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zhàn)役介紹:土木堡_第1頁
古代戰(zhàn)役介紹:土木堡_第2頁
古代戰(zhàn)役介紹:土木堡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戰(zhàn)役介紹:土木堡之變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是指發(fā)生于明朝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北征瓦 剌的慘敗事變。明英宗平日里對宦官王振言聽計從,王振不顧王直等朝臣反對,鼓動英宗朱祁鎮(zhèn)御 駕親征。由于準備倉促,途中軍糧不繼,軍心不穩(wěn),導致大敗。大軍撤退,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瓦剌軍隊追上,明軍被團團圍住,兩軍會 戰(zhàn),明軍全軍覆沒,王振被部下樊忠殺死,明英宗被瓦剌軍俘虜,英國公張輔、時任 戶部尚書王佐(山東慶云縣人)、時任兵部尚書邙墊(湖南省宜章縣人)、時任刑部尚書丁 鉉(江西人)、時任工部尚書王永和(昆山人)與時任都察院右都御使鄧棨俱于土木堡喪生。背景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二月,蒙

2、古族瓦剌部落首領也先遣使2000余人貢馬,向明朝政 府邀賞,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給賞賜,并減去馬價五分之四,沒能滿足他們的要求, 就制造釁端。遂于這年七月,統(tǒng)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nèi)地騷擾。東路,由脫脫不花與兀良哈部攻遼東;西路,派別將進攻甘州(甘肅張掖);中路為進攻 的重點,又分為兩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統(tǒng)率,直攻宣府圍赤城,另一支由也先親率 進攻大同。也先進攻大同的一路,“兵鋒甚銳,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沒”。大 同參將吳浩戰(zhàn)死于貓兒莊。大同前線的敗報不斷傳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鎮(zhèn)在王振的煽 惑與挾持下,準備親征。兵部尚書邙墊和侍郎于謙“力言六師不宜輕出”,吏部尚書王 直率群臣上疏勸諫,但英宗

3、偏信王振,一意孤行,執(zhí)意親征。7月16日,英宗和王振率20余萬大軍從北京出發(fā),由于組織不當,一切軍政事務皆 由王振專斷,隨征的文武大臣卻不使參預軍政事務,軍內(nèi)自相驚亂。19日出居庸關, 過懷來,至宣府。8月1日,明軍進到大同。也先為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看到 瓦剌軍北撤,仍堅持北進,后聞前方慘敗,則驚慌撤退。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時經(jīng)過其 家鄉(xiāng)蔚州“駕幸其第”,顯示威風;又怕大軍損壞他的田園莊稼,故行軍路線屢變。至宣府,瓦剌大隊追兵追襲而來,明軍3萬騎兵被“殺掠殆盡”。13日,狼狽逃到土 木堡,瓦剌軍已緊逼明軍。出征此次出征,由於準備倉促,途中軍糧不繼,軍心已經(jīng)不穩(wěn)。八月在大同聽宦官郭敬 說前方

4、戰(zhàn)敗,王振開始驚慌撤退,撤出大同。然而王振想從紫荊關(今河北易縣西北)退 兵,讓英宗到他的家鄉(xiāng)蔚州(今河北蔚縣),不顧大同總兵郭登和大學士曹鼐等反對,匆 忙改變行軍路線。行四十里后,又怕大軍過境損壞家鄉(xiāng)莊稼,又急令軍隊轉(zhuǎn)道宣府(今 河北宣化),此時瓦剌大軍追至,恭順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率兵戰(zhàn)死沙場。成國公朱 勇、永順伯薛綬率騎五萬前去阻擊,至鷂兒嶺,中伏死,五萬騎全部覆沒。在1449年 8月14日到達土木堡(河北懷來縣東南),離懷來城僅20里,王振以為1000余輛輜重 軍車沒能到達,下令就地宿營。李賢,字原德,宣德八年進士,授驗封主事,正統(tǒng)中遷考功郎中,改文選。正統(tǒng)十 四年“扈從北征,師覆脫還?!庇⒆趶臀?,命賢兼翰林學士,入直文淵閣。自此,李賢 “以受知人主,所言無不盡”,對明代中期政治的改良頗為有力。李賢不僅親歷土木其 事,而且還以一位以國事為重的官員的面貌活躍于政治舞臺上。他在英宗親征之前曾 與同僚一起勸說吏部尚書王直率群臣上章留駕;在行軍途中,又與一些御史謀劃擊殺王 振,制止親征,使英宗安全返回北京。在李賢對土木之變的觀察中,這種熱忱的歷事 者的背景所具有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被俘兵部尚書邙墊一再要求馳入居庸關,以保證安全,但王振不準。土木堡地勢高,無 泉缺水,土木堡之南十五里處有河,被瓦剌軍占據(jù),將士饑渴難耐,挖井二丈仍無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