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三必修四古文知識點_第1頁
高一必修三必修四古文知識點_第2頁
高一必修三必修四古文知識點_第3頁
高一必修三必修四古文知識點_第4頁
高一必修三必修四古文知識點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2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必修三必修四古文知識點高一必修三必修四古文知識點高一必修三必修四古文知識點V:1.0精細整理,僅供參考高一必修三必修四古文知識點日期:20xx年X月師說

一、通假字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讀:通“逗”

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

二、古今異義

古之學者古義:求學的人

句讀之不知古義:句子停頓的地方

小學而大遺古義:小的方面學習

三、詞類活用1、意動用法(1)名詞的意動用法吾從而師之;孔子師郯子。師,以……為師(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而恥學于師意動用法,以……為恥位卑則足羞意動用法,以……為羞

2、形容詞作名詞(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惑-形容詞作名詞:疑惑的問題、糊涂的問題

(2)小學而大遺。小、大-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名詞作形容詞(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帶中括號的那個)-形容詞作名詞:圣人、愚人

(2)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下,方位名詞作動詞,低于4、名詞作動詞吾師道也師,名詞作動詞,學習特殊句式賓語前置,“之”為賓語提前的標志。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2、被動句式:不拘于時,學于余。

3、判斷句: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4、介賓短語后置句:①而恥學于師。②不拘于時,學于余。③師不必賢于弟子。

5、【省略句】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②(人)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③(人)問之,(士大夫)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

④(士大夫)則群聚而笑之。五、一詞多義

1、師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吾師道也動詞,學習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有專門技藝的人十年春,齊師伐我名詞,軍隊2、之

(1)助詞,的。古之學者必有師/彼童子之師

(2)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師說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4)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詞,他。作師說以貽之

(6)代詞,這,這一類。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7)動詞,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

為學》

3、傳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名詞,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書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4、而

(1)連詞,表并列。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小學而大遺

(2)連詞,表轉(zhuǎn)折。惑而不從師

(3)連詞,表承接。吾從而師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擇師而教之

(4)連詞,表修飾。則群聚而笑之

(5)表陳述語氣。如是而已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通假字

①可與不?!安弧蓖ā胺瘛保硪蓡栒Z氣。②臣愿奉璧西入秦?!胺睢蓖ā芭酢?,用手托。③拜送書于庭。“庭”通“廷”,朝廷。④如有司案圖?!鞍浮蓖ā鞍础?,察看。⑤設九賓禮于廷。“賓”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⑥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翱姟蓖ā澳隆?。⑦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笆搿蓖ā笆臁?,仔細。⑧請奉盆缶。“奉”通“捧”,托、舉。

二、古今異義

①拜為上卿(授予官職)②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憂慮,擔心)③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向人敬酒或獻禮)④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離開)(近親及姻親)⑤請指示王(指給……看)⑥于是相如前進缶(上前進獻)⑦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揚言,到處說)⑧布衣之交(平民)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①舍相如廣成傳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殺)③乃使從者衣褐(穿).名詞作狀語: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從小路)使動用法:①完璧歸趙(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③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④畢禮而歸之(使……回去).意動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以……為羞恥)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為先;以……為后)形容詞作動詞:①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尊重)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待)

四、特殊句式

.判斷句: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③我為趙將被動句:①而君幸于趙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倒裝句:①賓語前置:何以知之②定語后置:求人可使報秦者③介賓短語后置:拜送書于廷一詞多義

負: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使: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里引申為調(diào)轉(zhuǎn))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②而藺相如使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僥幸)②而君幸于趙王(寵幸)以: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為)

蘇武傳

一、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②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⑤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⑥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⑦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⑨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二、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2.皆為陛下所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3.我丈人行也。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4.欲因此時降武。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5.獨有女弟二人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6.且陛下春秋高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7.武等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8.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古義:漸漸。今義:稍微。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14.臥起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三、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③名詞活用(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4)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網(wǎng)、檠: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弓弩。(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四、特殊句式①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者漢匈奴使”。(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3)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汝為”(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②判斷句(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漢所望也。(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③被動句(1)見犯乃死,重負國(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3)皆為陛下所成就(4)緱王等皆死,虞常得生五、一詞多義

①使(1)數(shù)通使相窺觀使:使者。(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第一個“使”:出使。(3)單于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②語(1)以狀語武語:告訴。(2)如惠語以讓匈奴語:說的話。③引(1)虞常果引張勝引:招供。(2)引佩刀自刺引:拔。④食(1)絕不飲食食:給他吃的。(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食:吃。(3)廩食不至食:糧食。(4)給其衣食食:食物。⑤發(fā)(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發(fā):打發(fā)。(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發(fā)動。(3)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張衡傳

一、通假字

1、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通“圓”2、中有都柱,傍行八道通“旁”

3、一時收禽通“擒”

4、形似酒尊通“樽”二、古今異義

1、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古義:結(jié)交

2、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孝廉:被舉薦的人稱為“孝廉“。不行:不去3、公車特征拜郎中古義:特地征召

4、尋其方面古義:方向

5、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古義:封建社會貴族的最高封爵

6、衡下車,治威嚴古義:官吏初到任

7、常從容淡靜古義:言語舉止適度得體

8、覆蓋周密無際古義:四周嚴密三、詞類活用

1.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奇特)

2.時天下承平日久

名詞作狀語,當時。

3.衡少善屬文

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于。

4.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同上。

5.妙盡璇機之正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研究透了;

正:形容詞作名詞,正確的道理

四、特殊句式

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

被動句

:連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①果地震隴西(果然在隴西發(fā)生地震)

②諷議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對政事提出意見五、一詞多義觀

①觀太學(觀摩學習)②大王見臣列觀(宮廷中高大華麗的樓臺)

③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像)④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⑤啟窗而觀因

①因入京師,觀太學(于是)

②蒙故業(yè),因遺策(沿襲)

③因其勢而利導之(順著)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

(通過、經(jīng)由)

⑤衡乃擬班固《兩都》《二京賦》,因以諷諫(憑借)

⑦因擊沛公于坐,殺之。(趁機)

①精思傅會三年乃成。(才)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

⑤爾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是)

⑧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

其牙機巧制(制作,構(gòu)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

(統(tǒng)率,指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