小兒、體虛患者。面、眼區(qū)穴位,以及小兒、體虛患者。第一節(jié) 毫針的結構與規(guī)格二、毫針的規(guī)格(二)長短(二)長短長短舊規(guī)格為英寸(制針廠家慣用),新規(guī)格為毫米,其長短舊規(guī)格為英寸(制針廠家慣用),新規(guī)格為毫米,其對應關系見表對應關系見表2-22-2 毫針長短規(guī)格表毫針長短規(guī)格表舊規(guī)格(英寸)舊規(guī)格(英寸) 0.50.51 11.51.52 22.52.53 33.53.54 44.54.5新規(guī)格(毫米)新規(guī)格(毫米)1515252540405050656575759090100100115115舊規(guī)格與新規(guī)格采用相對值對
9、應:即舊規(guī)格與新規(guī)格采用相對值對應:即1 1英寸英寸=25=25毫米,毫米,0.50.5英寸英寸=15mm=15mm,以此累加。以此累加。臨床上以臨床上以1 13 3寸寸(252575mm75mm)的毫針最為常用,其中又以)的毫針最為常用,其中又以1.51.5寸寸(40mm40mm)者用得最多。長針多用于肌肉豐厚部位深刺或透穴;短針多用于肌肉者用得最多。長針多用于肌肉豐厚部位深刺或透穴;短針多用于肌肉淺薄部位淺刺,如頭面部穴位、耳穴。淺薄部位淺刺,如頭面部穴位、耳穴。第一節(jié) 毫針的結構與規(guī)格二、毫針的規(guī)格形形狀狀針尖針尖:端正不偏,光潔度高,銳利適度。端正不偏,光潔度高,銳利適度。針身針身:光
10、滑挺直,富有彈性。:光滑挺直,富有彈性。針根針根:牢固,無剝蝕、傷痕。:牢固,無剝蝕、傷痕。針柄針柄:纏繞均勻牢固,長短粗細適中。:纏繞均勻牢固,長短粗細適中。規(guī)規(guī)格格年輕體壯、肥胖、實證、肌肉豐厚部位年輕體壯、肥胖、實證、肌肉豐厚部位粗粗 針、長針針、長針老幼體弱、瘦小、虛證、肌肉淺薄部位老幼體弱、瘦小、虛證、肌肉淺薄部位細針、短針細針、短針第一節(jié) 毫針的結構與規(guī)格三毫針的選擇第一節(jié) 毫針的結構與規(guī)格四毫針的檢查檢查針尖檢查針尖捻轉捏握體會法:右手持針柄捻轉,左手拇食指捏住針尖體會,捻轉捏握體會法:右手持針柄捻轉,左手拇食指捏住針尖體會, 有刺痛者表示針有刺痛者表示針尖有鉤。尖有鉤。棉團提插
11、捻轉法:手持針柄在棉團內作捻轉提插,若針尖帶棉絮者,表示針尖有鉤。棉團提插捻轉法:手持針柄在棉團內作捻轉提插,若針尖帶棉絮者,表示針尖有鉤。肉眼觀察法:肉眼觀察法: 將幾支毫針針尖向上,在陽光充足處觀察,若針尖有白點者,表示有將幾支毫針針尖向上,在陽光充足處觀察,若針尖有白點者,表示有鉤毛。鉤毛。檢查針身檢查針身肉眼觀察法:彎曲、折痕、銹蝕。臨床上主要用此法肉眼觀察法:彎曲、折痕、銹蝕。臨床上主要用此法桌面滾動法:將針放在平坦的桌面上滾動,不能貼緊者為有彎曲。桌面滾動法:將針放在平坦的桌面上滾動,不能貼緊者為有彎曲。針身拉擦法:兩手拇食指夾持針身,上下左右拉擦,有不平滑處,便是折痕,銹蝕針身拉
12、擦法:兩手拇食指夾持針身,上下左右拉擦,有不平滑處,便是折痕,銹蝕處。處。檢查針根檢查針根肉眼觀察針根有無折痕、銹蝕。手持針柄與針身牽拉,有無松動,脫落。肉眼觀察針根有無折痕、銹蝕。手持針柄與針身牽拉,有無松動,脫落。針根處的損傷容易發(fā)生斷針,切切注意。針根處的損傷容易發(fā)生斷針,切切注意。檢查針柄檢查針柄注意金屬纏絲有無松動,可一手持針柄,另一手捏住針身,雙手用力拉開或合攏,注意金屬纏絲有無松動,可一手持針柄,另一手捏住針身,雙手用力拉開或合攏,可發(fā)現松動。可發(fā)現松動。第二節(jié) 毫針操作基本功一、基本功訓練方法(一)練意(一)練意 練氣練氣1蓄積丹田之氣以增強周身之力蓄積丹田之氣以增強周身之力2
13、調自身之氣機以利于控制經氣調自身之氣機以利于控制經氣3去浮躁以練清靜之功去浮躁以練清靜之功(二)練針(二)練針 練指練指1.紙墊練針法紙墊練針法2.棉團練針法棉團練針法3.紙板練針法紙板練針法4.守神練針法守神練針法5.自身練針法自身練針法6.相互練針法相互練針法第二節(jié) 毫針操作基本功二基本功訓練效果1增強指力,使手法熟練,增強指力,使手法熟練, 便于進針、行針。便于進針、行針。2增強指感,幫助了解穴位的得氣反應。增強指感,幫助了解穴位的得氣反應。3排除浮躁,以利于全神貫注,控制針感,駕馭經氣排除浮躁,以利于全神貫注,控制針感,駕馭經氣 由于仰臥位自然、舒適、持久、不易疲勞。對初次針刺由于仰臥
