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學期物理 期末專題復習 專題(二) 實驗題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學期物理 期末專題復習 專題(二) 實驗題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學期物理 期末專題復習 專題(二) 實驗題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學期物理 期末專題復習 專題(二) 實驗題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學期物理 期末專題復習 專題(二) 實驗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八下物理 期末專題復習 專題(二) 實驗題請回答下列問題:(1) 如圖甲所示,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中:i 固定斜面,讓小車從斜面上的 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 相同。ii 比較甲、乙、丙三次實驗可得結論: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 ,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越 。iii 若水平面絕對光滑,不考慮空氣阻力,請在圖乙中大致畫出小車在光滑水平面上運動的 vt 圖象。(2) 小明將實驗裝置改為圖丙所示,讓小車在斜面上由靜止滑下后,能與固定在右端的彈簧碰撞,來研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i 通過 可以反映小車動能的大小。ii 為了研究動能大小與物體速度大小的關系,應該讓同一

2、小車從斜面上 高度滑下。iii 小車壓縮彈簧的過程,小車的動能轉(zhuǎn)化為彈簧的 能。如圖所示是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1) 實驗中的研究對象是 (填“卡片”或“鉤碼”),通過調(diào)整 (填“卡片大小”或“鉤碼個數(shù)”)來改變拉力的大小。(2) 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小卡片轉(zhuǎn)過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填“能”或“不能”)平衡,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探究不在 (填“同一直線”或“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是否能平衡。(3) 當小卡片平衡時,將卡片剪成兩半,小卡片 (填“能”或“不能”)平衡,說明只有作用在 (填“同一直線”或“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小宇要探充“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他猜想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A. 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大?。?B.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C. 物體運動的速度。接下來小宇通過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開展探究。(1) 進行甲、乙、丙三圖實驗時,彈簧測力計必須沿水平方向拉著物體做 運動。(2) 要驗證猜想 B,需按照 兩個圖進行對比實驗。(3) 比較甲、乙兩圖的實驗,得到的實驗結論是 。(4) 在本次實驗中運用的研究方法是轉(zhuǎn)換法和 。(5) 小穎發(fā)現(xiàn)小宇上述實驗操作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不穩(wěn)定,于是改進了實驗裝置,如圖丁所示。改進后長木板 (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綿、砝碼等器材探究影響壓

4、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 本實驗是通過觀察 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實驗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和轉(zhuǎn)換法。(2) 通過比較圖甲、乙,說明 ,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3) 通過比較圖 (填序號),說明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4) 將該小桌和砝碼放在如圖丁所示的木板上,則圖丙中海綿受到的壓強 p 和圖丁中木板受到的壓強 p 的大小關系為 p (填“”“”或“=”)p。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1) 用壓強計和盛有水的容器進行實驗,情形如圖甲所示。比較 A 、 B 可知:在液體內(nèi)部的同一深度,向 的壓強都相等;比較 A 、 C 可知: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跟 有關。(2) 用如圖乙所

5、示的容器也可以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容器中間用隔板分成互不相通的左右兩部分,隔板上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橡皮膜兩側壓強不同時其形狀發(fā)生改變。用此容器進行的兩次實驗,情形如圖丙的 D 、 E 所示。由此可推斷:a,b 兩種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是 a b,a,c 兩種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是 a c。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明為同學們做了如圖所示的一系列實驗,實驗中的銅塊與鋁塊體積相同。(1) 做三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與 的關系,得出的結論是:在液體密度相同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2) 分析 三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

6、無關。(3) 做四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力的關系,得出的結論是: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 。(4) 做 三次實驗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得出的結論是:在物體排開液體體積一定時,液體的密度越大, 。(5) 實驗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6) 比較實驗圖中可知銅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 N,銅塊的體積是 cm3,銅塊的密度是 g/cm3。實驗中鹽水的密度為 g/cm3。(g 取 10N/kg)小明為了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用一個密度大于水的合金塊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順序,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表示為 G物 、 F1 、 F2 、 G空桶。(1) 按圖中的順序測出的合金塊排水的重力將

7、(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2) 合理調(diào)整圖中實驗順序后,當實驗中的測量結果滿足關系式 (用圖中所測量的字母表示)時,則該實驗結果說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3) 按照合理的順序?qū)嶒灒韵虑闆r會影響驗證結果的是 。A.圖中水面未到達杯口B.圖中合金塊未全部浸沒在水中C.圖中合金塊浸沒水中過深(沒有碰到容器底部)(4) 實驗后,小明又利用上面實驗中的器材和木塊,正確地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實驗過程中有一個步驟可以不用彈簧測力計,這個步驟是 (填寫數(shù)字序號,除外)。小明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1) 實驗前杠桿靜止時的位置如圖甲所示,要使杠桿在水平位

8、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diào)節(jié)。(2) 使用彈簧測力計時,首先應進行的操作是 。(3) 如圖乙所示,在杠桿左側掛 2 個鉤碼,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為 50g,為了便于在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的大小,在 A 點沿 向下方向拉動彈簧測力計,直至杠桿在 位置平衡,并將第一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表中 F1 大小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xiàn)2 大小為鉤碼的重力,L1 、 L2 分別為 F1 、 F2 對應的力臂。 序號F1/NL1/cmF2/NL2/cm11.510.01.015.023.010.02.015.031.520.02.015.041.030.02.015.0 (4) 接下來,小明又進行了三次實驗,將數(shù)據(jù)填在表中,

9、最后總結得出規(guī)律。每次實驗總是在前一次基礎上改變 F2 、 L1 、 L2 中的一個量。小華分析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第 次實驗與前一次改變的量相同,需要將實驗步驟調(diào)整為 。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時,小陽采用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還有一盒鉤碼、細繩和刻度尺等。(1) 該實驗的原理是 。(2) 該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3) 請組裝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使繩子自由端拉力 F 的方向豎直向上。(4) 小陽利用上述組裝的滑輪組,測量了提升不同數(shù)量鉤碼的機械效率,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則第一次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實驗鉤碼重鉤碼上升的繩端的拉繩端移動的機械次數(shù)G/N高度h/m力F/N距離s/m效率120.100.80

10、.3260.102.10.395.2% (5)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 有關。答案1. 【答案】(1) i 同一高度;初速度ii ??;遠iii 如圖所示。(2) i 彈簧被壓縮的長度ii 不同iii 彈性勢2. 【答案】(1) 小卡片;鉤碼個數(shù)(2) 不能;同一直線(3) 不能;同一物體3. 【答案】(1) 勻速直線(2) 甲、丙(3) 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4) 控制變量法(5) 不一定4. 【答案】(1) 海綿的凹陷程度;控制變量法(2) 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3) 乙、丙(4) = 5. 【答案】(1) 各個方向;深度(2) 6. 【答案】(1)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2) (3) 物體的重力無關(4) ;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5) 控制變量法(6) 1;100;9;1.2 7. 【答案】(1) 偏小;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