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文及翻譯_第1頁
《中庸》全文及翻譯_第2頁
《中庸》全文及翻譯_第3頁
《中庸》全文及翻譯_第4頁
《中庸》全文及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庸》全文及翻譯《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的一篇,一般認(rèn)為它出于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據(jù)《史記孔于世家》記載,孔子的兒子名叫孔鯉,字伯魚;伯魚的兒子名叫孔伋,字子思??鬃尤ナ篮?,儒家分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從師承關(guān)系來看,子思學(xué)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學(xué)于子思;從《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觀點來看,也大體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學(xué)派”的說法。后代因此而尊稱子思為“述圣”。不過,現(xiàn)存的《中庸》,已經(jīng)經(jīng)過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寫定于秦統(tǒng)一全國后不久。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學(xué)》,不是取正義開頭的兩個字為題,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為題了。以下是《中庸》全文及翻譯,歡迎閱讀。第一章(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天命之謂性(1),性之謂道(2),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3)。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4);發(fā)而皆中節(jié)(5),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dá)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第1章)(1)天命:天賦。朱熹解釋說:“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猶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這里的天命(天賦)實際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稟賦,并無神秘色彩。(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莫:在這里是“沒有什么更?…”的意思。見(xian):顯現(xiàn),明顯。乎:于,在這里有比較的意味。(4)中(zhong):符合。(5)節(jié):節(jié)度法度。(6)致,達(dá)到。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yǎng)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jǐn)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xì)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jǐn)慎的。喜怒哀樂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xiàn)出來以后符合節(jié)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dá)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這是《中庸》的第一章,從道不可片刻離開引入話題,強調(diào)在《大學(xué)》里面也闡述過的“慎其獨”問題,要求人們加強自覺性,真心誠意地順著天賦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則修養(yǎng)自身。解決了上述思想問題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這一范疇,進(jìn)入全篇的主題。作為儒學(xué)的重要范疇之一,歷來對“中庸”有各種各樣的理解。本章是從情感的角度切入,對“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釋。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個人還沒有表現(xiàn)出喜怒哀樂的情感時,心中是平靜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樂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們必然要表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出來而符合常理,有節(jié)度,這就叫做'和”。二者協(xié)調(diào)和諧,這便是“中和”。人人都達(dá)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氣和,社會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無事了。本章具有全篇總綱的性質(zhì),以下十章(2-11)都圍繞本章內(nèi)容而展開。第二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無忌憚(4)也?!?第2章)(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2)中庸:即中和。庸,“?!钡囊馑肌?3)小人之中庸也:應(yīng)為小人之反中庸也”。(4)忌憚:顧忌和畏懼。仲尼說:“君子中庸,小人違背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為君子隨時做到適中,無過無不及;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專走極端?!笨鬃拥膶W(xué)生子貢曾經(jīng)問孔子:“子張和子夏哪一個賢一些?”孔子回答說:“子張過分;子夏不夠。”子貢問:“那么是子張賢一些嗎?”孔子說:“過分與不夠是一樣的?!保ā墩撜Z■先進(jìn)》)這一段話是對“君子而時中”的生動說明。也就是說,過分與不夠貌似不同,其實質(zhì)卻都是一樣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中庸的要求是恰到好處,如宋玉筆下的大美人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保ā兜峭阶雍蒙x》)所以,中庸就是恰到好處。第三章(最高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1)!”