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3.9 《說“木葉”》教案設計_第1頁
人教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3.9 《說“木葉”》教案設計_第2頁
人教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3.9 《說“木葉”》教案設計_第3頁
人教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3.9 《說“木葉”》教案設計_第4頁
人教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3.9 《說“木葉”》教案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9說“木葉”教學設計 說木葉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中的課文,屬于文藝評論。這些文章或探討藝術表現(xiàn)的語言形式,或評論某種美學現(xiàn)象。林庚先生深諳詩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詩歌創(chuàng)作與鑒賞的玄機,撩開了詩歌神秘的面紗。我們將會在一種“潛在的力量”的影響下,不知不覺地參悟深蘊其中的道理,走進詩歌的殿堂。一、教學目標:1理解“樹葉”“木葉”“落葉”“落木”的不同意味,從而明確“木葉”的藝術特征,把握其在古典詩詞中的意蘊;理解體會古典詩歌語言的暗示性。2.學會通過把握關鍵句,快速理清文章結構的方法。了解文藝理論性文章從文學現(xiàn)象入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寫作思路。3.提升鑒賞古典詩歌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古典詩

2、歌的審美情趣。二、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與運用:品味文中詩句意蘊,比較“木”與“樹”的不同,從而把握“木”的藝術特征。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課品味文中詩句,理解古代詩歌中“木葉” 意象的意蘊;比較 “(落)木(葉)”與“樹(葉)”的不同,把握“木”的藝術特征。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初步培養(yǎng)學生感悟詩歌中意象所表現(xiàn)出的豐富意蘊,提高詩歌的閱讀欣賞能力。文化傳承與理解:培養(yǎng)學生把握詩歌中意象所表現(xiàn)出的感情色彩,提高詩歌的賞析能力,掌握從小處著手的鑒賞詩歌的方法。教學重點: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和道理指導學生進行詩歌鑒賞實踐。教學難點:詩歌藝術鑒賞學以致用。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具備了較高的認知能力,但是對文藝性說明文的閱讀

3、能力還是比較欠缺,因此課前指導閱讀課文,查找資料,了解相關知識,以幫助理解課文。說“木葉”第一課時1、導入新課,走進文本杜甫的登高中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的詩句是:_,_。明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的這兩句詩歷來以境界闊達聞名,在極其蕭殺荒涼的景象中又充滿著一種渾灝奔放的氣勢,重要的因素是“落木”傳遞出了這種意境。讓我們一同走進林庚的說“木葉”,詳細探究其中的奧妙。2、釋題解惑,初識文意 “說”屬于議論文體,本文是文化隨筆(文藝短評);“木葉”是文章論題,本文是就古詩中“木葉”意象進行分析說理“木葉”即“樹葉”,但是古代詩歌中有用“

4、樹”的,有用“葉”的,就是用“樹葉”的十分少見由于作者是一個學者,也是詩人,有著深厚的學養(yǎng)和豐富的聯(lián)想力,因而對“樹”與“木”、“樹葉”與“木葉”、“木葉”與“落葉”、“木葉”與“落木”所造成的詩的意境的差別,做出了極為精細的美學辨析,使我們對古詩詞藝術中的精微之處有了更深的體察,值得我們借鑒學習這篇課文需要我們逐字逐句認真、細致地讀,把整篇文章貫穿起來,各個部分融會貫通,就可以把握文意三、知人論世,走進作者作者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靜希,原籍福建閩侯,生于北京?,F(xiàn)代詩人、古代文學學者、文學史家。歷任廈門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學術研究專于中國文學史,尤其長

5、于楚辭、唐詩研究,并將新詩創(chuàng)作和研究唐詩完全的統(tǒng)一起來。對盛唐詩歌情有獨鐘,提出了“盛唐氣象”、“少年精神”兩個極為傳神深入骨髓的概念。與季羨林、吳祖湘、李長之在早年并稱“四劍客”,與吳祖湘、王瑤、季鎮(zhèn)淮并稱“北大中文四老”。北大教授吳曉音以“詩性與理性的完美結合”來概括林庚先生的學術。作品詩集夜西游記漫話、西游記漫話、春野與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詩選學術著作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詩人李白、中國文學簡史、中國歷代詩歌選天問論箋、中國歷代詩歌選、中國歷代詩歌選、唐詩綜論、深深的愛、西游記漫話、新詩格律與語言的詩化人物評價:燕園,少了一位良師;天堂,多了一位詩人。載自北京大學校園網靜希師首

6、先是一位詩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詩人,超越平庸以達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極致。他有博大的胸懷和兼容的氣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對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總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袁行霈4、清除障礙,夯實基礎(1)加點字注音:征戍(sh)橘頌(j)招徠(li)落木蕭蕭(xio)涔陽(cn)無妨(fng)隴首(lng)得魚忘筌(qun)寒砧(zhn)桅桿(wi)漂泊(b)秋風裊裊(nio)疏朗(sh)窸窣(xs)迢遠(tio)灼灼其華(zhu)亭皋(go)冉冉(rn) 門栓(shun)翩翩起舞(pin)門閂(shun)照浦(p) 庾信(y) 萬應錠(dng)蠱惑人心(g)柳惲(yn) 沈佺期(qu

