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多少座城門被拆除課件_第1頁
北京有多少座城門被拆除課件_第2頁
北京有多少座城門被拆除課件_第3頁
北京有多少座城門被拆除課件_第4頁
北京有多少座城門被拆除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京有多少座城門被拆除?北京人老話兒說的“內(nèi)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內(nèi)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門。其中的“內(nèi)九”,指的是東邊兒的東直門、朝陽門;西邊兒的西直門和阜成門;北邊兒的德勝門、安定門;南邊兒的崇文門、正陽門(前門)和宣武門?!巴馄摺笔侵该魇雷跒榧訌姵欠?,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門。與最北邊和內(nèi)城的“前三門”平行的是東便門和西便門,東西兩邊兒分別是廣渠門和廣安門,南邊則是左安門、右安門和直通正陽門的永定門?;食撬拈T:東有東安門(現(xiàn)東華門),南有天安門,西有西安門,北有地安門??杀本┳越夥乓院?,城門和城墻大都被拆除,現(xiàn)在沒剩幾座了。音樂:京韻悠悠第1頁,共25頁。北京城保存下來的城門,今天僅存“一

2、對半”,“一對”是正陽門城樓和箭樓,“半”是德勝門箭樓;角樓只留下內(nèi)城東南角的箭樓;而城墻,只剩下不足400米。正陽門,就是我們俗稱的前門,整座城樓的整體高度為42米,在北京所有城門中最高大的一座。1949年后,正陽門曾被北京衛(wèi)戍區(qū)占用,1980年代騰退?,F(xiàn)僅存城樓與箭樓。圖為正陽門城樓。第2頁,共25頁。北京內(nèi)城有城門九座,由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西直門組成,古代官職“九門提督”中的“九門”正是指這九門。圖為正陽門箭樓。第3頁,共25頁。德勝門,始建于明正統(tǒng)二年(1437年),明清北京城內(nèi)城九門之一,是由城樓、箭樓、閘樓和甕城等組成的群體軍事防御建筑

3、。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zhàn)之門,寄語于“德勝”二字。上世紀六十年代,修環(huán)城地鐵,從德勝門箭樓南側通過,不妨礙地鐵線,德勝門箭樓僥幸保存下來。1976年,唐山大地震,德勝門箭樓有一角發(fā)現(xiàn)裂痕,為保證行人安全,有關部門決定拆除箭樓,媒體公布這個消息后,很多專家學者上書,呼吁保留德勝門箭樓。當時,拆除箭樓的腳手架已經(jīng)搭好,后來有關部門決定,接受專家的建議,保留德勝門箭樓,利用拆除的腳手架,變拆為修。第4頁,共25頁。朝陽門,元代稱齊化門,門內(nèi)九倉之糧皆從此門運至,故甕城門洞內(nèi)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倉之節(jié)日,往來糧車絡繹不絕。1956年10月16日的北京日報對朝陽門的拆除原因做出了解釋,“由于年久失修,

4、發(fā)現(xiàn)墻身多處下沉、裂縫,部分柱子向外歪斜,飛檐和柱子接榫處很多糟朽,南面樓門劈裂下來。如果不拆除,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雖然此前城門的拆除已經(jīng)開始,但朝陽門給文物專家們的震動尤其大。因為文化部大樓就在朝陽門附近,文物局辦公室又恰在文化部大樓的東南角,從辦公室的窗口就能看到朝陽門。然而學者的呼吁并未能挽救朝陽門的命運,最終拆除成了定論,只好眼睜睜看著朝陽門消失在自己眼前。1956年10月9日,朝陽門城樓拆除完畢;1958年,箭樓拆除完畢。朝陽門痕跡蕩然無存,拆除前聲稱將要保存留待后用的原建筑構件也在“文革”中散失。第5頁,共25頁。崇文門,元代稱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1966年崇文

5、門城樓被拆除。第6頁,共25頁。宣武門建于明代,初稱順城門,正統(tǒng)四年改稱宣武。為內(nèi)城南門之一。宣武在崇文門與宣武門的命名上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禮制,兩門一文一武對應,取“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之意。1966年修建地鐵時將門樓與城墻拆除,護城河被填平,辟為宣武門東、西大街。第7頁,共25頁。阜成門又稱平則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阜城門是明、清兩代自門頭溝運煤進城的重要通道,故有”煤門”之稱。70年代修建環(huán)城地下鐵路,城樓及附近城墻皆被拆除,將護城河填平為路。第8頁,共25頁。安定門,又名安貞門。此門為出兵征戰(zhàn)得勝而歸收兵之門。1969年,安定門城門及箭樓被拆除。第9頁,共25頁。東直門原

