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升本00390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歷年試題題庫(考試必備)_第1頁
專升本00390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歷年試題題庫(考試必備)_第2頁
專升本00390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歷年試題題庫(考試必備)_第3頁
專升本00390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歷年試題題庫(考試必備)_第4頁
專升本00390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歷年試題題庫(考試必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升本00390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歷年試題題庫(考試必備)全國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試題課程代碼:00390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9小題,每小題1分,共29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卡”的相應代碼涂黑。未涂、錯涂或多涂均無分。1、科學知識的特定為客觀真理性、邏輯性和(C)1-31A、封閉性B、固定性C、開放性D、絕對性2、關于指向幼兒終身發(fā)展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D)1-41A、將科學情感態(tài)度放在第一位B、更具有持續(xù)性和多元化C、重視對科學思維方式的學習D、強調知識的傳授與掌握3、屬于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的內容為(C)1-44A、植物與人類的關系B、聲音可通過許多物體傳播C、暴風雪對人類生活的影響D、互聯網在生活中發(fā)揮作用4、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基本模式是(B)3-74A、啟發(fā)式科學教育活動B、探究式科學教育活動C、引導式科學教育活動D、自主式科學教育活動5、關于自然角的說法,正確的是(D)3-77A、主要功能是環(huán)境美化B、擺放的動植物種類不宜多C、應選擇生長變化不明顯的動、植物D、應建立動物、植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6、和其它教學組織形式相比,集體教學最重要的優(yōu)越之處是(A)3-75A、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B、教師的指導能照顧到不同兒童C、充分發(fā)揮和體現幼兒的主體性D、易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7、區(qū)角學習活動的特點之一是(B)3-76A、有統一活動目標B、幼兒自主選擇C、教師較多干預D、材料隨機呈現8、關于科學發(fā)展區(qū)材料開放式呈現的說法,正確的是(A)3-77A、具有更多操作的選擇性和可能性B、教師對材料的投放無目標、無結構、無計劃C、材料的投放和應用指向完成一個主題或任務D、材料的呈現構成一個可激發(fā)幼兒提出問題的情境9、關于科學游戲活動選擇或設計原則,描述正確的是(B)3-80A、追求結果和答案B、與其它領域的游戲相結合C、內容可以是兒童不理解的D、活動形式總是集體的10、幼兒通過兒歌學習數數屬于(D)3-89A、活動區(qū)活動B、游戲C、數學教育活動D、利用文學、藝術形式的數學教育11、引導兒童在較長的時間內,持續(xù)地對某一物體或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稱作(D)3-82A、個別物體的觀察B、個別現象的觀察C、比較觀察D、長期系統性觀察12、屬于兒童科技操作活動的是(D)3-83A、制作萬花筒B、做昆蟲標本C、設計不倒翁D、學習手電筒的使用方法13、幼兒將物品按形狀進行分類,這種分類屬于(C)5-131A、按物體名稱分類B、按物體間的關系分類C、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D、按物體量的差異特征分類14、兒童探索學習模式的四個層次從易到難依次是(A)2-61A、認識模式、描述模式、擴展模式、創(chuàng)造模式B、描述模式、認識模式、擴展模式、創(chuàng)造模式C、認識模式、描述模式、創(chuàng)造模式、擴展模式D、描述模式、認識模式、創(chuàng)造模式、擴展模式15、5~6歲兒童數概念及計數能力的發(fā)展特點包括(A)4-102A、能按群計數B、能按物點數并說出整數C、能夠從任意一個數開始數D、初步感知理解10以內相鄰兩數之間的關系16、“認讀10以內阿拉伯數字”這一目標適合于幼兒園(C)4-103A、托班B、小班C、中班D、大班17、數概念形成的基礎是(B)4-98A、加減能力B、計數能力C、空間幾何能力D、比較、排序能力18、人們認識量的最為常見和基本的方法是(B)5-127A、分類B、比較C、排序D、對應19、屬于5~6歲幼兒量的感知與排序能力的教育目標的是(A)5-131A、認識寬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對性B、按物體量的差異進行5個以內物體的正、逆排序C、能從5個以內大小差別明顯的物體中找出并說出最大的D、用比較的方法區(qū)別并說出大小、長短、高矮差別明顯的兩個物體20、關于4~5歲兒童排序能力發(fā)展水平的說法,正確的是(A)5-130A、處于逆排序能力迅速發(fā)展的時期B、能根據物體量的特征來構建一個序列C、未發(fā)展起序列的傳遞性和雙重性等認知能力D、排序活動具有很大的游戲性、任意性和不穩(wěn)定性21、一般小班幼兒園能夠理解的時間概念是(B)5-139A、星期B、早上和晚上C、昨天、今天、明天D、整點和半點22、幼兒最容易認識的平面圖形是(A)6-145A、圓形B、菱形C、梯形D、長方形23、5~6歲幼兒的幾何圖形認知發(fā)展的特點之一為(D)6-147A、能初步理解圖形守恒B、易把幾何圖形與實務相混淆C、能初步感知理解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D、能把幾何形體作為區(qū)分或選擇事物形狀的標準24、5~6歲幼兒對空間感知的一個重要特點表現為(C)7-159A、已能夠辨別前后B、已能夠辨別物體的上下位置C、能以自身為中心來感知、辨別左右D、已能夠對鄰近關系有較好的感知和理解25、“引導幼兒感知、體驗遠處物體的上下、前后等方位”的教育目標適合(B)7-160A、3~4歲幼兒B、4~5歲幼兒C、5~6歲幼兒D、6~7歲幼兒26、屬于物質科學領域的探究活動為(D)9-190A、觀察蚯蚓B、觀察巖石特點C、記錄天氣變化D、探究水的三態(tài)變化27、感知各種天氣現象及其特點屬于(D)10-212A、物質科學領域的活動B、生命科學領域的活動C、環(huán)境科學領域的活動D、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的活動28、組織生物變化性與多樣性的活動主要是幫助幼兒(C)8-181A、了解動物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B、了解動物的運動方式、捕食方式等C、了解動植物的多樣性以及其如何隨著季節(jié)、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D、了解動植物生長變化與天氣、溫度、季節(jié)、地理環(huán)境、空間環(huán)境等的關系29、幼兒探究鹽溶解于水的變化屬于(B)9-197A、生命科學領域的活動B、物質科學領域的活動C、環(huán)境科學領域的活動D、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的活動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30、分類2-48答: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屬性)的東西歸并在一起,即它是把一組物體分成各有其共同屬性的幾組。(3分)31、區(qū)角活動3-76答:即在區(qū)角進行的活動。是指教師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投放操作材料,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運用各種方法和技能進行自主探究的活動。(3分)32、按群技數4-102答:就是計數時不以單個物體為單位,而是以數群(物體群)為單位。(3分)33、比較5-137答:就是辨別事物屬性的異同或高低的思維過程,是對物體之間的某些屬性上建立關系的過程。(3分)34、圖形守恒6-147答:是指人能夠不受圖形大小、顏色和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辨認和命名。(3分)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35、簡述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內涵與特點。