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經絡與穴位_第1頁
第二章經絡與穴位_第2頁
第二章經絡與穴位_第3頁
第二章經絡與穴位_第4頁
第二章經絡與穴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經絡與穴位“刮痧通經絡,食療補氣血, 運動強筋骨,心悅促健康”。 健康靠自己,學會三部曲;刮痧排毒加調理。調理那最好?養(yǎng)生固本無限極!一、定義 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運行全身氣血、網絡臟腑肢節(jié)、溝通人體內外環(huán)境的通路。 (如電能、煤氣、航線、電腦系統(tǒng)軟件) 經:路經,縱行深層。 絡:網絡,橫行淺表。二、經絡的功能 :黃帝內經 “行氣血、營陰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 聯(lián)系、濡養(yǎng)臟腑、筋骨、九竅、皮質;感應、 傳導、調節(jié)人體陰陽、氣血、機能平衡。 三、穴位: 1、定義:穴位是電扭,紅、綠燈,車站。臟腑在經絡上的反應點,經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 腧-“輸、通”。有轉輸?shù)暮x, “穴”即孔隙。

2、簡稱“經穴”,“穴位”。2、定 位:(1)骨度法- 拇指關節(jié) 1寸、拇食指 寸、四指3寸;(2)標志法- 神闕穴在肚臍、兩乳間是膻中穴等;(3)簡便法- 虎口交叉取列缺、膝下環(huán)指指足三里等。 3、功 能:(1)治療該穴所在部位及鄰近組織、器官的疾??;(2)治療本經絡所行遠隔部位的組織、器官、臟 腑的病證;(3)雙向調理。(如刺激天樞既止瀉,又通便)。(4)特異調理。(如大椎退熱,人中解昏厥等)。 三、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十二正經- 手三陰經、足三陰經 , 手三陽經、足三陽經。 奇經八脈-任、督脈,沖脈、帶脈 , 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 十二經別- 經筋、浮脈、孫脈,皮部; 十五絡脈- 孫

3、絡、浮絡。 四、經絡走向和交接規(guī)律 ( 手三陽) 頭 手 (手三陰) (足三陽) 胸 腹 足 (足三陰) 五、經絡的走向:1、手三陰經: 部 別 經 別 走 向 主 治 癥手太陰 肺 經 胸手 喉、胸、肺部疾患。 手厥陰 心包經 = 心、胸、胃、神志。 手少陰 心 經 = 心、胸、 神志。 2、手三陽經: 部別 經 別 走 向 主 治 癥手陽明-大腸經 手頭 頭面, 五官, 咽喉, 熱癥。 手少陽-三焦經 = 頭、胸腹、咽喉、熱癥.手太陽-小腸經 = 頭、咽喉, 熱癥, 腸胃。 3、足三陽經: 部 別 經 別 走 向 主 治 癥 足陽明 胃 經 頭足 胃腸病, 五官, 發(fā)熱, 足少陽 膽 經

4、= 咽喉、 肝膽、熱癥。 足太陽 膀胱經 = 頭項,背腰骶 下肢。 4、足三陰經: 部 別 經 別 走 向 主 治 癥 足太陰 脾 經 足胸 消化系統(tǒng), 婦科疾患、 足厥陰 肝 經 = 肝、膽病、婦科。 足少陰 腎 經 = 婦科、 男科、腎癥。5、任脈:滋陰 督脈:補陽6、經絡表里關系陽經(表)-膽 小腸 胃 大腸 膀胱 (腑)陰經(里)-肝 心 脾 肺 腎 (臟) 7、經絡的子午流注: 膽- 肝- 肺- 大腸- 胃- 脾- 心-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午 鼠 牛 虎 兔 龍 蛇 馬 小腸- 膀胱- 腎- 心包- 三焦- 13-

