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記承天寺夜游12篇_第1頁
2023年最新的記承天寺夜游12篇_第2頁
2023年最新的記承天寺夜游12篇_第3頁
2023年最新的記承天寺夜游12篇_第4頁
2023年最新的記承天寺夜游12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74 頁 共 NUMPAGES74 頁2023年最新的記承天寺夜游12篇1、課文(字詞句翻譯對照一本通)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文學常識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為“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3、課文分析 1、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賞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比喻,把月光

2、比作積水,把竹柏影比作交橫的藻荇,寫出了月光的清明澄澈。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清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賞析“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心情不同,欣賞景物的感受也不同,表現(xiàn)出作者豁達寬廣的胸襟。 4、按要求填空 1 描寫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 作者因景抒懷,表達復雜微妙感情的句子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6、作者夜游承天寺的原因: 1 月色入戶,念無與為樂者; 2 心情惆悵。 7、有關“月”的詩句: 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張九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

3、時?!?8、本文寫作手法:借景抒情 9、作者情感: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歡喜,漫步的悠閑等。 10、文中念無與樂者念的結果是: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11.文中表現(xiàn)作者自豪自我安慰又惆悵悲涼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2.月色入戶意思是月光進入了屋子,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13.文中表現(xiàn)興奮和喜悅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與解衣欲睡一句相照應,顯得一起一伏,一沉悶,一活躍。 14.尋張懷民一句中的尋字用得好,你認為好在哪里? 作者要尋的這個人,面對如此月夜,不會蒙頭大睡,肯定也在賞月,但在何處賞月呢?因此要尋,其次,尋字有一種急欲找到東西的失落感,寫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

4、人共同賞月的急切心情。 15、文章記的要素是: 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點:承天寺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件:夜游承天寺 16、.本文的構思角度是( B ) 、托物言志、即景生情、類比象征、以物喻人 17.寫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搖曳的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18.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的?月色入戶 19.“月色入戶”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 用擬人手法,寫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動來與之為伴。) 20、劃分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相與/步于中庭。 21.文中念無與樂者念的結果是: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22.文中描寫月

5、光的句子是描繪了一個 空明澄澈,宛似仙境 的美妙境界。 23.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是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二人耳。 24、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 記敘: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描寫: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抒情:(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記承天寺夜游(2) 一、 教材分析 在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中,蘇軾將敘事、抒情、議論三種表達方式結合得水乳交融。 全文分三層,第一層敘事。首句即點明事件

6、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為團練副史已經(jīng)四年了。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間,作者本欲就寢,怎奈被這美好的月色所迷,頓起雅興,但想到?jīng)]有同樂之人,遂動身去不遠的承天寺尋張懷民。張懷民和蘇軾一樣,亦是被貶至黃州來的貶官,他和蘇軾的友誼相當篤厚。當晚,張懷民也還未睡,于是二人一起來到院子中間散步。這一層敘事,樸素、淡泊而又自然流暢。 第二層寫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個字,就營造出一個月光澄凈、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夜景。我們自可以發(fā)揮想象:月光清朗,灑落庭中,那一片清輝白茫茫一片,好似水積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還有水草漂浮,游蕩,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

7、者的高妙之處在于,以竹、柏之影與月光兩種事物相互聯(lián)系,互相映襯,形成一個整體,比擬、比喻手法精當,新穎,恰如氣氛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肅穆。 第三層便轉入議論。作者感慨到,“何夜無月”,“何夜無竹柏”,可是有此閑情雅致來欣賞這番景色的,除了他與張懷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點睛之筆是“閑人”二字,蘇軾謫居黃州,“不得簽書公事”,所擔任的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官,與儒家的“經(jīng)世濟民”之理想相去甚遠,即所謂“閑人”之表層意義,它委婉地反映了蘇軾宦途失意的苦悶;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月光至美,竹影至麗,而人不能識,唯此二人能有幸領略,豈非快事!蘇軾的思想橫跨儒釋道三家,這便使他的處世態(tài)度有極大的包容性,可以說是寵

8、辱不驚,進退自如。當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時,關鍵點有二。其一,能比較深入地了解文章描寫月景的精妙。文章貴在精煉,不能盲目地刪減字數(shù)。福樓拜說過,寫文章時,能恰當表現(xiàn)一種意思的只有一個詞,作家的任務就是要把那個詞找出來。蘇軾的文章,“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很少有蕪詞累句。這些都是同學們應當加以學習的。 其二,初步領略蘇軾的人生觀。俗話說:“知人論世”,讀文章又何嘗不是?只有大致了解了作者的思想和背景,才更能深入地去把握他的作品。蘇軾的人生觀,正如前所言。 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朗讀并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過程和方法:分析課文寫景部分的比喻

9、,體會其妙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分析詩人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和微妙心理,學習詩人,以曠達的胸懷面對人生。 三、 教學重難點: 分析課文寫景部分的比喻,體會其妙處。 扣住“閑”分析詩人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和微妙心理。 四、教學過程 1. 對月吟詩:幻燈展示月景,學生背誦有關“月”的古詩詞。 大家看屏幕,假設某天晚上,你站在自家的庭院里,這時夜深人靜、皓月當空,月光如流水般灑落大地,面對如此美景,你想到了哪些有關“月”的古詩詞? (學生背誦) 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篇描繪月夜小景的文章記承天寺夜游 2. 走近作者: 正如蘇軾在水調歌頭中所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的一生經(jīng)歷