14、位自然、舒適、持久、不易疲勞。對初次針刺者,精神緊張懼針者,體虛病重者宜首選仰臥位。者,精神緊張懼針者,體虛病重者宜首選仰臥位。(一)(一) 常用常用 體位體位仰臥位仰臥位:前身部的穴位(頭面、胸腹、四肢):前身部的穴位(頭面、胸腹、四肢)俯臥位俯臥位:后身部的穴位(后頭、腎、腰臂、四肢):后身部的穴位(后頭、腎、腰臂、四肢)側臥位側臥位:側身部的穴位(側頭、脅肋、臀、四肢):側身部的穴位(側頭、脅肋、臀、四肢)仰靠坐位仰靠坐位:頭面、頸前、上胸、四肢部分穴位。:頭面、頸前、上胸、四肢部分穴位。俯伏坐位俯伏坐位:頭頂、枕項、肩背、上肢部分穴位。:頭頂、枕項、肩背、上肢部分穴位。側伏坐位側伏坐位
15、:側頭、面頰、頸側、耳穴。:側頭、面頰、頸側、耳穴。 第三節(jié) 針刺前的準備一、患者的體位(二)選擇體位的原則與意義(二)選擇體位的原則與意義原則原則 醫(yī)生:操作方便。醫(yī)生:操作方便。患者:自然舒適?;颊撸鹤匀皇孢m。 意義意義 取穴準確,持久留針,防止針刺意外取穴準確,持久留針,防止針刺意外(三)選擇體位的注意要點(三)選擇體位的注意要點1對初診患者作好宣傳,消除緊張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對初診患者作好宣傳,消除緊張情緒,積極配合治療。2施針穴位局部衣服要解開,充分暴露。施針穴位局部衣服要解開,充分暴露。3針刺與留針過程中囑患者不要移動體位,防止彎針、斷針。針刺與留針過程中囑患者不要移動體位,防止
16、彎針、斷針。4對活動障礙者,應根據其本身的體位選擇適當的位置。對活動障礙者,應根據其本身的體位選擇適當的位置。 第三節(jié) 針刺前的準備一、患者的體位 (一)(一)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指切揣穴法2按壓揣穴法3分撥揣穴法 4旋轉揣穴法5滾搖揣穴法 6升降揣穴法7滾搖升降揣穴法(二)臨床應用(二)臨床應用1 1了解局部特征,利了解局部特征,利于正確取穴。于正確取穴。2 2協(xié)助經絡診察協(xié)助經絡診察第三節(jié) 針刺前的準備二腧穴的揣定醫(yī)生在腧穴處揣摸、按壓,以定取穴位的方法叫醫(yī)生在腧穴處揣摸、按壓,以定取穴位的方法叫“揣穴揣穴”。 (二)醫(yī)生 手指消毒1 1用肥皂水洗手后將手沖洗干凈,再用用肥皂水洗手后將手沖洗
17、干凈,再用75%75%酒酒精棉球擦拭。精棉球擦拭。2 2盡量避免手指接觸針身,需要時用消毒棉盡量避免手指接觸針身,需要時用消毒棉球間隔。球間隔。 (四)治療室內消毒(一)針具 器械消毒1.1.高壓蒸氣滅菌法高壓蒸氣滅菌法 2.2.煮沸消毒煮沸消毒3.3.藥液浸泡消毒藥液浸泡消毒壓力:壓力:1 11.4kg/cm21.4kg/cm2溫度:溫度:120120左右左右時間:時間:30min30min以上以上(三)針刺 部位消毒1 175%75%酒精棉球由中心向周圍拭擦(體針)。酒精棉球由中心向周圍拭擦(體針)。2 2先擦先擦2%2%碘酊,再擦碘酊,再擦75%75%酒精脫碘(耳針等)酒精脫碘(耳針等)
18、3 3皮膚消毒后保持局部潔凈,防止重新污染。皮膚消毒后保持局部潔凈,防止重新污染。 第三節(jié) 針刺前的準備三消毒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一持針法持針法,是術者操持毫針,保持其端直堅挺的方法。持針施術的手,又叫持針法,是術者操持毫針,保持其端直堅挺的方法。持針施術的手,又叫刺手,一般多為右手持針。持針時術者必須全神貫注,心手配合。刺手,一般多為右手持針。持針時術者必須全神貫注,心手配合。(一)操作方法(一)操作方法1兩指持針法兩指持針法 拇、食二指指腹挾持針柄,針身與拇食呈拇、食二指指腹挾持針柄,針身與拇食呈90角。一般用于短針、淺刺。角。一般用于短針、淺刺。2三指持針法三指持針法 拇、食、中三指
19、指腹挾持針柄,拇、食、中三指指腹挾持針柄,13寸的針具,深刺、淺刺均可。是臨寸的針具,深刺、淺刺均可。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持針法。床上最常用的持針法。3四指持針法四指持針法 拇、食、中指挾持針柄,無名指抵住針身,支持針身垂直,用于長針、拇、食、中指挾持針柄,無名指抵住針身,支持針身垂直,用于長針、深刺。深刺。4持針身法持針身法 用刺手拇、食指捏一棉球,裹住針身下端,針尖露出用刺手拇、食指捏一棉球,裹住針身下端,針尖露出12分,對準穴位,分,對準穴位,將針迅速刺入皮膚。將針迅速刺入皮膚。5兩手持針法兩手持針法 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針柄,左手拇、食指捏一消毒干棉球挾持針身下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針柄,左
