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數量方法與分析復習_第1頁
管理數量方法與分析復習_第2頁
管理數量方法與分析復習_第3頁
管理數量方法與分析復習_第4頁
管理數量方法與分析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管理數量方法與分析》復習資料第1章數據分析的基礎本章重點難點數據分組與變量數列2.分布中心與離散程度的測定3.偏度與峰度4.兩個變量的相關關系學習目標重點掌握:數據分組與變量數列編制的方法及其應用;2.分布中心與離散程度指標的種類、測定方法及其應用;3.偏度、峰度以及相關系數的作用以及計算方法。能夠理解:本章學習內容中的基本概念。一、選擇題隨機抽取某班級的10名男同學,測得其體重(單位Kg,從小到大排列)分別為56.0,59.2,61.4,63.1,63.7,67.5,73.5,78.6,80.0,86.5,則其中位數為()63.7B.67.5C.65.6D.65.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四分位全距和極差一樣容易受極端變量值的影響四分位全距充分利用了所有數據的信息標準差的平方稱為方差,用來描述變量分布的離散程度方差的平方稱為標準差在對某項數據進行分析之前,我們應該做的前提工作是()A.數據的整理B.數據的檢查C.數據的分組D.數據的搜集與加工處理4.在正態(tài)分布的情況下,算術平均數X中位數%眾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是()A.X>m〉mb.X<m<mC.X=m=md.X>m>me5.下列不屬于離散程度的測量指標的是()A.極差B.期望仁方差D.四分位全距關于算術平均數的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各變量值與算術平均數離差平方和最大各變量值與算術平均數離差的總和不等于零變量線性變換的平均數等于變量平均數的線性變換n個相互獨立的變量的代數和的平均數大于其平均數的代數和已知某班級高等數學期末考試成績中位數為72分,算術平均數為69分,則該班級學生高等數學成績的眾數的近似值為()78分B.63分C.75分D.70.5分()指的是變量的取值分布密度曲線頂部的平坦程度或尖峭程度。A.偏度B.峰度C.四分位全距D.平均差在變量數列中,關于頻率和頻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頻數越大的組所對應的變量值對其平均水平的作用也越大頻數越小的組所對應的變量值對其平均水平的作用也越小當對變量值求算術平均數時,頻數看作為絕對數權數當對變量值求算術平均數時,頻率看作為絕對數權數相對數權數對于一列數據來說,其眾數(B)A.一定存在B.可能不存在C.是唯一的D.是不唯一的有時候唯一,有時候不唯一某企業(yè)輔助工占80%,月平均工資為500元,技術工占20%,月平均工資為700元,該企業(yè)全部職工TOC\o"1-5"\h\z的月平均工資為()A.520元B.540元C.550元D.600元八位學生五月份的伙食費分別為(單位:元)360400290310450410240420則這8位學生五月份伙食費中位數為()A.360B.380C.400D.420如果一組數據分別為10,20,30和x,若平均數是30,那么x應為()A.30B.50C.60D.80在一次知識競賽中,參賽同學的平均得分是80分,方差是16,則得分的變異系數是()A.0.05B.0.2C.5D.20若變量Y與變量X有關系式Y=3X+2,則Y與X的相關系數等于()A.-1B.0C.1D.3當所有觀察點都落在回歸直線y=a+bx上,則x與y之間的相關系數為()A.r=0B.r2=1C.-1<r<1D.0<r<1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CCDCBCABDB題號111213141516答案BBCACB二、問答題在測量了變量的分布特征之后,測度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有何意義?測量指標有哪些?答:(P36)有時候掌握了變量的分布特征之后還不夠,還需要了解變量之間相互影響的變動規(guī)律,以便對變量之間的相對關系進行深入研究。測度指標有協(xié)方差和相關系數。簡述數學期望和方差各描述的是隨機變量的什么特征。答:(P62、64)隨機變量的期望值也稱為平均值,它是隨機變量取值的一種加權平均數,是隨機變量分布的中心,它描述了隨機變量取值的平均水平,而方差是各個數據與平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數,方差用來衡量隨機變量對其數學期望的偏離程度。在數據分布中離散程度測度的引入有何意義?答:(P25)研究變量的次數分布特征出來考察其取值的一般水平的高低外,還需要進一步考察其各個取值的離散程度。它是變量次數分布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征。對其進行測定在實際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通過對變量取值之間離散程度的測定可以反映各個變量值之間的差異大小,從而也就可以反映分布中心指標對各個變量值代表性的高低。其次,通過對變量取值之間離散程度的測定,可以大致反映變量次數分布密度曲線的形狀。在變量數列中引入偏度與峰度的概念有何意義?答:(P33)對變量次數分布的偏斜程度和峰尖程度進行測度,一方面可以加深人們對變量取值的分布情況的認識;另一方面人們可以將所關心的變量的偏度標值和峰度指標值與某種理論分布的偏度標值和峰度指標值進行比較,以判斷所關心的變量與某種理論分布的近似程度,為進一步的推斷分析奠定基礎。什么是變量數列?答:(P2)在對變量取值進行分組的基礎上,將各組不同變量值與其變量值出現(xiàn)的次數排列成的數列,就稱為變量數列。三、選答題(1)運用算術平均數應注意什么問題?(2)在實際應用中如何有效地避免(1)中的問題。答:(P16)(1)運用算術平均數應注意:

算術平均數容易受到極端變量的影響。這是由于算術平均數是根據一個變量的全部變量值計算的,當個變量的取值出現(xiàn)極小或者極大值,都將影響其計算結果的代表性。權數對平均數大小起著權衡輕重的作用,但不取決于它的絕對值的大小,而是取決于它的比重③根據組距數列求加權算術平均數時,需用組中值作為各組變量值的代表,它是假定各組內部的所有變量值是均勻分布的。(2)①為了提高算術平均數的代表性,需要剔除極增值,即對變量中的極大值或極小值進行剔除。采用比重權數更能反映權數的實質,因為各組絕對數權數按統(tǒng)一比例變化,則不會影響平均數的大小。注意組距數列計算的平均數在一般情況下只是一個近似值。(1)什么是洛倫茨曲線圖?其主要用途有哪些?(2)簡述洛倫茨曲線圖的繪制方法。答:(P8-9)(1)累計頻數(或頻率)分布曲線;用來研究財富、土地和工資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2)首先,將分配的對象和接受分配者的數量均化成結構相對數并進行向上累計;其次,縱軸和橫軸均為百分比尺度,縱軸自下而上,用以測定分配的對象,橫軸由左向右用以測定接受分配者;最后,根據計算所得的分配對象和接受分配者的累計百分數,在圖中標出相應的繪示點,連接各點并使之平滑化,所得曲線即所要求的洛倫茨曲線。(1)簡述分布中心的概念及其意義。(2)分布中心的測度指標有哪些?這些指標是否存在缺陷?答:(P12-13)(1)分布中心就是指距離一個變量的所有取值最近的位置,揭示變量的分布中心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首先變量的分布中心是變量取值的一個代表,可以用來反映其取值的一般水平。其次,變量的分布中心可以揭示其取值的次數分布的直角坐標系上的集中位置,可以用來反映變量分布密度曲線的中心位置。(2)分布中心常用的測度指標主要有算術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算術平均數容易受到極端變量值的影響,即當一個變量的取值出現(xiàn)極小值或者極大值時,都將影響其計算結果的代表性;眾數表示數據的普遍情況,但沒有平均數準確;中位數表示數據的中等水平,但不能代表整體。第2章概率與概率分析本章重點難點隨機時間與概率;2.隨機變量及其分布;3.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征與獨立性;4.大數定律與中心極限定理。學習目標重點掌握:隨機事件概率的性質與計算;2.隨機變量及其分布的性質與測定方法;3.隨機變量數字特征及其測定方法。能夠理解:概率與概率分析的相關概念、定義、定律和定理。了解:大數定律與中心極限定理的本質內容。一、選擇題下列現(xiàn)象不屬于隨機現(xiàn)象的是(A.明天的天氣狀況C.在標準大氣壓下,一、選擇題下列現(xiàn)象不屬于隨機現(xiàn)象的是(A.明天的天氣狀況C.在標準大氣壓下,已知X~N(2,1),A.0.5)B.投擲一顆骰子,上面的點數把水加熱到100°C,水會沸騰則P{X<2}=()B.0C.1D.下個月三星手機的銷量下列關于事件的概率的說法不正確的是(B)A.0WP(A)W1B.P(A)+P(B))W1若隨機變量X在[1,5]上服從均勻分布,則其期望E(X)^(A.1B.2C.3若隨機變量X的分布律為P{X=k}=1/3(k=1,2,3),則其期望為(A.1B.2C.3D.4若事件M與事件N互不相容,則有()D.0.75,其中A和B是對立事件。C.P(ACB)=0D.P(AUB)=P(A)+P(B))D.4)P(MUN)=P(M)+P(N)B.P(MUN)=P(M)-P(N)7.2個球中,1個是紅球,1個是白球的概率為(A.1/5B.2/58.下列關于概率的說法,正確的是(事件M發(fā)生的概率0<P(M)<1C.事件M發(fā)生的概率0<P(M)WP(MUN)=P(M)+P(N)B.P(MUN)=P(M)-P(N)7.2個球中,1個是紅球,1個是白球的概率為(A.1/5B.2/58.下列關于概率的說法,正確的是(事件M發(fā)生的概率0<P(M)<1C.事件M發(fā)生的概率0<P(M)W1C.1/3

