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yī)綜合考研生理部分_第1頁
西醫(yī)綜合考研生理部分_第2頁
西醫(yī)綜合考研生理部分_第3頁
西醫(yī)綜合考研生理部分_第4頁
西醫(yī)綜合考研生理部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部分生理學第1章緒論考綱要求①體液、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機體的內環(huán)境和穩(wěn)態(tài)。②生理功能的神經(jīng)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和自身調節(jié)。③體內的反饋控制系統(tǒng)。復習要點一、機體的內環(huán)境和穩(wěn)態(tài).體液體液的組成及占體重的百分比如下:細胞內液(40%)體液(60%)血漿5%細胞外液20%組織間液15%,功能性細胞外液+無功能性細胞外液.內環(huán)境人體內絕大多數(shù)細胞并不與外環(huán)境相接觸,而是浸浴于機體內部的細胞外液中,因此細胞外液是細胞直接接觸和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生理學中將圍繞在多細胞動物體內細胞周圍的體液,即細胞外液,稱為機體的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也稱自穩(wěn)態(tài),是指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如溫度、pH、滲透壓和各種液體成分等的相對恒定狀態(tài)。內環(huán)境理化性質的相對恒定并非固定不變,而是可在一定范圍內變動但乂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是?種動態(tài)平衡。穩(wěn)態(tài)的維持是機體自我調節(jié)的結果,需要全身各系統(tǒng)和器官的共同參與和相互協(xié)調。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是細胞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條件,也是機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纠?】2005N01A機體的內環(huán)境是指A.體液D.血漿二、機體生理功能的調節(jié)B.細胞內液C.細胞外液E.組織間液機體對各種功能活動進行調節(jié)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即神經(jīng)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和自身調節(jié)。lo神經(jīng)調節(jié)(1)定義神經(jīng)調節(jié)是通過反射而影響生理功能的一種調節(jié)方式,是人體生理功能調節(jié)中最主要的形式。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動的基本過程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jīng)、神經(jīng)中樞、傳出神經(jīng)和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反射須在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完整的基礎上得以正常進行。反射弧的任何?個環(huán)節(jié)被阻斷,反射將不能完成。2)特點①是人體生理功能調節(jié)中最主要的形式。②自動化、快速、準確、持續(xù)時間短暫。.體液調節(jié)(1)定義體液調節(jié)是指體內某些特殊的化學物質通過體液途徑而影響生理功能的一種調節(jié)方式。2010考研西醫(yī)綜合輔導講義

(2)特點反應速度慢、不夠精確、作用時間持久、作用范圍廣。.自身調節(jié)(1)定義自身調節(jié)是指組織細胞不依賴神經(jīng)或體液因素,自身對環(huán)境刺激發(fā)生的一種適應性反應。(2)特點涉及范圍小(只限于該器官、組織和細胞)、幅度小、不十分靈敏。.調節(jié)類型的判斷機體對各種生理活動的調節(jié)方式有三種:神經(jīng)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和自身調節(jié)。判斷調節(jié)類型的方法,就是看這種生理活動的調節(jié)過程中是否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動和體液因素的參與:由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動進行的調節(jié)是神經(jīng)調節(jié);由體液因素進行的調節(jié)是體液調節(jié);既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動,又無體液因素參與的調節(jié)就是自身調節(jié)。如唾液分泌的調節(jié)完全是神經(jīng)反射性的。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對血糖濃度的調節(jié)就屬于體液凋節(jié)。當平均動脈壓在60一MOmmllg范圍波動時,腦血流可通過自身調節(jié)機制使腦血流量保持恒定。當腎動脈灌注壓在80?180nlmHg范圍波動時,通過自身調節(jié)可使腎血流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纠?】2007N01A下列關于體液調節(jié)的敘述,錯誤的是A.不受神經(jīng)系統(tǒng)控制B.通過特殊化學物質實現(xiàn)c.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 D.反應比神經(jīng)調節(jié)緩慢【例3】2006N01A機體處于寒冷環(huán)境時,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屬于A.神經(jīng)調節(jié)?B.自身調節(jié)c.局部調節(jié)D.體液調節(jié) E.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例4】2002N01A破壞反射弧中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下列哪一種調節(jié)將不能進行?A.神經(jīng)調節(jié) B.體液調節(jié)c.自身調節(jié)D.旁分泌調節(jié)E.自分泌調節(jié)【例5】1999N01A下述情況中,屬于自身調節(jié)的是。A一人在過度通氣后呼吸暫停 B.全身血壓維持相對恒定c.體溫維持相對恒定D.血糖水平維持相對恒定 E.平均動脈壓在一定范圍內升降時,腎血流量維持相對恒定體內的控制系統(tǒng)包括非自動控制系統(tǒng)、反饋控制系統(tǒng)和前饋控制系統(tǒng)三大類。但大綱只要求掌握反饋控制系統(tǒng)。反饋有負反饋和正反饋兩種形式。在正常人體內,大多數(shù)情況下為負反饋調節(jié)。.負反饋調節(jié)和正反饋調節(jié)的區(qū)別I正反饋控制系統(tǒng)II正反饋控制系統(tǒng)I比例,I比例,I大多數(shù)情況下的控制機制I少數(shù)情況下的控制機制I I受控部分發(fā)出的反饋信息調整控制部分的活 I受控部分發(fā)出的反饋信息促進與加強控制部 II定義I動,最終使受控部分的活動朝著與它原先活動I分的活動,最終使受控部分的活動朝著與它原II I相反的方向改變 I先活動相同的方向改變I作用I起糾正、減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I起加強控制信息的作用I I①減壓反射 I①排尿反射、排便反射II I②肺牽張反射 I②分娩過程II舉例I③動脈壓感受性反射 I③神經(jīng)纖維膜上達到閾電位時Na'通道開放 |I I④代謝增強時02及C02濃度的調節(jié) |④血液凝固過程II |⑤甲亢時TSH分泌減少 |⑤胰蛋白前原激活的過程有正反饋 I注意:尤其要記住正、負反饋調節(jié)欄里的幾個??嫉摹芭e例”,這往往是解題的關鍵。.解題技巧解題時請注意,按控制論觀點,任何反饋控制系統(tǒng)都應該包括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組成的“閉合回路”16第二部分生理學(閉環(huán)系統(tǒng)),且其調節(jié)機制中都設置了一個“調定點”。否則,不能稱為反饋調節(jié)。如醛固酮增多引起血K'降低就不屬于負反饋調節(jié)。醛固酮作用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增加K+的排泄和水的重吸收,引起血K'降低,該生理過程中既無''閉合回路",也無“調定點”,因此不屬于負反饋調節(jié)。【例612008N01A從控制論的觀點看,對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具有重要作用的調控機制是A.非自動控制 B.負反饋控制C.正反饋控制 D.前饋控制[例7]2004N01A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的重要調節(jié)方式是A.