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犯罪學概述課件_第1頁
一章-犯罪學概述課件_第2頁
一章-犯罪學概述課件_第3頁
一章-犯罪學概述課件_第4頁
一章-犯罪學概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犯 罪 學 犯 罪 學 前 言 一、學習犯罪學應該樹立的一個理念:犯罪學是一種實證的事實科學,研究犯罪學的問題需要實踐材料的支持。 一、學習犯罪學應該樹立的一個理念:犯罪學是一種實證的事實科學二、掌握犯罪學的基本知識體系,為以后的學習和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二、掌握犯罪學的基本知識體系,為以后的學習和進一步研究奠定基三、本課程的基本內容 三、本課程的基本內容 總 論第一章 犯罪學概述第一節(jié) 犯罪學概念從龍勃羅梭談起第二節(jié) 外國的犯罪學理論第三節(jié) 犯罪學的基本研究方法總 論第一章 犯罪學概述第一節(jié) 犯罪學概念第二章 犯罪現(xiàn)象論第一節(jié) 犯罪觀的嬗變什么是犯罪學中的犯罪?第二節(jié) 犯罪的狀況和特點第

2、二章 犯罪現(xiàn)象論第一節(jié) 犯罪觀的嬗變什么是犯罪第三章 犯罪原因論第一節(jié) 犯罪原因概述第二節(jié) 犯罪原因的社會因素犯罪的產生與古希臘關于西西弗斯的神話第三節(jié) 犯罪原因的生物因素犯罪是命中注定的嗎?第四節(jié) 犯罪原因的心理原因正常的心理與變態(tài)的心理第五節(jié) 犯罪被害原因被害人學第三章 犯罪原因論第一節(jié) 犯罪原因概述第二節(jié) 犯罪原第四章 犯罪預防和對策論第一節(jié) 犯罪預防和對策概述第二節(jié) 犯罪處置政策刑罰和勞動教養(yǎng)第三節(jié) 打擊犯罪的人民戰(zhàn)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第四章 犯罪預防和對策論第一節(jié) 犯罪預防和對策概述第分 論第一章 女性犯罪研究第二章 流動人口犯罪研究第三章 賣淫嫖娼犯罪研究第四章 有組織犯罪研究第五章

3、 恐怖犯罪研究分 論第一章 女性犯罪研究第二章 流動人口第一章 犯罪學概述第一節(jié) 犯罪學概念從龍勃羅梭談起第一章 犯罪學概述第一節(jié) 犯罪學概念從龍勃羅梭談起一、龍勃羅梭與他的犯罪人論(1876) 一、龍勃羅梭與他的犯罪人論(1876) 切薩雷龍勃羅梭,19世紀意大利精神醫(yī)學者,犯罪人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在1876出版其著作犯罪人論,1878年犯罪人論出版第二版。他的“天生犯罪人論”雖然由于其結論的荒謬性遭到了后世的批判,進入二十世紀以后更是為歐美的學者證實不具有科學性,但是其理論研究在犯罪學發(fā)展歷史中卻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切薩雷龍勃羅梭,19世紀意大利精神醫(yī)學者,犯罪人類 龍勃羅梭通過對在押犯罪

4、人的研究,認為,天生犯罪人的變異特征主要有:(一)在人類學上被證明的身體特征大腦的猿溝、小腦、顏面的不對稱,前額明顯凹陷,眉弓粗大,上顎往前突出,頸發(fā)育不全,門牙裂開,耳翼直立,大腿骨畸形等;(二)在精神生理學上可以證明的精神特征缺乏良心譴責、缺乏憐憫心和同情心等;對自己或者他人的痛苦,感覺遲鈍、殘忍、粗野、缺乏抑制力,等等。 龍勃羅梭通過對在押犯罪人的研究,認為,天生犯罪人 龍勃羅梭的結論:天生犯罪人是由于被稱為返祖的惡劣遺傳即隔代遺傳,使生物學上進化遲鈍的野蠻狀態(tài)突然釋放出來的結果,這種人同野蠻人一樣,不能適應文明社會,因而成為天生犯罪人。大部分的犯罪人都是天生的犯罪人,天生犯罪人的比例占