7、n)心有余悸(j)接踵(zhng)而至(2)解釋下列成語得魚忘筌qun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詞是表達意思的,既然已經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詞。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說。(5、理清脈絡,感知文意各種讀法結合,通過抓文段中關鍵詞句,篩選有效信息,來把握文意,回答有關問題。1、快速閱讀全文概括文意內容結構梳理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每段的主要內容如下。(第一段:“木葉”成為了詩人鐘愛的形象。第二段:木葉”就是“樹葉”,少用“樹葉”,常用“樹”、“葉”及“落木”。第三段:區(qū)別關鍵字在“木”字,用“落木”舍“木葉第四段:“木得第一

8、個藝術特征:“木”含有落葉的因素)第五段: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第六段:“木”的第二個藝術特征:具有顏色的暗示性第七段:藝術形象領域,幾乎一字千里層次結構劃分明確:引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三個層次第一部分(13段)列舉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個現(xiàn)象即“木葉”成為詩人鐘愛的一個形象,并且形象的關鍵就在一個“木”字。第二部分(46段)說明“木”的兩個藝術特征即“含有落葉的因素”,“有顏色的暗示性”(“木葉”成為詩人鐘愛的一個形象的原因)第三部分(7段)說明“木葉”與“樹葉”在概念上相差無幾,但在藝術形象上的差別幾乎是一字千里。2、找出相關詩句找出與樹有關的詩句樹:后皇嘉樹,橘徠服兮。桂樹叢生兮山

9、之幽。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和葉有關的詩句:葉:葉密鳥飛得,風輕花落遲。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思考:這所有的詩句,都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明確:枝繁葉茂,濃陰匝地和木有關的詩句:木葉:亭皋木葉下,隴首秋去飛。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落木: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3、詩句積累(略(文中出現(xiàn)的古詩句應熟讀理解記憶)6、問題探究1、研讀1、2、3段(1)請快速瀏覽文章第1段,勾畫出此段中心句。明確:木葉”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2)從第2段中勾畫出以下詩句說明古詩中有用“樹”的,有用“葉”的。明確: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屈原橘頌)桂樹

10、叢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招隱士)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無名氏)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蕭綱折楊柳)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陶淵明擬古)(3)總結1、2自然段中含有“木葉”的詩句,強調古詩歌中“木葉”形象備受鐘愛,被詩人們一用再用,不僅熟能生巧,還能在學習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杜甫和庾信的詩句正說明了這一點。木葉: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洞庭始波,木葉微脫。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落木: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4)總結現(xiàn)象:在古詩中,有用“樹”的,也有用“葉”的,但很

11、少看見用“樹葉”??膳c“樹葉”字面解釋相同的“木葉”卻被一用再用,不僅熟能生巧,還學習創(chuàng)造。(5)“木葉”到“落木”,其與“落葉”或“樹葉”的不同,關鍵點在哪?明確:(請從第3段中找答案)【生】體會“木”與“樹”,“樹葉”與“木葉”,“落木”與“落葉”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詩歌的意境差別。【師】抓關鍵語句,刪繁就簡,突出特征。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利于理解。關鍵點在“木”字,詩歌中概念相同的詞語,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區(qū)別。(歸納總結)5、歸納“樹葉”與“木葉”、“落葉”與“落木”的區(qū)別有哪些?第二課時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同學們掌握了抓住文章關鍵句子于閱讀文章的方法,我認為這還不夠,我們除了能

12、夠宏觀把握全文,還應該從微觀的角度對文中的切身之處仔細玩味,這樣才能把文章讀懂讀透,而不是一知半解。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到了我國歷代詩人們鐘愛“木葉”這一形象,其關鍵在“木”字。這節(jié)課我們一同來探討學習“木”的特征。二、探討學習1、重點研讀第4、5、6段(全文中心)(1)、第四段開始探究上文中提出的問題,作者在這里是怎么回答的呢?(提問)明確:本段主要探究出“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含有落葉的因素。引用的作用:以詩歌作為例證。(2)、第五段和上一段有什么關系?作者主要講了什么?(提問)明確:“木”何以有這個藝術特征?意即對第一個藝術特征進行解釋: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3)、第六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提

13、問)明確:注意上一段的最后一句“這里又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征?!蹦敲催@一段是總結“木”的第二個藝術特征:“木”在顏色上具有暗示性。小結:第四至第六段主要是針對提出的疑問進行論述,找到相關的答案,即“木”的兩個藝術特征。7、最后一段是作者在分析論述的時候得到的一個結論:藝術形象的領域中,概念相同字不同,其差別幾乎是一字千里。文章一至三段敘述現(xiàn)象,提出問題,四至六段分析現(xiàn)象,論其本質,由現(xiàn)象到本質,這也是同學們需要學習的論證方法。三、拓展探究經過了一定時間的文化沉淀,“木葉”這個詞就往往出現(xiàn)在清秋的氛圍中,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暗示性。這樣的現(xiàn)象在我國的古典文學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條、明月

14、等等。我們熟悉的“歲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潔,耐寒,堅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詩人都這樣寫,那就成了鸚鵡學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詩人往往能打破常規(guī)。詩人們把它們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里使之表現(xiàn)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匆韵氯自伱吩姡好坊ㄍ醢彩瘔菙?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卜算字詠梅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毛澤東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注意三首詩詞中的不同意象群,比較三首詩詞中梅的不同生長環(huán)境,試分析梅的三種不同形象,并說說詩人對自己筆下的梅分別賦予了哪些情感。(王詩:陸詞:毛詞:四、知識拓展詩歌中常見的文學意象舉例:課文小結詩句引用的作用:1、引出話題;2、用作例證;3、提高全文文化意味。(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