10、了諸多不幸與坎坷,他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過程就像一個不完整的圓尋找自己失落一角的過程。 flash尋找失落的一角 “閉門書史叢,少有凌云志。”(努力讀書,志向遠大)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饑?!保ㄉ钬毨?,食不裹腹) “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保l遭貶謫,顛沛流離) “驚魂未定,夢游縲紲之中?!保ㄔ馊讼莺?,身陷囹圄)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早年喪妻,孤苦凄涼) 今天我們要通過課文來了解蘇軾是以怎樣的一種心態(tài)面對人生的挫折與坎坷的! 3.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用課文原句回答: 誰夜游承天寺?(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為何夜游承天寺?(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11、。) 夜游承天寺看見了什么景色?(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學生回答,讓學生翻譯句子,落實字詞。) 4精讀賞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這句話描寫的是什么景色?(描繪了怎樣的一種月色呢?) 我從這句話的 ,看出月色 。 提示:可以抓住某個字、某個詞,也可以從句子的語序或修辭方法來分析。 面對作者描寫的如此空靈幽靜、清麗淡雅的月色圖,我們應該用怎樣的一種朗讀方式來讀出它的意境呢? 請個別學生回答,然后示范讀這句話,學生和老師共同評價! 最后全班在春江花月夜的古箏聲中齊讀這句話。 5背景鏈接: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能寫出如此空靈幽

12、靜的月色,是因為生活的平靜,還是因為心靈的平靜? (心靈的平靜,我們知道蘇軾當時的生活并不平靜。誰能介紹一下文章的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鏈接: 元豐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寫的有關王安石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反對新法,并將他逮捕入獄,這就是“烏臺詩案”。長時間的審問、折磨,蘇軾差點丟了腦袋。后由于范鎮(zhèn)、張方平等的營救,案件驚動兩宮,十二月蘇軾獲救出獄,被貶到黃州,住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工作。 寫這篇文章時,蘇軾以犯人身份貶黃州已經(jīng)四年了,無俸薪,故租50畝荒地經(jīng)營。老師給大家補充幾句利用網(wǎng)絡搜集到的詩句:“不令寸土閑,饑寒未知免?!薄叭ツ陽|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

13、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自笑平生為口忙?!?6合作探究: 合作一下,請男生齊讀課文,女生找出課文中體現(xiàn)作者這種平靜或者是快樂的心理狀態(tài)的語句? (“欣然起行”“為樂”“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保?學生翻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女生齊讀課文,男生思考: 作者所說的“閑人”是怎樣的一種人? 全班齊讀,思考: 蘇軾愿意做閑人嗎?你能在課文中找到依據(jù)嗎? 小組合作討論: 有人說從“閑”字中看出蘇軾仕途不順,被貶流放的“酸葡萄”心理,有人說從“閑”字中看出蘇軾面對人生坎坷的曠達心境,你能結合你掌握的有關蘇軾的資料,談談你的看法嗎? 在領悟

14、作者情感的基礎上,我們試著背誦課文。 6知人論世: 【小結】蘇軾屢遭朝廷貶謫,走過無數(shù)窮山惡水,但他卻說:“此心安處是吾家。”他被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看遍了人間萬千丑態(tài),但他卻說:“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 蘇軾去世后,有一個作家仔細地研究了蘇軾的一生,為他寫了一本傳記,在傳記中,他總結蘇軾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的。 就像剛開始的那個圓,它雖然丟失了一角,但它也獲得了許多! 以flash尋找失落的一角結束: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我們?yōu)檫@些困難所左右,我們就失去了自己,也必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無論面對怎樣的人生境遇,我們都要及時調整自己

15、的心態(tài),以曠達的胸懷,快樂地面對生活,要記?。捍煺垡彩侨松囊环N財富。 7拓展延伸: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時,你看見畫面上的景色,你會如何排解自己心中的郁悶?學習課文,寫一篇情景交融的文章! 附板書:記承天寺夜游 月 蘇軾 閑 張懷民 五、教學反思: 今天我上的是一堂常規(guī)整合課,選擇的課文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文言文記承天寺夜游,這篇課文通過幽靜空靈的月色,表達了作者微妙的心理和曠達的胸懷。 在分析教材時,我抓住“月”“閑”兩個字來做文章,將“分析描寫月景部分的妙處?!焙汀胺治鲈娙嗽谀婢持凶晕遗徘驳牡奶厥庑木澈臀⒚钚睦怼倍榻虒W重難點。 圍繞這個教學思路,我繼續(xù)思考:我應該怎樣利用信息技術

16、和網(wǎng)絡的優(yōu)越性來落實這一課的教學;信息技術的直觀與動感,網(wǎng)絡的快捷與方便怎樣為文言文教學服務。 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導入時,出現(xiàn)一張月景圖,讓學生面對月景吟誦有關“月”的古詩詞。直觀的圖片能讓學生較快地進入情境。 在精讀賞析部分,引導學生體會月色的空靈幽靜時,給學生的朗讀配上樂曲春江花月夜,意境相符的音樂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走近作者部分,因為蘇軾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個作家,所以我打破了“名、時、地、評、作”的常規(guī)介紹方法,利用文本介入的方式,整合網(wǎng)絡上搜集的資料,通過詩句讓學生了解蘇軾一生的坎坷,為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作了鋪墊。 但是如果我僅僅將這些詩句羅列出來的話,就會顯得很枯燥

