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育學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現(xiàn)象)二、教育起源的幾種觀點:生物起源論:勒圖爾諾,混淆了人類社會和生物界的本質區(qū)別,將動物的本能與人類的教育 進行類比,忽視了人類教育活動的社會性和目的性。心理起源論:孟祿,有人推論教育起源于人類的無意識模仿。勞動起源論:恩格斯,教育起源于人類開始制造工具的時候,是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三、教育的本質與爭論P23工具論:(政治斗爭工具)柏拉圖:認為教育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是實現(xiàn)其政治理想的工具,也是維護其政群的 手段。只有通過教育才能使這三類人安于自己的本分??鬃樱赫J為教育是立國、治國的三大要素之一??涤袨?、梁啟超、嚴復:把教育看成是進行政治改良
2、,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重要工具。梁 啟超認為,國家的強弱是由教育決定的。(經濟發(fā)展工具)舒爾茨,斯賓斯(文化傳承工具)巴格萊:要促進社會進步,就必須通過理智和道德的訓練來保存文化遺產。赫欽斯:教育就是為了傳授體現(xiàn)在名著之中的西方偉大傳統(tǒng)和智慧,給人們提供一個關于人 性、人的價值、人的命運的永恒真理。本體論:本體論認為,教育的本質在于煥發(fā)人的天性,培養(yǎng)人的智慧,完善人的個性,使人成為完人。 亞里士多德:國家的目的就是要使國家成為幸福的國家,使人們成為幸福的人民。為此,除 了應有良好的政體之外,就要靠教育的杠桿,使每一個人都成為“善人”。平等論:平等論認為,教育是走向社會平等的一個比較現(xiàn)實的途徑,
3、通過一定的教育必將導致人們取 得經濟或社會地位的平等。盧梭:希望通過教育來培養(yǎng)“自然人”。賀拉斯曼:消除社會不平等,不是靠提高,靠良好的普及教育去擴大有教養(yǎng)的階級和階層。成層論:成層論認為,教育不僅不能實現(xiàn)社會平等,反而為不同社會背景的人提供了一架梯子,維護 了固有的社會階層并使之適度合法化。鮑爾斯(金蒂斯)認為,學校制度中的種種不平等現(xiàn)象一代一代地再生產,原有的階級結構 變得越來越重要。柯林斯認為,學校是不同身份團體間利益爭奪的一個場所,教育就是教授特殊身份文化的過 程。四、西方教育學的發(fā)展(選擇題)P29孕育期:古代哲人對教育的認識為教育學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蘇格拉底(Socrates
4、, 前469-前399)的“產婆術”、柏拉圖(Plato,約前427-前347)的理想國誕生期:夸美紐斯-大教學論探討了 “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從他以后,人們開始教育學的獨立探索時期洛克的教育漫話提出了完整的紳士教育體系;盧梭的愛彌爾闡述了自然教育理論;裴斯塔洛齊的林哈德與葛篤德明 確提出要“使人類教育心理學化”,在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階段,康德做出了重要貢獻。康德 認為“教育的方法必須成為一種科學?!?1接任康德哲學教席的是赫爾巴特,普通教育 學為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做出最重要的貢獻。2赫爾巴特將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 將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基礎上,可以說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本
5、人也被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發(fā)展期:梅伊曼和拉伊將自然科學的實驗法用于研究兒童發(fā)展與教育的關系杜威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lián)系,對舊中國最影響4)分化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教育學科迅速分化并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科。同 時,研究者們開始對教育學本身進行反思,有關教育學自身的研究結果形成了教育學的 元理論。中國教育學的發(fā)展: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成體系的教育學著作理想國教育的發(fā)展階段與特點從形式上看,教育經過了從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過程。非形式化教育階段非形式化教育是指與生活過程、生產過程渾然一體的教育,沒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沒有固定 的受教育者。這一階段的教育是一種各自獨立、散亂的
6、教育活動形式,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教 育組織系統(tǒng)。非形式化教育階段的特征如下:(1)教育主體與教育對象具有不穩(wěn)定性;(2)沒有專設的教育機構,教育與社會生活融為一體;(3)教育的內容只是為了滿足社會生活和勞動生產需要(如行為規(guī)范、習俗經驗、原始的 宗教藝術、勞動的技能、體格鍛煉等);(4)教育傳播媒介主要是靠語言和形體示范;(5)兒童在模仿成人的活動中學習。.形式化教育教育從不定型到定型奴隸制和封建制時期,教育的發(fā)展也步入了第二階段:形式化教育階段。形式化教育與非形式化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點:(1)教育主體確定;(2)教育對象相對穩(wěn)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所傳播的文化逐步規(guī)范化;(4)大抵
