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師說-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之課內文言文重點篇目自我檢測_第1頁
第2課:師說-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之課內文言文重點篇目自我檢測_第2頁
第2課:師說-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之課內文言文重點篇目自我檢測_第3頁
第2課:師說-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之課內文言文重點篇目自我檢測_第4頁
第2課:師說-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之課內文言文重點篇目自我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2課 師說 (一)練習版【文言基礎梳理】一、選擇題。(45分,每題3分)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下:低于B士大夫之族族:類C君子不齒齒:提及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比得上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庖丁為文惠君解牛A其為惑也,終不解矣B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C何以解憂?惟有杜康D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以故漢追及之B及其所之既倦C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D事如此,此必及我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

2、分)例句:此三者,吾遺恨也A秦無亡矢遺鏃之費B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C深追先帝遺詔D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A父母宗族,皆為戮沒B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A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C危乎高哉!D此非曹孟德之詩乎?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B問今

3、是何世,乃不知不漢C度我至軍中,公乃入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而其無忘乃父之志A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B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C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D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9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語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3分)A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B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于我皆無盡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C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D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淇則有岸,隰則有泮10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4、是( )(3分)A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B非死則徙爾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C沛公則置車騎論語六則D居則曰:“不吾知也!”與竇娥燒一陌兒,則是看你死的孩兒面上1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而恥學于師A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而今安在哉 D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12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活用現象,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不恥相師A望西山,始指異之 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C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D泣孤舟之嫠婦 13下面對加線的“師”字意義和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3分)古之學者必有師 吾從而師之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5、 則恥師焉孔子師郯子 吾師道也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不恥相師或師焉,或不焉A/B/C/D/14下列加點詞的活用現象歸類正確的項是( )吾師道也 恥學于師 孔子師郯子 小學而大遺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吾從而師之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A/B/C/D/15下列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句讀,古人指文辭休止和停頓處,文辭語意已盡處為句,未盡需停頓的地方為讀。B古代有小學、大學之分,大學以詩書禮樂為學習內容,而小學則以文字訓詁為教授內容,故小學成為文字學的別稱。C巫醫(yī),古代巫和醫(yī)不分,巫的職業(yè)一祝禱、占卜為主,也用藥物等為人治病。D文中的“六藝”,指周王官學要求

6、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疚谋揪C合閱讀】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題。(15分)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

7、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16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道:道理B其出人也遠矣出:超出C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復:恢復D君子不齒齒:并列17下面的加橫線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A其皆出于此乎吾其還也B于其身也以其無禮于晉C則恥師焉則群聚而笑之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遂私見樊於期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作者認為古時候的圣人,雖然遠遠超出一般人,但還跟從老師請教;而現在的一般人,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辱。B作者認為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

8、成為愚人,不在于他們先天的條件,而在于后天的學習與努力。C那些兒童們的老師,是教給兒童們讀書和學習書中文句的,不是作者所指的傳授道理、解釋疑難問題的老師。D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被士大夫之族輕視,但那些士大夫們的明智程度趕不上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在作者看來很奇怪。19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2)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究键c拓展訓練】三、閱讀下面文字,完成20-24題。(20分)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愈生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鄭鞠之。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

9、通六經、百家學。擢進士第。會董晉為宣武節(jié)度使,表署觀察推官。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有愛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娃字之。改江陵法曹參軍。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愈過華,以為刺史明相黨,上疏治之。既御史覆問,得澗贓,再貶封溪尉。愈坐是復為博士。初,憲宗將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諸軍按視。及還,且言賊可滅,與宰相議不合。愈亦奏言:“諸道兵羈旅單弱不足用,而界賊州縣,百姓習戰(zhàn)斗,知賊深淺,若募以內軍,教不三月,一切可用。”又欲“四道置兵,道率三萬,畜力伺利,一日俱縱,則蔡首尾不救,可以責功”。執(zhí)政不喜。鎮(zhèn)州亂,殺田弘

