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8海內(nèi)望族--“隴西李”作者:李吉來源:李氏網(wǎng)更新時間:2011年01月13日點擊量:29024
來源:李氏網(wǎng)
時間:2009—2-6
李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源遠流長、人口眾多的古老姓氏。在眾多的李氏衍派中,以隴西為郡望,以盛唐為標志的隴西李氏最為著稱,是中華李氏的主流支派。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隴西李氏,英賢輩出,代有偉人,播遷各地,享譽中外,為人類文明的進化,作出了卓越貢獻.是華夏諸多姓氏宗族中根深葉茂、源遠流長的豪族大姓.一、以官為氏
源遠流長據(jù)史書所載,李氏得姓,源于皋陶,迄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皋陶為堯時執(zhí)掌刑獄的“大理”,子孫世襲其職,代為理官,以官命族,為“理氏"。?商朝末年,紂王無道,理徵(字德靈)以直言切諫,得罪而死。其妻陳國契和氏攜子利貞逃難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為“李”。利貞也娶契和氏之女生昌祖,仕陳為大夫。周康王時賜苦縣為李氏采邑,遂家于苦縣。其五世孫李乾,為周上御大夫,娶益壽氏女嬰敷,生李耳,字伯陽,又字聃,周平王時為太史,著有《道德經(jīng)》八十一章。唐明皇時追尊為“圣祖混元上德皇帝”,即世俗所傳道教之教主——老子。春秋戰(zhàn)國之際,李氏人才濟濟,屢出將相。晉文公時,有“理官"李離,執(zhí)法嚴正,因“過聽殺人,自系請罪”,雖經(jīng)晉文公多方慰勉,仍伏劍而死,以身殉法.魏相李悝,助魏文侯變法圖強,三晉稱雄。而伯陽子李宗仕魏,封于段干,為魏國賢人.其子李同為趙國大將。李同子李兌,趙惠文王時拜為相國.其子李躋封安陽君,子孫后裔,世居顯要。秦相李斯也系陳國苦縣李氏后裔,助始皇帝掃平六國,一統(tǒng)宇內(nèi)。周赧王時,李氏分為兩支,一支遷于甘肅,一支遷于河北,始有隴西、趙郡之分。
據(jù)《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伯陽八世孫李曇初為趙之柏人侯,入秦為御史大夫,生四子:崇、辯、昭、璣。崇字伯佑,封隴西郡王南鄭公。其子李信,字有成,為秦大將軍,率軍伐燕,將燕太子丹追殺。信生超,仕漢為大將軍,漁陽太守,有二子,長曰元曠,官居侍中,次曰仲翔,為河東太守,晉封征西將軍,討叛羌于素昌,戰(zhàn)歿,贈太尉,葬隴西狄道東川,因家焉。其子伯考歷仕隴西、河東二郡太守.自李崇至伯考,祖孫六代,或為鎮(zhèn)將,或為郡守,其生平業(yè)績,多在隴西,奠定了“隴西李氏”的基業(yè),因而李崇被推為“隴西李氏"之始祖。李崇之弟李璣,字伯衡,為秦之太傅,生三子:云、牧、齊。李牧為趙相,封武安君,始居趙郡。其三世孫李左車也為趙之名將,封廣武君。楚漢相爭之時,韓信曾以師禮事之.其子孫世居趙郡,蔚然巨族.故趙郡李氏推李璣為鼻祖。李璣少子李齊為中山相,世居中山,為“中山李氏"始祖,其后裔播遷遼東,故亦稱“遼東李氏”。
隴西李氏自李崇開宗立派,歷漢、魏、兩晉,生齒日繁,以隴西為基地,先后播遷于寧夏、陜西、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北方地區(qū),大致呈現(xiàn)為“一干六枝”的輻射勢態(tài)。所謂“一干六枝”,當首推“成紀李氏",此為隴西李氏之主干.據(jù)《新唐書?宗室世系表》所載,李伯考生二子,長曰尚,次曰向。“尚,成紀令,因居成紀?!毕驗榉蛾柫?,系范陽房始祖。尚生子廣,為漢前將軍,猿臂善射,才氣天下無雙,匈奴畏之,號“飛將軍”。廣有三子,長曰當戶,為漢中李氏始祖;次曰椒,為代郡太守;三曰敢,字幼卿,繼廣為郎中令,賜爵關內(nèi)侯.敢生二子,長曰禹,次曰忠。忠為頓丘房始祖。禹字子通,生丞公,為河南太守,丞生先,字敬宗,蜀郡、北地太守,生長宗,字伯禮,漁陽丞,生君況,字叔干,太中大夫,生本,字上明,侍御史,生次公,字仲君,巴郡太守兼西夷校尉,其弟恬,由成紀遷渤海,為渤海房始祖.