(第3章)(1)鮮:少,不多。孔子說:“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經(jīng)很久了!”正因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所以,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實行它。這正如我們要求“大公無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國家、集體、個人利益三兼顧”,就比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進(jìn)入共產(chǎn)主義”難以做到,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xiàn)“小康”,這就比較容易做到了。這樣說來,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為一種理想的道德規(guī)范而加以提倡呢?第四章(誰能食而知其味)子曰:“道(1)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2)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3)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保ǖ?章)(1)道:即中庸之道。⑵知者:即智者,與愚者相對,指智慧超群的人。知,同“智”,(3)不肖者:與賢者相對,指不賢的人??鬃诱f:“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聰明的人自以為是,認(rèn)識過了頭;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揚的原因,我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分:不賢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們每天都要吃喝,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品嘗滋味?!边€是過與不及的問題。正因為要么太過,要么不及,所以,總是不能做得恰到好處。而無論是過還是不及,無論是智還是愚,或者說,無論是賢還是不肖,都是因為缺乏對“道”的自覺性,正如人們每天都在吃吃喝喝,但卻很少有人真正品味一樣,人們雖然也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行事,但由于自覺性不高,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是做得過了頭就是做得不夠,難以達(dá)到“中和”的恰到好處。所以,提高自覺性是推行中庸之道至關(guān)重要的一環(huán)。第五章(此道也非常道)1.子曰:「道其不行矣夫。(5章)(譯文)孔子說:“中庸的道理恐怕不能在世上實行了啊!”第六章(隱惡揚善,執(zhí)兩用中)子日:“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1),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2)!”(第6章)(1)邇言,淺近的話。邇,近。(2洪斯以為舜乎,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其,語氣詞,表示推測。斯,這?!八础弊值谋玖x是仁義盛明,所以孔子有此感嘆??鬃诱f:“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歡向人問問題,又善于分析別人淺近話語里的含義。隱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采納適中的用于老百姓。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隱惡揚善,執(zhí)兩用中。既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杰出的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要真正做到,當(dāng)然得有非同一般的大智慧。困難之一在于,要做到執(zhí)兩用中,不僅要有對于中庸之道的自覺意識,而且得有豐富的經(jīng)驗和過人的識見。困難之二在于,要做到隱惡揚善,更得有博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氣度。對于一般人來說,不隱你的善揚你的惡就算是謝天謝地了,豈敢奢望他隱你的惡而揚你的善如此看來,僅有大智慧都還不一定做得到隱惡揚善,還得有大仁義才行啊。大智大仁的舜帝畢竟只有一個,不然的話,孔圣人又怎么會感嘆又感嘆呢?第七章(聰明反被聰明誤)子日:“人皆日:‘予(1)知。’驅(qū)而納諸罟攫陷階之中(2),而莫之知辟也(3)。人皆曰:予知?!瘬窈踔杏?,而不能期月(4)守也?!保ǖ?章)(1)予:我。⑵罟(gu):捕獸的網(wǎng)。搜huo):裝有機關(guān)的捕獸的木籠。(3)辟(bi):同“避”。(4)期月:一整月??鬃诱f:“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陷階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甭斆鞣幢宦斆髡`。自以為聰明失好走極端,走偏鋒,不知適可而止,不合中庸之道,所以往往自投羅網(wǎng)而自己卻還不知道。另一方面,雖然知道適可而止的好處,知道選擇中庸之道作為立身處世原則的意義。但好勝心難以滿足,欲壑難填,結(jié)果是越走越遠(yuǎn),不知不覺間又放棄了適可而止的初衷,背離了中庸之道。就像孔子所惋惜的那樣,連一個月都不能堅持住。賭博也好,炒股票也好,貪污受賄也好,這類現(xiàn)象不都是常見的嗎?第八章(牢牢抓住不要放棄)子日:“回(1)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2)而弗失之矣?!?第8章)(1)回:指孔子的學(xué)生顏回。⑵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但不舍的樣子,引申為懇切。服,著,放置。膺,胸口。孔子說:“顏回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選擇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處,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讓它失去。”這是針對前一章所說的那些不能堅持中庸之道的人而言的。作為孔門的高足,顏回經(jīng)常被老師推薦為大家學(xué)習(xí)的榜樣,在中庸之道方面也不例外。一旦認(rèn)定,就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這是顏回的作為,也是孔圣人“吾道一以貫之*《論語■里仁》)的風(fēng)范。第九章(白刃可蹈,中庸難得)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1),爵祿可辭也(2),白刃可蹈(3)也,中庸不可能也?!?第9章)(1)均:即平,指治理。(2)爵,爵值,祿:官吏的薪俸。