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輿論》讀書報告_第1頁
《公眾輿論》讀書報告_第2頁
《公眾輿論》讀書報告_第3頁
《公眾輿論》讀書報告_第4頁
《公眾輿論》讀書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眾輿論》讀書報告學院:文學院年級:09級專業(yè):新聞碩士班學號:2009122110姓名:李昕澤指導教師:劉堅公眾輿論》讀書報告一、書名:《公眾輿論》二、 作者:【美】沃爾特?李普曼閻克文江紅譯三、 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四、頁數(shù):296頁版次:2006年4月五、內(nèi)容概要《公眾輿論》寫于1922年,是李普曼的著作中最有代表性、堪稱經(jīng)典的佳作,也是傳播研究領域的奠基之作。書中提出了一系列被后來學者深入研究并發(fā)展成為傳播學重要理論的組成部分的思想和論斷,如“刻板印象”、“擬態(tài)環(huán)境”、“議程設置”等一直都是傳播領域探討的重要課題。本書由八個部分組成,每部分看似相對獨立但其實又相互聯(lián)系。書中對輿論研究中許多不可回避的問題做了有效的梳理,如輿論的形成、造成的結果、公眾輿論的意思、是什么影響了輿論的形成等等。筆者認為,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于,李普曼用生動的事例和通俗的語言解釋了傳播學的諸多問題,并且沒有做出明確的論斷,甚至可以說是含糊其辭的,在給后世的傳播學研究提供思考空間的同時也避免了因過于絕對的論斷所帶來的研究局限。六、讀后心得(一)《公眾輿論》中各章節(jié)的主要觀點第一部分導論這部分以太平洋中一個島嶼上發(fā)生的事情作為開端,供出了全書的基本框架,“前五章構成了本書的描述性內(nèi)容。接著是對傳統(tǒng)的民主政治輿論學說的分析”(P22),同時,作者對“擬態(tài)環(huán)境”作出了如下的論斷:1、“偶然的事實、偶然的事實,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情不自禁地信以為真,這三種因素便會產(chǎn)生一種虛假的現(xiàn)實,導致人們作出激烈的本能反應。顯而易見,在某些情況下,人們會像對待現(xiàn)實那樣對虛擬的東西作出有力的反應,而在許多場合,他們還會制造這種虛構的東西并作出反應?!保≒11)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楔入在人和環(huán)境之間的“虛擬環(huán)境”概念應運而生?!拔覀冇绕鋺斪⒁庖粋€共同的因素,那就是楔入在人和環(huán)境之間的虛擬環(huán)境,他在虛擬環(huán)境中的表現(xiàn)就是一種反應,那么產(chǎn)生后果,不是激發(fā)了那種表現(xiàn)想虛擬環(huán)境,而是行動得以發(fā)生的真實環(huán)境”(p11)也就是說,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建立在虛擬環(huán)境上的,但是一旦我們做出反應,我們影響的卻是真實的環(huán)境。2、“輿論面對的是一些迂回曲折、看不見摸不著而又令人困惑的事實,而且根本不可能一目了然。輿論所指的環(huán)境不過是一些被了解到的意見?!保╬20)可以說,虛擬環(huán)境是人性和環(huán)境的交雜物,不管是哲學還是政治,可能都只是對環(huán)境的解釋,真正的環(huán)境是難以認清的。第二部分對外部世界的研究這部分是作者對影響人們難以接近事實真相的外部原因(也就是是影響擬態(tài)環(huán)境形成的因素)的闡述,其主要原因李普曼在此部分的最后有所概括,其中包括有:“通過源頭上的檢查與保密,通過另一端的物質與社會障礙,通過飄忽的注意力,通過貧乏的語言,通過渙散的精神,通過無意識的情感叢,通過損耗、暴力的千篇一律?!送膺€有事實本身的朦朧與復雜。”(p57)第三部分:成見這一部分相對第二部分可以把它理解成作者對影響人們接近事實真相的內(nèi)部原因的闡述。在這一部分中,李普曼提出了一個較為重要的概念,“刻板成見”(也譯為“刻板印象”),即“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并不是先理解后定義,而是先定義后理解……而我們也傾向于按照我們的文化所給定的、我們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保╬62)李普曼認為,輿論是人們頭腦中的想象,從而肯定了有種類似于鉛版澆鑄的“固定成見”在形成輿論中起決定作用,是成見促使了刻板印象的形成,因為“成見系統(tǒng)一旦完全固定下來,我們的注意力就會受到支持這一系統(tǒng)的事實的吸引,對于和它相抵觸的事實就會視而不見”。(p89)那么,“刻板印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來自外部的刺激,尤其是印刷品和口頭語言發(fā)出的刺激,可以喚起一個成見系統(tǒng)的某個部分。”(p75)第四部分興趣這部分主要講的是由于興趣、自我利益等因素的不同,公眾作出的判斷往往是主觀的、非理性的。第五部分公意的形成和第六部分民主形象在這部分中,李普曼詳細的闡述了公眾輿論是如何被左右的。在公眾意見龐雜、非理性的情況下,作為領導者的人通過制造同意、制造模糊概念、尋找共同情感等一系列手段,將公眾的情緒和意見整合起來,形成了所謂的公眾輿論,因此公眾輿論是可以被操縱、可以被疏導、可以被利用的。而在公眾之中走出來的領導者,并非是民主制度的堅定執(zhí)行者。