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五節(jié)《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五節(jié)《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五節(jié)《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五節(jié)《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五節(jié)《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第二課時(第二三框)教學設計設計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視聽交融,動靜交錯”的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課堂情境。激活 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不斷引導和指導學生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給學生討論、表 達思想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潛能得以挖掘,個性得以彰顯,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 教學目標1、運用資料分析兩極地區(qū)豐富的生物資源。 2理解保護南極環(huán)境的意義,認識到保護南極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增強環(huán)境意識。 3.能正確指出我國南極洲的長城站、 中山站、 昆侖站和泰山站的位置及名稱。 北極地區(qū)的黃 河站。 4.通過極地科考實例,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熱愛科學。培養(yǎng)他們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

2、精 神,并增強他們保護兩極地區(qū)環(huán)境的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點認識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huán)境的重要性。教學策略1對于“獨特的野生動物”采取角色扮演,運用已有的知識讓學生自己鞏固掌握的方 法。2對于“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huán)境的重要性”,采取視頻與講解相結合的的策略。教學用具教學課時教學過程多媒體課件;地球儀1 課時。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教學內 媒體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容展示圖片引入新課回顧上節(jié)知識, 導入新課,展示目標生讀目標,了解內容首先展示學習任務 一、二題目講授新課展示極地動物圖片自主探究:教師分發(fā)導學案, 提出要求, 學生先 自學,后小組交流 討論預習案一、二 題教師組織兩位

3、同學上 臺展示學生讀書,讀圖, 自學, 完成學習任務一、二, 完成小組討論,標記疑 難。學生角色扮演南北極 地區(qū)代表動物展開對話展示長城站、中山 站、昆侖站、泰山 站圖片教師表揚兩位同學, 并 過渡到任務二。提出問 題:南極科考站為什么架空立地設計?學生回答南極探險的 困難,回答問題播放夢圓喬治王 島視頻引導學生觀看并總結。 學生觀看,感受困難和成就,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展示學習任務三題 目教師提出問題:人類為什么要對兩極 地區(qū)尤其是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同學傾聽, 思考, 搶答課堂探究播放環(huán)保視頻展示探究問題及圖提出問題:人類采取哪些措施來 保護南極?教師傾聽,點評。教師補充: 不提倡去南 極旅游

4、,這樣會給南極 帶來噪聲污染, 痕跡污 染,踏壞苔原, 產生大 量生活垃圾,很難恢 復。教師強調問題教師指圖講解總結: 每 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 是南半球的夏季, 是南 極地區(qū)的極晝期, 也是 南極洲的暖季, 是南極 考察的最好季節(jié)。有些 融雪的地方, 露出濕潤 的地表。教 師 補 充 : 最 新 消 息(2016)我國第 5 個南學生仔細觀看視頻,組 內討論,回答:從國際方面: 制定南 極條約科考隊員: 木頭、 紙板 箱焚燒,橡膠帶回國內 處理,生活污水處理后 達標排放, 與企鵝、 海 豹的距離不超過 5 米, 不隨意挖去土壤,植被 等。我們自己:節(jié)能減排, 綠色出行等等方面回 答。

5、學生思考,組內討論,生回答極站優(yōu)化選址典例分析展示題目教師講解學生先做后答課堂小結板書教師總結傾聽,領悟暢談收獲板書教師及時表揚,補充。學生談自己的收獲。課堂練習導學案 114教師訂正答案, 講解疑難學生先做,組內討論訂正。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第二課時(第二三框)學情分析在上學期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儲備了關于兩極的有關知識。本學期已學習 了四個大洲和四個地區(qū)的地理特征, 學生積累了一些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方法和經驗, 這些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將會成為學習本節(jié)的基石。七年級的學生大多是 13-14 歲,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教師應在課堂中多 實施賞識教育, 他們的注意力容易轉移, 教師要設置生動的學習情境, 安

6、排豐富 的課堂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 體學法有讀圖分析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及時調控學生的注意力。美國 教育學家托利亞說過: “學習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fā)現知識的來源和規(guī)律,這 樣對知識的理解是最深刻的?!币虼耍虒W過程中我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 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預習案中, 設計三個學習任務, 在探究案中設計兩個問題, 在觀看第二個視頻前又提出一個問題, 第一個任務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解決。 讓 學生在合作中找到快樂, 在交流中相互啟發(fā), 在相互評價中增進理解。 在展示極 地科學考察的時候,我播放了視頻夢圓喬治王島和南極地區(qū)環(huán)保視頻。讓學

7、生了解人類對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的現狀, 感悟科學家不畏艱險、 勇于探索的精 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以及保護南極、保護極地地區(qū)的意識和觀念。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第二課時(第二三框)效果分析通過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第二課時(第二三框)一課的 教學中學生的反應分析, 本課教學效果較好, 基本實現教學目標。本課重點學習的是“獨特的野生動物”、“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知識點,我充分地調動學生的 學習積極主動性。在分析“獨特的野生動物”時,利用媒體播放 圖片, 讓兩位同學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展示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 區(qū)的獨特動物的自身特點,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生存現狀,在 最后發(fā)出

8、呼吁等。 “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分析中, 播放視頻夢 圓喬治王島和環(huán)保視頻。 由于本課的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 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突破了重難點。從學生做評測練習的反饋結果來看, 絕大多數學生已掌握本 課的基本內容, 了解了極地地區(qū)的動物, 科考站以及環(huán)境保護的 意義。本課教學中, 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如學生 的參與度不高, 語言表達不夠簡練準確, 評測練習設計缺乏層次 性等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第二課時(第二三框) 教材分析本節(jié)教材從冰雪世界、 獨特的野生動物、 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這三大方面介 紹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特征和人類活動。而對于兩

