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藥劑與藥動學第六章課件_第1頁
生物藥劑與藥動學第六章課件_第2頁
生物藥劑與藥動學第六章課件_第3頁
生物藥劑與藥動學第六章課件_第4頁
生物藥劑與藥動學第六章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物藥劑學供藥劑專業(yè)用第6章藥物排泄Chapter6ExcretionofDrug湖南中醫(yī)藥大學藥劑教研室嚴建業(yè)

生物藥劑學第6章藥物排泄湖南中醫(yī)藥大學藥劑教研室藥物體內ADME過程

自由型藥物

結合型藥物組織Bindingandstorage給藥部位肝等Biotransformation靶器官SitesofactionAbsorptionDistribution代謝物MetabolismExcretion循環(huán)系統(tǒng)藥物體內ADME過程自由型藥物組織給藥部位藥物排泄排泄(Excretion)

含義:指藥物或其代謝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藥物排泄排泄(Excretion)藥物排泄藥物的作用:一方面取決于藥物的劑量和吸收速度,另一方面也取決于藥物的體內清除(代謝和排泄)速度。

藥物排泄:是藥物自體內消除的一種形式。

當藥物的排泄速度增大時,血中藥物量減少,以致不能產生藥效;當藥物由于相互作用或疾病等因素的影響,排泄速度減慢時,血中藥物量增大。此時如不調整劑量,往往會產生副作用,甚至出現(xiàn)中毒現(xiàn)象。因此,藥物排泄速度是直接影響血中藥物量的重要因素,與藥效、藥效維持時間和毒副作用密切相關。藥物排泄藥物的作用:一方面取決于藥物的劑量和吸收速度,另藥物排泄途徑2、膽汁排泄

肝腸循環(huán)3、乳腺排泄1、腎排泄腎小球濾過腎小管主動分泌腎小管被動重吸收藥物排泄4、其他汗腺、呼吸、唾液、淚水藥物排泄途徑2、膽汁排泄肝腸循環(huán)3、乳腺排泄1、腎排泄腎小腎是機體藥物排泄及其代謝的最重要器官。

第1節(jié)藥物的腎排泄Excretion生物藥劑學第6章藥物排泄藥物腎排泄模式圖6-2腎的基本機構是腎單位:特點:人的左右腎分別有100萬~200萬個腎單位?;窘M成成分是:腎小球和腎小管(近曲小管、髓袢和遠曲小管)。

其中:集合管不包括在腎單位內,但其功能上與遠曲小管密切相關,共同參與尿的生成。

腎單位的功能是:排泄體內代謝廢物和外來物質,保持水分和電解質平衡。

腎小球每分鐘可接受并濾過120ml血漿。濾過液進入腎小管,大部分水分被重新吸收,只有1~2ml以尿液排出。藥物的腎排泄是腎小球濾過、腎小管分泌和腎小管重吸收三者綜合作用的結果。假設藥物的重吸收分數(shù)為FR,總排泄率為:排泄率=(1-FR)[濾過率+分泌率]腎是機體藥物排泄及其代謝的最重要器官。第1節(jié)藥物的腎排一、藥物的腎排泄

(一)腎小球的濾過

1.血液由入球小動脈進人腎小球

2.腎的入球小動脈的口徑大于出球小動脈

3.血液由入球小動脈進入腎時4.只有未結合的藥物才可以從腎小球濾過5.血漿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質均被濾入腎小囊腔,成為腎小球濾過液或稱原尿。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極薄,其上有很多直徑約6~10μm的小孔,通透性高;兩腎的腎單位總數(shù)約有150萬個,腎毛細血管壁的總面積在1.6㎡上,濾過面積大。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較高壓力超過血漿膠體滲透壓和囊內壓對抗的壓力,為一種加壓過濾。流經腎小球的血漿(含白蛋白等高分子物質外的溶質和藥物),約有1/5透過腎小球的毛細血管壁形成濾液(原尿),進入腎小球的囊腔,腎小球濾過作用的速度快、量多,每天的濾過量大約可達

180L1.相對分子質量小于2000g/mol的小分子藥物比較容易濾過。2.分子量<70000、水溶性藥物容易濾過。3.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大小是用腎小球濾過率(GFR)表示的,直接測定GFR值有困難,但可藉給予適宜的物質測定,由該化合物的清除率來計算腎小球濾過率。菊粉是較理想的測定物質,它是分子量約5000的水溶性果糖聚合物,能自由地由腎小球濾出,既不被腎小管分泌又不被腎小管重吸收,不代謝也不貯積在腎,不與蛋白質結合,無毒,該化合物不影響過濾速率,且易測定。由于單位時間內尿中該物質的數(shù)量必然恰由濾過的含有該數(shù)量物質的血漿體積所提供,這時菊粉的清除率與血漿腎小球濾過率相等。靜脈注射菊粉溶液分布均勻后,設血漿中菊粉的濃度為Pin,腎小球每分鐘濾過血漿容積為GFR,則每分鐘濾過的菊粉量=Pin×(GFR),設尿中菊粉濃度Uin,每分鐘排尿體積V,每分鐘內從尿中排出的菊粉量為Uin×V,則:單位時間內尿中菊粉的數(shù)量必然與恰由濾過的含有該物質的血漿體積所提供,即:Pin×GFR=Uin×VGFR=Uin×V/PinGFR:為腎小球濾過率因此,菊粉的清除率等于血漿腎小球濾過率。一、藥物的腎排泄(一)腎小球的濾過2.腎的入球小動脈一、藥物的腎排泄