很多看似民主的、順應民意的決定和決策,很多時候是通過暗地操縱、疏導公眾輿論造成的?!肮娸浾摰漠a(chǎn)生過程和它在書本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況同樣復雜,任何通曉這一過程的人都有機會去擺布它,這是非常顯見的?!保╬l82)在這部分中,作者提出了全書最核心的思想“任何一個共同體在看待外部世界時形成的公眾輿論,主要是由若干固定的想象組成的,人們按照從共同體的法律和道德準則中演繹出來的模式對這些想象進行整理,而賦予它們生命的則是由地方經(jīng)驗喚起的情感”(pl99)也就是說,李普曼認為公眾輿論中的客觀成分極少,更多的是人們在受到生活的環(huán)境、文化、宗教等因素的熏陶后,得出的想象出來的結論。第七部分報紙報紙是形成輿論的最有效途徑,在李普曼看來,我們卻不能指望新聞機構有足夠的力量去左右輿論,新聞機構常常錯誤的認為能夠在“在24小時之內(nèi)對每個人產(chǎn)生30分鐘的影響區(qū)造就叫做‘公眾輿論'的神奇力量,以填補公共機構的懈怠。”(p258),對于輿論形成的手段,作者肯定了新聞機構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新聞機構不是制度的替代物,救世之道在于建立在一個分析和記錄系統(tǒng)基礎上的社會團體”(p259)這樣,新聞將會通過一個信息系統(tǒng)無遮無攔地展示給新聞機構,同時又對新聞機構形成一種制約。這是一條根本途徑。因為,“自治的人民不可能通過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組織一種認識機制去超越自身的偶然經(jīng)驗和偏見?!钡诎瞬糠钟袡C化情報在這部分中,作者提出了解決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的一些看法,筆者看到,就什么因素是影響公眾輿論的形成的這一問題,李普曼的結論是“情報工作乃救治良方”,“可以克服自治的最大難題——如何應付不可見的現(xiàn)實?!保╬280),兒對于民主政治這一作者貫穿本書始終的議題,他認為“訴諸理性”是能夠找到的最好的辦法,但李普曼自己也承認了這個結論的牽強性,“以理性的方式對付非理性的世界,原本就是困難的”(p292)。(二)李普曼的撰寫邏輯及學術貢獻1、李普曼的撰寫邏輯縱觀全書,作者用生動活潑的筆觸給人們展示了就當時而言許多不可知的問題,也正是他強而有力論證,把傳播學中許多不易被人察覺的問題厘清,這就使我們不得不看到李普曼在傳播學創(chuàng)立中的重要地位。在筆者看來,全書似乎有著一個較為清楚的框架,第一部分是總論,提出真相是難以接近的;第二部分可以說是分析真相難以接近的外部原因;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談真相難以接近的人自身原因;第五、六兩個部分作者主要談到所謂的公意是不存在的,這動搖了傳統(tǒng)民主的基礎,另一方面,集權統(tǒng)治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社會主義更是建立在對人性錯誤估計的基礎上的;第七部分主要針對人們以為報紙可以為人們提供真相提出作者的異議.第八部分卒章顯志,終于提出作者的解決辦法,即訴諸理性。2、《公眾輿論》的學術貢獻沃爾特?李普曼的代表性學術貢獻作為時代造就的大師級人物,他的學術思想,尤其是傳播學思想,對傳播學本身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縱觀其學術生涯,他所提出的傳播學理論影響深遠?!豆娸浾摗穼Τ梢姟⑴d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問題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討,完成了新聞史上對輿論傳播現(xiàn)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書中主要概念“擬態(tài)環(huán)境”、“刻板成見”(1)“擬態(tài)環(huán)境”李普曼認為,現(xiàn)代社會越來越巨大化和復雜化,人們由于實際活動的范圍、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對與他們有關的整個外部環(huán)境和眾多的事情都保持經(jīng)驗性接觸,對超出自己親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們只能通過各種“新聞供給機構”去了解認知。這樣,人的行為已經(jīng)不再是對客觀環(huán)境及其變化的反應,而成了對新聞機構提示的某種“擬態(tài)環(huán)境”的反應?!皵M態(tài)環(huán)境”并不是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鏡子”式的再現(xiàn),而是傳播媒介通過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構化之后向人們提示的環(huán)境。然而,由于這種加工、選擇和結構化活動是在一般人看不見的地方(媒介內(nèi)部)進行的,所以,通常人們意識不到這一點,而往往把“擬態(tài)環(huán)境”作為客觀環(huán)境本身來看待。后來,“擬態(tài)環(huán)境”這一重要的思想被許多學者進一步研究,被認為是“議程設置”思想的早期雛形,直到1972年麥庫姆斯和肖的文章發(fā)表在《輿論季刊》上,“議程設置”才被命名。