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原理[3]-原子結構175108996_第1頁
化學原理[3]-原子結構175108996_第2頁
化學原理[3]-原子結構175108996_第3頁
化學原理[3]-原子結構175108996_第4頁
化學原理[3]-原子結構17510899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化學原理Chemical Principles (3)1 宏觀現(xiàn)象的微觀本質:微觀決定了宏觀物質的性質,宏觀物質的性質歸咎于微觀。第三章 原子結構 化學反應中,原子核不變,起變化的只是核外電子。要了解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有必要先了解原子結構,特別是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 化學的特點:既研究物質宏觀上的性質及其變化,也研究物質微觀上的組成和結構,宏觀與微觀的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最特征的思維方式。2主要內容:微觀粒子的運動特性及其規(guī)律:核型原子模型、氫原子光譜和 Bohr 理論、波粒二象性、測不準原理。量子力學對氫原子的處理:波函數(shù)與原子軌道、幾率密度和電子云、四個量子數(shù)、波函數(shù)的圖形表示等。核外電

2、子的排布:多電子原子的能級、電子排布規(guī)律。元素性質的周期性: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區(qū),結構特征,熟悉原子半徑、電離能、電子親合能、電負性等的變化規(guī)律。33.1 經(jīng)典核原子模型的建立公元前400年,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提出,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組成。 atom: 不可再分的部分。1805年,Dalton提出了化學原子論。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相繼發(fā)現(xiàn)電子、質子、原子放射性,原子可以再分。41879年,英國物理學家Crooks發(fā)現(xiàn)了陰極射線;1897年,Thomson通過實驗確定了電子的荷質比;1909年,Millikan通過油滴實驗測出了電子的電量和質量。湯姆遜的原子模型 原子是具有均勻分布的正

3、電荷的球體,在正電荷的海洋中,沉浸著一定數(shù)目的電子。(plum pudding模型)5盧瑟福的核型原子模型 Rutherford 根據(jù) 粒子散射實驗,創(chuàng)立了關于原子結構的 “核型原子模型 ”。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英國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6核型原子模型 (太陽-行星模型)原子中心有一個原子核,它集中了原子全部的正電荷和幾乎全部的質量。帶負電的電子于核外空間繞核高速運動。原子核體積很小,原子核外空間較大。7 元素周期表中,從一個元素到下一個元素,原子中有一個基本數(shù)量在規(guī)則的增加,這個數(shù)量只能是原子核內的正電荷數(shù),也就是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數(shù)。 1920年,確立了質子

4、的概念;1932年,Chadwick 發(fā)現(xiàn)了中子;最終形成經(jīng)典的原子模型。8 盡管盧瑟夫正確地認識到核外電子必須處于運動狀態(tài),但將電子與核的關系比作行星與太陽的關系,卻是一幅令人生疑的圖像。 根據(jù)當時的物理學概念,帶電微粒在力場中運動時總要產(chǎn)生電磁輻射并逐漸失去能量,運動著的電子軌道會越來越小,最終將與原子核相撞并導致原子毀滅。經(jīng)典原子模型的困境93.2 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經(jīng)典原子模型解決了原子的組成問題: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 究竟原子中核外電子的如何分布?以及運動狀態(tài)如何?10光是電磁波 = c :頻率; :波長,c:光速連續(xù)光譜3.2.1 氫原子光譜11電磁輻射光譜12不連續(xù)光譜 氣體原

5、子被激發(fā)而產(chǎn)生的光,分光后產(chǎn)生的是分立的、有明顯分界的不連續(xù)光譜(或線狀光譜)。13氫原子光譜氫原子光譜儀示意圖和氫原子可見光譜 氫原子可見光譜有四條顏色不同的譜線H、H、H、H 頻率 分別為:4.571014 s-1, 6.171014 s-1, 6.911014 s-1, 7.311014 s-114 n = 3, 4, 5, 6時可以算出 分別等于實驗中得到的氫的4條譜線的頻率。Balmer 經(jīng)驗公式: 除了可見光的Balmer線系,后來又發(fā)現(xiàn)了氫原子紫外光譜Lyman線系,紅外光譜的Paschen線系,Bracket線系,Pfund線系。15 1913年,瑞典物理學家 Rydberg