(二)意義:1.在正常成年男子約為125ml/min,婦女大約低10%,疾病狀態(tài),如:腎功能不全時,GFR↘

2.藥物的GFR<菊粉的清除率,表明有腎小管重吸收,如:尿素78ml/min。3.藥物的GFR>菊粉的清除率,表明有腎小管主動分泌,如:肌肝175ml/min。菊粉的清除率可作為人和動物腎小球濾過率的客觀指標。一、藥物的腎排泄(二)意義:2.藥物的GFR<菊粉的清一、藥物的腎排泄

(二)腎小管的重吸收

1.人體每天流過腎的血液約1700~1800L,其中由腎小球濾過的約170~180L(120~130ml/min),人體血液中液體部分的血漿只有3L,若濾過的液體全部作為尿而排泄出體外,則可立即陷入脫水狀態(tài)。而人體每日尿量約1.5L左右,可見濾過的水的絕大部分(約99%)被重吸收。

一、藥物的腎排泄(二)腎小管的重吸收一、藥物的腎排泄

(二)腎小管的重吸收2、腎小管上皮細胞膜也是由脂質膜構成的,腎小管重吸收和消化道系統(tǒng)的吸收一樣,也有主動重吸收和被動重吸收兩種,身體必需物質如葡萄糖等,雖然被腎小球大量濾過,但在近曲小管處由主動轉運幾乎被全部重吸收。

一般來說,藥物都是異物,在腎小管中主要是由被動重吸收返回體內。這種被動重吸收與藥物的脂溶性、pka、尿的pH和尿量有密切關系。(1)藥物的脂溶性脂溶性↗重吸收率↗;濃度梯度↗重吸收率↗一些季胺類藥物脂溶性很小,幾乎不被重吸收,能迅速自尿中排泄。

(2)尿液pH值與藥物的pKa對重吸收的影響。大多數(shù)弱酸性、弱堿性藥物在腎小管中的重吸收易受尿的pH和藥物pKa的影響。對弱酸來說,pH↗,[A-]↗,重吸收↘,腎清除率↗。因為弱酸或弱堿的分子型藥物容易從腎小管擴散重吸收返回腎小管細胞。所以,酸化作用可增加pKa在中性范圍的弱酸的重吸收。如:水楊酸的pKa=3.0,在pH7.4時,電離度大于99.9%,在pH=5.0時,仍有99%電離,因此,假定將腎小管中的尿酸化到pH=5.0時,水楊酸的離子化程度仍然很高,但其重吸收的速度卻大大增加,排泄量減少。因此,酸性尿對水楊酸的排泄不利,而堿性尿能促進水楊酸的排泄。一、藥物的腎排泄(二)腎小管的重吸收一般來說,藥物都是異一、藥物的腎排泄

(二)腎小管的重吸收2、腎小管上皮細胞膜也是由脂質膜構成的,腎小管重吸收和消化道系統(tǒng)的吸收一樣,也有主動重吸收和被動重吸收兩種,身體必需物質如葡萄糖等,雖然被腎小球大量濾過,但在近曲小管處由主動轉運幾乎被全部重吸收。

再如:碳酸氫鈉解救巴比妥類藥物中毒,就是由于提高了尿的PH,減少巴比妥類未解離型分子從而抑制了重吸收,促使大量排泄。只有pKa介于3~7.5非極性酸性藥物,其腎清除率與尿pH變化密切相關。pKa介于6~12非極性堿性藥物的重吸收變化大,其腎清除率可隨尿pH值的變化而波動。尿液pH對弱堿性藥物去甲麻黃堿累積尿排泄量的影響去甲麻黃堿尿泌量(mg)時間(h)酸性尿pH4.9~5.3正常尿堿性尿(pH7.8~8.2)一、藥物的腎排泄(二)腎小管的重吸收再如:碳酸氫鈉解救巴一、藥物的腎排泄

(二)腎小管的重吸收

(3)尿量大部分藥物在腎小管中的重吸收是被動轉運,符合一級速度過程,其重吸收的速率依賴于腎小管內液的藥物濃度。尿量增加時,藥物在尿液中濃度下降,減少重吸收,尿量減少時,藥物濃度增大而重吸收量也增多。隨著尿量的增加,清除率相應增大,重吸收下降。一、藥物的腎排泄(二)腎小管的重吸收尿量增加時,藥物在尿一、藥物的腎排泄

(二)腎小管的重吸收苯巴比妥中毒解救辦法1)用滲透性利尿藥尿素或甘露醇增加利尿作用2)靜滴碳酸氫鈉或乳酸鈉使苯巴比妥離子化,從細胞內向細胞外轉運,使血中藥物濃度增加,減少藥物向中樞神經轉運,與此同時,使尿液堿化,腎小管重吸收量減少,尿排泄增加,可使苯巴比妥中毒昏迷時間縮短2/3左右。一、藥物的腎排泄(二)腎小管的重吸收2)靜滴碳酸氫鈉或乳一、藥物的腎排泄

(三)腎小管的主動分泌1.機制:腎小管的主動分泌是將藥物轉運至尿中排泄,是主動轉運過程。

2.可轉運的藥物類型:有機弱酸性或弱堿性藥物,如對氨基馬尿酸等有機弱酸、胍和膽堿類有機弱堿等。3.腎小管主動分泌的意義:可以解釋某些藥物盡管血漿蛋白結合率高,不經過肝代謝也很快被消除。血漿蛋白結合率不影響腎小管分泌速度,是由于未結合型藥物轉運后,結合型藥物能很快解離之故。4.腎小管分泌具有如下特征:1、需載體參與;2、需能量;可受ATP酶抑制劑:二硝基酚(DNP)抑制;3、逆濃度梯度;4、存在競爭性抑制作用;5、有飽和現(xiàn)象:當血藥濃度↗,腎小管分泌量↗將達到特定值,該值被稱為腎小管的飽和分泌量。6、血漿蛋白結合率一般不影響腎小管分泌速度,因未結合型藥物主動轉運后,結合型藥物能很快解離。一、藥物的腎排泄(三)腎小管的主動分泌2.可轉運的藥物一、藥物的腎排泄