10、正而立王廷湊,詔愈宣撫。既行,眾皆危之。元稹言:“韓愈可惜?!蹦伦谝嗷冢t愈度事從宜,無必入。愈既至,集軍民,諭以逆順。辭情切至,廷湊畏重之,轉吏部侍郎。時宰相李逄吉惡奪紳,欲逐之,遂以愈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詔不臺參,而除紳中丞。紳果劾奏愈,愈以詔自解。其后文刺紛然,宰相以臺、府不協(xié),逆罷愈為兵部侍郎,而出紳江西觀察使。紳見帝,得留,愈亦復為吏部侍郎。愈性明銳,不詭隨,與人交,始終不少變。而頗能誘厲后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嫂鄭喪,為服期以報。愈卓然樹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師說等數十篇,皆奧衍閔深,為不襲蹈前人者。長慶四年卒,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謚曰文。(節(jié)選自新唐書韓愈

11、傳,有刪改)20下列對文中畫波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B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C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D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2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字,舊時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義的字,

12、稱呼別人的字表示尊敬。B進士,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考試(即殿試)被正式授予官職的人。C宮市,唐德宗年間,宮中派宦官到民間市場強行買物,口稱“宮市”,實為掠奪。D上疏,是在朝官員專門上奏皇帝的一種文書形式,這種進諫的文書帶有機密性質。2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韓愈童年孤苦,勤勉好學上進。他三歲喪父,依靠兄嫂生活,很小就用功讀書,成人后,通曉六經、諸子百家等學說。B韓愈操行正直,直言無所顧忌。曾因批評宮市而被皇帝貶官,又在平蔡事件中,提出了自己的滅賊建議而致宰相不高興。C韓愈仕途坎坷,屢遭皇帝貶謫。朝廷派他去安撫鎮(zhèn)州的玉廷湊,元稹為他鳴不平并感到可惜,

13、認為韓愈的才華無法施展。D韓愈鼓勵后輩,注重培養(yǎng)年輕人,即使自己早飯供應不上,也毫不介意。師說中的李蟠就是勤勉好學的年輕人的代表。2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會董晉為宣武節(jié)度使,表署觀察推官。(2)愈性明銳,不詭隨,與人交,始終不少變。24韓愈認為“賊可滅”的可行性做法有哪些?(3分)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題。(20分)送李愿歸盤古序韓愈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蛟唬骸爸^其環(huán)兩山之間,故曰盤。”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庇讶死钤妇又?。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

14、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

15、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復。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虎豹遠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2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B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

16、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C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D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2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本文是一篇贈序,贈序一般放在著作正文之前,內容多是勉勵、推崇、贊許之辭。B本文中“太行之陽”的“陽”和游褒禪山記中“華山之陽”的“陽”用法。C旗旄指用旄牛尾裝飾的旗幟,旄

17、節(jié)指古代使臣所持的符節(jié),以牦牛尾為飾,用作信物。D裾指衣服的(前)后襟,漢服的襟根據衣襟形式的不同又分為曲裾、直裾兩種。2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友人李愿居住在盤谷,盤谷因為盤繞在兩山之間而得名,這里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B有一種大丈夫聲名顯赫,從者如云,恭維者眾多,曲眉豐頰。這種大丈夫是命定的,不是可以僥幸謀求的。C另一種大丈夫居于山野,追求身后沒有毀謗,心中沒有憂慮,遠離官場的生活。李愿也選擇按這樣的方式處世。D本文末段先用“壯之”表達了對李愿的話的贊同,再以“歌”極言盤谷之美和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28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

18、語。(8分)(1)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2)車服不維,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29本文第四段,李愿發(fā)出“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的疑問,你認為“其于為人”是“賢”還是“不肖”,為什么?(3分)二 解析版一、選擇題。(45分,每題3分)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下:低于B士大夫之族族:類C君子不齒齒:提及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比得上【答案】C【解析】C“君子不齒”中的“齒” 是“并列”的意思,不齒,就是不與之同列顏師古曾說,齒,謂之齊列如齒這里使用了個比喻的修辭手法,像牙齒一樣排列、并列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和例句相同的

19、一項是( )(3分)例句:庖丁為文惠君解牛A其為惑也,終不解矣B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C何以解憂?惟有杜康D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答案】B【解析】B 分解例句 分解 A 解除 C 排遣 D 解釋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以故漢追及之B及其所之既倦C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D事如此,此必及我【答案】A【解析】A 追上 例句 比得上 B 等到 C 趁著 D 涉及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此三者,吾遺恨也A秦無亡矢遺鏃之費B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C深追先帝遺詔D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答案】