)C.P(MUN)=P(M)*P(N)D.P(MnN)=P(M)+P(N))D.2/3B.若事件M確定發(fā)生,則P(M)=1D.若事件M不確定發(fā)生,則P(M)=0有可能會發(fā)生A.ABB.BC.AD.A+B設A、B為兩個事件,則A-B表示(A.“A發(fā)生且B不發(fā)生”“A、B都不發(fā)生”C.“A、B都發(fā)生”D.“A不發(fā)生或者B發(fā)生”設A、B為兩個事件,P(A)=0.5,P(A-B)=0.2,則P(AB)為()TOC\o"1-5"\h\zA.0.2B.0.3C.0.7D.0.8袋中有紅、黃、藍球各一個,每一次從袋中任取一球,看過顏色后再放回袋中,共取球三次,顏色全相同的概率為()1/9B.1/3C.5/9D.8/9北方大學統(tǒng)計系06級3班共有60名同學,至少有2名同學生日相同的概率為(一年按365天計算)()60!A,36560P60B—36536560P60C.-^65365!P60D.1——3653656014.如果事件挪概率為P(A)=4,事件B的概率為P(B)14,下列陳述中一定正確的是(AP(A+B)=2B.P(A+B)<1C.P(A+B)>122D.P(A+B)=415.A.“A發(fā)生且B不發(fā)生”60!A,36560P60B—36536560P60C.-^65365!P60D.1——3653656014.如果事件挪概率為P(A)=4,事件B的概率為P(B)14,下列陳述中一定正確的是(AP(A+B)=2B.P(A+B)<1C.P(A+B)>122D.P(A+B)=4X—10111概率4a4TOC\o"1-5"\h\z則a等于()A.1/4B.1/3C.1/2D.1若某學校有兩個分校,一個分校的學生占該校學生總數的60%,期末考試的平均成績?yōu)?5分,另一個分校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40%,期末考試的平均成績?yōu)?7分,則該校學生期末考試的總平均成績?yōu)?)分。A.76B.75.8C.75.5D.76.5若隨機變量Y與X的關系為Y=3X—2,并且隨機變量X的方差為2,則Y的方差D(丫)為()A.6B.12C.18D.36一個二項分布隨機變量的方差與數學期望之比為1/5,則該分布的參數p應為()A.1/5B.2/5C.3/5D.4/5某保險業(yè)務員每六次訪問有一次成功地獲得簽單(即簽單成功的概率是1/6),在一個正常的工作周內,TOC\o"1-5"\h\z他分別與36個客戶進行了聯(lián)系,則該周簽單數的數學期望是()A.3B.4C.5D.6數學期望和方差相等的分布是()A.二項分布B.泊松分布C.正態(tài)分布D.指數分布如果X服從標準正態(tài)分布,已知尸{X>1.96}=0.025,則()A.尸{IX\<1.96}=0.95B.尸{IX\<1.96}=0.975C.尸{IX\<1.96}=0.05D.P{X<1.96}=0.95若隨機變量X服從正態(tài)分布N(0,4),則隨機變量Y=X-2的分布為()A.N(-2,4)B.N(2,4)C.N(0,2)D.N(-2,2)若兩個隨機變量X與Y的簡單相關系數r=0,則表明這兩個變量之間()A.存在非線性相關關系B.相關關系很低C.不存在線性相關關系D.不存在任何關系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CABCCABBCA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DBCBCBCD題號2122232425答案DBAAC二、問答題常用的連續(xù)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有哪些?分別舉一個例子說明。答:(P58)常用的連續(xù)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有:均勻分布,正態(tài)分布,指數分布。例如:某公共汽車站從上午六點起每十分鐘來一輛車,則乘客在六點以后到汽車站等車的時間是[0,10]上的均勻分布,人的身高、體重作為隨機變量時都服從或近似服從正態(tài)分布,燈泡的使用壽命則服從指數分布。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怎樣表示?常用的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有哪些?答:(P54-56)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表示為P&=■」■.,k=1,2,3.]。常用的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有兩點分布、超幾何分布、二項分布和泊松分布。正態(tài)分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P59)(1)集中性,正態(tài)分布曲線的高峰位于正中央,該位置也是分布的中位數和眾數。(2)對稱性,正態(tài)分布曲線以x=u為中心,左右對稱,曲線兩端永遠不與橫軸相交。(3)均勻變動性,正態(tài)分布曲線由u所在處開始,分別向左右兩側逐漸均勻下降。(4)正態(tài)分布有兩個參數,即均數u和標準差。,可記作N(u,。)。均數u決定正態(tài)分布曲線的中心位置;標準差。決定正太分布曲線陡峭或扁平程度,。越小,曲線越陡峭;。越大,曲線越平緩。(5)u變換,為了便于描述和應用,常將正態(tài)變量作數據轉換。簡述數學期望和方差各描述的是隨機變量的什么特征。答:(P62、64)隨機變量的期望值也稱為平均值,它是隨機變量取值的一種加權平均數,是隨機變量分布的中心,它描述了隨機變量取值的平均水平,而方差是各個數據與平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數,方差用來衡量隨機變量對其數學期望的偏離程度。三、計算題計算題1:某車間生產的一批產品中,按照其質量規(guī)格可以分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和次品四類,相應的概率為0.7,0.2,0.06,0.04,對應可產生的利潤(單位:元)為10,8,4,1,(1)我們可以用說明指標來衡量該車間的生產效益?(2)試求出該產品的平均利潤。解答:(P62)(1)可以用期望值來衡量,隨機變量的期望值也稱平均值。它是隨機變量取值的一種加權平均數,是隨機變量分布的中心。(2)設平均利潤為隨機變量X,則:E(X)=10*0.7+8*0.2+4*0.06+1*0.04=8.88元(1)除了上述指標外,還有什么指標來衡量所得到的統(tǒng)計數據?(2)引入這些指標對數據的分析有何作用?解答:(P62)(1)方差、標準差。(2)僅僅學了數學期望對隨機變量的認識還是不夠,我們還應該知道隨機變量的取值對數學期望的偏離程度,即方差,這種偏離程度不僅可以反映一個隨機變量取值的離散程度,還能衡量期望值的代表性大小。計算題2:設有兩種投資方案,它們獲得的利潤如1F表:利潤(萬元)100200300概率甲方案0.40.20.4乙方案0.30.40.31.(1)計算甲、乙兩種投資方案的期望。(2)計算甲、乙兩種投資方案的方差。解答:(P62-64)(1)E(甲)=100*0.4+200*0.2+300*0.4=200(萬元)E(乙)=100*0.3+200*0.4+300*0.3=200(萬元)(2)D(甲)=(100-200)2*0.4+(200-200)2*0.2+(300-200)2*0.4=8000D(乙)=(100-200)2*0.3+(200-200)2*0.4+(300-200)2*0.3=6000(1)試比較甲乙兩種投資方案哪種更好?(2)如何運用期望和方差來比較哪種方案更好?解答:(P62-64)(1)E(甲)=E(乙),而D(甲)大于D(乙),所以乙方案較好。