辭:放棄。(3)蹈:踏??鬃诱f:“天下國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祿可以放棄,雪白的刀刃可以踐踏而過,中庸卻不容易做到?!笨鬃訉χ杏怪莱指邠P和捍衛(wèi)態(tài)度。事實上,一般人對中庸的理解往往過于膚淺,看得比較容易。孔子正是針對這種情況有感而發(fā),所以把它推到了比赴湯蹈火,治國平天下還難的境地。其目的還是在于引起人們對中庸之道的高度重視。第十章(什么是真正的強)子路問強(1)。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2)寬柔以教,不報無道(3),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4)。衽金革(5),死而不厭(6),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7),強哉矯(8)!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nèi)?9),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第10章)(1)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學(xué)生。⑵抑:選擇性連詞,意為“還是”。而:代詞,你。與:疑問語氣詞。(3)報:報復(fù)。(4)居:處。⑸衽:臥席,此處用為動詞。金:指鐵制的兵器。革:指皮革制成的甲盾。(6)死而不厭:死而后已的意思。(7)和而不流:性情平和又不隨波逐流。(8)矯:堅強的樣子。(9)不變?nèi)翰桓淖冎鞠?。子路問什么是強??鬃诱f:“南方的強呢?北方的強呢?還是你認(rèn)為的強呢?用寬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對我蠻橫無禮也不報復(fù),這是南方的強,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強。用兵器甲盾當(dāng)枕席,死而后已,這是北方的強,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這種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強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志向,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寧死不變,這才是真強啊!”子路性情魯莽,勇武好斗,所以孔子教導(dǎo)他:有體力的強,有精神力量的強,但真正的強不是體力的強,而是精神力量的強。精神力量的強體現(xiàn)為和而不流,柔中有剛;體現(xiàn)為中庸之道;體現(xiàn)為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動搖,寧死不改變志向和操守?!叭娍蓨Z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強?!翱愁^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后來人?!边@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強。說起來,還是崇高的英雄主義,獻(xiàn)身的理想主義。不過,回到《中庸》本章來,孔子在這里所強調(diào)的,還是“中立而不倚”的中庸之道,儒學(xué)中最為高深的道行。第十一章(正道直行,默默無聞也不后悔)子曰:“素隱行怪(1),后世有述焉(2),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3)。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4),唯圣者能之?!?第11章)(1)素:據(jù)《漢書》,應(yīng)為嗦”。隱:隱僻。怪:怪異。⑵述:記述。(3)已:止,停止。(4)見知:被知。見,被??鬃诱f:“尋找隱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誕的事情來欺世盜名,后世也許會有人來記述他,為他立傳,但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有些品德不錯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廢,不能堅持下去,而我是絕不會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便@牛角尖,行為怪誕,這些出風(fēng)頭、走極端欺世盜名的搞法根本不合中庸之道的規(guī)范,自然是圣人所不齒的。找到正確的道路,走到一半又停止了下來,這也是圣人所不欣賞的。唯有正道直行,一條大路走到底,這才是圣人所贊賞并身體力行的。所以,“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這是圣人所贊賞的精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這也是圣人所贊賞的精神。以上幾章從各個方面引述孔子的言論反復(fù)申說第一章所提出的“中和”(中庸)這一概念,弘揚中庸之道,是全篇的第一大部分。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費而隱)君子之道費而隱(1)。夫婦(2)之愚,可以與知焉(3),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4)。《詩》云:“鶯飛戾天,魚躍于淵(5)?!毖云渖舷虏煲?6)。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7),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第12章)(1)費:廣大。隱:精微。(2)夫婦:匹夫匹婦,指普通男女。(3)與:動詞,參與。(4)破:分開。⑸鶯飛戾天,魚躍于淵:引自《詩經(jīng)大雅■旱麓》。鶯,老鷹。戾,到達(dá)。(6)察:昭著,明顯。(7)造端:開始。君子的道廣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雖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雖然不賢明,也可以實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大地如此之大,但人們?nèi)杂胁粷M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說到“大”,就大得連整個天下都載不下;君子說到“小”,就小得連一點兒也分不開?!对娊?jīng)》說:“鶯鳥飛向天空,魚兒跳躍深水?!边@是說上下分明。君子的道,開始于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卻昭著于整個天地。這一章另起爐灶,回到第一章“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進(jìn)行闡發(fā),以下八章(13—20)都是圍繞這一中心而展開的。正因為道不可須臾離開,所以,道就應(yīng)該有普遍的可適應(yīng)性,應(yīng)該“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連匹夫匹婦,普通男女都可以知道,可以學(xué)習(xí),也可以實踐。