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事故工程_第1頁
汽車事故工程_第2頁
汽車事故工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汽車事故工程:是指運用與交通事故有關理論,分析事故發(fā)生的緣由,提出交通事故預防對策,改進汽車設計,是汽車在發(fā)生碰撞交通事故時,愛護交通參加者的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2、微觀分析:即事故案例分析,是針對交通事故個體所進行的詳細分析。其目的在于再現(xiàn)事故的全過程,為交通事故的正確處理和改善汽車設計的平安性供應科學的論證和依據。3、宏觀分析:事故統(tǒng)計分析屬于宏觀分析,其中包括線路事故的統(tǒng)計分析和地域性事故的統(tǒng)計分析。4、事故分析:主要分析事故發(fā)生的緣由,采用統(tǒng)計學的方法對事物進行分類,找出事故的重點或典型類型和形態(tài),提出改進交通平安管理、汽車平安設計、道路交通平安設施的措施。5、事故再現(xiàn):是以事故現(xiàn)場上車輛的損壞狀況、停業(yè)狀態(tài)、人員損害狀況和各種形式痕跡為依據,參考當事人和證人的陳述,對事物發(fā)生的全部經過做出推斷的過程。6、交通事故物證主要分為:事故附著物、事故散落物和事故痕跡三類。(1)附著物:是指附著在事故車輛、人體及其他物體表面,且能證明事故真實狀況的物質;(2)散落物:是指散落在交通事故現(xiàn)場能證明事故真實狀況的物質;(3)痕跡:是指在事故車輛、人體、現(xiàn)場路面及其他物體表面形式的印跡。7、車輛行駛驅動與附著條件:(1)車輛行駛的驅動條件:Ff+Fw+^<Ft即驅動力必需不小于滾動阻力、空氣阻力和坡道阻力之和。(2)車輛行駛的附著條件:Ft<(pFZ2即驅動力不能超過驅動輪的附著力。所以%+F卬+月〈耳〈據28、汽車動力性評價指數(shù):(1)爬坡力量(2)加速力量(3)最大車速9、車輛制動性評價指標:(1)制動減速度(2)制動時間(3)制動距離(4)地面制動力(5)制動跑偏量(6)汽車初速度與制動條件10、制動跑偏:車輛在平直路上緊急制動時,保持轉向盤居中不動,車身自動向左向右偏駛。11、制動時間:汽車制動過程所需的時間分為:(1)駕駛員反應時間:駕駛員見到信號后作出的行動反應,這一階段制動減速度為零,速度仍保持在原有速度;(2)制動系統(tǒng)協(xié)調時間:制動器起作用的時間,由于蹄鼓間隙的存在,經過一段時間后,地面制動力才起作用,產生減速度,并漸漸增加達到最大,速度也開頭下降;(3)持續(xù)制動時間:持續(xù)制動階段,這一階段減速度保持不變,直至速度降為零,這一過程為勻變速度運動;(4)制動釋放:放松制動器,這一階段制動力漸漸消退,減速度漸漸下降為零。停車煲碰撞減速震到最大鬻霎慧停車煲碰撞減速震到最大鬻霎慧fi腳瞽到制動■腳從加蠡霆開危臉物蒙競矢口覺反應時間傳導時間墻力口時廣司 完全拄串!J時間 時間12、側滑:行駛的汽車因制動、轉動慣性和其他緣由,引發(fā)某一軸的車輪或兩軸的車輪消失橫向移動的現(xiàn)象。13、事故形態(tài)劃分為7種:正面碰撞、側面碰撞、跟隨碰撞、對向刮擦、同向刮擦、碾壓、翻車、墜車、失火、撞擊固定物以及其他形式。14、碰撞的三個過程:(1)碰撞前階段:是從駕駛員熟悉到危急至“碰撞對”第一次時間的間隔。(2)碰撞階段:從“碰撞對”第一次接觸至停止不動時所經受的時間過程。(3)事故