6、為元大都東垣崇仁門,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四年(1371年)均修補沿用,永樂十七年(1419年)修葺,改稱東直門,正統(tǒng)元年(1436年)重建城樓、甕城、箭樓、閘樓,正統(tǒng)四年(1439年)竣工,成化九年城樓曾引發(fā)火災,火災后重修。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于東直門外建水關,管理進京貨物。清朝在嘉慶三年(1798年)曾重修城樓。1915年因修筑環(huán)城鐵路將甕城、閘樓拆除,于箭樓后部兩側建“之”字形磚蹬道。1927年將箭樓拆除,僅存箭樓臺基,臺基于1958年拆除。1950年在東直門城門北側開豁口,以利交通,1965年拆除東直門城樓。第10頁,共25頁。西直門為北京城墻內(nèi)城西墻之北門,正值

7、元大都西墻“和義門”之位置。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燕王曾重修利用。永樂十七年(1419年)重修后改名為西直門。正統(tǒng)元年至四年(14361439年)重修時,增建甕城、箭樓、閘樓,將和義門甕城城臺包砌于西直門箭樓城臺之內(nèi)。以后明萬歷,清乾隆、光緒等朝均有修繕,但形制未加改動。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曾經(jīng)對西直門進行較大維修。圖為西直門城樓。第11頁,共25頁。地安門是北京中軸線上的重要標志性建筑之一,是皇城的北門,天安門則是皇城的南門。南北互相對應,寓意天地平安,風調雨順。1954年底,為了疏導城市交通將地安門拆除。1955年2月3日路面竣工,車輛通行。當時,因為一些社會名流對拆除地安門持反對

8、意見,政府許諾將從地安門拆下來的門窗、木梁、木柱、木柁、木檁都一一編號登記造冊,連同磚石琉璃瓦等統(tǒng)統(tǒng)運往天壇,計劃在天壇北壇上門內(nèi)照樣移建一座地安門。不料,日后天壇內(nèi)發(fā)生火災,堆垛在那里的木質材料全部化為灰燼,移建地安門之議從此也就泡了湯。將近50年過去了,如今在天壇北門內(nèi)尚殘存有少量地安門拆下來的殘磚、廢石和破舊的琉璃瓦,又因為沒有留下實測圖紙,移建地安門的計劃也就無法實施了。第12頁,共25頁。廣安門位于外城西垣正中偏北。明代稱廣寧門,又為“彰義門”(該門與金中都彰義門在同一軸線上)。清朝道光年間為避清宣宗旻寧之諱改為現(xiàn)名。原規(guī)制與廣渠門相同,乾隆三十一年,以該門為南方各省進京的主要通路,

9、提高了城門規(guī)格,仿永定門城樓加以改建。改建后的廣安門城樓高兩層,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通高26米,面闊三間(13.8 米),進深一間(6米)。甕城原為半圓形,乾隆時改建為圓角方形,寬39米,深34米。廣安門甕城及箭樓于1940年代拆除,城樓于1957年拆除。 圖為上世紀20年代初在城外從北向南拍攝的廣安門城樓、甕城、箭樓的北側面。第13頁,共25頁。明嘉靖四十三年北京外城建成,正門命名為“永定門”,寓意“永遠安定”。外城建成之后,北京城的中軸線由正陽門延伸至永定門,長達16里。永定門是外城中最大的。其形制是,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筑,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頂,面闊五間,通寬24米;進深三間,

10、通進深10.50米;樓連臺通高26米。甕城呈方形,兩外角為圓弧形,東西寬42米,南北長36米,甕城墻頂寬6米。箭樓規(guī)制與城樓差距較大,不甚協(xié)調;面闊三間,寬12.8米,進深一間6.70米,高8米,連城臺通高15.85米;南、東、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層,南面每層七孔,東西每層3孔;北鍘樓門為過木式方門;箭樓下城臺正中對首城樓門洞辟一券洞門。 第14頁,共25頁。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占領北京后,拆除永定門西側部分城墻,將原在城外馬家堡的京津鐵路終點站移至天壇。1901年修建前門火車站時又在城門東側增開豁口,鋪設新路軌。1951年為改善永定門交通,拆除了甕城和東西兩側的城墻。城門及箭樓于1957年被拆除