負反饋調節(jié) B.自身調節(jié),C.正反饋調節(jié)D.體液性調節(jié)E.前反饋調節(jié)[例8]1998N01A維持機體穩(wěn)態(tài)的重要調節(jié)過程是A.神經(jīng)調節(jié)B.體液調節(jié) C.自身調節(jié)D.正反饋調節(jié)E.負反饋調節(jié)【例9】1995N0146X下列現(xiàn)象中,哪些存在著正反饋?A.肺牽張反射B.排尿反射C.神經(jīng)纖維膜上達到閾電位時Na+通道的開放D.血液凝固過程【例10】2003N01A屬于負反饋調節(jié)的過程見于A.排尿反射 B.減壓反射 C.分娩過程D.血液凝固 E?排便反射【例11】1999N0139X下列哪些現(xiàn)象中存在正反饋?A.血液凝固過程B.心室肌纖維動作電位0期去極時的Na+內流c.排卵前期,成熟的卵泡分泌-大量雌激素對腺垂體分泌黃體生成素的影響D.婦女絕經(jīng)后,由于卵巢激素分泌減少引起的血和尿中的促性腺素濃度升高A.正反饋機制 B_負反饋機制、c.兩者均有 D.兩者均無【例12】1996N0117c胰蛋白酶原激活的過程有【例13】1996N0118c雌激素對促性膀.激素的調節(jié)中有??键c 生理調節(jié);正、負反饋調節(jié)的區(qū)別及舉例。參考答案——詳細解答見《西醫(yī)綜合歷年真題精析》1.C2.A9.BCD10B3.E4.A11.ABC12.A5.E6.B7.A8.E13.C2010考研西醫(yī)綜合輔導講義第2章細胞的基本功能考綱要求①細胞的跨膜物質轉運:單純擴散、經(jīng)載體和經(jīng)通道易化擴散、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主動轉運、出胞和入胞。②細胞的跨膜信號轉導:由G蛋白耦聯(lián)受體、離子通道受體和防耦聯(lián)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③神經(jīng)和骨骼肌細胞的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及其簡要的產(chǎn)生機制。④刺激和閾刺激,可興奮細胞(或組織),組織的興奮、興奮性及興奮后興奮性的變化。電緊張電位和局部電位。⑤動作電位(或興奮)的引起和它在同 細胞上的傳導。⑥神經(jīng)-骨骼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⑦橫紋肌的收縮機制、興奮.收縮耦聯(lián)和影響收縮效能的因素。復習要點一、物質的跨膜轉運

物質的跨膜轉運方式包括單純擴散、經(jīng)載體或經(jīng)通道易化擴散、原發(fā)性或鎘發(fā)性主動轉運、出胞和入胞。其中,單純擴散易化擴散和主動轉運是小分子物質的跨膜轉運方式,出胞或入胞是大分子物質的跨膜轉運方式。]1 1單純擴散1易化擴散11主動轉1運 11 11 1 1| |02>C02、N2、H20、乙醇11葡萄糖進入紅細胞、普通細胞11腸及腎小管吸收葡萄糖 I1舉例 111111 1尿素、甘油等的跨膜轉運|離子(K+、Na+、C1-,ca+)INa+泵、Ca+泵、H+-K+泵|1 11 11 1 11 1物質分子或離子從高濃度1物質從高濃度梯度或高電位梯1物質分子或離子逆濃度差 11移動方向111111 1的一側移向低濃度的一側1度一側移向低梯度的一側1或逆電位差移動 11 11 11 1 11移動過程1無需幫助,自由擴散1需離子通道或載體的幫助1需“泵”的參與 11 11 11 1 1 11 1達細胞膜兩側濃度相等或 1達細胞膜兩側濃度相等或電化1111終止條件111受“泵”的控制 11 1電化學勢差=0時停I上11 11學勢差二0時停止1111 1 111I I不消耗所通過膜的能量 I不消耗所通過膜的能量 I消耗了能量 II能量消耗I I II能量來自高濃度本身勢能I能量來自高濃度本身勢能I屬于被動轉運I由膜或膜所屬細胞供給注意:①葡萄糖的轉運既可通過載體介導的易化擴散,又可通過繼發(fā)性主動轉運進行:紅細胞和普通細胞攝取葡萄糖——經(jīng)載體易化擴散;小腸上皮細胞和腎小管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伴隨N/重吸收的繼發(fā)性主動轉運。②水分子透過細胞膜——單純擴散+經(jīng)通道易化擴散。記憶:①單純擴散在于“簡單”——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載體;②易化擴散在于“容易”——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載體(或通道);③主動轉運在于“主動”——需要消耗能量;④繼發(fā)性主動轉運在于“繼發(fā)”——能量是借助原動力A.單純擴散, B.載體中介的易化擴散c.通道中介的易化擴散D.原發(fā)性主動轉運E.繼發(fā)性主動轉運【例1】’1999N093B葡萄糖通過小腸黏膜或腎小管吸收屬于[例2]1999N094B葡萄糖通過一般細胞膜屬于A易化擴散B.主動轉運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第二部分生理學【例3】1992N0105c氧由肺泡進入血液【例4】1992N01061葡萄糖由血液進入腦細胞【例5】1997N011A腸上皮細胞由腸腔吸收葡萄糖,是屬于A.單純擴散 B.易化擴散D.入胞作用 E.吞噬[例6]1998N02A葡萄糖從細胞外液進入紅細胞內屬于A.單純擴散 B.通道介導的易化擴散D.主動轉運 E.入胞作用[例7]2004N04A與腸黏膜細胞吸收葡萄糖關系密切的轉運過程是A.oHC03一的被動吸收 B.Na+的主動吸收D.C1一的被動吸收 E.Ca”的主動吸收.單純擴散C.主動轉運c.載體介導的易化擴散C.K+的主動吸收能以單純擴散跨膜流動的物質都是脂溶性的和少數(shù)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質。大散的方向及速度取決于:①該物質在細胞膜兩側的濃度差;②膜對該物質的通透性(與物質的脂溶性和分子大小有關)。2,易化擴散易化擴散是指物質的擴散是在通道或載體幫助下完成的,這些通道或載體是位于細胞膜結構中的些特殊蛋白質分子。易化擴散是非脂溶性物質的轉運方式之一。I經(jīng)載體易化擴散II經(jīng)載體易化擴散1介導方式1借助于通道蛋白質的介導11 11借助于載體蛋白質的介導11 1 11轉運方向1順濃度梯度或電位梯度進行11 111順濃度梯度進行1 1 1 1I轉運速率|快(106-108個離子/秒):/秒)(6版為一一105) |1 111慢(102?1一個離子或分子11 1 1,特性1離子通道具有離子選擇性和門控特性學結構特異性 11 111載體與溶質的結合具有化1I I①相對特異性,特異性無載體蛋白質高'' I①化學結構特異性II特點I②通道的導通有開放和關閉兩種不同狀態(tài)I②競爭性抑制II I③無飽和現(xiàn)象一 I③飽和現(xiàn)象1舉例 |帶電離子K'、Na'、cl-、ca2'的快速移動的跨膜轉運 II I1葡萄糖、氨基酸、核甘酸等1離子通道有靜息、激活和失活三種功能狀態(tài),通道對離子的導通表現(xiàn)為開放和關閉兩種狀態(tài)。離子通道可分為電壓門控通道、化學門控通道和機械門控通道等。離子通道的兩個重要特征為離子選擇性和門控特性?!纠?】2001N0IA、21J;30N02A下列各項跨膜轉運中,哪一項沒有飽和現(xiàn)象?A.繼發(fā)性主動轉運 B.原發(fā)性主動轉運C.易化擴散D.單純擴散 E.Na+—Ca+交換注意:①無飽和現(xiàn)象者——單純擴散、經(jīng)通道易化擴散。, ②有飽和現(xiàn)象者——經(jīng)載體易,?Lff'散、原發(fā)性主動轉運、繼發(fā)性主動轉運、鈉泵、鈣泵。3.原發(fā)性主動轉運原發(fā)性主動轉運是指離子泵利用分解ATP產(chǎn)生的能量將離子逆濃度梯度和(或)電位梯度進行跨膜轉運的過程。體內存在的重要離子泵包括鈉泵(Na'、K'-ATPiW)、鈣泵(ca2'?ATP酶)、質子泵(K''-ATP酶、H'—ATP酶)等。細胞宜接利用代謝產(chǎn)生的能量將物質逆濃度差或電位梯度進行跨膜轉運.(1)鈉泵①鈉泵是鑲嵌在細胞膜上的脂質雙分子層中的一種特殊蛋白質,普遍存在于哺乳動物的細胞膜上。②維持細胞膜內外Na'、K'濃度差。正常時細胞內K'濃度約為細胞外液中的30倍左右,細胞外液中2010考研西醫(yī)綜合輔導講義Na'濃度為胞質中的10倍左右。一個細胞約將它所獲能量的20%?30%用于鈉泵的轉運。③鈉泵活動造成的細胞內高K'為胞質內許多代謝反應所必需。如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就需要高K'環(huán)境。④鈉泵活動能維持胞內滲透壓和細胞容積。⑤建立Na'的跨膜濃度梯度,為繼發(fā)性主動轉運的物質提供勢能儲備。如Na''tf交換、Na'.Ca。'交換,以及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腸和腎小管被吸收的過程中,H’、Ca"、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逆濃度梯度轉運,都是利用Na'經(jīng)主動轉運造成的跨膜濃度梯度作為驅動力。⑥鈉泵活動形成的跨膜離子濃度梯度也是細胞發(fā)生電活動的前提條件。⑦鈉泵活動是生電性的,可直接影響膜電位,使膜內電位的負值增大。⑧鈉泵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以分解ATP釋放能量。每分解1分子ATP,可將3個Na.移出胞外,同時將2個“移入胞內。⑨哇巴因是鈉泵的特異性抑制劑。注意:(1.7版生理學P23表2-1顯示:正常細胞外液的Na'濃度為145minol/L,胞質為18nmoL/L(6版為12mmo^I-),故細胞外液Na'濃度約為胞質中的8(12)倍左右。