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地動與靜_第1頁
課堂教學中地動與靜_第2頁
課堂教學中地動與靜_第3頁
課堂教學中地動與靜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學風采】課堂教學中的動與靜2016-09-05 XX教師學苑 收藏,稍后閱讀動態(tài)教學和靜態(tài)教學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課堂上的 “靜”是學生知識的自主構建、能力的自主形成、思想的自主碰撞,是 “動”的準備、 “動”的鋪墊;課堂上的 “動”是思維的交融、智慧的搏擊、心靈的溝通,是 “靜”的X揚、 “靜”的升華。教學中的動靜之道,就像花兒與綠葉,靜是綠葉能量的積蓄,動是花兒精彩的綻放。因此,理想的教學課堂既應該有 “動”也應該有 “靜”,一X一弛,動靜結合,教師教學要合理處理好課堂教學 “動”與“靜”的關系,該動就動,該靜就靜,注重實效,收放自如。這種 “動”靜“”結合的教學場景正是經(jīng)營

2、高效課堂所要追求的效果圖。本期,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課堂教學中的 “動 ”靜“”之道。一、教學中 “動 ”與“靜”的誤區(qū)一直以來, 不管是上課還是聽課, 主要的一個評價標準就是看課堂是否精彩, 精彩的一個主要標準就是看課堂是否出彩,而出彩又大多指向課堂的 “動態(tài)性 ”活動。動是絕對的,靜是相對的。口動有聲、心動無痕,安靜的書桌下面可能藏著涌動的心靈。以 “生”為本不是以 “聲”為本,太看重表面難免浮華,那不是課改的正確方向。以下就是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兩點活動誤區(qū):1、重 “動”輕“靜”在活動設計上,多為 “動態(tài)性 ”的活動,如:齊聲朗讀,相互對話,全班齊問齊答,小組討論、探究、交流活動等, 主

3、要是體現(xiàn)在口動和手動 (鼓掌)而忽視了 “靜態(tài)活動 ”(閱讀與理解, 練習與思考、理解與表達、動腦與動筆)。2、以 “動”代“靜”一節(jié)課下來,都在忙于搞各種 “動態(tài)”活動,沒過幾分鐘就有一項活動, “動態(tài)”活動的時間占了三分之二,而真正安靜下來進入練習與思考, 閱讀與表達的時間卻很少, 時間都跑到 “動態(tài)活動 ”中去了。課堂教學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就真實的課堂而言,應該是有動有靜,動靜交錯。無論是動態(tài)的活動還是靜態(tài)的活動,均屬于課堂活動的X疇。相對而言,動態(tài)的活動是外顯的,而靜態(tài)的活動則是隱性的。教學中 “靜”和“動”是相對的,該動還是該靜,先 “靜”后“動”,還是先 “動”后“靜 ”, “靜”多

4、 “動 ”少,還是“靜”少“動”多,這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是要根據(jù)具體的學習任務需求和當時的課堂狀態(tài)相機而定。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正確把握教學中的 “動”與“靜 ”,教師首先要了解課堂教學中 “動 ”與“靜”的實質(zhì)。二、教學中 “動 ”與“靜”的實質(zhì)1、“靜”實質(zhì)是一種 “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動態(tài)的;另一種是靜態(tài)的。動態(tài)的活動包括: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畫一畫、演一演等等。這些活動,能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在 “動”,能聽見他們的聲音,能看見他們的動作。而靜態(tài)的活動包括:靜靜默讀、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用心體驗、細細品味等等,這時的學生也許一動不動,也許一言不發(fā),但是,他們