17、,就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之初,課堂氣氛就會很沉悶。如何化枯燥為樂趣?我修改了flash尋找失落的一角,將蘇軾一生遇到的這些坎坷形象化,將蘇軾的一生比作一個不完整的圓尋找自己失落的一角的過程。 并在知人論世部分,利用另一段flash,與開始部分首尾呼應,對整堂課進行總結。 這樣既利用了信息技術形象直觀的特點,又有效地整合了網(wǎng)絡資源,使信息技術、網(wǎng)絡資源為學科教學服務。 (試教這一課的時候,也有老師向我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利用這個flash恰當嗎?這個flash的風格和這篇課文的意境協(xié)調嗎? 我也反復斟酌過這個問題,權衡利弊,最后我還是利用了這個flash。以后如果我制作課件的技術能更好

18、些的話,如果我的電腦技術進步到不僅能修改flash,還能制作flash的話,如果我不僅能處理簡單的圖案,還能處理復雜的動畫的話,我再上這一課的時候,我會插進去一個與課文意境相符的flash。) 第三,精讀賞析部分主要是落實課文的寫景部分,通過問題探討分析其妙處,通過朗讀落實學生對意境的理解與品味。 第四,合作探究部分主要落實對蘇軾心理的分析,通過幾個開發(fā)性的題目,展開廣泛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第五知人論世,其實是對這堂課的一個總結。再次利用flash,首尾呼應。并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與價值觀教育。 記承天寺夜游(3) 中考文言文節(jié)奏如何劃分 文言文朗讀節(jié)奏是近幾年中考考查的主要內容之

19、一,考生失分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題時無規(guī)律可依,心中自然無底。其實文言文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1.句首關聯(lián)詞或語氣詞之后要停頓。 如:(1)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 (2)若夫/淫雨霏霏(岳陽樓記) (3)蓋/大蘇/泛赤壁云(核舟記) (4)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說) 例(1)中的“而”是轉折連詞,例(2)(4)中的“若夫”“蓋”“且”為語氣助詞。 2.有些古今異義詞朗讀時須分開。 如:(1)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捕蛇者說) (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 例(1)中的“生日”是“生活一天天”的意思,與今義“生日”不同;例(2)中的“中間”是“中間夾雜”的

20、意思,與今義“中間”不一樣。朗讀時,它們都必須斷開。此外,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可以一戰(zhàn)”中的“可以”,均屬此類。 3.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停頓。 如:(1)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3)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 例(1)是主謂之間的停頓,例(2)(3)是謂語之間的停頓。 4.需要著重強調的地方,一般要停頓。 如:(1)先/天下之憂而憂(岳陽樓記) (2)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例(1)中“先”后停頓,是為了強調憂在別人憂之前的主旨;例(2)中“出”緊密關聯(lián)著整個句子,應停頓,以突出整

21、個句子的意思。 5.“也”用在句中時表停頓語氣,朗讀時應停頓。 如:余聞之也/久(傷仲永) 例句中的“也”作語氣助詞,在句中起舒緩語氣和停頓的作用。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頓。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 (3)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例(1)中“其”后省略了“狼”;例(2)“以”后省略了“之”;例(3)介詞“為”的后面省去了賓語“桃花源中的人”,“為”后略停,以體現(xiàn)出賓語的省略。 7.并列短語間要略作停頓。 如:(1)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岳陽樓記)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例(1)中的“岸芷”與“汀蘭”,“郁郁”

22、與“青青”是并列短語;例(2)中的“良田”“美池”“桑竹”為并列短語。 8.古代的國名、年號、官職、人名、地名等應作停頓。 如:(1)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核舟記) (2)陳康叔公/堯咨/善射(賣油翁) 例(1)“虞山”,山名。“王毅叔遠甫”,姓王名毅字叔遠?!案Α?,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例(2)“陳堯咨”,謚號康叔?!肮?,舊時對男子的尊稱。因為陳是歐陽修的前輩,因此名字與謚號合稱,表示尊重。 總之,文言文停頓節(jié)奏是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的,但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必須正確理解文意,因為這是確定文言文停頓節(jié)奏的前提。希望同學們在總結經(jīng)驗的同時,打好扎實的文言基礎,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語感,這樣,才能輕松

23、地掌握好文言文節(jié)奏的停頓。 記承天寺夜游(4)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通過嘗試朗讀、品味詞句和對話體驗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探究蘇軾隱含在文字深處的獨特心境。 通過品讀蘇軾在凄苦孤獨的環(huán)境中修煉的寧靜欣悅的心境從而感悟蘇軾豁達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方法】朗讀法、賞析法、體驗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緊扣游記的體式,整體感知課文,初探蘇軾的心境 導入課文 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游記散文記承天寺夜游(板書),先請一個同學來講講這則標題中的關鍵詞是哪個? (夜游的“游字) 初步了解游記這一文體 同學們能否說說什么是游記?(簡單地說,游記就是將旅途的所見所聞描述下來表達自己內

24、心情感的一種文體。)這篇游記散文非常短,全文只有85個字,同學們可以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把讀不懂的字圈出來,并請思考多媒體里表格中的空該怎么填寫。 (多媒體展示) 初步解決字詞,疏通文意 先讓學生說說有哪些不能獨立解決的字詞?可能出現(xiàn)的或需要教師提醒的有“戶”、“無與為樂”、“蓋”、“但”等。 然后請一個同學用現(xiàn)代漢語來完整地描述一下全文的內容。 完成表格 試讀課文,初探蘇公心境 蘇軾那天晚上懷著怎樣的的心情來賞月,你是從哪些詞句中讀出來的,你能嘗試著把這種心情讀出來嗎? 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 愉悅,從“月色入戶,欣然起行”的真情流露中感受到。 孤獨,從“念無與為樂者”中的知音難求中感受到。 沉醉

