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綜合實驗指導書綜合_第1頁
成型綜合實驗指導書綜合_第2頁
成型綜合實驗指導書綜合_第3頁
成型綜合實驗指導書綜合_第4頁
成型綜合實驗指導書綜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45計算機輔助設計(AutoCAD)部分實驗一 AutoCAD基本繪圖命令練習一、實驗目的學會AutoCAD2010的基本繪圖命令。二、實驗內(nèi)容(一)圖形繪制1. 按照前面講解的例子,熟悉繪圖工具欄各繪圖命令圖標的主要功能和用法。(1)“PLINE”命令畫圖,設等寬線寬2 mm。(2)用三種方法畫圓弧。2. 繪制圖2-1示的圖形。圖2-1 正多邊形提示:用畫正多邊形的命令的選項“邊(E)”畫多邊形,在畫的時候,要注意第1點和第2點是按逆時針方向。3. 按圖2-2所示尺寸畫扳手零件圖,不標尺寸,畫完后存盤。提示:要設圖層、線寬,要設置并使用捕捉功能。正四邊形可用正多邊形的命令

2、的選項“邊”來畫,在中心線上確定一點后,另一點用“極軸追蹤”鼠標導向的方式,在追蹤角為135的方向上,直接輸入邊長40即可。圖2-2 扳手(二)標題欄繪制1. 在上機練習(二)(見圖1-8)所畫的圖中,按圖2-3所示尺寸畫出標題欄及輸入多行文本。(1)用“TEXT”命令填寫標題欄。要求:“簡單體”三字的字高8,其他字高4。(2)用“MTEXT”命令輸入一段文字,字體為仿宋體,比例0.7,字高5。 圖2-3 標題欄2. 編輯、修改文字。(1)用下拉菜單“修改”“對象”“文字”的命令編輯文字。(2)用鼠標左鍵雙擊要編輯的文字,打開“文字格式”編輯器編輯文字。3. 制作圖形樣板。(1)用完成的上機練

3、習(二)為基礎,將該文件打開,按圖2-3的尺寸完成標題欄的繪制,但不輸入圖名和圖號。(2)分別設置漢字樣式和數(shù)字樣式。漢字字體選擇“仿宋體_GB2312”,設置“高度”為5.0,“寬度比例”設置為“0.7”。數(shù)字選擇字體“gbeitc.shx”,并選中“使用大字體”復選框,設置“高度”為5.0,“寬度比例”設置為0.7。(3) 給圖形樣板起名,并將完成設置的圖紙保存為AutoCAD圖形樣板的“(*.dwt)”格式。(4)打開保存的圖形樣板,查看圖形樣板的設置,繪制一個簡單的圖形,體會圖形樣板的使用。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 實驗二 AutoCAD高級繪圖練習一、實驗目的學會Auto

4、CAD2010高級功能圖塊的定義與使用,掌握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標注。二、實驗內(nèi)容用本章學習的創(chuàng)建圖塊的方法,練習創(chuàng)建表面粗糙度圖塊和形位公差基準代號圖塊,創(chuàng)建的圖塊為外部塊,并將表面粗糙度值和形位公差的基準代號字母定義為圖塊的屬性。形位公差基準代號的畫法如圖2-1所示。按國家標準規(guī)定,不論基準代號在圖樣中的方向如何,圓圈內(nèi)的字母都應水平書寫。用塊插入的方法,完成圖2-2中基準代號和表面粗糙度的標注,完成后將文件存盤。H為圖樣中尺寸數(shù)字的高度圖2-1 形位公差基準代號圖2-2 塊插入練習表面粗糙度的畫圖步驟如下:1、繪線在命令行輸入命令“l(fā)ine”;指定第一點:用鼠標在屏幕上任選一

5、點,確定第一點位置;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30180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3060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6060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按鍵結(jié)束該命令)。完成圖樣如圖2-3所示。 圖 2-3 表面粗糙度符號2、標注數(shù)值三、上機練習1.繪制圖1,并標注尺寸和形位公差。 圖12.繪制圖2,并標注尺寸和形位公差。 圖2實驗三 AutoCAD裝配圖練習一、實驗目的1掌握創(chuàng)建塊、塊存盤的操作方法,為畫裝配圖作準備。2掌握用塊命令在圖樣上標注表面粗糙度代號操作方法。3. 熟練掌握由零件圖拼畫組合裝配圖的方法和技巧。二、實驗內(nèi)容1.繪制底座、頂尖、調(diào)節(jié)螺母、螺釘?shù)牧慵D及做創(chuàng)建塊文件

6、。2.創(chuàng)建2個帶有屬性定義的表面粗糙度塊。3.根據(jù)頂尖裝配體的零件圖,拼畫頂尖裝配圖(圖3-2)。三、練習要求1用A3圖幅,橫放。2所繪圖樣應具備零件圖的全部內(nèi)容。3繪圖前,須先看懂“頂尖”裝配圖,了解其工作性能、工作原理及各零件之間的裝配連接關系。4圖樣必須具備裝配圖上完整的內(nèi)容:圖形、尺寸、零件序號、標題欄和明細欄等。5應在繪制裝配圖之前,先繪制好各零件圖四、繪圖方法和步驟1啟動系統(tǒng)新建一個圖形文件繪圖高級設置。2設置五個圖層:粗實線、細實線、細點畫線層、文字層、尺寸標注層。3繪制圖框和標題欄。4繪制底座、頂尖、調(diào)節(jié)螺母、螺釘?shù)囊晥D并為其創(chuàng)建4個塊、塊存盤。5繪制剖面圖。6標注尺寸。7標注

