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脈絡-最新年文檔_第1頁
百年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脈絡-最新年文檔_第2頁
百年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脈絡-最新年文檔_第3頁
百年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脈絡-最新年文檔_第4頁
百年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脈絡-最新年文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百年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脈絡藝術歌曲”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盛行的區(qū)別于民謠而精致的獨唱歌曲的通稱?,F在多指由專業(yè)演唱者在音樂會上演唱 的、藝術性強、聲樂技巧較高,一般采用美聲唱法演唱的聲樂作品。它 屬于抒情歌曲范疇;歌詞多采用詩詞來表現內心世界;曲調表現力強; 創(chuàng)作手段和技法復雜;伴奏占主要地位;音樂會中常常演唱并作為聲樂 教材的一種歌曲體裁形式。中國藝術歌曲產生在20世紀初期。它的產生和發(fā)展,首先,就 是“五四”運動的直接推動。1919年的這場新文化運動,使 許多知識 分子的觀念發(fā)生了深刻地變化,他們呼喚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制度,宣揚民主與自由的人文主義精神,強調個性解放,這 些為此時

2、期中國借鑒外來音樂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結合,生新生 、_ 進步音樂文化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同時,新詩界出現了胡促進產適、劉半農等一些注重質樸自然,追求個人情感表達的詩人,他們在吸 收古詩文學遺產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這些因 素又為藝術歌曲的誕生創(chuàng)造了文詞方面的條件。其次,一些具有民主思想,留學西方的知識分子,他們在如饑似渴地吸收外國政治、經濟、科學、哲學、法律等先進知識的同時,也兼學了西洋音樂中的作曲理論技法,他們沖破傳統(tǒng)的主要以單音體系為表現特征的音樂表現形式,向具有和聲、復調思維的 西方創(chuàng)作方式上邁進,出現了運用西方創(chuàng)作技巧來創(chuàng)作民族風格歌曲的新氣象,在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藝術歌曲

3、的詩性和音樂性 得到 了充分結合。另外,一批留學歸來的音樂家,如趙元任、應尚能、周淑安等人用音樂會的形式來演繹歐洲藝術歌曲,同時也演唱大量了蕭友梅、 黃自等中國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藝術歌曲,這種音樂會的形式為當時藝術歌曲 的推廣提供了場所,同時他們在將美聲唱法帶到國內并逐漸傳開的過程 中,架起了應用西方歌唱技法演唱中國藝術 歌曲的橋梁。這些都為當 時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開拓了廣闊的學 術空間。中國藝術歌曲的這種體裁究其源頭屬于“泊來品”。那么作為西方音樂體裁的藝術歌曲傳入我國也近有一百年左右的時間了。下面 我就從三個時期來淺析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脈絡:二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時期五四運動掀起和推動了新文化運動

4、的熱潮,隨著西樂東漸,當時我國的一些知識分子和音樂家引用西方音樂的曲調填上歌詞,在學 堂中教唱,稱為學堂樂歌,如李叔同的送別、春 游等,開始了 中國音樂史上的學堂樂歌時代,并成為我國最早 藝術歌曲的雛形,當時 稱這類歌曲為“藝術歌”。中國近代的藝術歌曲,是在發(fā)揚五四精神和繼承歐洲這一浪漫主 義歌曲傳統(tǒng)的大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我國早期的作曲家、音樂理論家 青主在德國留學期間,于1920年根據宋代蘇軾的詞譜曲的大江東 去成為我國的第一首藝術歌曲。以青主、趙元任、浪漫主義黃自等人為代表的我國藝術歌曲的奠基者創(chuàng)作了一些具有濃郁 色彩和較高水準的藝術歌曲,并且采用了多種聲樂體 裁。如青主的大 江東去、我住