20、手拇、食指捏一消毒干棉球挾持針身下端,針尖露出端,針尖露出12分;左手下壓,右手捻轉,兩手同時用力,將針刺入。分;左手下壓,右手捻轉,兩手同時用力,將針刺入。 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一持針法(二)臨床應用與注意事項(二)臨床應用與注意事項1持針時必須保持針體端直堅挺,防止針體彎曲。持針時必須保持針體端直堅挺,防止針體彎曲。2有助于指力深透。有助于指力深透。 持針法如應用得當,有助于術者靈活運用指、掌、腕持針法如應用得當,有助于術者靈活運用指、掌、腕力,通過針體到達針尖,從而使針尖易于透皮,并透達至穴力,通過針體到達針尖,從而使針尖易于透皮,并透達至穴位深層以激發(fā)經氣。位深層以激發(fā)經氣。3掌握
21、針刺方向深淺及有效刺激量。掌握針刺方向深淺及有效刺激量。 通過持針之刺手,體察針刺方向、深淺及有效刺激量,通過持針之刺手,體察針刺方向、深淺及有效刺激量,尤其是針下如魚吞餌的得氣感。尤其是針下如魚吞餌的得氣感。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二押手法指術者用手按壓、循攝穴位皮膚與相關經脈,協(xié)同刺手指術者用手按壓、循攝穴位皮膚與相關經脈,協(xié)同刺手進針、行針的方法。進針、行針的方法。 (一)操作方法(一)操作方法(二)臨床應用(二)臨床應用1揣定穴位揣定穴位2減輕進針疼痛減輕進針疼痛3減輕組織損傷減輕組織損傷4辨別得氣辨別得氣5激發(fā)經氣,輔助刺手控制針感激發(fā)經氣,輔助刺手控制針感(三)注意事項(三)注意事
22、項雙手配合,協(xié)同進針、行針。雙手配合,協(xié)同進針、行針。單指押手法單指押手法雙指押手法雙指押手法 1.1.指按法指按法2.2.掌按掌按法法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三進針法進針法是將毫針透過皮膚,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進針法是將毫針透過皮膚,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一)操作方法(一)操作方法1雙手進針法:雙手配合的進針方法。雙手進針法:雙手配合的進針方法。 (1)爪切進針法)爪切進針法操作:左手拇指甲切掐固定穴位,右手持針緊靠左手指甲緣刺入皮操作:左手拇指甲切掐固定穴位,右手持針緊靠左手指甲緣刺入皮下。下。應用:適用于短針的進針。應用:適用于短針的進針。 (2)夾持進針法)夾持進針法操作:左手拇、食指
23、持消毒干棉球捏住針身下段,針尖露出操作:左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捏住針身下段,針尖露出23分,分,右手拇、食指持針柄,雙手配合(左手下壓,右手捻轉),迅速將針刺右手拇、食指持針柄,雙手配合(左手下壓,右手捻轉),迅速將針刺入皮下入皮下應用:適用于長針的進針。應用:適用于長針的進針。 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三進針法(3)舒張進針法)舒張進針法操作: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皮膚向兩側撐開,使之繃緊,操作: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皮膚向兩側撐開,使之繃緊,右手持針從左手拇、食指中間將針刺入皮下。右手持針從左手拇、食指中間將針刺入皮下。應用:適用于腹部等皮膚松弛部位的腧穴進針。應用:適用于腹部等皮膚松弛部位的腧