7、形位公差標注形位公差基準和形位公差代號。8標注表面粗糙度代號(1)創(chuàng)建兩種帶有屬性(Ra值)的塊1)先用正多邊形命令或直線命令繪制邊長為6 mm的正三角形(延伸端為6 mm);2)啟用創(chuàng)建塊命令(鍵盤輸入:BLOCK或單擊下拉菜單“繪圖塊K創(chuàng)建塊M”)創(chuàng)建塊。(2)用塊插入命令插入到圖形中,并編輯修改。啟用塊插入命令(鍵盤輸入:INSERT或單擊下拉菜單:“插入塊B”)將塊插入到圖形中。9書寫技術要求、填寫標題欄等。裝配圖的繪圖方法與步驟1由零件圖拼畫組合裝配圖由零件圖拼畫組合裝配的方法和步驟:(1)用塊插入方法拼畫裝配圖1)啟用塊存盤命令將零件圖寫成單個磁盤文件2)新建一張A4圖幅、豎放為裝

8、配圖幅面,并繪制好圖框、標題欄、明細欄。3)用塊插入命令將底座、調(diào)節(jié)螺母、頂尖、螺釘?shù)牧慵D插入到裝配圖幅中。4)用分解命令(EXPLODE)分解圖形,用修剪命令(TRIM)修剪多余的圖線。檢查、校核圖形,刪除多余圖線、補畫缺漏圖線。圖3-1 頂尖裝配體的各零件圖(2)使用AutoCAD設計中心組合裝配圖(選修)。1)將繪制好的零件圖保存為單個圖形文件。2)新建一張A4圖幅,豎放為裝配圖幅面,并繪制好圖框、標題欄、明細欄。3)打開設計中心4)將1、2、3號零件圖逐個從設計中心拖出,按裝配關系插入到底座圖形中。5)用分解命令(EXPLODE)分解圖形,用修剪命令(TRIM)修剪多余的圖線。檢查、

9、校核圖形,刪除多余圖線、補畫缺漏圖線。2標注裝配圖上必要的尺寸。3編寫零件序號。4填寫標題欄、明細表。五、注意事項1兩相鄰零件的接觸面、配合面處應只畫一條線。2兩相鄰零件剖面線應畫成方向不同或間隔不等。圖3-2 頂尖裝配體的裝配圖圖液態(tài)成型綜合設計部分實驗一 鑄造工藝圖繪制一、實驗目的1、掌握確定鑄造工藝方案的內(nèi)容及其原則2、掌握鑄造工藝圖的畫法二、實驗儀器、設備和材料 計算機、cad軟件、產(chǎn)品零件圖三、實驗內(nèi)容1鑄造工藝方案的確定確定鑄造工藝方案既進行鑄件基本設計,應認真考慮多種可能的方案,并進行比較,選擇最優(yōu)方案,既最先進,最經(jīng)濟,最合理的一個方案。確定鑄造工藝方案的內(nèi)容與程序一般如下:(

10、1)造型方法與鑄型種類的選擇。課程設計一般規(guī)定采用機器制造,根據(jù)鑄件要求,選用適當?shù)脑煨蜋C。鑄造種類則根據(jù)工藝需要選用濕型、表干型、自硬型等。(2)砂芯種類與制芯方法的選擇。根據(jù)工藝需要,可選擇普通粘土砂芯,油砂芯,CO2自硬砂芯,樹脂砂芯等,并選擇適當?shù)闹菩緳C。(3)確定澆注位置與鑄型分型面(包括模樣的分模面)。澆注位置和分型面要結(jié)合起來考慮;確定澆注位置時要考慮凝固順序。(4)確定鑄件的機械加工余量,表示鑄出和非鑄出孔槽。(5)選取拔模斜度(拔模斜度應用角度表示)。(6)選取鑄造收縮率。(7)設計計算澆注系統(tǒng),冒口與冷鐵;確定出氣口。設計澆注系統(tǒng)主要是確定它的型式與金屬液引入型腔的位置和最

11、小控流斷面的計算等。(8)砂芯工藝設計主要內(nèi)容:1)砂芯輪廓和數(shù)目的確定,砂芯制造的難易程度,砂芯的裝配和固定,砂芯的通氣條件等;2)砂芯的種類、結(jié)構和尺寸的確定;3)砂芯通氣系統(tǒng)的設計;4)芯骨和芯撐的形狀,尺寸,數(shù)量的確定;5)砂芯的填砂(或射砂)方向,起吊方向和下芯順序等。(9)初步進行模板板面布置和估算砂箱尺寸。模板與砂箱尺寸必須與造型機型號規(guī)格相適應。2.繪制鑄造工藝圖鑄造工藝圖是鑄造行業(yè)特有的一種圖紙,它是鑄造方案的體現(xiàn);它規(guī)定了鑄件的形狀和尺寸,也規(guī)定了鑄件的基本生產(chǎn)方法和工藝過程;它是最基本而且最主要的工藝文件,是生產(chǎn)過程指導性文件,它為設計和制造工藝裝備提供了基本依據(jù)。因此必

12、須認真繪制。繪制時將各種簡明的工藝符號標注在零件圖上,構成表示模樣和砂型、砂芯制造工藝與澆冒口系統(tǒng)等,反應出鑄造工藝方案的基本內(nèi)容。(1)繪制鑄造工藝圖時注意事項1)按照機械制圖的規(guī)定和要求,繪制任務書上所給定的零件圖,按適當比例放大或縮小,各視圖之間應留有足夠的余地,以備繪制工藝符號,澆冒系統(tǒng)以及有關的尺寸線等。2)工藝符號按教材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畫法用紅蘭(或彩色)鉛筆繪制。可參考砂型鑄造工藝設計與工裝設計和鑄造工藝設計手冊等參考書,但澆冒口系統(tǒng)最好具有直觀性。3)凡是在某一視圖或剖面圖上表示清楚了的工藝符號,可以不按投影原理在其它視圖上重復繪制,以免符號遍布圖紙,相互重疊;反之不能完全表達清