1-34答:(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究的過程;(2分)(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支持幼兒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2分)(3)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科學素質的過程。(2分)36、簡述物體的運動方式。9-195答:物體的運動方式包括移動、轉動、滾動、擺動和振動。(1分)(1)移動是一個物體沿直線從A點到B點;(1分)(2)轉動又稱旋轉運動,即圍繞著一個中心點做圓周運動,整體不發(fā)生位置變化;(1分)(3)滾動是在圍繞中心軸做移動的同時,物體的整體位置發(fā)生變化;(1分)(4)擺動是物體來回搖擺時的運動;(1分)(5)振動是指一個狀態(tài)的改變過程,物體上下或左右有頻率地往復運動。(1分)37、簡述學前兒童探究式科學教育活動的環(huán)節(jié)。3-71答:(1)確定探究主題;(2)進行假設猜想;(3)設計問題解決方案與記錄方法;(4)實施方案與記錄結果;(5)表達與交流。(注:每點1分,全部答對得滿分。)38、簡述4~5歲兒童空間認知的教育方法。7-162答:(1)通過引導幼兒觀察,鼓勵幼兒描述自己對空間方位的感知和體驗。(2)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與活動中感知自己身體的前后,并嘗試正確運用上下、前后等方位詞匯,理解這些詞的含義。(3)利用繪畫、手工游戲等活動引導動兒正確理解不同情況下的上下、前后空間方位。(4)在讓幼兒辨別、感知空間方位時,教師要說明確切的空間位置。(5)鼓勵幼兒對教室中的各種物品尋找恰當的擺放位置,在活動中感知不同物體擺在不同地方,感受不同的空間方位感。(6)和幼兒一起識別熟悉場所的位置。如家的位置,街道的方向,離什么最近等。(7)在健康、科學、音樂、繪畫和舞蹈等其他領域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空間方位和運動方向。(注:每點1分,答對任意6點得滿分。)39、簡述學前兒童進行非標準測量活動的意義。5-136答:(1)加深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2)有助于對不同量的測量工具的初步認識。(3)加深對10以內數的理解。(4)激發(fā)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測量活動的興趣。(5)發(fā)展孩子運用簡單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注:每點1分,全部答對得滿分。)40、簡述數的組成與分解的教育方法。4-117答:(1)通過操作,啟發(fā)幼兒探索數的組成與分解的內在關系及規(guī)律。(2)探究、討論數的組成與分解。(3)運用組成規(guī)律學習新的組成。(4)利用多種途徑和手段豐富幼兒數的組成與分解的經驗。(5)充分利用分類活動增加幼兒對整體與部分的理解與認識。(注:每點1分,全部答對得滿分。)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41、論述幼兒加減能力發(fā)展的基本特征及其教育方法。4-119答:一、幼兒加減能力發(fā)展的基本特征4-1191、4歲以前的幼兒基本不能進行清晰的加減運算活動,根本不能理解加減的含義。但他們已經有了模糊的經驗,把東西合起來會變多,拿走就會減少。多與少的變化,使他們有了最初步的加減感知經驗。(1分)2、4歲以后,幼兒已經能在實際的生活中利用生活素材或運用表象進行非常簡單的加減。但這時的幼兒不能夠理解符號性的加減運算。(1分)3、5~6歲幼兒計數能力的提高,對他們學習加減運算具有重要的意義。多數幼兒可以不用擺弄實物,只用眼睛注視著物體,心中就能默默地進行加減運算。(1分)4、5歲半以后,隨著幼兒數群概念的發(fā)展,幼兒運用生活素材及表象,口頭解答加減問題的能力在逐步提高。(1分)二、教育方法1、先從小的數量或數目開始。2、引導幼兒通過描述和模仿自編口述應用題,獲得對加減法和應用題結構的感性經驗。3、運用游戲等方法引導幼兒學習描述口述應用題。4、運用直觀教具和口述應用題的形式,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5、引導幼兒認識加減等符號,初步理解算式。6、利用日常生活學習加減法。7、對于一些特定的數量關系,可以嘗試運用數的組成學習加減法。8、在游戲活動中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注:每小點1分,答對任意6小點及以上得6分。)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42、案例:在大班科學實驗活動“認識摩擦力”中,教師先進行演示:將2輛相同的小汽車分別放在不同質地的斜面上,引導兒童觀察比較它們滑行速度的快慢;然后向兒童講解什么是摩擦力;最后,給每組兒童提供了一套實驗材料,要求兒童按照老師剛才的方法進行實驗。