24、穴進針。 (4)提捏進針法)提捏進針法操作: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的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從捏起操作: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的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從捏起部位上端將針刺入。部位上端將針刺入。應用:適用于頭面部等皮肉淺薄部位的穴位進針。應用:適用于頭面部等皮肉淺薄部位的穴位進針。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三、進針法2單手進針法:只用刺手將針刺入穴位的方法。單手進針法:只用刺手將針刺入穴位的方法。(1)挾持針柄進針法)挾持針柄進針法 右手拇、食指持針柄下段,中指指腹緊貼針身下段,右手拇、食指持針柄下段,中指指腹緊貼針身下段,當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壓時,中指隨之屈曲,將針刺入穴位。當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壓時,中指隨之屈曲,將
25、針刺入穴位。 適用于短針的進針。適用于短針的進針。(2)挾持針身進針法)挾持針身進針法 右手拇、食指夾持針身,中指緊貼針身下段,針尖右手拇、食指夾持針身,中指緊貼針身下段,針尖露出露出23分,對準穴位,運用指力、腕力、臂力將針快速分,對準穴位,運用指力、腕力、臂力將針快速刺入皮下。刺入皮下。 長針、短針均可適用。長針、短針均可適用。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三、進針法3管針進針法管針進針法操作:將比針略短操作:將比針略短23分的針管置于穴位上,把平柄針分的針管置于穴位上,把平柄針 放入針管內,用手拍打針柄將針刺入,抽出針管放入針管內,用手拍打針柄將針刺入,抽出針管應用:本法進針不痛,多用于兒童和
26、畏針者。應用:本法進針不痛,多用于兒童和畏針者。4快速進針法快速進針法 (1)插入速刺法(速插法)插入速刺法(速插法) 右手拇、食指捏住針身下段,針尖露出右手拇、食指捏住針身下段,針尖露出23分,對分,對準穴位,利用腕力和指力快速將針刺入皮下。準穴位,利用腕力和指力快速將針刺入皮下。 長針、短針均可適用。長針、短針均可適用。 (2)彈入速刺法)彈入速刺法 左手持針身,留出針尖左手持針身,留出針尖23分,對準穴位;右手拇指在前,分,對準穴位;右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呈待發(fā)之弩狀對準針尾彈擊,將針快速刺入皮下。食指在后,呈待發(fā)之弩狀對準針尾彈擊,將針快速刺入皮下。 適用于短針的進針。適用于短針的進
27、針。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三、進針法5緩慢進針法緩慢進針法 (1)緩慢捻進法(緩捻法)緩慢捻進法(緩捻法) 左手拇、食指將穴位皮膚撐開,右手持針小角度左手拇、食指將穴位皮膚撐開,右手持針小角度(90)緩慢將針捻入皮膚)緩慢將針捻入皮膚 (2)壓針緩進法(緩壓法)壓針緩進法(緩壓法) 右手拇、食指持針柄,中指指腹抵住針身,用指力、右手拇、食指持針柄,中指指腹抵住針身,用指力、腕力緩慢將針壓入皮膚。如遇到明顯阻力時應停針。適用于腕力緩慢將針壓入皮膚。如遇到明顯阻力時應停針。適用于眼周穴位及天突穴。眼周穴位及天突穴。(二)臨床應用(二)臨床應用1針具長度針具長度2患者體質患者體質3腧穴部位腧穴部位
28、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四針刺角度和方向就是通過采用正確的針刺角度、方向與深度,可以獲得最就是通過采用正確的針刺角度、方向與深度,可以獲得最佳針感,取得顯著效果。佳針感,取得顯著效果。(一)操作方法(一)操作方法1進針角度進針角度: 針身與皮膚表面形成的夾角。針身與皮膚表面形成的夾角。 (1)直刺)直刺操作:針身與皮膚表面呈操作:針身與皮膚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角,垂直刺入。應用:肌肉豐厚的大部分穴位,淺刺、深刺均可。應用:肌肉豐厚的大部分穴位,淺刺、深刺均可。 (2)斜刺)斜刺操作:針身與皮膚表面呈操作:針身與皮膚表面呈45角,傾斜刺入。角,傾斜刺入。應用:應用:皮肉淺薄處或內有重要臟器處