(三)腎小管的主動分泌5.類型:

1)陰離子轉運系統(tǒng)(有機酸分泌機制)2)陽離子轉運系統(tǒng)(有機堿分泌機制)

3)兩性電解質4)藥泵機制(P-糖蛋白參與)(1)代表性物質:

對氨基馬尿酸PAH,因此又稱為PAH系統(tǒng),通過這種系統(tǒng)分泌的藥物有磺胺類、馬尿酸類、酰胺類、噻嗪類、雜環(huán)羧酸類、烯醇類等。(2)這種轉運機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a.需要能量,可受二硝基苯酚(DNP)的抑制;b.可以從低濃度向高濃度反向轉運,甚至有的藥物只需通過一次腎血液循環(huán),就可以將藥物幾乎全部從血漿中清除;C.通過該機制轉運的有機酸有競爭性抑制;d.若逐漸增高血漿中濃度時,藥物轉運量將達到恒定值,即為腎小管分泌的飽和轉運量。如:丙磺舒與轉運載體的親和力較大,能抑制多種陰離子的分泌;能阻斷青霉素的腎小管分泌,從而延長其在體內作用的持續(xù)時間。許多有機胺類化合物,在生理條件下呈陽離子狀態(tài),可通過近曲小管處主動分泌,使其在尿液中的排泄速度增加。如:煙酰胺的代謝產物N一甲基煙酰胺;嗎啡的代謝產物二羥基嗎啡,排泄量都大于腎小球濾過量。這種陽離子轉運機制與陰離子轉運機制一樣,須供應機體能量,能逆濃度遞度轉運,也能出現(xiàn)競爭性轉運抑制和轉運量的飽和現(xiàn)象,但與陰離子轉運系統(tǒng)并無直接的抑制關系。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維生素B6、肌肝等腎小管分泌具有有機酸和有機堿的雙重轉運,既可被陰離子轉運抑制劑丙磺舒所抑制,亦可被陽離子轉運抑制劑花青863和妥拉蘇林所抑制。P-糖蛋白將藥物從基底膜轉運到頂側膜向小管液中轉運。一、藥物的腎排泄(三)腎小管的主動分泌1)陰離子轉運系一、藥物的腎排泄

(四)影響藥物腎排泄的因素:1、蛋白結合率2、尿量3、藥物pKa與脂溶性4、尿液pH值

酸化尿(NH4Cl)弱酸性藥物排泄↓弱堿性藥物排泄↑

堿化尿(NaHCO3)弱酸性藥物排泄↑弱堿性藥物排泄↓一、藥物的腎排泄(四)影響藥物腎排泄的因素:酸化尿(N一、藥物的腎排泄

(五)腎清除率1、含義:各種不同藥物通過腎排泄而被清除的情況差別是很大的。為了解腎對各種藥物由腎排泄被清除的功能,常用腎清除率renalclearance,CIr定量描述藥物通過腎的排泄效率。腎清除率代表在一定時間內(通常以每分鐘為單位)腎能使多少容積(通常以毫升為單位)的血漿中該藥物清除的能力。如腎對某藥物清除能力強時,表示有較多血漿中的該藥物被清除掉。

腎清除率可能反映藥物排泄的機理。若一個藥物腎小球濾過而沒有腎小管分泌或者吸收,腎清除率的正常值為125ml/min,低于此值表示有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重吸收兩個過程;高于此值時表示有腎小管分泌作用參與,故腎清除率應為:式中CLr為腎清除率,U為代表某藥物在每毫升尿中含量,V為每分鐘的尿量,則每分鐘從尿中排出該藥物的量為U·V,除以該藥物在每毫升血漿中的含量P,就得到腎每分鐘清除了CLr毫升的該藥物。簡言之,腎清除率就是指每單位時間內從腎排出的某一藥物的總量對當時血漿中這一藥物濃度的比值,即U·V/P。其特點是:把每單位時間排出的尿量(V)、尿中某一藥物的濃度(U)和血漿中所含該藥物的濃度(P)三者結合起來考慮,而不是單憑其中任一個數(shù)值。其原因在于尿中的藥物主要來源于血漿,在每一單位時間內,隨尿排出的每一種藥物的總量(U·V),不僅決定于腎的功能,還受血漿中該藥物的濃度影響。如果血漿中所含該藥物濃度高,則該藥物在單位時間內由腎排出的總量將較多;反之,排出總量較少。一、藥物的腎排泄(五)腎清除率各種不同藥物通過腎排一、藥物的腎排泄

(六)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又稱“人工腎”治療,用于腎功能衰竭時從病人血液中人為地將廢物透析出來。該過程中血液流經離子溶液環(huán)境的半透膜,含氮廢物以及某些藥物從血液中透析出來。因此,血透是腎衰病人進行藥物排泄的重要途徑。該技術對于符合下列條件的藥物有重要意義:①有較好的水溶性;②與血漿蛋白結合不緊密;③分子量低(小于500);④分布容積小。一、藥物的腎排泄(六)血液透析該技術對于符合下列條件的

生物藥劑學第2節(jié)藥物的膽汁排泄藥物及其代謝物除了主要為尿排泄外,通過膽汁排泄也是主要的消除途徑。第6章藥物排泄機體中重要的藥物如維生素A、D、E、B12,性激素、甲狀腺素及這些藥物的代謝產物從膽汁中的排泄非常顯著,同樣對機體為異物的某些環(huán)境化合物、藥物及食品附加劑,膽汁排泄也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因此,膽汁排泄對藥物的血藥濃度、藥物療效的強度及持續(xù)時間無疑有重要的影響。生物藥劑學第2節(jié)藥物的膽汁排泄藥物及其代謝物除了二、藥物的膽汁排泄