(2)比較方案的優(yōu)劣首先看方案的期望值即平均值,期望值大的方案較優(yōu),當期望值一樣時要比較兩者的方差,方差是方案取值與期望值的偏離程度,方差越小,數據越集中,此時方案較優(yōu)。四、選答題(1)試解釋為什么要引入隨機變量的概念?(2)隨機變量的特點主要是什么?答:(P53-54)(1)在生產生活中,僅僅討論隨機事件的概率顯然是不夠的,為了更好地揭示隨機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性,并利用數學分析的方法來描述。這就需要把隨機試驗的結果數量化,即要用某一變量的不同取值來表示隨機試驗中出現(xiàn)的各種不同結果,這就是要引入隨機變量的原因。(2)總的來說隨機變量具有三個特點:隨機性,在試驗前只知道它可能取值的范圍,而預先不能確定具體取哪個值;統(tǒng)計規(guī)律性,由于它的取值依賴于試驗結果,而試驗結果的出現(xiàn)是有一定概率的,因此隨機變量的取值也有一定的概率;它是定義在樣本空間Q上的實單值函數。第3章時間序列分析本章重點難點時間序列的概念及其種類;2.時間序列特征指標;3.長期趨勢變動分析與季節(jié)變動分析;循環(huán)變動與不規(guī)則變動分析。學習目標重點掌握:時間序列特征指標及其計算;2.長期趨勢、季節(jié)變動、循環(huán)變動和不規(guī)則變動的測定及其分析方法。能夠理解:時間序列的概念及其種類。一、選擇題某連鎖店1月份至4月份的收入(萬元)分別為3250,6532,2560,4689,則該連鎖店平均每個月的收入為()萬元。A.42157.75B.3969.50C.3250.00D.4689.00從統(tǒng)計分析的角度看,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循環(huán)變動的測定方法的是(D)A.剩余法B.直接法C.循環(huán)平均法D.移動平均法在對原時間序列擬合數學模型時,關于指標法下列說法恰當的是()若原時間序列的逐期增長量大致相等,則采用直線趨勢模型若原時間序列的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大致相等,則采用二次曲線趨勢模型若原時間序列的二級增長大致相等,則采用修正指數曲線趨勢模型若原時間序列的逐期增長量的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大致相等,則采用直線趨勢模型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ADA二、問答題時間序列分析中長期趨勢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常用的趨勢線數學模型主要有哪幾種?答:(P93)常用的趨勢線數學模型有:直線、指數曲線、二次曲線、修正指數曲線、邏輯曲線、龔珀茨曲線和雙指數曲線。反映時間序列變動特征的指標有幾類?答:(P80、85)反映時間序列變動特征的指標有兩類:一類是反映時間序列水平變動的特征,又稱為時間序列水平指標。一般用來反映研究現(xiàn)象的變動量,具體包括平均發(fā)展水平、增長量和平均增長量三種指標。另一類是反映時間序列的速度變動特征,又稱為時間序列速度指標。用來反映研究現(xiàn)象在動態(tài)上發(fā)展變動的相對程度或平均程度,具體包括發(fā)展速度,增長速度,平均發(fā)展速度和平均增長速度四種指標。常見的時間序列的變動模型有哪些?并說明這些模型之間的區(qū)別。答:(P80)按照長期趨勢(T),季節(jié)波動(S),循環(huán)波動(C),不規(guī)則變動(I)的影響方式不同,時間序列可分為多種模型,其中最常見的有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乘法模型:Y=T*S*C*I加法模型:Y=T+S+C+I乘法模型假定四個因素對現(xiàn)象發(fā)展有相互影響的作用,而加法模型則假定各因素對現(xiàn)象發(fā)展的影響是相互獨立的。簡述季節(jié)變動的含義及其特點。答:(P79、101)季節(jié)變動就是指受自然界更替影響而發(fā)生的年復一年的有規(guī)律的變化,季節(jié)變動的特點有周期性、規(guī)律性、周期長度固定。三、選答題(1)簡單季節(jié)模型與移動平均季節(jié)模型的區(qū)別是什么?(2)簡述移動平均季節(jié)模型的改進之處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答:(P111)(1)簡單季節(jié)模型與移動平均季節(jié)模型的區(qū)別在于簡單季節(jié)模型未考慮到時間序列中的長期趨勢變動因素。(2)首先用移動平均法消除時間序列中隨機因素變動,并在趨勢變動的基礎上再根據季節(jié)變動對預測值加以調整,這樣可以達到更切合實際的效果。(1)常用的長期趨勢預測的測定方法有哪幾種?(2)試簡述應用每種方法時應該注意哪幾點?答:(P90-93)(1)常用的測定方法主要有時距擴大法、移動平均法、數字模型法。(2)應用時距擴大法時應注意:只能用于時期數列;②擴大后的各個時期的時距應該相等;③時距的大小要適中(即時距擴大程度要遵循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應用移動平均法時應注意:被移動平均的項數越多,修勻效果好;②移動平均所取項數,應考慮研究對象的周期;③如采用偶數項移動平均,需進行兩次移動平均;④移動平均所取項數越多,所得趨勢值項數則越少;⑤移動平均的項數不宜過多。應用數學模型法時應注意:對原時間序列擬合數學模型時,要弄清原時間序列趨勢的變動形態(tài),然后在此基礎上配合合適的數學模型,以更準確地描述其長期趨勢變動情況。(1)我們研究季節(jié)變動的目的是什么?(2)試解釋趨勢剔除法的含義。答:(P101、103)(1)季節(jié)變動時客觀存在的,通過研究季節(jié)變動,可以認識其變動周期和變動規(guī)律性,給實際部門的生產經營活動通過決策依據。(2)在具有明顯的長期趨勢變動的時間序列中,為了測定季節(jié)變動,必須首先將趨勢變動因素在時間序列中的影響剔除。先剔除長期趨勢變動因素,后計算季節(jié)比率的方法,就是趨勢剔除法。(1)循環(huán)變動與長期趨勢、季節(jié)變動之間有何區(qū)別?(2)簡述隨即變動的測定方法。答:(P113、115)(1)循環(huán)變動常常存在于一個較長的時期中,它不同于長期趨勢,所表現(xiàn)的不是朝著某一個方向持續(xù)上升或下降,而是從低到高,由從高到低的周而復始的近乎規(guī)律性的變動。它也不同于季節(jié)變動,季節(jié)變動一般以一年、一季度或一個月為一周期,成因也比較復雜,往往難以事先預知。(2)對于一個具體時間序列,分別求得其中的長期趨勢(T),季節(jié)變動(S)和循環(huán)變動(C),再依據乘法模型,分別從該模型中剔除長期趨勢、季節(jié)變動和循環(huán)變動的影響,則其剩余即為隨機變動,其計算公式為:I=ytT+S+C(1)什么是時間序列?(2)時間序列的種類有哪些?(3)試述時間序列分析的作用。答:(P77-78)(1)時間序列指按照時間順序將觀察取得的某個統(tǒng)計指標的一組觀察值進行排列而成的序列。(2)時間序列按指標性質不同,分為:時點序列,時期序列、特征序列;按數值變化特征不同,分為:平穩(wěn)序列和非平穩(wěn)序列。(3)可以反映社會經濟現(xiàn)象的發(fā)展變化過程,描述現(xiàn)象的發(fā)展狀態(tài)和結果。還可以研究社會經濟現(xiàn)象的發(fā)展趨勢和發(fā)展速度,探索現(xiàn)象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對某些社會經濟現(xiàn)象進行預測,利用時間序列可以在不同地區(qū)或國家之間進行對比分析。第4章統(tǒng)計指數本章重點難點1.統(tǒng)計指數的基本概念及種類;2.總指數及其編制;3.指數體系與因素分析。學習目標重點掌握:1.綜合指數和平均指數的編制方法及其應用;2.指數體系的編制及因素分析法的實際應用。能夠理解:統(tǒng)計指數的基本概念、種類及作用。一、選擇題下列關于統(tǒng)計指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統(tǒng)計指數是一種重要的數量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反映事物的因果相對變動關系事物數量的相對變動指數理論發(fā)展到今天,還仍局限于反映和事物在時間上的發(fā)展變化推廣到空間變化從廣義上講,一切說明社會現(xiàn)象數量對比關系的絕對數都是指數從狹義上講,指數是一種特殊的相對數,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種事物數量綜合變動情況的相對數按照所反映的現(xiàn)象的特征和內容不同,統(tǒng)計指數可以分為()A.個體指數和總指數B.數量指標指數和質量指標指數C.時間指數和空間指數D.綜合指數和平均指數