5、長江頭,趙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海 韻、上山、也是微云,黃自的春思曲、思鄉(xiāng)、玫瑰三愿。其中清唱劇長恨歌選段山在虛無縹緲間曲調委婉,氣息悠長,詩韻與音韻相柔和,非常藝術化地再現了詩詞的典雅、婉約的風格。再如花非花和卜 有懷和點絳唇賦登樓的雄渾壯闊。藝術歌曲“從 二十到三十年 代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是一段輝煌發(fā)展的時期,蕭友梅、趙元任、黃 自、陳田鶴以及李惟寧、應尚能、賀綠汀、江 定仙、劉雪庵等一批專業(yè) 作曲家創(chuàng)作了數目可觀、又具有較高質 量的藝術歌曲”。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幽渺深沉,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綜觀中國藝術歌曲起步階段,作曲家們大多都選用了具有很高文 學價值、意蘊深遠、清新脫俗的作品,游弋在廣

6、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使旋律 與歌詞緊密結合,水乳交融,從而創(chuàng)作出詩意盎然、含義雋永的藝術歌 曲,明顯地體現出德奧藝術歌曲的影響,也凸 現出中國藝術歌曲的重 要特點。進入20世紀30年代“九.一八”的炮聲震憾了中國樂壇,以聶耳、冼星海為代表的革命音樂家,異軍突起,通過開展左翼音樂運 動,使藝術歌曲又得到了新發(fā)展,也使人們逐漸對藝術歌曲有了更為 廣闊地認識與理解。代表作品如聶耳的鐵蹄下的歌女、梅娘曲、賣報歌等,冼星海的夜半歌聲、黃河 頌等;張曙的蘆溝問答、一條心、洪波曲和丈 夫 去當兵。此外,還有賀綠汀的嘉陵江上,張寒暉的松 花江 上O左翼音樂家們創(chuàng)作的藝術歌曲呈現出了以抗戰(zhàn)愛國為主題內容, 富有群眾性

7、、戰(zhàn)斗性的特點。而且這一時期,在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上又顯露 出另一個新的特點,就是作曲家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加強了中西貫通,使民 族音樂與西洋音樂進一步融合,創(chuàng)作出許多符合中國人審美情趣、富 有民族風格的藝術歌曲,如冼星海的二月里來,劉雪庵的長城謠、紅豆詞等,從而進 步拓寬了 藝術歌曲的發(fā)展道路。二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時期20世紀50年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蓬勃發(fā)展的時代。一些專業(yè)作 曲家感受到新生活、新時代的氣息,熱情地創(chuàng)作了一批反映新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以群體歌唱為特色的群眾歌曲。而藝術性較強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雖處于弱勢,但卻在夾縫中初露生機。從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文革”前,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出現了兩股新的 音樂

8、創(chuàng)作主流:其一是民歌被改編的藝術歌曲。此時期民歌被改編的藝術歌曲,在保留了原有民歌特有風格的基礎上,在曲調和伴奏上給以藝術化的處理,使其質樸中顯露高雅,細膩中呈現奔放。尤其是鋼琴伴奏參與藝術表現,使歌曲更加完美動人。這一時期的作品有:牧歌、瑪依拉(1955年)、槐花 幾時開(1955年)、三十里鋪(1956年)、五哥放 羊(1956年)、嘎俄麗泰(1958年)等佳作。在創(chuàng)作 上還出現了丁善德 的愛人送我向日葵、呂遠的克拉瑪依之歌、 美麗其格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生茂的馬兒啊,你慢些走等。我們能從中強烈地感受到民族的生機、國家的生氣之活力。其 是這一 時期許多專業(yè)作曲家為毛澤東詩詞譜曲的藝術歌

9、曲也廣 為傳頌。如劫夫 為毛澤東詩詞譜寫的念奴嬌.昆侖、沁園 春.雪、卜算子.詠梅、蝶戀花答李淑一以及丁善德 的清平樂.會昌、賀 綠汀的卜算子.詠梅、趙開生與翟希賢分別譜寫的蝶戀花答李淑一等均傳唱至今。到“文革”后期也 曾出現過一批佳作,但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與其它音樂品種比較, 藝術歌曲在藝術化的探索以及優(yōu)秀作品創(chuàng)作數量上顯 得較為遜色。其 中,一些作曲家也創(chuàng)作了極少量的藝術歌曲,多以頌歌體裁為主。在70 年代末期的藝術歌曲有北京頌歌、千年鐵樹開了花,以及釗邦的臺灣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李煥 之的半屏山、施光南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中國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也出現了新的生 機?!捌?/p>