5、15 15-17 17-19 19-21 21-23 未 申 酉 戍 亥 羊 猴 雞 狗 豬8、結論:(1)一切疾病的產生原因是經絡的失控 堵塞,臟腑失衡。(2)癥狀初期在經絡(中醫(yī)沒有亞健康),晚期到臟腑。(3)經絡學說是刮痧的理論核心。多病體弱、久病體虛;(4)健康經絡通暢;陽虛常生?。魂幪撽栟D陰。 病入腑-陰陽虛、氣血枯臟腑病?;鹩猛?、電不足。(5)中醫(yī)治病的本質是疏通經絡,增強臟腑功能。(6)經絡,對有病的人是治療,對沒病的人是保健。 六、十四經穴歌肺經 總理 中 太 孔, (中府、太淵、孔最) 心包 護心 天 內 中;(天池、內關、中沖)心經 總統(tǒng) 極 神 少,(極泉、神門、少商)

6、大腸 青春 合 曲 迎;(合谷、曲池、迎香)三焦 樞紐 外 肩髎, (外關、肩髎)小腸 消化 后 肩貞; (后溪、肩貞“母親”) 胃經 養(yǎng)顏 天 三里, (天樞、足三里)膽經 保健 風 帶 井;(風池、帶脈、肩井)膀胱 排毒 心 上 委,(心腧、上中下髎、委中) 脾經 氣血 三 血 陰;(三陰交、血海、陰陵泉)肝經 祛火 太 曲 包,(太溪、曲泉、陰包)腎經 固本 涌 太 宮;(涌泉、太溪) 任脈 婦科 關 氣 膻,(關元、氣海、膻中)督脈 主陽 命 至 人。(命門、至陽、人中) 1、手太陽肺經(11 個穴位)走向:胸-手。手臂內,拇指端。 功能:人體“總理”。所主疾?。汉粑到y(tǒng),肺、喉、 甲

7、狀 腺、皮膚病。主要穴位:中府(始)、孔最、列缺、 太淵(原)、少商(端) 中腑(鎖骨下):咳喘、胸悶痛、肩背痛、咽喉 腫痛、肺與支氣管炎。 太淵(掌橫紋橈側凹處):咳嗽、氣喘、咽痛、肺炎等。 孔最(尺澤與太淵連線中點):咽喉炎,扁桃體炎,咳嗽、哮喘;肘臂痛,手關節(jié)痛等。 尺澤:(手腕紋中)清熱和胃止痛,補腎穴。主治肺炎,支氣管炎,哮喘,咽喉腫痛,肘關節(jié)痛,中風后遺癥,肩胛痛,小兒抽搐;小便失禁,咳喘、發(fā)熱、急性胃腸炎、小兒驚風等。列缺:(兩手虎口交叉,食指按橈骨莖突凹處)止咳平喘??人?,感冒,哮喘,頭痛,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頸椎病,中風后遺癥,腕關節(jié)疼;牙痛,高血壓等。戒煙有效穴。太淵:

8、(腕紋橈凹處)止咳化痰,補氣穴。 主治咳喘、咽腫痛、心悸、嘔吐,心動過速,肋間神經痛,膈肌痙攣等。少商:(拇指橈側指甲角)清熱。主治扁桃體炎(放血),腮腺炎,感冒發(fā)燒,支氣管炎,肺炎,休克,失眠;齒齦出血,腦溢血,盜汗,小兒驚風,手指痛等??谠E:中孔-列-太-少 肺:主呼吸,肅降(吸入清氣,降痰濁、 調水道) 朝百脈(交換氣血)。肺氣足:精力旺盛, 皮膚光亮,不易感冒, 呼吸順暢;肺陽虛:咳喘無力, 怕冷自汗,流清鼻涕, 痰多稀淡;肺陰虛:干咳少痰, 顴紅盜汗,手足心熱, 喑啞秘干;2、手厥陰心包經(9個穴位)走向:胸-手。手臂內 中指端。 功能:代心“受過”。保護心臟。 所主疾病:心、血管系

