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學之道 禮記導入學習目標1.積累文學常識。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理解文意,準確翻譯。3.理解“三綱”“八目”的具體所指及其內部關聯。禮記 禮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相傳為孔門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所作,經西漢戴圣匯編成書。在流傳過程中,經董仲舒、鄭玄、孔穎達和宋代理學家如程顥、程頤等大儒的推崇,禮記在儒家政教系統(tǒng)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大學 大學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要籍,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之書。朱熹把大學中庸兩篇從禮記中抽離出來并作章句,為論語孟子作集注,合成四書章句集注。宋元以降,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成為封建科舉考試的欽定書,而大學則是四書之首。 文
2、化常識之作者1.了解曾子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參 ,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父曾點,字皙,七十二賢之一,與子曾參同師孔子。倡導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省慎獨”的修養(yǎng)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曾子參與編制了論語、撰寫大學、孝經、曾子十篇等作品。周考王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曾子在儒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為“宗圣”,成為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僅次于“復圣”顏淵。中國風3.了解曾子思想 修齊治平曾子著作大學,開宗明義提出了三綱(明德
3、、親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倫理道德的政治哲學體系。 人為貴曾子大孝說:“天之所生,地之所養(yǎng),人為大矣?!闭J為人是天地間最偉大的,“天地之性為貴”(孝經)。荀子繼承并發(fā)展了這一思想,認為人不是順應自然,屈從于自然,而是能動的改造自然。發(fā)現并重視人的作用,這是儒家思想的精華。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要去市集,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曾妻便哄兒子說:“你就留在家里玩,等我回來后,我就殺豬給你吃?!碑斊拮訌募谢貋恚匆娫訙蕚錃⒇i。妻子連忙阻止說:“我只是跟孩子說著玩的?!痹诱f:“不能跟小孩子開玩笑。孩子年紀幼小,不懂知識,會模仿父母
4、的行為,聽從父母的教導。今天你欺騙他,就等于教他學你那樣騙人。母親欺騙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庇谑牵託⒘四穷^豬,并煮了豬肉給孩子吃。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女殺彘?!逼捱m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彼炫脲橐病?大家就用“曾子殺豬教子”來表示人應該言而有信,誠信待人,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說到做到,給孩子樹立誠信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對待這個世界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子女將來的成長起很大
5、的作用,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面前要處處以身作則,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品德。理解標題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韓愈師說題目為什么叫“大學之道”大學與小學有什么不同?釋題研究文字訓詁、音韻方面的學問。小學1.博學。2.“大學”是大人之學。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大學之道,指窮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則。大學 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禮樂射御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jié);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第一段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明:動詞,彰明 明:形容詞,美好的 親:親近。一說“親”當作“新”,即去舊立新、去惡向善。 止:達到 至善:達
6、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學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使自己達到善的最高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知:知道 止:達到的“至善”境界 定:志向堅定不移 靜:心不妄動 安:性情安和 慮:思慮精祥 得:處事合宜 知道要達到的“至善”境界,則志向堅定不移,志向堅定才能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慮精詳,思慮精詳才能處事合宜。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近:動詞,接近 萬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終,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學的宗旨了。 探究第一段開宗明義,提出“三綱領”,作為引領學習的終極目標?!懊髅鞯?、
7、親民、止于至善”何為“三綱”?大學對儒學作了一個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三項,即宋代儒家們所說的大學“三綱領”?!懊髅鞯隆笔前l(fā)揚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發(fā)求學者完善自己的自覺性?!坝H民”,就是不僅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而且努力使自己的修養(yǎng)作用于民眾,在儒家看來這是為治國平天下的偉業(yè)奠定精神基礎?!爸褂谥辽啤本褪且獙⒆约旱牡赖缕焚|和社會、國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達到最理想的境界絕不停止,實際上是一個無限的完善過程。第一段第二層分析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8、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釋1.齊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諧,家業(yè)繁榮。