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年級上冊教案 2_第1頁
2022年三年級上冊教案 2_第2頁
2022年三年級上冊教案 2_第3頁
2022年三年級上冊教案 2_第4頁
2022年三年級上冊教案 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教學課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 法 、 學 法第四課 蚯蚓 1、蚯蚓有其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身體結(jié)構(gòu);2、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yīng)的反應(yīng),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yīng)、對水的反經(jīng)受對蚯蚓的觀看,初步懂得動物身體結(jié)構(gòu)的多樣性;對蚯蚓的細致的觀看,對蚯蚓身體結(jié)構(gòu)的熟悉;能用簡圖畫出蚯蚓的外形結(jié)構(gòu),能用教學用具放大鏡維恩圖比較相同和不同;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捉蚯蚓同學學習活動一、課前布置同學捉蚯蚓1、老師提示同學留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 的地方有什么環(huán)境上的特點;二、觀看蚯蚓的身體 1、組織爭論觀看蚯蚓的身體的次序,爭論紀錄的方 法;在同學觀看過程中解答同學問題和給與指 導;2、同學觀看、記錄蚯蚓牛的身

2、體;并在觀看過程中 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3、關(guān)注:同學在觀看過程中是否留意到肛門、扣、和環(huán)帶,同學在觀看過程中溝通和記錄情形;弄清觀看次序 觀看蚯蚓 提出問題三、觀看蚯蚓的運動和反應(yīng);1、組織同學爭論觀看蚯蚓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認真觀看做好記錄法;在同學觀看過程中解答同學問題和給與指導;2、同學觀看、記錄蚯蚓的運動;并在觀看過程中提 出自己的新的問題;3、關(guān)注:同學在觀看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比用維恩圖進行比較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觀看蚯蚓的反應(yīng),同學在觀 察過程中溝通和記錄情形;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1、回憶維恩圖的用處;2、同學把上節(jié)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

3、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 的特點;五、勉勵同學飼養(yǎng)蚯蚓,以獵取更多有關(guān)蚯蚓的信 息;飼養(yǎng)蚯蚓,以獵取更多有關(guān)蚯蚓的信 息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1 / 35 第四課 蚯蚓身體:口 環(huán)帶 肛門教學課題第五課螞蟻1、螞蟻有自己的生活習性,適應(yīng)陸地上的生活;教學目標 2、螞蟻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觸礁,胸上長有六只腳;教學重點 經(jīng)受用不同方法觀看螞蟻的過程,初步體會動物的多樣性教學難點 觀看螞蟻過程中不干擾螞蟻,室外觀看螞蟻的安全性;教 法 、 學 畫圖 比較 觀看 教學用具 放大鏡 課件法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一、課前布置找螞蟻 到校內(nèi)里去找螞蟻1、課前找螞蟻的要求:在校內(nèi)找到

4、螞蟻;不驚擾螞蟻;不捉螞蟻;2、同學找螞蟻,最好能找到螞蟻的窩;二、觀看螞蟻(一)室外觀看螞蟻 1、溝通有關(guān)螞蟻的體會;室外觀看螞蟻2、觀看螞蟻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觀看螞蟻的方法;3、老師整理同學的看法并依據(jù)同學看法適當補充觀察的留意事項;4、同學到校內(nèi)找好的地方觀看螞蟻;(二)室內(nèi)觀看螞蟻(用于補充室外觀看的不足或校內(nèi)內(nèi)找不到螞蟻的情形)3、老師問:“ 螞蟻要亂跑,怎樣才能很好的觀看螞室內(nèi)觀看螞蟻蟻呢?”4、同學爭論方法,老師整理;同學爭論方法5、選用合理的方法進行限制螞蟻活動而又不損害螞蟻的觀看并記錄;三、溝通發(fā)覺1、同學溝通觀看中的發(fā)覺;2、組織同學并適當提問使同學溝通更順暢和清晰,同學溝通

5、觀看適當供應(yīng)信息以幫忙同學解答觀看中的問題;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2 / 35 第五課 螞蟻螞蟻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觸角,胸上長有六只腳教學課題第六課金魚1、魚類有適應(yīng)水生環(huán)境的結(jié)構(gòu),具有生命體的基本特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 法 、 學2、金魚用鰭游泳,用腮呼吸;3、金魚和螞蟻具有相同的生命特點;通過觀看金魚的生活,明白水生動物與陸生動物的相同和不同;同學有想法時用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觀看 對比 試驗教學用具魚缸 金魚 放大鏡法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3 / 35 一、明白魚類的生活環(huán)境1、老師介紹魚類的生活環(huán)境;2、同學舉例其他的水生生物;舉例水生生物二、觀看金

6、魚的外形和運動3、同學觀看金魚的外形和運動;4、老師適時告知魚鱗、魚鰭等及其作用;三、觀看金魚的吃食和呼吸 1、溝通有關(guān)金魚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體會;2、爭論、設(shè)計觀看金魚吃食和呼吸的方法;觀看魚的外形 溝通 爭論3、老師依據(jù)同學的溝通與爭論作出提示:喂食觀看金魚的吃食;用紅水觀看金魚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紅水的方法)4、同學觀看并記錄;認真觀看做記錄5、老師適時指導并供應(yīng)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氣;四、比較金魚和螞蟻的相同和不同 1、回憶維恩圖的用處;回憶2、同學把上節(jié)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3、小結(jié)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五

