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課件_第1頁
分泌性中耳炎-課件_第2頁
分泌性中耳炎-課件_第3頁
分泌性中耳炎-課件_第4頁
分泌性中耳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黃河科技學院門診部Page 1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Pa中耳炎臨床分型(2012指南):一、分泌性中耳炎二、化膿性中耳炎 1.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2.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靜止期 活動期三、中耳膽脂瘤四、特殊類型中耳炎 1、結核性中耳炎 2、AIDS中耳炎 3、梅毒性中耳炎 4、真菌性中耳炎 5、壞死性中耳炎 6、放射性中耳炎 7、氣壓性中耳炎Page 2中耳炎臨床分型(2012指南):Page 21、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2、哪些原因會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患病人群?3、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4、如何治療?怎么預防?Pa

2、ge 31、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Page 3定 義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是小兒和成人常見的聽力下降原因之一。中耳積液可為漿液性漏出液或滲出液,也可為粘液。中醫(yī)稱之為“耳脹耳悶”。 命名各家不一:滲出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漿液-粘液性中耳炎,鼓室積液,膠耳 分類:急性(8周內) 慢性(8周后)Page 4定 義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積液及聽力下降為病 因 一、咽鼓管功能障礙:基本病因 1、機械性阻塞:如兒童腺樣體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腫瘤或淋巴組織增生、長期后鼻孔及鼻咽部填塞等。 2、功能障礙(多見于小兒):(1)

3、兒童咽鼓管短而寬,近于水平,易使鼻部及咽部的感染擴散至中耳。此為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發(fā)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學之一。(2)腭裂患者,咽鼓管不能主動開放,易患本病。(3)近年研究,咽鼓管黏膜的黏液纖毛傳輸系統(tǒng)功能障礙,包括表面張力受損及變態(tài)反應,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如頭頸部腫瘤放療后引起的中耳炎。Page 5病 因 一、咽鼓管功能障礙:基本病因Page 二、感染:因常繼發(f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細菌性、組織學檢查結果及臨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種輕型或低毒性的細菌感染。主要致病菌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雙球菌,細菌產(chǎn)物。三、免疫反應:兒童免疫系統(tǒng)喪shang未完全發(fā)育成熟,這也是兒童發(fā)病率高的原

4、因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可能為一種由抗感染免疫介導的病理過程。Page 6二、感染:因常繼發(f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細菌性、組織學檢查結果病 理 咽鼓管功能障礙時,外界空氣不能進入中耳,中耳內原有的氣體逐漸被黏膜吸收,腔內形成相對負壓,引起中耳黏膜靜脈擴張、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強,鼓室內出現(xiàn)漏出液。Page 7病 理 咽鼓管功能障礙時,外界空氣不能進入中耳,中耳內 漿液性液體(早期):稀薄,呈水樣,清晰呈淡黃色,含多形核白細胞及脫落的上皮細胞,有時可出現(xiàn)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嗜酸性細胞罕見。 粘液性液體(后期):粘稠或膠狀,渾濁,灰白色或黃色,含淋巴細胞,吞噬細胞及脫落的上皮細胞較少,少數(shù)有膽固醇結晶。粘液

5、主要來源于杯狀細胞和腺體的分泌。 膠耳:甚為粘稠,呈灰白色或棕黃色,含大量蛋白質,如糖蛋白及核蛋白,由于糖蛋白為高分子蛋白,故液體呈膠凍狀。Page 8 漿液性液體(早期):稀薄,呈水樣,清晰呈淡黃色,臨床表現(xiàn)一、癥狀 1、聽力減退:聽力下降,自聽增強,變位性聽力改善。 小兒對聲音反應遲鈍,常因注意力不集中或發(fā)現(xiàn)電視聲音開很大而就醫(yī)。若一耳聽力正常,可長期不被察覺,體檢時發(fā)現(xiàn)。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隱隱耳痛。常為兒童患者的第一癥狀就診。慢性者耳痛不明顯。 3、耳鳴:低音調間歇性,如噼啪聲、嗡嗡聲、水流聲。當頭部運動、打哈欠、捏鼻鼓氣時,耳內可出現(xiàn)氣過水聲。 4、耳悶:耳周皮膚可有阻塞感、耳內悶

6、塞或悶脹感,反復按壓耳屏可暫時緩解。Page 9臨床表現(xiàn)一、癥狀Page 9臨床表現(xiàn)二、檢查:1、鼓膜:(1)鼓膜充血(2)鼓膜內陷:表現(xiàn)為光錐變短、分散或消失,錘骨短突明顯外突,錘骨柄變水平,前后皺襞變明顯。 Page 10臨床表現(xiàn)二、檢查:Page 10Page 11Page 11(3)鼓室積液 鼓膜呈粉紅色或黃色、淡黃色油亮,透過鼓膜可看到液平面,此液面呈一頭發(fā)絲狀弧形線,稱發(fā)線(耳部彩圖3),當頭位變動時此液平面保持水平位。有時可見到液體中的氣泡。慢性者鼓膜增厚混濁色發(fā)暗。鼓氣耳鏡檢查可見鼓膜活動度受限。Page 12(3)鼓室積液 鼓膜呈粉紅色或黃色、淡黃色油亮,透過鼓鼓 室 積 液