齊,使整齊有序。2.修其身: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3.正:使端正。第二段分析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9、。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4.誠:使真誠。意:心意。5.致其知:獲得知識。一說,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推到極致。6.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7.庶人:普通百姓。8.壹是:一律,一概。本:本源、根本。9.末:相對于本而言,指枝末、枝節(jié)。10.厚:重視。?。狠p視。11.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譯文譯文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就要先修養(yǎng)自身的品德。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內心。
10、要端正自己的內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誠。要使意念真誠就要先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誠,意念真誠而后才能使內心端正,內心端正而后才能修養(yǎng)品德,修養(yǎng)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后才能把國家治理好,國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從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養(yǎng)自身作為根本。根本問題沒有抓好,而要把其他枝節(jié)問題解決好,那是不可能的。他所重視的反而薄弱,他所輕視的反而厚重,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探究事物原理獲得知識使心意誠實端正內心修養(yǎng)自身整治家庭治理國家
11、使天下歸于太平欲明明德于天下,應該怎么做呢?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證特點1.論證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綱”,然后提出實現“三綱”的具體步驟,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一致性。渾然一體,結構嚴謹,條理清晰。2.運用排比、頂真手法,論證力強。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增強了語勢,具有無可辯駁的力量。第二段 所謂誠其意者(1),毋(2,句式)自欺也。如惡惡臭(3),如好好色(4),此之謂自謙(5)。故君子必慎其獨也(6)。【注釋】 (1)誠其意:使意念真誠。(2)毋:不要。判斷句(3)惡(w)惡()臭(xi):厭惡腐臭的氣味。臭,氣味,較現代單指臭(chu)味的含義寬泛。(4)好(ho)
12、好(ho)色:喜愛美麗的女子。好(ho)色,美女。(5)謙(qi):通“慊”,滿足。之,取獨(6)慎其獨:在獨自一人時也謹慎不茍。其在此作代詞,代自己 所說的使自己的心意誠實,指的是要做到不欺騙自己,就像厭惡臭氣,喜愛美麗的容貌(一樣自然真實),這叫自我滿足。所以君子在獨處的時候,也要使自己的行為謹慎,一絲不茍。小人閑居(7)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8),掩(9)其不善,而著(10)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11),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注釋】 (7)閑居:即獨處。(8)厭然:掩蓋的樣子。(9)掩:遮掩,掩蓋。(10)著:zhu顯露。(11)中:指內心
13、。下面的“外”指外表。小人在獨處時,沒有什么壞事做不出來。一見到君子,便會躲躲閃閃,掩藏自己的不善而設法顯示自己的美德。其實,人家看我們,就像是洞察我們的五臟六腑一樣,掩飾的做法又有什么益處呢!這就叫做內心的真實,總是會在外表上表現出來,所以君子必定要謹慎對待獨處的情況?!窘庾x】 大學的這一章,原本是談“誠意”,通過“慎獨”而談“誠意”,我們選本章,意在強調“慎獨”,而且是從內自我反省的角度談“慎獨”。 要做到真誠,最重要,也是最考驗人的一課便是“慎其獨” 。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謹慎,簡而言之,就是人前人后一個樣。人前真誠,人后也真誠,一切都發(fā)自肺腑,發(fā)自內心,發(fā)自我全部的感官,而不是誰外加于
14、我的“思想改造”,外加于我的清規(guī)戒律。這是從正面來說。 從反面來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總有東窗事發(fā)的一天。 真誠做人,立身之本。第三課時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3);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4),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注釋】 (1)身:程頤認為應為“心”。()忿懥(zh):憤怒。 (3)能夠(4)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樣。之所以說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為心有憤怒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恐懼就不能夠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憂慮就不能夠
15、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樣:雖然在看,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但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一點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說,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必須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讀解】正心是誠意之后的進修階梯。誠意是意念真誠,不自欺欺人。但是,僅僅有誠意還不行。因為,誠意可能被喜怒哀樂懼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為感情的奴隸而失去控制。所以,在“誠其意”之后,還必須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來駕馭感情,進行調節(jié),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態(tài),集中精神修養(yǎng)品性。第四段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