29、。皮肉淺薄處或內有重要臟器處。 為避開血管、骨骼、肌腱等組織。為避開血管、骨骼、肌腱等組織。 為施行調氣行氣手法。為施行調氣行氣手法。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四針刺角度和方向(3)橫刺(平刺、沿皮刺)橫刺(平刺、沿皮刺)操作:針身與皮膚表面呈操作:針身與皮膚表面呈15角左右,橫向刺角左右,橫向刺 入。(沿皮下平行刺入)入。(沿皮下平行刺入)應用:應用:皮薄肉少處的腧穴(頭面、胸背)皮薄肉少處的腧穴(頭面、胸背) 特殊針法:頭針法,腕踝針法。特殊針法:頭針法,腕踝針法。2針向調整針向調整 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若無得氣針感,可將針退至皮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若無得氣針感,可將針退至皮下,調整針刺方向
30、以激發(fā)經氣。下,調整針刺方向以激發(fā)經氣。針向調整針向調整針向催氣法針向催氣法針向行氣法針向行氣法 根據腧穴位置調整針刺方向根據腧穴位置調整針刺方向 根據病情調整針刺方向根據病情調整針刺方向 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四針刺角度和方向(二)臨床應用(二)臨床應用1保證安全,避免疼痛保證安全,避免疼痛2促進經氣傳導促進經氣傳導3更好地發(fā)揮腧穴的治療作用更好地發(fā)揮腧穴的治療作用(三)注意事項(三)注意事項1針刺角度應根據施術部位的局部解剖、患者的針刺角度應根據施術部位的局部解剖、患者的 體質體型與病情等情況確定。體質體型與病情等情況確定。2針刺方向以得氣針刺方向以得氣氣至病所為準則。不得氣氣至病所為準
31、則。不得氣 者調整方向以得氣;已得氣者針尖朝向病所,者調整方向以得氣;已得氣者針尖朝向病所, 配合其他手法以促使氣至病所。配合其他手法以促使氣至病所。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五針刺深淺原則:既要得氣,又不傷及臟腑組織器官。原則:既要得氣,又不傷及臟腑組織器官。 (一)操作方法(一)操作方法1依腧穴部位定深淺依腧穴部位定深淺2依疾病性質定深淺依疾病性質定深淺3依病位定深淺依病位定深淺4依年齡、體質定深淺依年齡、體質定深淺5依時令定深淺依時令定深淺6依得氣與補瀉要求定深淺依得氣與補瀉要求定深淺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五針刺深淺(二)臨床應用(二)臨床應用1深淺刺法深淺刺法淺刺淺刺針具:短毫針、皮膚
32、針。針具:短毫針、皮膚針。病位:皮、脈、肌肉淺層。病位:皮、脈、肌肉淺層。刺法:毛刺、半刺、浮刺等。刺法:毛刺、半刺、浮刺等。深刺深刺針具:長毫針、芒針。針具:長毫針、芒針。病位:筋、骨、肌肉深層。病位:筋、骨、肌肉深層。刺法:關刺、恢刺、輸刺、短刺等。刺法:關刺、恢刺、輸刺、短刺等。2深淺補瀉深淺補瀉 補法從衛(wèi)分(淺層)候氣;瀉法從營分(深層)候氣。補法由淺補法從衛(wèi)分(淺層)候氣;瀉法從營分(深層)候氣。補法由淺入深,三進一退;瀉法由深出淺,一進三退。入深,三進一退;瀉法由深出淺,一進三退。3取穴處方取穴處方 淺刺取穴宜多,可反復捻轉,適用于病變后期,正氣不足者;深淺刺取穴宜多,可反復捻轉,
33、適用于病變后期,正氣不足者;深刺取穴宜少,注意掌握深度,中病即止,適用于病變進行期,邪氣亢盛者。刺取穴宜少,注意掌握深度,中病即止,適用于病變進行期,邪氣亢盛者。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六提插法將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動作的操作方法。是行針將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動作的操作方法。是行針的基本手法之一。提插法包括上提、下插兩個動作,是針體在穴位空間的基本手法之一。提插法包括上提、下插兩個動作,是針體在穴位空間內上下進退的縱向運動。內上下進退的縱向運動。(一)操作方法(一)操作方法進針至一定深度后,將針由淺層下插至深層,由深層上提至淺層,進針至一定深度后,將針由淺層下插至深
