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的性情思想研究_第1頁
《尚書》的性情思想研究_第2頁
《尚書》的性情思想研究_第3頁
《尚書》的性情思想研究_第4頁
《尚書》的性情思想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尚書?的性情思想研究內(nèi)容提要:本文從文本本身顯發(fā)出來的“性情志尚,“惟皇上帝降衷于民、“允升于大猷之天降人受而又與天冥合的純情摯性以及“八音克諧,無相奪倫之綜合性思維形式三個方面,層層設問,步步推進,深化地研究了?尚書?的性情思想;本文在?尚書?與孔子、思孟相關思想的比擬中,來界定?尚書?性情思想的特征,又從?尚書?的性情思想特征出發(fā),來尋求先秦儒家由?尚書?到孔子、再到思孟之性情思想的開展脈絡。關鍵詞:?尚書?;性情思想;思孟學派;陰陽五行?尚書?具有豐富的性情思想資源。由于它植根于三代歷史興衰更替的動亂之中,大凡作者們都經(jīng)歷了殷革夏命、周革殷命所帶來的情感煎熬和振蕩,因此對人本身以及人類

2、社會的考慮就特別深化,并由此而奠定了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的基調(diào),樹立了某一特殊的理論范式,是值得我們深化研究的。一劉熙載?藝概經(jīng)義概?云:“文不易為,亦不易識。觀其文,能得其人之性情志尚于工拙疏密之外,庶幾知言知人之學與??尚書?雖“皆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史通六家?但其敬天保民,明德慎罰,體恤蒼生,誅討獨夫的思想后面,毫無疑問是有性情支撐的。?文心雕龍原道?有云:“唐虞文章,那么煥乎始盛可見,劉勰是感受到了?尚書?的性情的。?尚書?之文雖作者眾多,成文的年代又不一樣,因此文章的旨趣、程度、風格都有一定差異。“?書?無定體,故易失其傳;亦惟?書?無定體,故讬之者眾。?文史通義書教中?但總的來

3、講,不管?今文尚書?還是?古文尚書?,其思想的主體都是覆蓋在儒家思想之下的,雖然文體龐雜,但是江河歸海,它們共同地表達了儒家著述的創(chuàng)作標準以及相關的美學思想。我們假如深化到這種美學思想的背后,再深挖一層,就必然會在“工拙疏密之外得其“性情志尚。?尚書?是一本君對臣、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訓誥之書,因此它最大的特點是莊嚴、尊貴、誠懇。例如開篇的?堯典?,雖文章質(zhì)直古樸,但由于它的根本思想是“欽明文思的大德昭顯,“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協(xié)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因此,莊嚴之中透著圓潤,質(zhì)樸之中透著華貴,現(xiàn)實之中透著超邁,展現(xiàn)的是一幅天人合一的閎大景象。很顯然,這是一種類似孟子之大智大勇,存浩然之氣

4、的人才具備的性情之美。章實齋說得好:“?尚書?圓而神,其于史也,可謂天之至也。?文史通義書教下?這種性情,當然是與天地相冥合的性情。大約夏商周三代戰(zhàn)亂頻仍,環(huán)境惡劣,人們遷徙無常,因此,?尚書?之中幾乎每一篇文章都埋伏著一種濃郁的憂患意識:“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懔乎假設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五子之歌?“假設網(wǎng)在綱,有條而不紊;假設農(nóng)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實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乃不畏戎毒于遠邇,惰農(nóng)自安,不昏作勞,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盤庚上?“我不可不監(jiān)于

5、有夏,亦不可不監(jiān)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召誥?“自時厥后立王,生那么逸,生那么逸,不知稼穡之困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自時厥后,亦罔或克壽?;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無逸?這種憂患意識使整個?尚書?的文氣直切、誠懇而淳厚,韻味古樸而深沉,真誠之中流蕩著令人震顫的情感,具有獨特的感人力量。章實齋云:“凡文缺乏以動人,所以動人者,氣也;凡文缺乏以入人,所以入人者,情也。氣積而文昌,情深而文摯,氣昌而情摯,天下之至文也。?文史通義史德?又云

6、:“夫情本于性也,才率于氣也,累于陰陽之間者,不能無盈虛消息之機;才情不離乎血氣,無學以持之,不能不受陰陽之移也。?文史通義質(zhì)性?感于天地陰陽之移,動乎血氣才情之性,化而為誥命文章,此?尚書?之所以感人者也。由此可見,?尚書?的性情思想以真摯、誠懇為最高的境界。夏商周三代有遠見的統(tǒng)治者無不認識到,只有對天帝真誠,對人民真誠,體恤蒼生,才可以國祚永保,因為“我授命無疆惟休,亦大惟艱?君奭?,“惟王授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召誥?,承受天的大命,是無上的美妙,也是無窮的艱辛、無限的憂患??!但是,“敬哉!天畏棐忱。?康誥?只要真誠地關心民生疾苦,就可以感動天地,就可以永祈天命:“欲至于萬年,惟王子