9、統(tǒng),胸腹 痛,掌心熱、失眠、昏迷。主要穴位:天池(始)、曲澤、內關、勞宮、中沖(端)。 天池:(胸部乳頭外1寸):胸悶,咳嗽,氣喘,肋脹痛。 內關(腕橫紋中上2寸):心痛、心悸、胸悶、胃痛、嘔吐、哮喘、喉腫痛、失眠、昏迷等。 勞宮(手心、中指尖下):心絞痛、嘔吐、 胃、胸肋痛、中風、中暑、口腔炎、手足麻、木、昏迷等。中沖 :(中指尖)蘇醒開竅、清心泄熱。主治昏迷,休克,腦出血,中暑,癔病,癲癇,小兒驚風;高血壓,心絞痛,心肌炎;小兒消化不良,舌炎,結膜炎等。 曲澤:(肘橫紋中):清熱,解毒。主治心悸,心痛、心慌,心律不齊;急性胃腸炎,支氣管炎,中暑,發(fā)燒等。大陵:(腕掌橫紋的中點處)寧心安神。

10、主治心絞痛(配勞宮穴),心悸,胃痛,嘔吐,驚悸,癲狂,胸脅痛??谠E:天-曲-內-大-中心包?。荷?舌 十 脹 左 雙 上 胸 左 睡 足 耳腦萎縮:風 白 舉 齒 拇 耳 性 神3、手少陰心經(9)走向:胸-手。手臂內 小指端。 功能:人體的“君主“。主神志,心。所主疾?。盒难懿?。心煩、胸悶、咽干、肋痛、 手心熱、心、大腦、神志病;主要穴位:極泉(始)、少海、神門、少府 、 少沖(端)。極泉(腋窩內):冠心痛、肺心病、頸椎疼痛。 神門 (腕上橈側): 心痛、心悸、失眠、頭痛、胃痛、肋痛。少海 (屈肘肩經骨內側) :肘關節(jié)痛、落忱。少沖(小指末節(jié)撓側):休克,小兒驚厥,癲癇,癔病,肋間神經痛;

11、腦出血,心肌炎,心絞痛;高熱,喉炎等。 少府:(手掌內第四、五掌骨間)清心瀉熱,發(fā)散心火。主治冠心病,心絞痛;肋間神經痛,臂神經痛;尿潴留;婦科陰道及陰部瘙癢癥,月經過多等??谠E:極-少-神少-少。腦中風:打 頭 口 話 半 走 鼻 趾 手 三 脛 舌 心:主神志, 血脈, 汗,華在面, 開竅于舌。心氣足:心靜神安, 聲音洪亮,面有光華, 白里映紅心氣虛:心悸心慌,面目無光,吁嘆寡語,抑郁悲觀陽虛舌自,舌尖潰瘍,心憋氣悶,心寒自汗;陰虛舌紅,舌僵腦風、心煩易火,心躁盜汗。4、手陽明大腸經(20 穴)走向:手- 頭。 手臂外 食指側。 功能:大腸的“保護神”?!扒啻河礼v” 所主疾?。荷现菏持?、

12、背、上肢。 后背酸麻脹痛,結腸、直腸。 五官:眼黃、口腔病、目澀、鼻出血、 牙齦痛、咽喉痛、便秘。主要穴位:商陽(始)合谷、曲池、迎香(端);合谷(虎口):頭痛、眩暈、鼻衄、牙痛、炎癥、面癱、昏迷、咳嗽、發(fā)熱、 胃痛、小兒驚風、咽喉腫痛等。曲池(屈肘模紋外凹處):感冒、發(fā)熱癥、 肺炎、吐泄、上肢麻木、便秘、乳腺炎、肘關節(jié)炎、扁桃體炎。 迎香(鼻翼凹處):(鼻翼外緣凹處)祛風通竅?!奥勎丁?,鼻塞。鼻炎,鼻竇炎,嗅覺減退,鼻出血,鼻息肉;便秘;面神經麻痹。鼻塞加風池特效。商陽:(食指橈側)清熱蘇厥開竅。牙痛,咽炎,喉炎,腮腺炎;腦出血,高燒,扁桃體炎等。手三里:(曲池下寸) 清熱,調理腸胃。主治上