次公生二子,長曰軌,魏臨淮太守、司農(nóng)卿。次曰潛,為申公房始祖。軌生隆,長安令、積弩將軍,隆生艾,晉驍騎將軍、魏郡太守。艾生雍,任濟北,東莞二郡太守。
雍生二子,長曰倫,為丹陽房始祖.次曰柔,為北地太守,世居隴西廣陽府一帶.上述“一干六枝",范陽、漢中、頓丘、渤海、申公、丹陽六房,散居各地,支分派別,但溯源尋根,均冠以“隴西李”三字。其中尤以丹陽房枝繁葉茂,英才輩出,如盛唐時期以衛(wèi)國公李靖為人望的京兆李氏和以西平王李晟為始祖的西平李氏,均為丹陽房后裔,也是五代、宋元之際,李氏南遷的主要衍派。?以北地太守李柔為宗主的李氏集團,則承襲了“隴西李氏"在地域、歷史和宗法上的地位。逐步發(fā)展為一個強盛的軍事、政治集團。東晉建安四年(400),其曾孫敦煌公李暠立國稱王,拓殖西涼,史稱西涼武昭王,奠定了李唐王朝的基業(yè),被追尊為“興圣皇帝"。自皋陶得姓到李暠稱王,隴西李氏瓜瓞支蔓,繁衍播遷,但其大本營始終未離隴西,雖地處邊陲,卻英賢輩出,累世公卿,成為與“太原之王、清河之崔、滎陽之鄭、范陽之盧”并駕齊驅(qū)的海內(nèi)五大望族之一。二、根深葉茂
肇基李唐李暠立國稱王之后,隴西李氏日益強盛,其子孫歷仕北魏、后周,位高權重。至隋文帝時,李氏已成為參決中樞、左右政局的“八柱國”之一.以隴西為本土的李氏家族,也滋蕃日盛。據(jù)《新唐書?宗室世系表》所載,李暠有子10人:譚、歆、讓、愔、恂、翻、豫、宏、眺、亮。其中愔為鎮(zhèn)遠將軍房始祖,其曾孫系平?jīng)龇渴甲?翻有孫三人:長曰丞,為姑臧房始祖,次曰茂,敦煌房始祖;三曰沖,仆射房始祖,其曾孫成禮為絳郡房始祖;豫之玄孫曰剛,為武陽房始祖;歆則繼位稱王,為西涼后主,生有八子,為隴西成紀李氏嫡派宗支。及至西涼為沮渠蒙所滅,歆之子重耳歸魏,歷任弘農(nóng)太守、安南將軍、豫州刺史.三傳至李虎,仕魏封隴西公,官拜太尉,卒贈唐國公。其子李日丙,為安州總管,上柱國將軍。襲封唐公.因世居隴西成紀長壽鄉(xiāng),該鄉(xiāng)俗稱“唐公鄉(xiāng)”。姑臧、平?jīng)?、武陽、敦煌及丹陽各房,在魏、晉、周、隋之際,也是人材濟濟,望重一時。僅據(jù)《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武陽房自李豫任東晉西海太守起,到李唐王朝建立,祖孫四代就有“三公四刺史”。其兄翻(姑臧房支),東晉時歷任祁連、酒泉、晉昌三郡太守,其子孫在李唐王朝建立前,任郡守、刺史者達七人之多,封侯、封伯者在十人以上。丹陽李氏,從東晉到隋末,任郡守、刺史者也達五人之多,其中三人被賜予公爵。由隴西李氏建立的李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shù)、聲威遠播的一個朝代。政治修明,國力強盛,四夷賓服,八方來朝,李唐王朝被尊為“天朝”,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貞觀、開元之治,被歷代統(tǒng)治者奉為典范,堪稱中國封建王朝的極盛時期。李氏作為大唐國姓,更是盛極一時,冠蓋諸姓,僅李淵一族就有39房之多.作為隴西李氏旁支近族的姑臧、絳郡、南陽、武陽“四公子房”,也明令附于皇室玉牒的屬籍。