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藥炮制學第一章緒論三個名詞解釋:中藥炮制:中藥炮制——是根據(jù)中醫(yī)藥理論,依照辯證施治用藥的要求和藥物自身性質(zhì),以及調(diào)劑、制劑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項制藥技術。歷史又稱炮炙、修治、修事、修制。今多用“炮制”和“炮炙”。中藥炮制學:中藥炮制學——專門研究中藥炮制理論、工藝、規(guī)格標準、歷史沿革及其發(fā)展方向的學科。中藥飲片:中藥飲片—中藥材凡經(jīng)凈制、切制、炮炙等處理后的加工品,均稱為飲片,是供中醫(yī)臨床調(diào)劑及中成藥生產(chǎn)使用的配方原料。性味、歸經(jīng)、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是其基本屬性。中藥飲片必須按國家藥品標準炮制;國家藥品標準沒有規(guī)定的,必須按照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制定的炮制規(guī)范炮制。三本炮制學專著:劉宋·雷敩《雷公炮炙論》為我國醫(yī)藥史上的第一部制藥(炮制)專著。明·繆希雍《炮炙大法》為我國醫(yī)藥史上第二部炮制專著。清·張仲巖《修事指南》為第三部炮制專著。第二章中藥炮制與臨床療效第一節(jié)炮制是中醫(yī)用藥的特點(重點)1.中醫(yī)用藥:以中藥飲片配方2.中藥偏性和作用可通過炮制來調(diào)整根據(jù)病情需要,通過炮制對中藥性能和作用進行調(diào)整,以適應臨床治療的要求。生黃柏:苦寒,瀉火解毒。酒黃柏:引藥上行,清上焦燥濕。鹽黃柏:引藥下行,瀉腎火,清下焦?jié)駸?退虛熱。3.通過炮制來調(diào)整中藥的性能以適應氣候、環(huán)境及個體的差異麻黃(冬秋):發(fā)汗解表,宣肺利水。蜜麻黃: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黃絨(春夏):作用較麻黃緩和,用于老人,虛人外感風寒。蜜麻黃絨:作用更緩和,用于表解,體虛喘咳的病人。4.降低毒副作用,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半夏:生品毒性大,多外。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內(nèi)服第二節(jié)炮制技術與臨床療效關系(重點)一、凈制與臨床療效1.凈制去雜,保證用藥準確;巴戟天、遠志等去心。去除非藥用部分。2.分離不同藥用部位桑:桑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桑枝—祛風濕;桑白皮—清肺平喘,利水消腫;桑椹子—補血生津,補肝腎。應分開入藥二、加工切制與臨床療效1.確保分劑量準確;2.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煎藥質(zhì)量,保證中醫(yī)臨床療效。三、加熱炮制與臨床療效1.干熱處理(炒、烘烤、煨、煅等);荊芥:生用發(fā)汗解表;炒炭止血。葛根:生用解機退熱、止渴、透疹;煨制止瀉。 2.濕熱處理(蒸煮等)地黃:生地清熱涼血;熟地滋陰補血。烏頭:生品毒大,外用;加熱炮制后減毒,可供內(nèi)服。四、輔料制與臨床療效 加輔料制,趨利避害,提高療效 酒制升提:大黃:生用瀉下實熱;酒炙引藥上行,清上焦實熱,并緩和瀉下作用。 鹽制走下入腎:砂仁:生用化濕開胃、理氣止瀉;鹽炙引藥下行,溫中暖腎,理氣安胎。 蜜炙甘草能增強其補中益氣的功能。五、其他與臨床療效1.發(fā)酵、發(fā)芽產(chǎn)生新功效或增強療效,如神曲、半夏曲、麥芽。2.去油制霜降低毒副作用、緩和藥性,如巴豆、千金子等。第三節(jié)炮制與方劑的關系(了解)一、提高方劑療效1.增強方劑中藥物作用三子養(yǎng)親湯:炒紫蘇子,炒后辛散性減弱,溫肺降氣作用增強。炒白芥子,炒后辛散性緩和,溫肺化痰作用增強。炒萊菔子,炒后由升轉降,降氣化痰,消食除脹。2.保證用藥劑量準確如巴戟天去心,去除非藥用部分3.增強對病變部位的作用縮泉丸方中主藥益智仁宜用鹽炙品,不用生品,鹽制后專入腎經(jīng),溫腎納氣,固精縮尿。4.突出藥效,提高全方的臨床作用一藥多效是中藥的藥效特點,通過炮制可突出藥物某方面的作用。柴胡:補中益氣湯:升陽舉陷之功,故生用。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之功,故醋炙。二、消減方劑的不良反應1.消除藥物不利的因素生化湯主治產(chǎn)后受寒、惡露不盡、小腹冷痛。因干姜辛燥,耗氣傷陰,于病不利。宜選用炮姜,后者辛散性減弱,既無辛散耗氣、燥濕傷陰之弊,又善溫中止血、止痛。2.調(diào)整藥性,制約主藥的不利因素調(diào)胃承氣湯方中用炙甘草,而不用生甘草。方中大黃、芒硝為大寒之品,瀉下實熱,易傷脾陽。炙甘草甘溫、補中益氣、緩急,可緩和大黃、芒硝速下之性,兼顧脾胃。三、調(diào)整方劑部分適應癥,擴大應用范圍四物湯:1.血虛而兼血熱者,則以生地易熟地;2.血虛兼瘀者,除重用當歸、川芎外,二藥可用酒炙。四、適應方劑的劑型要求,保證臨床安全有效第四節(jié)臨床選用炮制品的一般原則(了解)一、掌握各炮制品的藥性和作用特點百合:生品清心安神,養(yǎng)陰清肺。蜜炙性潤,潤肺止咳↑。二、根據(jù)組方特點和臨床用藥意圖選擇黃芪:玉屏風散:治衛(wèi)氣不固生黃芪;補中益氣湯:治中氣下陷炙黃芪第五節(jié)炮制對制劑的影響(了解)一、飲片是中藥制劑的基本原料(一)中藥制劑的原料是飲片而不是藥材。(二)不同的劑型,選擇適合的飲片。二、飲片的質(zhì)量對中藥制劑的影響1.凈制保證中藥制劑對飲片凈度要求,用藥準確。2.切制提高制劑提取效果。3.加熱、輔料炮制確保制劑療效安全。4.飲片質(zhì)量標準的制定便于制劑質(zhì)量控制第三章中藥炮制基本理論一、基礎:技術方法應用發(fā)展及炮制作用的認識。二、條件:藥性、配伍理論及制藥原則與技術的總結歸納。第二節(jié)炮制理論的內(nèi)容(重點)一、炮制適度理論:燒灰存性勿令太過;炒炭存性;煅則通紅;炮則煙起;炒則黃而不焦;烘則燥而不黃二、炮制藥性理論(重點)(一)炮制對四氣五味的影響1.糾正偏性:常稱“反制”如以熱制寒或以寒制熱。酒炙大黃緩和苦寒瀉下作用。2.增強性味:常稱“從制”如以寒制寒或以熱制熱。羊脂油制淫羊藿增強溫腎助陽作用。3.改變藥性:生地制成熟地,性味由甘、微苦寒變甘溫,功效由清熱涼血變滋陰補血。(二)炮制對升降浮沉的影響1.增強作用趨向川芎為血中氣藥,能生能散,酒制增強活血行氣止痛作用。2.改變作用趨向萊菔子生主升,涌吐風痰;炒主降,降氣化痰,消食除脹。3.不同部位,作用趨向不同當歸:頭止血上行、梢破血下行、身養(yǎng)血中守、全活血不走。(三)炮制對歸經(jīng)的影響1.引藥入經(jīng):醋制入肝經(jīng)、蜜制入脾經(jīng)、鹽制入腎經(jīng)。知母入肺、胃、腎經(jīng),鹽炙后入腎經(jīng),主滋陰降火。2.改變歸經(jīng):生地可入心經(jīng),清營涼血,熟地主入腎經(jīng),養(yǎng)血滋陰、益精補腎。3.不同部位,歸經(jīng)不同蓮子,心入心經(jīng)、肉入脾、腎、心經(jīng)。(四)炮制對毒性的影響炮制降毒或消除副作用是中醫(yī)用藥的手段。姜礬制南星、白附子,醋制甘遂,巴豆制霜,甘草制遠志等。三、炮制輔料理論相助、相制趨利避害增效減毒改性等1.酒制升提;2.姜制發(fā)散;3.鹽制入腎軟堅;4.醋制入肝住痛;5.童便制除劣性降下;6.米泔制去燥性和中;7.吳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氣;8.土制補中止瀉;9.豬膽汁制瀉膽火而達木郁,牛膽汁制去燥烈而清潤;10.乳制滋潤回枯助生陰血;11.蜜制甘緩增益元陽;12.黑芝麻制潤燥益陰;13.麥麩皮制抑酷性和胃(健胃);14.烏豆湯、甘草湯解毒緩性,15.礬湯制去辛烈減毒、安胃;16.糯米制潤燥而擇土。四、中藥炮制生熟理論總結生熟飲片藥性變化、功效差異。生品(生藥):凈制或切制的加工品;熟品(熟藥):加熱、加輔料、發(fā)酵制霜等處理的加工品。(二)生熟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1.生清(瀉)熟補;2.生峻熟緩;3.生毒熟減;4.生行熟止;5.生升熟降(氣厚味薄者);6.生降熟升(味厚氣薄者)。五、炭藥止血理論第三節(jié)中藥炮制的制藥原則或以相反為制,或以相資為制,或以相惡為制,或相畏為制,或以相喜為制。即制法又復不同,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質(zhì)。一、傳統(tǒng)制藥原則:(重點)(會解釋)1.相反為制:指用藥性相對立的輔料或藥物、方法進行炮制,以制約偏性或改變藥性。如酒制黃連緩和其苦寒性。2.相資為制:指用藥性相似的輔料或藥物、方法進行炮制,以增強藥效。如米炒黨參增強補脾止瀉作用。3.相畏為制:指用輔料或藥物、方法進行炮制以制約毒副作用。如生姜、白礬制天南星降毒4.相惡為制:炮制時可利用某種輔料、藥物或某種方法來減弱藥物的烈性(即某種作用減弱,使之趨于平和),以免損傷正氣。如米泔水制蒼術緩和其燥烈性。5.相喜為制:利用某種輔料、藥物或某種方法炮制,改善形色氣味,矯味矯臭、利于服用等。如麩炒僵蠶二、具體方法:1.制其形:是指改變藥物的外觀形態(tài)和分開藥用部位。如切成各種飲片。2.制其性:是指通過炮制糾正或改變藥物的性能。如蜜炙麻黃緩和辛散發(fā)汗力。3.制其味:是指通過炮制,調(diào)整中藥的五味或矯正劣味。炒山楂減少酸味。4.制其質(zhì):即通過炮制,改變藥物的性質(zhì)或質(zhì)地。如砂炒鱉甲使其酥脆.