但6、7版生理學均為10倍左右.可見6、7版數(shù)據(jù)前后是矛盾的,2—5版生理學此數(shù)據(jù)為12倍。(2)6版生理學 個細胞約將它所獲能量的1/3以上用于鈉泵的轉運.5版、7版生理學 個細胞約將它所獲能量的20%。30%用于鈉泵的轉運。【例9】2004N02A、1998N03A、1996N01A細胞膜內外正常N_a+和K。濃度差的形成和維持是由于A.膜安靜時K'通透性大B.膜興奮時Na'通透性大C.Na'易化擴散的結果D.膜上Na'泵的作用E.膜上Ca+泵的作用【例10】2008N0151X用哇巴因抑制鈉泵活動后,細胞功能發(fā)生的變化有A.靜息電位絕對值減小 B.動作電位幅度降低c.Na'-ca"交換增加 D.胞質滲透壓升高【例11】1991N0114X鈉泵的生理作用是A.逆濃度差將細胞內的Na+移出膜外,同時將細胞外的K'移入膜內B.阻止水分進入細胞 c.建立離手勢能貯備D.是神經(jīng)、肌肉組織具有興奮性的離子基礎注意:本題如按5版生理學答案為ACD,如按6版生理學,作者認為答案為ABCD。因為6版P14、15,專門講到了“鈉泵”對胞質滲透壓和細胞容積穩(wěn)定性的影響:P15有原文一句:”如果用鈉泵抑制荊哇巴因將鈉泵活動抑制,則由于漏入胞質的Na'和Cl一多于從胞質漏出的K',使胞質的滲透壓升高,于是水進入細胞內,使細咆發(fā)生腫脹”。這句話的含義表明:無鈉泵,水分進入細胞內,反過來有鈉泵.水分被阻止于細胞外。7版生理學已刪除該知識點。原給出的答案為ACD?!纠?2】2003N02A下列關于Na'.K’泵的描述,錯誤的是Ao僅分布于可興奮細胞的細胞膜上 B.是一種鑲嵌于細胞膜上的蛋白質c.具有分解ATP而獲能的功能D.能不斷將Na'移出細胞膜外,而把K'移入細胞膜內E.對細胞生物電的產(chǎn)生具有重要意義(2)鈣泵鈣泵主要分布于質膜、內質網(wǎng)或肌質網(wǎng)膜上。質膜鈣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將1個Ca。'由胞質內轉運至胞外。肌質網(wǎng)或內質網(wǎng)鈣泵則每分解1分子ATP,可將2個Ca。'從胞質內轉運至肌質網(wǎng)或內質網(wǎng)內。兩種鈣泵的共同作用可使胞質內游離CaJ濃度保持為細胞外液的萬分之一,這一狀態(tài)對維持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例13】1999N0140X下述哪些過程需要細胞本身耗能?A.維持正常的靜息電位 B.膜去極化達閾電位時的大量Na'內流第二部分生理學C.動作電位復極相中的K'外流D.骨骼肌細胞胞漿中,ca2'向肌漿網(wǎng)內部的聚集.繼發(fā)性主動轉運應與原發(fā)性主動轉運相鑒別。1 111 111原發(fā)性主動轉運11繼發(fā)性主動轉運1 1 11轉運方向1 111逆濃度梯度或電位梯度11逆濃度梯度或電位梯度1 1 11是否耗能1 1-11必需消耗能量 1 1必需消耗能量I鈉泵分解ATP供能 |來自Na'在膜兩側的濃度勢能差能量來源I II直接利用ATP分解供能I間接利用鈉泵分解ATP的能量I |Na'移出胞外 |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腸和腎小管的吸收II舉例 I I神經(jīng)末梢在突觸間隙攝取肽類神經(jīng)遞質II |K'移入胞內 |甲狀腺上皮細胞聚碘,Na'—H'交換和Na+-ca2+交換I.出胞和入胞小分子物質可以通過物理擴散或經(jīng)膜蛋白的介導穿越細胞膜,但大分子物質或物質團塊不能穿越細胞膜,它們可通過形成質膜包被的囊泡,以出胞或入胞的方式完成跨膜轉運。I出胞 I入胞I I是指胞質內的大分子物質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 I是指大分子物質或物質團塊借助于細胞膜形成ITOC\o"1-5"\h\z\o"CurrentDocument"I定義I IIII出細胞的過程 I吞噬泡或吞飲泡的方式進入細胞的過程 II特點I細胞排出大分子物質 I大分予物質進入細胞I I主要見于細胞的分泌活動: IIII內分泌腺細咆將合成的激素分泌到血液、組織液I主要見于細胞外某些團塊物質進一細胞的過程:II舉例I I部分多肽類激素、抗體、運TOC\o"1-5"\h\z鐵蛋白、LDL |I |外分泌腺細胞將酶原、黏液分泌到腺管的管腔中I病毒(流感、脊灰)、大分子營養(yǎng)物質等 II I神經(jīng)纖維末梢突觸囊泡內神經(jīng)遞質的釋放 I人胞分吞噬和吞飲,吞飲又分為液相入胞和受體介導入胞。吞噬——是指物質顆粒或團塊進入細胞的過程,形成的吞噬泡直徑較大(l-2um),只發(fā)生在單核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特殊細胞。吞飲——吞飲過程可在幾乎所有的細胞發(fā)生,形成的吞飲泡直徑較小(0.1-O.2um)o液相入胞——是指細胞外液及其所笛的溶質以吞飲泡的形式連續(xù)不斷地進入胞內,是細胞本身固有的活動,進入細胞的溶質量和溶質的濃度成正比。 '受體介導入胞——是通過被轉運物與膜受體的特異性結合,選擇性促進被轉運物進入細胞的一種人胞方式?!纠?4】2004N03A運動神經(jīng)纖維末梢釋放ACh屬于A單純擴散B.易化擴散 C.主動轉運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9.幾種??嘉镔|的跨膜轉運方式總結如下-11葡萄糖從腸腔內、腎小管吸收11I繼發(fā)性主動轉運(伴隨Na'的重吸收)11-11葡萄糖被紅細胞攝取1111經(jīng)載體易化擴散11-11葡萄糖被腦細胞攝取1111經(jīng)載體易化擴散11-11Na'的跨膜轉運1?11主動轉運、經(jīng)通道易化擴散11-11ca2'的跨膜轉運111主動轉運、經(jīng)通道易化擴散1I單胺類、肽類遞質、碘的攝取I單胺類、肽類遞質、碘的攝取I繼發(fā)性主動轉運I水分子II水分子I0:、C02、NH3、N2、乙醇、尿素等通過細胞膜|單純擴散2010考研西醫(yī)綜合輔導講義【例15】2006N02AC02和NH3在體內跨細胞膜轉運屬于A.單純擴散 B.易化擴散c.出胞或入胞D.原發(fā)性主動轉運 E.繼發(fā)性主動轉運【例16】2005N02A在細胞膜的物質轉運中,Na'跨膜轉運的方式是A.單純擴散和易化擴散B.單純擴散和主動轉運c.易化擴散和主動轉運D.易化擴散和出胞或入胞 E.單純擴散、易化擴散和主動轉運【例17】2000N01A細胞膜的物質轉運中,Na'蹌膜轉運的方式是A.單純擴散 B.易化擴散C.易化擴散和主動轉運D.主動轉運 E.單純擴散和主動轉運【例18】1994N031A產(chǎn)生生物電的跨膜離子移動屬于A.單純擴散 B.載體中介的易化擴散c.通道中介的易化擴散D.入胞E.出胞二、細胞的信號轉導.基本概念(1)第一信使指擻素、神經(jīng)遞質、細胞因子等信號分子。(1)第二信使指第一信使作用于細胞膜后產(chǎn)生的細胞內信號分亍.它仇可把細胞外信號分子攜帶的信息轉入細胞內。包括cAMP、cGMP、IP3(三磷酸肌醇)..DG(三酰甘油)、Ca2+等。.跨膜信號轉導的路徑分類根據(jù)膜受體的結構和功能特性,跨膜信號轉導的路徑大致分為三類,即離子通道型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G蛋白耦聯(lián)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和酶聯(lián)型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1)離子通道型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離子通道型受體屬于化學門控通道,接受的化學信號絕大多數(shù)是神經(jīng)遞質,故也稱遞質門控通道。這類受體與神經(jīng)遞質結合后,引起突觸后膜離子通道的快速開放和離子的跨膜流動,導致突觸后神經(jīng)元或效應器細胞膜電位的改變,從而實現(xiàn)神經(jīng)信號的快速跨膜轉導。電壓門控通道和機械門控通道常不稱為受體,但它們可接受電信號和機械信號,并通過通道的開放、關閉和離子跨膜流動將信號轉導到細胞內部。因此,它們在實現(xiàn)體內各種電信號和機械信號的跨膜轉導過程中起介導作用。(2)G蛋白耦聯(lián)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①G蛋白'即鳥苛酸結合蛋白(guaninenucleotide-bindingprotein).通常是指由a、B,r三個亞單位構成的三聚體G蛋白。G蛋白的種類很多,其共同特征是0【亞單位同時具有結合GTP或GDP-的能力和具有GTP酶活性。G蛋白與GDP結合而失活,與GTP'結合而激活。G蛋白激活型與失活型的轉換,在信號轉導的級聯(lián)反應中起著分子開關的作用。②G蛋白效應器包括酶和離子通道兩類。主要的效應器酶有腺甘酸環(huán)化酶(AC)、磷脂酶c(PLc)、磷脂酶A2(pIA2)和磷酸二酯酶([?DE)等,它們催化生成(或分解)第二信使物質,將信號轉導至細胞內.此外,某些離子通道也可接受G蛋白直接或間接(通過第二信使)的調控。③主要的G蛋白耦聯(lián)受體信號轉導途徑詳見本講義《生理學》第11章?內分泌。(3)酶聯(lián)型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較重要的酶聯(lián)型受體有酪氨酸激酶受體、酪氨酸激酶結合型受體和鳥甘酸環(huán)化酶受體。酪氨酸激酶受體的配體主要包括各種生長因子,如表皮生長因子、血小板源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肝細胞生長因子和胰島素等。酪氨酸激酶結合型受體的配體主要是由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產(chǎn)生的各種細胞因子和?些肽類激素,如干擾素、白細胞介素、生長激素、催乳素和促紅細胞生成素等。22第二部分生理學鳥甘酸環(huán)化酶受體的配體包括心房鈉尿肽、腦鈉尿肽、一氧化氮(NO)等。(4)三種信號轉導的比較I |G蛋白耦聯(lián)受體介導 |離子通道型受體介導 I酶聯(lián)型受體介導 II受體I促代謝型受體 I促離子型受體II受體與G蛋白不是同一分子,是獨| |II關系I I受體與離子通道是同一分子I受體與