請根據學前兒童科學實驗的指導要求對教師的行為加以評析,并提出改進措施。9-208答:一、該教師存在兩方面的問題:1、沒有提供兒童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機會;(2分)2、不應該在該活動中向兒童講解摩擦力的概念。(2分)(注:如不能結合實例分析酌情扣分。)二、針對以上不足,提出合理的改進措施。例如:1、請幼兒自由探索小汽車在不同質地斜面上的滑行情況;(3分)2、與幼兒交流探索的發(fā)現,并引導幼兒再次嘗試探索。(3分)(注:其它合理改進措施亦可相應得分) 全國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試題課程代碼:00390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9小題,每小題1分,共29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卡”的相應代碼涂黑。未涂、錯涂或多涂均無分。1、科學精神的核心是(B)1-32A、開拓進取B、實事求是C、與時俱進D、崇尚理性2、價值理性取向指導下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D)1-40A、將個體視作知識的載體B、強調知識的傳授與掌握C、定位于為學前兒童的入學做準備D、更重視科學精神與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3、下列屬于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內容為(A)1-45A、學習制作小風車B、認識巖石的種類C、了解植物的生長D、知道不同的物體發(fā)出不同的聲音4、下列關于學前兒童探究式科學教育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表述,正確的是(B)3-71A、進行假設猜想是進入探究活動的前提B、確立探究的主題是進入探究活動的前提C、表達與交流是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的前提D、實施方案并記錄結果是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的前提5、教師在科學發(fā)現區(qū)放置了兩個盛滿水的透明杯子,一個杯子里的雞蛋沉底,另一個杯子里的雞蛋浮在水面,這種材料的呈現方式為(C)3-77A、分層式呈現B、開放式呈現C、問題情境式呈現D、主題或任務式呈現6、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基本模式是(B)3-80A、啟發(fā)式科學教育活動B、探究式科學教育活動C、引導式科學教育活動D、自主式科學教育活動7、下列屬于封閉式問題的是(D)3-96A、“你發(fā)現了什么?”B、“它是什么樣的?”C、“你有什么辦法?”D、“它們一樣嗎?”8、材料的投放和應用指向完成一個主題或任務,這種材料呈現方式是(D)3-77A、分層式呈現B、開放式呈現C、問題情境式呈現D、主題或任務式呈現9、目前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是(C)3-80A、科技制作B、討論法C、實驗法D、記錄法10、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信息獲取能力,特別是間接經驗學習能力的方法是(C)3-82A、實驗法B、觀察法C、討論法D、科技制作11、關于集體科學教育活動,表述正確的為(C)3-74A、自主性強B、屬于非指導式學習C、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活動內容D、是較為松散的共同學習活動12、幼兒將積木按照形狀進行分類擺放,這種分類屬于(C)2-48A、按物體的用途分類B、按物體間聯系分類C、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D、按物體的材料性質分類13、兒童發(fā)現毛衣上的花紋是有規(guī)律的,屬于兒童探索學習模式層次中的(A)2-61A、認識模式B、描述模式C、擴展模式D、創(chuàng)造模式14、“能通過積極探索嘗試,按物體量的差異進行5個以內物體的正、逆排序”的教育目標適合的年齡段是(B)5-131A、3~4步B、4~5歲C、5~6歲D、6~7歲15、下列關于“對應”能力的表述,正確的是(D)2-55A、使幼兒發(fā)現事物的異同B、是一種高層次的分類活動C、是指辨別事物屬性的異同或高低D、在日?;顒又谐R耘鋵Α⑵ヅ涞榷喾N形式表現出來16、3~4歲幼兒按物點數的典型表現是(C)4-99A、可以倒著數數B、能夠從中間任意一個數開始數C、