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源化利用_第1頁
生物質能源化利用_第2頁
生物質能源化利用_第3頁
生物質能源化利用_第4頁
生物質能源化利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萘和芘在顆?;钚蕴可系奈叫袨檠芯?研究背景

2研究方法

3研究結果

4結論目錄1研究背景1.1多環(huán)芳烴概況多環(huán)芳烴(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是指分子中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苯環(huán)的碳氫化合物,具有“三致效應”。1.2PAHs捕集分離技術催化裂解氣相PAHs顆粒物和粉塵上PAHs吸附分離布袋除塵旋風除塵器等PAHs控制技術礦物類吸附劑炭基吸附劑鈣基吸附劑炭基吸附劑炭基吸附劑炭基吸附劑吸附性能較低高去除效率性質穩(wěn)定且易再生鈣基礦物類吸附劑VS特殊的表面物理結構和化學性質2研究方法吸附實驗在如圖所示的固定床吸附裝置中進行,對PAHs在不同吸附劑上的吸附行為進行分析。12344576a6b空氣排空41.空氣泵;2.轉子流量計;3.飽和器;4.加熱控溫裝置;5.預熱段;6a/b.氣體采樣裝置;7.吸附柱

固定床實驗裝置示意2.1吸附等溫線吸附等溫線是在溫度一定時,吸附量與吸附質平衡分壓的關系。pqⅡpqⅢpqⅣpqⅤpqⅠⅠ型等溫線一般是單分子層吸附,其特點是在低分壓區(qū),吸附曲線迅速上升,發(fā)生微孔填充,當相對分壓進一步上升,等溫線變得平坦,進入表面吸附過程。Ⅱ型等溫線是常見的物理吸附等溫線,也稱為BET型等溫線。在低分壓區(qū)時為單分子層吸附,但隨壓力增加,形成多分子層吸附。

Ⅲ型等溫線多見于憎液性表面發(fā)生的多分子層吸附,或固體和吸附質的吸附相互作用小于吸附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吸附體系

Ⅳ型等溫線在低分壓區(qū)為單分子層吸附,然后隨壓力增加,在吸附劑的孔結構中產生毛細凝聚。Ⅴ型等溫線,也發(fā)生在多孔固體上,表面作用也與類型Ⅲ類似,在低分壓下就發(fā)生多分子層吸附,隨分壓的上升發(fā)生毛細凝聚。2.2實驗試劑萘(低毒、揮發(fā)性強、難捕集)芘(分子量大、持留性強、難降解)活性炭顆粒(AC-A)改性活性炭(AC-B)比表面積(m2/g)783.646722.788微孔容積(mL/g)0.4240.834總孔容積(mL/g)0.4491.266平均孔徑(nm)2.2907.008吸附劑的微觀特征AC-A50×

AC-B50×AC-A400×AC-B400×AC-A2000×AC-B2000×3結果與分析3.1萘的吸附行為分析3.2芘的吸附行為分析3.1萘的吸附行為分析模型擬合結果模型參數AC-AAC-BLangmuirKL3.19807.1676q0.26940.3011R0.91970.9744FreundlichKF0.24390.3048nf1.81142.7584R0.86920.9365BETKB23.5117351.2461q0B0.08440.1186R0.72120.7815循環(huán)吸附行為分析(AC-B)3.2芘的吸附行為分析模型擬合結果模型參數AC-AAC-BLangmuirKL2.51143.2180q0.40770.5005R0.97820.9714FreundlichKF0.43550.5359nf1.35471.5005R0.97590.9550BETKB7.08779.9529q0B0.16640.2028R0.97630.9583循環(huán)吸附行為分析(AC-B)4結論兩種活性炭吸附劑均對萘和芘表現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其中改性活性炭的飽和吸附量高于原活性炭顆粒。萘和芘在活性炭顆粒(AC-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