7、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和或多或少的設備;(5)由以上種種因素結合而形成獨立的社會活動形態(tài)。3.制度化教育大約在19世紀下半期,嚴格意義上的教育系統(tǒng)已經基本形成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的 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制度化教育的主要實施機構是學校,瑞典教育家胡森給學校 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它是一種全日制學習的機構;入學和畢業(yè)都要經過嚴格的考試,而且有 一定的年齡限制;教學模式是教師“面對”學生的講授式;課程是分年級的。制度化教育具有下列特征:(1)學校化。把教育等同于上學。(2)制度化。明確規(guī)定各種制度,如入學制度、教學制度、考試制度、學籍管理制度等 等。(3)封閉化。它按自身的特有的標準,以自身特有的
8、規(guī)則、規(guī)范構筑壁壘,形成其它系 統(tǒng)、其它實體、其它過程的排斥性,導致正規(guī)教育“十分狹隘”。4(4)標準化。用劃一的標準與規(guī)格來管理,保持教育系統(tǒng)的一致性。.未來的教育未來的教育,應該是教育的社會化和社會的教育化與制度化教育相互補充,共同繁榮的局面。五、教育學的理論流派(一)實驗教育學實驗教育學是實驗生理學與實驗心理學基礎上形成的一種以教育實驗為標志的教 育思潮,以梅伊曼和拉伊為代表。代表作為梅伊曼的實驗教育學綱要和拉伊的實 驗教育學。1901年,梅伊曼首先提出“實驗教育學”的名稱梅伊曼強調以實驗的方式 研究教育問題,并首先把心理實驗的方法應用到教育研究中,開了 “實驗教育學”之先 河(二)文化
9、教育學文化教育學,亦稱精神科學教育學。代表人物主要有狄爾泰、斯普朗格、李特主要觀點:教育是一個文化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促進人格的生成與生命的喚醒(三)實用主義教育學杜威、克伯屈為代表,代表著作主要有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克伯屈的設計教 學法主要觀點: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學生個體經驗持續(xù)不斷的增長,除此之外教育不應該有 其他目的;學校即社會;以學生的經驗而不是學科知識體系組織教學;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幫 助者而非領導者;重視學生的表現(xiàn)和體驗,尊重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四)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包括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學者們根據馬克思主 義基本原理對教育問題的研究結果。馬克思主義教育
10、學認為教育起源于生產勞動;教育是一 種社會歷史現(xiàn)象,在階級社會里具有階級性;促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 與勞動相結合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惟一途徑;教育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制約,又對 其產生促進作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是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五)批判教育學保羅弗來雷出版被壓迫者教育學,認為教育應該激勵學生成為具有批判精神的公民, 能夠在一個民主社會中充當能夠發(fā)揮領導作用的政治主體。這是學界公認的批判教育學直接 起源。批判教育學的主要人物有鮑爾斯、金蒂斯、阿普爾、吉魯、法國的布厄迪爾等,代表 著作主要有鮑爾斯與金蒂斯的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追求對傳統(tǒng)教育的批判與解放
11、, 強調運用批判理論通過批判的方法進行教育研究與分析。批判教育學者們強調教育目標的多 元性與差異性;反對教育等級制度,主張大眾的教育制度;反對唯科學主義的課程,主張解 放的課程;反對教學的封閉結構,主張開放教學。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塑造能動的 政治主體。(六)元教育學元教育學的概念最早由德國教育學家布雷岑卡所著的從教育學到教育科學:元教育學 理論導論5中提出。元教育學是以教育學本身作為研究對象的理論。第二章教育與社會發(fā)展一、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的若干理論(選擇題)P42答:1、教育萬能論將教育視為解決社會一切問題的途徑。柏拉圖認為,一個理想與正義的國家只有通過教 育才能建立。英國洛克提出白板論