按影響因素的多少不同,因素分析法可以分為()簡單現(xiàn)象因素分析和復雜現(xiàn)象因素分析B.總量指標變動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標因素分析C.兩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D.平均指標因素分析和相對指標變動因素分析若價格P用表示,銷售量q用表示,下列指數中屬于拉氏價格指數的是(基期)£pqAB£poq£pqAB£poqiC.£pqd.£pq£Pqo5.設p為商品價格,£pqq為銷售量,指數£01綜合反映了(

£poqo5.設p為商品價格,A.商品價格的變動程度B.商品價格的變動對銷售額的影響程度商品銷售量的變動對銷售額的影響程度D.商品價格和銷售量的變動對銷售額的影響程度。某百貨公司2000年比1999年的商品平均銷售額增長了15%,平均銷售量增長了18%,則平均銷售價格增減變動的百分比為()A.16.7%B.-16.7%C.2.5%D.-2.5%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DBCACD二、問答題簡述因素分析法的步驟和方法。答:(P140-141)進行因素分析的步驟和方法大體如下:(1)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確定要分析的對象及影響的因素。(2)根據指標間數量對等關系的基本要求,確定分析采用的對象指標和因素指標,并列出其關系式。(3)根據指標關系式建立分析指數體系及相應的絕對增減量關系式。(4)應用實際資料,根據指數體系及絕對量關系式,依次分析每一個因素變動對對象變動影響的相應程度及絕對數量。簡述統(tǒng)計指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答:(P122-123)統(tǒng)計指數在產生和生活中的作用很多,一般來講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1)綜合反映事物的變動方向和程度。(2)分析受多因素影響的現(xiàn)象總變動中各個因素的影響方向和程度。(3)研究事物在長時間的變動趨勢。三、選答題(1)如何理解平均指數的概念?(2)請區(qū)分平均指數與綜合指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答:(P131)(1)平均指數就是將各個個體指數進行綜合平均而得出的綜合比率指標,即平均比率指標,它是總指數的另一種形式,也是編制總指數的一種重要方法。(2)平均指數與綜合指數既有區(qū)別也有聯(lián)系,二者的聯(lián)系在于,在一定的權數下,平均指數是綜合指數的一種變形,區(qū)別在于平均指數作為一種獨立的總指數形式,在實際應用中不僅作為綜合指數的變形使用,而且它本身也具有獨特的廣泛應用價值。(1)指數體系的含義是什么?(2)如何編制指數體系?答:(P138-139)若干個有聯(lián)系的經濟指數之間如能構成一定數量對應關系,就可以把這種經濟上有聯(lián)系、數量上保持一定關系的指數之間的客觀聯(lián)系稱為指數體系。(2)編制指數體系應以編制綜合指數的一般原理為依據。由于在編制綜合指數時同度量因素可以固定在基期或報告期,所以可編制不同的指數體系。但無論編制哪一種指數體系,有一個條件是必須遵守的,那就是各個因素對現(xiàn)象影響的總和,應該等于現(xiàn)象實際發(fā)生的變動,為了保證這個條件的實現(xiàn),應當遵守的原則是:同一個體系中兩個因素指數的同度量因素要分別固定在不同時期。一般來說編制質量指標指數,應將作為同度量因素的數量指標固定在報告期(即采用派氏指數公式);編制數量指標指數應將作為同度量因素的質量指標固定在基期(即拉氏指數公式)。(1)在統(tǒng)計指數中,試簡單說明什么是總指數和個體指數。(2)總指數和個體指數有何聯(lián)系與區(qū)別?答:(P123-124)(1)總指數是反映多種不同的產品或商品的數量、成本、價格等現(xiàn)象在不同時間或不同空間上的總變動程度的一種特殊的相對數。個體指數是反映單個事物的數量在不同時間或不同空間上的變動程度。(2)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聯(lián)系在于總指數是個體指數的平均數,所以其數值總是介于最大的個體指數與最小的個體指數之間。區(qū)別是總指數反映多種事物的變動,而個體指數只反映某一種事物的變動。(1)什么是綜合指數?列舉常用的綜合指數有哪些?(2)編制綜合指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答:(P125-128)(1)綜合指數是總指數的基本形式,它是由兩個總量指標對比形成的指數。凡是一個總量指標可以分解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因素指標固定下來,僅觀察其中一個因素指標的變動程度,這樣的總指數就稱為綜合指數。常用的綜合指數有拉氏指數,派氏指數,楊格指數,埃馬指數和費宣理想指數。(2)同度量的問題;同度量因素所屬時期的確定問題。(1)解釋什么是因素分析法?(2)因素分析法的種類有哪些?答:(P139-141)因素分析法是指根據指數體系中多種因素影響的社會經濟現(xiàn)象總變動情況,分析其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2)因素分析法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①按分析對象的特點不同,可分為簡單現(xiàn)象因素分析和復雜現(xiàn)象因素分析。②按分析指標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可分為總量指標變動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標、相對指標變動因素分析。③按影響因素的多少不同可分為兩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第5章線性規(guī)劃介紹本章重點難點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數學模型;2.使用線性規(guī)劃的基本技巧;3.運輸問題的線性規(guī)劃模型及其應用。學習目標重點掌握:1.線性規(guī)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運輸問題的線性規(guī)劃的模型及其應用。能夠理解: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有關數學模型。了解: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相關概念。一、選擇題針對指派問題和旅行商問題,可用()解決。A.圖解法B.表上作業(yè)法C.匈牙利算法D.效率比法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C二、問答題簡要說明線性規(guī)劃問題中效率比法,圖解法,表上作業(yè)法,匈牙利算法適合解決的問題。答:(P163)效率比較法:針對生產能力的合理分配問題;圖解法:針對原料的有限庫存,合理安排兩種產品的產量使生產效益最大;表上作業(yè)法:針對物資調運問題;匈牙利算法:針對指派問題或旅行商問題。簡述表上作業(yè)法的關鍵步驟。答:(P166)表上作業(yè)法的關鍵步驟如下:先編制運費表和產銷平衡表,并用最小元素法編制初始調運方案,再用閉回路法,求檢驗數檢驗初始調運方案是否為最優(yōu)方案。若不是最優(yōu)再用閉回路法,求調整數,用之調整初始方案。再用閉回路法,求檢驗數檢驗調整的調運方案是否最優(yōu),直至調整到最優(yōu)為止。規(guī)劃論主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什么是線性規(guī)劃?答:(P161)規(guī)劃論要解決的問題是給定條件下,按某一衡量指標來尋找安排的最優(yōu)方案,可將之表示為函數在約定條件下的極值問題;若約束方程和目標函數都是線性的就屬于線性規(guī)劃。三、計算題計算題1:某糖果廠生產兩種糖果,A種糖果每箱獲利潤40元,B種糖果每箱獲利潤50元,其生產過程分為混合、烹調、包裝三道工序,下表為每箱糖果生產過程中所需平均時間(單位:分鐘)混合烹調包裝A153B241每種糖果的生產過程中,混合的設備至多能用12小時,烹調的設備至多能用30小時,包裝的設備至多能用15小時。試問用每種糖果各生產多少箱可獲得最大利潤?(1)試寫出該優(yōu)化問題的約束條件。(2)試寫出該問題的目標函數。解答:(P165)(1)設生產A種糖果x箱,B種糖果y箱,可獲得利潤z元,則此問題的數學模型的約束條件為^x+2yW7205x+4yW1800Y3x+yW900x沱0Ly沱0(2)目標函數為z=40x+50y(1)選用什么方法解決該優(yōu)化問題比較合適?