第四章中藥炮制的目的及對藥物的影響第一節(jié)中藥炮制的目的(重點:哪些目的并舉例)一、消除或降低藥物毒性或副作用,保證用藥安全烏頭—生品毒大,外用,水浸、蒸煮后降毒,供內(nèi)服。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緩和藥性。斑蝥—米炒,降毒。馬錢子—砂炒、油炸,降毒。厚樸—姜汁制,消除對咽喉的刺激。遠志--甘草汁煮,消除對咽喉的刺激二、改變或緩和藥物的性能影響 舉例改變性能 生地黃→熟地黃緩和藥性 麻黃→蜜麻黃產(chǎn)生新療效 生石膏→煅石膏三、增強療效羊脂炙淫羊藿——增強補腎壯陽醋制延胡索——增強活血止痛酒炙蘄蛇——增強祛風通絡蜜制款冬花、黃芪——增強潤肺、健脾土炒山藥、白術——增強健脾止瀉四、改變或增強藥物作用趨向酒制升提—大黃生用治下焦實熱,酒炙引藥上行,清上焦實熱。萊菔子---生用升散,涌吐風痰;炒制后主降,降氣化痰,消食除脹。五、改變藥物作用部位或增強對某部位的作用 醋制入肝:如柴胡、香附醋炙引藥入肝 鹽制入腎:小茴香、砂仁鹽制引藥入腎六、便于調(diào)劑和制劑 體長的藥材——紫蘇、藿香 個大的藥材——葛根、烏藥 質(zhì)地堅硬的藥材——羚羊角、珍珠、磁石、自然銅、龜甲、鱉甲等七、潔凈藥物,利于貯藏保管 藥材常見雜質(zhì)或非藥用部位 根及根莖類--泥沙、雜藥、蘆頭、木心等 樹皮類--苔蘚、栓皮 礦石、貝殼類--泥土、沙石 甲殼類--筋膜、殘肉 昆蟲類--頭尾足翅 殺酶保苷、保存藥效—黃芩、苦杏仁、芥子八、矯臭矯味,利于服用 清炒——雞內(nèi)金 麩炒——僵蠶 酒炙——烏梢蛇 酒蒸——紫河車 醋制——五靈脂 蜜制——馬兜鈴 滑石粉炒——刺猬皮第二節(jié)炮制對藥物成分的影響(了解)中藥化學成分:有機化合物:生物堿、苷、揮發(fā)油、鞣質(zhì)、有機酸、脂肪油、樹脂、蛋白質(zhì)、氨基酸、糖類、色素;無機鹽。影響的主要因素:(中藥炮制通過哪些途徑影響藥物理化性質(zhì)?)(1)加熱處理;(2)加水處理;(3)加輔料處理;(4)凈選;(5)其他:發(fā)酵、發(fā)芽、制霜等。一、炮制對藥材生物堿的影響(一)概述:生物堿是一類含氮的有機物,似堿性,大多為氮雜環(huán)狀結構,有較強的生理活性。(二)主要影響1.凈制處理的影響:不同部位含成分不同,活性不同,麻黃莖---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具有發(fā)汗、升血壓作用;麻黃根--麻根堿,具有降血壓作用。分開入藥,以確保療效。2.水處理的影響(1)長期水浸漂,對某些水溶性較高的小分子生物堿如檳榔堿、麻黃堿或季銨型生物堿如小檗堿等,引起流失,降低藥效(2)長期水浸漂,對毒性生物堿如烏頭堿,減少部分或水解,減低毒性。3.加熱處理的影響(1)高溫處理能使毒性生物堿分解破壞或結構改變而降毒。如烏頭堿、士的寧、馬錢子堿。(2)加熱會使某些藥物的生物堿活性降低,影響療效。如石榴皮、龍膽草、山豆根等。以生用為宜。4.加輔料的影響(1)酒制可提高生物堿的煎出率,提高療效。如酒炙川芎。(2)醋制可提高生物堿的溶出率,提高療效。醋酸能與游離生物堿結合成鹽,增加生物堿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療效,如延胡索。二、炮制對苷的影響(一)概述:苷類系糖分子中環(huán)狀半縮醛上的羥基與非糖部分(苷元)中的羥基(或酚羥基)失水縮合而成的環(huán)狀縮醛衍生物,過去又稱配糖體或甙。(二)主要影響1.水處理的影響:水浸漂,易使苷類流失或水解而降低藥效。大黃、甘草、黃芪、秦皮等。2.加熱處理的影響(1)適當加熱(炒、蒸、烘、燀或暴曬)處理可破壞酶活性,保存苷類。如黃芩苷、芥子苷、蘆丁等。(2)高溫會使苷類分解,或增加或改變療效、或降毒、或影響療效。如地黃中梓醇苷蒸制水解為具有降血糖、利尿作用的梓醇(熟地);淫羊藿經(jīng)加熱后,其活性成分淫羊藿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加輔料的影響(1)酒制可提高苷類的溶出率,提高療效。(2)酸性輔料如醋,能使苷水解或分解,增加成分的復雜性,甚至降低藥效。一般不用或少用醋制。(3)商陸醋炙后商陸皂苷水解成商陸皂苷元,祛痰作用,并能緩和瀉下作用,降低毒性。(4)醋炙大黃結合蒽醌水解成游離蒽醌,緩和瀉下作用。與揮發(fā)油共存稱油樹脂,如松油脂,與樹膠共存稱膠樹脂,如阿魏,與芳香族有機酸共存稱香樹脂,如安息香,與糖結合成苷稱苷樹脂,如牽牛苷樹脂。第五章中藥炮制的分類及輔料一、雷公炮炙十七法明繆希雍《炮炙大法》歸納提出,內(nèi)容:炮、爁、煿、炙、煨、炒、煅、煉、制、度、飛、伏、鎊、摋、日煞、曝、露二、三類分類法1、古代三類分類法:明·陳嘉謨?nèi)惙诸惙ǎǔ鎏帯侗静菝审堋罚┗鹬疲红?、炮、炙、炒水制:漬、泡、洗水火共制:蒸、煮2、現(xiàn)代三類分類法:藥典分類法凈制、切制和炮炙三、雷公炮炙論分類(出處《雷公炮炙論》):炮、熬、煮、炙四、其他分類法1、五類分類法(出處《行業(yè)經(jīng)驗》):修治,火制,水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2、藥用部位來源分類法(出處《炮制規(guī)范》):根及根莖類、果實種子類、花葉類、全草類、藤木類、皮類、動物類、礦物類3、工藝與輔料結合分類法:凈制、切制、炒、炙、煅、蒸、煮、復制、發(fā)酵、發(fā)芽、制霜、提凈、水飛等4、目的分類法(出處《醫(yī)學源流論》):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質(zhì)第六章中藥炮制常用輔料本章重點:常用輔料性味功效和作用一、含義:中藥炮制輔料是指除主藥以外具有輔助作用的附加物料。二、作用:一是與藥物協(xié)同、緩和藥性,去除毒性,增強藥效。二是作為一種加熱介質(zhì)。三、分類:1.液體;2.固體。總:能……的輔料有:1、能增強療效的輔料有:酒、醋、蜂蜜、食鹽水、生姜汁、黑豆汁、米泔水(增強健脾和中燥濕的作用)、膽汁、羊脂油、稻米、麥麩、白礬、土、蛤粉、滑石粉、朱砂2、能緩和藥性的輔料有:蜂蜜、食鹽水、生姜汁(緩和寒性)、甘草汁、膽汁、3、能矯味矯臭的輔料有:酒、醋、蜂蜜、麻油、滑石粉、4、能補腎助陽作用的輔料有:羊脂油、5、能引藥入肝的輔料有:醋、6、能引藥入腎的輔料有:食鹽水、7、能解毒的輔料有:醋、蜂蜜、8、能降低毒性的輔料有:生姜汁、甘草汁、膽汁、麻油、稻米、白礬、豆腐、滑石粉、9、能降低毒副作用的輔料有:黑豆汁、10、能降低藥物的辛燥性的輔料有:米泔水、麥麩、11、能降低刺激性的輔料有:土、12、能消除腥臭氣味的輔料有:麥麩、13、能防腐爛的輔料有:白礬、14、能去除污垢的輔料有:豆腐、15、能助溶的輔料有:酒、醋、16、能使質(zhì)地酥脆的輔料有:麻油、17、能吸附的輔料有:稻米、豆腐、土、蛤粉、18、能吸附油脂的輔料有:米泔水、19、能作為炮制進程的附加指征的輔料有:稻米、麥麩、20、能作為中間傳熱體的輔料有:土、蛤粉、滑石粉、河沙液體輔料常用液體輔料:酒、醋、蜂蜜、食鹽水、甘草汁、黑豆汁、膽汁、麻油、花生油、羊脂油、蘿卜汁、鱉血、吳茱萸汁、石灰水、鮮蔥汁等。一、酒又稱釀、盎、醇、醨、酎、醴、醅、醑、醍、清酒、米酒、美酒、粳酒、有灰酒、無灰酒1.來源(1)黃酒:以米、麥、黍等用曲釀制而成。炮制輔料用黃酒。(2)白酒(燒酒):以米、麥、黍、高粱等用曲釀制蒸餾而成。制備藥酒用白酒。2.性味、功效:甘、辛,大熱?;钛ńj、祛風散寒,行藥勢。3.炮制作用:增強療效,助溶,矯味矯臭作用。4.方法:炙、蒸、煮、燉。5.藥物:黃芩、大黃、白芍、當歸、白花蛇等。二、醋古稱酢、醯、苦酒、米醋,習稱苦酒。1.來源:以米、麥、黍、高粱等用曲釀制蒸餾而成。2.性味功效:酸、苦、溫?;钛铕?、行氣止痛、行水消腫。3.炮制作用:引藥入肝、增強療效、助溶、解毒、矯味矯臭。4.方法:炙、蒸、煮。5.藥物:延胡索、甘遂、柴胡等。三、蜂蜜1、來源:蜜蜂采集花粉釀制而成。2.性味功效:甘平、補中潤燥、緩急止痛、解毒。3.炮制作用:增強療效、緩和藥性、解毒、矯味矯臭。4.主要方法:炙法。5.藥物:甘草、黃芪、麻黃、紫菀、百部、桑白皮、馬兜鈴、枇杷葉、款冬花、白前四、食鹽水1.來源:食鹽的水溶液。2.性味功效:咸寒,清熱涼血,軟堅散結,潤下通便,強筋骨,解毒,防腐。3.炮制作用:引藥入腎,增強療效,緩和藥性等。4.方法:炙、煮、蒸。5.藥物:巴戟、杜仲、知母、澤瀉、黃柏、橘核等。五、生姜汁1.來源:為生姜搗碎取汁液,或加適量水共煎而得的黃白色汁液。質(zhì)量要求:一般要求用新鮮生姜汁(1:1),不得有酸敗、變色、沉淀等質(zhì)變現(xiàn)象發(fā)生。2.性味功效:辛溫、溫中止嘔、發(fā)表散寒、開痰解毒等。3.炮制作用:降低毒性、緩和寒性、增強療效等。4.方法:炙、煮。5.藥物:厚樸、草果、竹茹、半夏、天南星、黃連等。六、甘草汁1.來源:為豆科植物甘草飲片或甘草粉碎后,加適量水煎煮2次,濾過,去渣,合并煎液,適當濃縮至所需濃度的黃棕色至深棕色的液體。質(zhì)量要求:臨時制備(料液比1:4~10),不得有酸敗、變色、沉淀等質(zhì)變現(xiàn)象發(fā)生。2.性味功效:甘平、補中益氣、和中緩急、祛痰止咳、調(diào)和諸藥、解毒等。3.炮制作用:緩和藥性、降低毒性。4.方法:甘草煮。5.藥物:遠志、吳茱萸、巴戟、半夏。七、黑豆汁1.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種子,加適量水煎煮2次,濾過,去渣,合并煎液所得的棕黑色或黑色的混濁液體。質(zhì)量:臨時制備(料液比1:2.5),不得發(fā)生酸敗、發(fā)酵、變味等質(zhì)變現(xiàn)象。2.性味功效:甘平,滋補肝腎,養(yǎng)血祛風,活血,利水解毒。3.炮制作用:增強藥物的療效,降低毒副作用。4.方法:蒸、燉、煮5.藥物:何首烏八、米泔水1.