12、。愛爾維修的教育萬能論包括:教育是改造社會的最重 要的手段教育是人成長的決定性因素。2、教育獨立論蔡元培的教育獨立思想認為:教育目的是“養(yǎng)成完全之人格”,教育由教育家主辦, 教育要擺脫政黨控制,教育要超越教會影響。胡適的教育獨立思想認為:注重獨立的教育經費來源,教育相對獨立于政治和宗教, 教育應有獨立自由的學術研究之風。3、人力資本論人力資本概念最早由費雪提出。沃爾人力資本觀首次對人力資本概念作出正式闡釋。 主要觀點:人口質量勝于人口數量教育投資是人力投資的主要部分在經濟增長中,人力資 本的作用大于物質資本的作用教育投資應以市場供求關系為依據,以人力價格的浮動為 衡量標準。4、篩選假設理論創(chuàng)始
13、人是邁克爾斯賓塞和羅伯特索洛,認為教育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提高人的認知水 平,而是對具有不同能力的人進行篩選。5、勞動力市場劃分論工資決定機制人力資本投資作用勞動力本身素質和偏好第三章教育與人的發(fā)展一、認知發(fā)展理論P84答: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是認知發(fā)展研究史上的豐碑。他以不同水平的認知結構作為 劃分人的發(fā)展階段的主要根據。第一階段:感知運動階段(約0-2歲),智力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一系列的反射動作,分辨 不出自身與環(huán)境的區(qū)別。第二階段:前運算階段(約2-7歲),智力的表現(xiàn)形式逐漸轉化為思想和語言為中心, 以日益復雜的方式運用符號的能力得到發(fā)展。第三階段:具體運算階段(約7-12歲),開始對具體事
14、物進行思考,智力活動逐漸擺脫 了實際動作的影響,會對全體或部分進行分類和組合,邏輯判斷和推理能力初步發(fā)展。第四階段:形式運算階段(約12-成人期),形式運算是指一種抽象的邏輯思維,它可 以只關注外在的邏輯形式而毫不涉及具體的內容。二、需要層次理論P86 答:馬斯洛認為,人類的動機由5種需要構成。1、生理需要在人的需要層次理論中處于最基本的地位。2、安全需要指人身安全、勞動和生活的安全燈,希望免于災難和未來有保障。3、歸屬和愛的需要這是一種社交需要,其中包括人際交往、獲得友誼和愛等。4、尊重需要指自我尊重、自我評價、受人尊重和尊重別人等。5、自我實現(xiàn)需要指人們希望完成與自己能力相城的工作,充分發(fā)
15、揮人的潛力,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和抱負。第四章教育目的與培養(yǎng)目標一、教育目的的生成P126答:杜威是最早否定教育目的預設的先驅,他反對在教育過程之外預設好的目的,提出教育 目的應是兒童的本能、沖動、興趣所決定的具體的教育過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72年發(fā)表的學會生存一書中,以“教育即解放”為口號, 對傳統(tǒng)教育目的觀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透視與檢討,認為更應關注教育的過程,尊重學生的 內在需求和自主建構,向學生提供多樣的可供選擇的價值系統(tǒng)和信仰,培養(yǎng)他們對多元化的 認識等。二、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代表人物+觀點)P127答:1、個人本位論盧梭的“自然教育說”在近代教育目的觀賞開了 “個人本位”的先河。他
16、認為“自然人 完全是為自己而生活的人”,把人的天性發(fā)展作為最高目的。2、社會本位論孔德認為“真正的個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類才存在”。涂爾干認為“塑造社會我,這就是教育的目的”。3、人文主義目的觀亞里士多德是歷史上第一個說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自我實現(xiàn)”這一人文主義思想精髓 的哲人,為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4、科學主義目的觀佛蘭西斯培根是科學功利主義的奠基人。他認為,科學的任務不僅在于認識自然的規(guī)律, 更重要的是利用掌握了的自然規(guī)律,征服和駕馭自然,促進社會的改革和進步。第五章學校的產生與發(fā)展一、西方學校的發(fā)展+標志性事件P185答:根據縱向發(fā)展書序,西方學校主要有1、斯巴達的軍事學校
17、:溫泉關戰(zhàn)役2、雅典的學校3、基督教學校:教學內容為“七藝”4、城市學校:手工業(yè)者和傷人基爾特組織5、中世紀大學:1158年,意大利北部創(chuàng)立了波隆那大學,以研究法學為主6、人文主義學校:宮廷學校7、文科中學和實科中學:1708年,德國人席姆勒在哈勒創(chuàng)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實科大學8、師范學校:17世紀,夸美紐斯提出了簡歷師范學校的建議。1684年,法國開辦了訓 練初等學校教師的講習所。18世紀初,德國人佛朗克在哈勒創(chuàng)立了德國第一所師范學校9、幼兒教育機構:世界上最早的一所幼兒園是由德國人福祿培爾于1837年創(chuàng)立,并于 1840年正式命名為幼兒園我國學制的沿革我國近代學校的誕生以1862年京師同文館的