7、、把觀看后的金魚養(yǎng)在各班教室,便利同學連續(xù)觀看,獵取更多信息;留意平常的看護,保證金魚同學連續(xù)觀看存活;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第 6 課 金魚金魚的身體捕食 呼吸動物的共同特點教學課題第七課動物的個體外形不同,生活環(huán)境也不同,但是動物具有共同的特點:生活在一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定的環(huán)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護生命,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 應(yīng),會生長發(fā)育,會繁衍后代整理已經(jīng)觀看、分析、和爭論的結(jié)果,進行概括和總結(jié),共同的除動物的共同征;教學難點 同學供應(yīng)的信息是否有證據(jù)支持,同學無證據(jù)信息對整理的干擾;教 法 、 學 對比 整理 練習 教學用具 課件法4 / 35 教學過程 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

8、習活動 一、爭論動物的共同特點;1、同學整理本單元的學習成果;2、小組爭論四種小動物的共同特點,把結(jié)果記在課 本上;爭論動物的共同特點3、匯報,老師把匯報結(jié)果記在黑板上;4、老師或同學舉例某種動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匯報溝通同特點,假如某一種動物不具備上面四種動物的 某個共同特點就刪去,這樣找出動物的共同特 點;二、感受生物的多樣性4、老師講解到校內(nèi)觀看學校動物和植物的留意事 項;5、同學分組到校內(nèi)悄悄的觀看校內(nèi)的植物和動物;6、回教室匯報;三、總結(jié)生物的共同點 1、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體;分組到校內(nèi)悄悄的觀看 匯報溝通四、爭論人與其他動物、植物的共同特點 爭論溝通1、老師指著動物、植物的

9、共同點問:“ 人有這些特 點嗎?”2、歸納小結(jié):人和動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 的,生活在肯定的環(huán)境里,會生長繁衍、最終都 會死亡;這是生物的特點,也是生命的基本特 征;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第七課 動物有哪些相同特點 運動 反應(yīng) 食物教學課題第 1 課觀看我們四周的材料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四周存在著很多不同種類的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 法 、 學料;2我們四周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觀看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木材的特性觀看 對比 描述教學用具課件法5 / 35 教學過程 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 一、觀看我們四周的材料 1這個單

10、元我們將開頭學習“ 材料” ,板書“ 材 料” ;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稱?什么物品是用這種 材料做的?老師將同學說到的材料一一板書出來;2看看自己和小組里的同學,身上穿的、佩戴的和 攜帶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試著把它們寫在 書中的表格中;3溝通記錄的情形,看看有沒有出錯;4這些材料在我們身邊應(yīng)用很廣,書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們又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組合作完成調(diào)查表,對于難以判定是什么材 料制成的物品,請作出標記;摸索 書寫 溝通記錄的情形小組合作完成調(diào)查表5調(diào)查終止后,在小組內(nèi)爭論以下問題:小組溝通全班溝通6在小組溝通的基礎(chǔ)上,全班溝通哪些材料在我們身邊被廣泛使用著,為什么大

11、量使 用它們呢?二、觀看描述幾種常見材料的主要特點 1我們四周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種材料組成的,比如一扇門,就使用了木頭、玻璃、金屬等材料,不同的部位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舉例說說你的想法 2四人小組挑選兩種材料爭論它們分別有什么主要 特點和用途,并記錄下來;3溝通各組的記錄情形,有不同看法的準時補充,如認同其他組的觀點,準時將它補充在自己的記錄 單上;4請保管好記錄單,下次仍要再使用四人小組挑選兩種材料爭論溝通各組的記錄情形第 1 課板書設(shè)計課后反思觀看我們四周的材料我們四周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 璃、纖維等;教學課題第 2 課誰更硬一些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

12、韌性和在水中的沉浮才能;教學目標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別的物體破壞它的表面;教學重點 比較材料軟硬的方法;教學難點 挑選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點6 / 35 教 法 、 學動手比較 試驗 講解教學用具:木頭、紙、金屬和塑料法 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動手比較同學學習活動一、比較硬度1比較紙和木頭的軟硬,出示紙和木頭,說說它們誰更硬一些?你是怎樣觀看到的?(紙一折就變形,而木頭不簡潔折)摸索回答2比較紙、木頭、金屬的軟硬,再出示金屬一條,這三材料誰更硬一些,你是怎樣觀看到的?3比較木頭、金屬、塑料的軟硬 假如再給你一種材料:塑料,它們的軟硬又會是 怎樣的?(同學推測)可以怎樣檢測它們的軟

13、硬?怎樣做到有序地觀看?(出示書P48的記錄表)說說試驗中需要留意哪些方面試驗中需要留意哪些方面?(依據(jù)同學回答、教 師再適當補充,出示活動題方)說說四周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屬?為什么用金屬不用其它材料(依據(jù)同學的舉 例,出示材料開展試驗)同學舉例1易傳熱 將大小相同的木條、塑料和金屬條同時放入熱 水中,過一段時間,用手摸一摸哪一種材料最熱?2能導電 老師演示,將木條、塑料、金屬條分別接入電觀看老師演示路檢測器,觀看電燈泡是否發(fā)亮?3延展性 試著用榔頭輕小扣打銅絲,觀看銅絲發(fā)生了什 么變化?4有金屬50 頁,明白一個飲料罐的同學閱讀第 50 頁三、飲料罐的故事1組織同學閱讀第生產(chǎn)過程第 2

