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古都地名 感受南京文化_第1頁
品味古都地名 感受南京文化_第2頁
品味古都地名 感受南京文化_第3頁
品味古都地名 感受南京文化_第4頁
品味古都地名 感受南京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這是一個內(nèi)容太過豐富與復(fù)雜的題目。所謂豐富,南京地名舉不勝舉,說不勝說,這容易理解;所謂復(fù) 雜,南京的概念、文化的概念都難以說清。以南京來說,有11區(qū)2縣的南京,有11 區(qū)的南京,有玄武、 白下、秦淮、建鄴、鼓樓、下關(guān) 6 城區(qū)的南京,還有明城墻內(nèi)的南京。日常生活中,新聞報道中,乃至政 府文件與各種統(tǒng)計中,南京的概念使用得很亂。其實不僅南京的概念,比如新街口、大行宮,到底指的是 什么范圍,也是說不清楚的。這在地名學(xué)上,叫做模糊地名。文化也是不容易說清的概念,現(xiàn)在什么都成 了文化,前些時候,鹽水鴨文化就很是熱鬧了一陣子,當然南京還有大蘿卜文化,民國時討論首都南京的 城徽,久議不決之下,有位國民黨

2、元老提議:水波之上畫只鴨子,鴨子嘴里含枝蘿卜花,便可。南京人既 愛吃鴨子,又淳樸實在得仿佛大蘿卜。而從學(xué)術(shù)研究的角度,文化一般包含五個層面,即物質(zhì)文化、精神 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tài)文化。比如南京人的口頭禪“多大事”、“煩不了”,就是南京人灑脫心態(tài) 的寫照。如此豐富、復(fù)雜的南京地名、南京文化,當然不可能一一說到。我們下面的討論,將圍繞古都意義上 的、城市意義上的南京來展開,而且主要關(guān)注的是南京老地名。南京,2470 多年的建城史,440 多年的建都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第四大古都,南方第一的大古 都,山水城林交融密合的現(xiàn)代都市在這樣一座城市中行走,真的仿佛漫游在地名的海洋里,穿行在地

3、 名的蛛網(wǎng)中?,F(xiàn)代生活離不開地名,沒有地名,城市乃至鄉(xiāng)村的生活將是一片混沌;然而地名又不僅具有實用價值, 它也映射著人類社會的過去與現(xiàn)在。地名是人們賦予各個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自古至今,那些曾經(jīng)使用 或正在使用的地名,都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命名的、公認的;反過來,地名又成為人類社會各種信息的載 體。從這層意義上說,地名是真實而且珍貴的文獻資料,是鮮活而且廣泛的文化符號。作為文獻資料與文化符號,老地名往往特別值得品味;對于有著悠久歷史、復(fù)雜變遷、豐富文化的城 市,老地名更是蘊涵著可以回味無窮的各樣信息。南京老地名正是這樣!那些形成于不同時代而當今還在 使用的南京老地名,數(shù)量上既成千上萬,類別上也是

4、豐富多彩;如果我們把南京的地理、歷史、文化、風(fēng) 俗等等比作一部厚重的百科全書的話,那南京老地名就是構(gòu)成這部百科全書的長短不一、層次各別的辭條。下面就讓我們?yōu)g覽一下南京這部百科全書,而把目光稍久停留在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南京老地名辭 條上何謂“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南京老地名辭條”?我們不妨回望 2004 年的頭幾個月。那幾個月里,南京 社會上掀起了一輪輪的地名評選熱潮。先是1 月16日,歷時半個月的“2002-2003 年度南京十佳新地名評選”結(jié)果揭曉,充滿現(xiàn)代氣息、義 美音響的十條地名當選:愛濤麗舍、翠島花城、百里香舍、楓橋雅筑、會賢居、儒林雅居、桃花源居、西 城映象花園、云錦美地花園、宏圖大

5、廈。有意思的是,由南京市地名辦公室與南京市行政區(qū)劃地名學(xué)會主辦、南京日報與南京市公證處協(xié) 辦、市民參與的這次“南京十佳新地名”評選活動,引發(fā)出的卻是眾多南京市民的老地名情結(jié)。隨著南京城 市面貌的日新月異,在新地名大量涌現(xiàn)的同時,是越來越多老地名的并合以至廢棄。這些并合以至廢棄的 老地名,是那樣地讓人懷念!于是1 月30日,南京主流媒體之一的金陵晚報順應(yīng)民意,發(fā)起了評選“南 京十大遺憾消失老地名”活動。較之“南京十佳新地名”的評選,“南京十大遺憾消失老地名”評選活動,反響 異乎尋常地熱烈,討論異乎尋常地深入。及2月11 日,評選出了得票最多的“南京十大遺憾消失老地名”: 唱經(jīng)樓、安樂寺、邀笛步、