7、子孫孫永保民。?梓材?于是“敬德保民成了?尚書?中最大的主題:王假設曰:“嗚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啟土,公劉克篤前烈,至于大王肇基王跡,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勛,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惟九年,大統(tǒng)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厎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周王發(fā),將有大正于商。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予小子既獲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亂略。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東征,綏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黃,昭我周王。天休震動,用附我大邑周。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兆民,無作神羞?武成?以仁義為皈依,以人民為根本,上承天

8、命,下繼大統(tǒng),拯救蒼生,辭真意切,譴責獨夫,聲討無道,神人共憤,正氣沖天,此檄文之情也。袁宗道曰:“蓋昔者咎、禹、尹、虺、召、畢之徒,皆備明圣顯懿之德,其器識深沉渾厚,莫可涯涘,而乃今讀其訓誥謨曲詩歌,抑何爾雅閎偉哉?千古而下,端拜頌哦,不敢以文人目之,而亦爭推為萬世文章之祖。?白蘇齋類集士先器識而后文藝?那么這種深沉渾厚、真摯誠懇的性情觀是從哪里來的,有什么樣的哲學背景呢?我們不妨在下文作進一步的討論。二王應麟曰:“?仲虺之誥?言仁之始也,?湯誥?言性之始也,?太甲?言誠之始也,?說命?言學之始也,皆見于?商書?。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zhí)事有悖亦見于?商頌???鬃又畟饔凶詠硪?。皮錫瑞

9、?經(jīng)學通論?曰:“?商書?四篇,皆出偽孔古文。“此乃偽孔書襲孔學,非孔學本于偽孔書。王氏不知,乃以此書為圣學所自出,豈非顛倒之甚哉?惟?商頌?作于正考父,乃孔子六世祖,以為孔子之傳有自來,其說尚不誤耳,然亦本于近祖正考父,而非本于遠祖商王也。1根據(jù)陳夢家先生在?尚書通論?一書中的考證,我們?nèi)缃褚呀?jīng)確知,上述的“商書四篇,早已為先秦時期的?緇衣?、?左傳?、?孟子?、?墨子?等典籍所征引,可見這四篇文獻自古就有。況且,筆者在研讀“商書四篇之后以為,王應麟氏之論并非淺薄之說,而是深得四篇文獻之精神的。倒是皮錫瑞氏之論囿于古代小學的局限,不能從思想史的規(guī)律上來考慮問題,因此犯有常識性的錯誤:第一,孔

10、學的出現(xiàn),必有一個從無到有,由遠而近,再由小到大的開展過程。把孔子設定為一個沒有前期思想鋪墊的圣者,這是儒家經(jīng)學道統(tǒng)觀念在作怪,并不是歷史地看問題。其實,孔子自己就說過,他學問的最大特點,就是“溫故而知新,是“述而不作。就是說,孔子所作的只是整理、注釋、傳述,甚至開展、提升古人的學說,沒有以前輝煌的文化傳統(tǒng)作為積淀,孔子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第二,詳細的文獻顯示,?商頌?的文字,有些地方可以與?商書?相創(chuàng)造。近世王國維有?說商頌?一文,從卜辭的角度考證出?商頌?為宗周中葉的詩,大約成詩于公元前770年左右。學術界已經(jīng)公認此為?商頌?成詩年代的定論。宋襄公生活的時代是公元前700年到前637年之間,可

11、見?毛詩正義?的記載“?那?,祀成湯也。微子至于戴公,其間禮樂廢壞。有正考甫父者,得?商頌?十二篇于周之大師,以?那?為首才是正確的,而皮錫瑞“惟?商頌?作于正考父,乃孔子六世祖的說法那么很不嚴肅。況且,孔子公元前551-前479生活的時代相距正考父已經(jīng)200百多年,即便?商頌?真是作于正考父,又何以見得孔子的思想就一定是正考父的嫡傳,而正考父就沒有吸收商代文明的熏陶呢,即便正考父是孔子的六世祖?第三,近百年來隨著考古學的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獻以及各種其他材料的問世,人們不僅進一步確定了?今文尚書?的價值,正在糾正由來已久的對?古文尚書?的偏見,甚至對?逸周書?的許多篇章,人們也都在以信

