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設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環(huán)境_第1頁
創(chuàng)設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環(huán)境_第2頁
創(chuàng)設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環(huán)境_第3頁
創(chuàng)設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環(huán)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4創(chuàng)設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環(huán)境 學習型網站與學科教學結合的實踐與思考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和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中提出,要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整合,實現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無縫結合,是當前推進教育信息化的一個突破口。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比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適應于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對于教育發(fā)展的新要求。創(chuàng)設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環(huán)境,是教育信息化過程的一個嘗試,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挑戰(zhàn)。研究性學習是比較適合在網絡環(huán)境中進行

2、的,網絡能解決研究所需的大量資源,能幫助學生建立小組協(xié)作,能使教師實現個別化異步指導,能使學生與校外專家、研究者建立有效、快速的聯(lián)系,能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網絡環(huán)境下得以實現。具體表現為:一、網絡技術有利于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理想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這類技術為學習者主體地位的落實、學習主動性的激發(fā)提供了必要的物質與行為方式的基礎。二、網絡信息資源的海量化較好地解決了研究性學習材料缺乏問題,同時也帶來了如何使用、發(fā)揮其作用的問題。三、網絡特有的超文本鏈接方式和強大的檢索功能,使得學習者可以更為高效地檢索有關信息,并獲得信息判斷、篩選等能力的鍛煉,從而有效保證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和研究性學

3、習能力的提高。四、網絡的交互性為研究性學習者提供了更為開放的互動對話環(huán)境,并使每一個獨立個體的話語權得到尊重,使學生自主學習成為現實。五、網絡的超時空性,迫使課堂格局發(fā)生質的變化,學生能夠實現彈性更大的自主學習,教學民主有可能發(fā)展為必然。在國外,一些以WEBQUEST等形式的探索型學習網站,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師生關系,它為我們提供了網絡與研究型課程結合的范例,在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國外這種學習型網站建設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一、學習型網站建設與學科教學結合實踐的意義網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特點:網絡只是環(huán)境,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的確立,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

4、、合作性得到發(fā)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人格。 1. 學習內容問題化。根據各學科性質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由教師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各種形式的有價值的問題,并在網絡上呈現出來,為學生在課內外的研究性學習設置邏輯起點。2. 學習過程探究化。學生主動地獲取由教師匯編整理并放置在網絡上的相關資料以及其它的網絡資料,在獲得基本知識之后,在學習過程中,圍繞著相關的問題進行自我探究或集體討論,教師以平等的姿態(tài)參與和引導學生的討論,使教學過程由傳統(tǒng)的傳承型轉變?yōu)樘骄啃汀?. 學習活動網絡化。在教學活動中,改變過去教學內容主要來自于教科書的單一狀況,強調培養(yǎng)學生從網絡資源中獲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組、

5、創(chuàng)造教學內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從網絡獲取資源的能力和習慣。 基于Internet的學習網站的建設,是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結合的重要切入點。目前在學校具備校園網的條件下,如何進行網站建設?如何運用網絡進行教學改革,這都值得我們進行研究。當前,盡管因特網技術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在學校中推廣普及也日益受到重視,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網絡信息資源的建設現狀不盡如人意,大量的冗余信息、過載信息使人們難以快速獲取所需求的信息資源。而中國的基礎教育要面對高考,在校學生不能象國外的學生那樣,有較充裕的時間上網學習,尤其是想將網絡與課堂教學結合時,學習效率問題更為突出,因此,信

6、息資源的有效組織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盡管寬帶技術等網絡新技術在迅速發(fā)展,但對于分布廣、數量大各級各類學校,上網速度上及上網費用仍是一個需考慮的問題?;谛@網內部的學習網站如何建設,解決速度與費用等問題,仍是一個有價值的問題。這兩個方面互相關聯(lián),即使硬件設施得到很好的完善之后,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及學習效率的問題始終存在。因此探索結合學校特點的網站建設途徑,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信息技術對人類學習方式的變革具有革命性的影響,進行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無縫結合,是未來學校教學的趨勢之一,對當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具有一定意義。二、學習型網站建設與學科教學結合的研究方案我校建設有設施完備的校園網絡,開設了研究

7、性課程,為開展研究提供了軟硬件保障。在研究目標上,我們確定以研究型課程作為載體,通過建設、使用“學生應用研究院”學習型網站,創(chuàng)設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環(huán)境,師生共同建立一個突破時間、地域限制,由以教為主變?yōu)橐詫W為主的教學平臺,探索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途徑與模式。具體有兩部分內容:1技術層面上的網站建設工作:建設“學生應用研究院網站”,提供一個教學平臺,網站具有以下特征:學習環(huán)境 技術與教學的結合形式豐富多彩的網頁,激發(fā)主動學習的興趣。 建立專題網站,以web教材形式,對專題研究方法進行指導,網站既可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又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自主學習,組織起良好的教學。提供學生相互交流和思考