34、層,由深層上提至淺層,上下進退反復操作。上下進退反復操作。1刺激量的大小刺激量的大小 (大、中、小)(大、中、?。┥畲躺畲烫岵宸却螅ㄌ岵宸却螅?5分),頻率快(分),頻率快(120160次次/分分 鐘),用力重,時間長鐘),用力重,時間長大大提插幅度?。ㄌ岵宸刃。?2分),頻率慢(分),頻率慢(6080次次/分鐘)分鐘) 用力輕,時間短用力輕,時間短小小2刺激量的選擇依據刺激量的選擇依據 刺激量大小,根據患者體質、年齡、腧穴部位、病情輕重緩急、刺激量大小,根據患者體質、年齡、腧穴部位、病情輕重緩急、接受針刺的次數等靈活掌握。接受針刺的次數等靈活掌握。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六提插法3訓練
35、要求訓練要求一般按中等刺激量進行實體練習。一般按中等刺激量進行實體練習。幅度一致:幅度一致:23分,勿時大時小,上提時不要提出分,勿時大時小,上提時不要提出 皮膚,下插時不要刺傷筋骨與臟器皮膚,下插時不要刺傷筋骨與臟器頻率一致:頻率一致:80120次次/分鐘,勿時快時慢。分鐘,勿時快時慢。輕重一致:用力均勻,勿時輕時重。輕重一致:用力均勻,勿時輕時重。針身垂直:勿傾斜。針身垂直:勿傾斜。(二)臨床應用(二)臨床應用1催氣催氣 2行氣行氣(三)注意事項(三)注意事項1肌肉淺薄處不宜提插,可用捻轉法代替。肌肉淺薄處不宜提插,可用捻轉法代替。2提,不是指出針,而是將針上提。插,不是提,不是指出針,而
36、是將針上提。插,不是 指使針直入深層指使針直入深層,而是按插針體,使其向內向下而是按插針體,使其向內向下3提插作為一種基本的行針手法,通常采用中等提插作為一種基本的行針手法,通常采用中等 刺激量,即幅度刺激量,即幅度23分,頻率分,頻率80120次次/分分 鐘,用力均勻。鐘,用力均勻。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七捻轉法指針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捻動針柄使針左右均勻旋轉的指針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捻動針柄使針左右均勻旋轉的手法。手法。 (一)操作方法(一)操作方法進針至一定深度后,拇、食、中指持針柄來回旋轉捻動,進針至一定深度后,拇、食、中指持針柄來回旋轉捻動,反復交替進行。也可拇、食指持針柄來回旋轉
37、捻動。反復交替進行。也可拇、食指持針柄來回旋轉捻動。1刺激量的大小刺激量的大小 (大、中、?。ù?、中、?。┠磙D角度大(捻轉角度大(360),頻率快(),頻率快(120160次次/分鐘)分鐘) 用力重,時間長用力重,時間長大。大。捻轉角度?。磙D角度?。?80),頻率慢(),頻率慢(6080次次/分鐘)分鐘) 用力輕,時間短用力輕,時間短小。小。2刺激量的選擇依據刺激量的選擇依據 刺激量大小,根據患者體質、年齡、腧穴部位、病情刺激量大小,根據患者體質、年齡、腧穴部位、病情輕重緩急、接受針刺的次數等靈活掌握。輕重緩急、接受針刺的次數等靈活掌握。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七捻轉法3訓練要求訓練要求一
38、般按中等刺激量進行實體練習。一般按中等刺激量進行實體練習。角度一致角度一致 :180360,不要時大時小。,不要時大時小。頻率一致:頻率一致: 80120(次(次/分鐘),勿時快時慢分鐘),勿時快時慢 輕重一致:輕重一致: 用力均勻,勿時輕時重。用力均勻,勿時輕時重。雙向捻轉雙向捻轉 :必須雙向來回旋轉,動作連貫自然,不:必須雙向來回旋轉,動作連貫自然,不 要中途停頓,禁止單向捻轉,以免滯針要中途停頓,禁止單向捻轉,以免滯針 (二)臨床應用(二)臨床應用1進針:既可用小幅度(進針:既可用小幅度(360或或180者,應根據治療目的和病者,應根據治療目的和病 耐受度而定。耐受度而定。3切忌單向捻轉
39、,以免滯針或造成針刺后遺感。切忌單向捻轉,以免滯針或造成針刺后遺感。4捻轉手法要自然連貫,不要中途停頓。捻轉手法要自然連貫,不要中途停頓。5內經內經中將捻轉稱為中將捻轉稱為“旋旋”和和“轉轉”。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八導氣法和平補平瀉 兩種刺法有聯系,都是針對臟腑經絡無明顯的虛實狀態(tài)而兩種刺法有聯系,都是針對臟腑經絡無明顯的虛實狀態(tài)而設,但側重點不同,導氣法針對氣機紊亂,而平補法瀉法針對虛設,但側重點不同,導氣法針對氣機紊亂,而平補法瀉法針對虛實不明顯;操作也不盡相同。實不明顯;操作也不盡相同。 (一)導氣法(一)導氣法1原文:原文: 靈樞靈樞五亂篇五亂篇“徐入徐出,謂之導氣,補瀉無形,謂之