(2)用選中的方法求最優(yōu)方案。解答:(P165)(1)適合使用圖解法.(2)OA:y=0,AB:3x+y-900=0,BC:5x+4y-1800=0,CD:x+2y-720=0,DO:x=0由z=40x+50y得一4/5x+z/50,它表示斜率為一4/5,截距為z/50的平行直線系,z/50越大,z越大,從而可知過C點時截距最大,Z取得最大值。解方程組x=120,y=300.即C(120,300),所以z的最大值=40*120+50*300=19800,即生產A種糖果120箱,B種糖果300箱,可得最大利潤19800元。計算題2:某公司決定派甲、乙、丙、丁四人去完成入、B、C、D四個項目,每個人分工不同,且每個人只能完成其中的一項工作,假如四個人完成四個項目所需的經費(單位:千元)如下表所示。ABCD甲315135乙1151516丙12171916丁9101311(1)此類型的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2)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步驟有哪些?解答:(P182-185)(1)用匈牙利算法來解決。(2)步驟:①將費用矩陣的每一行元素減去該行的最小元素,再將每一列的元素減去最小元素(已有0的列就不必減)。找在不同行、不同列的0元素,先在各行中找只有一個0元素的,并在其右上角加“*”號,再將次0元素記為①,再在各列中找只有一個0的加“*”號,并在此0元素所在行中的0記為①,若在不同行、不同列的“0”有n個,則將與“0”對應的解取為1,其余元素對應的解取為0,即為原指派問題的最優(yōu)解,若在不同行、不同列的“0”不夠n個,則經下一步調整。在有“0”的行、列上過“0”畫橫線或豎線,有n個“0”就只能畫n條橫豎線,還要經過所有的①。再在沒有橫豎線經過的非0元素中找最小的將沒畫橫線的各行元素均減去這個最小元素,而在畫豎線的各列非0元素均加上這個最小元素。重做第二步,即可得到最佳指派方案。(1)試選擇合適的方法找出最優(yōu)選派方案。(2)試說明使用線性規(guī)劃的技巧有哪些?解答:(P163、185)(1)按照上面所說的方法,矩陣變化如下:一315135-「012102-「01260-「①1260-1151516T601011T6069T60*6912171916057405320*5329101311_0144_0100L①100「①1260「「000「60*690100zuiyoujie>0*5321000①10*①0010從而得到最優(yōu)解:甲完成。項目,乙完成B項目,丙完成A項目,丁完成(3項目。(2)單純形法可以解決大部分線性規(guī)劃問題,但是考慮到常見的問題可以用簡單的算法來解決,如針對生產能力的合理分配問題,可用效率法;針對原料的有限庫存,合理安排兩種產品的產量使生產效益最大,可用圖解法。第6章統(tǒng)計決策分析本章重點難點1.統(tǒng)計決策的要素和程序;2.非概率型決策;3.概率型決策。學習目標重點掌握:1.先驗概率型決策模型、方法及其應用;2.后驗概率型決策模型、方法及其應用。能夠理解:非概率型決策和概率型決策的應用條件及準則。了解:統(tǒng)計決策的相關概念、要素及其程序。一、選擇題統(tǒng)計決策的要素不包括()A.客觀環(huán)境的可能狀態(tài)集B.決策者的可行行動集C.表示決策行動結果的收益函數或損失函數D.決策的目標樂觀準則屬于統(tǒng)計決策分析中的()所采用的準則之一。A.非概率型決策B.先驗概率型決策C.后驗概率型決策D.經驗決策TOC\o"1-5"\h\z下列選項中,關于決策目標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決策目標應該具體明確,而不能籠統(tǒng)模糊B.在統(tǒng)計決策分析中,決策目標必須是定量目標C.決策目標越大越好D.決策者的決策目標既可以是定性的目標,也可以是定量的目標下列選項中,關于最優(yōu)行動方案的敘述不正確的是()最優(yōu)行動方案對客觀狀態(tài)的概率變化越敏感,其穩(wěn)定性越差,可靠性越低對最優(yōu)方案我們要降低它的敏感性,增強它的穩(wěn)定性市場調查對最優(yōu)行動方案決策的風險無影響D.對最優(yōu)方案的穩(wěn)定性分析稱為敏感性分析統(tǒng)計決策的程序有()①確定決策目標②比較分析,確定最佳方案③執(zhí)行決策④擬定各種可行的方案其中,正確的順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下列關于決策的說法,正確的是()決策者對客觀環(huán)境完全不能確知的決策,稱為非確定性決策經濟管理和商務活動中的決策大部分都是非確定性決策統(tǒng)計決策理論是關于確定的客觀環(huán)境下如何做出最優(yōu)決策的理論和方法統(tǒng)計分析推斷方法是確定性決策的主要方法下列選項中,不屬于非概率型決策的準則的是()A.大中取小B.小中取大C.大中取大D.最大可能下列關于非概率型決策的準則的說法錯誤的是()A.大小取大準則也稱為樂觀準則B.小中取大準則也稱為悲觀準則大小取大和小中取大準則都是從收益函數出發(fā)給出的決策準則折中準則與大中取大準則一樣都是一種極端準則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DACDCBDD二、問答題1、在進行統(tǒng)計決策時,必須具備哪些基本要素?答:(P193)在進行統(tǒng)計決策時,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要素;客觀環(huán)境的可能狀態(tài)集,決策者的可行行動集,決策行動的收益函數或損失函數。2、先驗概率型決策的準則有哪些?答:(P203)在進行先驗概率型決策分析中,常用的決策準則主要有期望收益準則或期望損失準則、最大可能和渴望水平準則等幾種。三、計算題計算題1:某企業(yè)準備批量生產一種新產品,需要確定產品的產量,根據市場預測估計,這種產品的市場狀況的概率為:暢銷(0.3)、一般(0.4)、滯銷(0.3),各種狀態(tài)下的收益值(單位:萬元),如下表所示,現(xiàn)有大、中、小三中生產方案可供選擇。暢銷(0.3)一般(0.4)滯銷(0.3)大批量504314中批量544013小批量424528要求:對各種方案進行對比分析,以便為決策提供依據。

(1)對此用什么方法進行分析比較合適?它的原理是什么?(2)此方法的要素由哪些構成?解答:(1)可以用圖的形式進行分析,即決策樹法。原理為:用決策點代表決策問題,用方案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狀態(tài)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結果,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條件下?lián)p益值的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2)決策樹由決策點、方案枝、狀態(tài)點、狀態(tài)枝等要素構成。(1)試說出三個可供選擇方案中最優(yōu)方案。(2)決策樹法管理人員和決策分析人員經常采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決策工具,在生產和生活有很大的應用,試根據你所學的統(tǒng)計決策分析的方法,概括總結一下此方法的優(yōu)勢和不足。解答:(1)決策樹法分析的結果如下圖所示,很明顯選擇小批量生產,其期望值為39.0萬元。方案:廠36.4萬元大批量暢銷(0.3)50萬元一般(0.4)43萬元滯銷(0.3)14萬元一〈36.1萬元(1)決策樹法分析的結果如下圖所示,很明顯選擇小批量生產,其期望值為39.0萬元。方案:廠36.4萬元大批量暢銷(0.3)50萬元一般(0.4)43萬元滯銷(0.3)14萬元一〈36.1萬元中批量暢銷(0.3)一般(0.4)滯銷(0.3)54萬元40萬元13萬元七-39.0萬元小批量暢銷(0.3)〈般(0.4)滯銷(0.3)42萬元45萬元28萬元(2)決策樹列出了決策問題的全部可行方案和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自然狀態(tài),以及各可行方法在各種不同狀態(tài)下的期望值,從而可以直觀地顯示整個決策問題在時間和決策順序上不同階級的決策過程,在應用于復雜的多階級段決策時,階段明顯,層次清楚,便于決策機構集體研究,可以周密地思考各種因素,有利于作出正確的決策,當然,決策樹法也有它的缺點,如使用范圍有限,無法適用于一些不能用數量表示的決策;對各種方案的出現(xiàn)概率的確定有時主觀性較大,可能導致決策失誤等。計算題2:某手機供應商準備在市場上發(fā)售一批手機,由于市場的需求量不同,市場可能有兩種狀態(tài)即暢銷、一般。根據前幾年的統(tǒng)計數據資料分析,兩者出現(xiàn)的先驗概率分別為0.7,0.3.