8、的機會,同時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技能和信息的讀寫能力。 以聊天室、BBS論壇形式,提供即時性與錯時性兩種交互學習界面。教師、學生都可以發(fā)布言論、評論、答疑,成為課堂學習與課后輔導的有力補充。運用搜索引擎,獲得研究參考資料,掌握信息的收集加工能力。 建立起一個以站內搜索為主的參考資料收集、查詢系統(tǒng),有效地整合因特網資源,形成快速高效的專題資料庫。分享學習成果,獲得成功喜悅。 建立成果發(fā)布、評價系統(tǒng),對學習進行評價、展示。網站建設我們既考慮到學生的學,也要考慮到教師的教,采用靜態(tài)網頁(HTML)與動態(tài)網頁(ASP)技術相結合。A 各研究課題介紹的子網站,為教師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指導起輔助教

9、學作用。它主要是介紹學習方法,提供研究課題等,既可用于課堂作多媒體教學,又可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自學,成為教師課堂教案的延伸,它必需降低制作難度,以靜態(tài)網頁形式為主,方便全體老師掌握。因此將提供一些制作模版,為今后各學科教師自行制作相關專題子網站提供方便。B 采用動態(tài)網頁制作增加網絡的交互性,為師生共同交流的搭建一個平臺。各研究主題有供師討論的論壇及聊天室,讓師生在網絡上實現跨時間、地域的交流與學習;網站還將提供師生對研究成果進行展示的交互平臺,可對學習過程成結果進行展示和評價。C 網絡教育資源的整合是網站建設的主要工作,我們通過建設一個基于本地站點的搜索引擎,模擬出因待網的環(huán)境,解決上網查閱資的

10、效率問題,形成比較完善的信息資料收集、查詢系統(tǒng),通過網站提供的主題分類或輸入關鍵字進行資料查詢;網站還提供了搜索登記,可以將外部相關信息進行登記,每個使用者既是信息的獲取者,也是信息提供者,對于被登記的相關資源,作為管理者的指導教師,在審核登記資料的有效性后,或將其從INTERNET上下載至本地資料庫內以加快瀏覽速度,或僅作URL鏈接信息登記,整合網絡上相關信息。2 教學層面上基于網絡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探索在搭建起的平臺上,研究性課程教師對本課程開展教學、管理,將課程安排的課堂教學與網站開放式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總結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研究性教學之間的差異,

11、探索通過平臺將兩者結合的途徑和方法。具體體現為:網絡平臺上學生主動探索,相互指導性學習與教師導向性、說教性的課堂學習的結合。網絡平臺上任務式的多學科延伸模塊式學習與單學科固定教學模塊的課堂學習的結合。網絡平臺上學習時間、內容的自主性與課堂學習時間、內容的統(tǒng)一性結合,探索解決的不同層次學生學習差異的方法與途徑。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形式結合,探索課堂教學的新形式,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通過教與學的實踐,形成一定的具有推廣性的經驗。 三、學習型網站建設與學科教學結合的思考我們目前以四位研究型課程指導教師為主,分別設立了七個主題供學生選擇,雖然整個實踐課題尚在進行中,網站建設也在不斷完善,但兩個月來從網站的

12、統(tǒng)計上已看到,僅論壇版面上學生發(fā)表的與學習相關的貼子一千余封,內容也相當豐富,反映出學生積極參與和思考。運用平臺,除開展日常教學活動外,我們也進行了一些研究活動,先后兩次針對不同年級以“探索埃及”主題開設公開課,探索網絡學習模式,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案例,并且得到一定的肯定。同時,這種形式的教學,對其它學科也產生一定影響,其它學科教師運用網絡與本學科結合的教學形式也在開始嘗試。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絡平臺的各種功能將逐步完善,各個研究主題的內容將日益豐富,各學科嘗試與網絡結合的形式將日益普及。我擔任了課題的網站建設與課程教學雙重角色,對整個過程體會較深,就目前實踐階段,有以下幾點體會。網絡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網絡上信息量比較大,學生通過瀏覽網站,查詢、下載相關資料,完成小論文的寫作,成為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必將對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知識應用、問題解決、嘗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有較大促進作用。網上開展研究性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利用網絡創(chuàng)設的一個既虛擬又現實的情境,學生可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形成強烈反差,學生學習興趣高,這促使我們反思如何改變傳統(tǒ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