25、,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的寫意描述中感受到。 悠閑,從“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中的不勝感慨中可以感受到。 二、知人論世,了解夜游的背景 教師引領: 同學們剛才讀出了蘇軾愉悅、寧靜的情懷、沉醉于美景中的歡暢,但是有的同學也感受到了一絲孤獨與清冷,孤獨是一種很折磨人情緒,那么在這篇課文中蘇軾究竟有沒有流露出孤獨的情緒,如果有的話,你又是如何捕捉到的? 感受蘇軾的孤獨 依然出示表格的內容,暗示學生從表格中尋找信息。 從夜游的原因看:有面對明月,“無與為樂”的孤獨。 從夜游的地點看:到承天寺,佛門禁地自有一絲孤獨之感。 從夜游的同伴看:“閑人”東坡和張懷民,兩個被貶的失意官員。

26、從夜游的內容看:月光雖美似乎也有一絲清冷之意。 教師引領,孤獨是一種很特殊的心境,它往往是人在經(jīng)歷了一段特殊的人生后所沉淀下來的一種情緒,有誰知道這段經(jīng)歷嗎? 【背景介紹】(多媒體展示) 天才遭妒,因為蘇軾才厚名重,朝廷中有一群小人,比如當權的章惇、李定、舒亶等人非常嫉妒他,他們硬說蘇東坡在很多詩中流露了對朝廷的不滿和不敬,讓北宋皇帝宋神宗在將信將疑之間幾乎不得已地判了東坡的死罪,這樣名震九州、官居太守的蘇軾下了大獄,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后來因為一些有道德良知賢人的匯聚起來,他們?yōu)樘K軾上奏、求情,也因為宋神宗的確欣賞蘇軾的才情,于是蘇東坡被釋放,以團練副使(一個閑職)的官職貶謫黃州。 教

27、師啟迪:大家從這段背景資料中看出了哪些信息? 蘇軾是一個得罪了皇帝和權臣的罪臣。 蘇軾在黃州沒有社會地位。 三、通過對關鍵語句的鑒賞來體會蘇軾超越孤獨的曠達情懷 教師啟發(fā):18世紀法國哲學大師狄德羅就孤獨曾發(fā)表過自己的感言,他說:“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貧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貧困可能會降低人的身價,但是孤寂卻可能敗壞人的性格?!边@句話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以隨意地得到應證。面對孤寂的人生境遇,那天晚上蘇軾的心境又是怎樣的?你從那個詞或那個句子中可以感受到。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 平靜、悠閑、恬淡等 詞語:欣然、閑人等 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等 賞析美景: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28、橫,蓋竹柏影也。 問題一:那天晚上蘇軾在承天寺的庭院里看到了哪些景物(月光,竹柏的影子) 學生可能會加上“積水”和“藻荇”,這時就順便講“如”和“蓋”的意思。 問題二:那天晚上的月光有什么特點?(空明) “空明”的意思是什么?(空靈明凈) 問題三:作者是怎樣來描寫月光的“空明”的? 把月光比作水,寫出了月光澄澈透明的美。 還用竹柏的影子來襯托。(這里可以追問:為什么作者寫的是竹柏的影子而不是竹柏) 用竹柏的影子更能創(chuàng)造中國畫的意境。 教師啟迪:通過這句優(yōu)美的描寫,相信這片空靈美麗、澄澈透明的月色照進了蘇軾的眼睛,但是有沒有照進蘇軾的內心呢?何以見之? 探究心境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

29、吾兩人者耳。(多媒體展示) 環(huán)節(jié)一:請學生站起來讀詩并說說感情處理的理由。 環(huán)節(jié)二:探究閑人的含義。(空閑?閑置?悠閑?閑情逸致?) 環(huán)節(jié)二:改詩。改成“夜夜有月,處處有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备暮蟊磉_效果有何不同?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夜夜有月,處處有松柏,只是哪里能找得到像我倆這樣即使人生不如意卻還能從容地享受美景的人”,反問句更能表達蘇軾在不如意的環(huán)境中自得其樂、不勝快哉的樂觀豪邁。) 環(huán)節(jié)四:教師講東坡食湯餅故事,“蘇軾與弟弟蘇轍被貶謫到南方時曾經(jīng)在梧州、藤州之間相遇,路邊有賣面條的人,兄弟二人一起買了面條吃,面條粗劣得難以吃下去。蘇轍放下筷子嘆氣,而這時蘇軾已經(jīng)很快吃光面條了,

30、他慢悠悠地對蘇轍說:九三郎,你還想細細咀嚼嗎?說完大笑著站起來。秦少游聽說這件事后,說:“這是東坡先生只管飲酒,莫管它的味道的風格罷了。”現(xiàn)在老師引用秦觀的話說,就是“只管賞美景,莫管他人生如意不如意罷了”,所以像東坡這種人注定是為享受生活而活的,他每到一處都能創(chuàng)造美麗的傳說,所以我們杭州人的后代也要感謝這位發(fā)現(xiàn)美并創(chuàng)造美的大師。(照應導入語) 四、創(chuàng)造對話,體驗蘇公心境 教師啟迪: 一次平凡的夜游,讓我們感受到了一言難盡的蘇軾,他帶著滿身的傷痛,被拋棄在窮鄉(xiāng)僻壤的黃州,但他照樣笑看大自然的清風雨露,笑談人世間的賞心樂事。我想,蘇軾也是一個凡人,他比誰都有七情六欲,比誰都懂悲歡離合,只是他能做