14、 課板書設(shè)計課后反思誰更硬一些比較硬度用刻畫的方法教學課題第 3 課比較柔韌性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教學目標力;2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zhì);7 / 35 教學重點用簡潔測量方法比較材料的柔韌性;教學用具課件教學難點挑選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點;教 法 、 學小組爭論爭論比較韌性法 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一、柔韌性的熟悉出示兩根長度、厚度和寬度一樣的塑料條和木條;師:請兩位同學上來各取一根,分別去取同樣重的指名演示兩桶水,觀看塑料條和木條的變化情形;兩名同學上來演示,其它同學觀看,然后匯報觀看到的情形(木條斷,塑料條沒

15、有斷;塑料變了,沒有斷,木條先是彎了,最終斷了)老師指出:我們把像剛才這樣塑料條受力變形后,齊讀概念不易折斷的特點叫做柔韌性;二、比較 3 種不同材料的柔韌性1供應(yīng)三種物體,找一找它們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做 的?(木頭、塑料、不銹鋼)2用自己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柔韌性,并把比較的 結(jié)果排一排序(提示同學材料不要弄斷)3同學匯報比較結(jié)果,當各組看法分歧時,引導學 生發(fā)覺:比較的材料由于寬度、厚度、用力大小不 同,這樣比較它們的柔韌性是不公正的;4老師出示寬度、厚度相同的木條、塑料條、不銹 鋼條,問:可以怎樣爭論它們的柔韌性?5同學小組爭論、匯報,老師引導,最終邊小結(jié)邊 演示操作步驟 三、熟悉塑料 1我

16、們的生活學習中有哪些塑料制品?2出示各種塑料制成的物品圖片,觀看后思 考:這些塑料制品分別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觀看和摸索的結(jié)果記錄在氣泡圖上;四、爭論明白塑料的循環(huán)使用自己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柔韌性小組爭論、匯報,第 3 課板書設(shè)計課后反思比較柔韌性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zhì)教學課題第 4 課它們吸水嗎8 / 35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 法 、 學力;2吸水性是指材料對水的滲透才能,與材料的組成和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用觀看的方法比較材料的吸水性;通過比較發(fā)覺吸水性與材料的組成和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用觀看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

17、理性質(zhì)教學用具放大鏡、餐巾紙等法 教學過程一、導課老師教學活動同學學習活動依據(jù)提問摸索二、誰更簡潔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 片、木片(紋理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誰更 簡潔吸水,為什么這樣想?把推測結(jié)果記錄在試驗 記錄單上;2怎么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呢?出示稀釋的紅 墨水、滴管,我們請這兩位伴侶來幫忙,你們準備 怎么做?3、老師補充觀看、試驗要點 三、紙的觀看 1供應(yīng)放大鏡、餐巾紙、鉛畫紙;導語:紙的吸水性最強,有些同學猜想紙的中同學小組設(shè)計試驗,只要求簡潔設(shè)想 同學分組試驗后匯報間可能有間隙,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更認真地來 觀看兩種紙吧;摸索回答2、我們可能用什么

18、方法進行更深化的觀看呢?進行觀看方法的指導(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鏡看、放到水里泡一泡 )老師應(yīng)提示同學留意觀看的次序;3、同學可能會說出很多紙的特點,均應(yīng)賜予確定,要留意將同學的關(guān)注點引向紙的纖維和結(jié)構(gòu)上去;4、我們在鉛畫紙和餐巾紙里都發(fā)覺了纖維,紙的纖 維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可以把紙放入水中,輕輕攪 拌一下,進行觀看;四、介紹造紙術(shù) 五、我們來造一張紙小組觀看后全班溝通;同學觀看懸浮在水中的紙纖維第 4 課板書設(shè)計課后反思它們吸水嗎吸水性是指材料對水的滲透才能,與材料的組成和 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9 / 35 教學課題第五課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

19、沉浮能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力;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gòu)成的材料有關(guān);用簡潔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fā)覺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認同物理性質(zhì)是可以被觀看和測量的觀點,并具備肯定的爭論材料物理性質(zhì)的才能;教 法 、 學用簡潔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教學用具金屬塊、木塊和塑料塊法沉浮教學過程 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 一、導課二、沉浮試驗 1. 出示金屬塊、木塊和塑料塊各兩種(實心),認 一認,它們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認一認,它們是由什么材料做的2. 小組內(nèi)猜一猜,假如把它們放入水中,哪些會 沉,哪些會浮?填寫試驗記錄單(沉可用“ ” 表猜一猜示,浮可

20、用“ ” 表示),并進行全班溝通,關(guān)注 有爭議的物體;3. 試驗方法指導:將物體放到水中心再放手,假如 物體向下遇到水槽底部,我們可以說它在水中是沉 的,假如物體不能遇到水槽底部,我們可以說它在水中是浮的;4. 分發(fā)水槽,小組試驗,每種物體可多試幾次,注小組試驗意做好記錄;5. 全班匯報溝通,形成階段性熟悉:像金屬這類材 料制成的物體在水中簡潔沉,像木頭、塑料這類材匯報溝通料制成的物體在水中簡潔??;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 同;三、熟悉木頭 1、導語:木頭是一種在水中很簡潔浮的材料,它仍 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們的生活中被廣泛運用,接下去我們來進一步熟悉木頭這種材料;2、我們四周有哪些木頭制成的物品

21、?這些物品有什么特點?3、從這些物品中,我們發(fā)覺木頭具有哪些特性?小填寫氣泡圖;組合作,填寫氣泡圖;第五課板書設(shè)計課后反思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 沉浮與構(gòu)成的材料有關(guān)10 / 35 教學課題第六課 磚和陶瓷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 力;教學目標 2、磚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3、人工材料在制作過程中會經(jīng)受變化,轉(zhuǎn)變材料的性能;教學重點運用學到的學問與技能自主探究磚和陶瓷的物理特性;課件教學難點人工材料在制作過程中的變化及磚和陶瓷的區(qū)分;教 法 、 學將學習到的學問與技能應(yīng)用于新的環(huán)教學用