后果階段:從汽車停止至被碰撞者靜止所經過的時間。15、碰撞的兩個特點:(1)時間短:包括變形階段和恢復階段的時間,一般只有0.1秒左右。而且物體的剛度越大,這個時間越短。(2)碰撞力大:碰撞力通常很大,可以達到物體重量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16、中國將交通事故形態(tài)分為碰撞、刮擦、碾壓、翻車、墜車、失火、爆炸。17、AIS(受傷標準)分級標準依據受傷嚴峻程度分為7級描述:(1)ATSO未受傷(2)ATS1稍微受傷(3)ATS2輕度受傷(4)ATS3重傷,但沒有生命危急(5)ATS4重傷,有生命危急,但有存活的可能性(6)ATS5重傷,無法確定是否能夠存活(7)ATS6無法醫(yī)治,死亡。18、剛體運動:一般由其轉動和平移運動來描述。19、什么是恢復系數(shù),與什么有關,怎么表達?(1)恢復系數(shù)£又稱碰撞數(shù),它是描述彈塑性碰撞的一種量標。(2)恢復系數(shù)除了與材料性質有關之外,還與物體的形態(tài)、相對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碰撞部位有關。(3)①恢復系數(shù)取決于其恢復階段相對壓縮階段的比值,t tu即£二//(。力/〕/(,)力=%0②恢復系數(shù)也是參加碰撞體在碰撞后和碰撞前相對速nv t20、碰撞分類:(1)按碰撞法線沖量是否經過兩車的之心連線,將碰撞分為對心碰撞、偏心碰撞;(2)按碰撞前速度方向是否與碰撞法向力Fi平行又分為直碰撞、斜碰撞。21、牛頓經典碰撞理論:牛頓經典碰撞理論的目標不是來確定碰撞力和其時間變化的歷程,而是采用碰撞開頭時的速度,來確定碰撞過程時刻結束的速度。牛頓經典碰撞理論基于下述基本假設:(1)碰撞持續(xù)時間特別短,碰撞力特別大,即t-0,F-8;(2)合外力與碰撞力相比很小,可以忽視不計;(3)碰撞力對時間的積分/Fdt=P存在;(4)在碰撞期間其運動學結構特征保持不變;(5)在碰撞期間,由物體變形而產生的物體幾何尺寸變化,在計算時不予考慮。22、汽車追尾碰撞的特點:(1)被碰撞駕駛員認知的時間很晚,很少有回避操作的行為;(2)恢復系數(shù)比正面碰撞小得多。23、行人事故再現(xiàn)主要包括:推算汽車的初始速度、汽車碰撞速度、反應地點/時刻、碰撞點、行人的行走速度和方向。24、行人事故過程的三個階段:(1)接觸階段:對接觸階段影響較大的因素有碰撞速度、制動強度和行人與汽車前端的幾何尺寸比;(2)飛行階段:這是由于行人先被汽車加速,然后汽車制動,而被加速的行人則會連續(xù)向前運動,行人被拋向前方;(3)滑移階段:這是從行人第一次落地到滑滾至靜止的過程。25、拋距S:是指碰撞點至行人靜止點之間的距離。26、橫偏距Yc:是指汽車與行人臀部的接觸點至頭部與發(fā)動機罩接觸點之間的垂直于汽車縱軸中的距離。27、上拋距Xc:是指汽車上接觸點至行人頭部碰撞點之間的平行縱軸的水平距離。28、展距Lc:是指從地面到頭部與汽車發(fā)動機罩接觸點行人身體包涵汽車外廓的綻開長度。29、拋距的影響因素(約束):(1)制動減速度不變,縱向拋距與碰撞速度呈拋物線關系;在碰撞速度相同的條件下,低發(fā)動機罩汽車碰撞傷人時的拋距稍小于較高發(fā)動機罩的。(2)橫向拋距的極限距離與碰撞速度呈線性關系。(3)汽車碰撞速度越高,行人在車上的橫偏距越小,行人上偏距也與行人體高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