酶是同一蛋白質分子 III立的蛋白質分子1配體1胺類: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N2型ACh受體1表皮生長因子、神經(jīng)生長因子11受體11 組胺、5一羥色胺11胰島素111肽類:緩激肽、黃體生成素、甲狀旁IA型r-氨基丁酸受體1部分肽類11舉例111甘氨酸受體11I 腺激素、氣味分子、光量子!1心房鈉尿肽、No的受體cAMPCa2'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例19】1995N0121B細胞內的第二信使物質是[例20]1995N0122B腎上腺素作用于其膜受體時所產(chǎn)生的化學物質是三、細胞的電活動.可興奮細胞及其興奮性(1)興奮細胞對刺激發(fā)生反應的過程稱為興奮。生理學中,興奮被看作動作電位的同義語或動作電位的產(chǎn)生過程。只有可興奮細胞(并不是所有細胞)接受刺激后才能產(chǎn)生動作電位。(2)興奮性生理學中把可興奮細胞接受刺激后產(chǎn)生動作電位的能力稱為細胞的興奮性。(3)可興奮細胞指受刺激后能產(chǎn)生動作電位的細胞。包括神經(jīng)細胞、肌細胞、腺細胞。(4)可興奮細胞的特征一/共同點、產(chǎn)生動作電位。(5)興奮的標志動作電位和鋒電位的產(chǎn)生。(6)細胞興奮后興奮性的變化規(guī)律細胞在發(fā)生一次興奮后,其興奮性將出現(xiàn)?系列變化,依次出現(xiàn)絕對不應期一相對不應期?超常期?低常期。I閾值I無窮大I閾值I無窮大I刺激強度〉原閾強度I刺激強度稍〈原閾強1 11 11 1絕對不應期1 11相對不應期1超常期1低常期 11 11 11 1H 11興奮性 101 11逐漸恢復1輕度高于正常1輕度低于正常 11 1 -1 L-

度?I刺激強度稍〉原閾強度I1 11 111 11持續(xù)時間10?3?0.4ms|70ms |1 I|3ms1|12ms1 1 1 I11 11 1相當于動作電位的1相當于動作電位的 11對應關系11 11相當于動作電位的11相當于動作電位的11 11 1鋒電位1正后電位 11 11負后電位前期11負后電位后期1 11 111 11 INa'通道完全失活后1鈉泵活動加強,使膜電I1生理機制II位值加大,膜電位與閾|1 I不能立即再次被激活1 111部分N。'11Na'通道大部分恢復通道開始恢復II而膜電位靠近閾也位1 1I電位的距離加大 |1 ]111(7)刺激引起組織興奮的條件刺激是指細胞所處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刺激要能使細胞發(fā)生興奮,就必須達到一定的刺激量,即刺激強度、刺激持續(xù)時間、刺激強度對時間的變化率,這三個參數(shù)必須達到某個最小值。(8)閾強度和閾刺激若將刺激持續(xù)的時間固定,則使組織發(fā)生興奮的最小刺激強度,稱閾強度。相當于閾強度的刺激稱為閾刺激。閾強度或閾刺激一般作為衡量細胞興奮性的常用指標。(9)閾值指能引起動作電位的最小刺激強度。它是衡量細胞或組織興奮性大小的最好指標。閾下刺激只能引起低于閾電位值的去極化,不能發(fā)展為動作電位。在刺激超過閾強度后,動作電位的上升速度和所達到的最大值,就不再依賴于所給刺激的強度大小了。【例21】2002N02A可興奮細胞興奮的共同標志是A.反射活動 B.肌肉收縮C.腺體分泌232010考研西醫(yī)綜合輔導講義D.神經(jīng)沖動E.動作電位【例22】2006N03A組織細胞處于絕對不應期時?,其興奮性為A.無限大B.大于正常c.等于正常D.小于正常 E.零【例23】2002N03A神經(jīng)纖維上前后兩次興奮,后一次興奮最早可出現(xiàn)于前一次興奮后的A.絕對不應期 B.相對不應期 C.超常期D.低常期E.低常期結束后【例24】1992N061A神經(jīng)纖維中相鄰兩個鋒電位的時間間隔至少應大于其A.相對不應期 B.絕對不應期C.超常期D.去極期E.絕對不應期加相對不應期【例25】2007N02A與低常期相對應的動作電位時相是A.鋒電位升支 B.鋒電位降支C.正后電位 D.負后電位.電緊張電位電緊張電位是由細胞膜固有的靜息電學特性決定的。其產(chǎn)生過程中如果幅度較小,一般不會引起膜自身所包含的離子通道的激活和膜電導的改變。但它與動作的產(chǎn)生和傳播有著密切關系。一個去極化電緊張電位,如果其幅度達到一定水平,就會引起相當多的鈉通道或鈣通道激活。從而引起動作電位;細胞膜電緊張電位發(fā)生的速度和擴布的范圍也是影響動作電位產(chǎn)生和傳播速度的重要因素。.靜息電位及其產(chǎn)生機制(1)細胞膜內外離子分布特點及通透性①靜息狀態(tài)下,細胞膜兩側離子的分布是不均勻的。細胞膜內的K'濃度是膜外的30倍,而Na'、crl的細胞膜外濃度分另H是細胞膜內的10倍、30倍。膜內的負離子主要以大分子為主,如蛋白質。②細胞膜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是具有選擇性的。如靜息狀態(tài)下對K'的通透性最大。對Na'的通透性小,對蛋白質基本無通透性。因此導致K'的外移、。兒乎沒有Na'的內移,達到平衡后,使膜內外形成外正內負的電位差,就是靜息電位。(2)靜息電位的產(chǎn)生機制不同的細胞其靜息電位值不同,如骨骼肌細胞約為-90mV,神經(jīng)細胞約為一70mV,平滑肌細胞約為一55mV,紅細胞約為一10mV。細胞膜對K'+35mV和Na'的通透性是靜息電位的王要決定因素:第二部分生理學①靜息電位②閾電位興奮的標志③動作電位上升支④鋒電位K'的外移停止(K'通道開放),幾乎沒有Na'的內移(Na'通道關閉)造成細胞膜對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臨界膜電位動作電位或鋒電位的出現(xiàn):膜對Na'通透性增大,超過了對K'的通透性。Na+向膜內易化散(Na+內移)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期⑤動作電位卜,降支⑥負后電位⑦正后電位極化超極化去極化或除極化反極化復極化大多數(shù)被激活的Na'通道進入失活狀態(tài),不再開放記憶:①極化(正常膜電位內負外正的狀態(tài))是基礎}②去極化是“去掉”內負外正的狀態(tài)(內負降低);③復極化是“恢復”內負外正的狀態(tài); 。④超極化是“超過”內負外正的狀態(tài)(內負增大)。A.Na+B.K+C.Ca2+D.Cl-E.HC03-【例26】2002N092B神經(jīng)細胞膜在靜息時通透性最大的離子是【例27】2002N093B神經(jīng)細胞膜在受刺激興奮時通透性最大的離子是[例28]1991N01A神經(jīng)細胞動作電位的主要組成是A.閾電位B.鋒電位c.負后電位D.正后電位E,局部電位【例29】1992N057A閾電位是指A.造成膜對K離子通透性突然增大的臨界膜電位 .B.造成膜對K離于通透性突然減小的臨界膜電位C.超極化到剛能引起動作電位時的膜電位D.造成膜對Na離子通透性突然增大的臨界膜電位E.造成膜對Na離子通透性突然減小的臨界膜電位【例30】2007N05Al999N04A神經(jīng)纖維電壓門控的Na'通道與K'通道的共同點中,錯誤的是A.都有開放狀態(tài) B.都有關閉狀態(tài) c.都有激活狀態(tài)D.都有失活狀態(tài) E.都有靜息狀態(tài)注意;Na'通道有靜息(關閉)、激活(開放)和失活(關閉)三種狀態(tài)。而K'通道只有靜息和激活兩種狀態(tài),沒有失活狀態(tài)。【例31】2008N02A神經(jīng)細胞在興奮過程中,Na'內流和K'外流的量取決于A.各自平衡電位 B.細胞的閾電位C.鈉泵活動程度 D.所給刺激強度【例32】1999N02A當達到K'平衡電位時A.細胞膜兩側K'濃度梯度為零