22、具法 教學過程一、導課老師教學活動同學學習活動依據(jù)提問進行摸索二、磚和陶瓷1. 出示建筑工人砌墻的圖片、各種陶瓷制品的圖 片;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看后回答2. 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磚和陶瓷?三、爭論磚和陶瓷的性質(zhì) 1導語:我們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磚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樣的特性呢?讓我們綻開對磚和 陶瓷的探究之旅吧;簡潔回憶對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 在水中沉浮才能的檢測方法和所需實2同學們想爭論磚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樣進 驗器材 行爭論呢?需要什么工具呢?(3分發(fā)磚與陶瓷各 一小塊,一枚鐵釘、一杯水、一個滴管;分小組進行自主探究,提示同學做好試驗記錄;4匯報溝通;現(xiàn)在我

23、們能比較具體地描述一下磚和匯報溝通陶瓷了嗎?提倡先填一填氣泡圖,整理自己的觀看 試驗所得,再來進行描述;四、黏土的變化 五、課堂小結(jié) 1磚和陶瓷是人類了不得的創(chuàng)造,但是磚和陶 瓷的生產(chǎn)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會對環(huán)境造成肯定的破壞;2我們?nèi)灾滥男┎牧??關(guān)注我們身邊的材 料,課后做個小調(diào)查;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11 / 35 第六課 磚和陶瓷磚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教學課題第七課給身邊的材料分類1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四周存在著很多不同種類的材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 法 、 學法2物體可以依據(jù)構(gòu)成它的材料的性質(zhì)來描述,也可以依據(jù)這些性質(zhì)

24、來區(qū)分一組 物體或材把物體和材料聯(lián)系起來,會從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體和通過回憶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對材料的熟悉;通過回憶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原教學用具不 同 材 料 制 成 的 物 品 圖有熟悉;片,自制復(fù)合紙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一、給我們生活中的物品分類1. 出示各種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圖片;小組合 作,依據(jù)各種物體使用材料的不同進行分類,填入 書本 P61表中;2. 匯報溝通并進行小結(jié):二、對所學過的材料按物理性質(zhì)進行總結(jié)歸納小組合作,依據(jù)各種物體使用材料的 不同進行分類1出示表格;這些是我們這單元爭論過的材料,它 們都有哪些特性呢?我們來進行一次盤點總結(jié);2小組填寫表格(

25、在水中沉仍是浮用“ ” 或“ ” 表示,其它部分用“ ” 或“ ” 表示;小組填寫表格3匯報溝通,留意不同材料之間的橫向比較;三、材料與環(huán)境1我們使用的材料有的是自然材料,像木頭、黏 土、棉花、皮革等,這些材料我們可以直接使用,依據(jù)它們各自的特性制成相應(yīng)的物品;有的是人工 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磚、陶瓷和橡膠等,人們把自然界里的物質(zhì)進行加工,使它們具備了我們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來使用;說一說你知道哪些自然 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卻不能,課前同學們搜集了關(guān)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和全 班同學來共享一下吧;四、進一步明白材料,拓寬視野;1. 閱讀資料庫:“ 材料

26、的進展歷史” 及“ 復(fù)合材 料”2. 呈現(xiàn)自制復(fù)合紙,建議同學課后進行復(fù)合紙與普 通紙的對比爭論;3. 這一單元終止了,我們對材料的爭論卻仍沒有結(jié)說一說你知道哪些自然材料,哪些人 工制造的材料;12 / 35 束;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第七課 給身邊的材料分類自然材料:人工材料:教學課題第一課 水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qū)分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教學目標 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外形;教學重點 用網(wǎng)狀圖呈現(xiàn)對水的熟悉,嫻熟地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zhì)進行觀看對比;教學難點 對觀看結(jié)果進行分析,依據(jù)物質(zhì)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教 法 、 學 觀看 比較 教學用具 有關(guān)水的課件資料13

27、 / 35 法 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一、我們知道的水 1、師:關(guān)于水,我們明白哪些?請以小組為單位,爭論溝通,將自己知道的關(guān)于水的內(nèi)容進行簡潔記 錄;匯報溝通播放一小段關(guān)于水的影像資料,進行拓展,同時滲 透愛護水資源的意識;二、水在哪個袋中 1、師:在這幾個袋子中分別裝有石頭、木塊、樹 葉、水、醋、牛奶、空氣這些物質(zhì);(出示幾個不 透亮的袋子)在不打開袋子的前提下,你們有什么 方法推測里面裝的是什么,水又裝在哪個袋中嗎?并摸索這么推測的依據(jù) 2、爭論溝通:把這些較難辨別的袋子單獨取出,如 果可以打開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觀看,能精確 地找到水嗎?準備怎么做?為什么 . 3、生實踐

28、 4、師:對于袋中所裝的物質(zhì),我們都有了自己的猜 測,請大家把袋子都打開,看自己的推測是否正 確;5、引導同學將袋中所裝的物質(zhì)進行分類,溝通匯報 自己的理由;6、依據(jù)同學溝通匯報的情形,告知同學固體、液體 和氣體是正確分類方法中的一種,同時讓生生進行 溝通,人們這樣進行分類的理由是什么;生實踐 溝通爭論:你們推測的結(jié)果如何?你 們推測的依據(jù)是什么?同學舉例,生活中常見的固體、液體 和氣體仍有哪些;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第一課 水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教學課題 其次課 水和食用油的比較水和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亮度、黏度、液滴的外形、重量等方面有教學目標 差異,但它們都會流淌、沒有固定外形