5、的思維在活動,他們的情感在變化,這種靜本身就是一種活動。雖然 ,它在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上與動態(tài)的活動不同,但是,就其本質(zhì)來說,它們是相同的。2、課堂 “動”“靜”必不可少課堂教學離不了靜的活動,比如教師的講解,需要學生專心地聽;教師的示X,需要學生專注地看;遇到問題,需要學生用心地思考 而且,越專注,學生獲得的信息就越豐富。同樣,教學中,學生需要討論,需要交流,需要合作,需要表達,因而他們也需要 “動”起來。只有讓學生動起來,他們獲得信息的渠道才會變得更廣, 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 個性才能得到彰顯, 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得以建立,健全的人格才能得到發(fā)展,他們的主體性也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梢?,

6、“靜 ”和 “動 ”的活動,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各自的作用,兩者不可相互取代,二者互為補充,缺一不可。何時動,何時靜,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教學時機、教學對象來決定。3、X生 “動 ”而弛生 “靜”心理學研究表明, 兒童注意力的持久時間不長。 長時間的單一的活動, 容易使兒童產(chǎn)生疲倦而對活動失去興趣。變化的、新鮮的事物則能不斷地刺激兒童,使他保持注意力。課堂的節(jié)奏應該富有變化,時兒快,時兒慢。一味地快節(jié)奏,一個活動緊接一個活動,會使學生感到疲倦;而一味地慢,或者活動太少,該動不動,會使課堂變得死氣沉沉,學生感到?jīng)]勁,從而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必須要能善于控制課堂的節(jié)奏,掌握好動靜的度和量,動靜結

7、合,X弛有度。這樣,才能讓學生保持最佳學習狀態(tài)。4、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在教學活動中, 很難將靜態(tài)的活動與動態(tài)的活動絕對地劃分開, 二者之間往往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相互滲透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若有所獲,往往會不自覺地尋找述說的對象一吐為快;發(fā)現(xiàn)問題而不能解決, 常常會迫不及待地尋求幫助; 在獲得成功的喜悅時, 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與別人分享。學生正是在靜態(tài)的活動中產(chǎn)生了 “動”的欲望,隨著靜態(tài)活動的深入, 學生會自然而然地 “動”起來。而在動的過程中,學生也不是一動到底。他們需要專心地傾聽,仔細地思考,不斷吸納新的信息,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他們不自覺地由動轉為靜,為自己下

8、一步的動積蓄力量。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及時了解他們此時想要干什么,并根據(jù)學生的這種需要,不斷地調(diào)整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三、合理安排動、靜態(tài)教學“動”與“靜”有著相對的穩(wěn)定性,他們功能的發(fā)揮,取決于教與學行動上的協(xié)調(diào)一致。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 要根據(jù)不同的課型和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來設計兩種不同層次的活動。 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是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真正讓學生該動口時就動口,該閉口時就閉口,該出手時就出手。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怎才能做到動靜有致呢?1、“動”“靜”結合,X馳得當就新課程標準而言,對于課堂教學的要求更多是 “動”,而這個 “動”又是相對的,也需要 “靜”。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學節(jié)奏密而

9、不疏, 學生就因長時間緊X造成疲勞, 產(chǎn)生抑制。 再加上各學科都有其自身的抽象性,學生往往感覺到乏味、單調(diào)、枯燥。所以,教師要針對各學科和學生好奇、好問的特點,重視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富有挑戰(zhàn)性的氛圍, 同時還要注意復習舊知識, 新課的導入, 訓練形式的轉換,教學中的過渡和銜接時,教學活動在 “動”的過程中,應力求簡潔、明快、緊湊,讓學生不感到拖沓,不感到厭煩,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但是如果盲目追求 “動”,學生的各種感觀則難以得到充分的感知。那樣也容易使學生的思維跟不上教學的進程,思維無法拓展,造成 “消化不良 ”,效果適得其反。如果全 “靜”,教學節(jié)奏勢必疏而不密,學生就因過于松弛分散了注意