16、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注釋】之:即“于”,對于。辟:偏頗,偏向。哀矜:同情,憐憫。敖,驕傲。惰:怠慢。碩:大,茂盛?!咀g文】 之所以說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養(yǎng)自身,是因為人們對于他們親近相愛的人會有偏愛;對于自己厭惡的人會有偏恨;對于自己敬畏的人會有偏向;對于自己同情的人會有偏心;對于自己認為怠慢失禮的人會有偏見。因此,很少有人能喜愛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點,厭惡某人又看到那人的優(yōu)點。所以有諺語說:“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壞,人都不滿足自己莊稼的好?!边@就是不修養(yǎng)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咀x解】在
17、這里,修養(yǎng)自身的關鍵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后正人。儒學的進修階梯由內向外展開,這里是中間過渡的一環(huán)。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在個體自身進行,在此之后的齊家、治國、平天下開始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家庭走向社會,從獨善其身轉向兼善天下。當然,其程序仍然是由內逐步外推:首先是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家庭和家族,然后才依次是國家、天下。第五段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悌(1)者,所以事長也;慈(2)者,所以使眾也。 【注釋】 (1)悌(t):指弟弟應該絕對服從哥哥。慈:指父母愛子女。 之所以說治理好國家必須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18、原因在于,不能教育好自己家人而能教化別人的事情不曾有過,所以,君子不必越出自己的家族,就可以推廣教化于全國。對父母的孝順,可以用于奉侍君主;對兄長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尊長;對子女的慈愛,可以用于統(tǒng)治民眾。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5)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 堯舜(7)帥(8句式)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9)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咀⑨尅?()機:作用。()僨(fn):敗壞。()堯舜: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盟的兩位領袖,即堯帝和舜帝,歷來被認為是圣君的代表。(8)帥:同“率”,率領,統(tǒng)帥。狀后 (9)桀(ji):
19、夏最后一位君主。紂:即殷紂王,商最后一位君主。二人被認為是暴君的代表。一家講究仁義,整個國家都會崇尚仁義。一家謙讓相敬,整個國家都會謙讓相敬。(統(tǒng)治者)一人貪婪暴戾,全國都會群起作亂。它的作用就是這樣。這就叫做一句話可以敗壞事業(yè),一個人可以安定整個國家。堯、舜用仁義來引導天下,民眾就跟從他們追求仁義。桀、紂用暴虐來引導天下,民眾就跟著兇暴。統(tǒng)治者形式上的命令與他們實際的嗜好相反,那么民眾是不會聽從這種命令的。是故君子有諸(10)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11),而能喻(12)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咀⑨尅?(10)諸:”之于”的合音。(11)恕:即恕道。孔子說: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币馑际钦f,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讓別人去做,這種推己及人,將心比己的品德就是儒學所倡導的恕道。(12)喻:使別人明白。因此,君子自己身上具備了某種美德,然后再要求別人擁有某種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評責備他人。假如自己不能做到有善無惡,推己及人,而想使其他人明白善惡的道理,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講,治國的前提在于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大學的這一章反復強調以身作則,要求“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指出“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這些思想卻并不因為社會時代的變遷而失去光彩。它既是對“欲治其國者”的
21、告誡,值得推薦給當政為官的人作為座右銘;也是對儒學“恕道”原則的闡發(fā),可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我們立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有益參照。第六段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1)而民興孝;上長長(2)而民興弟;上恤孤(3)而民不倍(4)。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5)。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10)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咀⑨尅浚?)老老:尊敬老人。前一“老”字作動詞,意思是把老人當作老人看待。(2)長長:尊重長輩。(3)恤:體恤,周濟。孤,孤兒,古專指幼年喪失父親的人。(4)倍:通“背”,違背。 (5)絜(xi)矩之道:儒家倫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畫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為法度,規(guī)則。(10)此:乃,才。【譯文】之所以說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是因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會孝順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裝飾門頭合同協議
- 社工勞務合同協議
- 用工股份合同協議
- 漁唐承租合同協議
- 2025年期刊郵發(fā)合同范本示例
- 水源置換合同協議
- 物權轉讓合同協議
- 贊助方協議書范本
- 石料裝卸合同協議
- 物流工廠合同協議
- 2024年礦山救護工(高級技師)技能鑒定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2個居間人內部合作協議書模板
- 【企業(yè)盈利能力探析的國內外文獻綜述2400字】
- 2025年4月自考自考13013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押題及答案
- 魯科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教案(適合山東科學技術版教材)
- 智慧閉店小程序操作指引
- 無人機駕駛員國家職業(yè)技能標準(2021年版)
- 新項目方法驗證能力確認報告(固定污染源廢氣-煙氣參數的測定HJT-397-2007)
- JG-T+502-2016環(huán)氧樹脂涂層鋼筋
- 天津市部分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數學試卷(含解析)
- 2024年《建筑節(jié)能》理論考試題庫(濃縮500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