20、C【解析】C 遺留 例句 遺留 A 遺失 B 遺失 D 贈送。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A父母宗族,皆為戮沒B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答案】A【解析】A 家族 例句 家族 B 類 C 滅亡 D 筋骨交錯的地方。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A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C危乎高哉!D此非曹孟德之詩乎?【答案】B【解析】B 通“于”引出賓語 例句 通“于”,在 A -的樣子 C 舒緩語氣

21、 D 表反問。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B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C度我至軍中,公乃入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答案】B【解析】B 卻,竟然例句 卻 A 才 C 再 D 是。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而其無忘乃父之志A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B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C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D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答案】B【解析】B 你的 例句 你的 A 這樣 C 恐怕,表猜測 D 乃爾,如此。9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語意思和用法

22、不相同的一項是( )(3分)A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B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于我皆無盡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C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D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答案】B【解析】B 那么就 A 就,于是 C 那么 D 表并列。10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A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B非死則徙爾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C沛公則置車騎論語六則D居則曰:“不吾知也!”與竇娥燒一陌兒,則是看你死的孩兒面上【答案】【解析】A 卻 B 就是 C 于是量詞 D 就權當。11下列各句的句

23、式特點,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而恥學于師A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而今安在哉 D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答案】D【解析】D和例句都是介詞短語后置;A“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定語后置句,調整語序為“以為凡是州有異態(tài)者之山水”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于”表被動;C“而今安在哉 ”賓語前置句,調整語序為“而今在安哉”。12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活用現象,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不恥相師A望西山,始指異之 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C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D泣孤舟之嫠婦 【答案】A【解析】A項與例句都是意動用法,“以為恥”“認為奇特”B“下”

24、名詞做狀語,“向下”;C“東”名詞作動詞,“向東進軍”D“泣”使動用法,“使哭泣”。13下面對加線的“師”字意義和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3分)古之學者必有師 吾從而師之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則恥師焉孔子師郯子 吾師道也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不恥相師或師焉,或不焉A/B/C/D/【答案】B【解析】“師”,名詞,老師;“師”,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把當作老師;“師”,名詞,老師;“師”,名詞做動詞,拜師學習;“師”,名詞意思意動用法,以為師,把當作老師;“師”,名詞做動詞,學習;“師”,名詞做動詞,拜師學習;“師”,名詞做動詞,學習;“師”,名詞做動詞,拜師學習。故此題答案應為B項。14下列加點

25、詞的活用現象歸類正確的項是( )吾師道也 恥學于師 孔子師郯子 小學而大遺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吾從而師之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A/B/C/D/【答案】C【解析】師:名詞用作動詞,學習。翻譯:我學習的是道理;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翻譯: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師: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翻譯:孔子以郯子為師;小、大:形容詞用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翻譯:小的方面去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泳。翻譯: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圣、愚:形容詞用作名詞,圣人、愚人。翻譯: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師: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翻譯:我跟從

26、他,以他為師;日:名同作狀語,每天。翻譯: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故選C。15下列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句讀,古人指文辭休止和停頓處,文辭語意已盡處為句,未盡需停頓的地方為讀。B古代有小學、大學之分,大學以詩書禮樂為學習內容,而小學則以文字訓詁為教授內容,故小學成為文字學的別稱。C巫醫(yī),古代巫和醫(yī)不分,巫的職業(yè)一祝禱、占卜為主,也用藥物等為人治病。D文中的“六藝”,指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答案】D【解析】“六藝”之詩書禮易春秋樂經等六部經典。【文本綜合閱讀】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題。(15分)嗟乎

27、!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簦煹乐粡?,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16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語的解

28、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道:道理B其出人也遠矣出:超出C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復:恢復D君子不齒齒:并列17下面的加橫線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A其皆出于此乎吾其還也B于其身也以其無禮于晉C則恥師焉則群聚而笑之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遂私見樊於期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作者認為古時候的圣人,雖然遠遠超出一般人,但還跟從老師請教;而現在的一般人,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辱。B作者認為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不在于他們先天的條件,而在于后天的學習與努力。C那些兒童們的老師,是教給兒童們讀書和學習書中文句的,不是作者