9、極地區(qū)特殊的地理位置用“活動” 的形式來展示,作為分析“自然環(huán)境的特殊性”的知識鋪墊。極地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的特殊性集中體現在“寒冷”上。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 環(huán)境,造成了當地有特色的資源,如冰川、動物。同時也使得那里人跡罕至,留 下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 成為天然的實驗室, 吸引了世界各地 的科學家。極地地區(qū)的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具有重要的全球意義。兩極地區(qū)都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淡水資源、礦產資源和海洋生物資源。兩極地區(qū)的淡水資源占全球水資源的 68%;兩極地區(qū)的礦產也十分豐富, 特別是 南極洲, 礦產種類多、儲量大。對于兩極地區(qū)的生物資源, 教材用了較大的篇幅, 圖文并茂地進行了介

10、紹,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及應該采取的措施。關于對兩極地區(qū)的科學考察, 教材中重點介紹了人類南極探險的歷程, 充分 表現了探險家和科學家為探索大自然而不惜英勇獻身的大無畏精神, 用以激發(fā)學 生熱愛科學、 不畏艱險、 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材在介紹世界各國在兩極地區(qū)建立 科學考察站的時候, 用“閱讀”方式重點介紹了中國的極地考察平臺“四站一船”, 旨在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第二課時(第二三框)評測練習1、當你當你到達某點時你發(fā)現你的前后左右都是北方此時位于( )A.赤道 B.北冰洋 C.南極點 D.北極點2、南極洲的代表動物是( )A北極熊 B鯨 C企鵝 D磷蝦3、關于北極地區(qū)的敘

11、述,正確的是( )A1912 年, “泰坦尼克”號被來自南極地區(qū)的冰山撞沉B北極點位于厚厚的冰層上,該處海拔 2 000 多米C北極地區(qū)氣候寒冷,礦產資源極其貧乏D北極地區(qū)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和拉普人,屬黃色人種 4、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位于( )A格陵蘭島 B俄羅斯北地群島 C冰島 D挪威斯瓦爾 巴群島5、關于兩極地區(qū)共同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 )A南、北極地區(qū)都有長期定居人口B南、北極地區(qū)都有大批極地野生動物C南、北極地區(qū)都有豐富的礦產資源D南、北極地區(qū)都有中國設立的科學考察站6、為了保護南極的環(huán)境,對南極的考察只限于( )A.旅游目的 B.科學目的 C.和平目的 D.經濟目的7、

12、我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是( )A.長城站 B.東方站 C.和平站 D.中山站8、科學家到南極考察的最佳時間應選擇在( )A.八月 B.七月 C.二月 D.一月9、我國建立的考察站中有極晝、極夜現象發(fā)生的是( )A.東方站 B.中山站 C.和平站 D.長城站10、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是 ( )A. 亞洲 B. 拉丁美洲C. 歐洲 D. 南極洲11、去北極地區(qū)探險考察的最佳時間是 ( )A. 122 月 B. 34 月C. 11 12 月 D. 68 月12、關于南北兩極地區(qū)的描述正確的是A 兩地區(qū)極晝極夜期一致C 海拔高度相同B 緯度帶相同D 氣溫基本相同13、從上海啟程去南極洲

13、進行考察的“雪龍?zhí)枴笨瓶即涍^幾個 溫度帶,到達南極洲A 1 個 B 2 個 C 3 個 D 4 個14、讀南極洲圖,完成下列要求。(1) 在圖中合適的位置標出地球自轉方向箭頭。(2) A、B、C 各表示一個大洋,其中C大洋是_ _(3) G、H 表示我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其建站時間選擇在 2 月的理由是_ _,其中,有極晝極夜的是_站(4)簡要說明南極考察的意義。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第二課時(第二三框)課后反思1. 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力圖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具體 化,層次化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使每 一個學習者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發(fā)展, 有所進步, 有所提 高。從

14、上課效果來看,基礎知識目標的達成令人滿意,2. 本節(jié)課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精心設 計問題,在預習案中,設計三個學習任務,在探究案中設計兩個 問題,在觀看第二個視頻前又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 , 從而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任務和探究活動, 來延續(xù)和充分發(fā)展好 奇心,培養(yǎng)他們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知識和能力在探究學 習中得到掌握、鞏固和提高。3. 同時指導學生反思兩極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特征、自然資源、居民狀況和科學考察之間的內在聯系, 把握地理要素之間的 關聯性。 有助于深化學生的思維層次, 使學生的認識能力得到提 高和發(fā)展。4、盡管“為教學而設計”的這堂課,我盡力從學生的角度 出發(fā),為學生的學習精心設計, 但在課堂實施中仍然發(fā)現了不足: 不足之處,板書設計應在詳細些, 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容一目了然, 再現教學情境,以提高學生的教學記憶。再者,在調動學生的積 極性方面,做的不夠好,還要改進課堂教學設計。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第二課時(第二三框)課標分析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第五節(jié)課北極地區(qū)和南極 地區(qū)一課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是:1在地圖上找出某地區(qū)的位置、范圍、 (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讀圖說出該地區(qū)地理位置的特點。2說出南、北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特殊性,認識開展極地科 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huán)境的重要性。第一條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