7、Page 13鼓 室 積 液Page 13臨床表現(xiàn)2、聽力檢查:(1)純音測聽:傳導性耳聾(可出現(xiàn)三種不同的曲線) 早期(鼓膜內陷):氣導曲線以低頻區(qū)下降為主; 中期(鼓室積液):氣導曲線低頻區(qū)與高頻區(qū)都下降; 晚期(負壓解除,積液尤存):氣導曲線以高頻區(qū)下降為主,骨導也可以下降。(2)聲導抗:鼓室壓圖為平坦型(B型)或負壓型(C型)Page 14臨床表現(xiàn)2、聽力檢查:Page 14傳導性聾: 骨導曲線正?;蚪咏#瑲鈱€聽力損失在3060dB之間,一般低頻聽力損失較重。 傳導性聾,積液排出后或負壓解除后聽力明顯改善。 慢性中耳炎長期可引起骨導聽力下降,成為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很難再提高。Pa

8、ge 15傳導性聾: 骨導曲線正?;蚪咏?,氣導曲線聽力損診 斷病史鼓膜檢查聽力檢查診斷性鼓膜穿刺Page 16診 斷病史Page 16鑒別診斷1、鼻咽部腫瘤:成人,一側性分泌性中耳炎者須警惕。2、腦脊液耳漏:顳骨骨折并發(fā)腦脊液耳漏而鼓膜完整者可出現(xiàn)鼓室積液。3、外淋巴漏:少見,常見于鐙骨手術后或氣壓損傷,瘺管好發(fā)于蝸窗及前庭窗,耳聾為感音性或混合性。4、膽固醇肉芽腫(特發(fā)性血鼓室):原因不明,可為分泌性中耳炎的并發(fā)癥。鼓膜呈藍色,鼓室及乳突內有肉芽,內有含鐵血黃素和膽固醇結晶,鼓膜穿刺可抽出棕褐色液體,乳突X片氣房模糊,少數(shù)有骨質破壞。Page 17鑒別診斷1、鼻咽部腫瘤:成人,一側性分泌

9、性中耳炎者須警惕。P5、鼓室硬化癥: 中耳在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下,纖維組織增生,透明變性,鈣質沉者,骨化,聽骨鏈固定,臨床表現(xiàn)為漸進性聽力下降,鼓膜大多穿孔,殘余鼓膜增厚,內陷,鼓室內壁有硬化灶。6、鼓室體瘤: 血管性腫瘤,搏動性耳鳴,聽力減退,顳骨CT掃描鑒別。 (此外,部分外耳道炎患者,以外耳道滲液為主訴就診,應與此病相鑒別。)Page 185、鼓室硬化癥:Page 18預 防1、加強鍛煉,防止感冒。2、進行衛(wèi)生宣教,提高家長及兒童對本病的認識。3、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Page 19預 防Page 19 治 療原則: 改善中耳通氣,清除中耳積液,病因治療。 首選非手術治療3個月,嚴格掌握

10、手術適應癥。Page 20 治 療原則:Page 20 1、非手術治療:(1)抗生素:急性期,根據(jù)病變嚴重程度,選用抗生素。(2)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暢:1%麻黃堿液和含有激素的抗生素交替滴鼻,注意體位。 (3)促纖毛運動及排泄功能:稀化黏素類藥物。(4)糖皮質激素類:口服地塞米松或潑尼松,作輔助治療。(5)咽鼓管吹張:有捏鼻鼓氣法、波氏球法、導管法等。有助于鼓室通氣、排液和防止鼓室粘連,急性炎癥期禁用。Page 21 1、非手術治療:Page 21波氏球吹張法示意圖Page 22波氏球吹張法示意圖Page 22導管吹張法示意圖Page 23導管吹張法示意圖Page 232、手術治療(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局麻,小兒全麻。積液稀薄者效果較明顯。(2)鼓膜切開:積液較粘稠者。(3)鼓室置管:上述治療無效,長期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者,而咽鼓管功能短期不能恢復者。(4)乳突開放術、上鼓室開放術、聽骨鏈重建術鼓膜修補術:長期反復不愈,CT示中耳乳突有不可逆病變,如肉芽、膽脂瘤,聽骨鏈破壞等。Page 242、手術治療Page 24鼓膜切開術示意圖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