13、肢酸痛、牙痛。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潰瘍病,腸炎,消化不良,口腔炎;頸淋巴結核,面神經麻痹,感冒,乳腺炎等。肩髃:(肩關節(jié)外凹處)疏散風熱。主治急性腦血管病后遺癥,肩周炎;高血壓,乳腺炎,蕁麻疹等。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處)清熱解表。主治頸項強直,肩頸疼痛,咳嗽喘急;風疹,癲狂,小兒驚風,。頸肩部肌肉痙攣,落枕,感冒等??谠E:商合曲肩大迎。 5、手少陽三焦經:(23)走向:手- 頭(交通樞紐)。 功能:淋巴系統(tǒng)、炎癥 臟腑官”;所主疾?。憾?、頭、目、咽喉痛; 主要穴位:關沖(始)、陽池(原)、外關、 天井、肩髎、翳風(端)、瞳子髎 。關沖(無名指末節(jié)尺側甲處 ):瀉熱開竅,為急

14、救穴之一。 頭痛,喉炎,結膜炎,腦血管病、熱病、小兒消化不良等。外關(腕背內關相對 橫紋三寸):熱證、頭痛、耳痛、便秘、指疼、顫、肋疼等。肩髎(肩關節(jié)后凹處): 治肩痛。 陽池:(腕背部橫紋中)清熱通調三焦。主治耳聾、目紅腫痛,喉痹;手腕部損傷,前臂及肘部疼痛,頸肩部疼痛;流行性感冒,風濕病,糖尿病等。翳風 (在耳垂后凹處 ):失眠,耳聾耳鳴,頭痛、牙痛,腮腺炎,口眼歪斜,笑肌麻痹,甲狀腺腫,面神經麻痹等。 天井:(上臂外側屈肘時,肘尖凹處)散結,安神。主治眼瞼炎、扁桃腺炎、咽喉疼痛,中風、憂郁癥、支氣管炎、心痛、胸痛,偏頭痛、頸項痛、肘關節(jié)及上肢軟組織損傷、落枕等。絲竹空:(面部眉梢凹陷處)

15、清頭明目。頭痛眩暈,眼結膜炎,視神經萎縮,面神經麻痹、小兒驚風等。 支溝:(腕背橫紋三寸)清利三焦。主治脅痛,便秘,咽腫,耳聾耳鳴,目赤目痛;,嘔吐泄瀉,經閉,上肢麻痹,肩部軟組織損傷,急性腰扭傷;肋間神經痛,胸膜炎,肺炎,心絞痛,心肌炎等。口訣:關陽外天肩絲 6、手太陽小腸經(19) 走向:手- 頭 功能:安神、舒筋所主疾?。菏改c、空腸、 回腸、腹痛、腹瀉、 頰腫、咽喉腫痛、 肩臂外側痛。主要穴位:少澤(始)、后溪、腕骨、 肩貞、天 宗、聽宮、晴明(端)。 少澤(手小指末節(jié)尺側甲處):清熱、通乳、開竅。 主治頭痛腦血管病,昏迷;扁桃體炎,咽炎,結膜炎,白內障;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熱證,

16、前臂神經痛。為急救穴之一。聽宮(耳屏前,張口時凹處):聰耳開竅。 主治:耳鳴,耳聾,中耳炎,外耳道 炎,失音癥等; 后溪 (握拳小指下凸處) :急性腰扭傷止痛 特效,落枕。 肩貞(肩關節(jié)后):肩肘炎、手臂痛、電腦病頸肩痛。 天宗(肩胛后凹處):肩胛痛、肩周炎、乳腺炎。腕骨:(手掌尺側,第5掌骨底凹處)舒筋活絡。主治頭痛,耳鳴耳聾,肩臂疼痛,腕痛,指攣,脅痛,熱病汗不出,口腔炎,糖尿病,驚風等。顴髎:(顴骨下緣凹處)祛風鎮(zhèn)痙 清熱消腫。主治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鼻炎,鼻竇炎,牙痛等。口訣:少后腕肩天顴 7、足陽明胃經(45) 走向:頭-足。 功能:后天之本。所主疾?。浩?、胃病癥、乳