31、到把痛苦深掩在內心,把快樂傳達給別人,這就是他的不凡之處,也是他傳揚給后人永恒的精神力量。 假如現(xiàn)在你就是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夜的蘇軾,面對天上的那輪明月,面對身邊同樣貶官的朋友張懷民,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請你選擇其中一個對象加以傾訴。 蘇軾與明月的對話: 蘇軾與懷民的對話: 教師出示范例: 明月啊,你高掛蒼穹,不知起于何年?又將終于何歲?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你閱盡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風云變幻、滄海桑田,卻仍不改你澄澈的光華,淡雅的韻致,我愿像你一樣,平和達觀地生存,即使做不成一流的名士,也要做一個一流的會過日子的普通人。 五、誦讀全文(當堂背出),布置閱讀 課外閱讀:閱讀散文蘇

32、東坡突圍,選自秋雨散文山居筆記。 閱讀林語堂著蘇東坡傳,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附記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5)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助記 點明夜游的起因與時間。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助記 運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庭院月色。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

33、人者耳。 助記 抒發(fā)作者面對月光的感觸。 【情境默寫】 1.很多古人的作品,總讓我們陶醉于當時的明月清風、松柏竹林。其實,“_?_?”只要我們保有內心的一份閑適和豁達,再平凡的生活也有詩意,再繁雜的日子也能美麗。(用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中的句子作答) 2.記承天寺夜游中,描寫月光的句子是:“_,_。” 3.記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達作者流露出的超然物外、曠達樂觀態(tài)度的詩句是:“_?_?_。” 4.記承天寺夜游中,描寫月夜下承天寺院中景色如畫的句子是:“_,_,_。” 5.記承天寺夜游中,表達作者微妙、復雜的感情的句子是:“_?_?_?!?記承天寺夜游(6)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34、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ng)交橫(hng),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學習目標:賞析文中精妙的借景抒情,品析文中蘊含的作者光明磊落胸無塵俗的胸懷,以及雖處逆境但是豁達樂觀的情懷 學習過程: 一,興趣導入:從小學到初中,我們學習過很多和“月”有關的詩句,以及修飾月光月色的詞語,你能回憶起來幾個嗎?多媒體展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薄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薄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薄翱蓱z九月初三

35、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薄扒貢r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边@些詩句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多借月亮寄托思念之情,或思鄉(xiāng)或思人。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片古文,看看這篇文章作者借月抒發(fā)什么情感。板書題目。 二,整體感知課文,請大家讀書,體會文意。 三,品析探究課文 (一)1,老師范讀,請你畫出文中寫“月”的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ng)交橫(hng),蓋竹柏影也。 ,2,我們請一個同學用白話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的柏樹的影子。 3,仔細讀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用來描寫什么?板書 比喻,本體 :月光,竹柏的影子 喻體:水,藻,荇 4,這

36、里面的“月光”有什么特點?(清澈透明,景物的影子清晰可辨。)月光給我們營造了一個什么樣的境界?用合適的詞形容?(冰清玉潔)板書 5,文中的“竹柏”有什么含義嗎?作者曾經(jīng)寫過一首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意思是寧可沒肉吃也要住的地方有竹子,因為沒肉吃充其量使人沒力氣,但是沒竹子的居所會讓人落入世俗,可見使人對竹子的喜愛,所以這里的竹柏就有了作者的影子,有了作者精神的寄托。論語里面說“歲寒,然后知松柏然后凋也”。在中國文化里,竹子和柏樹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你知道嗎?(竹子:謙虛,有氣節(jié),剛正不阿,堅持自我 心無雜念,甘于寂寞,不求聞達 柏樹:

37、堅貞不屈 錚錚傲骨)板書:光明磊落 胸無雜念。由此可見,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寫月,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為寫景而寫景,他已經(jīng)在寫景中寄托了一定的思想情感,就是借寫月寫竹柏寄托作者光明磊落,胸無塵俗的情懷了。 (二),1,指明讀第三節(jié),然后請同學翻譯本段:哪個夜晚沒有月光?哪個地方?jīng)]有竹柏?只不過少有像我們這樣的閑人罷了!, 2,你如何理解“閑人”?這是一類什么人?(閑人就是無事可做的人,是無所事事的人)。結合作者此時的處境,談談你對作者這個“閑人”的理解。 3,來讀第一節(jié),明確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 此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jīng)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

38、”,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憂郁;但是,他仍然有進取之心,于是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也體現(xiàn)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在如此這樣的情景下,如此精妙的語言,你能用一些詞來形容他此時的心情嗎?(抑郁,豁達,樂觀,開朗,樂觀,自嘲,自解)板書:樂觀 豁達 自嘲 自解 3,同學們,古人和今人一樣,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都會隨著外物

39、的不同而不同,有些人因自身的境遇和外物的不順而消極墮落,但有些人卻要逆流而上,堅持自我堅持真理,這些人是我們的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這些人的樂觀積極向上,為我們的人生增添幾筆精彩。 (三) 四,這節(jié)課我們探討了文章寫景的精妙,體會到作者匠心獨運的寫作技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能深入探討,做一個有探究精神的學生。 板書: 記承天寺夜游 月 思念 冰清玉潔 閑人 光明磊落 樂觀 豁達 胸無塵俗 自嘲 自解 記承天寺夜游(7)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 蘇軾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 2、能鑒賞重點詞句,體會文字中傳達出人物豐富深刻的情感; 3、知道陽光風雨都是真正的生活,積極通達