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稻的種仁淘洗第二次濾出的灰白色混濁液體大量生產(chǎn)有用大米粉加水的混和用。100kg水+2kg米粉。2.性味功效:甘涼。清熱涼血,益氣除煩,止渴,利小便。3.作用:吸附油脂,降低藥物的辛燥性,增強健脾和中燥濕的作用。4.方法:浸、燙煮。5.藥物:蒼術、白術。九、膽汁1.來源:為動物牛、豬、羊的新鮮膽汁,以牛膽汁為佳。2.性味功效:苦大寒,清肝明目,利膽通腸,解毒消腫,潤燥。3炮制作用:降低毒性,緩和燥性,增強療效等。4.方法:蒸、拌炒。5.藥物:天南星、黃連。十、羊脂油1.來源:為??苿游锷窖虻闹窘?jīng)低溫加熱煉取的油脂。2.性味功效:甘、溫,補腎助陽、祛風、潤燥解毒3.炮制作用:增強療效,補腎助陽作用。4.方法:炒、炸。5.藥物:淫羊藿。十一、麻油1.來源: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干燥成熟種子,經(jīng)冷壓或熱壓法制得的植物油。2.性味功效:甘,性微寒。具潤燥通便,解毒生肌。3.炮制作用:使質(zhì)地酥脆,降低毒性和矯味矯臭。4.方法:炸、炒、烘烤。5.藥物:馬錢子、蛤蚧、三七及動物骨類等固體輔料常用固體輔料:麥麩、稻米、白礬、蛤粉、滑石粉、土、河砂、豆腐、朱砂、食糖、青黛粉、面粉、吸油紙等。一、稻米1.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稻的種仁。2.性味功效:甘平。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止渴,止瀉痢。3.炮制作用:增效、降毒、吸附。炮制進程的附加指征。4.方法:炒。5.藥物:黨參、斑蝥等。二、麥麩1.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種皮,呈淡黃色或褐黃色的皮狀顆粒。2.性味功效:甘、淡、平。健脾和中。3.炮制作用:增效、緩和燥性、消除腥臭氣味、附加判斷指征。4.方法:炒、煨。5.藥物:枳殼、枳實、蒼術。三、白礬(又稱明礬)1.來源:硫酸鹽類明礬礦石經(jīng)提煉而成的不規(guī)則的塊狀結晶體。2.性味功效:酸寒,解毒防腐、祛痰殺蟲、收斂燥濕。3.炮制作用:降低毒性,防腐爛,增強療效等。4.方法:浸、煮。5.藥物: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等。四、豆腐1.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種子粉碎后經(jīng)特殊加工制成的乳白色塊狀固體。2.性味功效:甘涼、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3.炮制作用:降毒、吸附、去除污垢。4.方法:煮、蒸。5.藥物:藤黃、硫磺、珍珠五、土1.來源:灶心土(伏龍肝)、黃土、赤石脂等。2.性味功效:辛溫、溫中和胃、止血止嘔、澀腸止瀉3.炮制作用:增效、降低刺激性、吸附、中間傳熱體4.方法:炒、煨。5.藥物:山藥、當歸、白術。六、蛤粉1.來源:簾蛤科動物文蛤、青蛤等的貝殼,經(jīng)粉碎而得的粉末。2.性味功效:咸寒、清熱利濕、化痰軟堅。3.炮制作用:中間傳熱、增效、吸附等。4.方法:炒。5.藥物:阿膠、鹿角膠等。七、滑石粉1.來源:為硅酸鹽類礦物滑石族滑石[Mg3(Si4O10)(OH)2]的細粉。2.性味功效:甘寒,清熱利尿、解暑。3.炮制作用:作中間傳熱、降低毒性,增效及矯臭矯味。4.方法:炒、煨。5.藥物:魚鰾、刺猬皮、水蛭、狗腎、象皮八、河沙1.來源:又稱沙子,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用凈河砂或油砂。2.炮制作用:作中間傳熱體使藥受熱均勻3.方法:炒。4.藥物:鱉甲、龜甲、穿山甲、狗脊、馬錢子等。九、朱砂1.來源:為硫化物類礦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多為經(jīng)水飛后的潔凈極細粉末。2.性味功效:甘微寒、有毒。鎮(zhèn)驚、安神、解毒。3、炮制作用:增效4、方法:拌衣。5.藥物:遠志、茯苓、茯神等。第七章中藥飲片的包裝貯藏與質(zhì)量控制第一節(jié)中藥飲片的包裝(不考)第二節(jié)中藥飲片的質(zhì)量控制(記標題)飲片的質(zhì)量要求主要有性狀、鑒別、檢查、含量測定、浸出物及包裝等項目。必須符合《國家藥品標準》或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編寫的《中藥炮制規(guī)范》等質(zhì)量標準要求。一、性狀1.片型及破碎度2.色澤(含光澤):指某種飲片應有其獨特的色澤,是內(nèi)在質(zhì)量標志之一。3.表面特征、質(zhì)地、斷面4.氣味二、鑒別1.經(jīng)驗鑒別2.顯微鑒別:組織鑒別、粉末鑒別3.理化鑒別(1)顯色反應與沉淀反應(2)熒光鑒別(3)升華物鑒別(4)薄層色譜鑒別三、檢查1.雜質(zhì)(凈度):指飲片的純凈度,亦即其雜質(zhì)和非藥用部位的限度。2.水分:水分是控制中藥飲片質(zhì)量的一個基本指標,檢查水分的含量,是一項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一般飲片絕對含水量在7%-13%間。炮制品 水分酒炙、醋炙、鹽炙、姜汁炙、米泔水炙蒸制、煮制、發(fā)芽、發(fā)酵等制品 ≤13%蜜炙品 ≤15%燙制后醋淬制品 ≤10%3.灰分:灰分是將藥材或飲片在高溫下灼燒、灰化,所剩殘留物的重量。干凈、無雜質(zhì)的飲片高溫灰化所得的灰分稱“生理灰分”,同一品種生理灰分在一定范圍內(nèi),測定灰分可評價飲片質(zhì)量和凈度。4.重金屬含量、砷鹽、農(nóng)藥殘留量、二氧化硫殘留:建立這些成分的限量是保證用藥的安全。5.有毒成分:《藥典》對某些有毒的中藥飲片規(guī)定毒性成分的限量。6.特征圖譜或指紋圖譜。7.衛(wèi)生學檢查:細菌數(shù)、霉菌數(shù)、活螨、大腸桿菌、黃曲霉素等。8.包裝檢查四、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揮發(fā)性醚溶性浸出物五、指標成分或有效成分測定有效成分的含量是評價飲片質(zhì)量的較可靠、準確的方法。第三節(jié)中藥飲片的貯藏保管(了解)基本原則與措施:分類管理;健全制度、控制成本;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科學管理與養(yǎng)護;有效控制庫內(nèi)溫濕度。一、中藥常見變異現(xiàn)象(一)蟲蛀:(二)發(fā)霉:(三)泛油:(四)變色:(五)氣味散失:(六)風化:(七)潮解溶化:(八)粘連:(九)揮發(fā);(十)腐爛:二、影響變異的因素(一)內(nèi)因:成分與物態(tài)特性(二)外因:溫度、濕度、空氣、光照。(三)生物因素:微生物、鼠、蟑螂等(四)時間因素三、常見的貯藏保管方法1.清潔養(yǎng)護法:是一切防治工作的基礎;2.干燥法:自然干燥、人工干燥;3.防濕養(yǎng)護法:包括通風法和吸濕法;4.密封(閉)法:用一定材料或容器,使物品與空氣隔絕的方法;5.低溫冷藏法:2℃-10℃條件下貯藏。6.氣調(diào)養(yǎng)護法:通過對環(huán)境的空氣組成調(diào)整管理,在密閉條件下人為地造成低氧或高二氧化碳狀態(tài),預防變異的技術方法。7.對抗同貯法:采用兩種以上藥物同貯或一些有特殊氣味的物品同貯而起到抑制蟲蛀、霉變、變色等的貯存方法。各論第九章凈選加工第一節(jié)凈選加工的目的1.凈制含義:藥物在切制、炮炙、調(diào)配、制劑前,選取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除去非藥用部分、雜質(zhì)、霉敗品、蟲蛀品、灰屑等達到藥用的凈度標準,稱之凈制。附:為中藥炮制必不可少的第一道工序。2.目的: 1.分離不同的藥用部位;2.除去非藥用部分3.清除雜質(zhì)、霉敗品、蟲蛀品等;4.將藥物大小分檔3.主要操作方法:挑選、洗漂、篩選、風選、刷凈、刮除、剪切、火燎、壓碾、燀、摘、揉、擦、挖、礱、剝、水飛等第二節(jié)清除雜質(zhì)一、挑選;二、篩選;三、風選;四、水洗(漂洗);五、磁選一、挑選:挑揀出混在藥物中的雜質(zhì)、霉敗品等或將藥物大小分檔,達到潔凈。如桑葉、藿香、蘇葉等。常與篩簸交替進行。二、篩選:是根椐藥物與雜質(zhì)的體積大小不同,選用不同規(guī)格的篩或籮,篩除雜質(zhì)或將藥物大小分開或篩去輔料等的凈制方法。如延胡索、半夏、菊花等。三、風選是利用藥物和雜質(zhì)的質(zhì)量不同,借助風力將雜質(zhì)除去。可用簸箕或風車通過揚簸、扇風等除去雜質(zhì)。如蘇子、青葙子、萊菔子等。四、水選:是將藥物通過水洗或漂浮除去雜質(zhì)的方法.主要方法:1、洗凈;2、淘洗(搶水洗):如蟬蛻;3、浸漂:如海藻、昆布等五、磁選:是利用強磁性材料吸附混合在藥材中的磁性雜物,將藥材與磁性雜物進行分離的一種方法。磁選目的: 除去藥材或飲片中的鐵屑等磁性雜物。除去藥材中的鐵絲等金屬,避免損壞切制、粉碎等加工機械。第三節(jié)分離和除去非藥用部位內(nèi)容:1.去根與去莖;2.去枝梗;3.去皮殼;4.去毛;5.去心;6.去核;7.去蘆;8.去瓤;9.去頭尾足翅;10.去殘肉筋膜;11.去雜質(zhì)及霉敗品1.去根與去莖去根——指用莖的藥物或根莖的藥物去除根部。如:石斛、蘆根、荊芥等。去莖——用根的藥物去除殘莖。如:丹參、防風、秦艽、龍膽、白薇等。2.去枝梗某些果實、花、葉類藥物去除其果柄、花柄、莖枝等。如:山楂、五味子、辛夷花、桑葉、連翹等。3.去皮殼:藥物去除非藥用部位的表皮(栓皮)、果皮、種皮等。古意“去皮免損氣”。主要有下列三類藥物應去皮殼:①樹皮類:杜仲、厚樸、肉桂、秦皮、合歡皮等應刮去其栓皮、苔鮮及其不潔物。