不過,知道是一回事,一般性地實踐是一回事,要進(jìn)入其高深境界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道又必須有精微奧妙的一方面,供德行高,修養(yǎng)深的學(xué)者進(jìn)行深造,進(jìn)行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如此兩方面的性質(zhì)結(jié)合起來,使道既廣大又精微,既有普及性又有提高性,既下里巴人又陽春白雪,說到底,是一個開放的、兼容的、可發(fā)展的體系。道是如此,世界上的許多事情也都是如此。說到唱歌,卡拉0K誰都可以來上幾句,但要唱出歌星級水平可就是另一回事了。說用電腦打字,坐下來一兩個小時,一個完全的外行也可以打出一串字來,可要成為電腦專家就是另一回事了。說到下棋,知道下棋規(guī)則,棋癮大得不可思議的人滿街都是,可要成為一名真正的棋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凡事都有一知半解與精通的區(qū)別,匹夫匹婦與“圣人”的分別也就在這里。第十三章(道不遠(yuǎn)人,遠(yuǎn)人非道)子日:“道不遠(yuǎn)人。人之為道而遠(yuǎn)人,不可以為道?!薄啊对姟吩疲?伐柯伐柯,其則不遠(yuǎn)。(1)’執(zhí)柯以伐柯,睨(2)而視之,猶以為遠(yuǎn)。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yuǎn)(3),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薄熬又浪?,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庸言之謹(jǐn)。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5)?”(第13章)(1)伐柯伐柯,其則不遠(yuǎn):引自《詩經(jīng)豳風(fēng)■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斧柄。則,法則,這里指斧柄的式樣。⑵睨:斜視。(3)違道:離道。違,離。(4)庸:平常。(5)胡:何、怎么。慥慥zao),忠厚誠實的樣子??鬃诱f:“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實行道卻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實行道了?!薄啊对娊?jīng)》說:’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樣就在眼前?!罩诚鞲瑧?yīng)該說不會有什么差異,但如果你斜眼一看,還是會發(fā)現(xiàn)差異很大。所以,君子總是根據(jù)不同人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辦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錯誤實行道就行?!薄耙粋€人做到忠恕,離道也就差不遠(yuǎn)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給別人?!薄熬拥牡烙兴捻?,我孔丘連其中的一項也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兒子應(yīng)該對父親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臣民應(yīng)該對君王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弟弟應(yīng)該對哥哥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朋友應(yīng)該先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實踐,平常的言談盡量謹(jǐn)慎。德行的實踐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勵自己努力;言談卻不敢放肆而無所顧忌。說話符合自己的行為,行為符合自己說過的話,這樣的君子怎么會不忠厚誠實呢?…”道不可須臾離的基本條件是道不遠(yuǎn)人。換言之,一條大道,歡迎所有的人行走,就像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歡迎所有的人學(xué)習(xí)、實踐,社會主義的金光大道歡迎所有的人走一樣。相反,如果只允許自己走,而把別人推得離道遠(yuǎn)遠(yuǎn)的,就像魯迅筆下的假洋鬼子只準(zhǔn)自己'革命”而不準(zhǔn)別人(阿Q)“革命”,那自己也就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了。推行道的另一條基本原則是從實際出發(fā),從不同人不同的具體情況出發(fā),使道既具有“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普遍性,又能夠適應(yīng)不同個體的特殊性。這就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jié)合。既然如此,就不要對人求全責(zé)備,而應(yīng)該設(shè)身處地,將心比心地為他人著想,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給他人。因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要說人家,就是自己,不也還有很多應(yīng)該做到的而沒有能夠做到嗎?所以,要開展批評,也要開展自我批評。圣賢如孔子,不就從四大方面對自己進(jìn)行了嚴(yán)厲的批評嗎?那就更不要說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了,哪里沒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呢?說不定還深沉得很呢。不過也不要緊,只要你做到忠恕,也就離道不遠(yuǎn)了。說到底,還是要“言顧行,行顧言”,凡事不走偏鋒,不走極端,這就是“中庸”的原則,這就是中庸之道。第十四章(素位而行,安分守己)君子素其位(1)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2),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3)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4)下;在下位,不援(5)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6)人。故君子居易(7)以俟命(8),小人行險以僥幸。子曰:“射(9)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10),反求諸其身。”(第14章)(1)素其位:安于現(xiàn)在所處的地位。素,平素?,F(xiàn)在的意思,這里作動詞用。(2)夷:指東方的部族;狄:指西方的部族。泛指當(dāng)時的少數(shù)民族。(3)無入:無論處于什么情況下。入,處于。(4)陵:欺侮。(5)援:攀援,本指抓著東西往上爬,引申為投靠有勢力的人往上爬。