40、會讓人生更有意義。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鑒賞重點詞句,體會文字中傳達出人物的豐富深刻的情感 教學方法:誦讀、品析、體悟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短小的文言文 記承天寺夜游,作者是北宋的蘇軾。 二、解析題目,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1、先讀一讀題目,看看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 學生交流:地點:承天寺 時間:夜 事件:游 教師補充記的內容:游記散文的一種。 2、帶上作者的名字,用一句連貫的話說說這篇文章的內容:蘇軾記錄了自己在承天寺夜游的經(jīng)歷。 三、賞景 1、這次的夜游,讓能文善畫的蘇軾描繪出了文學史上一幅有名的畫卷,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它。

41、 出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初讀:請一學生朗讀,正音,強調字形。(庭、藻荇) 2、指導朗讀,說說這句話描寫了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 生:寫了積水、藻荇、竹柏。 生:我覺得這句話寫的是月光。 師:可我在句子里沒有看見一個“月”字,剛才那位同學也說句子中明白的是“積水、藻荇、竹柏”? 生:這句中有個“如”,“如”是好像的意思,他把月光比作了一地的積水。 師:那你能跟我們說說這里的藻荇和竹柏的關系嗎? 生:既然前面是把月光比作了積水,后面的藻荇其實是寫的竹柏的影子,把竹柏的影子比作藻荇。 師:真會讀書,抓住了一個“如”就通透了這幅畫,理解了這段話。這句看似簡單的句子里蘊含著兩個

42、巧妙的比喻,這兩個比喻句的順序能調整嗎? 生:我覺得不能,因為只有把月光比作了水,才會有藻荇這種事物。 生:我覺得不行,后面把竹柏的影子比作藻荇,這個比喻句是以前面的比喻句為前提的。 師:你說的更清楚了,它們之間有邏輯關系,不能顛倒,但我不太明白的是為何寫個月亮要用兩個比喻句呢?我個人覺得用前一個即可。 生:如果只寫一個比喻句,這幅畫面就顯得太空洞了。 師:是呀,只是一輪孤獨的月亮,實在單調。 生:我覺得后面寫到的藻荇說明水清澈,實際上也就是說明月光是皎潔的。 師:你認為后一個比喻不僅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更重要的是突出了月光的特點,皎潔。課文里有個詞,就是這個意思。 生:空明。清澈透明。 師:

43、大家輕聲吟誦這句寫景的句子,尤其要體味空明的意境,看看它與大家提到的皎潔相比,哪個更有韻味些。 學生品讀,體會。 生:空明不僅有皎潔的意思,我覺得它還表示當時的月夜很安靜。 生:我覺得這皎潔的月光能讓人的心也安靜下來。 師:看來“空明”的確不僅“明”而且能使意境“空曠”,心靈“寧靜”。真有韻味。 3、會背誦,翻譯句子。 師:讓我們用現(xiàn)代漢語把這幅月夜圖描繪出來。 生展示。 師:有一個詞大家意見不一致?!吧w”,怎么理解? 生:原來是。 師:這個“蓋”和句末的“也”聯(lián)系起來表述,會讓你體會到當時在月下賞景的蘇軾不一般的情感,自己說說試試。 生:表達了作者很驚喜的情感,見到這么美麗的月色,感覺很是高

44、興。 生:表達了作者在景色中發(fā)覺了趣味,覺得今晚的夜游很有趣。 師:大家就把剛剛體會到的這種情感在朗讀時表達出來。 出示并讓學生朗讀: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總結:這樣寧靜美麗的景致源于“空明”的月亮,這空明不僅讓人心生寧靜,更多出了一份平淡生活的欣喜。 4、評人 1、這就是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承天寺月夜圖,這幅圖因為空明的月光和淸疏的竹柏倒影倍添寧靜和安然。千百年來,其實這月亮一直都是那個月亮,之所以在蘇軾眼里“月是空明之月”,那是因為看月亮的這個人是很特別的。接下來我們討論的話題就是“人是 之人”。 小文章里有大乾坤,相信你能讀

45、出來。先聽老師誦讀課文,了解那個晚上的故事。注意提示的幾個關鍵字的意思,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引導學生慢讀,出示生字,解決字詞。 2、請學生說說課文內容,注意關鍵字,學生補充。讀課文翻譯,重要的內容做筆記。 學生大致翻譯課文,其他學生補充翻譯,糾正。 3、可以用一個短語或一個詞來概括,蘇軾是怎樣的人?盡量做到咬文嚼字,有理有據(jù)。 學生探討蘇軾的人物風格和復雜感情,做批注,思考,準備發(fā)言。 生:我認為蘇軾是一個熱愛生活得人,他在準備睡覺的時候,看見門里灑進了月光,就“欣然起行”,高興地起來行走游覽。這說明他有生活情趣。 生:我覺得蘇軾生活很寂寞,他外出賞月時,沒有很多朋友陪

46、伴他?!澳顭o與樂者”。 師:可是他不是找到張懷民了嗎? 生:感覺到只有張懷民陪他,沒人陪他。 師:親朋凋零了,門庭冷落了,這是你的感覺。 生:我也覺得他生活應該不是太好,晚上似乎沒什么事做,“解衣欲睡”很早就想睡覺。 師:“欲”的意思理解的很準確。 生:我覺得蘇軾很悠閑,“相與步于中庭”,他和張懷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師:你在解說這個句子的時候非常用心,不僅告訴我們“相與”是一起的意思,而且“于中庭”這個介詞引導的句子在表述時也放到了動詞的前面,翻譯能力很強。 生:我也覺得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剛才我們賞析的一段寫景的句子,如果是一個馬虎的人,是不會留意到這樣的景致的。 師:那馬虎的人留意了什