5、總犯罪人的6570%。(晚期龍勃羅梭修正了自己的觀點,但是仍然認為天生犯罪人的比例在總犯罪人占有35%40%的比例) 龍勃羅梭的結論:天生犯罪人是由于被稱為返祖的惡劣遺傳二、龍氏的研究內容與犯罪學的基本概念 二、龍氏的研究內容與犯罪學的基本概念 龍氏第一次將對犯罪的研究從抽象的犯罪行為的研究轉向具體的犯罪人,從犯罪事后的刑罰理性研究轉向對犯罪原因的調查和事前犯罪的預防,奠定了犯罪學研究的基礎。龍氏以被關進監(jiān)獄的犯人為觀察對象,通過對犯罪人的研究,探討犯罪的原因,提出預防犯罪對策,因此,龍氏的研究為現(xiàn)代犯罪學奠定了基礎,即犯罪學的研究內容就是表述犯罪現(xiàn)象,揭示犯罪原因、尋求治理、預防犯罪之對策。

6、 龍氏第一次將對犯罪的研究從抽象的犯罪行為的研究轉 以犯罪現(xiàn)象、犯罪原因和犯罪對策為研究內容的犯罪學是廣義的犯罪學,與刑事政策學的研究對象有極大的重合性,狹義的犯罪學僅僅指犯罪原因學,我們通常所講的犯罪學則是指廣義的犯罪學。 以犯罪現(xiàn)象、犯罪原因和犯罪對策為研究內容的犯罪三、龍氏的研究方法與犯罪學的研究方法 三、龍氏的研究方法與犯罪學的研究方法 在龍勃羅梭之前,學者在研究犯罪時采用的方法一般都是西方法律傳統(tǒng)中的理性思辨,但龍勃羅梭則是在對事實進行觀察的基礎上,注重經驗性的觀察,運用實證主義的方法,賦予犯罪學區(qū)別于傳統(tǒng)法學的事實科學的特性。龍勃羅梭本身從事過獄醫(yī)等實踐工作,對現(xiàn)代犯罪學的產生和發(fā)

7、展有過非常大影響的龍勃羅梭的兩個學生拉斐爾加洛法羅、恩里科菲利本身也分別從事過法官、議員等實踐工作,因此可以說犯罪學從產生伊始就與實踐、實證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在龍勃羅梭之前,學者在研究犯罪時采用的方法一般都 在我國,由于種種原因,犯罪學的研究中不注意對事實的研究,存在著犯罪資料、數據老舊性、二手性等現(xiàn)象,不注重對犯罪學的實證研究,使得許多犯罪學理論說服性不強。 在我國,由于種種原因,犯罪學的研究中不注意對事實 犯罪學這種獨特的研究方法也使犯罪學區(qū)別于刑法學。刑法學屬于規(guī)范學科,注重對規(guī)范的研究和注釋,而犯罪學則是以事實為基礎的事實科學,研究犯罪的現(xiàn)象、原因和對策。 犯罪學這種獨特的研究方法也

8、使犯罪學區(qū)別于刑法學。四、龍氏理論的研究意義現(xiàn)代犯罪學研究源頭 四、龍氏理論的研究意義現(xiàn)代犯罪學研究源頭 1878年第二版犯罪人論的出版標志著現(xiàn)代犯罪學的產生,龍勃羅梭也被后人稱為現(xiàn)代犯罪學之父。龍勃羅梭的犯罪學理論建立在人類學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因此從現(xiàn)代犯罪學產生之初,犯罪學這一學科就具有交叉性。 1878年第二版犯罪人論的出版標志著現(xiàn)代犯罪學的 之后,犯罪學又產生了許多不同的學派,如犯罪統(tǒng)計學派(但是運用統(tǒng)計學的有關知識研究犯罪現(xiàn)象發(fā)生在龍勃羅梭之前,但這并不能說當時就產生了現(xiàn)代的、完整意義上的廣義的犯罪學)、犯罪社會學派、犯罪生物學派等,使得統(tǒng)計學、社會學、生物學等學科的知識與犯罪學緊

9、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使得犯罪學交叉性的特點日益明顯。從上述沿革也可以看出,龍勃羅梭對人類學犯罪原因的探討啟迪了后來的學者,從而產生了不同的學派。 之后,犯罪學又產生了許多不同的學派,如犯罪統(tǒng)計學派(龍勃羅梭理論產生的基礎和歷史背景:第一,哲學中實證主義的研究日益深入人心。 第二,19世紀科學的發(fā)展使得科學實證的方法對社會科學的影響極大,學者試圖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方法來研究社會科學。第三,19世紀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尤其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的影響,龍勃羅梭后期的思想則深受精神病醫(yī)學的影響。 龍勃羅梭理論產生的基礎和歷史背景:第一,哲學中實證主義的研究 綜上,從犯罪學發(fā)展歷史來看,所謂的犯罪學就是融合各種有