(2)刻板成見“刻板成見”指的是人們對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簡單化的觀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隨著對該事物的價值評價和好惡的感情??贪宄梢娍梢詾槿藗冋J識事物提供簡便的參考標準,但也阻礙著對新事物的接受。個人有個人的刻板成見,一個社會也有其社會成員廣泛接受的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見,因而它也起著社會的控制作用。李普曼特別強調(diào)大眾傳播的力量,認為大眾傳播不僅是“擬態(tài)環(huán)境”的主要營造者,而且在形成、維護和改變一個社會的刻板成見方面也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三)書中可能存在的悖論及解釋不明的問題一直以來,人們都對《公眾輿論》這部傳播學奠基作品推崇無比,一代大師也對李普曼大加贊賞,但是,在品讀這部作品時,筆者存有許多疑惑,這可能是基于筆者自身知識和經(jīng)驗的不足,沒有領悟到大師思想的精髓所在。1、公眾的理性與非理性在書中,關于公眾的理性與非理性問題,給筆者帶來的較大的困惑,從李普曼的論證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公眾認識的局限源于虛擬環(huán)境,而意見領袖對公眾輿論的控制和操縱則源于其能夠在不同的意見中制造同意。公眾在虛擬環(huán)境中受到刺激,卻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作出反應;意見領袖通過對于不同意見的整合,讓公眾認為最終作出的決定確實是延續(xù)了自己原有的想法和意見,自己的利益最終得到了實現(xiàn)和保留。從這種程度上說,公眾是不能獨立思考、思辨的,人們在開始認識問題時的局限性也就決定了其對問題做出判斷時不可能顧全整個局面。人們對社會問題提出的看法,只會在受生活環(huán)境、教育、經(jīng)驗等方面的影響下發(fā)表,而這些見解顯然是感性的,沖動的。由此是不是可以推斷,公眾的不能獨立思辨就決定了其自身的非理性呢?對于公眾自身的理性與否李普曼并沒有做出明確的結論,但是公眾輿論的非理性化、它是可以被人操縱的這一點卻毋庸置疑的?!肮娸浾摰漠a(chǎn)生過程和它在本書中表現(xiàn)出來的狀況同樣復雜,任何通曉這一過程的人都有機會去擺布它,這是顯而易見的?!保╬l82)而在本書的最后一章中,李普曼認為改變現(xiàn)狀的做法是訴諸公眾和訴諸理性,即讓公眾走出感性的泥潭,以理性的視角看待社會,用自身理性來評價輿論、看待輿論。那么,由此不難看出作者在邏輯上的矛盾,既然已經(jīng)承認公眾非理性的現(xiàn)狀,為何到最后又希望公眾回歸理性呢?而且就如何回歸理性李普曼本人也并沒有給出我們明確的答案,只是較為牽強的認為,訴諸理性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那么,他是不是就解決方式上的考量過于單一和片面呢,并且在筆者看來,李普曼并不滿意自己的這一結論,“以理性的方式對付非理性的世界,原本就是困難的”(p292)。因此,不得不說,從這方面看來,李普曼是具有局限性的,而他的論證也在較大漏洞。筆者認為,公眾的理性與否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整體上看,公眾是理性的,但是,人們會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這些影響可能來自文化、社會壓力或是輿論領袖,再受到刺激后,人們內(nèi)心的感性或是從眾的心理就會被激發(fā)出來,或者是受到群體力量的左右(沉默的螺旋)。只能說,即使個人是理性的,但面對著價值觀、偏見和虛擬環(huán)境的影響,用理性的方式來對付這樣一個非理性思維的世界,原本就是困難的。2、刻板成見的存在沒錯,李普曼的確承認刻板成見的存在,并在文章中運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論證他這一理論的存在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并不是先理解后定義,而是先定義后理解……而我們也傾向于按照我們的文化所給定的、我們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保╬62)“成見的表現(xiàn)形式并不是中立的。它不僅是用井井有條的方式替代現(xiàn)實的龐雜喧囂的混亂狀態(tài)。它不僅是一條捷徑。它是所有這一切,甚至更多。它是對我們自尊心的保護,是投射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自身的意識、我們自身的價值觀念、我們自身的立場和我們自身的權利?!保╬73)既然李普曼承認了刻板成見的存在,那么在書中作者又闡述了我們可以運用成見,“當我們使用成見的時候,我們就會明白那不過是些成見,就會迅速地控制它們,就會愉快地矯正它們,而且,我們會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的觀念始于何時、始于何處、如何被我們繼承、我們?yōu)槭裁唇邮堋?。(p68)這種李普曼承認刻板印象的存在,說明人們在看待事物時帶著固有的觀念的,那么其后作者又認為人們能夠使用成見,能夠意識到成見的存在,既然認識到這一點,那為什么人們看待事物時還是帶有成見呢?從這方面上看,是不是說明李普曼在問題的認知上出現(xiàn)了矛盾呢?在已經(jīng)肯定成見存在的情況下,又從另一個反面加以駁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