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中心”:教學設計的價值新取向_第1頁
“問題中心”:教學設計的價值新取向_第2頁
“問題中心”:教學設計的價值新取向_第3頁
“問題中心”:教學設計的價值新取向_第4頁
“問題中心”:教學設計的價值新取向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問題中心”:教學設計的價值新取向——以“二氧化碳”一課為例HYPERLINK宋華強

【專題名稱】HYPERLINK中學化學教與學

【專題號】G37

【復印期號】2010年11期

【原文出處】《HYPERLINK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南京)2010年6期第81~84頁

【作者簡介】宋華強,浙江省紹興市樹人中學(312000)。

【關鍵詞】HYPERLINK

知識教學歷來是課堂教學的重點。然而,目前的課程知識大多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習得的知識雖然很多,但所學的知識是“惰性”的,無法遷移應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未見提高,而精神的自由、思維的靈性卻反被禁錮起來。如何扭轉這一局面?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本文試以“二氧化碳”一課為例,就“問題中心”的教學設計作一簡要剖析。

一、緣起:兩種迥異的教學設計

教研組內兩位教師對“二氧化碳”一節(jié)內容進行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展示了兩份截然不同的教學設計方案。

方案一認為,“二氧化碳”應遵循“現(xiàn)象—性質—應用”的思路來設計課堂教學。即先由教師演示一個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從實驗現(xiàn)象中得出所具有的性質,由此性質可以知道具有什么樣的應用。最后進行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方案二認為,應先給學生一包膨化食品(里面充滿某種氣體),告訴學生里面的氣體主要是為了防止食品腐敗。它既可能是,也可能是其他氣體,這堂課的任務就是檢驗袋內的氣體是否是。根據(jù)前面學習的的知識可推知,要檢驗氣體是否是,必須知道具有什么樣的性質。不妨邊學習的知識,邊設計實驗方案來檢驗。利用性質驗證氣體是否是的過程也就是掌握性質的過程。

二、探索:兩種教學設計的課堂實踐對比

兩種設計方案孰優(yōu)孰劣,教研組內教師的意見分歧不一,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我們對兩種設計都進行了課堂教學實踐,以期找出差別、分出優(yōu)劣。

在方案一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逐條演示、分析,關于的基本知識體系條理清晰、完整而嚴密,有利于學生記憶掌握。課堂秩序井然、流暢,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該教學設計最大的缺陷是忽視學生的個體經(jīng)驗。經(jīng)驗是杜威教學哲學的關鍵詞之一,學生通過經(jīng)驗獲得知識,教師的作用就是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經(jīng)驗。課堂上,學生僅僅是聽、看,完全沒有動手的機會,他們所得到的僅僅是一些“二手”的經(jīng)驗。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知識往往是惰性的,很難在實際生活中應用。

在方案二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一開始就對檢驗包裝袋內氣體是否是表現(xiàn)出極大的好奇和興趣,都有探究的欲望。要檢驗是否是,需要知道些什么?怎樣來設計方案?隨著這些不可預測的難題的一個個被解決,學生“沉浸”入了課堂之中,思考多、問題多、討論多、動手多,課堂氣氛活躍。

兩種教學設計的實際效果差異明顯。

1.學生地位的不同

方案一中,大多數(shù)時間學生都是被動地傾聽、接受、記錄,他們只是一個知識灌輸?shù)慕邮苷?,主要的思維方式是記憶。方案二中,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了主動的探索者,有自己的任務要完成,成就動機激勵著學生去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學生是自主的,是有足夠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人,是一個與教師有著不同思維和情感體驗的人。

2.教師作用的不同

方案一中,教師是權威,是知識的化身。教師的作用就是將自己用之不竭的知識“倒”給學生。方案二中,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學生探究的組織者、資源的提供者、課堂的管理者,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教師由“一線”退居到“二線”,主要任務是控制教室的物質和心理環(huán)境,讓學生通過參與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來獲得“一手”經(jīng)驗。

3.課程觀的不同

課程到底要給學生提供什么?方案一中,教師以學科知識作為課程的關鍵內容,把傳授學科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任務,課程只是學科知識的總和。而方案二中,經(jīng)驗的地位則明顯地被突出,“經(jīng)驗是在學生對所從事活動的思考中形成的”。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積極思考探索,形成自己獨特的經(jīng)驗,因此,學習經(jīng)驗也就成了課程的重要部分。

4.教材觀的不同

方案一中,教師“忠實”使用教材,正確而全面地傳授教材上的知識,教材具有權威性。方案二中,教材僅僅是一種資源(學生能從教材中找到一些必要的基礎知識),是為了解決問題。教師持“創(chuàng)生”取向,對教材進行了大膽的取舍與調整。

三、反思:對兩種教學設計的知識論分析

無論從教學設計方案還是從課堂實踐來看,這兩種設計的差異是明顯的。事實上,不同的設計背后是不同的教學理念在交鋒。教學設計深受學習理論的影響,學習如何發(fā)生,教學就應跟隨學習作出積極的調整。而學習理論又受知識觀的影響,這就是說,教學設計隨著知識觀的變遷而改變。教師持怎樣的知識觀,就將會有什么樣的教學設計,同時也必定會影響具體的教學實踐。從知識論的角度,這兩種不同的設計背后其實是兩位教師所持的知識觀在交鋒。

