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幾何圖形初步》單元測試(附答案)_第1頁
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幾何圖形初步》單元測試(附答案)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單元測試卷滿分:100分時間:90分鐘一?選擇題1?下列說法:(1)兩點之間線段最短;(2)兩點確定一條直線;(3)同一個銳角的補角一定比它的余角大90°;TOC\o"1-5"\h\z(4)A、B兩點間的距離是指A、B兩點間的線段;其中正確的有()A?一個B?兩個C?三個D?四個2?你想把一根細木條固定在墻上,至少需要釘子()A.1枚B.2枚C.3枚D.4枚3.已知線段DE=4.5,EF=2.5,則DF的長()A.2B.7C.2或7D.無法確定4?把彎曲的公路改直,能夠縮短車輛行駛的路程,這樣做的道理是()A.兩條直線相交,只有一個交點B.兩點確定一條直線C.兩點之間,直線最短D.兩點之間,線段最短5?小明離家時發(fā)現(xiàn),鐘面上時針與分針的夾角為75°,這個時間可能是()A.1:30B.2:30C.3:30D.4:306.如圖,已知ZAOC=ZBOD=90°,ZAOD=130°,則ZBOC的度數(shù)為()D¥0"A.60。B.50°C.45°D.30°7?如圖,將三個三角形板直角頂點重疊在一起,公共的直角頂點為點B,若ZABE=45°,ZGBH=30°,那么ZFBC的度數(shù)為()A.30°B.25。C.20°D.15。18?如圖,若延長線段AB到點C,使BC=AB,D為AC的中點,DC=5Cm,則線段AB的長度是()A-D凸CA.10CmB.8CmC.6CmD.4Cm9?如圖,ZAOC與ZBOD都是直角,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若ZCOD=30°,則ZAOB=150°ZBOC=ZAOB-ZBODZAOD=ZBOCZAOB與ZDOC的和不變ZAOB與ZDOC的和隨ZDOC的變小而增大.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⑤10.小明同學中考前為了給自己加油,課余時間制作了一個六個面分別寫有“17”“中”“考”“必”“勝”“!”的正方體模型,這個模型的表面展開圖如圖所示,與“勝”相對的一面寫的()中考必A.17B.!C.中D.考11.將長方形紙片按如圖所示的方式折疊,BC、BD為折痕.若ZABC=25°,則ZDBE的度數(shù)為()A.50°B.65。C.45。D.60°TOC\o"1-5"\h\z如圖是一個長方體紙盒的表面展開圖,紙片厚度忽略不計,按圖中數(shù)據(jù),這個盒子容積為()A.6B.8C.10D.15二?填空題若Za=32°18',則Za的余角的度數(shù)為?若OC是ZAOB的平分線,ZAOC=30°,則ZAOB=°若把45.58°化成以度、分、秒的形式,則結果為?若要使圖中的展開圖按虛線折疊成正方體后,相對面上兩個數(shù)之和為10,則x+y=17.表反映了平面內直線條數(shù)與它們最多交點個數(shù)的對應關系:圖形X二???直線條數(shù)234???最多父點個數(shù)13=1+26=1+2+3???TOC\o"1-5"\h\z按此規(guī)律,6條直線相交,最多有個交點;n條直線相交,最多有個交點.(n為正整數(shù))18?如圖,經(jīng)過刨平的木板上的兩個點,能彈出一條筆直的墨線,而且只能彈出一條墨線,能解釋這一實際應用的數(shù)學知識是?19.將三張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紙片擺放如圖所示位置,那Z1的度數(shù)為如圖,線段AB=8,C是AB的中點,點D在直線CB上,DB=1.5,則線段CD的長等于_?ACB.24.三?解答題如圖,A、B兩村莊在公路m的同側,現(xiàn)需要在公路旁建立公交站,方便村民出行,使公交站到兩村的距離相同,試在圖中找出公交站的位置(尺規(guī)作圖,不寫作法,但要保留作圖痕跡).?甘22?計算:(1)48。39'+67。31'-21。17';(2)23。53*3-107。43二5.如圖,射線OM上有三點A、B、C,滿足OA=20Cm,AB=60Cm,BC=10Cm點P從點O出發(fā),沿OM方向以1Cm/秒的速度勻速運動,點Q從點C出發(fā)在線段CO上向點O勻速運動,兩點同時出發(fā),當點Q運動到點O時,點P、Q停止運動.(1)若點Q運動速度為2Cm/秒,經(jīng)過多長時間P、Q兩點相遇?(2)當P在線段AB上且PA=3PB時,點Q運動到的位置恰好是線段AB的三等分點,求點Q的運動速度;o;BC~課間休息時小明拿著兩根木棒玩,小華看到后要小明給他玩,小明說:“較短木棒AB長40Cm,較長木棒CD長60Cm,將它們的一端重合,放在同一條直線上,此時兩根木棒的中點分別是點E和點F,則點E和點F間的距離是多少?你說對了我就給你玩”聰明的你請幫小華求出此時兩根木棒的中點E和F間的距離是多少?

