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學與地震勘探》讀書報告_第1頁
《地震學與地震勘探》讀書報告_第2頁
《地震學與地震勘探》讀書報告_第3頁
《地震學與地震勘探》讀書報告_第4頁
《地震學與地震勘探》讀書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震學與地震勘探讀書報告專業(yè)所在院(系、部)核工程技術學院研究生姓名郭猛猛學 號2010070807專業(yè)名稱日 期固體地球物理學2011年6月30日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質彈性和密度的差異,通過觀測和分析大地對 人工激發(fā)地震波的響應,推斷地下巖層的性質和形態(tài)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是鉆探前勘測石油、天然氣資源、固體資源地質找礦的重要手段, 在煤田和工程地質勘查、區(qū)域地質研究和地殼研究等方面,也得到廣泛應 用。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發(fā)地震波,在向地下傳播時,遇有介質性質不同 的巖層分界面,地震波將發(fā)生反射與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檢波器接收這 種地震波。收到的地震波信號與震源特性、檢波點的位置、地震

2、波經(jīng)過的 地下巖層的性質和結構有關。通過對地震波記錄進行處理和解釋,可以推 斷地下巖層的性質和形態(tài)。地震勘探在分層的詳細程度和勘查的精度上, 都優(yōu)于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的深度一般從數(shù)十米到數(shù)十千米。 地震勘探的難題是分辨率的提高,高分辨率有助于對地下精細的構造研究, 從而更詳細了解地層的構造與分布。爆炸震源是地震勘探中廣泛采用的非人工震源。目前已發(fā)展了一系列 地面震源,如重錘、連續(xù)震動源、氣動震源等,但陸地地震勘探經(jīng)常采用 的重要震源仍為炸藥。海上地震勘探除采用炸藥震源之外,還廣泛采用空 氣槍、蒸汽槍及電火花引爆氣體等方法。地震勘探是鉆探前勘測石油與天然氣資源的重要手段。在煤田和工程

3、 地質勘察、區(qū)域地質研究和地殼研究等方面,地震勘探也得到廣泛應用。 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某些類型的金屬礦的勘查也有選擇地采用了地震 勘探方法。地震勘探始于19世紀中葉。1845年,R.馬利特曾用人工激發(fā)的地震波 來測量彈性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這可以說是地震勘探方法的萌芽。在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交戰(zhàn)雙方都曾利用重炮后坐力產(chǎn)生的地震波來確定 對方的炮位。反射法地震勘探最早起源于1913年前后R.費森登的工作,但當時的技 術尚未達到能夠實際應用的水平。1921年,J.C.卡徹將反射法地震勘探投 入實際應用,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首次記錄到人工地震產(chǎn)生的清晰的反射波。1930年,通過反射法地震勘探

4、工作,在該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 3個油田。從此, 反射法進入了工業(yè)應用的階段。折射法地震勘探始于20世紀早期德國L.明特羅普的工作。20年代, 在墨西哥灣沿岸地區(qū),利用折射法地震勘探發(fā)現(xiàn)很多鹽丘(見底辟構造)。30年代末,蘇聯(lián)r .A .甘布爾采夫等吸收了反射法的記錄技術,對折射法作 了相應的改進。早期的折射法只能記錄最先到達的折射波,改進后的折射 法還可以記錄后到的各個折射波,并可更細致地研究波形特征。5060年代,反射法的光點照相記錄方式被模擬磁帶記錄方式所代替,從而可選用 不同因素進行多次回放,提高了記錄質量。70年代,模擬磁帶記錄又為數(shù)字磁帶記錄所取代,形成了以高速數(shù)字計算機為基礎的數(shù)字記錄、多

5、次覆 蓋技術、地震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相互結合的完整技術系統(tǒng),大大提高了記錄精 度和解決地質問題的能力。從70年代初期開始,采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巖性和巖石孔隙所含流體 成分。根據(jù)地震時間剖面振幅異常來判定氣藏的“亮點”分析,以及根據(jù) 地震反射波振幅與炮檢距關系來預測油氣藏(見圈閉)的 AVO分析,已有許 多成功的例子。從地震反射波推算地層波阻抗和層速度的地震擬測井技術, 在條件有利時,可以取得有地質解釋意義的實際效果。現(xiàn)代的地震勘探正 由以構造勘探為主的階段向著巖性勘探的方向發(fā)展。中國于1951年開始進行地震勘探,并將其應用于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勘 查、煤田勘查、工程地質勘查及某些金屬礦的勘查。在野外觀測