29、;教學重點 觀看、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顏色、氣味、透亮度、黏度、液滴的外形、重量等方面具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淌,沒有固定外形;教學難點 運用不同感觀比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圖表的方式記錄比較的結(jié)果,并進行分析和溝通;14 / 35 教 法 、 學試驗 講解教學用具塑料杯、玻璃、蠟光紙法 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一、觀看水和食用油同學觀看:供應(yīng)應(yīng)每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 同學認真觀看兩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并把觀看到進行觀看的結(jié)果填寫在維恩圖中;二、滴液比較 1、師:水和食用油除了我們剛才所觀看到的不同之 外,仍有不同之處嗎?比如,我們分別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蠟紙、玻璃片和報紙上,

30、它們的狀態(tài)一樣 嗎?生推測,并爭論2、生推測,并爭論:在試驗中需要留意什么?(師 適當提示:每一次將液滴滴在不同的物體上時,為 了試驗的牢靠,需同時多滴幾滴;每一滴的量要控 制,不要太多,簡潔演示;要留意觀看水滴和油滴 在不同物體上后形成的外形是否一樣)3、生實踐,將觀看到的液滴狀態(tài)畫下來,并注明液 滴是在什么物體上;三、比較水和油的輕重 四、借助多種容器,進一步觀看水和食用油的相同 點 1、師演示,將水和食用油分別倒入一些外形不同的 容器中,請同學觀看它們有哪些相同的特點;2、生溝通、小結(jié);將兩者的相同點補充到維恩圖五、總結(jié)提升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試驗同學的記錄,并溝通爭論;1、全班溝通:水和食

31、用油有哪些不同之處,又有哪些相同之處?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其次課 水和食用油的比較教學課題 第三課 誰流得更快一些1、液體都會流淌,流淌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響;教學目標2、熟悉到公開的、民主的爭論有助于辨識試驗的精確性;小組內(nèi)分工合作對開 展試驗是非常重要的;15 / 35 教學重點 簡潔設(shè)計對比試驗,描述并簡潔說明液體流淌的快慢受到黏度影響;教學難點 設(shè)計對比試驗,懂得公正試驗對試驗結(jié)果的影響;教 法 、 學 進行推測并用對比試驗進行驗證 教學用具 玻璃 水 油 洗潔精 法 教學過程一、設(shè)計流淌競賽老師教學活動復(fù)習同學學習活動1、回憶上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科學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呈現(xiàn)

32、上節(jié)課的維恩圖)水會流淌,油會流淌,它們流淌的快慢一樣嗎?摸索2、其他液體也會流淌;比如洗潔精,這也是一種液 體;(師出示三種液體)這三種液體流淌速度一樣 嗎?假如不一樣,你們估計,誰會流得更快一些?3、有什么方法證明?師引導:假如要證明自己的推測是否正確,最好進 行一場公正的液體流淌的競賽;設(shè)計方案4、設(shè)計“ 流淌競賽” 的方案,小組內(nèi)成員溝通:怎 樣做才能保證流淌競賽是公正的?哪個方法最好,為什么?爭論后確定一個競賽方法;5、全班溝通競賽方法,環(huán)繞“ 保證競賽的公正、可 行” 進行爭論,勉勵生生質(zhì)疑,完善競賽規(guī)章;二、試驗、摸索全班溝通競賽方法1、請小組成員依據(jù)自己挑選確定的方案進行流淌比

33、 進行競賽 賽,并記錄;(師要提示同學重復(fù)做幾次試驗)2、全班溝通,匯報,包括:一共進行了幾次試驗,試驗的結(jié)果如何,每次試驗的結(jié)果都相同嗎,大致 是什么緣由導致試驗結(jié)果不一樣等;3、摸索:液體的流淌快慢跟什么有關(guān)?三、液體、固體比較1、師讓同學關(guān)注以板書的水和食用油的維恩圖記爭論課后反思錄,明確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點;板書設(shè)計第三課 誰流得更快一些 液體都會流淌,流淌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響16 / 35 教學課題第四課 比較水的多少液體具有肯定的體積,液體的體積是可以測量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 法 、 學非標準單位的測量會導致結(jié)果的多樣,標準單位的測量使信息溝通成為可 能;通過多種方法

34、比較液體多少;能較規(guī)范地使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用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明確用標準單位測量使信息溝通成為可能;試驗 講解教學用具量筒法 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一、比較哪個瓶子水最多 同學自己進行比較 二、比較水多多少1、師:現(xiàn)在我們已知2 號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同學爭論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嗎?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2、同學爭論測量方法 3、自制刻度線測量進行匯報溝通測量的結(jié)果相同嗎?你們認為是什么緣由導致測量結(jié)果不同呢?我們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三、熟悉并使用量筒 1、師介紹量筒,并提示“ 測量要求” ,問: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們自制的刻度比較,有哪些區(qū)分?為什么量筒要平

35、放?依據(jù)老師提問摸索并回答為什么視線要與液面保持水平?2、請同學用量筒測量三瓶水的多少,并匯報測量結(jié) 果;(假如同學沒有足夠的量筒,或上課時間不 夠,可采納老師演示方式進行)3、師:你們知道這樣一瓶礦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 少嗎?(出示食物或照片)這個數(shù)值就表示了一瓶 礦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體積了;4、師: 5 毫升水大致是多少呢?同學用量筒測量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第四課 比較水的多少液體具有肯定的體積,液體的體積可以用量筒測量17 / 35 教學課題 第五課 我們四周的空氣 1、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四周的一種物質(zhì),可以被我們感知;空氣和水相比,有許 多的相同和不同;教學目標 2、對無法直接進行觀看的物