只會從“1”開始順著數D、數數時能夠正確進位17、“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以內的物體”這一目標適合于(B)4-103A、2~3歲兒童B、3~4歲兒童C、4~5歲兒童D、5~6歲兒童18、每次計數活動必須以一個固定的順序連貫地使用數詞,這體現的是計數活動的(B)4-102A、一一對應原則B、固定順序原則C、基數原則D、抽象性原則1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4-121A、學前兒童的加減運算教育日標在于訓練兒童的計算技巧B、教師應該在兒童掰手指逐一計數時加以阻止C、口述應用題能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D、兒童學習減法比加法容易20、適合3~4歲兒童量的比較與排序能力的教育目標為(D)5-131A、認識寬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對性B、感知體驗量的守恒C、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物體之間的傳遞性和雙重性關系D、能按物體的外部特征或量的差異進行3個物體的正排序21、學前兒童測量概念的發(fā)展階段依次為(A)5-137A、游戲階段、比較階段和使用任意單位階段B、使用任意單位階段、游戲階段和比較階段C、游戲階段、使用任意單位階段和比較階段D、使用任意單位階段、比較階段和游戲階段22、5~6歲幼兒時問概念的發(fā)展特點為(A)5-140A、開始初步接觸整點與半點B、感知區(qū)別“今天”、“明天”、“昨天”等時間概念C、初步理解早晨、白天、晚上和黑夜的含義D、較好地理解和運用早晨、白天、晚上、黑夜等時間2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6-144A、學前兒童對幾何形體的認知是完全依靠視覺感知實現的B、學前兒童對幾何形體認知的主要目的是進行抽象的概念性學習C、學前兒童認識幾何形體的難易順序是先會指認再會配對D、認識幾何圖形有利于兒童理解和掌握數概念24、4~5歲兒童的幾何圖形認知發(fā)展的特點為(D)6-146A、易把幾何圖形與實物相混淆B、對平面圖形能夠進行配對,具有較好的配對能力C、不能正確識別圓形、正方形、三角形D、能對相似的平面圖形進行比較,指出圖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25、幼兒認識空間方位的發(fā)展順序是(A)7-158A、上下一前后一左右B、上下一左右一前后C、前后一上下一左右D、左右一前后一上下26、“感知、辨別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的教育目標適合(C)7-160A、3~4歲幼兒B、4~5歲幼兒C、5~6歲幼兒D、6~7歲幼兒27、探究生命科學領域的主要方法是(A)8-166A、觀察和記錄B、簡單的實驗C、比較法D、分類法28、下列描述都屬于固體特性的是(A)9-190A、顏色、大小、形狀、輕重B、輕重、質地、軟硬、濃度C、軟硬、彈性、溶鰓性、味道D、形狀、沸點、表面張力、酸堿度29、幼兒探究植物的根具有吸水作用屬于(A)8-174A、生命科學領域的活動B、物質科學領域的活動C、環(huán)境科學領域的活動D、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的活動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30、自然角3-77答:是指在幼兒園的活動室內向陽的角落,安放一張桌子或設置一個分層木架,有秩序地安放一些適于在室內生長和照料的動、植物的區(qū)域。(3分)31、類包含2-48答:指子類形成總類,總類劃分成子類的過程。(3分)32、計數4-98答:是把被數物體這一集合的元素與自然數列這一集合的元素,建立一一對應的過程。(3分)33、立體圖形6-144答:是指所有的點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幾何圖形,圖形的各部分都不在同一個面上。(3分)34、空間知覺7-158答:是指對物體距離、形狀、大小、方位等空間特性的知覺。(3分)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35、簡述區(qū)角科學活動的價值。3-76答:(1)在區(qū)角活動中,幼兒可從自身興趣和需要出發(f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使其不僅獲得相關的學習經驗,更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獨立的思考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2分)(2)同時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自尊、自信和自控能力;(2分)(3)在區(qū)角學習活動中,幼兒的個體差異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真正有利于幫助每個幼兒都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獨特的、富有個性的學習者。