10、關學科的知識,表述犯罪現(xiàn)象,揭示犯罪原因,尋求治理、預防犯罪之對策的刑事事實科學。 綜上,從犯罪學發(fā)展歷史來看,所謂的犯罪學就是融合第二節(jié) 國外的犯罪學理論 第二節(jié) 國外的犯罪學理論 國外犯罪學發(fā)展的兩個高峰期和集中地:19世紀中后期的意大利和19世紀末20世紀的美國。 國外犯罪學發(fā)展的兩個高峰期和集中地:19世紀中一、19世紀末的犯罪實證學派 犯罪實證學派名稱的由來:犯罪實證學派開創(chuàng)性的方法、實證相對于古典學派、理性學派而言。一、19世紀末的犯罪實證學派 犯罪實證學派名稱的由來: 犯罪實證學派產生的歷史背景:1、崇尚自然科學,試圖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和結論研究社會學科。2、方法論上社會學家孔德的

11、實證主義哲學思想影響很大。3、社會治安惡化,累犯和常習犯增多,需要更加有用的犯罪學理論來為社會現(xiàn)實服務。 犯罪實證學派產生的歷史背景:1、崇尚自然科學,試 1、龍勃羅梭(Cesare Lombroso 18361909)的犯罪學思想:以犯罪的生物學為基礎。 1、龍勃羅梭(Cesare Lombros 2、加洛法羅(Raffaele Garofalo 18521934):基本上繼承了龍勃羅梭的觀點,但同時認為決定犯罪的原因除了生物學上的原因之外,還有社會因素。(關于自然犯和法定犯的分類,前者是缺乏同情心和憐憫心的犯罪,后者則是法律規(guī)定的犯罪) 2、加洛法羅(Raffaele Garof3、菲利(

12、Fnrico Ferri 18561929)的犯罪學思想:內容:3、菲利(Fnrico Ferri 18561929)的犯 a犯罪原因三元論:人類學因素(生理、體質、心理)、自然因素(地理狀況等)、社會因素(人口密度、工業(yè)狀況等),上述不同因素在不同犯罪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a犯罪原因三元論:人類學因素(生理、體質、 b對犯罪人的分類:按照是否具有犯罪傾向,對犯罪人進行分類,將犯罪人分為天生犯罪人、慣犯、偶犯、情感犯。菲利的天生犯罪人不是必定要犯罪的,通過一定的社會因素的作用天生犯罪人也可能不會犯罪。 b對犯罪人的分類:按照是否具有犯罪傾向, C 犯罪飽和法則:菲利在考察了18261888

13、年歐洲主要國家的犯罪狀況后認為,犯罪雖然在各年間會有升降波動,但是這種變化并不是沒有規(guī)律可循的,因為犯罪是三元因素的結合產生的,而上述三元因素在一定的時空環(huán)境下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狀態(tài),因此,一定的環(huán)境下產生犯罪數量的比例會保持不變?!熬拖裎覀儼l(fā)現(xiàn)一定數量的水在一定的溫度下就溶解一定數量的化學物質一樣,在一定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下,我們總會發(fā)現(xiàn)一定數量的犯罪?!?C 犯罪飽和法則:菲利在考察了1826 d以社會防衛(wèi)為基礎的社會責任論(相對于道義責任論而言)、刑罰替代措施、注重刑事訴訟的內在價值。(刑法是惡的法律,刑事訴訟法是誠實的法律) d以社會防衛(wèi)為基礎的社會責任論(相對于道義意義:菲利多元的犯罪原因

14、的探討對后世影響很大。立法、司法一體的社會防衛(wèi)體系為后世所推崇。意義: 美國學者指出,幾乎所有的犯罪學理論不是直接源于19世紀實證主義的思想,也是來自實證主義者的傳統(tǒng)影響,它標志著一個信仰時代的結束和科學時代的興起。 龍勃羅梭、加洛法羅、菲利對后世的影響: 美國學者指出,幾乎所有的犯罪學理論不是直接源 4、李斯特(德國):強調犯罪的社會因素,提出“最好的社會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的論斷。主要是刑法學家。 4、李斯特(德國):強調犯罪的社會因素,提二、19世紀末到20世紀的犯罪社會學理論 二、19世紀末到20世紀的犯罪社會學理論 1、塔爾德(Gabriel Tarde)的犯罪學思想:法國社會