36、質(zhì)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們的存在;用多種方式對 物質(zhì)進行比較,觀看它們的相同和不同;教學重點明白空氣的確存在,知道空氣的主要特點;課件教學難點用試驗證明空氣的確存在,比水輕,也會流淌;教 法 、 學講解 試驗 觀看教學用具法 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一、我們知道的空氣 1、師:仍記得我們上次“ 推測水在哪個袋里” 的活 動中,是怎么知道空氣在哪的?2、關(guān)于空氣,我們?nèi)灾朗裁??請把自己知道的?nèi) 溝通容填寫到氣泡圖中;二、空氣的存在 1、空氣真的存在嗎?我們都說袋子中有空氣,怎樣才能證明袋中的確裝 有空氣?摸索回答2、師:這里給大家預(yù)備了一些材料,或許能幫忙大 家證明空氣的確存在;請大家

37、分組爭論證明空氣存 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請留意記錄試驗 過程中所觀看到的現(xiàn)象,及試驗的結(jié)果;3、匯報溝通證明空氣存在的方法,所觀看到的試驗 現(xiàn)象及結(jié)果,說明是什么事實證明袋中空氣的確存 在;(滲透“ 有些東西我們看不見,但并不是不存 在” 這一科學觀念)三、比較空氣和水 1、有什么方法證明水和空氣的不同?比如:空氣和 水,誰輕誰重?水會流淌,空氣會流淌嗎?匯報溝通證明空氣存在的方法2、爭論證明的方法,重點對“ 空氣會流淌嗎?” 進 行綻開;動手試驗證明3、比較空氣和水的相同和不同;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18 / 35 第五課 我們四周的空氣空氣的確存在,比水輕,也會流淌教學課題第六課 空

38、氣占據(jù)空間嗎1、空氣占據(jù)空間;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張)的 2、培育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敬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知道空氣與其他物質(zhì)一樣,能夠占據(jù)空間,但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是可以轉(zhuǎn)變的,熟悉到空氣是一種物質(zhì);教學難點 用試驗方法證明空氣的確占據(jù)空間,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是可以轉(zhuǎn)變的,并在 科學事實的基礎(chǔ)上進行推測和說明;教 法 、 學動手試驗 講解等教學用具玻璃瓶、玻璃杯、注射器法 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19 / 35 一、空氣占據(jù)空間1、用“ 烏鴉喝水” 的故事引入,師操作演示,并引 導同學摸索:瓶中的水為什么會上升呢?假如不用

39、看演示摸索石子而利用空氣,能讓水上升嗎?2、出示材料,用這些材料能否讓裝在瓶子里的水上 升并流出來?(保證不傾斜瓶子)3、聯(lián)想平常喝盒裝飲料時,有什么體會?這些材料 該如何使用?4、知道同學分組試驗,提示同學留意觀看并摸索: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假如橡皮泥沒有完全塞住瓶 口,水能上升嗎?是什么緣由讓水上升的?假如停止吹入空氣,水仍能上升嗎?假如想讓瓶中的水不 斷上升,你們的方法是什么?二、杯中的紙會濕嗎?1、師演示,將紙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 中,請同學推測: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紙巾會 不會被水浸濕,為什么?分組試驗完成后,溝通生試驗,記錄試驗時的現(xiàn)象及自己的2、請各小組試驗,請同學摸索試

40、驗中要留意:杯子 要豎直倒扣入水中,紙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摸索;來;三、空氣占據(jù)空間的變化 生試驗出示注射器,請同學分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 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一下,有什么 不同;匯報試驗中觀看到的現(xiàn)象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 第六課 空氣占據(jù)空間嗎 空氣占據(jù)空間 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 或被擴張)的教學課題第七課 空氣有重量嗎1、空氣有肯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教學目標 2、培育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及敬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教學重點 知道并能設(shè)計試驗證明空氣有重量,但很輕;通過對石頭、水、空氣的三者比 較,初

41、步建立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概念體系;教學難點設(shè)計多種方法,重復(fù)驗證空氣有重量,但很輕;木條 細線 玻璃等教 法 、 學試驗 對比 講解教學用具法 教學過程20 / 35 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一、空氣有重量嗎 師:水有重量,石頭有重量,空氣有重量嗎?有什 么方法證明?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成效;生爭論溝通,提出采納自制的小天平 來證明空氣是否有重量 生挑選方法進行實踐,并爭論說明所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 1、師:為了讓我們的試驗結(jié)果更精確,更有說服觀看到的現(xiàn)象力,我們可以利用試驗室的天平稱來進行爭論;2、師演示:將一只布滿氣但未充分氣的皮球放在天 平的托盤上,稱出重量(讓同學來看),然后用氣

42、筒給皮球充分氣,(需提示同學留意充分氣后,皮 球的大小是否發(fā)生變化,為什么要保持皮球的大小 一樣)3、師演示測量充分氣的皮球的重量,請同學幫忙觀認真觀看老師演示試驗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摸索:說明白什 么?觀看對比4、請同學觀看對比,托盤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 要區(qū)分;(托盤天平不僅可以測出空氣是否有重 量,而且可以較精確地測出究竟增重了多少)四、單元小結(jié) 1、請同學將之前記錄的維恩圖等記錄表取出,對比分析 再發(fā)給同學一張新的石頭、水、空氣對比表;請學 生依據(jù)前面的試驗情形和記錄表完成對比表;2、依據(jù)對比表分析:這三種物質(zhì),有哪些特點 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第七課 空氣