在李唐王朝290年中,官拜宰相的李姓多達23人(其中趙郡李13人,隴西李10人),至于名公巨卿、英賢俊秀,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如“詩仙”李白,“詩鬼"李賀,傳奇小說的開山鼻祖李朝威(著有《柳毅傳》)、李公佐(著有《南柯太守傳》),以及軍事家李靖(著《李衛(wèi)公兵法》)、李筌(著《太白陰經(jīng)》)等,比比皆是,不僅為隴西李氏贏得了榮譽,也為華夏文明做出了貢獻。三、避亂江南繁衍海外李氏南遷,早于其他中原諸姓。據(jù)李宗仁先生在其回憶錄中所說,其祖先原是隴西人,秦時,始皇鑿氵徒河以通湘漓,有李姓將軍二人,隨史祿入桂林郡,是為其南遷始祖。其說雖無史料佐證,但李氏自皋陶得姓,歷經(jīng)春秋、戰(zhàn)國、秦、漢、魏、晉幾代大規(guī)模的社會動蕩和民族交融,李氏渡江南遷或遠徙西南,絕非沒有可能。如開鑿四川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即是秦昭王時由中原入蜀的例證。一向為譜學界奉為經(jīng)典的《崇正系譜》所謂“唐高祖以前,尚無李姓過江”的論斷,確屬偏頗。筆者查閱《三江李氏宗譜》中,也有:漢桓帝時太尉李固(漢中李后裔)為梁冀所害,其子李燮為避禍“乘江東下,入徐州界,變姓為酒家傭”,“潛客兗州數(shù)世”的記載。該譜還詳述了其后裔潁陽刺史李信,“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避兗州兵亂,挈妻子僮仆徙姚江蘭溪、金涇沙阜創(chuàng)業(yè)”的遷徙史實。由此可見,至少在東漢末年隴西李氏已開始渡江南遷①。然而李氏大規(guī)模渡江南遷,則是在唐末、五代之時。至宋、元、明、清,李氏蹤跡遍布江南,并于元末、明初開始向海外繁衍播遷。據(jù)筆者對“中國家譜資料中心”所藏近百部李氏譜牒資料的初步分析,唐末、五代之際,避亂南遷的隴西李氏,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李唐王室后裔,二是李唐宗室的旁支近族和王公貴戚,三是作官經(jīng)商散居各地而開宗立派的隴西后裔。李唐王室后裔,為避亂南遷的主要支派有以下四支:
1、吳王李恪后裔衍派——湖北黃崗李氏
吳王恪,為唐太宗第三子,貞觀二十一年,封吳王,其子孫多為封疆大吏.其九世孫李彳首
亍,為唐昭宗太子太傅,朱梁之亂時,與弟李術,避地湖湘,遷居于南昌新建邑。其十七世孫李盤于元末又遷于湖北黃崗李家集。有子七人,其長門裔孫李善長為明太祖右相,其次門有孫名茂七者,分遷于武昌神山鄉(xiāng),為湖北“三鑒堂”李氏開派之祖②。
2、濮王南遷之衍派——宣州六田李氏
濮王泰,為唐太宗第四子,初封魏王,后改封濮恭王。其六世孫李伯麟(亦作伯陵),唐宣宗時因兵亂擇地而居,于大中八年(854)南遷于宣州(今安徽宣城)太平縣弦歌鄉(xiāng).因子孫散居于太平縣之館田、賜田,涇縣之竺田、頃田,美溪之百田,石埭之啟田,故合稱“六田李氏”。其子孫后裔遍布于寧國、饒州、撫州、臨川、貴溪、廣昌等地,成為南遷李氏中條柯遍布,人數(shù)眾多的一支③.