13、楚的地方,可以增加視圖來表示,但不以增加過多。4)鑄造尺寸(如加工余量,芯頭尺寸等)應集中標注在一個或幾個視圖上,不要分散標注或重復標注。5)砂芯邊界線如果和零件輪廓線或加工余量線、冷鐵線等相重合,則省去砂芯邊界線重合段。砂芯用蘭線。6)在剖面圖上芯子線與加工余量線相遇時,被砂芯遮住的加工余量線不繪出,加工余量用紅線。7)工藝圖上所注之尺寸一律不包括縮尺(縮尺另寫在工藝圖的右上角)。比例與零件圖相同,但有時為了圖面清晰,某些部分(如砂芯間隙)可以放大畫出。8)描繪工藝符號時,應注意空出零件圖上所注的尺寸和加工符號不被遮蓋,零件圖上某些線條由于被工藝符號(如被砂芯)遮蓋,由看得見變?yōu)榭床灰姇r,可

14、保留原線條,不要擦去,也不必改為虛線。(2)繪制程序1)在有關視圖上標出不鑄出孔、槽及加工余量 eq oac(,1)凡不鑄出孔、槽一律在孔槽的各視圖上畫一紅“”或全部涂紅,若孔槽的輪廓線為虛線,則不必表示,不鑄出孔和槽的尺寸見教材。 eq oac(,2) 機械加工余量的標注機械加工余量按教材國標規(guī)定的二級精度,灰鑄鐵件選用。剖面或非剖面上的加工余量均由紅色線按比例畫出,并在加工符號上注明加工余量數(shù)值,帶斜度的加工余量,可用分數(shù)表示,分子表示薄處的余量,分母表示厚處的余量。加工余量的輪廓線被其它工藝符號(如砂芯)遮住時,則不必畫出,如不畫出不足以表明情況時,則畫為紅色虛線。2)繪制拔模斜度 eq

15、 oac(,1)拔模斜度大小,可按教材國標選用; eq oac(,2)拔模斜度用紅色線畫出,用角度數(shù)或毫米數(shù)表示其大小。課程設計時,均為大批量生產(chǎn),一律采用金屬模樣,故一律用角度表示; eq oac(,3)加工面上的斜度,將加工余量的紅輪廓線畫斜即可。3)標注澆注位置和分型面 eq oac(,1))鑄型的分型面用紅色線表示,并用紅色寫出“上、中、下”字樣表示澆注位置。在標注“上、中、下”時,字不必倒寫; eq oac(,2))分型線只要在一個主視圖上畫出即可如果分模面與分型面重合(大多是這種情況),只要在分型線的頭用紅色畫“”即可; eq oac(,3) 曲面分型時(上、下型接觸面為非平面)需

16、用紅色線繪出分型線和砂垛,在有關投影上標出曲面分型線與砂垛的尺寸(包括過渡圓角),下型砂垛有間隙時,應標出并注明尺寸; eq oac(,4)如分型面上有芯頭時,分型線符號應留出芯頭長度,標在芯頭長度外1530毫米處。4)繪出芯子形狀、分塊線(包括分芯負數(shù))芯頭間隙、壓緊環(huán)、防壓環(huán)、集砂槽及有關尺寸 eq oac(,1))砂芯輪廓均用蘭色線條表示,不同的砂芯用不同的符號。同一砂芯在不同的視圖上,均采用同一符號。砂芯必須按砂芯次序編號,如NO1、NO2等; eq oac(,2))工藝圖上凡有輪廓線外(不論是零件圖上的黑線或加工余量的紅色輪廓線),均不必再畫砂芯的輪廓線,(在黑線或加工余量的紅色輪廓

17、線內(nèi)打叉)只畫出芯頭輪廓線即可。如果砂芯所形成的空腔在零件圖上為虛線時,亦不必表示輪廓的藍色虛線,只要畫出可見的芯頭部分即可; eq oac(,3))兩個砂芯相接處用雙藍色表示出間隙,并用蘭線注明其尺寸線與數(shù)值。芯撐用紅色線表示,特殊結(jié)構的芯撐寫出“芯撐”字樣; eq oac(,4)因芯頭斜度等而使芯頭投影出兩條輪廓線時,砂芯符號只沿最外輪廓線繪制; eq oac(,5)芯頭斜度、間隙、壓緊環(huán)、防壓環(huán),集砂槽等均用蘭線繪制,并標出有關尺寸。當壓緊環(huán)防壓環(huán),集砂槽等尺寸大小不易標注時,可在圖紙空白處用黑色線畫出獨立的局部放大圖,并注明尺寸或用箭頭注明引用標準。 eq oac(,6)芯頭結(jié)構、尺寸

18、、形狀等見教科書。5)計算除澆冒口系統(tǒng)以后,在工藝圖上用紅線繪制出澆注系統(tǒng)、冒口的結(jié)構形狀,各部尺寸及有關結(jié)構(如過濾網(wǎng)等)。 eq oac(,1)澆注系統(tǒng)的計算,在一般情況下,首先求出內(nèi)澆口的截面積F內(nèi),然后再按比例求出橫澆口面積F橫和直澆口面積F直。無論是通過計算或是查表所決定的澆注系統(tǒng)尺寸,很可能偏大或偏小,因此對結(jié)果應作一定的分析和比較,取其最為合理的數(shù)據(jù),并應校核鐵水上升速度和最小壓頭; eq oac(,2)確定冒口尺寸時,要用兩種以上的計算方法,將其結(jié)果進行比較; eq oac(,3)工藝圖上的澆冒口系統(tǒng),用紅線按比例繪制,并標出必要的尺寸,使其具有直觀性。澆注系統(tǒng)各單元的截面用紅

19、線在工藝圖上的空白處畫出并標注出必要的尺寸。當澆注系統(tǒng)較復雜時,亦可把它移出,單獨畫在工藝圖空白處。出氣冒口和補縮冒口有多個時,亦須分別進行編號,表明尺寸; eq oac(,4)澆冒口系統(tǒng)被零件或其它符號遮住的部分可用紅虛線表示;一般情況下不用虛線表示; eq oac(,5)工藝圖上可不畫澆口杯(但在鑄件裝配圖上必須畫出)。直澆口可中斷畫出。一型多鑄而對于直澆口、橫澆口完全對稱時,應畫出完整的結(jié)構圖。當視圖不允許畫出完整的澆注系統(tǒng)時,可在圖紙的適當空白處單獨示意; eq oac(,6)確定鑄件收縮率。如果鑄件各個方向上縮放尺寸不同時,應分別標出;若所有方向均放同一收縮尺,則不必在圖上分別標注,