12、史視之。2這就是皮錫瑞完全沒有想到的事情了。王應麟氏之說注重了孔子之學的淵源與傳承,這是可貴的。但就其言?尚書?言仁、言性、言誠、言學之謂,倒也未必絕對準確。例如,他說“?湯誥?,言性之始也就以偏概全。?君陳?云:“惟民生厚,因物有遷,違上所命,從厥攸好。生,性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的自然之性是淳厚誠愨的,但是會因外物的誘惑發(fā)生變化。性情因誘于外物,而放縱無收,以致乖異倨慢,故人主要注重教化,正確引導,慎重地指導人民的接物之道。這段話有性善論的傾向,強調(diào)人與生俱來的淳厚誠愨。為此,?泰誓上?有云:“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天地是人的父母,萬物造化而鐘秀于人的性靈,因此,天生之性只能是善

13、的,因為它是以天地為范本的。所以?康誥?稱人民為“赤子,保民就“假設保赤子。?立政?將人民稱之為“受民。受民者,受天而降,授命而生,故而受天帝之庇護也。很明顯,從?君陳?泰誓?康誥?立政?四篇中都可以開出性善論,或者說,都是孟子性善論的濫觴。當然,?湯誥?講得最為徹底:“惟皇上帝降衷于民。假設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后。偉大的上帝降下了“衷即“善性給天下蒼生,順從人的天性,可以找到安定他們性情的人,只能是君主。大約三代之際,天下紛爭不息,民不聊生,“萬方百姓罹其兇害,弗忍荼毒?湯誥?,故“民不靜,忍無可忍,揭桿對抗,致使統(tǒng)治者深感“艱大?大誥?,于是“德政由是而生,修身養(yǎng)性之學在統(tǒng)治者的倡導之下,蔚

14、然而形成了傳統(tǒng),因為只有保住人民的“恒性才能使人民安靜。所以,三代統(tǒng)治者的保民思想中,很大的成分是保民之“恒性,保“赤子的嬰孩之心。當然,?尚書?的性善論思想從思想內(nèi)容上來講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從理論的程度上來講還沒有脫離樸素的階段,與孟子作為人學根底的性善論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君陳?的“惟民生厚,因物有遷,“從厥攸好,?湯誥?的“假設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后都認識到了天生之性,在后天磨礪交接的過程中,會發(fā)生變化的特性。因此,“習與性成?太甲上?,注意到了人的習尚、習慣、修習的德目與人的生存環(huán)境等等后天的因素,都是與“性相輔相成的,所以,人們必須主動地、有意識地去“養(yǎng)性、“習性、“成性,注重修身的理論

15、性。在?尚書?中,修身養(yǎng)性實際上是一個回應天命的過程,既然天是世界上最大的真實,是世界萬物最高的范本,那么人的性情的修養(yǎng)也一定是以擁抱天的美德為目的的。因此,真誠的情感就必然在?尚書?受到極度的重視。?尚書?關于情感的表達特別多,其中有幾個概念,值得注意。例如,“允:“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堯典?“浚哲文明,溫恭允塞,玄德升聞,乃命以位。?舜典?“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祗載見瞽叟,夔夔齋栗,瞽亦允假設。至諴感神,矧茲有苗。?大禹謨?“爾克敬典在德,時乃罔不變。允升于大猷。?無逸?尚書?中“允字凡32見,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誠信、真誠的意思。?爾雅釋詁?云

16、:“允,孚、亶、展、諶、亮、詢、信也。也就是說,允,在?尚書?中與“誠、亶、忱等在表達真情至性的意向時,實為同一概念:“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太甲下?“誕告用亶。?盤庚中?“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心,無康好逸,乃其乂民。?康誥?應該指出的是,?尚書?中,真摯的情感,是人的主體之心貫穿天人的橋梁,是人與上天對話,或者說,與“天冥合為一的精神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實際上就是儒家哲學宗教性賴以存有的基外鄉(xiāng)壤,與?中庸?的“誠實際上已經(jīng)相去無幾了。三在?尚書?中,“真誠是“情感的最根本的質(zhì)素,但是,遠非唯一的內(nèi)涵,它具有深遠而廣闊的理論背景。?尚書?中的情,是以“欲為根底的。從人天生的

17、欲望來講,?尚書?的作者們早就看到了“生那么逸?無逸?的人性本質(zhì),他們已經(jīng)認識到,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永祈天命,統(tǒng)治者就必須滿足人民物質(zhì)生活的根本需求,并且在德性上對人民進展必要的教化,否那么人民就不會“安靜,就不會聽從上級的指導。對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來說,由于“生那么逸的天性,在他們沒有掌握國家政權的時候,往往勵精圖治,修德正身;可是一旦大權在握,“玩人喪德,玩物喪志?旅獒?,那么不知稼穡之艱辛,荒亡淫逸,是為三風十愆:“敢有恒舞于宮,酣歌于室,時謂巫風,敢有殉于貨色,恒于游畋,時謂淫風。敢有侮圣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喪;邦君有一于身,國必亡。臣下