6、找到了各譜線間實驗規(guī)律性的關系:RH為Rydberg 常數(shù),數(shù)值為 1.097105 cm-1n1、n2為正整數(shù),n2 n1,n1 =1, 2, 3, 4, 1617氫原子各譜線與軌道能級的對應關系18繞核高速旋轉的電子將不斷從原子發(fā)射連續(xù)的電磁波,原子光譜應是連續(xù)的;而且由此電子的能量逐漸降低,最后墜入原子核,使原子不復存在。 按經(jīng)典核型原子模型,氫原子光譜的實驗事實與經(jīng)典電磁理論不符。經(jīng)典電磁理論:193.2.2 原子結構的Bohr理論普朗克的量子論時間、速度、長度、面積電量:最小的單位是一個電子的電量,為 1.602 10-19 庫侖。Max Planck1858-1947,德國1918

7、年諾貝爾物理獎 微觀世界中,能量不能連續(xù)變化,只能以某一最小單位的整數(shù)倍變化,此最小單位為 “量子”。 以光的形式傳播時,稱為光量子。E = hh = 6.626 10-34 Js 20Bohr的原子結構理論Rutherford 核原子模型M. Planck 量子論A. Einstein光子學說氫原子的光譜實驗Bohr 根據(jù)建立了Bohr 理論Niels Bohr1885-1962,丹麥1922年諾貝爾物理獎21Bohr 理論的三點假設:關于固定軌道的概念:核外電子只能在有確定半徑和能量的軌道上繞核運動。軌道的角動量要滿足一定的量子化條件:m 為電子的質量v 是電子運動的速度r 是軌道的半徑h

8、 普朗克常數(shù)n 是量子數(shù)22電子在不同的軌道上運動有不同的能量。正常情況下,電子盡可能處在離核最近的軌道上 (n=1),即原子處于基態(tài)。當原子獲得能量,電子可以躍遷到離核較遠的高能軌道上去,原子處于激發(fā)態(tài)。處于激發(fā)態(tài)的電子不穩(wěn)定,可以躍遷到離核較近的軌道上,同時釋放出光能。光的頻率決定于兩個軌道的能量差。E2:離核較遠的軌道的能量E1:離核較近軌道的能量 為光的頻率,h 為 Planck 常量光的頻率 h = E2 - E123Bohr 根據(jù)經(jīng)典力學原理和量子化條件:向心力 = 庫侖引力24軌道的能量 E = 軌道中電子的能量 n 為量子數(shù),當 n = 時,電子完全脫離了原子核的束縛,能量 E

9、 = 0。25Bohr 理論的成功之處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和類氫離子)光譜產(chǎn)生的原因與規(guī)律性 (Rydberg公式)可解釋其他發(fā)光現(xiàn)象 (如光的形成)可計算氫原子的電離能提出 n 是能級的概念,為現(xiàn)代物質結構理論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26 Bohr理論的缺陷是未能完全沖破經(jīng)典力學的束縛, 它只是在經(jīng)典力學連續(xù)性概念的基礎上,人為地引入了一些量子化條件,沒有考慮到電子的運動不遵守經(jīng)典力學定律,也沒有認識到電子運動的波粒二象性。局限: 不能解釋氫原子光譜的精細結構 不能解釋氫原子光譜在磁場中的分裂 不能解釋多電子原子的光譜27例1:試計算氫原子的第一電離能是多少?解:氫原子的第一電離能氫原子其它能級的

10、能量283.2.3 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光的二象性 17世紀末,牛頓和惠更斯 分別提出了光的微粒說和波動說。29電子的波粒二象性Louis de Broglie1892-1987,法國1929年諾貝爾物理獎 1924年提出,電子等微觀粒子除具有粒子性外,同樣具有波動性。這種波被稱為物質波 (德布羅意波)。 根據(jù)電子衍射圖計算得到的電子射線的波長與de Broglie 預期的波長一致。1927年,Davission 和 Germer :30波粒二象性是微觀粒子的運動特征。需要用量子力學來描述。電子的粒子性與波動性定量的聯(lián)系了起來。任何運動質點,包括宏觀物體都可以按照 de Broglie 式計算