(一)藥物膽汁排泄的過程與特性1.機制膽汁是由肝細胞不斷生成的,生成后由肝管流出,經膽總管流至十二指腸,或由肝管轉運入膽囊管而貯存于膽囊,當消化時再由膽囊排出至十二指腸上部。藥物向膽汁轉運機制可分為被動擴散和主動轉運。成年人一晝夜分泌的膽汁約800~1000ml。藥物從血液向膽汁排泄時,首先由血液進入肝細胞并繼續(xù)向毛細膽管轉運。2.藥物性質分子量大?。?00~5000)極性高3.藥物從膽汁中消除形式(1)原形藥物(2)葡萄糖醛酸結合物(3)谷胱甘肽結合物二、藥物的膽汁排泄(一)藥物膽汁排泄的過程與特性膽汁是二、藥物的膽汁排泄

(二)

舉例1.膽汁排泄的被動擴散2.膽汁排泄的主動分泌血液中的藥物向膽汁被動擴散轉運有兩種途徑:一種為藥物通過細胞膜小孔進行擴散;另一種是藥物在膜的脂質部分擴散。肝細胞膜和肝內的竇狀隙的內壁上都有許多微孔,藥物透過這種微孔的速度受分子量大小影響,藥物膽汁排泄的多少,其極性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當有極性強的基團存在時,藥物的膽汁排泄量就較多。利福霉素(rifamycin)是膽汁排泄顯著的藥物,所以不能充分向體內組織轉運,口服時這種傾向更加顯著。但只要把利福霉素的結構適當改變,使其極性減小,膽汁排泄就發(fā)生明顯變化。許多研究者合成了各種衍生物,結果認為,利福平膽汁排泄量較少,口服能達到預期療效。藥物葡萄糖醛酸結合物等代謝物的排泄途徑主要是膽汁排泄。藥物及其代謝物的分子量也是膽汁排泄的重要影響因素,通常分子量大的藥物易從膽汁排泄。藥物及其代謝物的分子量應該在325±50以上,而且藥物及其代謝物本身有一定的極性膽汁排泄量就較多,至少在給藥量的10%以上。分子量在500左右的藥物有較大的膽汁排泄率。然而,分子量過大時膽汁排泄也很難。如:甘露醇、蔗糖、菊粉。肝細胞至少存在5個轉運系統(tǒng):1、有機酸(對氨基馬尿酸、磺溴酞、青酶素、丙磺舒、酚紅、噻嗪類藥物等)2、有機堿(普魯卡因酰胺、紅霉素等)3、中性化合物(強心苷、甾體激素等)4、膽酸及膽汁酸鹽5、重金屬(鉛、鎂、汞、銅、鋅、等)這種機制的特點也有:①存在飽和現(xiàn)象;②能逆濃度梯度轉運;③與相同轉運系統(tǒng)的藥物共存時將出現(xiàn)競爭性抑制;④受代謝抑制劑的抑制。二、藥物的膽汁排泄(二)舉例2.膽汁排泄的主動分泌血液二、藥物的膽汁排泄

(三)腸肝循環(huán)1.含義:腸肝循環(huán)(enterohepaticcycle)是指在膽汁中排泄的藥物或其代謝物在小腸中移動期間重新被吸收返回肝門靜脈血的現(xiàn)象。有腸肝循環(huán)的藥物在體內能停留較長時間。如:格魯米特、已烯雌酚、洋地黃毒苷、氨芐青霉素、卡馬西平、氯霉素、吲哚美辛、螺內酯等藥物口服后都存在腸肝循環(huán)。有腸肝循環(huán)的藥物,在腎尚未將藥物最后從體內排出之前,膽道分泌和腸道重吸收將是繼續(xù)進行的。有時腸肝循環(huán)使藥物在體內長時間存留,而且總藥量的相當一部分都進入腸肝循環(huán)內。一些強心苷類藥物屬于這種類型,其中有的多至20%藥物存在于腸肝循環(huán)中,而且從糞便中排出的藥物量(即不被重吸收部分)與尿中出現(xiàn)的一樣多。地高辛靜注后,57%~80%的原藥由腎排泄,而20%~30%被代謝,6%進入腸肝循環(huán)。又如洋地黃毒苷的膽汁排泄更多,其大部分被腸重吸收入腸肝循環(huán)。認為這是洋地黃毒苷生物半衰期長的原因之一。2.特點:有的藥物的血藥濃度有時會出現(xiàn)雙峰現(xiàn)象。二、藥物的膽汁排泄(三)腸肝循環(huán)有腸肝循環(huán)的藥物在體二、藥物的膽汁排泄

(三)腸肝循環(huán)1.原因:由于藥物的葡萄糖醛酸結合物排泄到腸道后,受到飲食和酶解過程的影響,轉化成原型藥物,使脂溶性變大,重吸收入血循環(huán)。2.對療效的影響1、延效(在體內能停留較長時間)2、毒副作用↗,如:氟滅酸的腸肝循環(huán)可導致胃腸潰瘍。這類藥物若與某些藥物合用或變更制劑工藝或病理原因,使腸肝循環(huán)情況發(fā)生變化,立即會影響到藥效及毒性。二、藥物的膽汁排泄(三)腸肝循環(huán)2.對療效的影響1、第3節(jié)藥物的其他排泄途徑乳汁、唾液、肺、汗腺生物藥劑學第6章藥物排泄第3節(jié)藥物的其他排泄途徑生物藥劑學第6章藥物排泄三、藥物的其他排泄途徑