6、百貓坊、杏花村、子午路、鳳凰臺、仁孝里、吉祥街、赤石磯。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結(jié)束,南京人被勾起的“老地名情結(jié)”愈發(fā)濃厚了起來。不少市民反映:“消失的老地 名已經(jīng)成了永遠的遺憾,但南京還有更多沒有消失的老地名,它們的故事、典故更多!”在廣大市民的強烈 要求下,金陵晚報與南京市行政區(qū)劃地名學(xué)會聯(lián)合,3月 9 日再度推出了“南京十佳老地名”評選活動。 及 4 月 17 日,八位資深地名專家(侯學(xué)全、王軍、胡阿祥、宋開芝、胡傳勝、吳野、鮑昭愷、薛光)在 眾多市民投票的基礎(chǔ)上,從得票最多的前20 條地名中,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最終決出了“南京十佳老地名”: 烏衣巷、朝天宮、桃葉渡、成賢街、龍蟠里、夫子廟、長干

7、里、孝陵衛(wèi)、莫愁路、虎踞關(guān)。這“南京十佳老地名”,的確是“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南京老地名”,具有著廣泛、形象、到位的象征意 義與指示作用。所謂一葉知秋,窺斑見豹,我覺得,這十佳老地名至少從七個方面透露了南京的諸多消息 并能引起我們對南京地名以及老地名文化、新地名命名的諸多思考。以下我們就來逐一地進行分析。一、歷史滄桑的南京烏衣巷烏衣巷位居南京十佳老地名之首,這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事。烏衣巷得名于孫吳時代。孫吳駐扎在這里的軍隊穿黑色制服,因稱烏衣營;巷由此得名。今天的烏衣巷很短,在夫子廟文德橋附近;至于古代尤其是六朝隋唐時代的烏衣巷,則具體位置與規(guī)模大小,迄今都沒有 確切的說法。然而就是這樣一條

8、名稱算不上優(yōu)美、位置與規(guī)模一直存有爭議的烏衣巷,卻得到了市民和專 家如此一致的認可,原因何在呢?我們可以從比較的角度來理解這一有趣的現(xiàn)象。一座城市總有一座城市的味道,這種味道,往往凝聚在一些千古傳頌的詩句中。以江蘇三大歷史文化 名城為例,提到揚州,人們立刻想到的詩句就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是“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無賴是揚州”,是“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提到蘇州,總會浮現(xiàn)“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 鐘聲到客船”的意象;而提到南京,大多數(shù)人首先想到的,則是唐朝劉禹錫那首著名的烏衣巷:“朱雀 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庇纱丝梢?,烏衣巷無論

9、是在本地人還 是外地人的心目中,都已經(jīng)成為南京這座城市的代名詞,烏衣巷詩,更是南京歷史的畫龍點睛之筆。南京歷史的最大特點,就是起伏興衰十分明顯。一般來說,統(tǒng)一時代南京地位下落,分裂時代南京地 位上升。中國歷史上多南北對峙,而南京為南方的首善之區(qū),是南方最重要的都城。又中國歷史長期以來 北勝過南,這就決定了南京的悲慘命運:建都南京者,多是最終滅亡的偏安王朝;南京是輝煌總遭遇北方 毀抹的一個地位尷尬的都城。然則南京歷史的這種滄桑感,在烏衣巷詩中得到了具象的體現(xiàn):昔日居 住著瑯琊王氏、陳郡謝氏等世家大族的烏衣巷,昔日都城建康的交通要津朱雀橋,如今卻別是一番情景: 野草開花,點染出曾經(jīng)的繁華之地朱雀橋