11、它們的波長。de Broglie 物質波的意義31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經(jīng)典力學:可用準確的位置和動量描述宏觀物體的運動微觀粒子:?電子的質量:9.110-28 g電子的速度:3108 m原子的空間:10-8 cmWerner Heisenberg1901-1976,德國1932年諾貝爾物理獎 不可能同時而又準確的測量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位置的不確定程度 (x) 和動量的不確定程度 (p) 之間有:1927年, Heisenberg 提出了測不準原理:32 重要暗示不可能存在 Rutherford 和 Bohr 模型中行星繞太陽那樣的電子軌道。 測不準關系不是限制人們的認識限度,而是限制經(jīng)典力學的適用

12、范圍。說明微觀體系的運動有更深刻的規(guī)律在起作用,這就是量子力學所反應的規(guī)律。333.2.4 波函數(shù)和原子軌道Schrodinger方程-微粒的波動方程 電子的波動性可以看成是粒子性統(tǒng)計的結果。 微觀粒子的運動,雖然不能同時準確測定其位置和速度,但它空間某一范圍出現(xiàn)的幾率可用統(tǒng)計方法描述。 微觀領域內,具有波動性的粒子要用波函數(shù) 來描述。34 波函數(shù) 描述的是微觀粒子在空間某范圍內出現(xiàn)的幾率。Erwin Schrdinger 1887-1961,奧地利 :波函數(shù)x、y、z:空間三維坐標方向m:微觀粒子 (電子) 的質量E :微觀粒子 (電子) 的總能量V : 微觀粒子 (電子) 的勢能波函數(shù) 是

13、空間坐標的函數(shù) 35把微觀粒子的粒子性與波動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更能真實地反映出微觀粒子運動狀態(tài)??梢越獬鲆幌盗胁ê瘮?shù),代表電子在原子中的各種運動狀態(tài)。解薛定諤方程的目的,就是求狀態(tài)函數(shù)和與這個狀態(tài)相對應的能量 E。Schrodinger方程的意義36* Schrodinger方程的求解簡介(1) 坐標變換:p (x, y, z) p (r, , ) 37(2) 分離變量:徑向部分角度部分38(3) 為保證解的合理性,引入三個參數(shù) (量子數(shù)):n, l, m 解得的 不是具體的數(shù)值,而是包括三個參數(shù) (n, l, m) 和三個變量 (r,) 的函數(shù)式 n, l, m (r,),每一個解對應著某

14、一種運動狀態(tài)及相應的能量。n = 1,2,3,l = 0,1,2,3,(n-1)m = 0,1, 2, 3, , l39波函數(shù)和原子軌道 波函數(shù) 是量子力學中描述核外電子運動狀態(tài)的函數(shù)式,一定的波函數(shù)表示電子的一種運動狀態(tài),也叫原子軌道。1,0,0 1s2,0,0 2s2,1,0 2pz1s軌道2pz軌道2s軌道 一般把與 l = 0,1,2,3,對應的波函數(shù)稱為s,p,d,f,態(tài):40波函數(shù) 就是原子軌道,原子軌道只是代表原子中電子運動狀態(tài)的一個函數(shù),代表核外電子的一種運動狀態(tài)。每一種原子軌道 (即每一種波函數(shù)) 都有與之相對應的能量。 |2 表示空間某處單位體積內電子出現(xiàn)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15、。 |2 的空間圖像就是電子云的空間分布圖像。對于氫原子或類氫離子:小結413.2.5 概率密度和電子云概率密度 (|2) :由理論計算得到,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某點附近單位體積內出現(xiàn)的概率。電子云:概率密度的形象化圖示,是|2的圖像。氫原子的1s電子云示意圖 可以用統(tǒng)計的方法描述電子在核某一區(qū)域內出現(xiàn)機會的多少。42概率:電子在空間內出現(xiàn)的幾率。概率密度:單位體積內出現(xiàn)的概率。 |2 :電子在核外空間出現(xiàn)的概率密度,通過理論計算得到。電子云:|2 的空間圖像。是從統(tǒng)計的概念出發(fā),對核外電子出現(xiàn)的概率密度作形象化的圖示。要掌握的幾個概念:43s 電子云 (l = 0的狀態(tài)) 球形對稱,處于s狀態(tài)