18、設立為標志。這是我國政府自 行創(chuàng)立的第一所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的創(chuàng)立標志著中國新教育體制的肇始,標 志著我國近代高等教育進入了探索創(chuàng)建的階段。我國學制的沿革主要有如下脈絡:(1)壬寅學制(2)癸卯學制(3)壬子癸丑學制(4)壬戌學制(5)我國現(xiàn)行學制學制的影響因素(1)政治經濟制度、生產力、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以及民族文化傳統(tǒng)。(2)人的 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3)個人利益的博弈。第七章學生及其成長一、兩種對立的學生發(fā)展觀P260答:1、“外塑論”學生發(fā)展觀。以英國教育家洛克及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為代表。這一觀點 突出教師的作用,強調教師的權威,否定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視作完全消極被動接受 外來影響的
19、客體。2、“內發(fā)論”學生發(fā)展觀。以盧梭、杜威為代表。這一觀點突出了學生內因的作用而否 定或貶低外因的作用,把學生看成能夠完全決定整個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的主體,認為學生 具有一種內在的動力,教師的任務只是刺激學生學習,學生才是教育過程的中心。二、學生是權利的主體P269答:1924年日內瓦兒童宣言是成人社會第一次在世界范圍內對兒童權利的正式確認。1959年兒童權利宣言是國際組織第一次對兒童權利的肯定。1989年兒童權利公約是國際社會第一個肯定兒童權利的法律文件。我國于1990年8月29日在其上簽字,該公約于1992年4月1日在我國生效。第八章課程與課程改革一、課程的概念分析P286答:在我國,“
20、課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南北朝時期翻譯的佛經中?!皫煴慵嬲n一偈”,“課”是 教的意思?!叭杖照n程”,“課”是檢查、考核的意思,“程”是規(guī)定的期限和進度。宋朱熹頻 頻提及“課程”。在西方,課程相當于英語的curriculum,原意指“跑道”,意指“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組織”。 西方最常見的課程概念是“學習的進程”,簡稱“學程”。二、課程理論的類型(選擇題)(誰提出+主要觀點)P293答:1、結構取向(古德萊德)以描述和解釋的方式,分析組成課程的基本要素、要素之間 的相關關系以及課程決定的結構。2、價值取向(麥克唐納)主要關注師生教育意識的提升,以批判的方式分析課程工作 者的價值觀、基本假設等,分為:個人取
21、向和社會政治取向。3、內容取向以規(guī)定性的方式描述影響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的主要來源,分為:兒童 中心課程、知識中心課程、社會中心課程。順從者如博爾特,改革者如康茨,未來者如謝恩, 激進者如弗萊雷。4、過程取向(休特)主要關注課程開發(fā)的基本方式。第九章教學理論與模式一、教學的基本概念(含義:中+英)P321答:1、漢語中說文解字把教學解釋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苯敖虒W”等同于“教授”,陶行知“教學”指“教學生學”。當代,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tǒng)一活動。2、英語中teach,本義是“教”learn,源自于中世紀英語中的lernen 一詞,意即“學”或“教”instruction,范圍較窄,專指在教室中所執(zhí)行的常規(guī)技能的訓練二、教學理論的兩大流派P328答:1、行為主義教學理論代表人物是斯金納,他認為教學即行為塑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跨領域學習在提高綜合職業(yè)素養(yǎng)中的作用研究
- 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策略
- 2025年冀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新起點選修6歷史下冊月考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醫(yī)療合同中的患者隱私保護與責任承擔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模具鋼材市場分析與風險評估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獼猴桃樹種子知識產權保護及商業(yè)化應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煤炭運輸合同環(huán)境風險防范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泥工貼磚工程設計與施工總承包合同4篇
- 2025年度歐盟電子商務政策實施細則合同4篇
- 2025水利云播五大員考試題庫(含答案)
-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基礎預防專家共識(2024版)解讀
- 中藥飲片驗收培訓
- 手術室??谱o士工作總結匯報
- DB34T 1831-2013 油菜收獲與秸稈粉碎機械化聯(lián)合作業(yè)技術規(guī)范
- 蘇州市2025屆高三期初陽光調研(零模)政治試卷(含答案)
- 創(chuàng)傷處理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鋼管和管件選用規(guī)定
-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測試題+答案
- 殘疾軍人新退休政策
- 白酒代理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