該公司對這種情況,可以采取相應的對策來提高利潤:一是高價出售,若暢銷的話,可以獲得8000萬元,若銷路一般的話,可能會出現(xiàn)貨物大量積壓,這樣只能獲利1600萬元。二是低價出售,如果暢銷的話,可以獲利6500萬元,若銷路一般的話,可以獲利3200萬元。要求:對兩種方案選擇的方法進行分析,以確定方案是否穩(wěn)定。(1)試述敏感性分析的含義。(2)判斷所選行動是否穩(wěn)定的具體步驟有哪些?解答:(P230)(1)對最優(yōu)方案的穩(wěn)定性即可靠性進行分析,稱為敏感性分析,就是分析客觀環(huán)境可能狀態(tài)出現(xiàn)概率的變化對最優(yōu)方案的影響。(2)先根據客觀環(huán)境各種可能狀態(tài)的損益值計算出引起最優(yōu)行動方案改選的轉折概率,然后再將實際估計的概率與此轉折概率比較,根據兩者差距的大小來判斷所選最優(yōu)行動方案的穩(wěn)定性。(1)求出引起最佳方案的轉折概率。(2)試對該方案的敏感性進行分析。解答:(P230-231)(1)如果設暢銷的概率為p的話,則銷路一般的概率為1-p,則高價出售和低價出售的兩個方案的期望收益為:E(高價)=8000p+1600(1-p)=6400p+1600E(低價)=6500p+3200(1-p)=3300p+3200若高價稱為最優(yōu)方案,根據期望收益準則,有6400p+1600大于3300p+3200,得出p大于0.516,所以最優(yōu)方案的轉折概率為0.516.(2)由上面的結果可以看出,高價營銷只有當暢銷的概率大于0.516時,才是最優(yōu)方案。而當暢銷的概率小于0.516時,低價營銷才是最優(yōu)方案。轉折概率0.516與暢銷的先驗概率0.7相比,其差距為四、選答題(1)決策樹的原理是什么?(2)應用決策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時的主要步驟是什么?答:(P206)(1)它利用了概率論的原理并且利用一種樹形圖作為分析工具,其基本原理是用決策點代表決策問題,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概率分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結果,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結果條件下?lián)p益值得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2)首先根據決策問題繪制決策樹然后計算概率分支的概率值和相應的結果節(jié)點的收益值;其次計算各概率點的收益期望值;最后根據計算結果確定最優(yōu)方案。(1)什么是決策樹技術?決策樹對管理人員有何意義?(2)概括說明繪制決策樹的步驟。答:(P206)(1)決策樹是對決策局面的一種圖解。它是把各種備選方案、可能出現(xiàn)的自然狀態(tài)及各種損益值簡明的繪制在一張圖表上,用決策樹可以使決策問題形象化。決策樹便于管理人員審度決策局面,分析決策過程,尤其對那些缺乏所需數學知識從而不能勝任運算的管理人員。(2)決策樹的繪制步驟有:繪制決策點和方案枝,在各方案枝上標出對應的備選方案。繪制狀態(tài)點和狀態(tài)枝,在狀態(tài)枝上標出對應的自然狀態(tài)出現(xiàn)的概率值。在狀態(tài)枝的末端標出對應的損益值。這樣就得到了一個完整的決策樹。(1)決策分析中,對各行動方案取舍的決定性因素有哪些?(2)請解釋最優(yōu)行動方案對客觀狀態(tài)的概率變化的敏感性與其穩(wěn)定性的關系。(3)請分析如何降低最優(yōu)方案的敏感性,增強其穩(wěn)定性。答:(P230-232)(1)決策分析中對各行動方案的取舍主要由兩方面的因素決定:一是各行動方案在各種狀態(tài)下的損益值;二是各種客觀狀態(tài)出現(xiàn)的概率值。(2)最優(yōu)行動方案對客觀狀態(tài)的概率變化越敏感,其穩(wěn)定性越差,可靠性就越低。(3)要降低所選最優(yōu)方案的敏感性,增強其穩(wěn)定性,就需要對所面臨的客觀環(huán)境進一步調查,獲得補充信息,從而對過去估定的先驗概率分布進行修正,用既包含了先驗信息,又包含了樣本信息的后驗概率分布再進一步進行決策分析。(1)先驗概率型決策適用于什么情況?(2)簡述先驗概率型決策的準則的期望損益準則的步驟。答:(P202-203)(1)決策者除了掌握有客觀環(huán)境的可能狀態(tài)集、決策者的可行行動集和決策行動的收益函數或損失函數外,還掌握有客觀環(huán)境的各種可能狀態(tài)出現(xiàn)的先驗概率分布,這時就可以使用先驗概率型決策進行分析。(2)首先需要根據客觀環(huán)境各種可能狀態(tài)的概率分布和決策行動的收益函數或損失函數計算出各個行動方案的期望收益和期望損失,然后通過對各個行動方案的期望收益和期望損失進行比較,找出期望收益最大或期望損失最小的來作為行動方案。(1)統(tǒng)計決策的要素與統(tǒng)計決策分析有什么樣的關系?(2)簡述非概率型決策的含義。(3)非概率決策的準則有哪些?答:(P194、196、199-201)(1)客觀環(huán)境的可能狀態(tài)集、決策者的可行行動集和表示決策行動結果的收益函數或者損失函數是統(tǒng)計決策的三個最基本的要素,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了這三個基本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統(tǒng)計決策分析都無法進行,只有當這三個基本要素都具備了,統(tǒng)計決策分析才可進行。(2)非概率型決策就是決策者在僅僅知道客觀環(huán)境可能有哪幾種狀態(tài)但卻不知道每一種可能狀態(tài)出現(xiàn)概率的條件下的決策。(3)非概率型決策的準則主要有:樂觀準則(大中取大準則)、悲觀準則(小中取大準則)、折中準則、大中取小準則四種。(1)決策和決策者的分類有哪些?(2)請解釋決策風險的衡量方法的具體步驟。答:(P243-246)(1)按照決策條件的肯定程度,可以將決策分為確定性決策、風險性決策、不確定性決策三種。根據決策人員對待風險的態(tài)度,可以將決策者分為風險偏好者、風險中性者、風險規(guī)避者。(2)決策風險的衡量方法就是以概論原理為基礎,針對那些有很多種可能結果的不確定因素而采取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一般來說,這種方法的步驟為:①確定決策方案的概率與概率分布;②計算決策方案的期望值;③計算決策方案的標準差;計算決策方案的標準差系數。第7章與決策相關的成本、風險和不確定性本章重點難點相關性與滯留成本;2.決策風險與不確定性;3.風險與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分析。學習目標重點掌握:1.決策風險的衡量方法及其應用;2.掌握風險性決策和不確定性決策分析方法及其應用。能夠理解:與決策相關的成本、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有關概念及其含義。一、選擇題某養(yǎng)殖企業(yè)擬準備在租地上開設一養(yǎng)殖場,如果養(yǎng)雞則可以獲利60萬元,養(yǎng)豬可以獲利55萬元,養(yǎng)羊可以獲利40萬元,則養(yǎng)雞的機會成本為()萬元TOC\o"1-5"\h\zA.55B.60C.40D.95按照決策條件的肯定程度可以將決策分為三類,下列不屬于這三類的是()A.確定性決策B.隨機性決策C.風險性決策D.不確定決策過去已經發(fā)生的、現(xiàn)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都無法改變的成本是()A.付現(xiàn)成本B.沉沒成本C.重置成本D.機會成本關于相關性和準確性的敘述中,不恰當的是()A.相關性是信息從屬于決策的主要質量特征之一B.相關性一般是指信息與決策的相關的特性C.信息的相關性取決于信息的準確性D.準確但不相關的信息對決策而言是毫無價值的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ABBC二、問答題簡述不確定性決策分析方法中折衷的決策方法的具體步驟。答:(P255)(1)要求決策者根據實際的情況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確定一個樂觀系數a。應該注意a的取值范圍是0WaW1,它的取值大小反映了決策人員對未來情況的樂觀系數。如果a的取值接近1,則說明決策者比較樂觀;如果a的取值接近于0,則說明決策者比較悲觀。計算各個備選方案的預期收益值。其計算公式為:各個方面的預期收益值=最高收益值Xa+最低收益值X(1-a)比較各個被選方案的預期收益值,從中選出具有最大預期收益值的方案作為決策的最優(yōu)方案。簡述風險性決策分析方法中,期望損益值的決策方法的步驟。答:(P248)在確定決策目標的基礎上,設計各種可行的備選方案。分析各個被選方案實施后可能遇到的自然狀態(tài),并估計每種自然狀態(tài)出現(xiàn)的概率。