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的教育反思_第1頁
一位母親的教育反思_第2頁
一位母親的教育反思_第3頁
一位母親的教育反思_第4頁
一位母親的教育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一位母親的教育反思 反思一:是孩子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個從收到放的過程。 我兒子今年22歲,回顧他10多年的成長歷程,我曾經(jīng)對孩子要求很嚴厲甚至很苛刻,是孩子從根本上改變了我,我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個從收到放的過程。其間,有兩件事讓我從根本上動搖了原來的教育觀念。第一件事發(fā)生在兒子上小學二年級的冬天,當時,他還不足8歲。那天,外面下起了紛紛揚揚的大雪,雪景很美。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孩子寫一篇下雪了的日記,就把他領(lǐng)到陽臺上,讓他仔細觀察,把看到的景色講出來,我再幫助他補充一些。然后,我引導孩子說:“雪景這么美,咱們寫一篇下雪的日記吧?”可孩子卻堅決不同意,說:“老師沒有布置,我不寫。

2、”我好言相勸,他還是堅持回答兩個字:“不寫”。我權(quán)威受挫,非常惱火。一把把他拉到客廳,揚起手照他的屁股上連打數(shù)下,每打一下,追問一句:“寫不?”越打越氣,和孩子較上了勁,幾乎不知道怎么停下來。無論我怎么打,他只有一個回答:“不寫!就不寫!”我打得越重,他越不屈服。最后,還是我不得不先停了手,選擇了妥協(xié)。因為我發(fā)現(xiàn),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已經(jīng)黔驢技窮,無法左右孩子的意志。 意外的是,孩子挨打后,一言不發(fā)地走到書桌前坐下,邊哭邊寫。這篇日記,沒有寫下雪,而是對我做法的“聲討”。孩子年齡還小,很多字還不會寫,這篇拼音夾雜著漢字的“聲討書”的開頭是:很多父母認為,打是親、罵是愛,父母打罵孩子是為孩子好

3、,但我們不需要這么多的“愛”!如果爸爸媽媽分開,我選擇跟爸爸,不跟媽媽!看到這些,我很震驚。一方面,我驚訝一個不到8歲的孩子內(nèi)心竟然會有這樣的想法,另一方面,我意識到,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在不自覺地重復我母親的方式,如果不加以改變,就會讓孩子重復我當年經(jīng)受的痛苦。 反思二: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教養(yǎng)方式,這些因素對一個人個性發(fā)展的影響難以估量。 說一點我的成長經(jīng)歷,你就會明白我的擔憂了。我兄妹3個,我是最大的。小時候,我的母親很愛我,但她教育我的方式是非打即罵,打得很重,罵得很兇,這種教育方式給我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我甚至為此離家出走過,多次有過自殺的念頭。多年之后,仍對母親充滿怨恨,無

4、法釋懷,更無法與母親有身體的親近。我用了很多年,通過各種途徑去修復這段創(chuàng)傷,修復與母親的關(guān)系,但過程非常艱辛。和兒子的沖突讓我意識到,我如果再繼續(xù)重復和母親一樣的“愛”的模式,帶給兒子的,同樣將會是痛苦和傷害。 我們的思維模式、情感模式、行為模式,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從原生家庭學得的??梢哉f,父母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很容易不自覺地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的孩子。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和有缺陷的教養(yǎng)方式,就會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用一個心理學術(shù)語,就是“強迫性重復”。我們在家庭中經(jīng)歷的痛苦與快樂,都可以構(gòu)成“強迫性重復”,但痛苦給我們的印記更深。后來,我做心理咨詢中也發(fā)現(xiàn),許多虐童事件的施害一方,本人在年幼時大多有

5、過受虐的經(jīng)歷。就是這樣,別人用在我們身上的,我們會習得,然后用在別人身上。所以,那一次打完兒子后,我很內(nèi)疚。我就問兒子:“你希望媽媽以后怎么做?”兒子還是用拼音夾著漢字的形式,寫了這樣的話:“媽媽,我希望你以后永遠不要再打我?!蔽彝聪聸Q心,決定重新審視自己與孩子的關(guān)系,反思應(yīng)該怎樣成為一個愛孩子更要會愛的母親。后來,我小心地把那張紙條貼在臥室的門上,讓它時刻提醒我,鞭策我,不要重蹈覆轍,讓孩子重復我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痛苦。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打過孩子。 反思三:我們都需要對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多一些反思,并主動地加以改變,從而超越上一代人和我們自身的局限。 其實,回想起來,我之所以選擇心理學這個專

6、業(yè)進行研究,并對家庭教育問題高度關(guān)注?這實際上也是源于我個人特殊的生活經(jīng)歷,讓我有更強的成長動力。 心理創(chuàng)傷變成情結(jié),情結(jié)意味著心理能量的不斷投注,最后固定化,這也是很多人難以從心理創(chuàng)傷中恢復過來的主要原因。學習心理學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助人、自助,通過不斷學習與反思,在對自己與上一代的關(guān)系、與下一代的關(guān)系進行梳理的過程中,我慢慢變成了一個更加智慧的人,更加會愛的母親。我很希望通過自己所學,幫到更多與我一樣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摸著石頭過河”、有著諸多困惑的父母和他們的孩子。 中止那些給我們帶來傷害的“強迫性重復”,這不僅僅是我一個人要面對的問題,在做心理咨詢中,我碰到過很多這樣的案例,很多父母都要