29、所指的傳授道理、解釋疑難問題的老師。D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被士大夫之族輕視,但那些士大夫們的明智程度趕不上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在作者看來很奇怪。19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2)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答案】16A 17B 18B19(1)不通曉句讀,不能解決疑惑,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我沒看出那種人是明智的。(2)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覺得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了。【解析】16A項,道

30、:風尚。故選A。17A項,副詞,大概/副詞,還是;B項,介詞,對/介詞,對;C項,連詞,卻/連詞,就;D項,副詞,竟/連詞,于是。故選B。18B項中“不在于他們先天的條件,而在于后天的學習與努力”錯誤,無中生有,文中未提及先天條件。故選B。19重點詞句,第(1)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句,不通曉句讀,不能解決疑惑;師:動詞,向老師學習;小、大:形容詞作名詞,小、大的方面;遺:放棄;明:明智;第(2)句,彼:他;若:差不多;羞:意動用法,覺得羞恥;諛:諂媚。【參考譯文】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沒有疑惑難?。」糯氖ト?,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了,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

31、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跟圣人相差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愚人之所是愚人,大概都是出于這里吧?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啊!那些教小孩子的啟蒙老師,是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不了解句讀,疑惑就不能解開,有的向老師求解,有的卻不向老師求解,小的方面去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我沒看出那種人是明智的。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向他人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就聚集在一起譏笑人家。問他們?yōu)槭裁醋I笑,就

32、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感到羞恥,以高官為師就近乎諂媚?!卑?!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里就可以明白了。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們不屑一提,現在他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難道值得奇怪嗎?【考點拓展訓練】三、閱讀下面文字,完成20-24題。(20分)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愈生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鄭鞠之。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擢進士第。會董晉為宣武節(jié)度使,表署觀察推官。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有愛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娃字之。改江陵法曹參軍。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

33、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愈過華,以為刺史明相黨,上疏治之。既御史覆問,得澗贓,再貶封溪尉。愈坐是復為博士。初,憲宗將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諸軍按視。及還,且言賊可滅,與宰相議不合。愈亦奏言:“諸道兵羈旅單弱不足用,而界賊州縣,百姓習戰(zhàn)斗,知賊深淺,若募以內軍,教不三月,一切可用。”又欲“四道置兵,道率三萬,畜力伺利,一日俱縱,則蔡首尾不救,可以責功”。執(zhí)政不喜。鎮(zhèn)州亂,殺田弘正而立王廷湊,詔愈宣撫。既行,眾皆危之。元稹言:“韓愈可惜?!蹦伦谝嗷?,詔愈度事從宜,無必入。愈既至,集軍民,諭以逆順。辭情切至,廷湊畏重之,轉吏部侍郎。時宰相李逄吉惡奪紳,欲逐

34、之,遂以愈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詔不臺參,而除紳中丞。紳果劾奏愈,愈以詔自解。其后文刺紛然,宰相以臺、府不協(xié),逆罷愈為兵部侍郎,而出紳江西觀察使。紳見帝,得留,愈亦復為吏部侍郎。愈性明銳,不詭隨,與人交,始終不少變。而頗能誘厲后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嫂鄭喪,為服期以報。愈卓然樹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師說等數十篇,皆奧衍閔深,為不襲蹈前人者。長慶四年卒,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謚曰文。(節(jié)選自新唐書韓愈傳,有刪改)20下列對文中畫波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B華陰

35、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C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D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2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字,舊時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義的字,稱呼別人的字表示尊敬。B進士,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考試(即殿試)被正式授予官職的人。C宮市,唐德宗年間,宮中派宦官到民間市場強行買物,口稱“宮市”,實為掠奪。D上疏,