25.點O為直線AB上一點,過點O作射線OC,使ZBOC=65°.將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頂點放在點O處.(1)如圖①,將三角板MON的一邊ON與射線OB重合時,則ZMOC=;(2)如圖②,將三角板MON繞點O逆時針旋轉一定角度,此時OC是ZMOB的角平分線,求旋轉角ON=;ZCON=.(3)將三角板MON繞點O逆時針旋轉至圖③時,ZNOC=5°,求ZAOM.圉1圉1郢團3.3.已知線段DE=4.5,EF=2.5,則DF的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下列說法:(1)兩點之間線段最短;(2)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同一個銳角的補角一定比它的余角大90°;A、B兩點間的距離是指A、B兩點間的線段;其中正確的有()A.一個B.兩個C.三個D.四個[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jù)線段的性質即可求解;根據(jù)直線的性質即可求解;余角和補角一定指的是兩個角之間的關系,同角的補角比余角大90°;根據(jù)兩點間的距離的定義即可求解.[詳解](1)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是正確的;(2)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是正確的;(3)同一個銳角的補角一定比它的余角大90°是正確的;(4)A、B兩點間的距離是指A、B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原來的說法是錯誤的.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了補角和余角、線段、直線和兩點間的距離的定義及性質,是基礎知識要熟練掌握你想把一根細木條固定在墻上,至少需要釘子()A.1枚B.2枚C.3枚D.4枚[答案]B[解析]由“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可知,把一根細木條固定在墻上,至少需要兩枚釘子.故選B.A.2B.7C.2或7D.無法確定[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jù)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即可判斷.[詳解]TDE=4.5,EF=2.5,???4.5—2.5WDFW4.5+2.5,即卩2WDFW7.故選D.[點睛]本題考查了兩點間距離以及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等知識,解題的關鍵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屬于中考??碱}型.4.把彎曲的公路改直,能夠縮短車輛行駛的路程,這樣做的道理是()A.兩條直線相交,只有一個交點B.兩點確定一條直線C.兩點之間,直線最短D.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jù)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卩可得出答案.[詳解]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知,把彎曲的公路改直,能夠縮短車輛行駛的路程,這樣做根據(jù)的道理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故選D.[點睛]本題考查了線段的性質,屬于概念題,關鍵是掌握兩點之間線段最短.5.小明離家時發(fā)現(xiàn),鐘面上時針與分針的夾角為75°,這個時間可能是()A.1:30B.2:30C.3:30D.4:30[答案]C[解析]A選項中,1:30時,時針與分針的夾角為180°-30°xl.5=135。,所以不能選A;B選項中,2:30時,時針與分針的夾角為180°-30°x2.5=105°,所以不能選B;C選項中,3:30時,時針與分針的夾角為180°-30°x3.5=75°,所以可以選C;D選項中,4:30時,時針與分針的夾角為180°-30°x4.5=45°,所以不能選D.故選C.