11、。2003年,在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提議下,為了恢復北京中軸線的城市規(guī)劃和景觀,在原址稍北的位置重建了永定門城樓。2005年,完成了城樓的彩繪,永定門采用雅五墨旋子彩畫。圖為2005年復建完成的永定門。第15頁,共25頁。廣渠門是北京外城城墻東側的唯一一座城門,曾稱大通橋門,又稱沙窩門。廣渠門是老北京城門中比較簡樸的一個,建于明朝的嘉靖三十二公元年(1555年),主要包括廣渠門城樓、箭樓和甕城,與北京外城西側廣安門相對稱。1930年代日軍占領時期將箭樓拆除,1953年為道路通暢拆除了城樓和甕城。第16頁,共25頁。右安門原是一門一樓。右安門城樓為單層單檐歇山式,甕城呈半圓形,箭樓為單檐歇山小式,其

12、南側面辟兩層箭窗,每層7孔,東西側面亦辟兩層箭窗,每層三孔,側面正中辟過木方門。右安門是北京外城南城墻三門中最西邊的一個。右安門以南,接近南三環(huán)的地方過去曾經(jīng)是金中都的景風門。右安門由于正對內(nèi)城的宣武門,在建成之初叫做“宣武外門”,后才改稱右安門。 第17頁,共25頁。東便門。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為了防御蒙古騎兵的騷擾,增強北京城1的防衛(wèi),保障北京城的安全,修筑了包圍南郊一面的外城,在外城的最東端修建了東便門。在當時的形勢下,統(tǒng)治者最強烈的愿望是安寧,安寧壓倒一切。東便門城樓為單層單檐歇山小式,灰筒瓦頂,四面開過木方門,無窗;面闊三間寬11.2米,進深一間深5.5米,高5.2米;其

13、城臺正辟過木方門,樓連城臺通高12.2米。甕城為半圓形,東西寬27.5米,南北長15.5米,單層單檐硬山小式,灰筒瓦頂,南背面辟過木方門,東西北三面辟箭窗,每面各二層,弱面每層4孔,東西面每層2孔;面闊三間寬9米,進深一間深4.6米,高4.7米;其城臺正中辟門,外側為拱券頂,內(nèi)側為過木方門;樓連城臺通高10.5米。第18頁,共25頁。西便門與東便門相對應。嘉靖四十三年補修外城及其7門,西便門增筑徑長31米的半圓形甕城,加固其東側內(nèi)外城連接處的城墻垛口,疏浚城門外的護城河道,同時在城門以東修筑一座3孔水門,使玉泉山在附近順利分流注入通惠河。清代又在甕城上修筑寬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樓。1949

14、年后城樓被拆除。西便門城樓、箭樓、甕城于1952年拆除。1966年修建地鐵時將附近城墻拆除。1988年市政府將緊靠城樓東側殘存的195米內(nèi)城墻予以整修,在于外城相接處修復城樓,共用新制城磚13萬塊,同時保留7處斷面遺跡,即“明北京城城墻遺跡”,并立碑以示紀念,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第19頁,共25頁。中華門指故北京皇城的正南門,原明代大明門,清代稱大清門,在北京中軸線上,原址在正陽門北側,現(xiàn)人民英雄紀念碑南邊、毛主席紀念堂一帶。中華門與正陽門、天安門不同,不是城樓,而是一單檐歇山頂?shù)拇u石結構建筑。此門曾是明清兩朝的國門象征,平常日子不得開啟。1976年,在原址修建了毛澤東紀念堂。第20頁,共2

15、5頁。長安左門位于天安門前的東側,長安街因門而得名,取長治久安之意。門三闕,券門,漢白玉石門檻,單層歇山黃琉璃瓦頂,紅墻,基礎為漢白玉石須彌座。與長安右門東西相對,為皇城通往內(nèi)城東部的孔道之一。該門為皇城天安門的東復門。明清殿試后,將寫有中進士者姓名的黃榜,接出午門,在鼓樂御杖引導下,經(jīng)天安門,東轉出長安左門,張掛在臨時搭建的龍蓬內(nèi)。舉子們一旦金榜提名,猶如魚躍龍門,古時人又稱此門為”龍門”,或稱”青龍門”,以附”左青龍、右白虎”之意,或謂”孔圣門”,意由孔圣之學而登此”龍門”。舊時,文武百官須在長安左門外下馬下橋步行而入。1912年12月,為便利通行,將長安左、右門漢白玉石檻拆除,1913年1月長安街正式通行。此門于1952年拆除。 第21頁,共25頁。西南角樓1930年代拆除,城臺1969年拆除。和它對應的北京城東南角樓現(xiàn)存,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北京城內(nèi)東城區(qū)北京火車站東南。建于明正統(tǒng)四年(1439),明清兩代多次修繕,是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