C.細胞膜兩側電位梯度為零B.細胞膜外K'濃度大于膜內D.細胞膜內較膜外電位相對較正201Q.考研西醫(yī)綜合輔導講義E.細胞膜內側K'的凈外流為零【例33】2001N04A在神經(jīng)纖維,Na'通道失活的時間在A.動作電位的上升相B.動作電位的下降相 c.動作電位超射時D.絕對不應期E.相對不應期注意:這種題目并不嚴密;BDE均有Na'通道失活:①鋒電位:Na'通道失活;②絕對不應期:Na'通道完全失活;③相對不應期:部分失活,部分恢復;④動作電位的下降相:Na'通道失活。【例34】1996N02A人工地增加細胞外液中Na'濃度時,單根神經(jīng)纖維動作電位的幅度將A.增大 B_減小 C.不變D.先增大后減小E.先減小后增大【例35】1997.NO4A減少溶液中的Na'濃度,將使單根神經(jīng)纖維動作電位的超射值A.增大B.減小C.不變D.先增大后減小E.先減小后增大【例36】1992,NO62A人工增加離體神經(jīng)纖維浸浴液中K離子濃度,靜息電位的絕寸化將A.不變B.增大C.減小D.先增大后減小E.先減小后增大解題:這類試題可根據(jù)靜息電位的計算公式和Nernst公式進行解答?!纠?7】2001N03A細胞外液的K'濃度明顯降低時,將引起‘A.-K'泵向胞外轉運N/增多B.腱電位負值減小 C.膜的K'電導增大D.Na'內流的驅動力增加 E.K平衡電位的負直減小【例38】2001N02A神經(jīng)纖維安靜時,下面說法錯誤的是A.跨膜電位梯度和Na'濃度梯度方向相同8.跨膜電位梯度和和C1-濃度梯度方向相同C.跨膜電位梯度和K'的濃度梯度方向相同 D.跨膜電位梯度阻礙K'外流E.跨膜電位梯度阻礙Na'外流【例39】1995N013A在神經(jīng)纖維一次興奮后的相對不應期A.全部Na'通道失活 B.較強的刺激也不能引起動作電位C.多數(shù)K'通道失活 D.部分Na'通道失活 E.膜電位處在去極過程中4.動作電位的引起及期傳導(1)動作電位和局部電位的區(qū)別I動作宅位 I局部電位(局部反應)I刺激I由閾刺激或閾上刺激引起I刺激I由閾刺激或閾上刺激引起I由閾下刺激引起I I可導致該細胞去極化 I可導致受刺激的膜局部出現(xiàn)一個較小的膜的去極化II結果I I111 1產(chǎn)生動作電位11不能發(fā)展為動作電位1111 11電位幅度大,達閾電位以上11電位幅度小,在閾電位以下波動11電位幅度111111一旦產(chǎn)生,增加刺激強度,幅度不增加1電位幅度隨刺激強度增加而增加1 1111111 11局部電流形式傳導11電緊張傳播、11傳播特點1111111 1能進行遠距離無衰減傳播11不能進行遠距離無衰減傳播111總和1 11不能11可以(包括時間總和及空間總和)1 11111不應期1 11有11無I生理機制|Na+通道開放數(shù)目多,Na'內流大(詳見前)|Na'通道開放數(shù)目少,Na'內流少 I26(2)動作電位的''全或無"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動作電位幅度細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產(chǎn)生動作電位,其幅值就達最大,增加刺激強度,動作電位的第二部白'…生理學幅值不再增大。也就是說動作電位可因刺激過弱而不產(chǎn)生(無),而一旦產(chǎn)生幅值就達到最大(全)。傳導不衰減動作電位在細胞膜的某處產(chǎn)生后,可沿細胞膜傳導,無論傳導距離多遠,其幅度和形狀均不改變。注意:①“局部電位(局部反應)”指沒有達到動作電位水平,而下面要講到的“局部電流”是指動作電位的傳播方式,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②局部電位——終板電位、EPSP,、IPSP'、感受器電位、發(fā)生器電位,它們都具有局部電位的特點。[例40]2003N0129X局部電位的特點是A.沒有不應期B.有“全或無”現(xiàn)象C.可以總和 D.傳導較慢[例41]2005N03A能以不衰減的形式沿可興奮細胞膜傳導的電活動是A靜息膜電位 B.鋒電位C.終板電位D.感受器電位E.突觸后電位【例42】2002N0139X動作電位的“全或無”特點表現(xiàn)在A.刺激太小時不能引發(fā) B.一旦產(chǎn)生即達到最大C.不衰減性傳導 D.興奮節(jié)律不變【例43】1999N03A下列關于動作電位的描述中,哪一項是正確的?A.刺激強度低于閾值時,出現(xiàn)低幅度的動作電位B.刺激強度達到閩值后,再增加刺激強度能使動作電位幅度增大C.動作電位的擴布方式是電緊張性的D.動作電位隨傳導距離增加而變小E.在不同的可興奮細胞,動作電位的幅度和持續(xù)時間是不同的【例44】1996N04A下列關于單根神經(jīng)纖維的描述中,哪一項是錯誤的?A.電刺激可以使其興奮 B.閾剌激可以引起動作電位C.動作電位是“全或無”的D.動作電位傳導時幅度可逐漸減小E.動作電位傳導的原理是局部電流學說A.動作電位D.靜息電位B.閾電位E.后電位C.局部電位【例45】1994N097B終板電位是【例46】1994N098B興奮性突觸后電位是(3)興奮在同--細胞上的傳導機制——局部電流學說興奮在同一細胞上的傳導,實際上是已興奮的膜處,通過局部電流刺激未興奮的膜,使之出現(xiàn)可沿細胞膜傳導到整個細胞的動作電位。由于動作電位的傳導其實是沿細胞膜不斷產(chǎn)生新的動作電位,因此它的幅度和形狀在長距離傳導中保持不變(不衰減傳導),這是動作電位的特征。有髓神經(jīng)纖維動作電位傳導的特點:①有髓纖維為跳躍式傳導,其傳導速度比無髓纖維快得多。②有髓纖維的髓鞘電阻大,基本不導電,又不允許離子通過,但郎飛結處,髓鞘斷裂,具有傳導性,允許離子移動,因此有髓纖維動作電位的傳導是沿郎K結的跳躍式傳導。③髓鞘可提高神經(jīng)纖維的傳導速度,減少能量消耗?!纠?7】1997N01A下列有關同一細胞興奮傳導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A.動作電位可沿細胞膜傳導到整個細胞B.傳導方式是通過產(chǎn)生局部電流刺激未興奮部位,使之出現(xiàn)動作電位C.有髓纖維的跳躍傳導速度與直徑成正比D.有髓纖維傳導動作電位的速度比無髓纖維快E.動作電位的幅度隨直徑增加而降低272010考研西醫(yī)綜合輔導講義【例48】1997N02A下列關于神經(jīng)纖維膜上Na'通道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A.是電壓門控的B.在去極化達閾電位時,可引起正反饋c.有開放和關閉兩種狀態(tài) D.有髓纖維,主要分布在郎K結處E.與動作電位的去極相有關注意:Na'通道有備用、激活和失活三種狀態(tài)。Na'通道對離子的導通有開放和關閉兩種狀態(tài)。四、肌細胞的收縮根據(jù)形態(tài)學特點,可將肌肉分為橫紋肌和平滑肌,橫紋肌包括骨骼肌和心肌。骨骼肌的收縮是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控制下完成的,每個肌細胞都受到來自運動神經(jīng)元軸突分支的支配,只有當支配肌肉的神經(jīng)纖維發(fā)生興奮時,動作電位經(jīng)神經(jīng)一肌接頭傳遞給肌肉,才能引起肌肉的興奮和收縮。.興奮在不同細胞間的傳導——骨骼肌神經(jīng)一肌接頭處的興奮性傳遞骨骼肌的神經(jīng)一肌接頭由“接頭前膜一接頭間隙一接頭后膜(終板膜)”組成。終板膜上有ACh受體,即N:型Ach受體陽離子通道。'當神經(jīng)纖維傳來的動作電位到達神經(jīng)末梢時,神經(jīng)興奮?接頭前膜去極化?前膜對ca。'通透性增加一ca"內流…ACh囊泡破裂釋放-ACh進入接頭間隙-Ach與終板膜上的ACh受體結合??終板膜對Na'通透性增高一Na'內流一產(chǎn)生終板電位(局部電位)一總和達闖電位時一產(chǎn)生肌細胞動作電位??梢娊宇^前膜處ca。'的內流對于突觸小泡內。ACh的釋放是至關重要的。接頭前膜以量子釋放的形式釋放ACh?-個突觸小泡中所含的Ach(每個突觸小泡內約含有1萬個Ach分子),稱為一個量子的ACh。在靜息狀態(tài)下,接頭前膜也會發(fā)生約1次/秒的ACh量子的自發(fā)釋放,引起終板膜電位的微小變化,稱微終板電位(MEPP')=每個MEPP的幅度平均約0.4mV0當接頭前膜產(chǎn)生動作電位和ca“內流時,大量的突觸小泡幾乎同步釋放ACIa,產(chǎn)生的MEPP會疊加形成平均幅度約為50mV的終板電位(EPt')o產(chǎn)生一個正常的EPY',約需釋放250個突觸小泡。.終板電位的特點①終板電位是局部電位,具有局部電位的所有特征:沒有“全或無現(xiàn)象”;其大小與神經(jīng)末梢釋放的ACh量成正比;無不應期,可表現(xiàn)為總和現(xiàn)象。②終板膜上無電壓門控鈉通道:不會產(chǎn)生動作電位。但具有局部電位特征的終板電位可通過電緊張電位刺激周圍具有電壓門控鈉通道的肌膜,使之產(chǎn)生動作電位,并傳播至整個肌細胞膜。③ACh在刺激終板膜產(chǎn)生終板電位的同時,可被終板膜表面的膽堿酯酶迅速分解,所以終板電位持續(xù)時間僅幾毫秒。終板電位的迅速消除可使終板膜繼續(xù)接受新的刺激。.細胞間興奮傳遞的特點①單向傳遞;②時間延擱;③易受藥物和其他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纠?9】2006N04A當神經(jīng)沖動達神經(jīng)末梢時,可引起接頭前膜A.Na'通道關閉 B.Ca“通道開放 C.K'通道關閉BoCl通道開放E.Ca。'通道關閉【例50】281N05A下列有關神經(jīng)?肌肉接點處終板膜上離子通道的敘述,錯誤的是A.對Na'和K'均有選擇性 B.當終板膜去極化時打開 c.開放時產(chǎn)生終板電位D.是N-ACh受體通道 E.受體和通道是一個大分子[例51]1999N05A在神經(jīng)一骨骼肌接點的終板膜處A.受體和離子通道是獨立的蛋白質分子C.受體與第二信使同屬于一個蛋白質分子E.受體通過第二信使觸發(fā)肌膜興奮4.神經(jīng)一肌接頭處興奮性傳遞和突觸傳遞的區(qū)別B.遞質與受體結合后不能直接影響通道蛋白質D.受體與離子通道是一個蛋白質分子第二部分生理學1 111突觸傳遞(7版生理學P277)1111 11神經(jīng)一肌接頭處興奮性傳遞(7版生理學P35)111典型結構1 11接頭前膜一接頭間隙一接頭后膜(終板膜)11突觸前膜一突觸間隙一突觸后膜1 11111突觸類型11 1 11化學性突觸-J 11化學性突觸、電突觸-J