6、作業(yè)中,一般是沿地震測線等間距布置多個檢波器來接收 地震波信號。安排測 線采用與地質構造走向相垂直的方向。依觀測儀器的 不同,檢波器或檢波器組的數(shù)量少的有 24個、48個,多的有96個、120 個、240個甚至1000多個。每個檢波器組等效于該組中心處的單個檢波器。 每個檢波器組接收的信號通過放大器和記錄器,得到一道地震波形記錄, 稱為記錄道。為適應地震勘探各種不同要求,各檢波器組之間可有不同排 列方式,如中間放炮排列、端點放炮排列等。記錄器將放大后的電信號按 一定時間間隔離散采樣,以數(shù)字形式記錄在磁帶上。磁帶上的原始數(shù)據(jù)可 回放而顯示為圖形。常規(guī)的觀測是沿直線測線進行,所得數(shù)據(jù)反映測線下方二

7、維平面內的 地震信息。這種二維的數(shù)據(jù)形式難以確定側向反射的存在以及斷層走向方 向等問題,為精細詳查地層情況以及利用地震資料進行儲集層描述,有時 在地面的一定面積內布置若干條測線,以取得足夠密度的三維形式的數(shù)據(jù) 體,這種工作方法稱為三維地震勘探。三維地震勘探的測線分布有不同的 形式,但一般都是利用反射點位于震源與接收點之中點的正下方這個事實 來設計震源與接收點位置,使中點分布于一定的面積之內。數(shù)據(jù)處理的任務是加工處理野外觀測所得地震原始資料,將地震數(shù)據(jù) 變成地質語言一地震剖面圖或構造圖。經(jīng)過分析解釋,確定地下巖層的 產(chǎn)狀和構造關系,找出有利的含油氣地區(qū)。還可與測井資料、鉆井資料綜 合進行解釋(見

8、鉆孔地球物理勘探),進行儲集層描述,預測油氣及劃定油 水分界。削弱干擾、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是地震數(shù)據(jù)處理的重要目的。根據(jù)所 需要的反射與不需要的干擾在波形上的不同與差異進行鑒別,可以削弱十 擾。震源波形已知時,信號校正處理可以校正波形的變化,以利于反射的追蹤與識別。對高次覆蓋記錄提供的重覆信息進行疊加處理以及速度濾波 處理,可以削弱許多類型的相干波列和隨機干擾。預測反褶積和共深度點 疊加,可消除或減弱多次反射波。統(tǒng)計性反褶積處理有助于消除淺層混響, 并使反射波頻帶展寬,使地震子波壓縮,有利于分辨率的提高。地震數(shù)據(jù)處理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實現(xiàn)正確的空間歸位。各種類型的波 動方程地震偏移處理是構造解釋

9、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供復雜構造地區(qū)的 正確地震圖像。地震數(shù)據(jù)處理需進行大數(shù)據(jù)量運算,現(xiàn)代的地震數(shù)據(jù)處理中心由高速 電子數(shù)字計算機及其相應的外圍設備組成。常規(guī)地震數(shù)據(jù)處理程序是復雜 的軟件系統(tǒng)。包括地震構造解釋、地震地層解釋及地震烴類解釋或地震地質解釋。地震構造解釋以水平疊加時間剖面和偏移時間剖面為主要資料,分析 剖面上各種波的特征,確定反射標準層層位和對比追蹤,解釋時間剖面所 反映的各種地質構造現(xiàn)象,構制反射地震標準層構造圖。地震地層解釋以時間剖面為主要資料,或是進行區(qū)域性地層研究,或 是進行局部構造的巖性巖相變化分析。劃分地震層序是地震地層解釋的基 礎,據(jù)此進行地震層序之沉積特征及地質時代的

10、研究,然后進行地震相分 析,將地震相轉換為沉積相,繪制地震相平面圖,劃分出含油氣的有利相 帶。地震烴類解釋利用反射振幅、速度及頻率等信息,對含油氣有利地區(qū) 進行烴類指標分析。通常需綜合運用鉆井資料與測井資料進行標定分析與 模擬解釋,對地震異常作定性與定量分析,進一步識別烴類指示的性質,進 行儲集層描述,估算油氣層厚度及分布范圍等。包括反射法、折射法和地震測井(見鉆孔地球物理勘探)。前兩種方 法在陸地和海洋均可應用。研究很淺或很深的界面、尋找特殊的高速地層時,折射法比反射法有 效。但應用折射法必須滿足下層波速大于上層波速的特定要求,故折射法 的應用范圍受到限制。應用反射法只要求巖層波阻抗有所變化