②根和根莖類:知母、北沙參、山藥、明黨等,應去根皮,多趁鮮時刮除。③果實種子類:使君子、白果、桃仁、苦杏仁、巴豆、大風子等,多應去果皮或種皮。4.去毛:去除著生于藥物表面或內(nèi)部的絨毛或鱗片?!叭ッ槐M,反令人嗽也”。根據(jù)不同的藥物可分別采取下列方法:①.刷去毛如:刷去枇杷葉、石韋背面的絨毛。②燙去毛如:狗脊、骨碎補用熱砂將其絨毛或鱗片燙焦,再撞去毛。③刮去毛如:鹿茸④火燎去毛如:鹿茸、用刃器將茸毛刮凈,用火燎一下,擦凈。⑤挖去毛如:金櫻子,挖凈果實內(nèi)部的絨毛。⑥撞去毛如:香附,與瓷片于竹籠中相互碰撞。5.去心:指去除根類藥物的木質(zhì)部或種子的胚芽。古有“去心者免煩”之說。①除去非藥用部分,如:麥冬、天冬、丹皮、巴戟天、遠志等。②分離不同部位蓮子蓮肉——補脾澀精;蓮心——清心火分開入藥6.去核:去除有些果實類藥物的核或種子?!缎奘轮改稀罚骸叭ズ苏呙饣比コ撬幱貌课唬喝纾荷杰镙恰⒃X子、胖大海、烏梅等。分離不同藥用部位:花椒:果皮(花椒)溫中止痛;種子(椒目)行水平喘7.去蘆:“蘆”一般藥物的根莖、葉基、殘莖等部分,為非藥用部位應除去,如:人參、黨參、桔梗、玄參、牛膝、防風等。古意“去蘆免吐”8.瓤:某些果實類藥去除其內(nèi)果皮及其座生毛囊。如:枳殼、陳皮、瓜蔞皮、青皮等。古意“去瓤免脹”9.去頭尾足翅:昆蟲類藥如:斑蝥、蜈蚣、烏蛇、白花蛇等。古意“去頭尾免毒存”10.去殘肉筋膜:某些動物藥甲、骨應去除殘肉、筋膜。如龜甲、豹骨、猴骨、鱉甲等。方法:傳統(tǒng)方法一般采用刀刮、挑選、浸漂(如石灰、堿面浸,龜甲:石灰:堿面=100:20:2.5)等。第十章飲片切制一、含義飲片切制:將凈制后的藥物,切成片、絲、塊、段等類型規(guī)格飲片的炮制工藝。飲片(中藥飲片):藥材通過凈制、切制、炮炙等處理后的加工品,均稱為飲片,亦稱炮制品,是提供中醫(yī)臨床調(diào)劑和中成藥生產(chǎn)使用的配方原料.二、飲片切制的目的1、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2、提高煎藥質(zhì)量;3、利于進一步炮炙;4、利于處方調(diào)配和貯存;5、便于藥材鑒別;6、便于制劑。三、切制基本操作步驟:藥材軟化→切制→干燥第一節(jié)趁鮮切制含義:將新鮮藥材直接切制成規(guī)定的飲片。優(yōu)點:減少工序,避免因水處理或重復處理引起的成分損失或變化,節(jié)省成本。缺點:質(zhì)量控制不易。一、主要藥材1.富含水分的草類:白茅根、青蒿、藿香等。洗凈后,晾至半干,切段。2.根莖類:山藥、三棱、土茯苓、烏藥等。3.果實類:山楂、佛手、枳殼等。4.藤木類:夜交藤、忍冬藤、蘇木等。第二節(jié)切制前的軟化處理1.必要性:藥材多為干品,質(zhì)地較硬不易切制,需軟化處理。2.基本原則:少泡多潤,藥透水盡。一、常用的水處理方法1.2.方法:淋法(噴淋法)、淘洗法(搶水洗)、泡法(浸泡法)、漂法、潤法、蒸煮、氣相置換等。(一)淋法(噴淋法)操作:藥材整齊堆放,均勻噴淋或澆淋清水2-3次,稍潤,切制。適用:氣味芳香、質(zhì)地疏松的全草類、葉類、果皮類及有效成分易流失的藥物。如薄荷、陳皮、枇杷葉、麻黃等。注意:防止返熱爛葉,處理的藥材量應當天切完為度,并及時干燥。(二)淘洗法(搶水洗)操作:藥物于清水中快速洗滌,及時取出,稍潤,軟化后切制。適用:質(zhì)地疏軟,吸水性強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藥物。如防風、五加皮、陳皮、黃柏、甘草等。注意:洗滌要迅速,防止傷水(三)泡法(浸泡法)操作:藥物于清水中浸泡一定時間,撈起,潤軟,切片。適用:質(zhì)地堅硬、水分難于滲入的藥材如烏藥、三棱、莪術、澤瀉等。注意:浸泡時間不宜過長,防止傷水及有效成分流失。(四)漂法操作:藥物于大量清水中,多次漂洗,每日換水2-3次,漂去鹽分、有毒成分或腥味。適用:毒性藥材、鹽腌制品及腥臭異常的藥物。如川烏、草烏、半夏、肉蓯蓉、昆布、紫河車、五谷蟲。(五)潤法操作:將經(jīng)過泡、洗、淋等處理的藥材,置適當?shù)娜萜鲀?nèi),以濕物遮蓋或噴灑清水,保持濕潤,使水分徐徐滲入到藥材組織內(nèi)部,達到軟化目的。優(yōu)點:有效成分損失少;飲片色澤鮮艷;吸水均勻。藥材軟化應少泡多潤。主要方法:浸潤、伏潤(悶潤)、露潤(吸濕回潤法)①浸潤:藥物用水或其他溶液浸潤后,至內(nèi)外軟硬度一致,切片。如郁金、枳實。②伏潤(悶潤):經(jīng)水洗、泡或以其他溶液處理后的藥材,在基本密閉條件下悶潤,使之軟化。如郁金、川芎、白術、山藥等。③露潤(吸濕回潤法):將藥材攤于濕潤而墊有篾席上,使之自然吸潮軟化。如當歸、牛膝、玄參、生地等。④注意(1)潤藥時間視藥材性質(zhì)和季節(jié)而定。質(zhì)地堅硬需潤3-4天或10天以上;質(zhì)地較軟的1-2天。夏秋宜短;冬春宜長。(2)質(zhì)地特別堅硬的藥材需反復悶潤或潤曬結合。如何首烏、澤瀉、三棱等。(3)夏季潤藥要防止霉變。特別是含淀粉多的藥物。如山藥、葛根。檢查和勤翻動。二、藥材軟化程度的檢查方法“看水性”或“看水頭”:藥材在水處理過程中,抽樣檢查其軟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的方法。“看水性”的方法:彎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切斷或剖開1.彎曲法:檢查長條狀藥材。如白芍、山藥、牛膝等。手執(zhí)內(nèi)彎不易斷無硬感為合格。2.指掐法:檢查團塊狀藥材。如白術、天花粉等。指甲能掐入表面為合格。3.穿刺法:檢查粗大塊狀藥材。如大黃。鐵釬能穿刺而無硬心為合格。4.手捏法:檢查不規(guī)則的根及根莖類藥材。如當歸。手捏柔軟為合格。5.切斷或剖開:切、剖檢查是否硬心或軟化程度是否一致。適用多數(shù)個體、質(zhì)地堅硬(實)的藥材。三、特殊軟化方法1、濕熱軟化法:包括蒸法、煮法、燀法等。如木瓜、紅參、天麻、黃芩等。2、干熱軟化法:即烘烤法如阿膠。3、酒潤軟化法:如黃連、木香、蘄蛇。四、藥材軟化的新技術1.真空加溫法(氣相置換)凈藥材投入圓柱形筒內(nèi),打開真空泵,放人蒸汽,使溫度逐步上升到規(guī)定的范圍(可自行調(diào)節(jié)),保溫15~20分鐘后,關閉蒸汽(時間可根據(jù)藥物性能掌握)。2.減壓冷浸法減壓冷浸法:減壓抽出藥物組織間隙的氣體,使之接近真空,維持原真空度,將水注人罐內(nèi)至浸沒藥材,再恢復常壓,使水迅速進入藥材組織內(nèi)部,達到與傳統(tǒng)浸潤方法相似的持水量,將藥材潤至可切,以此提高軟化效率。第二節(jié)飲片類型及切制原則一、飲片類型及規(guī)格《藥典》附錄中飲片類型:片、絲、段、塊、顆粒與粉末1.片:極薄片、薄片、厚片、斜片、直片2.絲:細絲、寬絲3.段:4.塊:5.顆粒與粉末。片型規(guī)格舉例片極薄片片厚0.5mm以下羚羊角、水牛角薄片片厚1-2mm白芍、當歸厚片片厚2-4mm山藥、木香、澤瀉斜片瓜子片片厚2-4mm斜度小黃芪、桂枝、桑枝馬蹄片斜度稍大而體粗山藥、白芷柳葉片斜度大而細甘草、黃芪直片片厚2-4mm天麻、葛根、何首烏絲細絲寬2-3mm厚樸、肉桂、黃柏寬絲寬5-10mm枇杷葉、荷葉段(節(jié)、咀)長10-15mm牛膝、黨參塊8-12mm3阿膠、茯苓顆?;蚍勰┦?、自然銅二、飲片切制原則1、質(zhì)地致密、堅實的宜切薄片。當歸、白芍、烏藥、天麻等。2、質(zhì)地松泡、粉性大的宜切厚片。如山藥、丹參、甘草、黃芪等。3、長條形、纖維性強的多切斜片。如木香、甘草、桑枝等。4、全草類、形態(tài)細長的宜切段。如薄荷、佩蘭、石斛、荊芥、黨參、威靈仙、龍膽、麻黃等。5、皮類藥物宜切細絲如黃柏、桂皮、合歡皮、秦皮等。寬大葉類宜寬絲。如荷葉、枇杷葉、淫羊藿等。6、木質(zhì)類、角類、骨骼類多切極薄片。如鹿角。7、礦物、貝殼、果實種子等選粉末或果粒,如石膏、牡蠣、杏仁等。8、為突出鑒別特征、或外形美觀、或便于切制可分別選直片、斜片、塊等。第四節(jié)飲片的切制方法一、機械切制:1.剁刀式切藥機、往復式切藥機;2.旋轉式切藥機3.多功能切藥機二、手工切制:1.鍘刀2.片刀三、其他切制1.鎊:用鎊刀鎊成極薄。適用于動物角類藥物,如羚羊角。2.刨:用刨刀刨成薄片.木質(zhì)或角質(zhì)堅硬類藥材,如檀香、松節(jié)。3.銼:用鋼銼將其銼為末,如水牛角、羚羊角等。4.劈:是利用斧類工具將動物骨骼類或木質(zhì)類藥材劈成塊或厚片,如降香。5.碾搗:用鐵或銅制的“沖缽”、碾槽、石制的“臼”制成顆?;蚍勰?主要有:礦物、甲殼、果實種子及根及根莖類藥。6.制絨:藥物經(jīng)捶打,推碾制成絨絮狀。如麻黃、艾葉7.揉搓:某些質(zhì)地松軟而呈絲條狀的藥物須揉搓成團。如:竹茹、谷精草。第五節(jié)飲片的干燥一、必要性:軟化切制后,含水量極高,為防止變質(zhì),便于貯存,必須及時干燥。干燥飲片:含水量:7%~13。(記)二、方法:自然干燥、人工干燥法1、自然干燥曬干法:一般藥材均采用曬干法。陰干法: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油的藥物、色澤鮮艷、受光照易變色、走油的藥物等宜采用陰干法。注意:不能露天干燥。2、人工干燥法采用烘房、烘箱、干燥機等設備進行干燥。操作時注意干燥溫度。1.一般藥物不宜超過80℃;一般為70℃~80℃(記)2.含芳香揮發(fā)性成分的藥物不超過50℃。一般為45℃~50℃。厚樸、砂仁、薄荷等。(記)第六節(jié)不良因素影響對飲片質(zhì)量的現(xiàn)象影響主要因素:1.水處理不當:如傷水、軟化程度不夠等;2.機械或工具性能欠佳;3.操作技能不夠熟練;4.干燥不合理。不合格飲片:一、敗片:指在飲片切制過程中所有不符合類型規(guī)格標準的飲片。主要有:1、連刀(拖胡須):相連未完全切斷。2、掉邊與炸心:掉邊為內(nèi)外脫離;炸心為髓芯隨刀而下破碎。