10、力,則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并且阻礙學生認知水平的發(fā)展。 這就要求教師有效把握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 恰當分配時間。 若教學目標難達成時宜 “靜”,且緩而不松,若教學目標易達成時宜 “動”,快而不虛。 “動”靜“”結合,多層次、小臺階分步訓練。“動”的時間要扣準, “靜”的時間要適當, “動”靜“”輪換時間要力求準確。 這樣的教學節(jié)奏,高低起伏,X馳得當,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2、“動”中求 “靜”,“靜”中求 “動”若教學目標偏重知識傳授,教學難度較大,學生基礎水平較低,則宜多 “靜 ”(聽授、思考等);若教學目標偏重于技能訓練,能力培養(yǎng),教學難度偏小,學生基礎較好,則宜多 “動”(

11、討論、直觀教學、作業(yè)練習等)。什么是 “動”中求 “靜”呢?從講授到作業(yè)練習,教師活動X圍應遞減,學生活動X圍應遞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主人翁地位,從實際出發(fā),千方百計地擠出一點時間讓學生進行自學, 或者看書, 或者操作, 或者練習。 同時,在此期間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獲得第一手材料的反饋信息,騰出手來對學習困難的同學進行 “短動 ”,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輪流點撥指導,適時反饋回授, 這就是 “靜”中求“動”。兩者有機結合、 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 可以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比如,在教學時,為防止學生出現(xiàn)單純地模仿與記憶,從上課的第一時間就能 “抓住 ”學生,可以采用游戲來進行教學,

12、力求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用更有效的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結合自主探索、自主思辨進行學習。通過 “動”和“靜”結合的過程,不僅讓學生親自參與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親身體驗知識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而且還可以極大地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調(diào)動課堂氣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運用自主的意識與能力。3、“動”“靜”交替, “動”“靜”有致“動”與“靜”縱貫整個教學全局, “動”靜“”的交替與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相生, 具有特定的教學程序。 學生在學習中不能簡單地模仿、 機械地記憶而教師應抓住教材的脈絡與重點扼要地進行示X講解、點撥指導,從而排難解惑,

13、重點突破,沖淡難點,實現(xiàn) “一動一得 ”。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 教師應該留出一定時間與學生共同討論, 要允許學生有一個走彎路的過程, 在探索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的疑問, 這恰是學習新知識的開始。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探索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帶動全部教學活動的順利發(fā)展,并為下一個 “靜”作好準備。因此,動靜有致的教學, 教師最需要關注的是: 學生的認知結構中是否具備適當?shù)囊延兄R與新知識產(chǎn)生聯(lián)系。這就要求互動教學與隨機練習的輪換交替,連貫銜接,同步進行。有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輔導下進行自學、自練和自改作業(yè),注重學習活動的創(chuàng)造與運演。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對自己的學習

14、有著清醒明確的認識,從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到學習策略以及學習情感的投入都非常主動。鼓勵和幫助學生在 “靜”中自己探究問題,用理性的思維對當前現(xiàn)象或問題去加以分析解釋,經(jīng)歷思辨過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答案。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的主旨,就是努力讓學生親自感受知識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憑借自己的力量獲取知識,從而達到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但其中要忌“動”靜“”輪換過于頻繁,這樣也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都應認識到:不論 “動”的教學設計還是 “靜”的教學設計,都必須是在教學目標的指向之內(nèi)。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根本,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方面來考慮,靈活地進行 “動 ”靜“”的選擇與 “動”靜“”的組合, 這樣才能真正協(xié)調(diào)好 “動”與“靜”的一致性,做到真正的 “動”靜“”有致,實現(xiàn)最佳的教學過程?!皠印迸c“靜”的教學活動是互為條件、相互依存、相互服務的辨證統(tǒng)一關系。 “動”與“靜”之間就象是一個鐘擺一樣 “蕩”過去再 “蕩”回來,快要到頂?shù)臅r候就會向相反的方向運動。 一會兒擺向 “動”,一會兒擺向“靜”,不過再怎么擺來擺去還是課堂這個X圍,牽著它們的那條線就應該是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