10、十年代末所產生的一些作品中就表現出大膽的藝術創(chuàng) 新精神, 開拓了藝術歌曲復蘇的道路?!弊愿母镩_放以來,藝術 歌曲的創(chuàng)作出現 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題材的拓展,藝術上的成熟,使音樂語言與作曲 技法的運用更為豐富多樣。羅忠?F無疑是這時期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的重要代表,他的涉江采芙蓉、嫦娥等 歌曲都很有深度。在音高組織上運用十二音序列,采用調性與無調性相結合的節(jié)奏序列,并在序列結構中隱含著我國五聲調式 旋律, 充分發(fā)揮作曲家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旋律器樂化。他一方面增加了演 唱技巧上的難度,另一方面也強化了藝術表現力與 感染力,在詞、曲、 鋼琴伴奏相結合的總體布局與構思上,表現出深厚的藝術功力。理論家 們都認為

11、“他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 詩中所要求的意境,開拓了 樂時代的 新領域,在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 上,具有突破性意義”。三八十年代至今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藝術歌曲也迎來了繁榮的春天。不僅在數量上比過去30年多了很多,而且在歌詞的詩化程度,音樂的 藝術風格與藝術技巧的運用上也有明顯的提高。如谷建芬 的那就是 我,通過對故鄉(xiāng)的小河、水磨、炊煙、海螺等音樂 形象的塑造,歌詞 與音樂都有著令人回味的意蘊,具有詩歌的含蓄美。施萬春的送上我 心頭的思念融西方宣敘調與旋律歌唱 于一體,自然親切,深切地表達 了人民對周總理的思念之情。還 有蘇夏的題西山紅葉、劉錫津的天鵝之歌等,詩化的中國意蘊,新穎的音樂語言都說明了我國音

12、樂 家在探索藝術歌曲表 現形式、音樂語言、體裁風格等方面做出了大膽的 創(chuàng)新與改革。20世紀90年代前后,我國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和推廣進入了新的出27首經典曲目;同年7月,文化部中國音協(xié)邀請專家就推廣 藝術歌曲 創(chuàng)作舉行座談會;2000年以后又連續(xù)推出全國性的哈高潮。1999年文化部主辦第一屆“中外藝術歌曲音樂會”并推爾濱之夏藝術歌曲比賽評獎、全國藝術院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的比賽評 獎及專 家論壇等,均有力地推動了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與演唱。新時期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的繁榮,其突出特點是創(chuàng)新求變,作品更動 人,風格更多樣,這方面主要以形成了一個優(yōu)秀的作曲家群 體以及創(chuàng)作 出的一批優(yōu)秀作品為標志。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有

13、施光南、鄭 秋楓、施萬春、尚德義、陸在易等。這些作曲 家具有扎實的藝術功底,豐富的生活閱歷,受過嚴格的專業(yè)訓練,又具有獨特的藝術個性與追求。施光南是這一時期作曲家群體中杰出的代表,他始終把表現人的真情實感作為出發(fā)點,創(chuàng)作出來的歌曲不僅意境深遠、旋律優(yōu)美、形象鮮明,還體現了深刻的思想性與哲理性,如多情的土地、祝酒歌等。再如我愛你,中國的曲作者鄭秋楓還創(chuàng)作了大型聲樂套曲祖國四季,其中春、秋風格大度氣派、音域寬廣明亮、 旋律流暢清新。同時,這一時期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作品還有:周總理你在哪里(施光南)、清晰的記憶(朱踐耳)、科學的 春天來到了、祖國永在我心中(尚德義)、我和我的祖 國(秦 詠誠)等。四結語從百年中國藝術歌曲發(fā)展脈絡來看,中國藝術歌曲始終是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