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本質及價值探尋_第1頁
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本質及價值探尋_第2頁
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本質及價值探尋_第3頁
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本質及價值探尋_第4頁
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本質及價值探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本質及價值探尋

“整本書閱讀〞已成為教育研究者們的熱點話題,隨著熱度的提升,一些實踐問題漸漸浮現(xiàn)。本文從兩方面入手探討“整本書閱讀〞,首先是追溯來源并對于“整本書閱讀〞進行概念分解;其次是探尋其價值所在,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四個方面出發(fā)對“整本書閱讀〞的價值進行分析。只有對這些本質及價值方面有了深刻認識后,才能夠找準其定位,找到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法。

整本書閱讀;本質;語文課程;核心素養(yǎng);價值

G632

A

1672-0490(2021)27-005-03

劉沛璇.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本質及價值探尋[J].課外語文,2021,20(27):5-7.

自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發(fā)布,“整本書閱讀〞就成為語文教學活動的熱點話題。但隨著熱度的提升,一些實踐問題漸漸浮現(xiàn),出現(xiàn)了理論熱、實踐難的難堪現(xiàn)象。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就不得不從源頭來漸漸理解“整本書閱讀〞的本質以及價值,只有找準了定位,才會有具體的實施方法。

一、歷久彌新:“整本書閱讀〞的本質

(一)繼承與發(fā)展:“整本書閱讀〞的源頭

“整本書閱讀〞的提出并不是現(xiàn)代社會教育家們的首創(chuàng),自古以來我國在官學、書院等教育模式下的各種閱讀,基本上都可以劃為整本書閱讀的范圍,如“四書五經〞的學習。在那時古人就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如杜甫談到寫作經驗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張溥“七焚七錄〞讀書法;我國古代最有影響的讀書方法論——朱熹《朱子讀書法》等等??梢钥闯鲈诠糯鷷r期整本書的閱讀就已經盛行。

早在1923年,葉圣陶、胡適負責制定的《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中就有略讀整部的設想。到了1941年,葉圣陶先生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明確提出“把整本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的教學主張,而且不容置疑地說:“試問,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不教他們讀整本的書,那習慣怎么養(yǎng)得成?〞同時,他還提出,讀整本書可以使學生對于各種文體都窺見一斑,都嘗到一點味道,遇見其他的書,也就不望而卻步了。單憑一部國文教本,是說不上反復歷練的。所以必需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由此可見,“整本書閱讀〞貫穿在我國數(shù)千年的教育史中,經歷了層層打磨,在歷代教育家們的堅持與完善下,如今又被重新重視起來。

(二)整體與部分:“整本書閱讀〞的概念

《課標》中對于“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并沒有進行一個明晰的概念說明。若要細心探究“整本書閱讀〞的概念問題,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兩個關鍵詞——“整本書〞與“閱讀〞。

從“整本書〞來看,《課標》在“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學習目標與內容中有所介紹:在指定范圍內選擇閱讀一部長篇小說;在指定范圍內選擇閱讀一部學術著作??梢钥闯?,這里將“整本書〞的范圍進行了限定,之所以進行這樣的限定,是由于高中語文教材中既有長篇小說的節(jié)選,如《水滸傳》中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又有學術著作的選讀,如《齊桓晉文之事》??墒沁@些節(jié)選作品只能部分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會從中深入體會到原著的藝術特點,無法代替整本書閱讀的效果。由此可見,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提出“整本書〞閱讀十分有必要,可以激發(fā)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節(jié)選興趣的基礎上,擴大至整本書的閱讀,建構起自身對于書籍的整體感知,避免碎片化的閱讀方式。

從“閱讀〞來看,并不僅有學生自己閱讀,教師也要在學生閱讀前進行大量的閱讀準備工作。首先,要給予學生整本書的閱讀方法。普通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就有學術著作的“整本書閱讀〞——《鄉(xiāng)土中國》,學生第一次接觸整本的學術著作,那么是否閱讀方法還是和以前閱讀名著一樣?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對于學術著作中的專業(yè)術語學生如何確切理解,是否要像單篇課文教學那樣讓學生精雕細琢,這都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其次,要給予學生整本書的資料。這里的資料并不單單指作品本身,有關作品的時代背景資料,的思想發(fā)展以及生活資料,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的文獻資料等等,這些都是教師需要帶領學生正確解讀書籍的有效方向。最終,要給學生閱讀的任務。學生閱讀前接受特定的閱讀任務,可有效地促使學生完成閱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驟均是教師對閱讀作品進行深刻認識后產生的。

從以上兩方面分析可以清楚地對“整本書閱讀〞進行概念界定:在高中語文課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特性化的閱讀方法、圍繞長篇小說或學術著作的整本經典作品展開的,與、文本、教師、同伴對話的過程。“整本書閱讀〞的本質也正是在教育研究者們對于語文教育研究的持續(xù)發(fā)展中愈發(fā)歷久彌新。

二、俯拾皆是:“整本書閱讀〞的價值

在2022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試驗)》中就已經提出“讀好書,讀整本書〞。新修訂的《課標》也明確將“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置于18個學習任務群之首,貫穿于高中語文必修、選擇性必修與選修三個階段之中。

“整本書閱讀〞的重新提出,其實是旨在彌補當前信息大爆炸時代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帶給我們碎片化、零散化的閱讀體驗,這種閱讀會不斷地擾亂、影響學生的整體閱讀感受力。那么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應當如何改變?《課標》提供了解決方法,提出了四項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那么到底這四項核心素養(yǎng)在“整本書閱讀〞中有哪些表達,下面將逐一探尋。