43、有重量嗎空氣有肯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教學課題21 / 35 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 法 、 學教學用具放大鏡法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教學課題第一課我看到了什么22 / 35 1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肯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2 初步熟悉真正的觀看應(yīng)當是有目的的,制訂觀看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教學目標 察的進行;3 用各種感官觀看大樹;教學重點 進展觀看大樹的愛好,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朝氣蓬勃的感受;教學難點 進展觀看大樹的愛好,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朝氣蓬勃的感受;教 法 、 學 觀看 描述 測量等 教學用具 放大鏡法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

44、活動一、引言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 老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認真 地看圖,你能發(fā)覺有關(guān)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舉手回答 摸索回答2. 同學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三、 回憶中的大樹 1. 老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晰,但是我們從照片上 發(fā)覺的東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經(jīng)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嗎?同學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 經(jīng)看到過什么?2 同學們的匯報內(nèi)容真豐富,有的內(nèi)容大家都觀察 同學溝通 過,有的內(nèi)容有人仍從來沒觀察過,而有人可能從 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認真 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四、觀看真正的大樹 1. 老師引導孩子們溝通在頭腦中

45、制訂好的觀看大樹溝通的個人方案;(觀看內(nèi)容、觀看方法、需要借助的 工具等)2. 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觀看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 定有更多的發(fā)覺;同時把觀看到的信息,用簡短的 詞語記錄下來;3. 評判 4. 總結(jié)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第一課 我看到了什么23 / 35 教學課題其次課校內(nèi)的樹木樹的整體外形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 法 、 學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樹生長在肯定的環(huán)境里,有肯定的生存需要;能客觀地記錄觀看到的現(xiàn)象,能連續(xù)關(guān)注樹木的變化;比較爭論樹木的相同之處;觀看 記錄 爭論等教學用具放大鏡法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一、觀

46、看樹木的方法 1. 總?cè)蝿?wù):分小組進行觀看,每個小組盡量觀看不 同的樹木;小組內(nèi)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看任務(wù);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看筆記;2. 分任務(wù):我們所要觀看的樹長在校內(nèi)的哪個地方?我們怎么按次序來觀看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3. 溝通:我們可以用哪些新的觀看方法來觀看新的畫簡圖、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 果 實 、 拓 印 樹 皮、 撿拾 標 本 、 對 比內(nèi)容?4. 比較:我們能比書上的觀看記錄記得更好嗎?法 二、觀看記錄一棵樹1. 從遠處觀看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2. 從近處有序觀看樹的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 的發(fā)覺?摸索回答 匯報溝通3. 讓我們一起來把觀看到的內(nèi)

47、容記錄下來吧;要寫 出觀看的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看的次序來記錄;最好能貼上收集到的實物標本;三、整理我們的觀看記錄 1. 整理:分小組依據(jù)觀看記錄整理成觀看筆記;2. 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的觀看記錄,能猜出是校內(nèi)里的哪一棵樹嗎?比較我們的觀看記錄,摸索、溝通: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樹的相同之處:樹的不同之處:它們都長在泥土里 樹冠有大小樹干有粗細都有樹葉、果實 24 / 35 教學課題第三課大樹和小草1、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點;教學目標2、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zhì)地;3、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jié)果,都需要水

48、分、陽光和空氣;教學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點;課件教學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教 法 、 學觀看 比較 畫圖等教學用具法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一、熟悉常見的小草1. 師生溝通:在校內(nèi)里不僅有高大的樹木,仍 有低矮的小草;我們熟悉這些小草嗎?這些小草長溝通在校內(nèi)的哪些地方?2. 老師指導:對不知名的小草怎么熟悉?供應(yīng) 熟悉的方法及資料;二、觀看記錄狗尾草 1. 老師引導:在校內(nèi)、田野、路旁、果園中都 能找到狗尾草,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實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雜草,各地 都有分布;2. 觀看記錄要求:運用前面學過的觀看次序、觀看方法、記錄

49、方法來觀看記錄一株狗尾草;4. 組間活動:比較不同的草,找出它們的相同 和不同;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小組同學活動:觀看狗尾草,我們用 簡圖把它的樣子畫下來;上臺描述互 相補充:這是我們觀看的狗尾草;1. 引導爭論:可以從哪些方面比較樟樹和狗尾 草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溝通匯報2. 比較完成對比表格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 比較匯報內(nèi)容:總結(jié)大樹和小草的不同之舉手回答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非交叉位置中;2. 全班爭論:大樹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處,記 錄在下面圈圖的交叉框內(nèi)大樹小草板書設(shè)計課后反思25 / 35 教學課題第四課觀看水生植物26 / 35 1、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的海綿體布滿空氣是浮在水面上的

50、緣由;教學目標 2、水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的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教學重點 利用維恩圖總結(jié)水生陸生植物作為生命體的共同特點;教學難點 探究水生植物適應(yīng)水生環(huán)境的結(jié)構(gòu)特點;教 法 、 學 講解 觀看 比較等 教學用具 課件法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一、熟悉常見的水生植物 依據(jù)調(diào)查匯報溝通1. 陸地上生長著很多植物水中也生長著很多植物;出示實物或圖片,這就是兩種常見的水生植物水葫蘆和金魚藻;你課外調(diào)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經(jīng)看到過哪些水生植物?二、觀看水葫蘆和金魚藻 1. 觀看記錄:塑料袋中裝有水葫蘆和金魚藻,分發(fā) 給各小組,要求放入水槽中;2. 摸索:把橡皮泥去 掉,比較