(一)

藥物從乳汁排泄大多藥物能從乳汁排出,并能在乳汁中測出藥物濃度。一般藥物在乳汁中的濃度低,在乳汁中排出量不足以引起嬰兒的治療效應。但是,有些藥物從乳汁排出較大,如紅霉素、卡馬西平、等等。由于嬰兒的肝、腎功能未發(fā)育完全,對藥物的代謝與排泄能力低,有可能造成一些藥物在嬰兒體內累積。因此,乳母在哺乳期應禁用或慎用一些藥物,如異煙肼、甲丙氨酯、氯霉素、氫氯噻嗪、甲硝唑、四環(huán)素等。如果哺乳期需要服用一些比較安全的藥,最好在嬰兒哺乳后或下次哺乳前3—4小時用藥。三、藥物的其他排泄途徑(一)藥物從乳汁排泄大多三、藥物的其他排泄途徑

(二)藥物從唾液排出唾液由腮腺、舌下腺、腭下腺的分泌液及口腔粘膜粘液組成,每日的分泌量為1~1.5L,平均PH約為6.5,比血漿PH值低。藥物也可以由血液向唾液轉運,多數(shù)以被動擴散方式通過生物膜。轉運速率與藥物的脂溶性、pKa和蛋白結合率等因素有關。弱酸性藥物的唾液/血漿游離型藥物濃度的比值小于1,而弱堿性藥物大于1。也有一些藥物是以主動轉運方式,由血漿向唾液轉運,鋰就是一個例子。病人服用碳酸理后,唾液中鋰離子的濃度是血漿中濃度的2~3倍,即使唾液增加十倍,此比值也不會變化。三、藥物的其他排泄途徑(二)藥物從唾液排出唾液由腮三、藥物的其他排泄途徑

(三)藥物從肺排泄

吸入麻醉劑主要從肺泡吸收并從肺呼氣排出,DMSO亦從肺呼氣排泄。其排泄量視肺活量及吸收的氣體的濕度而異。極微量的某些毒物亦可隨呼氣排出。(四)藥物從汗腺排泄藥物可隨汗液向外界排泄,如磺胺藥可通過擴散向汗中排泄,鹽類(主要為氯化物)、乳酸及氮的代謝物亦隨汗液排出。藥物由汗液排泄主要依賴于分子型的被動擴散。三、藥物的其他排泄途徑(三)藥物從肺排泄吸入麻醉劑主第六章思考題1.藥物的腎排泄機制有哪些?哪些途徑有載體參與?2.腎小球濾過有哪些特點?3.影響藥物腎小管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什么是腎清除率,如何計算?5、什么是腸肝循環(huán)?對藥物的血濃度和療效有什么影響?6、頭孢拉定主要以原形藥在尿中排泄,研究表明同時給予丙磺舒可提高血清頭孢拉定濃度,丙磺舒和頭孢拉定相互作用的可能機制是什么?第六章思考題

生物藥劑學供藥劑專業(yè)用第6章藥物排泄Chapter6ExcretionofDrug湖南中醫(yī)藥大學藥劑教研室嚴建業(yè)

生物藥劑學第6章藥物排泄湖南中醫(yī)藥大學藥劑教研室藥物體內ADME過程

自由型藥物

結合型藥物組織Bindingandstorage給藥部位肝等Biotransformation靶器官SitesofactionAbsorptionDistribution代謝物MetabolismExcretion循環(huán)系統(tǒng)藥物體內ADME過程自由型藥物組織給藥部位藥物排泄排泄(Excretion)

含義:指藥物或其代謝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藥物排泄排泄(Excretion)藥物排泄藥物的作用:一方面取決于藥物的劑量和吸收速度,另一方面也取決于藥物的體內清除(代謝和排泄)速度。

藥物排泄:是藥物自體內消除的一種形式。

當藥物的排泄速度增大時,血中藥物量減少,以致不能產生藥效;當藥物由于相互作用或疾病等因素的影響,排泄速度減慢時,血中藥物量增大。此時如不調整劑量,往往會產生副作用,甚至出現(xiàn)中毒現(xiàn)象。因此,藥物排泄速度是直接影響血中藥物量的重要因素,與藥效、藥效維持時間和毒副作用密切相關。藥物排泄藥物的作用:一方面取決于藥物的劑量和吸收速度,另藥物排泄途徑2、膽汁排泄

肝腸循環(huán)3、乳腺排泄1、腎排泄腎小球濾過腎小管主動分泌腎小管被動重吸收藥物排泄4、其他汗腺、呼吸、唾液、淚水藥物排泄途徑2、膽汁排泄肝腸循環(huán)3、乳腺排泄1、腎排泄腎小腎是機體藥物排泄及其代謝的最重要器官。

第1節(jié)藥物的腎排泄Excretion生物藥劑學第6章藥物排泄藥物腎排泄模式圖6-2腎的基本機構是腎單位:特點:人的左右腎分別有100萬~200萬個腎單位?;窘M成成分是:腎小球和腎小管(近曲小管、髓袢和遠曲小管)。

其中:集合管不包括在腎單位內,但其功能上與遠曲小管密切相關,共同參與尿的生成。

腎單位的功能是:排泄體內代謝廢物和外來物質,保持水分和電解質平衡。

腎小球每分鐘可接受并濾過120ml血漿。濾過液進入腎小管,大部分水分被重新吸收,只有1~2ml以尿液排出。藥物的腎排泄是腎小球濾過、腎小管分泌和腎小管重吸收三者綜合作用的結果。假設藥物的重吸收分數(shù)為FR,總排泄率為:排泄率=(1-FR)[濾過率+分泌率]腎是機體藥物排泄及其代謝的最重要器官。第1節(jié)藥物的腎排一、藥物的腎排泄