17、腺炎、膝關節(jié)及下肢 外側痛脹。 主要穴位:承泣、頭維、 四白、迎香(始) 、天樞、足三里、梁丘、沖陽、歷兌(端)。 迎香(始)鼻翼凹處 : 鼻塞、鼻炎、面神經麻痹。天樞(臍中旁開2寸處 ): 惡心、腹瀉、便秘(刮、撥、炙)。足三里(膝蓋脛骨下外緣凹處 ): “肚腹三里留”。胃病特效穴。承泣:(眼眶下緣)清熱明目止淚。主治急慢性結膜炎,近視,遠視,散光,青光眼,夜盲癥,瞼緣炎,角膜炎,白內障,眶下神經痛等。 沖陽:(足背最高處)和胃化痰。主治口眼歪斜,面腫,齒痛,胃病,足底無力等。厲兌(端)(足第2趾末節(jié)外側)清熱和胃。主治胃炎,休克,嗜睡,面神經麻痹;鼻炎,牙痛,扁桃體炎;下肢麻痹等??谠E:承

18、迎-四 -天足沖歷食療:五谷為養(yǎng) 五果為助 五疏為充 五畜為益 豆腐吟 “馬季一二三四五六七.” 飲食分餐清斷食,少葷多素不吃魚; 少鹽多醋不吃魚,性味歸經要注意。 飲好水:無 微 弱 負 小 氧 綠 紅 豆 酸 蘑 骨 陳 “湯水 熱乎 清淡” 減肥:荷葉茶 健康:松 竹 梅(玫) 8、足少陽膽經(44) 走向:頭-足。 功能:保健“萬金油”。 所主疾?。耗懩已?、結石癥、 心肋痛、關節(jié)痛、腿痛。 主要穴位:瞳子髎(始)、風池、肩井、環(huán)跳、帶脈 風市、陽陵泉、懸鐘、丘墟、足竅陰(端) 。 風池:后頭枕凹處 : 感冒、頭痛、發(fā) 燒、失眠、鼻塞、鼻炎、頸椎病。 肩井 大椎與肩峰中 : 肩臂痛、落枕

19、、頭痛、乳腺炎、月 經過多、高血壓、電腦病。帶脈 肋下骨盆間:陽虛證,婦科癥。 瞳子髎(始) (目外眥外側,眶骨外側緣凹處):平肝、明目。主治角膜炎,視網膜炎,視網膜出血,瞼緣炎,屈光不正,青少年近視眼,白內障,青光眼,頭痛,三叉神經痛等。足竅陰(端)(足第4趾末節(jié)外側 ):疏肝解郁。主治頭痛,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高血壓,腦血管病后遺癥,結膜炎,耳聾,耳鳴;哮喘,胸膜炎等。環(huán)跳:(股凸外1/3處)健脾祛風。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等腰腿病證。陽陵泉:(小腿外側腓骨頭下凹處)降濁除濕。膽囊炎、泛酸、胃炎加中脘、足三里。丘虛:(足外踝前下方凹處)生發(fā)風氣。主治頸項痛、腋下腫、胸脅痛、下肢痿痹、外踝

20、腫痛、瘧疾、疝氣、目赤腫痛、目生翳膜、中風偏癱等。口訣:瞳風肩帶環(huán)丘足9、足太陽膀胱經(67) 走向:頭- 足 功能:運送體液的水官。 最長經,臟腑反射區(qū)。所主疾?。侯^項部、腎腰背、 下肢、后部及對應反 射區(qū)病癥,泌尿、生殖婦科病癥。主要穴位: 晴明(始)、天柱、大抒,肺、心、肝、脾、胃、腎穴:上、中、下髎,承山、委中、昆侖、束骨、至陰(端)。晴明(始) (內眼角上) :降溫除濁。主治眼病、打嗝、目眩,近視,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目眩,夜盲,色盲,結膜炎、瞼緣炎、視疲勞、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等。大椎:(頸部第七頸椎棘突下凹處)益氣壯陽。主治熱病??人?,喘逆,高燒,頸椎勞損,肩背痛,腰脊強,小兒驚風