51、觀看水葫蘆和金魚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 處?對,都能浮在水面上,會有什么隱秘呢?3. 探究:嘗試剖開水葫蘆的葉柄,我們會有什么發(fā) 現(xiàn)?這種海綿狀氣囊結(jié)構(gòu)很輕,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三、比較水葫蘆和金魚藻觀看它們在水中的樣子,并用簡圖把 它們畫下來;水葫蘆和金魚藻有哪些相像之處?(除了外形結(jié)構(gòu) 摸索回答 特點外,仍可以稍作拓展,如它們都會繁衍后代,都會死亡等;)它們是水生植物,它們的生長需要 什么條件?四、比較水葫蘆和狗尾草水葫蘆等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 同和不同之處?與前堂課同學總結(jié)的陸生植物的唯恩圖進行比較,再次填寫維恩圖,完成對植物生命體特點的梳理;按要求填寫維恩圖水葫蘆板書設(shè)計狗

52、尾草課后反思27 / 35 教學課題第五課植物的葉1、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 法 、 學2、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3、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頭生長,到最終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開展觀看葉生命現(xiàn)象的活動,建構(gòu)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定;講解 對比教學用具放大鏡法 教學過程 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一、統(tǒng)計收集到的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現(xiàn)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 進行統(tǒng)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里面葉,說說你是怎么收集樹葉的;是呀,樹木是我們 有幾種樹葉?的伴侶,

53、他們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不能隨便摘樹 葉;二、觀看比較樹葉二、觀看比較樹葉 1、質(zhì)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 同一種葉嗎?爭論:觀看到了什么,才說它們是同 一種葉?觀看到了什么,才說它們不 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的主要特點有3、比較:同時觀看全部完整的葉,我們能發(fā)覺 哪些呢?不同種葉有什么相同的結(jié)構(gòu)嗎?是呀,大部分葉具 有葉柄、葉片結(jié)構(gòu),葉片上仍有葉脈;三、觀看葉的生命特點 1、觀看:比較新奇的葉與落葉,它們有什么相 進行比較 同和不同?摸索:長在樹上的新奇葉與落葉的最大 的不同表現(xiàn)在哪里?是呀,新奇的葉是活的,而落 葉是死的;2、描述:觀看一種植物的葉,我們能從中看出 描述 葉的生長

54、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 同的生長階段的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 葉、成熟的葉、老葉、將枯的葉等)能從幾張葉的 不同生長階段去估計一片葉的生長過程嗎?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第五課 植物的葉28 / 35 教學課題第六課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1 、植物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有些變化比較明顯,有些變化不太明顯;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 法 、 學2、植物的變化表現(xiàn)在各個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發(fā)芽、生長、開花、結(jié)果等方面;3、植物的變化是生命體的特點之一;觀看記錄描述植物的變化;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的變化記錄表;講解 比較 練習教學用具課件法 教學過程 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 一、怎樣觀看植物的

55、變化我們知道,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很多植物很快地進入 生長期,發(fā)芽、長大、開花結(jié)果;秋天里,從開學 到現(xiàn)在,好幾個星期過去了,校內(nèi)里的植物發(fā)生了 什么變化?二、觀看葉的生長變化爭論:我們可以觀看植物的哪些 變化?我們怎樣觀看?可以測量一條樹枝上的最大葉子、最小葉子和中間大小的葉子的長度或?qū)挾?并做好記錄,看一 個階段后它們分別有什么變化?仍可以觀看樹葉的摸索回答其他變化;從一棵樹的樹葉大小不同、軟硬不同中,我們知道了什么?從一片樹葉的顏色變化過程中,我們又知道了 什么?三、實地觀看記錄植物的莖、葉 四、記錄一種植物的變化情形 我們?nèi)钥梢酝瑫r觀看田野、路邊和家里的植物 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就這樣始終觀看

56、你所挑選的那棵樹或草,觀看 它們在秋冬季的變化,一個月觀看一次,把觀看的 結(jié)果記錄在表中,你能做到嗎?依據(jù)爭論的結(jié)果,我們分小組按方案 到校內(nèi)內(nèi)進行觀看,記錄下第一手資 料;第六課板書設(shè)計課后反思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29 / 35 教學課題第七課植物的共同特點1、植物按生存的環(huán)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教學目標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 法 、 學2、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養(yǎng)分;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種植物都有肯定的壽命;明白植物的一些共同特點;通過閱讀資料來總結(jié)植物的一些特點;畫圖 比較 觀看教學用具放大鏡 課件法 教學過程老師教學活動 同學學習活動一、比較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摸索: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長?1、回憶:我們的四周生長著很多植物,我們已經(jīng)認請溝通;請補充閱讀P21的“ 植物需識了大樹、狗尾草、水葫蘆和金魚藻;我們?nèi)灾酪柟狻蹦男╆懮参锖退参??記錄在下面的記錄?里;二、明白植物的一生 摸索:植物的一生經(jīng)受了哪些變化?請看圖:向日葵的一生,我們能找出向日葵一 生的幾個典型生長階段嗎?種子、發(fā)芽、幼苗、開花、結(jié)果,這是向日葵 一生的典型生長階段;看圖:一棵大樹的一生,你們能找出與向日葵 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嗎?對了,主要不同是壽命的長 短不同;請看資料庫:“ 植物的壽命有長有短” ,你們有什么體會?是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