計算各個被選方案在各種自然狀態(tài)下可能取得的收益值(或損失值)。如企業(yè)貢獻毛益總額、利潤總額、投資收益等。(4)決策人員可以把各個備選方案、自然狀態(tài)及其發(fā)生的概率以及收益值(或損益值)在一張表上反映出來,這樣就形成所謂的決策損益表。(5)計算并比較各個備選方案期望收益值(或期望損失值)的大小,從中選出具有最大期望收益值(或最小期望損失值)的方案作為最優(yōu)方案。簡述滯留成本的含義。答:(P241)滯留成本不是未來成本,而是由企業(yè)現(xiàn)在承擔的,但需要在不久的將來償付的成本,較為典型的是資本成本,例如債務利息、股東回報等。三、計算題某公司準備今后五年生產一種新產品,在經過調研之后,需要作出相應的決策,從而確定生產哪一種產品,現(xiàn)有兩種備選方案可供選擇,根據市場預測及相關人員估計,具體調研信息如下:甲產品:預計可以獲得利潤為30000元的概率為0.2,獲得利潤為20000元的概率為0.5,獲得利潤為15000元的概率為0.3.乙產品:預計可以獲得利潤為40000元的概率為0.4,獲得利潤為1000。元的概率為0.3,獲得利潤為0元的概率為0.3.要求:對上述兩種方案進行對比分析,以便對決策提供依據。(1)對決策風險進行衡量時應考慮哪些因素?(2)試計算兩種方案的利潤期望值。解答:(P245)(1)決策風險與概率直接相關,因而在對決策風險進行衡量時應當著重考慮期望值、標準值、標準差系數等因素。(2)甲產品的利潤期望值:E(甲)=30000*0.2+20000*0.5+15000*0.3=20500元乙產品的利潤期望值:E(乙)=40000*0.4+10000*0.3+0*0.3=19000元(1)試對兩種決策方案的風險程度進行衡量。(2)如何比較和評價這兩種方案?解答:(1)要衡量兩種方案的風險程度,必須先得出:甲方案:b=七(20500—30000》x0.2+(20500—20000)x0.5+(20500—15000】x0.3"5220.15V甲=5220.15/20500=25.46%乙方案:b=氣,(19000-40000》x0.4+(19000-10000》x0.3+(19000-0「x0.3牝17578.40V乙=17578.40/19000=92.5%(2)由上面得知,甲產品的利潤期望值大于乙產品,甲產品的標準差小于乙產品,甲產品的標準差系數小于乙產品。標準差系數越大,說明風險越大。綜上所述,該企業(yè)應該選擇甲產品。四、選答題(1)解釋相關性的定義。(2)怎樣才能保證決策的準確性?答:(P235、237)(1)指信息與決策相關的特性,通常情況下,信息的相關性取決于有關人員所作的決定。(2)相關信息的收集和報告者試圖采用定量方式,將盡可能多的決策因素表達出來,因為這可以減少需要進行判斷的定性因素的個數,從而提高信息的準確度。(1)信息的相關性取決于有關人員所做的決策,如果信息是相關的,那么它應符合哪幾項標準?(2)歷史數據與決策之間是否相關的?為什么?答:(P236)(1)如果信息是相關的,那么它應該符合兩項標準:第一,信息必須是對未來狀況的預測,包括預計的未來收入、成本數據等。第二,它必須包括各個方案之間的差別因素。在預期的未來結果中,只有那些會隨著所選方案的不同而改變的結果才是與決策相關的。(2)歷史數據是已經發(fā)生結果的反映,盡管它們有助于對未來的預測,但其本身與當前決策是不相關的,因為決策只能影響未來的結果,任何決策都無法改變既成事實。所以,歷史數據與決策之間的聯(lián)系是間接的。(1)談談你對風險性決策的理解。(2)風險性決策存在的條件有哪些?答:(P243-244)(1)風險性決策是指與決策相關的那些因素的未來狀況不能完全肯定,但可以依據有關方法通過預測來確定其客觀概率。(2)①存在一個明確的決策目標。②存在兩個以上可供選擇的方案。③存在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各種自然狀態(tài)。④可測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狀態(tài)下的損益值。⑤可測算出各種自然狀態(tài)發(fā)生的客觀概率。(1)試解釋什么是不確定性決策。(2)不確定性決策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答:(P244、252)(1)不確定性決策是指與決策相關的那些因素不僅不能肯定、而且每種可能結果出現(xiàn)的概率也無法確切的預計,各種備選方案的條件只能以決策人員通過經營判斷所確定的主管概率作為依據。(2)不確定性決策的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種,保守的決策方法(大中取小法、小中取大法)、樂觀的決策方法、折衷的決策方法。(1)試結合實際例子說明機會成本的含義?(2)機會成本存在的前提是什么?答:(P238)(1)機會成本是指在經營決策中應由中選的最優(yōu)方案負擔的,按所放棄的次優(yōu)方案潛在收益計算的那部分資源損失。(2)機會成本以經濟資源的稀缺性和多種選擇機會的存在為前提。(1)影響風險性決策方案的因素有哪些?(2)風險性決策分析方法有哪些?并說明各方法的適用條件?答:(P247-251)(1)常見的影響因素有決策的方法、決策人員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及其對待風險的態(tài)度。(2)風險性決策分析方法主要有,期望損益值的決策方法、等概率的決策方法和最大可能性的決策方法。期望損益值的決策方法一般是用于:各種結果出現(xiàn)的概率具有明顯的客觀性,而且較為穩(wěn)定,擬解決的決策問題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重復的;決策的結果不會給決策者帶來嚴重的后果的情況。等概率決策方法是用于決策人員無法預測各種自然狀態(tài)出現(xiàn)的概率的情況。最大可能性的決策方法一般是用于某種自然狀態(tài)出現(xiàn)的概率顯著高于其他狀態(tài)所出現(xiàn)的概率,但各個備選方案期望值卻相差不大的情況。第8章模擬決策技巧和排隊理論本章重點難點1.排隊系統(tǒng)的相關問題概述;2.M/M/1排隊模型;3.M/M/C排隊模型。學習目標重點掌握:1.M/M/1排隊模型及其應用;2.M/M/C排隊模型及其應用。了解:排隊系統(tǒng)的特征、運行結構及其數量指標。一、選擇題1.下列選項中,不是衡量排隊系統(tǒng)指標的是()A.排隊隊長B.隊長C.停留時間D.排隊規(guī)則參考答案題號123456答案D二、計算題汽車按平時90輛/H的泊松分布到達高速公路上的一個收費關卡,通過關卡的平均時間是38s。由于駕駛人員反映等待時間太長,主管部門打算采用新裝置,使汽車通過關卡的時間減少到平均30s,但增加新裝置只有在原系統(tǒng)中等待的汽車平均數超過5輛和新系統(tǒng)中關卡空閑時間不超過10%時才是合算的。(1)它是排隊論中的什么模型?試簡述該模型的含義。(2)簡述描述此模型的基本特性的數量指標都有哪些?解答:(P261-263)(1)該系數屬于M/M/1排隊模型,表示服務臺數目C=1的排隊模型,其顧客到達間隔時間服從參數為入的泊松分布,服務時間遵從參數為1/^的指數分布,顧客的到達和服務都是相互獨立的、隨機的。(2)一般地,描述其基本特性的數量指標有四個:排隊長,隊長L,等待時間,停留時間。(1)試計算新舊裝置在模型中的常用系統(tǒng)指標。(2)根據計算結果分析新裝置是否合算。解答:(P264)(1)舊裝置各參數計算新裝置各參數計算入=90入’=90u=3600/38=94.7u’=3600/30=120P=X/U=90/94.7=0.95p’=入’/u’=90/120=0.75L=p/1-p=0.95/0.05=19L’=p’/1-p’=0.75/(1-0.75)=3Lq=Lp=19*0.95=18.05L’q=L’p’=3*0.75=2.25W=L/入=19/90=0.21W’=L’/入’=3/90=0.03Wq=Lq/入=18.05/90=0.2W’q=L’q’/入’=2.25/90=0.025(2)采用新裝置后要求原系統(tǒng)中等待的汽車平均數超過5輛為合算,經計算原系統(tǒng)的Lq=18.05>5滿足這個條件.但是還有一個條件是采用新裝置后要求新系統(tǒng)中關卡空閑時間不超過10%,而經計算P0=1—p'=0.25,即新系統(tǒng)的空閑率為25%超出了要求,所以采用新裝置是不合算的。三、選答題(1)研究排隊論的目的是什么?(2)解釋什么是M/M/1模型?答:(P263-263)(1)研究排隊論的最終目的是合理地設計和保持服務系統(tǒng)的最優(yōu)運營。(2)M/M/1表示服務臺數目C=1的排隊模型,其顧客到達間隔時間服從參數為入的泊松分布,服務時間從參數為1/^的指數分布,顧客的到達和服務都是相互獨立、隨機的。(1)舉一個簡單例子說明排隊論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2)請解釋M/M/C電腦含義。