20、只要在技術條件中用文字說明即可; eq oac(,7)校核砂箱尺寸和所選造型機開始在分析確定工藝方案時,已初步選定的造型機型號,進行了初步平面布置,核定了砂箱的主要尺寸,但這是很不細致的,現(xiàn)在,工藝設計后,各方面尺寸就可以精確的計算出來,如澆冒口布置,尺寸大小,芯頭尺寸等都已確定,這時應該再次校核所選造型機砂箱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其校核辦法是:根據(jù)工藝圖的外輪廓(澆冒口系統(tǒng)和芯頭在內(nèi)),留出必要的吃砂量(吃砂量確定見教材),方可確定砂箱內(nèi)尺寸,然后根據(jù)砂箱的結(jié)構形式?jīng)Q定其外尺寸,通用砂箱規(guī)格尺寸系列見教材或手冊。除校核砂箱內(nèi)尺寸外,還應根據(jù)分型面校核模樣高度,檢查模樣高度(上半模或下半模)是否超

21、過造型機允許的起模行程范圍。三、上機練習下圖為法蘭盤零件圖,采用手工造型,分別畫出鑄造工藝圖和鑄件圖。PRO/E造型設計部分 實驗一 Pro/E截面草繪功能練習一、實驗目的 1、讓學生熟悉掌握基于Pro/E的截面草繪功能。熟悉截面繪制與幾何編輯工具,重點掌握該模塊的操作方法和過程; 2、尺寸標注及尺寸修改方法; 3、截面再生與再生失敗的處理,能熟練完成模具零件的復雜圖形的基本設計。二、實驗儀器、設備和材料 計算機、Pro/E wildfire3.0軟件、草繪功能模塊三、實驗內(nèi)容及步驟1、打開Pro/E wildfire3.0軟件;2、設置文件路徑;3、進入PLASTIC sketch界面;4、

22、各種截面繪制;5、幾何編輯工具;6、尺寸標注與尺寸修改;7、截面再生與再生失敗的處理;8、模具零件復雜圖形的繪制。四、實驗注意事項1、各種截面繪制的操作方法;2、尺寸標注與尺寸修改;3、模具零件復雜圖形的繪制。五、實驗結(jié)果及思考1、尺寸標注與尺寸修改?2、模具零件復雜圖形的繪制技巧?六、上機練習上機練習1:繪制標識平面圖上機練習2:繪制滑塊平面圖上機練習3:繪制鈑手剖面圖實驗二 Pro/E基本成型特征功能練習一、實驗目的1、通過上機操作,學會利用Pro/E WILDFIRE版進行零件實體建模的方法和步驟;2、熟練掌握Protrusion(加材、加料)、Cut(減料、切除)特征、Extrude拉

23、伸特征、Revolve 旋轉(zhuǎn)特征、Sweep掃描特征、Blend混成特征、Hole孔特征、Round圓角特征、Chamfer倒角特征、Shell抽殼特征、Draft拔模特征、Rib筋特征;3、熟悉零件實體建模的連續(xù)操作技巧。二、實驗儀器、設備和材料計算機、Pro/E wildfire3.0軟件、零件實體建模模塊三、實驗內(nèi)容及步驟 1、進入Pro/E wildfire3.0軟件零件實體建模模塊; 2、操作Protrusion(加材、加料)、Cut(減料、切除)特征;3、操作Extrude拉伸特征、Revolve旋轉(zhuǎn)特征、Sweep掃描特征;4、操作Blend混成特征。四、實驗注意事項1、正確使用

24、Protrusion(加材、加料) Cut(減料、切除)特征;2、操作Sweep掃描特征方法;3、操作 Blend混成特征。五、實驗結(jié)果及思考1、通過上機操作,熟練掌握操作Sweep掃描特征方法;2、通過上機操作,讓學生掌握操作Blend混成特征。六、上機練習上機練習1:用基本成型特征工具繪制如圖油杯零件上機練習2:用基本成型特征工具繪制如圖扶手零件上機練習3:用基本成型特征工具繪制如圖搖柄零件上機練習4:用基本成型特征工具繪制如圖排氣管零件上機練習5:用基本成型特征工具繪制如圖汽車徽標零件實驗三 Pro/E基準特征建模功能練習一、實驗目的 1、通過上機操作,讓學生掌握Pro/E的基準特征建模

25、過程,熟練掌握其操作界面,加深對基準特征建模技術的理解; 2、熟悉基準特征包括:基準平面、基準軸、基準點、基準曲線、基準坐標系的創(chuàng)建。二、實驗儀器、設備和材料計算機、Pro/E wildfire2.0軟件三、實驗內(nèi)容及步驟1、創(chuàng)建基準平面;2、創(chuàng)建基準軸操作;3、基準點、基準曲線、基準坐標系的創(chuàng)建。四、實驗注意事項1、 必須熟練Pro/E建模模塊基準特征各項菜單及操作技巧;2、詳細了解基準平面、基準軸的創(chuàng)建流程;3、基準點、基準平面、基準坐標系的創(chuàng)建。五、實驗結(jié)果及思考1、Pro/E基準平面、基準軸的基本創(chuàng)建?2、如何正確操作基準點、基準平面、基準坐標系的創(chuàng)建?六、上機練習上機練習1:利用基準

26、特征工具繪制如圖滑塊實體模型上機練習2:利用基準特征工具繪制如圖穿線管實體模型上機練習3:利用基準特征工具繪制如圖墊塊實體模型上機練習4:利用基準特征工具繪制如圖基準座實體模型上機練習5:利用基準特征工具繪制如圖管道接頭實體模型實驗四 Pro/E零件建模工程特征功能練習一、實驗目的通過上機操作,讓學生掌握Pro/E零件建模的工程特征功能,能熟練的完成倒角、倒圓角、孔、筋、抽殼等放置特征以完成零件的造型。二、實驗儀器、設備和材料計算機、Pro/E wildfire2.0軟件三、實驗內(nèi)容及步驟在Pro/E零件造型模式下,利用放置特征完成零件的三維實體造型。四、實驗結(jié)果及思考1、PRO/E中放置孔時

