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導學案_第1頁
阿房宮賦導學案_第2頁
阿房宮賦導學案_第3頁
阿房宮賦導學案_第4頁
阿房宮賦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阿房宮賦導學案 編者;喬文翠 使用說明1、使用黑字完成本導學案,用藍字訂正,用紅線劃出質疑之處和重要內容。2、使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工具書、結合書下注釋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3、限時完成,規(guī)范認真。時間:30分鐘。學法指導1、查閱并使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工具書、結合書下注釋通讀全文,掃除讀音障礙,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2、再認真研讀本導學案,掌握重點,歸納方法,總結規(guī)律。學習目標1、積累文言知識,掌握文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2、了解賦的特點。理解課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學習本文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

2、增加深度的寫作特色。3、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惡。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喻的目的。教學重點1、積累文言知識,增強自學能力,提高交流合作的水平。2、作者寫本文的目的與本文的結構層次。教學難點學習借古諷今的藝術手法。教學方法1誦讀法2討論點撥法3品讀法第一課時預習案 【知識鏈接】 1、知人論世: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萬年(陜西西安)人,著名詩人、文學家,唐宰相杜佑之孫。文宗太和二年(828)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為人耿介,不屑逢迎。曾為宣州、揚州等府署幕僚?;鼐┖?,歷任監(jiān)察御史,黃、池、睦等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杜牧年少時即有經邦濟世的遠大抱負

3、,猶喜論政治、軍旅之事,主張固邊、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人稱其有“王佐之才”。文學上主張“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兵衛(wèi)”,強調文章形式要為內容服務。文、賦、詩皆工,詩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 李杜”(李白和杜甫稱“老李杜”)。 2、背景:本文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825年)。這時的唐王朝,藩鎮(zhèn)割據(jù),擁兵自重,宦官專權,民不聊生。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樂,務聲色,大興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者23歲時有感于時政而寫的。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鋪陳夸張是本文的主要特點。阿房宮的雄偉瑰麗,宮中美女之盛,珍寶之多,大都通過鋪張夸張的手法寫出

4、,加上豐富的想象、美妙的比喻就將阿房宮的形勢、規(guī)模、氣魄全都表現(xiàn)得生動逼真。篇中鋪寫、抒情、議論三者結合得很好。鋪寫、議論由前后兩大部分組成,這是很明顯的。至于抒情,則是貫穿在全篇鋪寫之中,隨處可見。如“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這樣就使得本篇有情有理,情景交融,深刻感人。全篇還講究排偶、對仗、音律,詞采華美,抑揚鏗鏘,搖曳多姿。 3、阿房宮:“阿房”舊讀為png。為什么叫“阿房”?一說是地名或山名,遺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說因宮殿的“四阿”(屋蓋四角彎曲處)造得寬闊得名,“房”同“旁”,寬廣的意思。但據(jù)史記記載,似以前說為是。史記秦始皇本紀對“阿房宮”的記載是很簡略的

5、,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陽城小人多,舊建宮廷不夠大,決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興建大規(guī)模的宮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東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萬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邊馳道修成閣道,直抵終南山,山巔是高聳的宮闕(宮殿正門),再從宮闕興修復道(上下兩層的通道),渡過渭水,直達咸陽。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滅亡都沒完成。 3、賦:在古典文學中,詩、詞、歌、賦并稱。賦是由詩經楚辭發(fā)展而來,前者是賦的遠源,后者是賦的賦”作為文學體制,起源于楚辭,至荀況始有定名,它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后期,到漢代才形成。關于賦的特點,文心雕龍詮賦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斌w物寫志,指賦的內容,指通過摹