36、是在朝官員專門上奏皇帝的一種文書形式,這種進諫的文書帶有機密性質。2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韓愈童年孤苦,勤勉好學上進。他三歲喪父,依靠兄嫂生活,很小就用功讀書,成人后,通曉六經、諸子百家等學說。B韓愈操行正直,直言無所顧忌。曾因批評宮市而被皇帝貶官,又在平蔡事件中,提出了自己的滅賊建議而致宰相不高興。C韓愈仕途坎坷,屢遭皇帝貶謫。朝廷派他去安撫鎮(zhèn)州的玉廷湊,元稹為他鳴不平并感到可惜,認為韓愈的才華無法施展。D韓愈鼓勵后輩,注重培養(yǎng)年輕人,即使自己早飯供應不上,也毫不介意。師說中的李蟠就是勤勉好學的年輕人的代表。2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37、1)會董晉為宣武節(jié)度使,表署觀察推官。(2)愈性明銳,不詭隨,與人交,始終不少變。24韓愈認為“賊可滅”的可行性做法有哪些?(3分)【答案】20D 21B 22C23(1)適逢董晉做了宣武的節(jié)度使,上表讓(韓愈)暫任觀察推官。(2)韓愈天性聰明敏銳,不隨波逐流,和別人交往,自始至終沒有一點改變。24(1)招募習戰(zhàn)斗、了解賊人的當地百姓到軍中,并訓練他們;(2)合理布兵,集中力量,等待時機,合力攻擊?!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句意:華陰令柳澗有罪,前任刺史上奏彈劾他,朝廷沒有答復而刺史離職。柳澗指使百姓攔路索要軍隊停駐時差役的工錢,后任刺史厭惡他,審查這個案子,把柳澗貶為房州司馬

38、?!叭A陰令柳澗有罪”是完整的主謂句,在后面斷開,排除AC?!皾局S百姓遮”中“澗”作主語,在前面斷開,排除B。故選D。21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B.“被正式授予官職的人”說法錯誤,進士本身并不是官職,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但是還沒有被正式授予官職)。通俗地說可以說是獲得了官職提名。故選B。2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元稹為他鳴不平并感到可惜,認為韓愈的才華無法施展”說法錯誤,原文為“既行,眾皆危之。元稹言:韓愈可惜”,可知元稹是擔心韓愈的安危。故選C。2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會”,適逢;“署”,代理、暫任或試充

39、官職;“表署觀察推官”中“表署”后面省略了“他或韓愈”,上表讓(韓愈)暫任觀察推官。(2)“明銳”,聰明敏銳;“詭隨”,隨波逐流或妄隨人意;“少”,通“稍”,稍微或一點。2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諸道兵羈旅單弱不足用,而界賊州縣,百姓習戰(zhàn)斗,知賊深淺,若募以內軍,教不三月,一切可用”可知韓愈認為可以招募習戰(zhàn)斗、了解賊人的當地百姓到軍中,并訓練他們;由“四道置兵,道率三萬,畜力伺利,一日俱縱,則蔡首尾不救,可以責功”可知韓愈認為可以合理布兵,集中力量,等待時機,合力攻擊。參考譯文: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韓愈三歲的時候就成了孤兒,跟隨著他的大哥韓會到嶺南。韓會去世,嫂子鄭氏

40、托養(yǎng)他。韓愈從知道讀書開始,每天能記誦千百字,等到長大,完全通曉六經和諸子百家的學問。進士及第。適逢董晉做了宣武的節(jié)度使,上表讓(韓愈)暫任觀察推官。韓愈操行正直,直言無所顧忌。上疏竭力討論宮市問題,德宗震怒,貶官為陽山令。愛護百姓,百姓生的孩子大多用他的姓氏取名。改任江陵法曹參軍。華陰令柳澗有罪,前任刺史上奏彈劾他,朝廷沒有答復而刺史離職。柳澗指使百姓攔路索要軍隊停駐時差役的工錢,后任刺史厭惡他,審查這個案子,把柳潤貶為房州司馬。韓愈路過華州,認為刺史暗中互相勾結,上疏請求處理。御史復查后,查出柳澗有貪贓罪,第二次貶為封溪尉。韓愈因為這受牽連,重任國子博士。當初,憲宗打算平定蔡地,命令御史中