1.對知識的目的認識不同

在教師的內心深處總隱藏著知識的目的觀,學習知識到底是為了什么?這些知識于學生有何用?知識的堆積能促進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嗎?方案一中,教師引導學生一條一條地學習的性質,讓學生記住這些知識,更多的是讓學生堆積知識,然后僅僅在課堂的最后階段應用一下所學的知識(這樣的應用也不過是換種方式讓學生記憶知識而已)。即教師認為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記住知識,最終目的是為了考出好成績。方案二中,學生是在問題的解決中學習的知識,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最終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對知識的性質認識不同

方案一中,教師更多地認為知識是對客觀事物的準確反映,具有客觀性、中立性。知識可作為客觀事物,由教師傳遞給學生,學生僅僅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因此,教師將的性質一條一條傳授給學生,學生則逐條接受。方案二中,教師認為知識具有情境性、建構性和文化性。性質的學習是在具體的情境——袋內氣體是否是——中學習的。基本知識是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所必需的支撐,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的。這些基本知識并非教師“傳授”,而是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在師生間、生生間交流的過程中自主建構的。

3.對知識的存在方式認識不同

方案一中,教師認為知識是存在于書本之中,是外在的客觀之物,知識和具體的問題情境是可以剝離開來的。于是,可先單獨傳授知識,然后試圖通過課后的應用練習,將知識和問題情境結合起來。但這個結合的難度較大,常常導致無法應用知識去解決問題,所謂“高分低能”現(xiàn)象由此產(chǎn)生。方案二中,知識不是孤立的外在之物,知識和問題任務天然地結合在一起,在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就習得了知識,不存在知識與其產(chǎn)生的“土壤”分離的現(xiàn)象。這樣的知識是有根基的,是鮮活的,于是知識也就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4.對知識的習得方式認識不同

由于教師對知識的目的、性質和存在方式認識的不同,在具體的教學方式上也出現(xiàn)了巨大的差異。方案一中,教學目標定位在將的有關性質正確而全面地傳授給學生。為完成這個目標,教師所用的教學方法就是逐個演示實驗。如能將蠟燭熄滅,從而得出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的性質;然后教師再演示另一實驗,學生再得出另一性質。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學生也運用了觀察、分析、歸納等科學思維方法,但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教師掌握著教學的主導權,教師是知識的源泉,學生的思維活動是由教師控制的,學生的活動是為了配合教師的活動。方案二中,教師具有后現(xiàn)代知識觀,強調知識是在學習者與外部環(huán)境的交互過程中自主建構的,教學設計就是要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要給學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學習的權利和機會。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認識到,要檢驗是否是,就必須先知道的性質。學生通過自己學習,得到具有密度比空氣大、微溶于水、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等性質。接著,學生利用這些性質,設計檢驗的實驗方法。如根據(jù)不能燃燒也不能助燃,可設計用滅火;根據(jù)能使澄清石灰石變混濁,可把通入石灰水等。此時,所需學習的基本知識變成學生解決問題的必須,學生在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

四、解讀:教學設計的價值新取向

通過對兩種設計進行的知識論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方案一是“學科中心”的教學設計,抓住了學科的知識而忽視了學生的活動,這樣的教學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案二是“問題中心”的教學設計,是一種既重視學科知識又重視學生發(fā)展的新型的教學設計,是當今教學設計的價值新取向。

1.課堂教學線索明顯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為什么要學習知識?是因為教材中規(guī)定的必須。知識點之間缺少必要的邏輯聯(lián)系,學生所要做的是將這些“散沙”機械地填入腦海中。于是,學生記憶負擔重,學習枯燥乏味,等到要應用知識時也因缺少必要的線索來提取而無所適從。在“問題中心”的教學中,用一個問題來一以貫之,課程知識掛靠在問題上。問題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所有學習活動都圍繞問題而展開。問題是一種情境,在這種情境中,學生若想通過一系列活動解決某件事情,就必須先學習一些基礎知識——知識的學習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并非教材中的規(guī)定。于是,學習活動以“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學習解決問題的基礎知識→最終解決問題”為線索,順利展開。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問題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

2.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以問題為中心,其實是對教材進行了心理化改造,使教材內容在符合學科邏輯的同時,更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規(guī)律。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的,是學生所關心的,對學生而言它就是有意義的,這樣,學生就能最有效地、充滿情感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去探索自己所想的、所關心的。沒有問題就沒有發(fā)展,問題成了學習的內部動力,成了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生長點。

3.問題解決能力得以提高

在某種程度上講,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解決能力是必備能力。能力是不能通過說教、灌輸?shù)玫降模仨氃趯嵺`中、在具體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才能習得。在“問題中心”的教學過程中,問題是學習的起點,問題的解決是終點,在起點和終點之間的過程則是教學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精確表征問題、提出解釋、尋求解決的著力點(科學知識)、設計實驗方案等等。學生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為解決問題而獲取知識,反過來,又應用知識來解決問題,高層次思維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藉此過程得到充分發(fā)展。

4.課程知識初具意義性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神圣事業(yè),對學生精神生命的生長、精神自由的培育責無旁貸。在“學科中心”的教學中,知識的學習是為了完成教材規(guī)定的內容,學習是為了能考出好成績,這些知識對于學生的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