(2分)36、簡述驗證性實驗的特點。3-81答:(1)實驗前兒童知道如何進行實驗與實驗結果,通過實驗操作努力獲取預定的答案;(2分)(2)評價標準是兒童的實驗結果與預定答案的接近程度;(2分)(3)該方法一般適宜于年齡較小的幼兒,如小班和中班前期;(1分)(4)該方法重點在于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基本操作等實驗能力。(1分)37、簡述物質科學領域適合幼兒階段探究的主要內容。9-190答:(1)物質與材料的特性;(2分)(2)聲光電磁;(2分)(3)力與簡單機械。(2分)38、簡述5~6歲兒童的計數與基數教育的要點。4-110/111答:(1)在游戲及日?;顒又徐柟逃變簩档膶嶋H意義的理解;(2)引導幼兒開始學寫10個阿拉伯數字;(3)在游戲活動中嘗試運用計數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問題;(4)通過理解相鄰數的教育,進一步理解基數的本質含義。(注:答出1點得1分,答出2點得3分,答出3點得5分,全部答對得6分)39、簡述在學前兒童的比較、對應能力教育中,教師的指導要點。2-56答:(1)在科學活動中充分利用測量,將科學與數學的目標密切結合;(2)將數學中基本的比較、排序和對應內容融入科學探究之中;(3)在日常生活及活動中,引導和鼓勵學前兒童學習運用比較、對應的方式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4)在各種科學活動中包括數學活動,注重發(fā)展兒童的推理能力。(注:答出1點得1分,答出2點得3分,答出3點得5分,全部答對得6分)40、簡述5~6歲兒童幾何圖形認知發(fā)展的主要特點。6-147答:(1)幼兒已能把幾何形體作為區(qū)分或選擇實物形狀的標準;(2)進一步理解圖形之間的關系;(3)能感知、認識一些基本的立體圖形,做到正確命名并知道它們的基本特征;(4)幼兒對幾何形體的認識往往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有直接密切的聯系;(5)幼兒能做到不受圖形擺放的位置、圖形的大小和顏色等變化的影響,正確辨認圖形,并對圖形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注:答出1點得1分,全部答對得6分)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41、論述5~6歲幼兒分類能力發(fā)展的具體表現,并舉例說明。2-49/50答:(1)能對事物的兩種特征進行分類。(1分)舉例說明。(1分)(2)對類與子類的理解,表現在5-6歲幼兒對數的組成和加減運算中總數群與子群關系的初步理解之上。(2分)舉例說明。(1分)(3)不僅能按物體明顯的外部特征如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而且也能夠按物體的用途、時間順序、質地好壞等進行分類。(2分)舉例說明。(1分)(4)6歲的幼兒已能初步按事物的本質特征進行分類。(1分)舉例說明。(1分)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42、請對幼兒園小班科學教育活動“可愛的小鴨”的活動目標進行評析并修改??蓯鄣男▲啠ㄐ“啵┗顒幽繕耍海?)讓幼兒通過觀察,了解小鴨的外部形態(tài);(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8-171答:一、評析1、優(yōu)點:該目標的制定適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符合小班年齡段目標要求。(1分)2、缺點:忽視了情感方面的目標,沒有體現對兒童全面發(fā)展的促進;(2分)可操作性不強,如“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說法過于籠統。(2分)二、修改范例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了解小鴨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1分)2、培養(yǎng)幼兒按順序、仔細觀察的習慣;(2分)3、激發(fā)幼兒觀察小鴨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2分)注:對目標的修改只要能做到全面(包括知識目標、方法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并且具體、可操作性強即可酌情給分。