16、的電子,它在核外空間中半徑相同的各個方向上出現(xiàn)的概率相同。p 電子云 (l = 1的狀態(tài))啞鈴形,3種空間取向。44d 電子云 (l = 2的狀態(tài))* f 電子云 (l = 3的狀態(tài))453.2.6 波函數(shù)的空間圖象徑向部分角度部分徑向分布球面的面積:4r2球殼薄層的體積:4r2r概率密度:|2球殼內發(fā)現(xiàn)電子的概率:4r2|2r單位厚度球殼中的概率:4r2|2 令D(r) = 4r2|2 ,D(r) 是 r 的函數(shù)徑向分布函數(shù)46氫原子各種狀態(tài)的徑向分布圖D (r) 只隨半徑 r 變化,由量子數(shù) n、l 決定。52.9 pm47小結:|2 為概率密度,指核外空間某點附近單位體積內發(fā)現(xiàn)電子的概率

17、;D(r) 指在半徑為 r 的單位厚度球殼內發(fā)現(xiàn)電子的概率。電子在核外是按層分布的:主峰離核的距離1s最近,2s、2p次之,3s、3p、3d更次之,同理4s、4p、4d、4f更遠。 主量子數(shù) n 的取值,代表電子層離核的遠近,當 n 相同時,電子在核附近出現(xiàn)的機會為:ns np nd48 外層電子鉆到內層空間而靠近原子核的現(xiàn)象,稱為“鉆穿效應”。離核較近的小峰都伸到 (n-1) 各峰的內部,伸入的程度各不相同。49 1s 電子的概率密度在原子核附近最大,為什么它的概率的徑向分布卻在離核 52.9 pm 處最大呢?問題: 球殼體積與|2值的變化趨勢相反。 靠近核時,|2值大,但球殼體積??;離核較

18、遠時,球殼體積大,但|2值?。?兩個變化趨勢相反的因素導致在某一點上出現(xiàn)極大值。50徑向分布圖的意義: 電子概率的徑向分布圖表示了電子在整個空間出現(xiàn)的概率隨半徑變化的情況,從而反映了核外電子概率分布的層次性和穿透性。51角度分布 波函數(shù) (r, , ) 的角度部分:Y(, ),只隨 和 角度變化,由量子數(shù) l 和 m 決定,與 n 無關。 原子軌道的角度分布圖:Y(, ) 隨 和 角度變化作圖。(波函數(shù)的角度分布圖) 電子云的角度分布圖:|Y(, )|2 隨 和 角度變化作圖。52原子軌道的角度分布圖 Y(, ) 只與量子數(shù) l 和 m有關,l 和 m相同的軌道,角度分布相同。53注意:圖中的

19、“+”、“-”號沒有正負電性的意思對于pz軌道:54通過坐標原點畫出若干條射線,每條對應一組 和 值;將該組和 值代入波函數(shù)式中進行計算,以計算結果標在該射線上某一點;用同樣方法標出其它射線上的點,然后將所有的點相聯(lián),得沿 x 軸伸展的啞鈴形面。對于px軌道:55原子軌道 (波函數(shù)) 角度分布圖 (剖面圖)56電子云的角度分布圖pz電子云的角度分布圖:表示電子在空間不同角度出現(xiàn)的概率密度的大小。反映了電子概率密度分布的方向性。5758電子云的空間分布圖 電子云的空間分布圖是徑向部分與角度部分綜合的結果。電子云的實際形狀與角度曲面有關,但又是不相同的,把電子云的實際形狀當成電子云的角度分布圖是不

20、合適的。ns 電子云空間分布圖592p 與 3d 電子云空間分布圖60問題:什么是軌道的 “節(jié)點” 和 “節(jié)面” ? 例如 2s 軌道的兩種表示法中,(a)中原子核附近 (r = 0) 電子概率密度最高,在離核某個距離處下降到零,概率密度為零的這個點叫節(jié)點。通過節(jié)點后概率又開始增大,在離核更遠的某個距離升至第二個最大值,然后又逐漸減小。(b)中的高密度小點出現(xiàn)在兩個區(qū)域。一個區(qū)域離核較近,另一個區(qū)域離核較遠,其間存在一個概率密度為零的球殼。 對 p 軌道而言,電子概率密度為零的區(qū)域是個平面,我們將其稱之為節(jié)面。px 軌道的節(jié)面是 yz 平面,py 軌道和 pz 軌道的節(jié)面分別是 xz 平面和