(一)腎小球的濾過

1.血液由入球小動脈進人腎小球

2.腎的入球小動脈的口徑大于出球小動脈

3.血液由入球小動脈進入腎時4.只有未結合的藥物才可以從腎小球濾過5.血漿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質均被濾入腎小囊腔,成為腎小球濾過液或稱原尿。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極薄,其上有很多直徑約6~10μm的小孔,通透性高;兩腎的腎單位總數(shù)約有150萬個,腎毛細血管壁的總面積在1.6㎡上,濾過面積大。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較高壓力超過血漿膠體滲透壓和囊內壓對抗的壓力,為一種加壓過濾。流經腎小球的血漿(含白蛋白等高分子物質外的溶質和藥物),約有1/5透過腎小球的毛細血管壁形成濾液(原尿),進入腎小球的囊腔,腎小球濾過作用的速度快、量多,每天的濾過量大約可達

180L1.相對分子質量小于2000g/mol的小分子藥物比較容易濾過。2.分子量<70000、水溶性藥物容易濾過。3.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大小是用腎小球濾過率(GFR)表示的,直接測定GFR值有困難,但可藉給予適宜的物質測定,由該化合物的清除率來計算腎小球濾過率。菊粉是較理想的測定物質,它是分子量約5000的水溶性果糖聚合物,能自由地由腎小球濾出,既不被腎小管分泌又不被腎小管重吸收,不代謝也不貯積在腎,不與蛋白質結合,無毒,該化合物不影響過濾速率,且易測定。由于單位時間內尿中該物質的數(shù)量必然恰由濾過的含有該數(shù)量物質的血漿體積所提供,這時菊粉的清除率與血漿腎小球濾過率相等。靜脈注射菊粉溶液分布均勻后,設血漿中菊粉的濃度為Pin,腎小球每分鐘濾過血漿容積為GFR,則每分鐘濾過的菊粉量=Pin×(GFR),設尿中菊粉濃度Uin,每分鐘排尿體積V,每分鐘內從尿中排出的菊粉量為Uin×V,則:單位時間內尿中菊粉的數(shù)量必然與恰由濾過的含有該物質的血漿體積所提供,即:Pin×GFR=Uin×VGFR=Uin×V/PinGFR:為腎小球濾過率因此,菊粉的清除率等于血漿腎小球濾過率。一、藥物的腎排泄(一)腎小球的濾過2.腎的入球小動脈一、藥物的腎排泄

(二)意義:1.在正常成年男子約為125ml/min,婦女大約低10%,疾病狀態(tài),如:腎功能不全時,GFR↘

2.藥物的GFR<菊粉的清除率,表明有腎小管重吸收,如:尿素78ml/min。3.藥物的GFR>菊粉的清除率,表明有腎小管主動分泌,如:肌肝175ml/min。菊粉的清除率可作為人和動物腎小球濾過率的客觀指標。一、藥物的腎排泄(二)意義:2.藥物的GFR<菊粉的清一、藥物的腎排泄

(二)腎小管的重吸收

1.人體每天流過腎的血液約1700~1800L,其中由腎小球濾過的約170~180L(120~130ml/min),人體血液中液體部分的血漿只有3L,若濾過的液體全部作為尿而排泄出體外,則可立即陷入脫水狀態(tài)。而人體每日尿量約1.5L左右,可見濾過的水的絕大部分(約99%)被重吸收。

一、藥物的腎排泄(二)腎小管的重吸收一、藥物的腎排泄

(二)腎小管的重吸收2、腎小管上皮細胞膜也是由脂質膜構成的,腎小管重吸收和消化道系統(tǒng)的吸收一樣,也有主動重吸收和被動重吸收兩種,身體必需物質如葡萄糖等,雖然被腎小球大量濾過,但在近曲小管處由主動轉運幾乎被全部重吸收。

一般來說,藥物都是異物,在腎小管中主要是由被動重吸收返回體內。這種被動重吸收與藥物的脂溶性、pka、尿的pH和尿量有密切關系。(1)藥物的脂溶性脂溶性↗重吸收率↗;濃度梯度↗重吸收率↗一些季胺類藥物脂溶性很小,幾乎不被重吸收,能迅速自尿中排泄。

(2)尿液pH值與藥物的pKa對重吸收的影響。大多數(shù)弱酸性、弱堿性藥物在腎小管中的重吸收易受尿的pH和藥物pKa的影響。對弱酸來說,pH↗,[A-]↗,重吸收↘,腎清除率↗。因為弱酸或弱堿的分子型藥物容易從腎小管擴散重吸收返回腎小管細胞。所以,酸化作用可增加pKa在中性范圍的弱酸的重吸收。如:水楊酸的pKa=3.0,在pH7.4時,電離度大于99.9%,在pH=5.0時,仍有99%電離,因此,假定將腎小管中的尿酸化到pH=5.0時,水楊酸的離子化程度仍然很高,但其重吸收的速度卻大大增加,排泄量減少。因此,酸性尿對水楊酸的排泄不利,而堿性尿能促進水楊酸的排泄。一、藥物的腎排泄(二)腎小管的重吸收一般來說,藥物都是異一、藥物的腎排泄

(二)腎小管的重吸收2、腎小管上皮細胞膜也是由脂質膜構成的,腎小管重吸收和消化道系統(tǒng)的吸收一樣,也有主動重吸收和被動重吸收兩種,身體必需物質如葡萄糖等,雖然被腎小球大量濾過,但在近曲小管處由主動轉運幾乎被全部重吸收。