15、學家,犯罪模仿論的創(chuàng)始人,是社會學習理論的最初淵源。認為犯罪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應當按照普遍的社會規(guī)律來加以說明,他認為社會關系不過是個體之間的一種互動關系,這種社會關系受制于“模仿”這一本來意義上的社會運動方式的影響,通過模仿可以解釋諸如習慣、記憶、行為方式等個體的心理活動機制。 1、塔爾德(Gabriel Tarde)的犯 認為社會中的犯罪和其他重要社會行為都遵循著三條模仿規(guī)律周而復始地進行:其一,人與人之間的密切程度;其二,模仿的方向性上行下效;其三,新舊行為的取代。他還研究了許多職業(yè)犯罪者的各種社會學特征,如犯罪者之間使用的各種行話、紋身以及行為方式,認為,對于職業(yè)犯罪者而言,犯罪行

16、為就如同從事一項手工業(yè),他們經過學徒期掌握所需的專業(yè)技術,形成成員間使用的特定語言,并根據確定的慣例對待團伙的其他成員。 認為社會中的犯罪和其他重要社會行為都遵循著 意義:認為個體是被所處環(huán)境中被普遍認同的生活習慣所塑造的,犯罪也是模仿他人的結果。大多數犯罪是環(huán)境性習得經驗的結果。 意義:認為個體是被所處環(huán)境中被普遍認同的生 2、埃德溫薩瑟蘭(Edwin Suthland)的差別交往理論:一個人之所以會犯罪,是因為他所接觸的贊成違法的定義超過了反對違法的定義。 塔爾德和薩瑟蘭的理論一脈相承,都屬于犯罪社會學派,都強調犯罪是在社會交往中產生,都注重犯罪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的產生機制。 2、埃德溫薩

17、瑟蘭(Edwin Suth 3、迪爾凱姆(涂爾干)(Emile Durkheim)的犯罪學思想:從犯罪的社會文化角度論述犯罪。認為:其一,犯罪是一種正?,F(xiàn)象,存在于所有的形態(tài)之中。犯罪是一種個人氣質,這種犯罪氣質不是一種個人的氣質,而是公共意識認定的氣質,但是不正常的過高的犯罪率則是一種病態(tài)的現(xiàn)象;其二,犯罪一種有益的社會現(xiàn)象,是個人獨創(chuàng)精神的體現(xiàn),是道德意識進化的先導,對犯罪的否定性反應是增強集體觀念和促進社會整體化的先導;其三,犯罪是社會規(guī)范調整失效的反映。 3、迪爾凱姆(涂爾干)(Emile Durk 缺陷:適用范圍有限,不能解決激情犯罪、偶發(fā)犯罪和白領犯罪等,對犯罪的處理機制簡單化。

18、缺陷:適用范圍有限,不能解決激情犯罪、偶發(fā) 4、默頓(RobertKingMerton)的緊張理論:發(fā)展了迪爾凱姆的社會失范論。認為社會機構中存在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明確的文化目標,即為社會所有人規(guī)定的合法的奮斗目標,二是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社會允許的方法。每個人都想獲得美國式的成功,但是由于個人的經濟地位、受教育程度不同,每個人獲得成功的方法并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成員與社會規(guī)范之間就會產生緊張心理,因而發(fā)生犯罪等社會反常行為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4、默頓(RobertKingMert 5、愛德華貝克爾(Edward Becker)標簽理論:標簽理論是對傳統(tǒng)犯罪學的反叛。認為第一,越軌是外部反應所貼

19、上的一種品質;第二,評價行為是否越軌的規(guī)則具有沖突性,強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的統(tǒng)治;第三,一個人的主導身份決定了人們對他的反應;四,犯罪的標簽迫使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5、愛德華貝克爾(Edward Bec 意義:對立法、司法機構存在極大的偏見,認為現(xiàn)行的法制體系并不是必要的規(guī)范體系,而是一個權力和利益沖突的平衡物而已,這些觀點較為偏激但亦不無道理。該理論試圖重建自己的犯罪觀念。在犯罪學中導入了明確的犯罪概念、非犯罪化問題、回避貼標簽的替代方法、犯罪處遇中的脫標簽化以及改造主義、罪犯回歸社會模式的否定等。 意義:對立法、司法機構存在極大的偏見,認為 有些理論將在有關綜合治理章節(jié)講述,例如亞文化論、犯