11、,易于得到 滿足,因而地震勘探中廣泛采用的是反射法。利用反射波的波形記錄的地震勘探方法。地震波在其傳播過程中遇到 介質性質不同的巖層界面時,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透過界面而繼 續(xù)傳播。在垂直入射情形下有反射波的強度受反射系數(shù)影響,在噪聲背景相當 強的條件下,通常只有具有較大反射系數(shù)的反射界面才能被檢測識別。地 下每個波阻抗變化的界面,如地層面、不整合面(見不整合)、斷層面(見 斷層)等都可產(chǎn)生反射波。在地表面接收來自不同界面的反射波,可詳細 查明地下巖層的分層結構及其幾何形態(tài)。反射波的到達時間與反射面的深度有關,據(jù)此可查明地層埋藏深度及 其起伏。隨著檢波點至震源距離(炮檢距)的增大,同一

12、界面的反射波走 時按雙曲線關系變化,據(jù)此可確定反射面以上介質的平均速度。反射波振 幅與反射系數(shù)有關,據(jù)此可推算地下波阻抗的變化,進而對地層巖性作出 預測。反射法勘探采用的最大炮檢距一般不超過最深目的層的深度。除記錄 到反射波信號之外,??捎涗浀窖氐乇韨鞑サ拿娌?、淺層折射波以及各種 雜亂振動波。這些與目的層無關的波對反射波信號形成干擾,稱為噪聲。使噪聲衰減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組合檢波,即用多個檢波器的組合代替單個 檢波器,有時還需用組合震源代替單個震源,此外還需在地震數(shù)據(jù)處理中 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反射波在返回地面的過程中遇到界面再度反射,因而 在地面可記錄到經(jīng)過多次反射的地震波。如地層中具有較大反射

13、系數(shù)的界 面,可能產(chǎn)生較強振幅的多次反射波,形成干擾。反射法觀測廣泛采用多次覆蓋技術。連續(xù)地相應改變震源與檢波點在 排列中所在位置,在水平界面情形下,可使地震波總在同一反射點被反射 返回地面,反射點在炮檢距中心點的正下方。具有共同中心反射點的相應 各記錄道組成共中心點道集,它是地震數(shù)據(jù)處理時所采用的基本道集形式, 稱為CDP道集。多次覆蓋技術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除 CDP道集之外,視數(shù)據(jù) 處理或解釋之需要,還可采用具有共同檢波點的共檢波點道集、具有共同炮 點的共炮點道集、具有相同炮檢距的共炮檢距道集等不同的道集形式。采 用多次覆蓋技術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削弱這類多次波干擾,同時尚需采用 特殊的地震

14、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使多次反射進一步削弱。反射法可利用縱波反射和橫波反射。巖石孔隙含有不同流體成分,巖 層的縱波速度便不相同,從而使縱波反射系數(shù)發(fā)生變化。當所含流體為氣 體時,巖層的縱波速度顯著減小,含氣層頂面與底面的反射系數(shù)絕對值往 往很大,形成局部的振幅異常,這是出現(xiàn)“亮點”的物理基礎。橫波速度 與巖層孔隙所含流體無關,流體性質變化時,橫波振幅并不發(fā)生相應變化。 但當巖石本身性質出現(xiàn)橫向變化時,則縱波與橫波反射振幅均出現(xiàn)相應變 化。因而,聯(lián)合應用縱波與橫波,可對振幅變化的原因作出可靠判斷,進 而作出可靠的地質解釋。地層的特征是否可被觀察到,取決于與地震波波長相比它們的大小。 地震波波速一般隨深度增

15、加而增大,高頻成分隨深度增加而迅速衰減,從 而頻率變低,因此波長一般隨深度增加而增大。波長限制了地震分辨能力, 深層特征必須比淺層特征大許多,才能產(chǎn)生類似的地震顯示。如各反射界 面彼此十分靠近,則相鄰界面的反射往往合成一個波組,反射信號不易分 辨,需采用特殊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來提高分辨率。利用折射波(又稱明特羅普波或首波)的地震勘探方法。地層的地震 波速度如大于上面覆蓋層的波速,則二者的界面可形成折射面。以臨界角 入射的波沿界面滑行,沿該折射面滑行的波離開界面又回到原介質或地面, 這種波稱為折射波。折射波的到達時間與折射面的深度有關,折射波的時 距曲線(折射波到達時間與炮檢距的關系曲線)接近于直線,其斜率決定 于折射層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