廣東省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代碼:00390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l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1、21世紀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價值取向定位是(A)1-40A、促進幼兒的終身發(fā)展B、為幼兒入學做準備C、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精神D、促進幼兒智力發(fā)育2、下列不屬于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正確途徑的是(D)3-84A、以活動區(qū)活動進行數學教育B、通過游戲進行數學教育C、利用文學、藝術形式進行數學教育D、教師灌輸數學知識,學生機械學習和記憶3、幼兒開始意識到時間具有連續(xù)性,能夠認識到過去、現在和預計到將來的年齡是(C)5-139A、1歲左右B、2歲左右C、3歲左右D、4歲左右4、下列關于生物的生命周期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B)8-168A、生物的生命周期指動物和植物經歷的出生、生長和發(fā)育、繁殖、死亡的過程B、綠色的開花植物都是從根莖葉繁殖后代的C、對動物來講,不同的動物其生命周期差異很大D、家蠶屬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5、計數時不以單個物體為單位,而是能夠以數群為單位來進行計數,幼兒表現出這種計數能力的年齡段是(D)4-102A、2-3歲B、3-4歲C、4-5歲D、5-6歲6、下列屬于5-6歲兒童的空間感知能力發(fā)展的特點是(D)7-159A、能夠很好地感知、體驗立體知覺B、能夠較好地判斷積木之間的位置與遠近關系C、已經能夠辨別離自身較遠的前后D、能夠較好地感知物體之間的分離關系7、運用各種材料(紐扣、小動物等)和對生活中出現的物品進行計數,這屬于學前兒童數學教育中的(A)3-90A、操作法B、比較法C、游戲法D、啟發(fā)探索法8、對守恒判斷理由的解釋包括(D)2-63A、可逆性,層次性,互補性B、同一性,層次性,可逆性C、層次性,互補性,同一性D、互補性,同一性,可逆性9、3歲以前兒童幾何圖形的教育目標不包括(C)6-147A、培養(yǎng)和滿足兒童對圖形的興趣和好奇心B、引導兒童關注各種形狀的物體,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不同形狀的物體C、引導幼兒積極地辨別、感知事物的特征D、喜歡玩各種圖形或各種形狀的物體10、美國心理學家斯密斯研究認為,兒童探索學習模式的四個層次依次是(D)2-61A、描述模式,認識模式,創(chuàng)造模式,擴展模式B、認識模式,擴展模式,描述模式,創(chuàng)造模式C、擴展模式,描述模式,創(chuàng)造模式,認識模式D、認識模式,描述模式,擴展模式,創(chuàng)造模式11、幼兒最早能夠對平面圖形進行配對,具有較好的配對能力的年齡段是(B)6-146A、2-3歲B、3-4歲C、4-5歲D、5-6歲12、探究“哪些巖石是硬的,哪些巖石是軟的”這一科學活動的核心經驗是(B)10-214A、巖石的光澤B、巖石的硬度C、巖石的脆性D、巖石的紋理1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D)3-81A、對于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實驗前兒童都是知道如何進行實驗的B、對于驗證性實驗,實驗前兒童是知道實驗結果的C、對于探索性實驗,實驗前兒童是不知道實驗結果的D、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都是適用于年齡較大的幼兒14、按衣服、學習用具、餐具等進行的分類屬于(A)2-48A、按物體用途分類B、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C、按所屬關系分類D、按物體名稱分類15、用來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或位置的數是(C)4-112A、計數B、基數C、序數D、自然數16、下列屬于3歲幼兒時間概念的認知特點的是(A)5-139A、能夠初步理解早晨、白天、晚上和黑夜的含義B、開始對一個星期有所感知C、能夠初步理解和運用以前、以后這些詞語D、能夠區(qū)分出較小的時間單位,如一兩個小時、半天等17、在下列活動區(qū)活動中