3、皺紋片(魚鱗片):粗糙呈魚鱗狀。二、翹片:邊緣卷曲不平整三、變色與變味:失去原有的色澤和氣味。四、油片(泛油、走油):表面有油分或糖分、粘液滲出、色加深及油哈氣味的現(xiàn)象。五、霉片(發(fā)霉、霉變)第十一章炒法1.炒法: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置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內(nèi),連續(xù)加熱,并不斷翻動或攪拌,使之達到規(guī)定程度的炮制方法?;鹆Γ夯鹆κ侵杆脽嵩瘁尫懦鰺崮艿拇笮娙?,習慣分為文火、中火、武火及文武火。文武火:文武火是先文火后武火,或文火、武火交替使用?;鸷颍夯鸷蚴侵赋此帟r鍋的預熱溫度,炒制火力、時間以及藥物形、色、氣、味、質(zhì)變化的程度。(火力是指藥物炮制的溫度、時間和火候。)2.炒制方法中的關鍵因素是火力和火候。3.炒制的目的:增強藥效,緩和或改變藥性,降低毒性或減少刺激,矯臭矯味,利于貯藏和制劑。4.根據(jù)加輔料與否,可分為清炒法(單炒法)和加輔料炒法(合炒法)。清炒法根據(jù)加熱程度不同分為炒黃、炒焦和炒炭。加輔料炒法根據(jù)所加輔料的不同而分為麥麩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法。炒法分為手工炒和機器炒。手工炒分為四個步驟:預熱、投藥、翻炒、出鍋。第一節(jié)清炒法1.清炒法:不加任何輔料的炒法。根據(jù)加熱程度不同分為炒黃、炒焦和炒炭。2.目的:增強療效;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緩和藥性;增強或產(chǎn)生止血;保證療效。一、炒黃(包括炒爆)1.炒黃:炒黃是將凈制過的藥物,置炒制容器中,用文火或中火加熱,并不斷翻動或轉動,使藥物表面呈黃色或顏色加深,或發(fā)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氣味的方法。炒制程度可根據(jù):對比看、聽爆聲、聞香氣、看斷面。王不留行炮制方法:①王不留行:取原藥材,去凈雜質(zhì),洗凈,干燥。②炒王不留行:取凈王不留行,置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內(nèi),用中火炒至大多數(shù)爆開白花,取出晾涼。炮制作用:王不留行生用長于消癰腫。用于乳癰或其他瘡癰腫毒。炒王不留行質(zhì)地松泡,利于藥效成分煎出且走散力強。長于活血通經(jīng),下乳,通淋。蒼耳子炮制方法:①蒼耳:取原藥材,去除雜質(zhì)。用時搗碎。②炒蒼耳子:取凈蒼耳子,置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內(nèi),用中火加熱,炒至深黃色刺焦時,取出,碾去刺,篩凈。用時搗碎。炮制作用:蒼耳子生用消風止癢力強。多用于皮膚癢疹、疥廯等皮膚病炒蒼耳子毒性降低,偏于通鼻竅,祛風濕,止痛。牛蒡子炮制方法:①牛蒡子:取原藥材,去除雜質(zhì),篩去灰屑。用時搗碎。②炒牛蒡子:取凈牛蒡子,置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爆裂聲,碎后呈黃色,微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用時搗碎。炮制作用:牛蒡子生用長于疏散風熱,解毒散結。炒牛蒡子寒滑之性緩和,免傷脾胃,氣香使宣散作用更強,且有利于煎出藥效。長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結,化痰止咳。萊菔子?生生輸降的典型例子炮制方法:①萊菔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用時搗碎。②炒萊菔子:取凈萊菔子,置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密集爆裂聲,手易碾碎,種仁黃色,富油性,有香氣時取出,攤開放涼,用時搗碎。炮制作用:萊菔子生用性主升散,長涌吐風痰。炒萊菔子性主升散,長于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緩和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又利于粉碎和煎出藥效,且味香易服。二、炒焦定義:是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中火或武火加熱,炒至藥物表面呈焦黃或焦褐色,內(nèi)部顏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氣味。目的:主要是增強藥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減少藥物的刺激性,如山楂、梔子等。山楂炮制方法:①山楂: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切片,干燥,除去雜質(zhì)及脫落的核。②炒山楂:取凈山楂,置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內(nèi),用中火加熱,炒至色變深,取出晾涼。篩去碎屑。③焦山楂:取凈山楂,置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內(nèi),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褐色,內(nèi)部黃褐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④山楂炭:取凈山楂,置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內(nèi),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nèi)部焦褐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炮制作用:山楂生品長于活血化瘀。炒山楂酸味減弱,可緩和對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積。焦山楂不僅酸味減弱,且增加苦味,長于消食止痢。山楂炭性收澀,具有止血,止瀉的功效。梔子炮制方法:①梔子:取原材料,除去雜質(zhì),碾碎。②炒梔子:取凈梔子,或碾碎,置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黃褐色,取出晾涼。③焦梔子:取凈梔子,或碾碎,置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內(nèi),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取出晾涼。④梔子炭:取凈梔子,或碾碎,置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內(nèi),用武火加熱,炒至黑褐色,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晾干。炮制作用:梔子生品長于瀉火利濕,涼血解毒。炒梔子與焦梔子可緩和苦寒之性,免傷中氣。梔子對胃有刺激性,脾胃較弱者服用后易吐,炒后可除此弊。炒梔子和焦梔子均有清熱除煩的功用。炒梔子比焦梔子苦寒之性略強,一般熱較甚者可用炒梔子,脾胃較虛弱者可用焦梔子。梔子炭善于涼血止血。三、炒炭定義:炒炭是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武火或中火加熱,炒至藥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內(nèi)部呈棕褐色或棕黃色.要求:“炒炭存性”。定義:是指藥物在炒炭時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碳化的部分仍應保存藥物的固有氣味?;ā⑷~、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別藥物原形,如槐花、側柏葉、荊芥之類。目的:藥物增強或產(chǎn)生止血、止瀉作用。注意事項:質(zhì)地堅實的藥物宜用武火,質(zhì)地疏松的花、花粉、葉、全草類藥物可用中火。炒至一定程度時,因溫度很高,易出現(xiàn)火星,特別是質(zhì)地疏松的藥物如蒲黃、荊芥等,需噴淋適量清水熄滅。攤開晾涼,確認無余熱。干姜炮制方法:①干姜: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略泡,洗凈,潤透,切厚片或塊,干燥,篩去碎屑。②姜炭:取干姜塊置炒制容器中,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nèi)部棕褐色,噴淋少量清水,滅盡火星,略炒,取出晾干,曬去碎屑。③炮姜:先將凈河砂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武火炒熱,再加入干姜片或塊,不斷翻動,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篩去砂,晾涼。炮制作用:①干姜:能守能走,故對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濕者以及寒飲伏肺的喘咳頗為相宜。力速而作用較強。②姜炭:其辛味消失,守而不走,長于止血溫經(jīng)。其溫經(jīng)作用弱于炮姜,固澀止血作用強于炮姜。③炮姜:具有溫中散寒、溫經(jīng)止血的功能。