點睛:(1)鐘面被12個小時等分為12格,每格對應的角度為30。;(2)時針1小時轉1格,即時針每小時轉30°;分針每小時轉12格,即分針每小時轉360°.6.如圖,已知ZAOC=ZBOD=90°,ZAOD=130°,則ZBOC的度數(shù)為()0"A.60°B.50°C.45°D.30°[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互余的性質得出ZDOC=ZAOB,即可得出答案.[詳解]VZAOC=ZBOD=90°,:.ZDOC+ZBOC=ZAOB+ZBOC,:,ZDOC=ZAOB.VZAOD=130°,:?ZDOC=ZAOB=130°-90°=40°,:?ZBOC=90°-40°=50°.[點睛]本題考查了余角,正確得出ZDOC的度數(shù)是解題的關鍵.7?如圖,將三個三角形板直角頂點重疊在一起,公共的直角頂點為點B,若ZABE=45°,ZGBH=30°,那么ZFBC的度數(shù)為()ZFBC的度數(shù)為()學+科+網(wǎng)…學+科+網(wǎng)…學+科+網(wǎng)…學+科+網(wǎng)…解析][分析]根據(jù)ZABE=45°,由角的和差關系求出ZCBG,再根據(jù)ZGBH=30°,由角的和差關系求出ZFBG,最后根據(jù)ZFBC=ZFBG-ZCBG進行計算即可.[詳解]VZABE=45°,AZCBE=45°,AZCBG=45°.VZGBH=30°,;?/FBG=60°,AZFBC=ZFBG-ZCBG=60°-45°=15°.故選D.[點睛]本題考查了角的計算,關鍵是根據(jù)已知條件求出角的度數(shù),要能根據(jù)圖形找出角之間的關系.28?如圖,若延長線段AB到點C,使BC=AB,D為AC的中點,DC=5Cm,則線段AB的長度是()A-D凸CA.10CmB.8CmC.6CmD.4Cm[答案]B[解析][分析]設BC=A,則AB=4AAC=5A,構建方程即可解決問題.[詳解]設BC=A,則AB=4AAC=5A.VD為AC的中點,.'.AD=DC=2.5A.?:DC=5,???2.5A=5,.A=2,.AB=4A=8.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了線段的和差定義、線段的中點等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學會利用參數(shù)解決問題,屬于中考??碱}型.9?如圖,ZAOC與ZBOD都是直角,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若ZCOD=30°,則ZAOB=150°ZBOC=ZAOB-ZBODZAOD=ZBOCZAOB與ZDOC的和不變ZAOB與ZDOC的和隨ZDOC的變小而增大.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⑤[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據(jù)余角的定義求出ZAOD,再根據(jù)角的和差關系即可求解;根據(jù)角的和差關系和等量關系即可求解;根據(jù)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解;④⑤根據(jù)角的和差關系即可求解.[詳解]VZAOC與ZBOD都是直角,???①若ZCOD=30°,則ZAOD=60°,則ZAOB=150°,故正確;ZBOC=ZAOB-ZAOC=ZAOB-ZBOD,故正確;ZAOD=ZBOC(同角的余角相等),故正確;ZAOB+ZDOC=90°+90°=180°,ZAOB與ZDOC的和不變,故正確;ZAOB+ZDOC=90°+90°=180°,ZAOB與ZDOC的和不變,原來的說法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了余角和補角,以及角的計算,是基礎題,準確識圖是解題的關鍵.10.小明同學中考前為了給自己加油,課余時間制作了一個六個面分別寫有“17”“中”“考”“必”“勝”“!”的正方體模型,這個模型的表面展開圖如圖所示,與“勝”相對的一面寫的()A.17B.!C.中D.考[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jù)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的特點,相對的兩個面中間一定隔著一個小正方形,且沒有公共的頂點,結合展開圖很容易找到與“勝”相對的面上的字.[詳解]結合展開圖可知,與“勝”相對的面上的字是“考”.故選D.[點睛]本題考查了靈活運用正方體的相對面解答問題,立意新穎,是一道不錯的題.11.將長方形紙片按如圖所示的方式折疊,BC、BD為折痕.若ZABC=25°,則ZDBE的度數(shù)為()

A.50°B.65。C.45。D.60。[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jù)折疊的性質得到ZABC=ZA'BC,ZEBD=/E'BD,再根據(jù)平角的定義有ZABC+ZA'BC+ZEBD+ZEBD=180°,易得ZA'BC+ZE'BD=180°x'=90°,則ZCBD=90°,再根據(jù)平角的定義即可求出ZDBE的值.[詳解]?.?一張長方形紙片沿BC、D折疊,???ZABC=ZA'BC,ZEBD=ZE'BD,而ZABC+ZA'BC+ZEB1D+ZE'BD=180°,.'.ZA'BC+ZE'BD=180°X=90°,即ZCBD=90°.?/ZABE=180°,.ZDBE=180°—ZABC-ZCBD=180°—25°—90°=65°.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了折疊的性質:折疊前后兩圖形全等,即對應角相等,對應線段相等?也考查了平角的定義.如圖是一個長方體紙盒的表面展開圖,紙片厚度忽略不計,按圖中數(shù)據(jù),這個盒子容積為()H—亍一州A.6B.8C.10D.15[答案]A[解析][分析]由圖可知:長方體的長是3,寬是2,高是1,根據(jù)“長方體的體積=長乂寬X高”進行解答即可.[詳解]解:由圖可知,長方體的長是3,寬是2,高是1,容積為:3X2X1=6.