(6)尤:抱怨。(7)居易:居于平安的地位,也就是安居現(xiàn)狀的意思。易,平安。(8)俟(si)命:等待天命。⑼射:指射箭。(10)正(zheng)鵠(gu):正、鵠:均指箭靶子;畫在布上的叫正,畫在皮上的叫鵠。君子安于現(xiàn)在所處的地位去做應(yīng)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處于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yīng)做的事;處于貧賤的狀況,就做貧*人應(yīng)做的事;處于邊遠(yuǎn)地區(qū),就做在邊遠(yuǎn)地區(qū)應(yīng)做的事;處于患難之中,就做在患難之中應(yīng)做的事。君子無論處于什么情況下都是安然自得的。處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處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別人,這樣就不會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所以,君子安居現(xiàn)狀來等待天命,小人卻鋌而走險妄圖獲得非分的東西??鬃诱f:“君子立身處世就像射箭一樣,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術(shù)不行?!彼匚欢薪凇洞髮W(xué)》里面所說的“知其所止”,換句話說,叫做安守本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安分守己。這種安分守己是對現(xiàn)狀的積極適應(yīng)、處置,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事,如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所說:“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蘋果就做蘋果;冬瓜不必羨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蘋果……”然后才能游刃有余,進(jìn)一步積累、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取得水到渠成的成功。事實上,任何成功的追求、進(jìn)取都是在對現(xiàn)狀恰如其分的適應(yīng)和處置后取得的。一個不能適應(yīng)現(xiàn)狀,在現(xiàn)實面前手足無措的人是很難取得成功的?;氐轿覀冊凇洞髮W(xué)》讀解里面舉過的例子,一位教授,因偶爾發(fā)現(xiàn)賣大餅的人很賺錢,一個月一兩千,比自己給大學(xué)生上課還賺得多了許多,于是便放下課不上而去賣大餅。這樣做值得嗎?不值得,這就叫做不守本分,不“知其所止”,這個例子也許舉得有點極端,但它卻是當(dāng)代中國知識分子在面對是否“下?!眴栴}時的一個真實報道。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例子其實還可以舉出許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這山望到那山高”,實質(zhì)上是沒有認(rèn)識清楚自己,迷失了方向。與“這山望到那山高”密切相關(guān)的另一種迷失是不滿足自己的職位,總是奢望向上爬,奢望高升,總是怨天尤人,而不像圣人所說的那樣“反求諸其身”。用耕云先生在其禪學(xué)中的說法:這種人沒有認(rèn)識到“一部機器,大的輪軸固然重要,但如果少了一個小螺絲釘,就會出故障,就會由松散而解體。所以每個部門,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人的工作都很重要,也唯有人人都能構(gòu)成需要,才能形成整體的健全?!逼鋵?,耕云先生在這里所說的道理,也正是毛澤東號召我們“向雷鋒同志學(xué)習(xí)”,“做一顆革命的螺絲釘”的情神。只可惜很多人沒有真正認(rèn)識到這種精神的深刻內(nèi)涵,不能“素其位而行”,安分守己,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居易以俟命”,而是心存妄想,只知道羨慕,甚至嫉妒別人,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向上爬,“行險以僥幸”,結(jié)果是深深地陷入無休無止的勾心斗角和無盡的煩惱之中,迷失了本性。凡有奢望,必生煩惱。所以,不要去妄想什么,只問自己該做什么吧——這就是素位而行,安分守己。第十五章(行遠(yuǎn)自邇,登高自卑)君子之道,辟(1)如行遠(yuǎn),必自邇⑵;辟如登高,必自卑(3)。《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4)。”子曰:“父母其順矣乎!”(第15章)(1)辟:同“譬”。(2)邇:近。(3)卑:低處。(4)“妻子好合……”:引自《詩經(jīng)■小雅■常棣》。妻子,妻與子。好合,和睦。鼓,彈奏。翕(xi),和順,融洽。耽,《詩經(jīng)》原作“湛”,安樂。帑(nu),通“孥”,子孫。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yuǎn)路一樣,必定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定要從低處起步。《詩經(jīng)》說:“妻子兒女感情和睦,就像彈琴鼓瑟一樣。兄弟關(guān)系融洽,和順又快樂。使你的家庭美滿,使你的妻兒幸福?!笨鬃淤潎@說:“這樣,父母也就稱心如意了啊!”老子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避髯诱f:“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倍际恰靶羞h(yuǎn)必自邇,登高必自卑”的意思。萬事總宜循序漸進(jìn),不可操之過急。否則,“欲速則不達(dá)”,效果適得其反。一切從自己做起,從自己身邊切近的地方做起。要在天下實行中庸之道,首先得和順自己的家庭。說到底,還是《大學(xué)》修、齊、治、平循序漸進(jìn)的道理。第十六章(無所不在的道)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1),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对姟吩唬骸裰袼迹豢啥人?,矧可射思?!?2)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3)如此夫!”(第16章)(1)齊(zhai):通“齋”,齋戒。明,潔凈。盛服:即盛裝。(2)“神之格思……”:引自《詩經(jīng);大雅。抑》。格,來臨。思,語氣詞。度,揣度。矧(Shen),況且。射(yi),厭,指厭怠不敬。(3)掩:掩蓋??鬃诱f:“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它卻體現(xiàn)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天下的人都齋戒凈心,穿著莊重整齊的服裝去祭祀它,無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頭上,好像就在你左右?!对娊?jī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