其辛燥之性較干姜弱,溫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緩和持久,長于溫中止痛、止瀉和溫經(jīng)止血。蒲黃炮制方法:①蒲黃:取原藥材,揉碎結塊,除去花絲及雜質(zhì)。②蒲黃炭:取凈蒲黃,置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內(nèi),用中火加熱,炒至棕褐色,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晾干。炮制作用:蒲黃生品性滑,以行血化瘀,利尿通淋力勝。蒲黃炭性澀,止血力增強。第二節(jié)加輔料炒定義:凈制或切制后的藥與固體輔料同炒的方法。加輔料的目的:降低毒性,緩和藥性,增強療效和矯味矯臭等同時某些具有中間傳熱作用,能使藥物受熱均勻,炒后的飲片色澤一致,外觀質(zhì)量好。常用的加輔料炒的方法有麩炒、米炒、土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一、麩炒(又稱麥麩炒、麩皮炒)定義:將凈制或切制的藥物用麥麩熏抄的方法。麥麩具有和中作用。常用炒制補脾胃或作用強烈及有腥味的藥物?!胞滬熎ぶ埔挚嵝晕饌想酢?。目的:增強療效;緩和藥性;矯味矯臭。麩炒的操作方法:1.凈麩炒:先用中火或武火將鍋燒熱,再將麥麩均勻撒入熱鍋中,至起煙時投入藥物,快速均勻翻動并適當控制火力,炒至藥物表面呈黃色或老黃色時取出,篩去麥麩,放涼。每100Kg藥物,用麥麩10~15Kg。2.蜜麩炒:先用中火或武火將鍋燒熱,再將蜜麩均勻撒入熱鍋中,至起煙時投入藥物,快速均勻翻動并適當控制火力,炒至藥物表面呈金黃色或老黃色時取出,篩去.蜜麩,放涼。每100Kg藥物,用蜜麩10Kg。3.糖麩炒:先用中火或武火將鍋燒熱,再將糖麩均勻撒入熱鍋中,至起煙時投入藥物,快速均勻翻動并適當控制火力,炒至藥物表面顏色加深時取出,篩去糖麩,放涼。每100Kg藥物,用糖麩10Kg。麩炒一般用中火,鍋要預熱好,以“麩下煙起”為度。蒼術炮制方法:①蒼術:除雜、用水浸泡,潤透、切厚片,干燥。②麩炒蒼術:熱鍋,撒入定量麥麩,中火,冒煙時投藥,快速翻轉,炒至藥深黃色,麥麩呈焦黃,取出,篩去麥麩,放涼③焦蒼術:用中火加熱,炒至褐色時,噴淋少許清水,取出放涼,篩去碎屑。炮制作用:①生蒼術溫燥而辛烈,燥濕,祛風散寒力強。②麩炒后辛性減弱,緩和燥性,氣變芳香,增強了健脾和胃的作用。③焦蒼術:辛燥之性大減,以固腸止瀉為主。枳殼炮制方法:①枳殼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去瓤,切薄片,干燥,篩去碎落的瓤核。②麩炒枳殼先將炒制容器燒熱,均勻撒入定量的麥麩,用中火加熱,待煙起投入枳殼片,快速翻動,炒至淡黃色時取出,篩去麥麩,放涼。炮制作用:①生枳殼辛燥,作用較強,偏于行氣寬中消脹。②麩炒枳殼可緩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氣健胃消食。因其作用緩和,而適宜于年老體弱而氣滯者。用于宿食停滯,嘔逆噯氣,食積不化,風疹瘙癢。僵蠶炮制方法:①取原藥材,篩去灰屑,簸去絲毛,洗凈,曬干。②麩炒僵蠶先用中火將鍋加熱,均勻撒入定量麥麩,待起煙時加入凈僵蠶,急速翻炒至表面呈黃色時出鍋,篩去麩皮,放涼。炮制作用:生僵蠶辛散之力較強,藥力較猛。麩炒后疏風走表之力稍減,長于化痰散結。二、米炒定義:將凈制或切制后的藥物與米同炒的方法。“米制潤燥而澤”米炒藥物一般以糯米為佳,現(xiàn)多用大米,大米甘平,健脾和中,除煩止渴。目的:增強藥物的健脾止瀉作用;降低藥物的毒性;矯正不良氣味,如昆蟲類藥物。注意事項:炮制昆蟲藥物時,一般以米的色澤觀察火候,炒至米變焦黃或焦褐色為度。炮制植物類藥物時,觀察藥物的色澤變化,炒至黃色為度。黨參炮制方法:①黨參:除雜、潤透、切厚片,干燥。②米炒黨參:,中火加熱至米冒煙時投入黨參片拌炒,至黨參呈黃色,取出,篩去米,放涼③蜜炙黨參:稀煉蜜與黨參片拌勻悶透,文火加熱,不斷翻炒炒至黃棕色,不粘手時取出。(煉蜜20%)每100Kg黨參片,用熟蜜20Kg。炮制作用:①生品益氣生津力勝。②米炒黨參:氣變清香,能增強和胃、健脾止瀉作用。③蜜黨參:增強了補中益氣,潤燥養(yǎng)陰的作用。用于氣血兩虛之證。斑蝥炮制方法:①斑蝥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或取原藥材,除去頭、足、翅及雜質(zhì)。②米炒斑蝥將米置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中,用中火加熱至冒煙,投入斑蝥拌炒,至米呈黃棕色,取出,篩去米,除去頭、足、翅,攤涼。或者投入去頭、足、翅的斑蝥和米拌炒,至米呈黃棕色,取出,篩去米。炮制作用:①生斑蝥多外用,毒性較大,以攻毒蝕瘡為主。②米炒斑蝥毒性降低,氣味得到矯正,可內(nèi)服。斑蝥炮制解毒原理:斑蝥中的有毒物質(zhì)與有效成分都是斑蝥素,安全性低,斑蝥素質(zhì)84度開始升華,其升華點為110度,米炒鍋溫是128度,當斑蝥與米同炒時,由于斑蝥均勻受熱,使斑蝥素部分升華,部分被米吸附而含量降低,從而使其毒性降低。三、土炒定義: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與灶心土(伏龍肝)拌炒的方法。亦有用黃土、赤石脂炒者。目的:灶心土味辛性溫,能溫中燥濕,止嘔,止瀉?!瓣惐谕林疲`真氣驟補中焦”。常用來炮制溫脾止瀉的藥物。每100Kg藥物,用土粉25~30Kg。注意事項:灶心土成靈活狀態(tài)時,投入藥物。若土色變深,應及時更換新土。山藥炮制方法:①山藥: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大小分檔,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曬去碎屑。②土炒山藥:先將土粉置鍋內(nèi),用中火加熱至靈活狀態(tài),再投入山藥片拌炒,至表面均勻掛土粉時,取出,篩去土粉,放涼。③麩炒山藥: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待其冒煙時,投入山藥片,用中火加熱,不斷翻動至黃色時,取出,篩去麥麩,晾涼。山藥切片以春秋季為宜。炮制作用:①山藥以補腎生精,益肺陰為主。②土炒山藥以補脾止瀉為主。③麩炒山藥以補脾健胃為主。白術炮制方法:白術,土炒白術,麩炒白術炮制作用:①白術以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為主。②土炒白術,借土氣助脾,補脾止瀉力勝。③麩炒白術能緩和燥性,增強健脾,消脹作用。四、砂炒定義: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與熱砂共同拌炒的方法,稱為砂拌法,亦稱砂燙法。砂作為中間傳熱體,由于質(zhì)地堅硬,傳熱較快,與藥材接觸面積較大,所以用砂炒藥物可使其受熱均勻,又因砂炒火力強,溫度高,故適用于炒制質(zhì)地堅硬的藥材。目的:增強療效,便于調(diào)劑和制劑;降低毒性;便于去毛;矯臭矯味炒制方法:取制過的砂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武火加熱之滑利狀態(tài),容易翻動時,投入藥物,不斷用砂掩埋,翻動,至質(zhì)地酥脆或鼓起,外表呈黃色或較原色加深時,取出,篩去砂,放涼?;虺脽嵬度氪字新越〕?,干燥即得。砂的用量以能掩蓋所加藥物為度。注意事項:炒過毒性藥物的砂不可再炒其他藥物。鱉甲炮制方法:1) 鱉甲,醋鱉甲炮制作用:①鱉龜甲質(zhì)地堅硬,有腥臭氣。養(yǎng)陰清熱、潛陽息風之力較強。多用于熱病傷陰或內(nèi)傷虛熱。②醋鱉甲質(zhì)變酥脆,易于粉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并能矯臭矯味。醋制還增強藥物入肝消積、軟堅散結的作用。馬錢子炮制方法:馬錢子,制馬錢子(砂燙、油炸),馬錢子粉炮制作用:有大毒,具有通絡止痛。散結消腫的作用。①生馬錢子毒性劇烈,而且質(zhì)地堅硬,僅供外用。②制馬錢子毒性降低,可供內(nèi)服。且質(zhì)地酥脆易粉碎。③取制馬錢子,粉碎成細粉,測定士的寧的含量后,加適量淀粉,使含量符合規(guī)定,混勻,即得。減毒機理:士的寧和馬錢子堿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有毒成分。炮制后士的寧和馬錢子堿(下降明顯)的含量顯著減少,同時異士的寧和異馬錢子堿等開環(huán)化合物的含量明顯增加。這是由于在高溫條件下,加速了去氧化分解的物理化學變化過程,士的寧和馬錢子堿在加熱過程中醚鍵斷裂開環(huán),轉變成他們的異性結構和氮氧化合物。被轉化的這些生物堿毒性減小,且保留了或增加了某些生物活性。五、蛤粉炒(蛤粉炒、蛤粉燙)定義: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與蛤粉共同拌炒的方法。蛤粉是軟體動物文蛤或青蛤的貝殼,經(jīng)洗凈曬干研粉或煅后研粉而成。其味寒性寒,有清熱利濕、軟堅化痰的功能。蛤粉由于火力較弱,而且蛤粉顆粒細小,傳熱作用較砂稍慢,故能使藥物緩慢受熱,而適于炒制膠類藥物。目的:使藥物質(zhì)地酥脆,便于制劑和調(diào)劑;降低藥物的滋膩之性,矯正不良氣味。蛤粉的操作方法:將研細過篩后的蛤粉置熱鍋內(nèi),中火加熱至蛤粉滑利易翻動時減小火力,投入經(jīng)加工處理后的藥物,不斷沿鍋底輕翻燙炒至膨脹鼓起,內(nèi)部疏松時取出,篩去蛤粉,放涼。每100Kg藥物,用蛤粉30~50Kg。注意事項:膠塊切成立方丁,再大小分檔,分別炒制。炒制時火力不宜過大,以防藥物粘結、焦糊或“燙僵”。如溫度高可酌加冷蛤粉調(diào)節(jié)溫度。膠丁下鍋翻炒要速度快而均勻。蛤粉顏色加深后需及時更換。阿膠炮制方法:①阿膠:取阿膠搗成碎塊;或置文火上烘軟,趁熱切成1cm左右的小丁塊。