10、畔的荒蕪;夕陽斜暉,映襯著過去的富貴之鄉(xiāng)烏衣巷里的寂寥。 那正在就巢的無知飛燕,怎能曉得華堂易為民居的人世變遷!此詩之妙,在乎句句是景,而又借眼于燕, 故托興玄遠,用筆極曲,感慨無窮!要之,烏衣巷詩及其標志性地名烏衣巷,典型地折射出了南京歷史的滄桑巨變,因而得到了身在古都、心總懷舊的南京市民與專家的強烈共鳴與特別認同。二、地理形勝的南京龍蟠里、虎踞關(guān)龍蟠里,北起廣州路,南至虎踞路;虎踞關(guān),南起廣州路,北接西康路。這兩條地名的專名,都來源 于相傳是諸葛亮說過的一句話:“鐘阜龍蟠,石頭虎踞,真帝王之宅?!辩姼芳唇褡辖鹕?,紫金山逶迤似蟠 龍,匍伏于南京城東;石頭約當今清涼山,清涼山蹲踞若猛虎,雄立在

11、南京城西。鐘阜石頭,龍蟠虎踞, 南京所以成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正是憑依著優(yōu)越的地理形勝。在冷兵器時代,國都的選擇往往非??粗氐乩硇蝿?。擁有龍蟠虎踞之勢的南京,可謂“山川形勝, 氣 象雄偉”:其西、北有號為“天塹”的長江;西又有清涼山上的軍事堡壘石頭城,控扼著古秦淮入長江之口; 北又有歷來重兵把守的幕府山;南有寬深都遠過現(xiàn)在的秦淮河;東有天然的屏障鐘山。以這些山水為代表, 南京誠為山環(huán)水抱、進可以戰(zhàn)、退足以守的“帝王之宅”。一代偉人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也說:南京的“位 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qū),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鐘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 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長江下游兩岸最豐

12、富區(qū)域之中心?!币源?,南京建城史漫長,南京建都史悠久;而“龍 蟠虎踞”也因此成為南京的習(xí)稱、別名。南京各類地名中,龍蟠、虎踞被廣泛運用;新的南京城市旅游形象 標識,也是紅底白質(zhì)、似一方印章的“龍蟠虎踞”圖案。要之,相傳出自半人半神的諸葛亮之口、又恰當描述了南京作為風(fēng)水勝地的“龍蟠虎踞”(從風(fēng)水四象 觀念來說,東青龍、西白虎,鐘阜龍蟠、石頭虎踞與此正合;又南朱雀、北玄武,朱雀橋、玄武湖正在古 代南京的南北),長久以來極得南京人的珍愛,而龍蟠里、虎踞關(guān)兩條一對小地名,也因此進入了“南京十 佳老地名”行列,并共同象征著地理形勝的南京。三、性情浪漫的南京桃葉渡、長干里、莫愁路南京是滄桑古都,南京是形勝

13、之地;在這人文滄桑與地理形勝的城市里,一代代的人逝去了或遷走了, 一代代的人又新生了或移來了。有人就有故事、就有感情。南京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城市,朱自清的美文南 京說:“逛南京象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南京又是一個特重感情的城市,南京城市 的旅游形象口號就是“博愛之都”;南京還是一個故事里飽含感情的城市,比如桃葉渡體現(xiàn)的浪漫、長干里 體現(xiàn)的意象、莫愁路體現(xiàn)的心態(tài)桃葉渡,南京城南秦淮河邊的一處古渡,位于今淮清橋南、貢院街東端。渡名得自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獻之 愛妾桃葉。相傳王獻之每每在此迎送桃葉,“緣于篤愛”,又為桃葉作有幾首桃葉歌:桃葉復(fù)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桃葉

14、復(fù)桃葉,桃葉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桃葉映紅花,無風(fēng)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獨采我。風(fēng)流才子王獻之,婀娜佳人桃葉,加上淮水渡口歌送逸事、紅花綠葉絕好景致,演至后來,不僅王獻 之與桃葉的浪漫故事千百年來被傳為美談,桃花桃葉也成為才子佳人、離愁別緒的象征符號。又東晉以后, 吟詠桃葉渡的詩詞頻出,而桃葉之渡也連帶著秦淮之水,共同營造出讀書聲與絲竹聲相聞、才子與佳人相 映的秦淮文化之特征,從而使得沉重滄桑的南京,增添了一筆浪漫、涂抹了一色亮麗。較之桃葉渡少些風(fēng)流而多些純情的,是長干里。干,是南京古代地方話用字,意為山隴之間的長條形地 貌。長干里在今南京中華門外長干橋南;古代的長干里則范圍較廣,