6、寫事物來達到抒發(fā)情志的目的?!颁伈蓳の摹敝冈谡Z言上要使用華美的詞藻。另外,賦也很講究聲韻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與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結合在一起,借助于長短錯落的句子、靈活多變的韻腳以及排比、對偶的調式,形成一種自由而又謹嚴、流動而又凝滯的文體,既適合于散文式的鋪陳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詩意?!菊n前預習】給劃線的字注音阿房宮()廊腰縵回()囷囷焉()蜂房水渦()媵嬙()梳曉鬟()剽掠()鼎鐺玉石()邐迤()錙銖()架梁之椽()庾之粟粒()橫檻()不霽()何虹妃嬪()盡態(tài)極妍()管弦嘔()?。ǎ?梳理文章第一二段重點詞語解釋(1)六王畢,四海一()(2)盤盤焉,囷囷焉()(3)不霽何虹()(4)綠云

7、擾擾,梳曉鬟也()(5)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6)而氣候不齊()(7)杳不知其所之也()(8)雷霆乍驚()詞類活用(1)六王畢,四海一()(2)北構而西折:()(3)廊腰縵回()(4)檐牙高啄()(5)蜂房水渦:()(6)未云何龍:()(7)不霽何虹:()(8)輦來于秦()(9)朝歌夜弦()(10)鼎鐺玉石()(11)金塊珠礫()古今異義(1)直走咸陽(2)鉤心斗角(3)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4)明星熒熒,開妝鏡也(5)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文本分析】1閱讀第一段根據(jù)提示用文中語句填空阿房宮建造歷史背景:()阿房宮面積之大地域之廣:()阿房宮樓閣之高:()阿房宮樓臺之多:()人們進

8、入阿房宮內部的感受:()2作者描寫阿房宮建筑運用了:()手法3概括第一段內容a細寫阿房宮的:()b用一兩個詞概括阿房宮建筑的特點:()閱讀第二段“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边@一節(jié)運用了(,)手法極顯宮女之(),宮廷生活之()。阿房宮賦導學案(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的特點.2.積累掌握“一”“愛”“取”“畢”“辭”“獨”“族”“焉”“而”“夫”等實詞和虛詞的多種用法3.了解體會作者對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目的。4.體會本篇的鋪排手法,以及

9、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張。【課前預習】結合注釋弄懂文意,解釋劃線字詞:(1)一人之心,萬人之心()(2)秦愛紛奢()(3)人亦念其家()(4)奈何取之盡錙銖()(5)多于南畝之農夫()(6)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7)戍卒叫,函谷舉()(8)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9)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10)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11)誰得而族滅()(12)秦人不暇自哀()(13)后人哀之而不鑒之()【研習文本】1“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

10、啞,多于市人之言語。”問:用連貫的()句式,用()手法;展現(xiàn)了秦王朝()同時也指明秦滅亡的原因。2“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注意劃線字的意思)問:作者設計了兩個()兼論六國和秦的滅亡,滅亡的共同原因:()3根據(jù)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句中四處“后人”之所指是:A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是指當時的唐朝人(如杜牧);是指秦人;B相同,都是指秦以后唐以前的人;是指唐以后的人;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D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這句話表明作者

11、的寫作意圖在于:【拓展訓練】4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過驪山作杜牧始皇東游出周鼎,劉項縱觀皆引頸。削平天下實辛勤,卻為道旁窮百姓。黔首不愚爾益愚,千里函關囚獨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1)請從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找出與劃線句內容相一致的句子:(2)簡要概括分析本詩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思考:這句話除了在內容上有驚人的收束上文和開啟下文的作用,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從整體結構來看,本文前兩段以描寫為主,后兩段以( )為主。 前文的描寫為文后的()作(),這就是賦( )的特點,賦的內容,通過摹寫事物來達到抒發(fā)情志的目的。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的巧妙結合,是這篇賦在表達方面的一大特點。5、思考:第3段的這一排比句在強調什么?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若是強調“多”,請看下面文字?!笆关摋澲嘤谛械乐畼淠?;架梁之椽,多于水中之魚蝦;釘頭磷磷,多于原野之閑草;瓦縫參差,多于田間之犁隙;直欄橫檻,多于山林之小徑,管弦嘔啞,多于暮春之鳥語。” 這不是更顯得多嗎?這樣改寫好不好?為什么?【拓展延伸】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過驪山作杜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