21、,中暑,嘔吐、風疹等。 肺- 腎俞(脊椎旁開寸): 對應臟腑反射區(qū)治療。上、中、下髎: 腰痛、痛經、婦科特效穴。委中(腘橫紋中點): 腰腿痛,坐骨神經痛、吐瀉、腹痛。承山(小腿后面正中凹處):小腿抽筋、 腰痛、便秘。至陰(端) (足小趾末節(jié)外側 ):正胎催產理氣、活血、明目。胎位不正,難產,腦溢血,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后遺癥;尿潴留,遺精; 眼結膜充血,角膜白斑,鼻塞。束骨:(足外側小趾后方) 祛寒濕熱。主治頭痛,項強,目眩,癲狂,腰腿痛等??谠E:晴大腎上委束至 10、足太陽脾經(21) 走 向:足-胸。 功 能:婦科首選。轉化津血 液,“脾旺氣盛”。 所主疾病:免疫、內分泌。 婦科,脾 胃病

22、、便溏、 流口水、腫瘤、結石。主要穴位;隱白(大趾指尖始)、太白、三陰 交、陰陵泉、血海、舌根(端)、陰陵泉。 三陰交 腳內踝上三寸凹處 : 脾、肝、腎經交會處、婦科首選。陰陵泉 膝下內側 :婦科萬靈丹、抗過敏。血 海(髕骨上內緣2寸): 月經不調、痛經、皮膚病、關節(jié)炎。隱白(始)(足大趾外側)調經統(tǒng)血,健脾回陽。手腳冰涼,月經過多、崩漏等婦科病證;止血 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證。多夢等神志疾患。驚風;腹脹,泄泄等。太白:(大趾骨節(jié)后凹處)生發(fā)肺性陽氣。主治濕疹,胃痛、腹脹、吐瀉、痢疾、便稀等??谠E:隱- 太- 三- 血陰脾:統(tǒng)血, 后天之本。主肌肉, 涎. 在唇 開竅于口。脾氣足:肌肉豐, 有

23、氣色,臉不腫, 唇紅潤。脾氣虛:血不循經, 皮下淤斑,月經不止, 鼻孔出血牙齦萎縮,大便稀瀉, 鼻頭紅、四肢涼、唇暗絳、無血色。氣血虛:發(fā) 手 青 失 五 煩 氣 血 腎 虛 11、足劂陰肝經:走 向:足- 胸。 功 能:護衛(wèi)人體 “大將軍”。所主疾?。焊闻K、眼、生殖, 婦科、腰、腹痛、關節(jié)痛、 瀉泄、胸憋。主要穴位:大敦(二趾指尖 始)、太沖、 行間、膝關、曲泉、陰包、期門。太沖:拇趾縫后1.5寸: 治肝病特效穴,乳腺炎、痛經、月經不調、胃、腹脹、乳腺炎、小便 不利、肋間痛。曲泉膝關節(jié)內側端 :祛濕熱,肝腎 陰虛。陰包 大腿內側髁上4寸:驅寒,消氣。大敦:(始)(足大指末節(jié)外側) 生發(fā)風氣。

24、主治月經不調,血崩,尿血,遺尿,小腹痛等。行間:(拇趾縫后寸) 祛肝火。治肝病、肋痛、頭痛、高血壓、功能性子宮出血、失眠、經多。期門:(胸部乳頭下前正中線旁開4寸)集天之中部的水濕風氣。主治婦科諸癥。主治月經不調,乳腺增生,胸脅脹滿疼痛,肝氣上逆,嘔吐,呃逆,吞酸,腹脹,泄瀉,喘咳等。 口訣:大太- 曲-包-期 肝:藏血.主疏泄,主筋, 淚。開竅于目, 在爪肝氣足:眼明亮, 目不眩、體態(tài)中, 甲豐滿;氣血旺, 和人善、信心足, 事果斷。肝氣虛:目無光, 迎風淚,面無色, 花色內;右肋疼, 腰腿酸,神疲憊, 經亂煩。肝陽亢:袋脹球突, 目赤干澀,飯后肋疼, 頭疼肝風;性情急躁, 處事不周,滿腔怒