故選A.[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根據(jù)長方體的表面展開圖,得出長、寬、高的長度,進而根據(jù)長方體的休積計算方法進行解答即可二.填空題若Za=32°18',則Za的余角的度數(shù)為?[答案]57°42'[解析][分析]根據(jù)兩個角的和為90°,則這兩個角互余計算即可.[詳解]???Za=32°18;:.Za的余角的度數(shù)為90°-Za=90°-32。18』57。42'.故答案為:57°42'.[點睛]本題考查了余角和補角的概念,若兩個角的和為90°,則這兩個角互余;若兩個角的和等于180°,則這兩個角互補.若OC是ZAOB的平分線,ZAOC=30°,則ZAOB=°.[答案]60[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利用角平分線定義求出所求即可.[詳解]TOC是ZAOB的平分線,ZAOC=30°,:?ZAOB=60°.故答案為:60.[點睛]本題考查了角平分線的定義,熟練掌握角平分線的定義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若把45.58°化成以度、分、秒的形式,則結果為[答案]45°34'48"[解析]試題解析:45.58°=45°+60'x0.58=45°+34'+60〃x0.8=45°34'48〃.故答案為:45。34,48〃.點睛:1°=60',1'=60〃.若要使圖中的展開圖按虛線折疊成正方體后,相對面上兩個數(shù)之和為10,則x+y=.2:3:[答案]16[解析]這是一個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共有六個面,其中面“1”與面“x”相對,面“3”與面“y”相對,又因相對面上兩個數(shù)之和為10,可得x=9,y=7,所以x+y=16.表反映了平面內直線條數(shù)與它們最多交點個數(shù)的對應關系:圖形X二???直線條數(shù)234???最多父點個數(shù)13=1+26=1+2+3???按此規(guī)律,6條直線相交,最多有個交點;n條直線相交,最多有個交點.(n為正整數(shù))呵11[答案](1).15,(2).'解析][分析]根據(jù)觀察,可發(fā)現(xiàn)規(guī)律:n條直線最多的交點是1+2+3+(n-1).[詳解]6條直線相交,最多有個交點1+2+3+4+5=15;訊匚-I)n條直線相交,最多有1+2+3+(n-1)='.n:']-.-I)故答案是:15,二.[點睛]考查了直線,每兩條直線有一個交點得出n條直線最多的交點是1+2+3+(n-1)是解題關鍵.18?如圖,經(jīng)過刨平的木板上的兩個點,能彈出一條筆直的墨線,而且只能彈出一條墨線,能解釋這一實際應用的數(shù)學知識是?[答案]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解析]應用的數(shù)學知識是:過兩點有且僅有一條直線.故答案為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19.將三張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紙片擺放如圖所示位置,那Z1的度數(shù)為[答案]57°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得出:Z2=10°,再利用余角的定義得出答案.[詳解]如圖所示:由題意可得:Z2=10°,則Z1的度數(shù)為:90°-10°-23°=57°.故答案為:57°.[點睛]本題考查了余角的定義以及正方形的性質,得出Z2的度數(shù)是解題的關鍵.20.如圖,線段AB=8,C是AB的中點,點D在直線CB上,DB=1.5,則線段CD的長等于ACB■4■[答案]2.5或5.5解析]???線段AB=8,C是AB的中點,1ACB=AB=4,如圖1,當點D在線段CB的延長線上時,吟C氣D圖1CD=CB+BD=5.5;如圖2,當點D在線段CB上時,CD=CB-BD=2.5.