18、不匡,其刑墨,具訓于蒙士。?伊訓?后果不堪設想。于是,?尚書?就提出了“節(jié)性的主張:“節(jié)性惟日其邁。?召誥?就是說,每天都應該努力向上,克己修習,錘煉性情,不可稍有惰擔“節(jié)性的方式和途徑在?尚書?中有如下幾條:第一,繼承先祖艱辛創(chuàng)業(yè)的傳統(tǒng),敬德修德,律己克誠。“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jiān)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太甲上?“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杖彳补?,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授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無逸?尊崇先祖的傳統(tǒng),用孔子的話來講就是“慎終、“

19、追遠,古那么久,久那么天也。這是一種宗教情懷的表現(xiàn),它的最終結(jié)果是使人的性情與天融為一體。第二,尊崇先王的遺策遺典,努力學習知識,誠心誠意,恪盡職守,就不會出現(xiàn)錯誤。“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那么,貽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那么有?;膲嬝示w,覆宗絕祀?五子之歌?“乃惟由先正舊典時式,民之治亂在茲。?君牙?說得最為透徹的是?說命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獲。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允懷于茲,道積于厥躬。惟斅學半,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監(jiān)于先王成憲,其永無愆。惟說式克欽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只有通過學習,才可以增長自己的“膽識,也只有心胸開闊,

20、有膽有識的人,才可以真正地拓展自己的性情領域,提升其宗教性和美學性的境界,從而上承天命,控制自己的自然情欲,養(yǎng)性情之正。第三,在?尚書?中,先秦儒家以“禮為手段,輔之以刑法的統(tǒng)治思想已經(jīng)形成,但是,其中心是一個“德字。?仲虺之誥?中的“仁已經(jīng)不是一個淺薄的標簽,而是浸透到文章骨髓之中去了的“仁體,有一種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嗚呼!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惟天生聰明時乂,有夏昏德,民墜涂炭,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纘禹舊服。茲率厥典,奉假設天命。欲望是人人都天生具有的,因此,統(tǒng)治者的任務就在于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欲望,以身作那么,教化人民正確的宣導情感,非如此,社稷就不可能國泰民安。“有夏昏德,驕奢淫逸

21、,喪失天命,致使生靈涂炭,民怨沸騰,震動天威:“夏王有罪,矯誣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授命,用爽厥師。簡賢附勢,實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假設苗之有莠,假設粟之有秕。小大戰(zhàn)戰(zhàn),罔不懼于非辜。矧予之德,言足聽聞。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用人惟己,改正不吝??藢捒巳?,彰信兆民。乃葛伯仇餉,初征自葛,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獨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慶,曰:徯予后,后來其蘇。民之戴商,厥惟舊哉!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原來,在?仲虺之誥?中,“仁只是“德的一個子系統(tǒng),而“仁的詳細內(nèi)涵就是寬厚慈祥,體恤民生疾苦,誅伐無道,救民于水火,也就是?康誥?的“保赤子之心。這對孔子

22、、孟子都毫無疑問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吸勸有夏的失敗經(jīng)歷,?仲虺之誥?在理論上找到了從人的性情上永祈天命的法寶:“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后昆。予聞曰: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已假設者亡。好問那么裕,自用那么校嗚呼!慎厥終,惟其始。殖有禮,覆昏暴。欽崇天道,永保天命。謙虛慎重,努力向?qū)W,誠心修德,以符合社會公共道德的“義來指導做人的原那么,以合符天地精神的“禮來制約自己的“心,以身作那么,“建中于民?!爸械母拍?,可能是中國上古時代的先哲們受到地理學、政治學的影響和啟發(fā)后,引進到性情論中來的一個概念。性情的中和之美,在?畢命?中,是一種不剛不

23、柔,既剛且柔的人性狀態(tài):“不剛不柔,厥德允修。性情的“不剛不柔,究其本質(zhì),是有效的控制欲望的結(jié)果:“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于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太甲中?)欲望假如不控制,就會亂了法紀,亂了綱常,給自己帶來無邊的罪過。對于統(tǒng)治者本身來講,修身養(yǎng)性就更為重要:“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呂刑?欲不可縱,禮不可敗。授命于天,承天侍命,始終追求一種不偏不倚的中道狀態(tài),才能最終與天道相合為一??少F的是,?尚書?堅持中道的思想并沒有僅僅停留在“不剛不柔之上。“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堯典?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禹曰:“何?皋陶曰:“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皋陶謨?這是一種以陰陽相濟、剛?cè)峄パa為根底的性情論,正直而溫順,寬厚而堅栗,剛毅而不暴戾,簡約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