25、氣, 肝火燒心。肝經旺,易生氣(肝經主怒)。若女士易乳腺增生,(肝經過乳房) 12、足少陰腎經 (27) 走向:足- 胸。 功能:人體先天之本所主疾?。荷场⒚谀?、 腰痛 、暈眩、水腫、 耳鳴,男、婦科病, 驚恐、心煩、喉腫痛。主要穴位:涌泉、太溪、 足小趾(始) 腎病循經照片涌 泉(足掌心前凹處): 休克、中暑、昏厥、暈車、小兒驚風、 咽喉炎、心肌炎、胃痙攣、尿潴留、 足跟痛、耳鳴、失眠。 太 溪(足內踝尖與跟腱間凹處 ): 咽炎、腰痛、手腳涼、氣喘、足跟 痛、陽萎、腎炎、耳病、子宮肌瘤。陰谷:(腘窩內側)益腎調經理氣止痛。男科、 婦科疾病,胃炎,腸炎;膝關節(jié)炎等。 俞府:(胸部鎖骨下緣前正

26、中旁開2寸)調動腎經氣血。主治慢性咽炎(加太溪、復溜)、咳嗽,氣喘,胸痛,嘔吐,腳底涼等。 口訣:足- 涌- 太陰-俞 腎:天之本,藏性, 主津液、主骨生髓, 主發(fā)。 牙為骨之余,上開竅于耳、下開竅于二陰。腎氣足:頭發(fā)光澤, 頸直齒堅,手足溫熱, 面佳氣暢更年推遲, 性事和諧,耳聰目明, 心定神安腎陽虛:陽虛怕冷, 手腳涼冰,舌苦面白, 尿頻耳嗚耳垂枯小, 面斑粉刺,易瘤早更, 骨質增生齒寒疼, 腿腳腫; 常失眠, 背腰困。13、任脈 (28 )走 向:會陰- 承漿 功 能:“陰脈之海,” 女性激素、妊娠、 分泌雌激素, 促進性功能。補陰。主要穴位: 關元、氣海、神闕、中脘、膻中。 任脈姐妹穴

27、關元穴:氣的開關,氣海穴:氣的海洋, 膻中 兩乳間 :寬心順氣、療“氣病”。 哮喘、心悸、心絞疼。 中脘 臍上四寸 :“脾胃之疾” 無所不療。 神闕 肚臍 :“臍療治百病”。 氣海 臍下1.5時 :“性命之祖”,“十二經 根”,“臟腑之本”,“呼吸之門”, 關元:臍下三寸男藏精、女蓄血之處。主治婦科虛癥、男科性功能弱。(任脈姐妹穴)會陰:(前后陰之間)醒神鎮(zhèn)驚,通調二陰。主治小便不利,男、婦科疾患,痔疾,脫肛。承漿:(唇溝正中凹處)連通體表體內。主治口眼斜,面腫,齒痛,齦腫,流涎,口舌生瘡等??谠E:會-關-氣-神-中-膻-承14、督脈 (24) 走向:會陰-人中下 功能:“陽脈之?!?。陽剛之穴

28、總督 人體精氣神。主髓通腦、 腎經。 所主疾?。?頭、五官、四肢、脊椎病 主要穴位:百會、風府、神庭、 人中、大椎、至陽、命門 百會(頭頂): 降壓、美發(fā)、頭暈、中風,頭痛特效。人中(鼻與上唇間):昏迷、抽搐、小兒驚風、口眼歪斜、腰困酸痛、癲癇發(fā)作。 大椎(第七頸椎棘下):感冒、發(fā)熱、咳嗽、氣喘、頸肩痛。 至陽(七胸椎棘突下凹處) :咳嗽、氣喘、心紋痛。身柱:(脊柱第三胸椎棘突下凹處),“人體頂梁柱”, 具有補氣壯 陽之功效 。 命門:臍對應。壯腰補虛,腰痛,補陰陽。 督脈兄弟穴:大椎、身柱穴:補充陽氣 齦交:(上唇系帶與上齒齦相接處)主治 齒齦腫痛,口臭,齒衄,鼻淵,面赤頰腫,面部瘡癬,兩腮生瘡,項強等。風府:(后發(fā)際中上1寸)吸濕化風。主治咽喉腫痛、失眠、三叉神經痛、頸部酸痛、頭痛、頸椎病加風池等。 長強:(尾骨下)壯陽補陰。主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