②阿膠珠(蛤粉炒阿膠):取蛤粉適量置熱鍋內(nèi),用中火加熱炒至靈活狀態(tài)時,投入阿膠丁,不斷翻動,炒至鼓起呈類圓球形,內(nèi)無溏心時取出,篩去蛤粉,放涼。③蒲黃炒阿膠:蒲黃置熱鍋內(nèi),中火加熱至稍變色,投入阿膠丁,不斷翻動,至鼓起呈圓球形,內(nèi)無溏心。炮制作用:阿膠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作用。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心煩失眠,虛風內(nèi)動,溫燥傷肺,干咳無痰。如黃連阿膠湯阿膠?。ǜ蚍鄢窗⒛z),降低了滋膩之性,質(zhì)變酥脆,利于粉碎,同時也矯正了不良氣味,善于益肺潤燥。用于陰虛咳嗽,久咳少痰或痰中帶血。如補肺阿膠湯蒲黃炒阿膠以止血安絡力強。多用于陰虛咳血,崩漏,便血。如黃土湯、膠艾湯。六、滑石粉炒(滑石粉燙)定義: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與滑石粉共同拌炒的方法?;畚陡市院?,具清熱利尿作用。滑石粉質(zhì)地細膩而華麗,傳熱較緩慢,用滑石粉炒至藥物,由于其滑利細膩,與藥物接觸面積大,使藥物受熱均勻?;圻m用于韌性較大的動物類藥物。目的:使藥物質(zhì)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降低毒性及矯正不良氣味。操作方法:將滑石粉置熱鍋中,用中火加熱至靈活狀態(tài)時,投入經(jīng)加工處理后的藥物,不斷翻動,至藥物質(zhì)酥或鼓起或顏色加深時取出,篩出滑石粉,放涼,每100Kg藥物,用滑石粉40~50Kg。注意事項:一般用中火,防止藥物生熟不均或焦化?;凵珴勺兓野禃r應及時更換。魚鰾膠炮制方法:①魚鰾膠:除去雜質(zhì),微火烘軟,切成小方塊或絲;②滑石粉炒魚鰾膠炮制作用:①魚鰾膠:具有補腎益精,滋養(yǎng)筋脈,止血,散瘀功能。②滑石粉炒魚鰾膠:滋膩之性降低,腥臭之味得以矯正,炒制還使其質(zhì)地酥脆,便于粉碎。水蛭?炮制方法:①水蛭:洗凈,潤軟,切段。生用有毒,以破血逐瘀為主,多入煎劑②燙水蛭:中火加熱炒滑石粉至靈活狀態(tài),投入水蛭段,勤加翻動。炒至發(fā)泡鼓起,質(zhì)酥,呈黃棕色時取出,篩去滑石粉。炮制作用:水蛭具有破血逐瘀、通經(jīng)的作用;炒后降低毒性,質(zhì)地酥脆,易于粉碎,多入丸散劑第十二章炙法定義: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入一定量的液體輔料拌炒,使輔料逐漸滲入藥物組織內(nèi)部的炮制方法陳為炙法。藥物吸入輔料經(jīng)加熱炒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趨向,歸經(jīng)和理化性質(zhì)方面均能發(fā)生某些變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強療效、矯味矯臭、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等作用,從而達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療效。與炙法的區(qū)別:加輔料法使用固體輔料,掩埋翻炒使藥物受熱均勻或黏附表面共同入藥;加輔料炒的溫度較高,一般用中火或武火,在鍋內(nèi)翻炒時間較短,藥物表面顏色變黃或加深。炙法是用液體輔料,拌勻悶潤使輔料深入藥物內(nèi)部發(fā)揮作用;炙法所用溫度較低,一般用文火,在鍋內(nèi)翻炒時間稍長,以藥物炒干為宜。第一節(jié)酒炙法定義: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入定量黃酒拌炒的方法。黃酒氣味芳香,能升能降,宣行藥勢,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散寒、矯臭去腥的作用。酒炙法多用于活血化瘀、祛風通絡及動物類中藥。目的:改變藥性,引藥上行;增強活血通絡作用;矯臭去腥。酒炙的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藥(多用):將凈制或切制后的藥物與定量的黃酒拌勻,稍悶潤,待黃酒被吸盡后,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文火炒干,取出晾涼。此法適用于質(zhì)地較堅實的根及根莖類藥物。2.先炒藥后加酒:先將凈制或切制后的藥物,至炒制容器內(nèi),加熱至一定程度在噴灑定量黃酒炒干,取出晾涼。此法多用于質(zhì)地疏松的藥物。如五靈脂。一般用文火黃連炮制方法:①黃連;②酒黃連;③姜黃連:用姜汁拌勻,稍悶潤,待姜汁被吸盡后,置容器中,用文火加熱炒干④萸黃連:取吳茱萸加適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汁與黃連片拌勻。炮制作用:①黃連生用苦寒之性較強,長于瀉火解毒,清熱燥濕。②酒炙黃連能引藥上行,緩其寒性,善清頭目之火。③姜黃連可緩和其苦寒之性,止嘔作用增強。④吳茱萸可緩和其苦寒之性,以清氣分濕熱,散肝膽郁火為主。大黃炮制方法:①大黃:除去雜質(zhì),大小分開,洗凈,淋潤至軟,切厚片或小方塊,晾干或低溫干燥②酒大黃:加10%黃酒拌勻潤透,待酒被吸盡后,文火炒干,色澤加深,取出晾干。③熟大黃:用黃酒拌勻,悶潤至酒被吸盡,裝入蒸制或燉制容器內(nèi),密閉,隔水燉或蒸至大黃內(nèi)外均呈黑色時,取出,干燥。④大黃炭:武火炒至外表焦黑色。⑤醋大黃:加15%的米醋拌勻潤透,待醋被吸盡后,文火炒干。片面呈深棕色或棕褐色,取出。⑥清寧片:大黃片加水用武火煮爛后,加30%黃酒攪拌,再煮成泥狀,取出曬干后粉碎,過100目篩,取細粉加75%黃酒、40%煉蜜混合成團,置蒸籠內(nèi)蒸透,取出搓成圓條,50~55度低溫干燥,烘至七成干時,裝容器,悶約10天至內(nèi)外濕度一致,手摸有挺勁,切片炮制作用:①生大黃,苦寒沉降,氣味重濁,走而不守,直達下焦,瀉下作用峻烈,攻積導滯,瀉火解毒力強。②酒大黃酒炙后,其瀉下作用稍緩,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藥上行,以清上焦血分熱毒為主。③熟大黃經(jīng)酒蒸后,瀉下作用緩和,減輕腹痛之副作用,并增強活血祛瘀之功。④大黃炭瀉下作用極微,并有涼血化瘀止血作用。⑤醋大黃瀉下作用稍緩,以消積化瘀為主,如用于治食積痞滿,產(chǎn)后瘀停,癥瘕痞積。⑥清寧片瀉下作用緩和,具緩瀉而不傷氣,逐瘀而不敗正。大黃中含有蒽醌類衍生物。川芎炮制方法:川芎(用水泡至指甲能掐入外皮為度)、酒川芎炮制作用:川芎生品長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酒川芎能引藥上行,增強活血行氣止痛作用。白芍炮制方法:白芍、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土炒白超炮制作用:①白芍生品味酸能收,具有瀉肝火,平抑肝陽,養(yǎng)陰除煩的功能。②炒白芍寒性緩和,以養(yǎng)血和營、斂陰止汗為主。③酒炙后降低酸寒伐肝之性,入血分,善于調(diào)經(jīng)止血,柔肝止痛。④醋白芍,引藥入肝,斂血養(yǎng)血、疏肝解郁作用增強。⑤土炒白芍,可借土氣入脾,增強養(yǎng)血和脾、止瀉作用,適用于肝旺脾虛,腹痛腹瀉。續(xù)斷炮制方法:1續(xù)斷2酒續(xù)斷3鹽續(xù)斷(用鹽水)炮制作用:①續(xù)斷生品長于補肝腎、強筋骨、續(xù)折傷、止崩漏。②酒炙后通血脈、強筋骨、止崩漏作用增強。③鹽炙后引藥下行,補肝腎、強筋骨作用增強。當歸炮制方法:當歸(全當歸)、酒當歸、土炒當歸、當歸炭炮制作用:①當歸長于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腸通便。②酒當歸活血通經(jīng)、祛瘀止痛的作用增強。③土炒當歸,入脾補血作用增強,又能緩和油潤而不滑腸。④當歸炭止血和血為主。牛膝炮制方法:牛膝、酒牛膝、鹽牛膝炮制作用:①牛膝:具有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jīng)、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②酒牛膝:補肝腎、強筋骨、祛瘀止痛的作用增強。③鹽牛膝:能引藥下行走腎經(jīng),增強通淋行淤的作用。第二節(jié)醋制法定義: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入一定量醋拌炒的方法稱為醋炙法。醋炙法多用于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藥物。米醋,主入肝經(jīng)血分,具有收斂、解毒、散瘀止痛、矯味的作用。醋制法多用于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藥物。目的:降低毒性,緩和藥性;引藥入肝,增強活血止痛作用;矯臭矯味。操作方法:1.先炒藥后加醋先將凈選后的藥物,置炒制容器內(nèi),炒至表面熔化發(fā)亮(樹脂類),或炒哦至表面顏色改變,有腥氣溢出時,噴灑一定量米醋,炒至微干,出鍋后繼續(xù)翻動,攤開晾干。此法多用于樹脂類(如乳香、沒藥)、動物糞便類藥物(如五靈脂)。2.先拌醋后炒藥,此法適用于大多數(shù)植物類藥物。如商陸、芫花。每100Kg藥物,用米醋20~30Kg,最多不超過50Kg。注意事項:樹脂類、動物糞便類藥物必須用先炒藥后噴醋的方法,且出鍋要快,防熔化粘鍋,攤晾時宜勤翻動,以免相互粘結成團塊。