41、丞裴度出使各軍去視察。他回來后,認為賊人可以消滅,但與宰相的意見不一致。韓愈也上奏說:“各道的士兵長久寄居他鄉(xiāng)孤單力弱不能大用,但是,鄰近賊人占據的州縣,百姓熟悉作戰(zhàn),了解賊人的情況,如果招募他們到軍中,救育訓練他們不出三月,就一定可用?!庇钟媱潱骸案鞯蓝疾渴鹩柧毷勘康澜y(tǒng)領三萬人,養(yǎng)精蓄銳等待有利時機,一旦一起進攻,那么蔡地首尾不能相互救援,到時就可以取得成功了。”宰相不高興。鎮(zhèn)州動亂,士兵殺了田弘正,立王廷湊做節(jié)度使,皇上下詔讓韓愈前往招撫。韓愈出發(fā)后,大家都認為有危險。元稹說:“韓愈可惜了。”穆宗也后悔,讓韓愈便宜行事,不要進入亂軍中去。韓愈到了之后,召集軍民,把反叛和忠順的道理告訴他

42、們。慷慨陳詞,王廷湊在一邊聽了對韓愈很敬畏。后來又改任韓愈為吏部侍郎。當時的宰相李逢吉憎恨李紳,想除去他,于是就任用韓愈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下詔可以不用臺參,同時授予李紳中丞的官職。李紳果然彈劾韓愈,韓愈用詔書來為自己辯解。這之后批評的文書很多,宰相以臺府不和諧為由,罷免韓愈任兵部侍郎,貶李紳為江西觀察使。李紳面見皇上,得以留任京城,韓愈又做了吏部侍郎。韓愈天性聰明敏銳,不隨波逐流,和別人交往,自始至終沒有一點改變。他還頗能誘導激勵后輩,離居家中的有十六七人,即使連自己的早飯都供應不上,也和顏悅色地毫不在意。嫂子鄭氏去世,他為她服喪,來報答養(yǎng)育之思。韓愈卓然樹立,成就一家之言論,他的原道師說

43、等幾十篇著作,都博大精深,是不落窠臼之作。長慶四年去世,五十七歲,贈官禮部尚書,謚號文。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題。(20分)送李愿歸盤古序韓愈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蛟唬骸爸^其環(huán)兩山之間,故曰盤。”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庇讶死钤妇又?。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

44、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復。嗟

45、盤之樂兮,樂且無央;虎豹遠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2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B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C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

46、馳D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2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本文是一篇贈序,贈序一般放在著作正文之前,內容多是勉勵、推崇、贊許之辭。B本文中“太行之陽”的“陽”和游褒禪山記中“華山之陽”的“陽”用法。C旗旄指用旄牛尾裝飾的旗幟,旄節(jié)指古代使臣所持的符節(jié),以牦牛尾為飾,用作信物。D裾指衣服的(前)后襟,漢服的襟根據衣襟形式的不同又分為曲裾、直裾兩種。2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友人李愿居住在盤谷,盤谷因為盤繞在兩

47、山之間而得名,這里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B有一種大丈夫聲名顯赫,從者如云,恭維者眾多,曲眉豐頰。這種大丈夫是命定的,不是可以僥幸謀求的。C另一種大丈夫居于山野,追求身后沒有毀謗,心中沒有憂慮,遠離官場的生活。李愿也選擇按這樣的方式處世。D本文末段先用“壯之”表達了對李愿的話的贊同,再以“歌”極言盤谷之美和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28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2)車服不維,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29本文第四段,李愿發(fā)出“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的疑問,你認為“其于為人”是“賢”還是“不肖”,為什么?(3分)【答

48、案】25D 26A 27B28(1)這個谷,處所幽僻而地勢艱險,(是)隱士的徘徊的地方。(2)不受車輿服飾(官職)的拘束不拘泥于車輿服飾,也不打聽不知道官吏的罷黜和提拔,(這就是)不被時代賞識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29李愿實際上認為第三種人是不肖的,第三種人:屈己附勢趨炎附勢;身處污穢不知羞恥,而且自身安全并無保障;得到名利的希望渺茫,汲汲營營一生并無止境。特點:屈己附勢趨炎附勢。身處污穢不知羞恥。汲汲營營一生并無止境?!窘馕觥?5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句意:他們把利益恩惠施給別人,名聲顯揚于當世,在朝廷上參與政事,任免百官,輔佐皇帝發(fā)號施令。在朝廷外,就樹起旗幟,陳設弓箭,衛(wèi)兵在前喝道,