20、罪控制理論、社會解組理論等。 有些理論將在有關綜合治理章節(jié)講述,例如亞文化三、犯罪生物學派 犯罪生物學派是科學的研究犯罪人的體格、精神特征,解明其是如何成為犯罪發(fā)生條件的學問。犯罪生物學又分為犯罪精神醫(yī)學、深層心理學、體質生物學、遺傳生物學等。三、犯罪生物學派 犯罪生物學派是科學的研究1、犯罪精神醫(yī)學德國學者施耐德(Kurt Schneder(18871967))則強調犯罪原因中的精神病質的重要性,認為多數常習犯(慣犯、累犯等)是精神病質者。 缺陷:很多的學派論述精神病質與犯罪的關系,但是究竟二者之間具有什么樣的關系上沒有科學的論證。 1、犯罪精神醫(yī)學 關于精神病質的分類,有的學者將其分為10

21、種類型:1、發(fā)揚型,如過于自信、淺薄、魯莽等;2、顯示型,如自我為中心、虛榮、撒謊成癖等;3、意志薄弱型,如欠缺忍耐心等;4、性情欠缺型,如冷酷、殘忍、不專一等;5、暴發(fā)型,如歇斯底里、激昂;6、情緒變異型,如躁郁傾向、放浪成性;7、狂信型,如狂熱、固執(zhí)等;8、自我不確定型,如小心、強迫感等;9、抑郁型,如悲傷、自尋煩惱等;10、無力型,如不定期的訴苦型、過度神經質。其中,前七種類型的精神病質都與犯罪有關。 關于精神病質的分類,有的學者將其分為102、深層心理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由于未能克服環(huán)境,包括在幼兒期受父母的影響所形成的俄狄浦斯情結,便產生自我懲罰的欲望,導致犯罪的發(fā)生。所謂的俄狄

22、浦斯情結,是由弗洛伊德根據希臘神話所作的命名。簡單的說,是指幼兒和同性的親人相爭而祈求和異性的親人相奸、同性的親人死去的本能。兒童由于這種情結的作用,便和原始人一樣,具有暴力破壞的沖動、嫉妒、厭惡、殺人的沖動。2、深層心理學3、體質生物學3、體質生物學4、遺傳生物學4、遺傳生物學1、犯罪精神醫(yī)學德國學者施耐德(Kurt Schneder(18871967))則強調犯罪原因中的精神病質的重要性,認為多數常習犯(慣犯、累犯等)是精神病質者。 缺陷:很多的學派論述精神病質與犯罪的關系,但是究竟二者之間具有什么樣的關系上沒有科學的論證。 1、犯罪精神醫(yī)學a 雙胞胎理論(孿生子論)雙胞胎的種類:一卵生、

23、二卵生異性研究者組數:雙方犯罪單方犯罪組數,單方犯罪雙方犯罪組數科學研究表明,遺傳僅能使某些人以一種具有較高犯罪概率的方法,在某些環(huán)境下做出確定的傾向性反應,因此,某些罪犯的同卵孿生并非一定會犯罪。a 雙胞胎理論(孿生子論)b 染色體異常和犯罪 英國喬納森伊萬斯博士的發(fā)現(xiàn):5HT2C基因,沖動基因。 xxy型的染色體異常與暴力犯罪b 染色體異常和犯罪第三節(jié) 犯罪學的基本研究方法第三節(jié) 犯罪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一 概述二 科學方法論:研究犯罪學最基本的必須遵循的原理、原則。1、辯證方法。因變量、自變量、中間變量。2、比較方法。多角度的比較研究,諸如靜態(tài)比較、動態(tài)比較、地區(qū)比較、國別比較等,揭示犯罪形成原因和防治的對策。3、歷史方法。縱向比較。是通過觀察某一地區(qū)或國家,在不同發(fā)展時期的犯罪以及與犯罪相關因素的變化規(guī)律,探討特定時空下的犯罪現(xiàn)象、原因和對策。一 概述2、犯罪學是經驗性研究和思辨性研究的綜合(但是獨特的經驗性研究和調查是犯罪學獨有的)a、經驗性材料為基礎b、在經驗性材料的基礎上通過思辨研究形成命題。2、犯罪學是經驗性研究和思辨性研究的綜合(但是獨特的經驗性研3、宏觀和微觀結合宏觀:a、從總體犯罪來看,分析軸的基本關鍵點有:犯罪現(xiàn)象、犯罪類型、犯罪率、犯罪黑數。b、從宏觀社會來看,分析軸的基本關鍵點有:社會變遷、社會結構、意識價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