再如:碳酸氫鈉解救巴比妥類藥物中毒,就是由于提高了尿的PH,減少巴比妥類未解離型分子從而抑制了重吸收,促使大量排泄。只有pKa介于3~7.5非極性酸性藥物,其腎清除率與尿pH變化密切相關。pKa介于6~12非極性堿性藥物的重吸收變化大,其腎清除率可隨尿pH值的變化而波動。尿液pH對弱堿性藥物去甲麻黃堿累積尿排泄量的影響去甲麻黃堿尿泌量(mg)時間(h)酸性尿pH4.9~5.3正常尿堿性尿(pH7.8~8.2)一、藥物的腎排泄(二)腎小管的重吸收再如:碳酸氫鈉解救巴一、藥物的腎排泄

(二)腎小管的重吸收

(3)尿量大部分藥物在腎小管中的重吸收是被動轉運,符合一級速度過程,其重吸收的速率依賴于腎小管內液的藥物濃度。尿量增加時,藥物在尿液中濃度下降,減少重吸收,尿量減少時,藥物濃度增大而重吸收量也增多。隨著尿量的增加,清除率相應增大,重吸收下降。一、藥物的腎排泄(二)腎小管的重吸收尿量增加時,藥物在尿一、藥物的腎排泄

(二)腎小管的重吸收苯巴比妥中毒解救辦法1)用滲透性利尿藥尿素或甘露醇增加利尿作用2)靜滴碳酸氫鈉或乳酸鈉使苯巴比妥離子化,從細胞內向細胞外轉運,使血中藥物濃度增加,減少藥物向中樞神經轉運,與此同時,使尿液堿化,腎小管重吸收量減少,尿排泄增加,可使苯巴比妥中毒昏迷時間縮短2/3左右。一、藥物的腎排泄(二)腎小管的重吸收2)靜滴碳酸氫鈉或乳一、藥物的腎排泄

(三)腎小管的主動分泌1.機制:腎小管的主動分泌是將藥物轉運至尿中排泄,是主動轉運過程。

2.可轉運的藥物類型:有機弱酸性或弱堿性藥物,如對氨基馬尿酸等有機弱酸、胍和膽堿類有機弱堿等。3.腎小管主動分泌的意義:可以解釋某些藥物盡管血漿蛋白結合率高,不經過肝代謝也很快被消除。血漿蛋白結合率不影響腎小管分泌速度,是由于未結合型藥物轉運后,結合型藥物能很快解離之故。4.腎小管分泌具有如下特征:1、需載體參與;2、需能量;可受ATP酶抑制劑:二硝基酚(DNP)抑制;3、逆濃度梯度;4、存在競爭性抑制作用;5、有飽和現(xiàn)象:當血藥濃度↗,腎小管分泌量↗將達到特定值,該值被稱為腎小管的飽和分泌量。6、血漿蛋白結合率一般不影響腎小管分泌速度,因未結合型藥物主動轉運后,結合型藥物能很快解離。一、藥物的腎排泄(三)腎小管的主動分泌2.可轉運的藥物一、藥物的腎排泄

(三)腎小管的主動分泌5.類型:

1)陰離子轉運系統(tǒng)(有機酸分泌機制)2)陽離子轉運系統(tǒng)(有機堿分泌機制)

3)兩性電解質4)藥泵機制(P-糖蛋白參與)(1)代表性物質:

對氨基馬尿酸PAH,因此又稱為PAH系統(tǒng),通過這種系統(tǒng)分泌的藥物有磺胺類、馬尿酸類、酰胺類、噻嗪類、雜環(huán)羧酸類、烯醇類等。(2)這種轉運機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a.需要能量,可受二硝基苯酚(DNP)的抑制;b.可以從低濃度向高濃度反向轉運,甚至有的藥物只需通過一次腎血液循環(huán),就可以將藥物幾乎全部從血漿中清除;C.通過該機制轉運的有機酸有競爭性抑制;d.若逐漸增高血漿中濃度時,藥物轉運量將達到恒定值,即為腎小管分泌的飽和轉運量。如:丙磺舒與轉運載體的親和力較大,能抑制多種陰離子的分泌;能阻斷青霉素的腎小管分泌,從而延長其在體內作用的持續(xù)時間。許多有機胺類化合物,在生理條件下呈陽離子狀態(tài),可通過近曲小管處主動分泌,使其在尿液中的排泄速度增加。如:煙酰胺的代謝產物N一甲基煙酰胺;嗎啡的代謝產物二羥基嗎啡,排泄量都大于腎小球濾過量。這種陽離子轉運機制與陰離子轉運機制一樣,須供應機體能量,能逆濃度遞度轉運,也能出現(xiàn)競爭性轉運抑制和轉運量的飽和現(xiàn)象,但與陰離子轉運系統(tǒng)并無直接的抑制關系。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維生素B6、肌肝等腎小管分泌具有有機酸和有機堿的雙重轉運,既可被陰離子轉運抑制劑丙磺舒所抑制,亦可被陽離子轉運抑制劑花青863和妥拉蘇林所抑制。P-糖蛋白將藥物從基底膜轉運到頂側膜向小管液中轉運。一、藥物的腎排泄(三)腎小管的主動分泌1)陰離子轉運系一、藥物的腎排泄

(四)影響藥物腎排泄的因素:1、蛋白結合率2、尿量3、藥物pKa與脂溶性4、尿液pH值

酸化尿(NH4Cl)弱酸性藥物排泄↓弱堿性藥物排泄↑

堿化尿(NaHCO3)弱酸性藥物排泄↑弱堿性藥物排泄↓一、藥物的腎排泄(四)影響藥物腎排泄的因素:酸化尿(N一、藥物的腎排泄

(五)腎清除率1、含義:各種不同藥物通過腎排泄而被清除的情況差別是很大的。為了解腎對各種藥物由腎排泄被清除的功能,常用腎清除率renalclearance,CIr定量描述藥物通過腎的排泄效率。腎清除率代表在一定時間內(通常以每分鐘為單位)腎能使多少容積(通常以毫升為單位)的血漿中該藥物清除的能力。如腎對某藥物清除能力強時,表示有較多血漿中的該藥物被清除掉。