3、越王南遷之衍派——錫山李氏
越王貞,為唐太宗第八子。武后篡位時,貞與長子瑯琊王沖,力議匡復,事不成而死.越王次子定淮公塏避難而逃,播遷于光州之固始(今屬河南)。唐末,其子孫避亂江南,遷居邵武.有名李光遠者,隨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兄弟起兵,入據(jù)福建。后梁開平四年(909)王審知自立為閩王,封李光遠為尚書,其子李浚為司徒。及至閩國為南唐所滅,李浚子僧讓、孫李賡俱隱歸田里,由邵武徙居無錫,為錫山李氏的開派之祖。赫赫有名的宋右丞相、忠定公李綱即為李賡之后。其后子孫蕃衍,播遷于蘇州、句容、興化、江寧、揚州、高垂阝、湖廣、昆山、泉州等地,蔚為江南大族④.?4、昭王后裔南遷之衍派——三田李氏
昭王名訥,為唐宣宗第九子,廣明庚子年(880)因避黃巢之亂,改名南徙,聽說黃巢軍有“逢黃不殺"之語,遂避居歙州之黃墩。及黃巢軍為李克用討平,昭王乘舟北歸,死于途中。因朱溫篡位唐祚已移,其三子李祥(時更名為李京),只得暫居饒州之昌水。后擇地而居,因得“乾九二見田吉”之卜,遂遷于界田。李祥有孫三人:德鵬、德鸞、德鴻.后德鵬自界田遷于浮梁之新田,德鸞遷于婺之嚴田,德鴻仍居界田。后世稱之為“三田李氏"⑤.其后裔有遷居鎮(zhèn)江京口者亦稱“京口李氏";遷于安徽霍山者,稱“霍山李氏”;遷于丹徒開沙者,稱“開沙李氏”。與李唐王室關系密切的李姓近族,在唐末動亂中受到了巨大沖擊,但也有一部分李姓大族,憑藉其昔日的政治、經(jīng)濟基礎和血緣宗族紐帶,渡江南遷后,仍能聚族而居,繁衍滋蔓,衍化為新的李氏集團。具有代表性的是由西平李氏衍化而成的豫章、湘湖李氏。?西平李氏為隴西丹陽房之后裔,其始祖李倫為李唐“興圣皇帝"西涼武昭王李暠曾伯祖,官居西涼安定太守。其七世孫達節(jié)仕隋為太守,有子四人,長藥王,唐東郡太守,次客師為幽州都督,三曰靖,衛(wèi)國公,四曰明正,右衛(wèi)大將軍。是隴西李氏中僅次于李唐王室的一大宗支。西平忠武王李晟系倫之十六世孫,世居隴西洮州臨潭,后遷長安、京兆,歷仕玄宗、代宗、德宗三朝,官居太尉中書令、西平郡王,圖像凌煙閣,配享德宗廟,為西平李氏開派之祖。李晟有子十二人,具有顯名,身居要職,其中尤以李憲、李愬最為著稱.李憲,字章武,為西平王之七子,原任江西按察使,遂家于豫章(今江西南昌).其長子游,封宜春侯,唐末避亂,遷居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三子分居朋田、福唐吉水、河源安福。李憲次子煥,為建昌尉,徙居瑞上高村。李憲三子鍇,為靜江府陽朔主薄,析居分宜縣白芒,為白芒李氏和小里潭李氏開派之祖.后世子孫輾轉(zhuǎn)遷徙,分布于廬陵、太和、禾川、澣溪、游田、谷村等地,遂成為豫章大族。北宋宣和年間,白芒李氏后裔,李憲十六世孫李余(字慶遠),任茶陵同知,遂家于茶陵縣礱溪中州,是為茶陵中州李氏的開派之祖.余子孫多以讀書仕進,宋、元、明、清以來科第人物冠于湘湖,尤以明代李東陽歷仕四朝,位列宰輔.李氏自遷茶陵之后,其子孫后裔或以官遷徙,或避亂析居,星羅棋布于長沙、湘潭、衡山、攸縣、安仁、永興、宜昌、沅州、瞿塘、湘陵,成為湘湖之名門巨族⑥。李憲長子李游裔孫,在豫章也生齒日多,繁衍播遷。當傳至第十八世孫道仙、仁敏時,開始由豫章之吉水徙于楚地,分居應城、應山(今屬湖北),后又遷于漢川、沔陽、黃坡等地,被稱為“漢川李氏”⑦.