11 |接頭前膜去極化一前膜Ca2'通道開放 I突觸前膜去極化一前膜ca2'通道開放 11 |一ca2'內流一峽觸小泡內ACh釋放-接頭間隙|一*Ca。'內流一突觸小泡內遞質釋放入突觸間隙I1傳遞過程|一ACh與接頭后膜N:型ACh受體結合 |一遞質與突觸后膜N1型Ach(或其他)受體結合 |1 |一接頭后膜對Na'通透性增高 |一突觸后膜去極化或超極化11 1一終板電位一動作電位1一突觸后電位一動作電位(或抑制)1遞質神經(jīng)肽類 1IACh1I1ACh、氨基酸、兒茶酚胺、111 111受體1IN:型ACh受體1No型ACh受體或其他受體I突出后膜去極化一產(chǎn)生:EPSP1作用IPSP'1 11接頭后膜去極化一產(chǎn)生EPP111突出后膜超極化一產(chǎn)生1111 [1全或無式(一次神經(jīng)沖動釋放的Ach可使肌膜11有總和(一次神經(jīng)沖動釋放的遞質,不足以使突II興奮傳遞I III I產(chǎn)生一次動作電位) I觸后膜神經(jīng)元產(chǎn)生動作電位)5.橫紋肌的收縮機制(1)肌絲滑行理論橫紋肌的肌原纖維是由粗、細兩組與其走向平行的蛋白絲構成,肌肉的縮短和伸長均通過粗、細肌絲在肌節(jié)內的相互滑動而發(fā)生,肌絲本身的長度不硬,,其理論依據(jù)是:肌肉收縮時暗帶長度不變,只有明帶發(fā)生縮短,同時H帶相應變短。(2)肌絲的分子組成r粗肌絲——肌球蛋白。形成橫橋肌絲{,肌動蛋白——與粗肌絲橫橋頭部結各0細肌絲{原肌球蛋白——阻止肌動蛋白與橫橋結合,調節(jié)肌肉收縮過程0肌鈣蛋白——與ca?!Y合通過構象改變啟動收縮(3)肌肉收縮過程(橫橋周期)肌肉收縮的基本過程是在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下將分解ATP釋放的化學能轉變?yōu)闄C械能的過程,能量轉換發(fā)生在肌球蛋白頭部和肌動蛋白之間。橫橋與肌動蛋白結合 胞質[ca。'?肌鈣蛋白與ca。'結合一橫橋與肌動蛋白結0橫橋與肌動蛋白再結合一若胞質[ca“]仍高一再次重復上述過程A.肌球蛋白 B.肌動蛋白 C.肌鈣蛋白 D.原肌球蛋白【例52】20(17N0107B肌絲滑行時,與橫橋結合的蛋白是【例5312607N0108B骨骼肌收縮過程中作為鈣受體的蛋白是6,橫紋肌的興奮一收縮耦聯(lián)骨骼肌在發(fā)生收縮前,肌細胞膜上先發(fā)生一個可傳導的動作電位,然后才出現(xiàn)收縮反應。這種由肌膜上的電變化轉變成肌絲滑行的過程,稱興奮一收縮耦聯(lián)。興奮一收縮耦聯(lián)的基本過程包括:①肌膜上的動作電位沿肌膜和T管膜傳播,同時激活T管膜和肌膜上的L型鈣通道。②激活的L型鈣通道通過變構作用(在骨骼?。┗騼攘鞯腸a。'(在心肌)激活.ISR膜上的ryanodine受體,使JSR內的ca'釋放入胞質。③胞質內的ca。’濃度升高促使肌鈣蛋白與ca2'結合并引發(fā)肌肉收縮。④胞質內的ca?!瘽舛壬叩耐瑫r,激活LsR膜上的鈣泵,將胞質內的ca2'回收入肌質網(wǎng),使胞質中ca“濃度降低,肌肉舒張。7.影響橫紋肌收縮效能的因素292010考研西醫(yī)綜合輔導講義(1)前負荷和后負荷1 111后負荷1111 11前負荷111定義1 11肌肉在收縮前所承受的負荷11肌肉在收縮過程中所承受的負荷1 111I I肌肉的長度-張力曲線(在等長收縮條件下,測定不I肌肉的張力-速度曲線(在等張收縮條件下,測定|I曲線圖I同肌肉初長度情況下肌肉主動收縮產(chǎn)生的張力,得I不同后負荷隋況下肌肉收縮產(chǎn)生的張力和縮篡速 |

I到主動張力與肌肉長度的關系曲線)I到主動張力與肌肉長度的關系曲線)I度的關系曲線)I |肌肉收縮存在最適初長度(2.0—2.2Um) |II曲線意義I肌肉收縮產(chǎn)生的張力與能和細肌絲接觸的橫橋I隨著后負荷增加,收縮張力增加而縮短速度減,J、II I I負荷對橫橋周期的影響 II I數(shù)目成比例 I(2)肌肉的收縮能力是指與負荷無關的、決定肌肉收縮效能的內在特性。肌肉收縮小能力提高后,收縮時產(chǎn)生的張力和(或)縮短的程度,以及產(chǎn)生張力和縮短的速度都會提高,表現(xiàn)為長度.張力曲線和張力.速度曲線向右上方移動。(3)收縮的總和骨骼肌通過收縮總和可快速調節(jié)收縮的強度。單收縮——是指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刺激時,產(chǎn)生一次動作電位,隨后出現(xiàn)。?次收縮和舒張。復合收縮——是指骨骼肌受到連續(xù)刺激時,后來的刺激有可能在前一次收縮結束前即到達肌肉,于是肌肉有可能在機械收縮過程中接受新的刺激,并發(fā)生新的興奮和收縮.新的收縮過程可以與h次尚未結束的收縮過程發(fā)生總和。當骨骼肌受到頻率較高的連續(xù)刺激時,可出現(xiàn)以這種總和為基礎的強直收縮。如果刺激頻率相對較低,總和過程發(fā)生于前一次收縮過程的舒張期,會出現(xiàn)不完全強直收縮。如果刺激頻率較高,總和過程發(fā)生于前一次收縮過程的收縮期,會出現(xiàn)完全性強直收縮[例54]2008N03A能使骨骼肌發(fā)生完全強直收縮的刺激條件是A.足夠強度的單個閾刺激 B.足夠持續(xù)時間的單個閾刺激C.間隔小于收縮期的一串閾刺激 D.間隔大于收縮期的一串閾刺激常考點 幾乎每年必考?,是位于試卷開頭部位,若不能輕易作答,對考試信心打擊很大。參考答案——詳細解答見《西醫(yī)綜合歷年真題精析》1.E2.B3.DTOC\o"1-5"\h\z10. ABD 11. ACD 12. A19. C 20. A 21. EB 29. D 30. DD 38. C 39. DC 47. E 48. C30ACCBACCBAD14.D_一'15.A16.CTOC\o"1-5"\h\z'市22. E 23. B 24. B 25. CA 32. E 33. B 34. AAC41.B42.ABC43.EB 50. B 51. D 52. B8.D17.C26.B35.B44.D53.C9.D18.C27.A36.C45.C54.C第二部分生理學I 夕一J早JILL 1 '隊II 考綱要求II ①血液的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②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shù)量、生理峙性和功能。③紅II 細胞的生成與破壞。④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與體內抗凝系統(tǒng)、纖維蛋白的溶解。⑤AB0展Rh血型系統(tǒng)及 |I 其臨床意義。II 復習要點 ,II 一、概念II 1.血液組成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I| .水(91 % — 93 % )II 血漿{0:、CO:、電解質、小分子物質(溶解于水中)II 、1 0血漿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十纖維蛋白原紅細胞(男5.oX1012/L,女4.2X1012/L)

0血細胞{白0血細胞{白細胞(4. 010X10,| 【血小板(100 , 300Xi0? / ,UII (D血量是指全身血液的總量。成年一人血母占體重的7%—8%(70—80ml/kg)?II (2)血細胞比容血細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積百分比。II (3)紅細胞比容紅細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積百分比。I|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細胞比容為8%—50%,,成年女性為37%?48%-。各類血管中,血細胞比容各不相II 同,以毛細血管最少。1I 【例1】1996N05A紅細胞比容是指紅細胞II A.與血漿客積之比B.與白細胞容積之比 c.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II D.異常紅細胞與正常紅細胞的容積百分比 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積百分比II【例2】199一INOt;A關于急性失血引起的變化,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II盤.動脈血壓下降B.紅細胞的比容升高C.心率加快II D.中心靜脈壓下降 E.皮膚蒼白濕冷II (4)血漿血漿中電解質含量與組織液基本相同,血漿與組織液的最大不同是血漿蛋白。II 2.皿漿蛋白的功能II ①形成血漿膠體滲透壓;②與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等結合,使之不會很快從腎臟排出;③II運輸功能;④參與血液凝固、抗凝和纖溶等生理過程;⑤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⑥營養(yǎng)功能。 II 二、血液的理化性質I正常值 I臨床意義|全血比重1.050-1.060 |血液中紅細胞越多,全血比重越大TOC\o"1-5"\h\z| |血液比重|血漿比重1.025—1.030|血漿蛋白越多,血漿比重越大 ,,II| | |紅細胞比重1.090-1.092|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含量越高,紅細胞比重越大I III 1 1 \o"CurrentDocument" 1 |II I全血粘度4.0—5.0 |全血粘度主要取決于血細胞比容的高低、血流切率IIII血液粘度I IIIII I血漿粘度1.6-2.4 |血漿粘度主要取決于血漿蛋白含量312010考研西醫(yī)綜合輔導講義I I II|血漿pH|7.35~7.45 |血漿pH主要決定于血漿中NaHC03/H2c03比值|I 1 1 1| |血漿滲透壓(300mmol/L) |II血漿滲透壓|晶體滲透壓(298.7mmol/L)|血漿滲透壓=晶體滲透壓+膠體滲透壓II | |血漿滲透壓主要取決于晶體滲透壓II I膠體滲透壓(1.3mmol/L)|血漿滲透濃度約3001lu-彬L,包括晶體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其中膠體滲透壓1.3mn-l/L(5版為1.5mrnol/L)(,I晶體滲透壓 I膠體滲透壓血漿滲透壓H 1正常值H 1|298.7mmo'L | 1.3mmol/L(25mmHg)|300mmo]/11I1H 1特點1 11構成血漿滲透壓的主要部分1111構成血漿滲透壓的次要部分1H 1產(chǎn)生原因1——_||80%來自于Na'、cl一1?11來自于蛋白質(75%80%來自于白蛋白)1-H 1作用1——-11對細胞內、外水平衡起重要作用1對血管內、外水平衡起重要作用11 1注意:①血漿中電解質含量與組織液基本相同,因此它們的晶體滲透壓基本相等。