甘遂(略)炮制方法:1生甘遂2醋甘遂炮制作用:①生甘遂有毒,藥力峻烈,以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為主。多入丸散②甘遂醋炒可降低毒性,緩和峻瀉作用芫花(略)炮制方法:1生芫花2醋芫花炮制作用:①生芫花有毒,峻瀉逐水力較猛。多外用。②醋芫花可降低毒性,緩和瀉下作用和腹痛癥狀。商陸(略)炮制方法:生商陸、醋商陸炮制作用:①生商陸:善于消腫解毒。②醋商陸:毒性降低,峻瀉作用緩和,以逐水消腫為主。延胡索炮制方法:延胡索、醋延胡索、酒延胡索炮制作用:①延胡索生用,止痛有效成分不宜溶出,效果欠佳。②醋延胡索,增強行氣止痛作用。③酒延胡索以活血、祛瘀、止痛為主。醋炙延胡索增效原理:延胡索含有多種生物堿,其中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丑素具有明顯的止痛作用,尤以延胡索乙素的作用最強。但游離生物堿難溶于水,經(jīng)醋炙后,延胡索中的生物堿與醋酸結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鹽,煎煮時易于溶出,延胡索生物堿和延胡索已素的煎出量增加,從而鎮(zhèn)痛和鎮(zhèn)靜作用增強。香附炮制方法:①香附②醋香附③香附炭④酒香附⑤四制香附:取凈香附?;蚱?,加入定量的生姜汁、食醋、黃酒、鹽水拌勻,稍悶潤,待汁液被吸盡后,置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內(nèi),文火炒干,至表面深棕色時,取出晾涼。香附100kg生姜5kg食醋和黃酒各10kg食鹽2kg炮制作用:①生香附上行胸膈,外達肌膚,故多入解表劑中,以理氣解郁為主。②醋香附能專入肝經(jīng),增強舒肝止痛作用,并能消積化滯。③四制香附,以行氣解郁、調(diào)經(jīng)散結為主。多用于脅痛、通經(jīng)等癥④酒香附能通經(jīng)脈,散結滯。⑤香附炭多用于婦女崩漏不止。柴胡炮制方法:北柴胡、醋北柴胡、南柴胡、醋南柴胡、鱉血柴胡炮制作用:①柴胡生用,升散作用較強,多用于解表退熱。②醋柴胡能緩和升散之性,增強舒肝止痛作用。③鱉血柴胡能填陰滋血,抑制其浮陽之性,增強清肝退熱的功效。乳香炮制方法:1乳香2醋乳香3炒乳香炮制作用:①乳香生用氣味辛烈,對胃的刺激性較強,易引起嘔吐,但活血消腫、止痛力強。②醋乳香可緩和刺激性,利于服用,便于粉碎,增強活血止痛、收斂生肌的功效。并可矯味矯臭。③炒乳香與醋乳香基本相同。醋青皮(略)第三節(jié)鹽炙法定義: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入一定量食鹽水拌炒的方法。食鹽有清熱涼血,軟堅散結,潤燥的作用。鹽炙法多用于補腎固精、療疝、利尿和瀉相火的藥物。鹽炙法目的:引藥下行,增強療效;增強滋陰降火作用;緩和藥物辛燥之性.:操作方法;1.先拌鹽水后炒2.先炒藥后加鹽水注意事項:含粘液質(zhì)多的車前子、知母等藥物,不宜先用鹽水拌勻。杜仲制法:杜仲、鹽杜仲作用:杜仲生品較少應用,一般僅用于浸酒。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能。鹽杜仲可引藥入腎,直達下焦,溫而不燥,增強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黃柏制法:黃柏、鹽黃柏、酒黃柏、黃柏炭作用:黃柏生用具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的功能。鹽黃柏可引藥入腎,緩和苦燥之性,增強滋腎陰、瀉相火、退虛熱的作用。酒黃柏可降低苦寒之性,免傷脾陽,并借酒升騰之力,引藥上行,清血分濕熱。黃柏炭清濕熱之中兼具澀性。多用于便血、崩漏下血。第四節(jié)姜炙法定義: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入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稱為姜炙法。姜汁能溫中止嘔、化痰止咳。姜炙法多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嘔的藥物。操作方法:將凈藥物與定量的姜汁拌勻,使姜汁逐漸滲入藥物內(nèi)部。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文火炒至規(guī)定程度,取出晾涼?;驅⑺幬锱c姜汁拌勻,待姜汁被吸盡后,進行干燥。此法適用于質(zhì)地較堅實的根及根莖類藥物。注意事項:制備姜汁時,水的用量不宜過多,一般以最后所得姜汁與生姜的比例1:1為宜。姜汁的制備方法:榨汁、煮汁厚樸炮制方法:厚樸,姜厚樸炮制作用:厚樸生品辛味峻烈,對咽喉有刺激性,故內(nèi)服一般不生用。燥濕消痰,下氣除滿。姜炙后可消除對咽喉的刺激性,并增強寬中和胃的功效。竹茹(略)竹茹:清熱化痰,除煩的功能。姜竹茹:增加降逆止嘔的作用。第五節(jié)蜜炙法定義: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入定量熟蜜拌炒的方法。熟蜜有甘緩益脾、潤肺止咳、矯味的作用。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補脾益氣的藥物。練蜜時加熱至滿鍋起魚眼泡,用手捻之有黏性,兩指間尚無長白絲出現(xiàn)時,迅速出鍋。目的: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增強補脾益氣的作用;緩和藥性;矯味和消除副作用。操作方法:1、 先拌蜜后炒藥2、 先炒藥后加蜜注意事項:一般質(zhì)地疏松、纖維性多的藥物用蜜量宜大;質(zhì)地堅實,黏性較強,油分較多的藥物用蜜量宜小。甘草炮制方法:甘草,炙甘草炮制作用:①甘草味甘偏涼,長于瀉火解毒,化痰止咳。②炙甘草甘溫,以補脾和胃,益氣復脈力勝。黃芪炮制方法:黃芪,炙黃芪炮制作用:①黃芪生用長于益衛(wèi)固表,托毒生肌,利尿退腫。②炙黃芪甘溫而偏潤,長于益氣補中。多用于脾肺氣虛、食少便溏。麻黃炮制方法:麻黃,蜜麻黃,麻黃絨,蜜麻黃絨炮制作用:①麻黃生用發(fā)汗解表和利水消腫。②麻黃性溫偏潤,辛散發(fā)汗作用緩和,以宣肺平喘力勝。③麻黃絨作用緩和,適于老人、幼兒及虛人風寒感冒。④蜜麻黃絨作用更緩和,適于表證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兒及體虛患者。枇杷葉、款冬花、百合第六節(jié)油炙法(酥炙法)定義: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入定量熟蜜拌炒的方法。藥物油炙所用輔料包括植物油和動物脂(習稱動物油)。常用的植物油主要是麻油(芝麻油),也有用菜油的。最常用的動物油是羊脂油,酥油亦有應用。目的:增強療效;利于粉碎,便于制劑和服用。操作方法:油炒、油炸、油脂涂酥烘烤。淫羊藿炮制方法:淫羊藿,炙淫羊藿炮制作用:①淫羊藿甘、辛,溫。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淫羊藿生用亦祛風濕,強筋骨力勝。②炙淫羊藿,借助羊脂油甘熱,能溫散寒邪,補腎助陽,協(xié)同增強淫羊藿溫腎助陽作用。蛤蚧、三七第十三章煅法鍛法:將藥物直接放于無煙爐火中或適當?shù)哪突鹑萜鲀?nèi)煅燒的方法,稱為鍛法。有些藥物鍛紅后,還要趁熾熱投入規(guī)定的液體輔料中淬之,稱為“煅淬法”。主要適用于礦物類中藥,以及質(zhì)地堅硬的藥物,如貝殼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蟲膠色素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直沖魚形打火機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PC專用不銹鋼螺桿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苗圃基地苗木種質(zhì)資源保護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股權投資信托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口貿(mào)易合同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與應用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度新聞發(fā)布會導演聘用合同正式簽署3篇
- 二零二四年農(nóng)業(yè)灌溉管道水暖設備租賃合同3篇
- 2025年度高空建筑拆除鋼管腳手架施工合同
- 2025年度船舶設計份額轉讓與知識產(chǎn)權保護合同4篇
- GB/T 10739-2023紙、紙板和紙漿試樣處理和試驗的標準大氣條件
- 《心態(tài)與思維模式》課件
- 物流服務項目的投標書
- C語言程序設計(慕課版 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行業(yè)會計比較(第三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值機業(yè)務與行李運輸實務(第3版)高職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高考英語語法填空專項訓練(含解析)
- 危險化學品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標準化課件
- 巨鹿二中骨干教師個人工作業(yè)績材料
- 《美的歷程》導讀課件
- 心電圖 (史上最完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