47、么?比如? 生:留意了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好吃的,好玩的。 師:這真是人各有志??! 生:我覺得他應該是有一點哀傷的,書下注釋說這是他被貶謫到黃州四年后寫的文章,那時他有職無權,不被朝廷重用,心理一定很難受的。 師:能結合文中的字詞來談嗎?而非僅僅是猜測? 生:最后一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意思是,只是少了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有點嘲笑自己是沒人要的閑人。 師:特別是哪個詞讓你覺得他在自嘲。 生:“耳”,罷了的意思。 師:經(jīng)你這么一說,還真有這個味道。 生:這句話里面我也讀出了一種對社會的諷刺。“但”是只是,讓人覺得少了我們這樣的一種人好像是國家的損失。 師:我也認為,像他這樣的人少了,

48、另一類人必然就多了。大家看一下有關資料。 適時出示寫作背景,深化人物形象的探究: 資料:元豐二年七月,蘇軾被誣陷以詩誹謗朝廷,被捕入獄。經(jīng)過長達四個月的審問和折磨,蘇軾幸免于死,被貶黃州。 蘇東坡蓬頭垢面、跌跌爬爬地帶罪從湖州向黃州走來,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渾身臟水,被人押著,到了荒涼的小鎮(zhèn)黃州。 在黃州,他無薪俸,生活困難,便租50畝荒地(城東坡之地)經(jīng)營,故稱蘇東坡。在黃州,他完成了千古流芳的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蘇東坡離開黃州之后一路被貶,一直被貶到了海南。歷典八州,行程萬里 ,卻能夠隨遇而安,一路走來一路歌,越貶越豁達 師小結:在這短短的八十幾字的文章里,作者鮮明精確地記敘了夜游

49、的時間,這不僅僅是交代夜游的時間,這更是蘇軾人生中無數(shù)個時間節(jié)點中重要的一個,元豐六年,這已是他被貶謫到黃州的第四個年頭,其心緒的復雜不能明說,也許正是文章短小精微,才容得下更多的情懷。一件件人生大事,被蘇軾化解在月夜下,清風里,竹影中。我們可以說只有通透明了的人才會如此舉重若輕。 板書:空明之人。 4、蘇軾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不僅是文學的符號,更是精神的符號,他影響著很多的人,歷史上也有很多像他這樣的曠達灑脫的人,文中就有一個。能咬文嚼字地去發(fā)現(xiàn)蘇軾和張懷民的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嗎? 生:我覺得“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中的“遂”是于是的意思,能看出他們的友誼深厚,沒有別人,一想就想

50、到張懷民,這是知己。 生:“懷民亦未寢”中的“亦”是也的意思,可以看出張懷民和蘇軾一樣也是“欣然起行”賞月的。 師:愛好相同,想必更重要的是境遇的相同,心情相同吧!張懷民在元豐六年被貶謫到黃州,無處棲居,只能寓居承天寺。又是一個朝廷的“棄兒”! 生:“相與步于中庭”也可以看出他們關系親密,兩個人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很愜意的一件事,感覺畫面很美好。 師:雖然文章沒寫,但我們可以想象出他們悠閑漫步時說著什么,又或者什么也不說,但彼此知道對方的心聲。 生:最后一句中,作者說“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他把自己和張懷民看作是一類人,可見,他認為他們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有人。 教師小結: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

51、上見增中有句詩:“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有人之間的交流也許不能改變自己生活的現(xiàn)狀,但彼此之間精神的互慰和開解,也是繼續(xù)行走下去的力量。 4、悟理 蘇軾二十幾歲踏上仕途,三十幾歲被貶謫,之后的二三十年一路被貶謫,起起伏伏,且看他在一路風塵中留下了什么? 貶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貶官瓊州:“抒說先生睡未足,著人休撞五更鐘”; 貶官海南:“九死蠻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貶官黃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組織生讀) 貶謫折磨了他的身體,卻澆灌他的靈魂。一個空明的人,他就能夠摒除雜念,靈魂安寧,他就能認識自我,通達自我,于是在任何時刻他都享

52、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板書:空明之心。 五、課后作業(yè): 品讀林語堂蘇東坡傳。 附:板書 空明之月 空明之人 月水 “閑”流連風景 竹柏影藻荇 曠達,坦然,通透 空明之心 記承天寺夜游(8) 第一次上知識能力目標:1、背誦全文,讀出文章的韻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2、感悟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3、學習記事、寫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簡潔的語言特點,過程方法目標: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走近美麗的月夜,并能描繪月夜美景。2、 朗讀,讀出月夜的恬淡,讀出作者的欣喜孤獨曠達。3、 知人論詩。提供相關資料,輔助學生深刻理解此文及蘇軾。情感態(tài)度目標:通過對蘇軾的背景介紹,和對“閑”的領悟,學

53、習作者曠達樂觀從容的心態(tài)。教學過程:一、導入:1交流有關描寫月亮的詩詞句。2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蘇軾有不少隨筆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種情調,或表現(xiàn)一片心境。本篇課文就出自蘇軾的一部筆記東坡志林,僅83字的寫景小品,看似單純寫景,實則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尋味。3有關背景本文是蘇軾于元豐三年(1080年)2月到達黃州貶所,名義是團練副使卻有職無權,無事可做。寫本文之時,他在黃州貶所已近四年,但蘇軾的心胸卻“很坦然”。累遭貶謫,仍然樂觀,曠達。并不“悲傷憔