②血漿與組織液的最大不同是血漿蛋白,因此它們的膠體滲適壓不同。③滲透壓的高低與溶質的顆粒數(shù)成正比,而與顆粒種類及顆粒大小無關。因蛋白質分子量大分子數(shù)少,電解質分子量小分子數(shù)多,因此血漿滲透壓主要由晶體滲透壓決定。記憶:①“晶體”是透明的,所以“晶體滲透壓”由“亮晶晶”的“NaCl”產(chǎn)生。②“膠體”是粘糊糊的,所以“膠體滲透廈”是由蛋白質維持的。⑧由于“膠體”是粘糊糊的,只能用血管“盛裝”,因此膠體滲透壓維持的是血管內、外的水平衡。A.血漿與組織液的晶體滲透壓B.血漿的膠體滲透壓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例3】1991N097c對維持血管內、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例4】1991N098c對維持細咆內、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A.葡萄糖B.Na'c.K'D.球蛋白E.白蛋白[例5]1997N093B血漿肢體滲透壓主要來自【例6】1997N094B血漿贊體滲透壓主要來自【例7】1996N0140X血漿總滲透壓A.近似于7個大氣壓 B.與0.85%NaCl溶液的滲透壓相等C.主要由Na'和cl一所形成D.可維持毛細血管內外的水平衡【例8j1992',0151X下面關于血漿滲透壓的概念,哪幾項正確?Ao血漿總滲透壓近似于0.9%NaCl溶液B.血漿總滲透壓主要是由Na'和cl-形成的c.血漿膠體滲透壓約為25mmHgD.血漿總滲透壓阻止液體從毛細血管濾出【例9】1994N023A機體細胞內液9組織液通常具有相同的A.Na'濃度Cl濃度B.總滲透壓K'濃度C.膠體滲透壓正常人血漿pH值為7.35~7.45.血漿pH值的相對恒定有賴于血液中的緩沖物質,以及肺和腎的正常功能。血漿中的緩沖物質主要包括NaHCO,/H:C0,、蛋白質鈉彩蛋白質和Na~HPO。/NaH:P0?三個緩沖對,其中最重要的是NaHCO,/H:CO,。此外,紅細胞內還有血紅蛋白鉀鹽/血紅蛋白、氧合血紅蛋白鉀鹽/氧合血紅蛋白、KzHPOo/KH:PO。、KHC03/H2c03等緩沖對,參與維持血漿pH值的恒定。32三、血細胞生理.三種血細胞的比較第二部分生理學1板(P”)1 11紅細胞(RBC)11I自細胞(WBC)1|血小11111 1|男(4.0—51.5)X101o/L |1111正常值—300)XI0,1/oI.I|(4.0~10.0)X10,/L|(100111 I女(3.5-5.10)X10”/L |1111主要功能性止血1 1 1I運輸02及c0::111;緩沖作用;免疫功能1防御功能1t1生理111壽命14王1 1 1|120天111難確定t|7?11111 1 1I原料('VitB,:、葉酸、Fe。') |1111生成調節(jié)1I集落刺激因子CSF'1血小板生成素TPOI爆式促進激活物BPA、.EPO、性激素|.紅細胞的生成和調節(jié)(D紅細胞生成的部位在成人,骨髓是生成紅細胞的唯一場所。(2)紅細胞生成所需物質在紅細胞生成的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蛋白質、鐵、葉酸和維生素B。:的供應。蛋白質和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前要原料,而葉酸和維生素B。:是紅細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質。若鐵攝入不足、吸收障礙、長期慢性失血等導致機體缺鐵,可引起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葉酸和維生素B。:缺乏可導致巨幼細胞性貧血。(3)紅細胞生成的調節(jié)紅細胞生成的大致過程為:骨髓多潛能造血干細胞一造血干細胞一早期紅系祖細胞一晚期紅系祖細胞一網(wǎng)織紅細胞一紅細胞。該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調控,其中。EPO為主要調節(jié)因素。正性調節(jié)——促紅細胞生成素(EP())、爆式促進激活物(BPA)、GM-CSF'、IL-3、雄激素、甲狀腺素等。負性調節(jié)——'FNF'、TGF—B、IL-1等。整體調節(jié)——外環(huán)境變化(動脈氧含量降低、循環(huán)容量減少、心功能減低等)一反饋氧感受器一腎產(chǎn)生EPO?紅細胞數(shù)量增加。[例10]2005N04A下列選項中,能有效刺激促紅細胞生成素血漿含量增加的是A.缺0,B.C0,潴留C.雌激素D.腎臟疾病E.再生障礙性貧血【例11】2008N04A調節(jié)紅細胞生成的特異性體液因子是A.CSF'B.GHC.IGFD.EPO.紅細胞的生理特征紅細胞具有可塑變形性、懸浮穩(wěn)定性和滲透脆性等生理特征,這些特征都與紅細胞的雙凹圓碟形有關。(1)可塑變形性指正常紅細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變形的能力。紅細胞可經(jīng)過變形通過比自身直徑小的毛細血管和血竇孔隙。(2)懸浮穩(wěn)定性血沉試驗時,紅細胞在第1小時末下沉的距離稱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ESR愈決,表示紅細胞的懸浮穩(wěn)定性愈小。ESR與紅細胞疊連有關,而后者乂主要取決于血漿成分的變化,因此ESR與血漿成分的變化有關,而與紅細胞本身無關。ESR加速——見于血漿中纖維蛋白原t、球蛋白t、膽固醇t。ESR減慢 見于白蛋白t、卵磷脂T。(3)滲透脆性指紅細胞在低鹽溶液中發(fā)生膨脹破裂的特性。A.增快B.減慢c.在正常范圍D.先不變后增快E.先不變后減慢【例12】1996N093B將血沉快的人的紅細胞放入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漿中,紅細胞的沉降率【例13】1996N094B將血沉正常的人的紅細胞放入血沉快的人的血漿中,紅細胞的沉降率解題:這種題目可考查學生的應用能力,其實解題的金鑰匙就是書上的一句話:“決定紅細胞疊連形成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紅細胞本身,而在于血漿成分的變化”。因此,只要血漿正常,ESR就正常?!纠?4】2003N03A紅細胞懸浮穩(wěn)定性差會導致A.溶血B.紅細胞凝集C.血液凝固332010考研西醫(yī)綜合輔導講義D.血沉加快 E.出血時間延長【例15】2002N04A紅細胞沉降率加速主要是由于A.血細胞比容增大 B.血漿卵磷脂含量增多 c.血漿白蛋白含量增多D.血漿球蛋白含量增多E.血漿纖維蛋白原減少【例16】1997N018A關于淋巴細胞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A.占白細胞總數(shù)的20%?30%B.B淋巴細胞與體液免疫有關c.T淋巴細胞與細胞免疫有關B淋巴細胞從骨髓遷移,在胸腺中胸腺激素的作用下發(fā)育成熟T淋巴細胞壽命較長,可達數(shù)月至一年以上.紅細胞的破壞111血管外破壞11 11血管內破壞 11 11所占比例1|90%11 1|10% |1 11破壞部位11血管外(脾、骨髓)11 11血管內 11 11破壞機制11衰老紅細胞被巨噬細胞吞噬11 11衰老打細胞在血管中受機械沖擊而破損11 11主要產(chǎn)物111血紅蛋白{篙髯鎰篙器慚11 11血紅蛋白一與觸珠蛋白結合一被肝攝取11 1.白細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根據(jù)胞質中是否含有嗜色顆粒,將白細胞分為有顆粒和無顆粒兩類。有顆粒細胞乂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無顆粒細胞分為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白細胞的主要功能為吞噬和免疫。前者由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執(zhí)行,后者由淋巴細胞執(zhí)行。T細胞主要參與細胞免疫,B細胞主要參與體液免疫。目前對淋巴細胞生成的調節(jié)機制了解不多。粒細胞的生成受?組集落刺激因子((:SF)的調節(jié)。.血小板生理(1)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具有黏附、釋放、聚集、收縮和吸附等生理特性。黏附血小板與非血小板表面的黏著稱為血小板黏附。血小板黏附需要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GP)、內皮下成分(主要是膠原纖維J及血漿vonWillebrand因子(vWF)的參與,其中vWF是血小板黏附于膠原纖維的橋梁。釋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將儲存在致密體、a一顆?;蛉苊阁w內的物質排出的現(xiàn)象,稱血小板的釋放。