西平王第八子李愬,字元直,初為鳳陽節(jié)度使,因“雪夜襲蔡州,生擒吳元濟”,晉爵涼國公。其三世孫仰常因避黃巢之亂,舉家遷徙,六子散居各地:長子滄遷咸陽,次子波遷安定,三子潨遷河北,四子澎遷雍涼,五子洪遷湖北,六子澤溥隨父遷于盱江谷村(今屬江西),為盱江李氏始祖,子孫散居南雄、瓦崗、鶴山、海晏、潮居等地。澤溥七世孫喬木,為宋建炎四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因得罪權奸,貶謫嶺南,后因平定海南“瓊黎之亂”,封恩州經(jīng)略使,卒葬恩州。其子李玖,因避金人之亂,遷居于新寧斗綱文章里,子孫遂散處于新寧、新會等地⑧。在李唐王室后裔及其宗支近族渡江南遷之時,眾多的隴西李氏族人也紛紛播遷于瀕臨沿海的江浙、閩粵或邊遠的滇、桂、巴蜀等地。?李氏入閩,始于唐末,以光州李氏為主。除前述越王后裔李光遠之外,隨王潮、王審知入閩的尚有光州刺史李杞、壽州參軍李弘弼.李杞為漢中李氏后裔,其先祖李百藥為唐禮部侍郎,百藥子李安期為高宗朝宰相.唐末,為避朱梁之亂,李杞與光州族人隨王審知遷居福建長溪,為中原入閩諸姓中之大族。因其先世潁陽刺史李信率漢中李氏創(chuàng)業(yè)于馀姚,繁衍興旺,李杞后裔遂向東播遷,歸宗聚族,擇居于奉化江口、馀姚蘭溪、葉岙及鄞縣等地.因蘭溪、葉岙二水同源于四明山麓,均為姚江支流,而奉川又曲饒江口李氏所居之處,而后匯入蕙江,姚江、蕙江又于寧波城下匯入甬江,因而將散居于這一地區(qū)的李氏,統(tǒng)稱為“三江李氏”,為浙東之望族⑨.隨王審知入閩的另一李氏——壽州參軍李弘弼,為唐武陽懿公李大亮之九世孫,其父李若翁曾任光州刺史,因家于光州。唐末隨王氏入閩后,先居汀漳,再遷于泉州,子孫多以經(jīng)商為生,向海外發(fā)展.到元、明之際,其二十世孫李駑(字景文)已成為專事航海貿(mào)易,較早接受西方文化的泉州巨商。據(jù)泉州《李氏族譜》所載,明洪武十七年(1384),李駑“奉命發(fā)舶西洋",遠航海外。不料,這次遠航,李駑竟然娶了一個色目女子為妻,并“習其俗,終身不革”,“子孫蕃衍,猶不去其異教”.被族人視為“夷狄異端”,開除“族籍",不得姓李,并將其原委寫成《垂戒論》記入族譜.李駑被“除籍”后,只得改從母姓,為林氏,成為福建“清源林李宗支”的開派之祖,明代著名學者李贄即為其后人.其后裔散居泉州、安南等地,多以海外貿(mào)易為業(yè)。?李駑此次“奉命發(fā)舶西洋”,所奉之命出自何人,其性質(zhì)是純粹的商業(yè)貿(mào)易,還是外事考察,史無明文可考,但有一點十分清楚,就是此次“奉命發(fā)舶西洋”比著名的“鄭和下西洋"的首次出航(1405)早了21年!是中西交通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大事。該譜對李駑所娶色目女子的家世國籍未作明確交代,但叢其《垂戒論》中所描述的衣著飲食、喪葬禮俗中,可見端倪.該文稱其俗:“纏頭披褐而跣足也,七戒三齋不飲酒,不茹葷,……齋,晝則不食,夜則食之,市則不食,自屠乃食之,豢則不食,芻則食之”;“不刲其身不為成人也”;其治喪“笙歌鼓舞,實之以汞,贈之以華。無喪無服,桐棺不掩而痤之中野,不為主也,不為祀也。”⑩一幅伊斯蘭信徒的形象活脫脫地躍然紙上,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份珍貴資料!