27、,有幾種類型?2、建立的抽殼特征有厚度這個特征嗎?五、上機練習上機練習1:利用工程特征繪制電吹風實體模型上機練習2:使用工程特征,制作接水盒實體模型上機練習3:使用工程特征,制作手機蓋實體模型實驗五 Pro/E實體特征編輯功能練習一、實驗目的1、通過上機操作,讓學生掌握Pro/E實體特征的編輯功能; 2、熟悉使用各種特征編輯的操作命令:1)特征的修改;2)特征的復制與成組;3)特征的抑制、恢復與刪除;4)特征的從排序。二、實驗儀器、設備和材料 計算機、Pro/E wildfire2.0軟件、Pro/E實體建模模塊三、實驗內(nèi)容及步驟1、創(chuàng)建一個實體造型;2、對實體特征進行修改;3、對添加的特征進

28、行復制或成組處理;4、對某些特征進行抑制、恢復與刪除;5、操作特征的從排序。四、實驗注意事項1、理解首先需要創(chuàng)建實體,編輯功能基于實體建模;2、了解各種實體特征的編輯功能的特定含義。五、實驗結(jié)果及思考 1、認識特征進行復制或者成組處理;2、如何區(qū)別特征進行抑制、恢復與刪除?3、操作特征的從排序?qū)5挠绊??六、上機練習上機練習1:利用實體特征編輯工具繪制如圖帶輪零件上機練習2:利用實體特征編輯工具繪制如圖法蘭零件上機練習3:利用實體特征編輯工具繪制如圖遙控器零件上機練習4:利用實體特征編輯工具繪制如圖圓錐齒輪零件上機練習5:利用實體特征編輯工具繪制如圖直齒輪零件實驗六 Pro/E裝配圖功能練習

29、一、實驗目的 1、通過上機操作,讓學生掌握Pro/E裝配功能,能熟練完成模具零件Pro/E裝配功能的基本操作及其運用技巧; 2、Pro/ASSEMBLY模塊功能,包括裝配的約束類型、裝配零件、在裝配圖中創(chuàng)建并修改零件、裝配模型的修改與從定義,學習裝配和裝配設計的基本知識。二、實驗儀器、設備和材料計算機、Pro/E wildfire2.0軟件、Pro/ASSEMBLE模塊三、實驗內(nèi)容及步驟1、裝配約束類型的熟悉;2、裝配零件的正確練習;3、操作在裝配圖中創(chuàng)建并修改零件;4、裝配模型的修改與重定義等操作。四、實驗注意事項1、注意裝配約束類型正確選取及運用;2、復雜裝配零件的操作技巧。五、實驗結(jié)果及

30、思考 如何熟悉復雜零件的裝配技巧?六、上機練習上機練習1. 機器人裝配上機練習2 活塞汽缸裝配實驗七 Pro/E工程圖功能練習一、實驗目的 1、通過本章的上機操作,掌握零件創(chuàng)建工程圖的步驟,包括三視圖、輔助視圖、局部放大視圖等視圖的布置、尺寸的標注、工程圖的細節(jié)功能; 2、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零件創(chuàng)建工程圖的步驟,包括三視圖、輔助視圖、局部放大視圖等視圖的布置、尺寸的標注、工程圖的細節(jié)功能。二、實驗儀器、設備和材料計算機、Pro/E wildfire2.0軟件、Pro/DRAWING模塊三、實驗內(nèi)容及步驟1、創(chuàng)建工程圖名稱;2、選擇要創(chuàng)建工程圖的零件或裝配的3D模型,并選取圖紙的規(guī)格;3、執(zhí)行

31、視圖繪制命令,生成二維工程圖;4、根據(jù)需要合理的布置視圖,使零件或裝配能完整的表達出來;5、添加尺寸和批注等;6、如果二維工程圖符號要求,則存盤退出,否則重復4、5步。四、實驗注意事項1、注意各種視圖的區(qū)別;2、完成本實驗要求全面的模具CAD/CAM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技能;3、結(jié)合AUTOCAD2000/2004軟件交互式操作練習。五、實驗結(jié)果及思考 1、掌握零件創(chuàng)建工程圖的步驟,包括三視圖、輔助視圖、局部放大視圖等視圖的布置、尺寸的標注、工程圖的細節(jié)功能注意到模具設計制造時,各種文件的保存、調(diào)用、轉(zhuǎn)化關系; 2、結(jié)合AUTOCAD2000/2004軟件交互式操作練習尺寸標注、技術要求等。六、上

32、機練習練習1. 創(chuàng)建軸的工程圖練習2. 繪制帶輪的工程圖練習3. 繪制活塞的工程圖實驗八 基于Pro/E塑料模具設計練習一、實驗目的 1、通過上機操作,讓學生熟練掌握Pro/E的模具設計功能,為后面的塑料顧問、模具模架設計專家系統(tǒng)打下堅實的基礎; 2、通過Pro/E的相關模塊進行模具設計的全過程訓練; 3、熟悉模具設計的設計規(guī)程及其設計步驟。二、實驗儀器、設備和材料 計算機、Pro/E wildfire2.0軟件、模具模塊、裝配模塊三、實驗內(nèi)容及步驟 1、創(chuàng)建制件的幾何造型; 2、創(chuàng)建模具模型; 3、設置收縮率及其拔模檢測; 4、分型面設計; 5、澆注系統(tǒng)設計; 6、冷卻系統(tǒng)和加熱系統(tǒng)的設計;