54、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閑人”。因貶得“閑”,便“自放于山水之間”,雖在賞明月,觀竹柏,自樂其樂,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適也包含了失意情懷的自我排遣。二、初讀文本生讀課文,檢查拼音、重點實詞的意思,疏通文意。三、賞美景,品意境著名的文學評論家曾寫過一篇文章叫作秋月冬雪兩軸畫,這一輪秋月曾讓無數(shù)人陶醉。那么今天我們也不要辜負這一輪明月,和蘇軾、張懷民一起去賞月吧。文章描寫月光的句子是(課件展示):學生齊答“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盇、 有人對這個句子作了這樣的一個評價:全句無一字寫“月”,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大家仔細地讀這個寫景的句子,看看月亮都藏在哪些字

55、詞里。B、 學生品析后老師小結:全句沒有一字寫月,可又是字字得月!這句話先寫“積水空明”,一泓積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明,繼寫“藻荇交橫”,縱橫交錯,搖曳生姿,可以推想月色之清;最后點出“蓋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濃。C、 再讀這個句子,把自己融入這個意境。(點擊背景音樂。)同學們閉上你的眼睛,聽老師讀,你在腦海中想像:(老師提示):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渴且环嵖侦`的畫面,明亮的月光灑下來,整個院子就像是一個透明的水潭;是一幅搖曳多姿的畫面,竹柏的影子就像是水草交錯縱橫,仿佛觸手可及,是一幅清幽寧靜的畫面;是一幅似真似幻的畫面同學們,把剛才浮現(xiàn)在你腦海中的那幅畫用你靈動的筆描繪出來。

56、三、話“閑人”,悟主題。A、讀題目:從題目可知本文主要講什么?作者在夜晚與朋友到承天寺游玩。B、在一個深秋的夜晚,應該是露深霧重,寒意不淺。蘇軾為什么跑到承天寺去游玩呢?因為它是一個“閑人” 本文中的“閑”可以有哪些解讀? (閑)對,閑,可以組哪些詞?悠閑,有閑情逸致,有清閑。悠閑:月色入戶,相與步于中庭。閑雅:月光之美。清閑:體悟最后一句話,并補充相關資料:(背景介紹,蘇軾的相關介紹)C、兩個閑人在清明澄澈的月光下散步,兩人相顧無言又心照不宣,或許只有那一輪明月能理解他們吧。同學們,你們理解了蘇軾嗎?結合學生回答出示相關資料。(孤獨,郁悶,淡泊,寧靜,達觀灑脫)D、是的,明月懂他們,他們也懂

57、明月。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只有有閑情逸致的蘇軾他們才能賞它,只有處在人生的低谷仍然保持那樣一顆閑適恬淡的心情的蘇軾他們才能賞它。一千多年前的那一輪明月,因為蘇軾的欣賞而永恒,而那塊傷心地黃州也造就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才子蘇軾。四、與蘇軾同行同學們,記承天寺夜游不僅是一幅清閑淡雅的水墨畫,是一顆即使在不平遭遇中仍然用一顆恬淡的心靈去欣賞生活中的美的敏感心靈,更是一種飽經(jīng)憂患仍然對社會和人生保持熱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是一種“寵辱不驚,閑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卷去舒”的曠達情懷盡管千年的時空相隔,使我們無法與蘇軾握手相擁,但人性中豁達、樂觀等美好的心態(tài)卻是我們共同的追求!漫漫人生長路

58、,我們也許會遭遇逆境,身處低谷,那時,請你記住承天寺夜游,記住蘇軾。愿我們的心靈永遠澄澈明凈!愿我們的人生更加豁達從容! 五、板書設計 描繪 庭中月色 貶官 謫居 追求 美好事物 人生觀 熱愛生活、曠達處世 記承天寺夜游(9) 記承天寺夜游 教案 同學們,2023年是蘇東坡誕辰980周年,對于蘇東坡這個人物,想必大家都對他有所了解,老師今天想在這里做一個小調查,在沒有學到這篇課文以前,你們眼中的千年前的這個人物,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預設回答: 生1:詩人(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生2:詞人(豪放派 明月幾時有 十年生死兩茫茫 大江東去浪淘盡 缺月掛疏桐) 生3:散文家(唐宋八大家) 生4:

59、美食家(東坡肉、東坡餅) 生5:官員、政治家(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生6:書法家(天下第三行書 黃州寒食帖) 看來同學們對于蘇東坡的認識非常全面呀,這也說明了蘇軾的確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代表,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之前我們都是通過相關資料的介紹從各種大的方面粗略地了解,那么,今天就讓我們真正通過他的文字去走近他,看看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吧。 我們來一起齊讀一遍課文,感受一下這則寫在千年前的日記。讀完之后老師要考考你們。(齊背一遍,視時間抽查2-3名同學) 好,現(xiàn)在合上書不準動了啊??伎即蠹业挠洃浟Γ疚囊还灿袔拙湓??(審題的問題) 同學們思考,并回答7句。 每句話的意思又是什么呢?我

60、們要讀懂文言文,就要將古文的意思翻譯成白話文,首先,要明白每句話中各個詞語的意思。好的,那么接下來,各個小組交流討論,找出自己在翻譯過程中的難點,可以是難懂的句子,也可以是難懂的詞語。一會老師找同學起來交流。 (有問題的話提問,沒有問題的話找同學翻譯)好,我們從第一句開始。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入 戶 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省略句,省略賓語) 念 與 為 遂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倒裝,于中庭步) 寢 相與 步 于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比喻、側面描寫、虛實結合) 交橫 蓋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