另據(jù)《福州李氏支譜》載稱,唐末有李唐后裔李奇因避亂隱于浙江,種瓜為業(yè).后因與當?shù)卣彩习l(fā)生矛盾,遷于福建海澄,其子保珠于宋初由汀州寧化縣遷上杭,其孫火德公后裔又分遷于潭州、泉州,被閩、粵李氏尊為江南大始祖,今東南亞李氏華裔多奉火德公為開派之祖?;鸬鹿耸缹O敏,由閩徙粵,居嘉應州之長樂,十七傳至純益又遷于四川巴縣。這支李氏后裔,由豫而閩、由閩而粵、由粵而蜀,歷經(jīng)數(shù)代,輾轉(zhuǎn)數(shù)省,隴西李氏繁衍播遷之艱辛,于此可見一斑.?李氏遷蜀,除上述閩、粵一支外,尚有宋南淳熙年間由江西洪州太和縣“圳下李氏"遷于四川鄰水縣李家霸一支。歷明、清兩代六百余年,子孫繁衍,分遷于鄰近州縣,難以歷數(shù)。李氏入滇,據(jù)現(xiàn)有文獻記載,以明朝洪武初年沐英為始.沐英原名李文英,為明太祖外甥,其先世為唐宣宗第九子昭王李訥,系“三田李氏”后裔。因從洪武帝征戰(zhàn)云、貴等地,以功封黔國公,賜姓為沐,子孫世為滇中鎮(zhèn)將。隨沐英征滇之部屬中,有右衛(wèi)千戶李德,亦李唐庶族,先世居山東青州之益都,故稱“齊青李氏”.因征滇有功,封信都尉,世襲云南前哨千戶。其后子孫調(diào)任騰沖,遂家居于此.清末辛亥革命志士李根源,為蔡鍔督軍府軍政部總長、后署陜西省長、工商總長,即騰沖齊青李氏后裔。
廣西李氏也系李唐王室后裔,據(jù)李開文主編的《桂湘川渝李氏宗譜》記載,其開基始祖唐僖宗嫡派子孫李師佑,宋朝初年輔佐宋太祖由江西吉安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科技企業(yè)紅色文化創(chuàng)新活動方案
- 垃圾填埋場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案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產(chǎn)業(yè)區(qū)位選擇1農(nóng)業(yè)區(qū)位因素課時作業(yè)含解析中圖版必修2
- 2024年物理高考二輪復習交變電流圖像類選擇題作業(yè)含解析
-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規(guī)范練28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含解析湘教版
- 木棧道與生態(tài)旅游結合方案
- 文化中心暖通空調(diào)系統(tǒng)設計方案
- 5G通信技術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線性代數(shù)B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綠色食品申報實務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2024年制造業(yè)生產(chǎn)基地租賃協(xié)議模板版
- 北師大版(2024新版)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中模擬測試卷 3套(含答案解析)
- 公司境外人員管理制度
- 古建筑修復維修工程施工方案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第七課《積極奉獻社會》說課稿
- 登高車高空作業(yè)施工方案
- 北師大版(2024新版)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三章《整式及其加減》測試卷(含答案解析)
- GB/T 15822.3-2024無損檢測磁粉檢測第3部分:設備
- 2024年第八屆全國醫(yī)藥行業(yè)特有職業(yè)技能競賽(物流服務師)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專題1.2絕對值(壓軸題專項講練)(人教版)(原卷版)
- 《科研誠信與學術規(guī)范》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