腎清除率可能反映藥物排泄的機理。若一個藥物腎小球濾過而沒有腎小管分泌或者吸收,腎清除率的正常值為125ml/min,低于此值表示有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重吸收兩個過程;高于此值時表示有腎小管分泌作用參與,故腎清除率應為:式中CLr為腎清除率,U為代表某藥物在每毫升尿中含量,V為每分鐘的尿量,則每分鐘從尿中排出該藥物的量為U·V,除以該藥物在每毫升血漿中的含量P,就得到腎每分鐘清除了CLr毫升的該藥物。簡言之,腎清除率就是指每單位時間內從腎排出的某一藥物的總量對當時血漿中這一藥物濃度的比值,即U·V/P。其特點是:把每單位時間排出的尿量(V)、尿中某一藥物的濃度(U)和血漿中所含該藥物的濃度(P)三者結合起來考慮,而不是單憑其中任一個數(shù)值。其原因在于尿中的藥物主要來源于血漿,在每一單位時間內,隨尿排出的每一種藥物的總量(U·V),不僅決定于腎的功能,還受血漿中該藥物的濃度影響。如果血漿中所含該藥物濃度高,則該藥物在單位時間內由腎排出的總量將較多;反之,排出總量較少。一、藥物的腎排泄(五)腎清除率各種不同藥物通過腎排一、藥物的腎排泄

(六)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又稱“人工腎”治療,用于腎功能衰竭時從病人血液中人為地將廢物透析出來。該過程中血液流經離子溶液環(huán)境的半透膜,含氮廢物以及某些藥物從血液中透析出來。因此,血透是腎衰病人進行藥物排泄的重要途徑。該技術對于符合下列條件的藥物有重要意義:①有較好的水溶性;②與血漿蛋白結合不緊密;③分子量低(小于500);④分布容積小。一、藥物的腎排泄(六)血液透析該技術對于符合下列條件的

生物藥劑學第2節(jié)藥物的膽汁排泄藥物及其代謝物除了主要為尿排泄外,通過膽汁排泄也是主要的消除途徑。第6章藥物排泄機體中重要的藥物如維生素A、D、E、B12,性激素、甲狀腺素及這些藥物的代謝產物從膽汁中的排泄非常顯著,同樣對機體為異物的某些環(huán)境化合物、藥物及食品附加劑,膽汁排泄也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因此,膽汁排泄對藥物的血藥濃度、藥物療效的強度及持續(xù)時間無疑有重要的影響。生物藥劑學第2節(jié)藥物的膽汁排泄藥物及其代謝物除了二、藥物的膽汁排泄

(一)藥物膽汁排泄的過程與特性1.機制膽汁是由肝細胞不斷生成的,生成后由肝管流出,經膽總管流至十二指腸,或由肝管轉運入膽囊管而貯存于膽囊,當消化時再由膽囊排出至十二指腸上部。藥物向膽汁轉運機制可分為被動擴散和主動轉運。成年人一晝夜分泌的膽汁約800~1000ml。藥物從血液向膽汁排泄時,首先由血液進入肝細胞并繼續(xù)向毛細膽管轉運。2.藥物性質分子量大?。?00~5000)極性高3.藥物從膽汁中消除形式(1)原形藥物(2)葡萄糖醛酸結合物(3)谷胱甘肽結合物二、藥物的膽汁排泄(一)藥物膽汁排泄的過程與特性膽汁是二、藥物的膽汁排泄

(二)

舉例1.膽汁排泄的被動擴散2.膽汁排泄的主動分泌血液中的藥物向膽汁被動擴散轉運有兩種途徑:一種為藥物通過細胞膜小孔進行擴散;另一種是藥物在膜的脂質部分擴散。肝細胞膜和肝內的竇狀隙的內壁上都有許多微孔,藥物透過這種微孔的速度受分子量大小影響,藥物膽汁排泄的多少,其極性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當有極性強的基團存在時,藥物的膽汁排泄量就較多。利福霉素(rifamycin)是膽汁排泄顯著的藥物,所以不能充分向體內組織轉運,口服時這種傾向更加顯著。但只要把利福霉素的結構適當改變,使其極性減小,膽汁排泄就發(fā)生明顯變化。許多研究者合成了各種衍生物,結果認為,利福平膽汁排泄量較少,口服能達到預期療效。藥物葡萄糖醛酸結合物等代謝物的排泄途徑主要是膽汁排泄。藥物及其代謝物的分子量也是膽汁排泄的重要影響因素,通常分子量大的藥物易從膽汁排泄。藥物及其代謝物的分子量應該在325±50以上,而且藥物及其代謝物本身有一定的極性膽汁排泄量就較多,至少在給藥量的10%以上。分子量在500左右的藥物有較大的膽汁排泄率。然而,分子量過大時膽汁排泄也很難。如:甘露醇、蔗糖、菊粉。肝細胞至少存在5個轉運系統(tǒng):1、有機酸(對氨基馬尿酸、磺溴酞、青酶素、丙磺舒、酚紅、噻嗪類藥物等)2、有機堿(普魯卡因酰胺、紅霉素等)3、中性化合物(強心苷、甾體激素等)4、膽酸及膽汁酸鹽5、重金屬(鉛、鎂、汞、銅、鋅、等)這種機制的特點也有:①存在飽和現(xiàn)象;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