33、 7、模具體積塊的生成; 8、模具體積塊的分割; 9、鑄模; 10、開模仿真及其文件的保存。四、實驗注意事項 1、創(chuàng)建模具模型的五類方法運用; 2、一模多腔的模具模型創(chuàng)建; 3、分型面的設計技巧; 4、冷卻系統(tǒng)設計時末端條件的正確運用。五、實驗結(jié)果及思考 1、注塑模設計具體流程? 2、模具設計后處理、文件的保存及如何調(diào)用及方式?六、上機練習練習1. 盒型零件模具設計練習2. 帶孔零件模具設計練習3. 殼體零件模具設計練習4. 手機外殼模具設計練習5. 顯示器模具設計練習6. 鼠標外殼模具設計練習7. 茶杯模具設計焊接技能綜合練習部分實驗一 管板垂直俯焊一、實驗目的掌握管板垂直俯焊的裝配方法和操

34、作要領二、實驗設備BX1-250交流弧焊機三、實驗內(nèi)容1管板接頭分類1)管板角接可分為插入式管板和騎座式管板兩類。a(騎座式) b(插入式)2)根據(jù)空間位置不同,每類管板又可以分為垂直固定俯焊,垂直固定仰焊和水平固定焊三種。管板垂直俯焊,是指帶圓孔板水平放置,管垂直放于板上面,管件開坡口的一端與板相接,管中心線與板上孔的中心線重合。2、 單面焊雙面成形技術1)單面焊雙面成形技術是采用普通焊條,以特殊的操作方法,在坡口背面沒有任何輔助措施的條件下,在坡口面進行焊接,焊后保證坡口的正、背面都能得到均勻整齊,成形良好,符合質(zhì)量要求的焊縫。2)適用于無法從背面清除焊根并進行封底焊的重要焊件。2、焊前準

35、備1)試件的加工材料為Q235鋼,板尺寸808012mm帶50mm的孔,管規(guī)格57mm7mm,圖1 定位焊位置 將鋼板用機加工或氧-乙炔切割下料,中間鉆50mm的孔,鋼管端頭機加工成30坡口。2)試件的清理用銼刀、砂布、鋼絲刷等工具,在管子坡口里外邊緣20mm范圍內(nèi)清除鐵銹、油質(zhì)、氧化皮及其它污垢,使之呈現(xiàn)出金屬光澤。3)試件的裝配與定位管徑不同時定位焊縫所在位置和數(shù)目也不同,小管直徑小于51mm,定位焊一處,中經(jīng)(直徑在51133mm)定位焊縫有兩處,大徑(大于133mm)定位焊三處,見圖1。定位焊時不許破壞試管坡口的底邊,當焊至定位焊處時,用砂輪機把定位縫磨掉,再進行焊接,以保證定位焊部位

36、的焊接質(zhì)量,兩管的坡口間隙為2.5mm。4)焊接材料和焊接電源焊條選用E4315(J427)2.5mm和3.2mm兩種規(guī)格的,根部焊道采用2.5mm,填充及蓋面焊道采用3.2mm。要求焊條不得受潮變質(zhì)、焊芯無銹,藥皮不得開裂脫落。用前烘至3504003、焊接操作工藝(1)焊接工藝參數(shù)試件裝配尺寸:坡口角度60,間隙2.5mm,鈍邊01mm。焊接工藝參數(shù)見表所示。焊接層次為二層二道,第一層一道,第二層一道,見圖2。表1 焊接工藝參數(shù)焊接層次焊條直徑mm焊接電流A焊接電壓V焊接速度cm/min根部焊道2.57075212269蓋面焊道3.211012024271012圖2 焊層及焊縫外觀尺寸(2)

37、焊接操作1)根部焊道 = 1 * GB3 引弧在定位焊的始焊點處引燃電弧后,作上、下擺動運弧進行搭橋連接,而后將電弧下壓,2/3左右電弧在管內(nèi)燃燒,使管的坡口底部和板的端頭各熔化2mm,形成熔孔后,控制同樣大小的熔孔,按鋸齒形短電弧連話向前運條。焊條與底板間的角度為2530,與管切線的夾角為6070,見圖3。焊接方向從左到右。由于管板在厚度上有較大的差異,因此電弧在板一側(cè)的停留時間長,而在管一側(cè)的停留時間短。板端的電弧深度比管端的深,焊條運至板端一側(cè)時,其端部一定要到達板端的底邊,以免造成夾渣及如何不好。運條時,擺動速度和前進速度要均勻一致,始終要控制住熔孔直徑的尺寸大小一致,才能焊出美觀的根

38、部焊道。圖3 根部焊運條角度2)收弧 收弧時將焊條下壓,待熔孔稍增大后,向后上方帶弧10mm再衰減熄弧,動作稍緩慢,使熔池緩慢冷卻,以防止背面冷鎖孔產(chǎn)生,并形成一個斜坡,以利于重新熔化接頭。收弧過快或操作部當則易產(chǎn)生冷縮孔,一般產(chǎn)生冷縮孔時,在焊接過程中會看到熔池有氣泡產(chǎn)生。3)接頭 接頭最佳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熱接頭法,在收弧熔池后10mm處引弧帶至斜坡處,作斜橢圓形運條。電弧運至斜坡前端上方劃圈進行預熱后,在1/2熔孔處下壓電弧,將前端熔化形成熔孔后,在按鋸齒形運條向前焊接,同時應將接頭處的起弧點磨掉。根部的封閉接頭焊接前要先將接頭部位磨出10mm的斜坡,焊接電弧運至斜坡前端時,擺動焊條將坡

39、口前端兩側(cè)坡口熔化。此時在接頭處形成一個小圓孔,當小圓孔的大小與所用焊條直徑相當時,焊條向前向斜坡處劃圈進行預熱,而后立即將焊條端部對準小孔下壓焊條,當聽到“卟”的一聲根部擊穿聲后,電弧將焊縫根部擊穿,這時再慢慢向上帶運焊條的同時進行并劃圈填充金屬,直至填滿接頭后,壓低電弧繼續(xù)向前運行至斜坡結(jié)束,再慢慢向一側(cè)帶弧后收弧,這樣有利于氣體逸出和熔池的緩慢冷卻,見圖4。圖4 封閉接頭方法1,2,3,4熔化坡口兩邊點 5下壓擊穿點2)蓋面焊道蓋面焊道焊接時必須保證管子不咬邊及焊腳對稱,焊前將上一層焊道清理干凈。焊條與底板間的角度為4045,與管切線的夾角為8085,見圖5。焊接方向從右至左,采用斜橢圓