從致密體中釋放的物質主要有AD[\ATP、5—HT、ca";從0【一顆粒中釋放的物質主要有B一血小板巨球蛋白、血小板因子PF4、PF,、、vWF、纖維蛋白原、凝血酶敏感蛋白、PDGF'等;臨時合成并釋放的物質主要有血栓烷A,(IXA,)。聚集血小板與血小板之間的相互黏著,稱為血小板聚集。這一過程需要纖維蛋白原、Ca。'及血小板膜上GPJlb/HIa的參與。生理性致聚劑主要有ADP、腎上腺素、5.HT、組胺、膠原、凝血酶、TXA:等;病理性致聚剎主要有細菌、病毒、免疫復合物、藥物等。血小板釋放的TxA:具有強烈的聚集血小板和縮血管作用。收縮血小板具有收縮能力。血小板活化后,胞質內的ca?!龈呖梢鹧“宓氖湛s反應。當m凝塊中的血小板發(fā)生收縮時,可使血塊回縮。當血小板數(shù)量減少或功能下降時,可使血塊回縮不良。吸附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漿中多種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I、V、XLXIII等)。(2)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在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3)血小板的生成和調節(jié)血小板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質裂解脫落下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塊胞質。血小板的生成主要受血小板生成素(1'PO)的調節(jié)。TPO主要由肝實質細胞產(chǎn)生,腎也可少量產(chǎn)生。'YPO能刺激造血干細胞向巨核系祖細胞分化,并特異地促進巨核祖細胞增殖、分化,以及巨核細胞的成熟與釋放血小板。'FPO是體內血小板生成調節(jié)最重要的生理性調節(jié)因子。34第二部分'生理學(4)血小板的破壞血小板的平均壽命為7—14天,但只在最初兩天具有生理功能。【例17】2007N04A血凝塊回縮的主要原因是A.紅細胞發(fā)生疊連而壓縮 B.白細胞發(fā)生變形運動C.血小板發(fā)生收縮D.纖維蛋白發(fā)生收縮四、生理性止血1.生理性止血的基本過程(1)血管收縮生理性止血首先表現(xiàn)為受損血管局部和附近的小血管收縮。引起血管收縮的原因為:①損傷性刺激反射性使血管收縮;②血管壁的損傷引起局部血管肌源性收縮;③黏附于損傷處的血小板釋放5'HT、TXA2等縮血管物質。(2)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管損傷后,血小板黏附于內皮下膠原上,這是形成止血栓的第一步。血小板活化釋放內源性ADP和TXA:,促進血小板發(fā)生不可逆聚集、黏剛,形成血小板止血栓。(3)血液凝固血管受損可啟動凝血系統(tǒng),在局部發(fā)生血液凝固,便血漿中可溶性的纖維蛋白原轉變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并交織成網(wǎng),稱二期止血。最后,局部纖維組織增生,并長入血凝塊,達到永久性止血。生理性止血雖然分為血管收縮、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個過程,但這三個過程相繼發(fā)生并相互重疊。密切相關??蓪φ?版生理學P62圖3-6理解記憶?!纠?8】2008N0152X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有A.黏附于內皮下成分 B.釋放ADP和TXA2,引起血小板聚集C.釋放TXA,促進血管收縮 D.釋放PR促進凝血【例19】1999N0141X小血管損傷后,生理止血過程包括A.受損小血管收縮 B.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c.受損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塊 D.血管壁修復、傷口愈合【例2011992N056A關于生理性止血'F列哪項是譬犁的?A.包括局部血管收縮、止血栓形成和血凝塊的出現(xiàn)B.血小板9止血檢形戈和凝血塊出現(xiàn)有關c.局部血管反應持續(xù)時間較短D.出血時闡比凝血時間短 E.血小板減少時,出血和凝血時間均延長A。牢固的止血栓B.松軟的止血栓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例21】1998?Oil7c血小板聚集可形成【倒22ji998NOil8C纖維蛋白與血小板可形成濾憶:①血一J、板聚集可形成松軟的止血栓,纖維蛋白與血小板可形成牢固的止血栓jO②誓血小板積聚”因含“血",而血”是軟的,因此形成的是松軟的止血栓.1有-纖維蛋〃'參與形成的血栓,因含“纖維”,而“纖維”是牢固的,因此形成的是牢固的止血栓。Oi.按國際命名法編號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指血漿與組織中直接參與血液凝固的物質。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有14種,包括羅馬數(shù)字編號12種、高分子量激肽原和前激肽釋放酶。1|FI?1纖維蛋白原1?IFVBI?? ?1抗血友病因子 11 1|F1I11凝血酶原11|FIX11 1|血漿凝血活幅成分,Christmas因子1 IIFill11組織因子(TF)I11FX11 1Stuart-Prower因子1 1IFIVt |Ca2,i1IFXI11 11血漿凝血活酶前質 11 1|FVr1易變因子(前加速素)11fxd1 11接觸因子,Hageman因子

IFVII|穩(wěn)定因子(前轉變素)|FXII[|纖維蛋白穩(wěn)定因子2010考研西醫(yī)綜合輔導講義凝血因子的一些??继匦匀缦卤怼編號特殊者|數(shù)字編號的12種凝血因子,從FI?FXIH,但無FVLFVI是FVa,不屬于獨立的凝血因子|I被消耗因子I被消耗因子|在凝血中被消耗的因子是FH、V、VU、VID1成分11 I除FW是Ca。'外,其他均為蛋白質111存在部位11 1T1除FHI存在于組織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鮮血漿中111合成部位11 1TI除FIH由內皮細胞、FV由內皮細胞和血小板合成外,其他均由肝細胞合成111依賴VitK11 1TIFII>vn、IX、X的合成需VitK參與,稱依賴VitK的凝血因子111存在形式發(fā)揮作用1T1血中具有酶特性的凝血因子都以無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只有激活后才能1111酶促因子1T1在凝血中起酶促作用的因子是fh、vn、ix、x、xi、刈、xin和前激吠釋妙酶1 1111輔因子1T1在凝血反應中起輔因子作用的因子是FllkV、VID和高分子量激肽酶原I最不穩(wěn)定 I最不穩(wěn)定的凝血因子是Fv、vm[例23]1990N025A下述哪種因子不存在于血漿中?A.V因子 B.1H因子D.刈因子 E.W因子【例24】2006N06A下列凝血因子中,最不穩(wěn)定的是A.因子VB.因子vnD.因子刈E.固子XHI.凝血過程C.X因子C.因子X關于凝血過程教科書上已經(jīng)講得非常透徹,可參考7版生理學P65圖3.9,了解其大致過程。凝血過程分三階段:凝血酶原酶復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纖維蛋白的生成。凝血前原晦震.舍物凝血酶原 J州凝血酶砰堆蛋白原啼變化方向…。卜催化方向纖維蛋白(1)凝血酶原醐復合物的形成包括內源性、外源性凝血途徑,兩途徑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啟動方式和參與的凝血因子彳同,但兩條途徑中的某些凝血因子可以相互激活,故兩者間相互密切聯(lián)系,并不各自完全獨立。1111 111內源性凝血途徑1?1外源性凝血途徑111凝血因子分布液外的組織因子1 1T1所有凝血因子均來自血液111|凝血因子來自于血液及血I11臺動因子子(Fin)1 1TI血管內膜下膠原纖維或異物激活因子(FXII)111I受損傷組織釋放出組織因111共同途徑11 1T|FX?1IFX1I不同因子|參與的不同凝血因子為vrix、xi、fxd|參與的不同凝血因子為fhi、vnI|FX的激活|FX被F【Xa—FVlfla—ca。'復合物激活為FXa|FX被FHI-W1la復合物激活為FXa |I凝血速度I速度較慢(約數(shù)分鐘) I速度較快(約十幾秒)(2)凝血酶原的激活凝血酶原一凝血酶。(3)纖維蛋白的生成纖維蛋白原一纖維蛋白。.血液凝固的控制正常人的血液在血管內不發(fā)生凝固的原因見下面例題。(1)血管內皮的抗凝作用①正常血管內皮可防止凝血因子、血小板與內皮下成分接觸,避免凝血系統(tǒng)的激活和血小板活化。②血管內皮具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血功能。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與血液中的抗凝血酶(即抗凝血酶HI)結合后,可滅活凝血酶、FXa等多種活化的凝血因子。內皮細胞還能合成、分泌TFPI和36第二部分生理學抗凝血酶等抗凝物質。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PGI:、NO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合成的組織型纖溶能原激活物(t.PA)可激活纖維蛋白溶解酶原轉變?yōu)?/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