答:(P259、265)(1)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排隊的問題,例如到銀行存取款、到營業(yè)廳繳納話費、辦理業(yè)務等,排隊就是指處于服務機構中要求服務的對象的一個等待排隊排隊論就是研究各種排隊現(xiàn)象的理論。(2)M/M/C表示服務臺數目CN2的排隊模型,其顧客到達間隔時間服從參數為入的泊松分布,服務時間服從參數為1/U的指數分布。(1)排隊系統(tǒng)的運行過程主要由哪幾個部分構成?(2)請解釋處理排隊問題的過程。答:(P260-262)(1)排隊系統(tǒng)的運行過程包括是三部分:輸入過程、服務機構、排隊規(guī)則。(2)處理排隊問題的過程:確定排隊問題的各個變量,建立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根據已知的統(tǒng)計數據,運用適當的統(tǒng)計檢驗方法以確定相關的概率分布;根據所得到的概率分布,確定整個系統(tǒng)的運作特征;根據服務系統(tǒng)的運作特征,按照一定的目的,改進系統(tǒng)的功能。第9章成本、產出和效益分析本章重點難點1.成本、產出和效益分析的基本假設、基本模型及其相關指標的計算;2.損益平衡分析;損益平衡分析與決策。學習目標重點掌握:成本、產出和效益分析的基本模型和相關指標的計算;2.損益平衡模型及其應用分析;損益平衡分析在決策中的應用。能夠理解:成本、產出和效益分析的有關概念和基本假設。一、選擇題單位銷售價格對損益平衡點和利潤的影響分別是()A.反方向、同方向B.反方向、反方向C.同方向、反方向D.同方向、同方向成本/產出/效益分析是指建立在()基礎上的一種數量分析法。A.成本習性分析和成本法B.成本分析和成本法C.成本習性分析和變動成本法D.成本分析和變動成本法損益平衡圖是圍繞(),將影響企業(yè)利潤的有關因素及其對應關系,在一張坐標圖上形象而具體地表達出來。A.損益平衡點B.貢獻毛益C.虧損D.利潤若某產品的單位銷售價格對利潤的敏感系數為8.6,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單位銷售價格每提高1%,利潤就會相應增加8.6%B.單位銷售價格每提高1%,利潤就會相應減少8.6%C.單位銷售價格對利潤的影響不大D.提高單位銷售價格將使得利潤減少參考答案題號123456答案ACAA二、問答題貢獻毛益相關指標中,貢獻毛益率和變動成本率之間是怎樣的關系?答:(P273)貢獻毛益率是以相對數的形式反映企業(yè)產品的獲利能力,貢獻毛益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大,而變動成本率是反映企業(yè)產品獲利能力的一個反響指標,變動成本率越高,獲利能力就越小。就企業(yè)某種產品而言,貢獻毛益率與變動成本率之間存在著特定的數量關系,兩者之和等于1,即他們之間屬于互補性質。傳統(tǒng)式損益平衡圖反映了銷售量、成本與利潤之間的什么規(guī)律?答:(P280)可以得出以下重要規(guī)律:(1)在損益平衡點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銷售量越大,企業(yè)可以實現(xiàn)的利潤就越多,或虧損越少;反之,銷售量越小,企業(yè)可以實現(xiàn)的利潤越少或虧損越大。(2)在銷售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損益平衡點越低,企業(yè)可以實現(xiàn)的利潤越多,或虧損越少;反之,損益平衡點越高,企業(yè)可以實現(xiàn)的利潤越少或虧損越大。(3)在銷售收入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損益平衡點的高低取決于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大小,單位變動成本或固定成本總額越大,損益平衡點就越高;反之,單位變動成本或固定成本總額越小,損益平衡點就越低。(4)在總成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損益平衡點的高低取決于單位銷售價格的高低,單位銷售價格越高,損益平衡點就越低;反之,單位銷售價格越低,損益平衡點就越高。成本/產出/效益分析的基本假設主要包括哪些?答:(P270-271)(1)成本習性分析假設(2)線性關系假設(3)產銷量平衡假設;(4)品種結構穩(wěn)定假設。損益平衡分析在哪些決策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答:(P290-292)(1)成本結構決策;(2)生產決策;(3)定價決策。簡述傳統(tǒng)式損益平衡圖的繪制方法答:(P279)傳統(tǒng)的損益平衡圖是損益平衡分析中最基本的形式,其繪制步驟基本包括五點:(1)建立直角坐標系;(2)繪制固定成本線;(3)繪制銷售收入線;(4)繪制總成本線;(5)銷售收入線與總成本線的交點就是損益平衡點。三、計算題計算題1:某服飾企業(yè)投入資金設計生產了一批款式新穎的服飾,初步確定該批服飾的銷售價格為140元/件,單位變動成本為40元/件,從設計部門得知設計成本為10000元。已知其他固定成本為20000元,該季節(jié)累計實際銷售量為1500件。計算方案的損益平衡點及該企業(yè)可以獲得的利潤。解答:(P274)損益平衡點的銷售量為:30000/(140-40)=300(件)利潤=1500X(140-40)-30000=120000(元)(1)若該季度由于物價上漲導致了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從而使得該產品的銷售價格變?yōu)?60元/件,若固定成本和設計成本不變。試求出漲價后該產品的損益平衡點、利潤及單位銷售價格的敏感系數。(2)說明(1)得出的單位銷售價格敏感系數在此題中的含義。解答:(P274、283)(1)漲價后損益平衡點的銷售量為:30000/(160-40)=250(件)利潤為:(160-40)X1500-30000=150000(元)單位銷售價格變動百分比為:(160-140)/140^14.3%利潤變動百分比為:(150000-120000)/120000=25%單位銷售價格的敏感系數為:25%/14.3%^1.75(2)說明單位銷售價格每提高1%,利潤就會相應地增加1.75%,進而說明單位銷售價格對利潤的影響比較大,企業(yè)可以通過漲價提高利潤。計算題2:某企業(yè)同時接到兩批訂單,但由于資金和時間的限制,不得不從中選擇一個進行生產,兩批訂單的具體市場信息如下表:單位銷售價格(元)單位變動成本(元)固定成本總額(元)預計銷售量(件)甲100401500004500乙80301000003200要求:計算兩種產品的相關指標,以便對決策提供依據。1.(1)試結合題目說明什么是損益平衡點。(2)損益平衡點的計算模型有哪些?解答:(P274-277)(1)損益平衡點是指使企業(yè)經營處于不盈利也不虧損狀態(tài)時的業(yè)務量。在該業(yè)務量水平上,企業(yè)銷售收入扣除變動成本后的余額恰好等于固定成本,企業(yè)所獲取的利潤為零。(2)損益平衡點的計算模型有:單一產品損益平衡點模型、安全邊際和安全邊際率模型、實現(xiàn)目標利潤模型三種。(1)簡述什么是安全邊際貢獻,并計算兩種產品的安全邊際率(2)比較分析兩種生產方案,選擇一個最佳方案,并說明理由解答:(P276)(1)安全邊際率是指安全邊際與實際或預計業(yè)務量的比率。甲產品:損益平衡點銷售量=150000/(100-40)=2500件安全邊際量=4500-2500=2000件安全邊際率=2000/4500=44.44%乙產品損益平衡點銷售量=100000/(80-30)=2000件安全邊際量=3200-2000=1200件安全邊際率=1200/3200=37.5%(2)安全邊際率是以相對數的形式來反映企業(yè)經營的安全程度,它的值越大,企業(yè)經營就越安全。反之就越危險。由(1)的計算可知,甲產品的安全邊際貢獻率大于乙產品,說明乙產品的經營偏危險,從安全邊際率的角度來看選擇生產甲產品方案比較好。四、選答題1.(1)成本/產出/效益分析中的基本假設中品種結構穩(wěn)定假設的要求是什么?(2)產生品種結構穩(wěn)定假設要求的原因是什么?答:(P271)(1)品種結構穩(wěn)定假設要求在一個生產多種產品的企業(yè)中,當產銷量發(fā)生變化時,原來各種產品的產銷量占全部產品產銷量的比重不會發(fā)生變化,或者說各種產品的銷售收入在總收入中占的比重不會發(fā)生變化。(2)產生上述要求主要是由于各種產品的獲利能力不同,其產銷結構及綜合貢獻毛益率會影響損益平衡點的確定結果,所以只有基于品種結構穩(wěn)定假設進行的損益平衡分析才是有效的。(1)損益平衡點表達的是哪些指標之間的關系?(2)損益平衡圖有什么作用?(3)簡述利量式損益平衡圖的繪制方法。答:(P278、282、294)(1)損益平衡點是以數量方法來表示企業(yè)成本、產出和利潤之間的線性關系。(2)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