40、形運條,盡量采用熱接頭法。接頭時,一定要在收弧熔池前10mm處引弧,然后,將電弧帶到收弧熔池處,在焊接過程中將引弧點重新熔掉。蓋面熄弧處要填滿熔池,緩慢劃圈熄弧,防止產(chǎn)生弧坑裂紋。蓋面焊道焊接時應注意在坡口兩邊的停頓,防止咬邊及融合不良。蓋面焊道焊接時,不論如何運條,都應使熔池始終保持在水平位置,這樣才能焊出美觀的焊道。圖5 焊蓋面焊道運條角度實驗二 管板水平固定焊一、實驗目的掌握管板垂水平直俯焊的裝配方法和操作要領二、實驗設備BX1-250交流弧焊機三、實驗內(nèi)容管板水平固定焊時,帶圓孔的板立放,管水平放于板上,管件開坡口的一端與板相接,管中心線與板上孔的中心線重合。1、焊前準備1)試件的加工

41、材料為Q235鋼,板尺寸808012mm帶49mm的孔,管規(guī)格57mm6mm,圖1 裝配尺寸 圖2 定位焊及焊接圖1 裝配尺寸 圖2 定位焊及焊接操作將鋼板用機加工或氧-乙炔切割下料,中間鉆50mm的孔,鋼管端頭機加工成30坡口。2)試件的清理用銼刀、砂布、鋼絲刷等工具,在管子坡口里外邊緣20mm范圍內(nèi)清除鐵銹、油質(zhì)、氧化皮及其它污垢,使之呈現(xiàn)出金屬光澤。3)試件的裝配與定位管徑不同時定位焊縫所在位置和數(shù)目也不同,小管直徑小于51mm,定位焊一處,中經(jīng)(直徑在51133mm)定位焊縫有兩處,大徑(大于133mm)定位焊三處,見圖1。定位焊時不許破壞試管坡口的底邊,當焊至定位焊處時,用砂輪機把定

42、位縫磨掉,再進行焊接,以保證定位焊部位的焊接質(zhì)量,兩管的坡口間隙為3mm,見圖1,2。4)焊接材料和焊接電源焊條選用E4315(J427)2.5mm和3.2mm兩種規(guī)格的,根部焊道采用2.5mm,填充及蓋面焊道采用3.2mm。要求焊條不得受潮變質(zhì)、焊芯無銹,藥皮不得開裂脫落。用前烘至3504002、焊接操作工藝(1)焊接工藝參數(shù) 試件裝配尺寸,坡口角度30,間隙3mm,鈍邊00.5mm。焊接工藝參數(shù)見表所示。焊接層次為二層二道,第一層一道,第二層一道,焊層及焊縫外觀尺寸見圖3。表1 焊接工藝參數(shù)焊接層次焊條直徑mm焊接電流A焊接電壓V焊接速度cm/min根部焊道2.56075222469蓋面焊

43、道3.210011023261011圖3 焊層及焊縫外觀尺寸(2)焊接操作 1)根部焊道 = 1 * GB3 引弧 根部焊道安裝圖2所示那樣,從最低點正仰焊(即時鐘6點鐘)的位置往后10mm處的始焊點處引弧起焊,先后按圖上所示的焊接方向進行由下向上的左右兩半周的焊接。在始焊點處將電弧引燃后,作擺動搭橋連接后電弧下壓,使試管坡口底部和板的端頭各熔化2mm左右,形成熔孔,控制同樣大小的熔孔,按鋸齒形短電弧向上運條。焊條與管軸線的夾角為6570,焊條與管切線的角度與水平固定管對接焊相同(可參照管與管對接水平固定焊接一項)見圖4。焊條運弧時在板端停留時間長些,在管端停留時間短些。在仰焊部位必須注意:將

44、焊條送進一定的深度,幾乎整個電弧在管內(nèi)燃燒,以防止內(nèi)凹出現(xiàn)。隨著焊接向四周上方進行,焊接的深度慢慢地退出,在上爬坡和平焊部位時,焊條繼續(xù)向外帶出。但焊條電弧的熱量分布應始終偏向板一側(cè),以保證良好的成形。 = 2 * GB3 收弧 收弧時將焊條下壓后,慢慢向后方一側(cè)帶弧10mm左右,使熔池溫度緩慢冷卻,防止產(chǎn)生冷縮孔,同時帶出一個緩形坡,使收弧處焊縫金屬很薄,有利于接頭。 = 3 * GB3 接頭 接頭盡量采用熱接法,先焊的半周甩出兩個接頭,后半周焊接從仰焊位置斜坡后方5mm處引弧,引燃電弧帶至斜坡,作正常鋸齒形運條,到斜坡前端時,向內(nèi)壓送電弧,形成熔孔后按先焊的半周操作方法進行焊接。當根部焊道

45、將要完成,在匯合部位的接頭時,應將先焊完的一端頭用砂輪機圖4 根部焊的運條角度磨出10mm的緩形坡。待焊至平焊點前端,將前端兩側(cè)坡口熔化,當接頭處形成的小圓孔與焊條直徑相當時,將電弧下壓,聽到“卟”的一聲根部擊穿聲后,電弧將焊縫根部擊穿,這時在慢慢向上帶焊條的同時進行劃圈填滿金屬,直至填滿接頭后,壓住電弧向前施焊,搭接原焊縫10mm左右即可。 2)蓋面焊道 蓋面焊道的操作方法和上、下半圓管搭接角焊縫相同,可參考執(zhí)行。實驗三 管件的垂直固定焊一、實驗目的掌握管件垂直固定焊的裝配方法和操作要領。二、實驗設備BX1-250交流弧焊機三、實驗內(nèi)容管件的垂直固定位置焊接時,兩相接管垂直放置,開坡口的一側(cè)