,兒童可以有更多的數學認知體驗,如數數、比較對應、體驗角色的活動、角色分配、空間方位、時間感知等多種認知活動的是(C)3-86A、音樂表演區(qū)B、圖書區(qū)C、角色游戲區(qū)D、沙水區(qū)18、下列不屬于科學知識的特點的是(D)1-30A、客觀真理性B、嚴密的邏輯性C、開放性D、固定性19、學前兒童加減運算能力發(fā)展的最高水平是(A)4-120A、抽象水平B、具體水平C、表象水平D、表征水平20、以“誰的根喝水多”開展的主題科學教育活動屬于(A)8-174A、生物簡單行為的活動設計B、生物變化性與多樣性的活動設計C、生物生命周期的活動設計D、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活動設計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21、觀察法3-81答: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感知活動。22、排序5-126答:指將兩個以上的物體對其同一屬性進行比較,并按這種特征的差異或規(guī)則排列成序。23、形狀守恒2-62答:指一個圖形的基本特征,不會因顏色、大小、形態(tài)以及擺放位置等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24、數的分解與組成4-116答:指一個數(總數)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數,幾個部分數可以合成一個數(總數),所以數的組成包含著組合和分解兩個方面。25、空間知覺7-158答:指對物體距離、形狀、大小、方位等空間特性的知覺。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26、簡述為實現自然角的功能與價值,在選擇動物和植物時應遵循的原則。3-77答:(1)選擇多樣性的植物或小動物,幫助幼兒理解生命體的多樣性與異同。(2)應選擇生長變化明顯的動、植物,幫助幼兒了解生命體的生命周期。(3)應建立動物、植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驹u分標準】每點2分,答對3點6分。27、簡述學前兒童在科學活動中的比較對應能力的發(fā)展特點。2-55答:(1)比較認識事物主要通過各種感官(2)利用直接經驗比較對應,發(fā)現事物之間的關系(3)對應、比較活動離不開動作的參與【評分標準】每點2分,答對3點6分。28、簡述對學前兒童進行序數教育的方法。4-113答:(1)在日常生活與活動中多進行有關序數的活動(2)鼓勵幼兒主動積極地感知與運用序數(3)在各種活動中為幼兒提供感知序數的機會(4)運用直觀教具引導幼兒感知、理解序數的含義(5)在確定序數時,可引導幼兒自己先確定序數方向(6)引導幼兒運用計數的方法確定序數(7)通過操作和游戲活動體驗序數的含義【評分標準】每點1分,任意答對6點即可29、簡述4-5歲兒童的幾何形體發(fā)展目標。6-148答:(1)引導幼兒主動觀察各種形狀的物體,在感知觀察活動中獲得快樂。(2)引導幼兒感知和認識長方形、梯形、橢圓形和半圓形等圖形的基本特征。(3)能在日常生活中,從周圍的環(huán)境尋找出與圖形相似的物體。(4)能夠通過感知與觀察正確辨認和命名長方形、梯形、橢圓形和半圓形等圖形。(5)初步感知、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驹u分標準】每點1分,答對5點6分。30、簡述量的基本特征。5-126答:(1)量是對事物的具體屬性的描述,不存在脫離屬性的抽象的量(2)量是對事物同一種屬性的描述,不同的屬性具有不同的量(3)量是事物質的屬性及其差別的反映(4)量的大小來自于事物之間的比較(5)量的大小通常用數字和單位來表示【評分標準】每點1分,答對5點6分。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31、結合學前兒童測量能力的發(fā)展,論述如何對學前兒童測量進行教育。5-137答:(1)游戲階段。(1分)這個階段的測量行為主要表現為模仿,即模仿較大的孩子或成人的測量活動。(1分)(2)比較階段。(1分)這個階段的幼兒,對比較非常感興趣,經常會進行一些比較,如大與小、冷與熱、長與短、輕與重等。(1分)(3)使用任意單位階段。(1分)這個階段的幼兒表現為用任何工具都能去量,用杯量、用碗量、用繩子量,也用尺子量。(1分)(4)需要使用標準單位階段。(1分)這一階段主要在小學階段,學生意識到要用標準單位進行測量和處理問題。(1分)(5)開始自主使用標準單位階段。(1分)這是小學高年級以上的兒童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1分)32、論述學前兒童加減運算能力的教育方法,并聯系幼兒園的實際活動舉例說明。4-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