15、秦淮河以南、雨花臺以北都稱長干里。 長干里是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南京城市史開始于公元前 472年范蠡率領(lǐng)著越國士兵所筑的越城,越城在 長干里的范圍之內(nèi);今南京市區(qū)內(nèi)最早的“繁華”居民區(qū),亦即長干里;又孫吳時江南第一寺“建初寺”也在 長干里。而使長干里聞名遐邇的,則是被稱為“李白最柔情的詩句”的長干行,其中最動人的段落云:“妾 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女主人公多么幸福的童 年!“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親昵嬉戲,又呈現(xiàn)著多么純潔無邪的美好意象!使得長干里的美好意象更 加豐富的,還有唐人崔顥等描述長干船家生活的長干曲,以及南京舊時“長干折柳”的習(xí)

16、俗。船家以舟 為屋、以販為業(yè),易生漂泊之感、離別之恨;又古代人們送朋友南出城區(qū),送到長干為止,再折一根柳枝 相贈,表達依依不舍的離情。如此,長干船家、長干折柳以及樂府舊題“長干行”等等,反復(fù)出現(xiàn)在騷人墨 客的詩詞歌賦中,強化著長干所代表的豐富意象。莫愁路,北接漢中路,南至水西門廣場。路開于1930 年,因通向莫愁湖而取名莫愁路。莫愁湖名稱來 自莫愁女,而莫愁女的故事歷來眾說紛紜,有南朝劉宋的石城(今湖北鐘祥市)莫愁:“莫愁在何處?莫愁 石城西。艇子打雙槳,催送莫愁來”,有南朝梁武帝蕭衍河中之水歌中的洛陽莫愁:“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蹦軌蚩隙ǖ氖?,北宋時莫愁故事已轉(zhuǎn)到了南京,如周邦

17、彥西河金陵懷古詞中有莫 愁艇子曾系”句,這大概是因為南京古也有“石城”之稱,所以彼莫愁(石城即今鐘祥莫愁)成了此莫愁(石 城即今南京莫愁),此莫愁又是洛陽女兒”下嫁到江東(今南京)盧家的,于是矛盾被化解了。及至明清, 莫愁湖不僅號為金陵第一名勝”、南京第一湖”,而且有了盧莫愁舊居郁金堂,圍繞莫愁的故事也越發(fā)凄 美了起來:莫愁身在富貴人家,心卻在貧苦百姓,時時幫助窮人,丈夫戍邊后因不堪盧家公婆的欺凌,投 湖自盡,云云。然則無論莫愁的故事怎樣演變,美麗勤勞的莫愁及其凄美傳說、南京著名的菩薩皇帝梁武 帝蕭衍及其悲慘結(jié)局、南京城市的沉重歷史及其秀美山水,種種因素的強烈對比與巧妙結(jié)合,終于使得莫 愁女其

18、人、莫愁湖其名在南京生根、成長,并深得南京人的珍愛,也許,“莫愁”所蘊含的有愁但不要愁、 化愁為不愁,正是南京這座屢仆屢起的城市的文化寫照,是古都新城中的南京人失落感與寬容心的微妙反 映。風(fēng)流而浪漫的桃葉渡、純潔又多情的長干里、化愁為不愁的莫愁路等等老地名,使南京成為了極具味道的城市,使南京保存了豐富的歷史記憶與真實的文化寫照!四、市井百態(tài)的南京夫子廟蕓蕓眾生,離不開衣食住行;士農(nóng)工商,都需要吃喝玩樂。南京老地名中,貼近生活者比比皆是,綜以 觀之,可以說老地名構(gòu)成了一幅南京生產(chǎn)、流通、分配、消費的經(jīng)濟社會生活百業(yè)百態(tài)圖。而最能集中體 現(xiàn)南京之市井百態(tài)的地名,應(yīng)該說就是由大雅而變成頗俗的夫子廟了。論夫子廟之雅,全國各地的夫子廟本來皆是祭祀中國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文圣儒宗孔丘的地方,南 京當然也不例外??浊鹪诠糯蝗藗冏鸱Q為孔夫子,祭廟也因之被俗稱為夫子廟。南京夫子廟坐落在文德 橋東、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上,從北宋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了;當然夫子廟建筑本身,因為歷經(jīng)毀建, 現(xiàn)存者時間并不長。宋元時代,這里是建康府學(xué)和集慶路學(xué)的所在;明初為國子學(xu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