(一)“整本書閱讀〞之語言建構與運用

《課標》附錄中所列出來的參考書目均是經過專家研討所挑揀出來的文質兼美的作品,學生在閱讀這些作品時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偏好,主動地積累與整合作品中富有藝術性、思想性的言語材料,從而逐步建構個體言語經驗。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典范的白話文〞,如四大名著、《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就是受作家生活的時代背景與語言表達的差異影響,表達的規(guī)范性與確切性并不能夠與其他作品相抗衡。北宋教育家張載認為讀書重在內容的理解,不必太拘泥于詞句的古義。學生閱讀整本書時應關注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形象、深刻思想、語言規(guī)律等方面,通過他人的言語作品,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

如《紅樓夢》中惟妙惟肖的語言表現(xiàn)力以及生動傳神的敘事技巧;《鄉(xiāng)土中國》中質樸自然、形象生動又嚴謹縝密的語言風格;《平凡的世界》中貫穿始終的信天游旋律……學生正是在這些作品的熏陶中建構自己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并且把握其運用規(guī)律,并協(xié)同著共享交流課、探討分析課以及匯報總結課等多種課型,建構自身的言語經驗,培養(yǎng)自身有效、正確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二)“整本書閱讀〞之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讀整本書不僅僅是為了讀完整本書,其主要目的是要在讀的過程中對于文本內容、信息進行思考,“整本書閱讀〞與單篇閱讀、群文閱讀等方式進行比較來看,更有助于加強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以及規(guī)律思維,并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由于每部作品都提供了大量的文本信息,并且書中內容關聯(lián)性極高,學生在閱讀中需要不斷地對書中的內容進行梳理、探究、質疑、解惑等。這個過程也正是學生借助于思維的力量,發(fā)現(xiàn)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達到自我認知不斷更新,思維品質不斷提升的過程。

如在閱讀《紅樓夢》時,學生需要梳理四大家族之間的主要人物關系以及興衰變化,最好繪制成主要人物關系圖譜,不然很難理解該作品。在閱讀《水滸傳》時,不難發(fā)現(xiàn)本書采用的是鏈式結構,幾個章回出現(xiàn)一個中心人物,形成一個環(huán),章回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需要先了解一個個各有千秋、毫無重復的人物,進而在人物之間建構關系,而其中的思維發(fā)展與提升遠不是節(jié)選賞析可以對比的。在閱讀《鄉(xiāng)土中國》時,學生要在了解核心學術概念的基礎之上,對于費孝通先生論證的方法與思路進行探討與研究,學習其中類比論證的論證方法以及一些論辯技巧等。

通過整本書作品的閱讀,學生正是在這些不斷地梳理、綜合、分析等思維活動中,推動學生自身認識過程的完善,推進形象思維、規(guī)律思維等方面的發(fā)展。

(三)“整本書閱讀〞之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

《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需要通過一些審美體驗、審美評價等活動來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和鑒賞品味,并在此過程中逐步把握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方法。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包含兩方面內容,首先是審美的鑒賞,其次是審美的創(chuàng)造。

從審美的鑒賞方面來說,“整本書閱讀〞為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審美情境,于單篇短章的閱讀而言,文章內容更充實,人物形象更突出,藝術手法更豐富,學生在品味語言、了解深層意蘊的基礎上,獲得一定的審美體驗。從審美的創(chuàng)造方面來說,表達與交流是對學生審美體驗的一種檢驗,也是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一種實踐。語文課程需要指導學生從別人體驗到的美感中認識美的標準和審美的情趣、品味,并用語言將自己體驗到的美感表達出來。

如在《邊城》中,湘西特有的環(huán)境美,外公與孫女間的親情美,天保兄弟與翠翠間的愛情美,均是人情美、人性美的表達,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感受作品的情感之美與人性之美。在《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即使生活在苦難窘境中卻依舊不懈抗爭,顯示著“硬漢〞精神,學生可以感受作品中的奮斗精神,從而產生積極面對困難的情感等。在《三國演義》中,宏大的表達場面將學生帶入歷史的語境與空間,典型的人物讓閱讀者在串聯(lián)人物事件中分析、評判曹操的狡詐、劉備的圓滑、關羽的忠誠等,從而培養(yǎng)理性的價值觀與分辯善惡美丑的能力。

(四)“整本書閱讀〞之文化傳承與理解

在全球文化碰撞的今天,各國語文課程都肩負著文化理解、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的使命。我國《課標》中對于文化傳承與理解,不外乎從兩個維度進行展開:一是引導學生理解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樹立文化自信;二是引導學生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qū)的文化,拓展文化視野。

從整本書的角度出發(fā),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每一部作品都是社會歷史文化的產物。喬納森·卡勒在其《文學理論》中明確寫道:“文學就是一個特定社會認為是文學的任何作品,也就是由文化來裁決的任何文本。〞如古代典籍《論語》《孟子》等的政治主張和價值思想;《紅樓夢》中展示的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以及風俗人情;《平凡的世界》中的陜北文化以及改革開放十年間我國城鄉(xiāng)社會生活的概況;《鄉(xiāng)土中國》中鄉(xiāng)土社會的文化傳統(tǒng)……學生在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與認識后,會增加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驕傲感,加強文化自信。除去中國的經典著作外,學生還需要閱讀《巴黎圣母院》《凄涼世界》《歐也妮·葛朗臺》等國外經典的作品,從而了解各國多樣性的文化,在豐富自身的同時拓展文化視野。

通過大量整本書作品的閱讀,能夠讓學生理解和傳承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形成熱愛中華文化的感情,與此同時還可以吸收和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qū)的文化,逐步形成具有寬容性、開闊性的文化視野。

三、結語

“整本書閱讀〞的價值不僅僅表達在這四個方面,只是筆者從這四個角度進行了劃分。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整本書閱讀與研討〞這一任務群活動的順利實施是實現(xiàn)和達到語文核心素養(yǎng)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