21、xy 平面。613.2.7 四個量子數(shù) 由n、l、m 這三個量子數(shù)所確定的一套參數(shù),就可以表示一種波函數(shù)。除了在解薛定諤方程的過程中引入的這三個量子數(shù)之外,后來根據(jù)實驗和理論的要求,又引入了一個描述電子自旋特征的量子數(shù) ms。 這些量子數(shù)對描述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確定原子中電子的能量,原子軌道或電子云的形狀和空間的伸展方向,以及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非常重要。62主量子數(shù) n決定電子層數(shù),規(guī)定著電子出現(xiàn)最大概率區(qū)域離核的遠近,以及原子能量的高低。n 的取值范圍:n = 1,2,3,4,n1s電子 n=1 r=52.9 pm2s電子 n=2 r=213 pm3s電子 n=3 r=477 pm

22、n 越大,電子與原子核的平均距離越遠。63主量子數(shù) n = 1 2 3 4 5 6 7 K L M N O P Q 電子層符號主量子數(shù) n 是決定電子能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對于單電子原子或類氫離子來說,n值越大,電子的能量越高。n = 1 時,r1 =12 52.9 pm,E1 = -1312.17 kJmol-1n = 2 時,r2 =22 52.9 pm,E2 = -328.04 kJmol-1n = 3 時,r3 =32 52.9 pm,E3 = -145.80 kJmol-1 對于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能量既與 n 有關,又與 l 有關。64角量子數(shù) ll 的值常用英文小寫字母代替:l 的

23、取值:l = 0,1,2,3,(n-1)代號: s p d f gl : 0 1 2 3 4 l 決定了原子軌道或電子云的形狀。它與電子運動角動量的大小有關,決定了電子云在空間角度的分布的情況。 如:l = 0時,角動量為0,此時電子的運動與角度無關。s 原子軌道與電子云形狀為球形。65主量子數(shù) n 表示電子層時,角量子數(shù) l 表示同一電子層中具有不同狀態(tài)的分 (亞) 層。對于給定的 n,就有 n 個不同的角量子數(shù) l 。66角量子數(shù) l 與多電子原子中電子的能量有關,多電子原子中電子的能量取決于 n 和 l 。n 不同,l 相同時,n 值越大,能量越高: E1s E2s E3s E4s E5

24、s E2p E3p E4p E5pn 相同,l 不同時,同一電子層能量: 對于單電子體系, E4s = E4p = E4d = E4f 對于多電子原子,主量子數(shù) n 相同時,l 數(shù)值越大,其電子的能量越高。l 取值 0 1 2 3 E4s E4p E4d E4f67磁量子數(shù) mm 的取值與角量子數(shù) l 有關: m = 0,1, 2, 3,l 磁量子數(shù) m 決定了原子軌道或電子云在空間的伸展方向。它的取值表示伸展方向是被限制在某些特定的方向上。l =1 時 (p 軌道),m 有 0、+1、-1 三個值:68在沒有外加磁場的作用時,磁量子數(shù) m 與能量無關。l =1 時 (p 軌道),m 有 0、

25、+1、-1 三個值: 在一般情況下,l 相同 m 不同的軌道能量相同,這樣的軌道稱為簡并軌道。p 軌道具有三種伸展方向不同,但能量相同的簡并軌道。 當有外加磁場時,由于伸展方向不同,會顯示出微小的能量差別。69 n,l,m 一組量子數(shù)可以決定一個原子軌道離核的遠近、形狀和伸展方向,對應一組合理的n,l,m 取值,就會有一個確定的波函數(shù)n,l,m(r,)。例如: n =2, l =0, m =0, 2s n =3, l =1, m =0, 3pz n =3, l =2, m =0, 3dz2核外電子運動軌道運動自旋運動msnlm70自旋量子數(shù) ms 為了解釋光譜的精細結構,1925年,Uhlen