46、對接,兩中心線重合,并垂直于水平面。1、焊前準備1)試件的加工管材為Q235鋼或45鋼,其規(guī)格57mm6mm,將鋼管用氧-乙炔切割成長50mm的管段,然后在車床上加工坡口,試件及坡口尺寸見圖。2)試件的清理用銼刀、砂布、鋼絲刷等工具,在管子坡口里外邊緣20mm范圍內(nèi)清除鐵銹、油質(zhì)、氧化皮及其它污垢,使之呈現(xiàn)出金屬光澤。3)試件的裝配與定位管徑不同時定位焊縫所在位置和數(shù)目也不同,小管直徑小于51mm,定位焊一處,中經(jīng)(直徑在51133mm)定位焊縫有兩處,大徑(大于133mm)定位焊三圖1 定位焊位置 圖2 焊層處,見圖示。定位焊時不許破壞試管坡口的底邊,當焊至定位焊處時,用砂輪機把定位縫磨掉,

47、再進行焊接,以保證定位焊部位的焊接質(zhì)量,兩管的坡口間隙為2.5mm。4)焊接材料和焊接電源焊條選用E4315(J427)2.5mm和3.2mm兩種規(guī)格的,根部焊道采用2.5mm,填充及蓋面焊道采用3.2mm。要求焊條不得受潮變質(zhì)、焊芯無銹,藥皮不得開裂脫落。用前烘至3504002、焊接操作工藝(1)焊接工藝參數(shù)試件裝配尺寸:坡口角度60,間隙2.5mm,鈍邊01mm。焊接工藝參數(shù)見表所示。焊接層次為三層六道,第一層一道,第二層兩道,第三層三道見圖示。焊接層次焊條直徑mm焊接電流A焊接電壓V焊接速度cm/min根部焊道2.565701822810填充焊道3.210012022261012蓋面焊道

48、3.212013022261114表 焊接工藝參數(shù)(2)焊接操作1)根部焊道 = 1 * GB3 引弧在一定位焊縫處引燃電弧后,稍停頓12s,然后緩慢向前運條,形成熔池后,電弧下壓,擊穿試管背部每邊熔化約2mm左右形成熔孔。焊條下傾角為75,焊條與管子的切線方向(與焊接方向)夾角為6575見圖示。焊接方向從左到右,采用斜橢圓形運條,見圖示。為了防止背面出現(xiàn)焊縫下垂,電弧在上坡口停留時間長(約2s),在下坡口停留時間短(約1s)。電弧的深度在下坡口比上坡口深。在下坡口運條時,焊縫端部離坡口底邊約0.5mm,2/3電弧在管內(nèi)燃燒,焊條帶至上坡口時,焊條端部離坡口底邊約2mm,1/2電弧在管內(nèi)燃燒。

49、運條的步伐要整齊,速度要一直,才能焊出美觀的根部焊道。圖3 焊條角度及熔孔示意圖 圖4 焊條角度變化 = 2 * GB3 收弧 = 3 * GB3 接頭 接頭時,在斜坡前10mm處引弧后,將電弧帶至斜坡處作斜橢圓形運條。電弧到達斜坡前端的上方時,壓低電弧擊穿根部,在將電弧帶至下坡口擊穿根部按上述方法正常運條。焊完一周前將始焊端的焊道用砂輪機磨去10mm再磨成一個斜坡。當焊至這個斜坡時,要壓低電弧,繼續(xù)向前作斜橢圓形運條,到斜坡結(jié)束后在一側(cè)滅弧。2)填充焊道 填充焊道為一層兩道。焊接第一道時,焊條垂直于試管切線,與管切線方向成8085(與焊接方向夾角)。焊接方向從左到右直線運條不作擺動。請注意,

50、運條時一定要用短電弧,否則將產(chǎn)生氣孔。接頭時,一定要在收弧熔池前10mm處引弧,再將電弧拉至收弧熔池進行焊接,以保證接頭質(zhì)量。第二道焊接時焊條下傾角為50,與管切線方向的夾角與第一道相同,電弧中心對準第一道焊縫的上邊沿。填充層焊縫的余高以距母材表面2mm為宜。3)蓋面焊道 焊前,先將上一層焊縫的渣殼及飛濺清理干凈,將焊縫處打磨平整,然后再進行蓋面層焊接,蓋面層焊道為一層三道。第一道焊接時,焊條下傾角為6070,與管切線方向的夾角與填充層焊道相同。焊接方向從左到右,直線運條不作擺動,電弧中心對準下坡口邊線,這樣焊出的焊縫非常直。接頭方法與填充層焊道的接頭相同。第二道焊接時,焊條下傾角為7080,

51、與管切線方向的夾角與填充層焊道相同。焊接速度比第一道焊縫焊接時要慢,因為第二道焊縫要比第一道高。第二道焊縫焊接時,電弧中心對準第一道焊縫的上邊線,這樣焊出的焊縫非常直。接頭方法與填充層焊道的接頭相同。蓋面層的第三道焊縫焊接時,焊條下傾角為4045,其它各項與前兩道相同,焊接速度要快,焊縫要低于前兩道。焊接時,電弧中心對準第二道的上邊沿。實驗四 管件的水平固定焊一、實驗目的掌握管件水平固定焊的裝配方法和操作要領。二、實驗設備1. 三、實驗內(nèi)容管件的水平固定位置焊接又稱為全位置焊,焊接時兩相接管段水平放置,開坡口的一側(cè)相對接,兩中心線重合,且均固定不允許轉(zhuǎn)動。管件水平固定焊是最難掌握的一個項目,必須掌握了板對接的平焊、立焊、仰焊位置的單面焊雙面成形技術,才能焊出合格的試件。1、焊前準備1)試件的加工管材為Q235鋼或45鋼,其規(guī)格57mm6mm,將鋼管用氧-乙炔切割成長50mm的管段,然后在車床上加工坡口,試件及坡口尺寸見圖。2)試件的清理用銼刀、砂布、鋼絲刷等工具,在管子坡口里外邊緣20m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