7、面對這一個樣難題:我們都在無意識地傳遞著上一代人帶給我們的錯誤的、有缺陷的教養(yǎng)方式,我們都需要對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多一些覺察,并主動地加以改變,從而超越上一代人和我們自身的局限。 我們要時時警醒,家庭會傷人,愛也會。我們的愛要讓孩子舒服而不是讓他們感到壓抑、感到窒息,甚至想要逃離、想要自傷、想要傷人。我們決不能以愛子之名,行害子之實。愛的有無,愛還是害,取決于被愛者,而不是施愛者。給孩子所需要的愛,而不是我們自以為是的愛,才是真正愛孩子。 反思四:很多時候,我們給孩子的“愛”其實讓孩子感到壓抑和窒息。 還有一件事,是孩子讀初二時,那年他14歲。初中階段的孩子,面臨的各方面壓力都比較大,但

8、他們不再像童年時代那樣,對父母無話不談,他們開始有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并把許多想法藏在心里,不輕易向父母訴說。兒子就是這樣一個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有一天晚上,他的舉動有些反常,放學回到家不是接著寫作業(yè),而是悶不做聲躺在床上,過了一會兒竟抽泣了起來,我能感受到他在極力克制自己。我趕忙問孩子發(fā)生什么事了,孩子哭著說:“如果不是為了你們倆,我都不想活了?!薄安幌牖盍恕?,這樣的話從一個14歲孩子口中說出,這讓我大腦中一片空白,我不知道孩子正在經(jīng)歷著什么,更不知道該怎樣幫助他。但母子連心,看到孩子這么痛苦,我也忍不住在一旁陪著流淚。后來,我和老公分別與兒子談心,才知道是多個因素疊加起來的心理壓力讓兒子不堪重

9、負。比如,他對學校的教育方式有些反感,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他學習壓力很大,產(chǎn)生了自己難以排解的焦慮;還有我母親的因素。我母親從我兒子一出生就一直在我家?guī)椭疹櫤⒆?。老人很愛孩子,對外孫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她沒有受過教育,不太懂得尊重孩子的隱私,常常偷瞟孩子在屋里干什么,翻看孩子的東西,孩子對此十分反感。孩子說:“我姥姥特像克格勃,媽媽,能不能讓姥姥去別的親戚家住一段啊?!?正是這樣一個契機,讓我一下子明白,我們平時給孩子的所謂的“愛”并不一定真的讓孩子感受到了幸福,很多時候,我們的愛讓孩子感到的是壓抑和窒息。 反思五:遺憾的是,現(xiàn)在能夠主動體察孩子內(nèi)心的父母很少了。 兒子的那句“不想活了”,是

10、孩子向我們發(fā)出的求救信號,讓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體察到孩子正在經(jīng)歷著多重壓力的煎熬和嚴重的心理危機。我和孩子的父親總結(jié)了一下,在各種壓力中,最主要的壓力是學習壓力,我們要首先想辦法幫他減輕這方面的壓力。首先改變的是家長的“成才焦慮”,調(diào)低對孩子的期望值。我們告訴自己,這個世界上成才的路有很多,并非只有學習成績拔尖的孩子才能成功,并非只有讀名校才算成才。而且,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的概念沒必要那么狹隘單一,我們需要拓寬自己的視野,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人生短暫,孩子的健康幸福比社會所定義的成功更重要,孩子的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其實,“成才焦慮”不僅是我們的困惑,它也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很

11、多父母都在心里對自己說一句話:在激烈的競爭中,我們的孩子不能輸! 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學生活得特別累,他們除了要完成學校的作業(yè),還要上父母給他們報的各種輔導班。他們很忙,幾乎沒有空閑時間去娛樂,甚至難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這樣的輔導班,孩子有多少興趣呢?學習效率如何呢?父母似乎并沒有想,他們只是覺得,報了班,自己就盡力了、心安了。 很多為人父母者也許沒有意識到,報輔導班只是緩解了父母自己的焦慮感,而未必真的能幫到孩子。當孩子的學習成績稍有退步或起伏,父母就很難接受,殊不知,這正是我們的“育兒焦慮”、“成才焦慮”在作怪。 我想告訴家長們的是,目前的教育體制是一種批量培養(yǎng)的模式,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殊

12、性,我們也要理性地看到這一點。所以,作為父母,要保持對目前教育體制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清醒認識,要對自己的從眾心理有所覺察,要對社會的主流價值取向進行理性分析,并有所取舍,要避免完全被社會、被他人的價值取向牽著走。要能夠跳出社會的框架去看自己和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育兒焦慮。避免生孩無意識、養(yǎng)孩無意識。 父母們把一個社會主流價值模式強加到孩子身上,似乎唯有學習這一件事是通往成功的,只有學習好了,才算成才。這樣一個模式像枷鎖一樣生硬地套在孩子身上,造成了孩子日復一日的疲勞,也讓他們背負著難以承受的壓力和焦慮。 孩子的負面情緒越積越多,又沒有學會用無害化的方式進行宣泄和處理,時間久了,孩子變得脾氣暴躁

13、,一點小事就可能讓他反應(yīng)過激。因為,巨大的壓力和內(nèi)心沖突讓孩子的內(nèi)心像一個一點就著、隨時有可能爆炸的火藥桶,隨時有可能使自己和身邊的人陷入危險的境地。 父母盲目地隨大流,孩子就會活得很沖突,很壓抑,甚至很無助,很憤怒。負面情緒不能得到及時釋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fā),甚至出現(xiàn)惡性事件。周口高三學生雇兇殺父殺姐的悲劇就是這樣一個徹頭徹尾的愛的悲劇,這悲劇本可避免。孩子其實之前在QQ空間里發(fā)出過一些求救信號,只是未能引起注意,更沒有人能夠讀懂,給予及時的疏導和引領(lǐng)。慘劇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釀成。 一些父母不太會體察孩子的內(nèi)心需要,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獨特性和獨立性,被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牽著鼻子走,甚至有些父母對那些虛幻目標的追逐已經(jīng)陷入瘋狂的、非理性的境地。望子成龍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