26、beck 和 Goudsmit 提出了電子自旋的假設。 ms 描述了電子自旋的兩種狀態(tài),取值為+ 和- ,分別用和表示。自旋運動使電子具有類似于微磁體的行為Stern-Gerlach實驗,1922年71小結 原子中每個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可以用 n,l,m,ms 四個量子數(shù)描述,四個量子數(shù)確定后,電子在核外的運動狀態(tài)也就確定了。主量子數(shù) n:決定電子層數(shù),并主要決定電子的能量。角量子數(shù) l:決定原子軌道的形狀,影響電子的能量。磁量子數(shù) m:決定原子軌道在空間的伸展方向。自旋量子數(shù) ms:決定電子的自旋方向。 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個量子數(shù)完全相同 (運動狀態(tài)完全相同) 的兩個電子存在。72電子層、分

27、層、原子軌道、運動狀態(tài)同量子數(shù)間的關系73四個量子數(shù)可以確定電子的一種運動狀態(tài),而三個量子數(shù) n,l,m 只可以確定一個原子軌道。每種類型的原子軌道的數(shù)目= 磁量子數(shù)的個數(shù) = (2l+1) 個。各電子層可能有的狀態(tài)數(shù) = 2n2,這也是各電子層最多可容納的電子數(shù)目。各電子層的原子軌道數(shù)目 = n2。各電子層最多的分 (亞) 層數(shù)目 = n。743.3 核外電子的排布與元素周期律 一般情況下,多電子原子系統(tǒng)的能量可看作是各個單電子在某個原子軌道上運動對原子系統(tǒng)能量貢獻的總和。 在多電子原子中,對某一特定電子而言,除受原子核的吸引外,還受到其它電子的排斥作用。多電子原子系統(tǒng)的能量難以用 Schr

28、odinger 方程得到精確解。軌道能級電子的排布 各種狀態(tài)的原子軌道,它們的能量象階梯一樣有高有低,稱為能級。753.3.1 多電子原子的能級多電子原子軌道能級主量子數(shù) n角量子數(shù) lLinus Pauling1901-1995,美國76鮑林原子軌道能級圖77 角量子數(shù) l 相同的能級的能量高低由主量子數(shù) n 決定;如 E1s E2s E3s E4s 當主量子數(shù) n 和角量子數(shù) l 均不相同時,如 E4s E3d E4p能級分裂 主量子數(shù) n 相同,角量子數(shù) l 不同的能級,能量隨 l 的增大而升高,如 Ens Enp End E3d19號,20號: E4s np nd nf 。E(ns)

29、E(np) E(nd) E(nf)88 如果能級分裂的程度很大,就可能導致與臨近電子層中的亞層能級發(fā)生交錯。對能級交錯的解釋鮑林能級圖中:E4s E3d 過渡元素 內過渡元素相鄰元素原子半徑的減小幅度:主族元素: 從左向右,逐漸減小,其中短周期:平均幅度10 pm。過渡元素:半徑減小的幅度較為緩慢,平均幅度 4 pm,全充滿時,原子半徑略有增加。內過渡元素:半徑減小的幅度更為緩慢,鑭系15個元素平均減小 1 pm。116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徑變化趨勢117鑭系收縮效應從 La 到 Lu,15個元素共減小11pm。內部效應:鑭系中相鄰元素的半徑十分接近,用普通的化學方法將很難分離。外部效應:使第5、

30、6兩周期的同族過渡元素性質極為相似,往往導致在自然界共生,而且相互分離不易。同族元素原子半徑的變化趨勢同族元素原子半徑自上而下增大:電子層依次增加,有效核電荷的影響退居次要地位。第6周期過渡元素 (如Hf、Ta) 的原子半徑與第5周期同族元素 (如Zr、Nb) 相比幾乎沒有增大,這是鑭系收縮的重要效應之一。1183.4.2 電離能 1 mol 基態(tài)的氣態(tài)原子失去1個電子成為+1價氣態(tài)離子所需的能量,為該元素第一電離能( I1 )。 從1 mol的+1價氣態(tài)離子再失去一個電子成為+2價氣態(tài)離子所吸收的能量,為該元素的第二電離能( I2 ),依此類推。同一元素的原子: I1 I2 I3 I4 119同族總趨勢: 主族元素自上至下減小,與原子半徑增大的趨 勢一致。同周期總趨勢: 自左至右增大,與原子半徑減小的趨勢一致。120影響電離能大小的因素:與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原子半徑有關同一周期,自左向右,電子層數(shù)相同,核電荷數(shù)增加,半徑減小,最外層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