40、同徐入徐出,謂之導氣,補瀉無形,謂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亂氣之相逆也。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亂氣之相逆也?!?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1)徐宗導氣法(陸瘦燕弟子)(新世紀教材)徐宗導氣法(陸瘦燕弟子)(新世紀教材)進針得氣后,由淺層慢慢插入深層,再從深層慢慢提至淺層;進針得氣后,由淺層慢慢插入深層,再從深層慢慢提至淺層;或由深層慢慢提至淺層,再從淺層慢慢插至深層。此為導氣或由深層慢慢提至淺層,再從淺層慢慢插至深層。此為導氣1度度(34分鐘)分鐘)反復行針反復行針35度,每度留針度,每度留針35分鐘后再行下一度導氣法,分鐘后再行下一度導氣法,也可連續(xù)操作。也可連續(xù)操作。待導氣完畢,最后留針待導氣完畢
41、,最后留針1520分鐘。分鐘。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八導氣法和平補平瀉(2)劉炎導氣法()劉炎導氣法(針刺手法圖針刺手法圖上??萍汲霭嫔缟虾?萍汲霭嫔?3年年版)版) 當進針至穴位一定深度后,用均勻、緩慢、平和的手當進針至穴位一定深度后,用均勻、緩慢、平和的手法,邊提插,邊捻轉,上提或下插、左轉與右轉的用力、幅法,邊提插,邊捻轉,上提或下插、左轉與右轉的用力、幅度、速度相等,待針下得氣后留針,最后出針。度、速度相等,待針下得氣后留針,最后出針。 進針得氣后,小幅度、緩慢輕柔地提插捻轉。進針得氣后,小幅度、緩慢輕柔地提插捻轉。3臨床應用臨床應用 導氣法不具有補瀉作用。導氣法不具有補瀉作用。主治
42、氣機紊亂,虛實不明顯或虛實夾雜、臟腑經絡陰陽主治氣機紊亂,虛實不明顯或虛實夾雜、臟腑經絡陰陽失調的各種病證,意在恢復陰陽平衡。失調的各種病證,意在恢復陰陽平衡??捎糜诖邭?、行氣、守氣。可用于催氣、行氣、守氣。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八導氣法和平補平瀉(二)平補平瀉法(二)平補平瀉法1原文:原文:靈樞靈樞經脈篇經脈篇“不盛不虛,以經取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平補平瀉法各家操作不一,現根據五版、六版平補平瀉法各家操作不一,現根據五版、六版針灸學針灸學予以介紹:進針得氣后,均勻地提插捻轉。予以介紹:進針得氣后,均勻地提插捻轉。 平補平瀉法操作要點在平補平瀉法操作要點在“均勻均勻
43、”,而不是要緩慢,這一,而不是要緩慢,這一點與導氣法有別。點與導氣法有別。 3臨床應用臨床應用 虛實不太明顯或虛實夾雜的病證(郁、癲、痹)。虛實不太明顯或虛實夾雜的病證(郁、癲、痹)。 催氣、守氣、行氣。催氣、守氣、行氣。4注意事項注意事項 神應經神應經平補平瀉是先瀉后補的刺法,并非平補平瀉。平補平瀉是先瀉后補的刺法,并非平補平瀉。 針灸大成針灸大成平補平瀉是一種補瀉劑量小的補瀉手法。平補平瀉是一種補瀉劑量小的補瀉手法。 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九、留針法針刺得氣,施行補瀉后,將針在穴內停留一段時間后出針針刺得氣,施行補瀉后,將針在穴內停留一段時間后出針的方法。的方法。(一)操作方法(一)操作
44、方法1靜留針法靜留針法留針過程中不再施用任何針刺手法。一般留針留針過程中不再施用任何針刺手法。一般留針2030分分鐘。鐘。 2動留針法動留針法留針期間間歇行針,施以各種手法。留針期間間歇行針,施以各種手法。 (二)臨床應用(二)臨床應用1候氣候氣留針以候氣至。靜留針法和動留針法都有候氣的作用。留針以候氣至。靜留針法和動留針法都有候氣的作用。2守氣守氣守氣指保持針感持續(xù)。守氣指保持針感持續(xù)。 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九、留針法3行氣行氣 行氣指促使針感傳導。留針期間,針尖朝病所小幅度捻轉行氣指促使針感傳導。留針期間,針尖朝病所小幅度捻轉提插,可促使經氣傳導,氣至病所。提插,可促使經氣傳導,氣至病