綜上,線段CD的長為2.5或5.5.點睛:本題考查了線段中點的定義及線段的簡單計算,解題時要注意分兩種情況求解.三?解答題21.如圖,A、B兩村莊在公路m的同側,現(xiàn)需要在公路旁建立公交站,方便村民出行,使公交站到兩村的距離相同,試在圖中找出公交站的位置(尺規(guī)作圖,不寫作法,但要保留作圖痕跡).?甘[答案]見解析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以及其作法得出符合題意的答案.[詳解]如圖所示,點C即為公交車的位置.答案是解題的關鍵.22?計算:48。39'+67。31'-21。17';23。53*3-107。43二5.[答案](1)94。53';(2)50。6'24〃.解析]試題分析:(1)用度加度,分加分,滿60’向前進一度;(2)先算乘除,算乘法時,用度,分,分別乘以3,算除法時,用度除以5,把余數(shù)化成分再除以5,再把余數(shù)化成秒除以5,后算加減,用度加度,分加分,滿60’向前進一度.試題解析:(1)48°39'+67°31'—21°17'=116°10'—21°17'=94°53';(2)23。53*3—107。43二5=71。39'—21。32'36〃=50。6'24〃.[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了度分秒的換算,注意算除法是一個難點,先用度除,把余數(shù)化成分再除,再把余數(shù)化成秒除,最后再把度分秒加起來.23.如圖,射線OM上有三點A、B、C,滿足OA=20Cm,AB=60Cm,BC=10Cm點P從點O出發(fā),沿OM方向以1Cm/秒的速度勻速運動,點Q從點C出發(fā)在線段CO上向點O勻速運動,兩點同時出發(fā),當點Q運動到點O時,點P、Q停止運動.(1)若點Q運動速度為2Cm/秒,經(jīng)過多長時間P、Q兩點相遇?(2)當P在線段AB上且PA=3PB時,點Q運動到的位置恰好是線段AB的三等分點,求點Q的運動速度;oA3C~610[答案](1)經(jīng)過30秒時間P、Q兩點相遇;(2)點Q是速度為‘Cm/秒或m/秒.[解析][分析](1)設經(jīng)過t秒時間P、Q兩點相遇,列出方程即可解決問題;(2)分兩種情形求解即可.[詳解](1)設經(jīng)過t秒時間P、Q兩點相遇,則t+2t=90,解得t=30,所以經(jīng)過30秒時間P、Q兩點相遇.(2)VAB=60Cm,PA=3PB,APA=45Cm,OP=65Cm???點P、Q的運動時間為65秒,1???AB=60Cm,AB=20Cm,AQB=20Cm或40Cm,:oI--nio?:點Q是速度為=Cm/秒或=Cm/秒.[點睛]本題考查兩點間距離、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等知識解題的關鍵是理解題意,學會構建方程解決問題,屬于中考??碱}型.24.課間休息時小明拿著兩根木棒玩,小華看到后要小明給他玩,小明說:“較短木棒AB長40Cm,較長木棒CD長60Cm,將它們的一端重合,放在同一條直線上,此時兩根木棒的中點分別是點E和點F,則點E和點F間的距離是多少?你說對了我就給你玩”聰明的你請幫小華求出此時兩根木棒的中點E和F間的距離是多少?[答案]50Cm或10Cm.解析][分析]根據(jù)中點定義求出BE、BF的長度,然后分①AB在CD的左側且點B和點C重合時,EF=BE+BF,②當AB在CD上且點B和點C重合時,EF=BF-BE,分別代入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即可得解.11[詳解]?.?點E是AB的中點,?:BE=AB=X40=20(Cm).???點F是CD的中點(或點F是BD的中點)1111???CF=CD=X60=30(Cm)或BF=CD=X60=30(Cm).分兩種情況討論:如圖1,當AB在CD的左側且點B和點C重合時.EF=BE+CF=20+30=50(C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