49、侍從塞滿道路,仆役們拿著他所需物品,夾道奔馳。“坐于廟朝”是狀語后置句,應在狀語“于廟朝”后斷開,排除AB;“武夫前呵”“從者塞途”句式對稱,應分別單獨成句,排除C。故選D。26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化常識的能力。A.“贈序一般放在著作正文之前”錯誤,贈序本身獨立成文,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散文文體,不需放在“正文”之前。故選A。27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內容的能力。B.“有一種大丈夫曲眉豐頰”錯誤,由“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可知,曲眉豐頰是形容家妓姬妾的。故選B。28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能力。(1)“是”,代詞,這;“勢

50、阻”,地勢艱險;“盤旋”,徘徊。(2)“車服不拘”“黜陟不聞”都是賓語前置句,不受車輿服飾(官職)的拘束,不打聽不知道官吏的罷黜和提拔;“黜陟”,罷黜和提拔;“不遇于時”,被動句,不被時代賞識;“大丈夫不遇于時者”,定語后置句,不被時代賞識的大丈夫。29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分析文本觀點的能力。由“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可知,第三種人追求名利,趨炎附勢;由“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可知,第三種人不為自己身處污穢而感到羞恥,并且會因為某些原因而遭遇誅戮,自身安全并無保障;由“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可知,第三種人得到名利的機會只有萬分之一,但是卻一生汲汲營營,不肯停止?!捌溆?/p>

51、為人,賢不肖何如也?”用反問句表達了作者對這類人的看法不肖。參考譯文:送李愿歸盤谷序韓愈太行山的南面有個(山谷叫)盤谷。盤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有人說:“因為盤谷盤繞在兩山之間,所以名叫盤。”也有人說:“這個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勢險阻,是隱者所盤旋的地方(所以叫盤)?!蔽业呐笥牙钤缸≡谶@里。李愿說:“人被稱為大丈夫的情況,我知道了。一種情況是:他們把利益恩惠施給別人,名聲顯揚于當世,在朝廷上參與政事,任免百官,輔佐皇帝發(fā)號施令。在朝廷外,就樹起旗幟,陳設弓箭,衛(wèi)兵在前喝道,侍從塞滿道路,仆役們拿著他所需物品,夾道奔馳。(他)高興起來就隨意賞賜,發(fā)起怒來就任意處罰。才能出

52、眾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說古道今贊譽他的大德,他聽入耳中而不厭煩。(他的家妓)眉毛彎曲,面頰豐滿,聲音清脆,體態(tài)輕盈,外貌秀麗,內心聰慧,(跳起舞來)輕薄的衣襟飄然而動,長長的衣袖遮掩面容。(他的)白粉搽臉,青黛畫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閑地住著,自恃美麗,妒忌別的姬妾得寵;爭著比美,求取他的憐愛。(這就是)被天子寵遇賞識掌握了當代權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我并非討厭這些而躲避這種情況,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僥幸得到的。(另一種情況是)他居住在窮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遠,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樹下,可以用清泉洗滌以自我潔凈。從山上采來的水果,甜美可食;從水中釣來的魚蝦,鮮嫩可口。作息沒有定時,只求安

53、定舒適。與其當面受到稱贊,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毀謗;與其身體受到享樂,哪里比得上心中沒有憂慮。不受官職的約束,也不受刑罰的懲處。既不了解國家的治亂,也不打聽官吏的升降。(這就是)不被時代賞識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我就去做這樣的事。(還有一種人)他在達官顯貴的門下侍候,在通往權勢的路上奔走,想舉腳走路又不敢走,想開口說話又不敢說,處于污濁卑下的地位而不覺得羞恥,觸犯了刑法就要被誅殺,希望有獲得成功的萬分之一的機會,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這樣的人在為人方面是好還是不好呢?”昌黎韓愈聽了李愿的話,認為他講得有氣魄,與他斟上酒,并為他作了一首歌,歌詞說:“盤谷之中,是您的府宮。盤谷的土,可以種禾黍。盤谷的泉,可以洗滌,可以溯沿。盤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