45、所。4辨病留針辨病留針5辨證留針辨證留針因證而異因證而異表證、熱證、陽證留針時間宜短,或不留針。表證、熱證、陽證留針時間宜短,或不留針。里證、寒證、陰證留針時間宜長。里證、寒證、陰證留針時間宜長。因人而異因人而異小兒可淺刺疾出不留針。小兒可淺刺疾出不留針。老人、體虛者可短時間留針。老人、體虛者可短時間留針。青壯年留針時間可適當延長。青壯年留針時間可適當延長。因時而異因時而異春夏季留針時間宜短。春夏季留針時間宜短。秋冬季留針時間宜長。秋冬季留針時間宜長。第四節(jié) 毫針基本操作技術九、留針法因針感而異因針感而異針感強烈、不能耐受者,留針時間宜短或不留針。針感強烈、不能耐受者,留針時間宜短或不留針。針感遲鈍、耐受性強者,留針時間宜長或間歇行針。針感遲鈍、耐受性強者,留針時間宜長或間歇行針。因部位而異因部位而異后頭部、眼區(qū)、胸背部,留針時間宜短。后頭部、眼區(qū)、胸背部,留針時間宜短。四肢部、腰臀部、腹部,留針時間可適當長一些。四肢部、腰臀部、腹部,留針時間可適當長一些。(三)注意事項1根據治療要求留針根據治療要求留針2留針期間的一般要求留針期間的一般要求:環(huá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設備維護助理工作總結
- XXX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安全手冊(安全操作規(guī)程)
- 2025-2030全球汽車主動夜視系統(tǒng)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臺式振動臺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監(jiān)視雷達系統(tǒng)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碳納米粉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三重四級桿液質聯用儀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DRM數字版權保護技術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細胞活力檢測試劑盒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可重復使用墊料氣囊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走新型城鎮(zhèn)化道路-實現湘潭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
- 江蘇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2025屆高校畢業(yè)生第二次招聘6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語文】第23課《“蛟龍”探?!氛n件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2024版冷水機組安裝合同
- 北師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二章測試題及答案
- GB/T 21369-2024火力發(fā)電企業(yè)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
- 2025年全體員工安全意識及安全知識培訓
- 2025警察公安派出所年終總結工作匯報
- 機動車檢測站新換版20241124質量管理手冊
- 智研咨詢發(fā)布-2025年中國少兒編程行業(yè)市場競爭格局、行業(yè)政策及需求規(guī)模預測報告
-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考試試卷帶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