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酶培養(yǎng)補料過程控制系統(tǒng)使用說明介紹_第1頁
生物酶培養(yǎng)補料過程控制系統(tǒng)使用說明介紹_第2頁
生物酶培養(yǎng)補料過程控制系統(tǒng)使用說明介紹_第3頁
生物酶培養(yǎng)補料過程控制系統(tǒng)使用說明介紹_第4頁
生物酶培養(yǎng)補料過程控制系統(tǒng)使用說明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物酶培養(yǎng)補料過程控制系統(tǒng)使用說明介紹生物酶培養(yǎng)補料過程控制系統(tǒng)使用說明介紹生物酶培養(yǎng)補料過程控制系統(tǒng)使用說明介紹xxx公司生物酶培養(yǎng)補料過程控制系統(tǒng)使用說明介紹文件編號:文件日期:修訂次數(shù):第1.0次更改批準審核制定方案設計,管理制度生物酶培養(yǎng)補料過程控制系統(tǒng)操作說明注:軟件操作開始前,請先檢測硬件連接及試劑配套情況。1主界面主界面如圖1所示。 圖1主界面圖2測量界面1.1操作1.1.1測量測量界面如圖2所示。測量(全血模式,稀釋模式詳見1.2.6)點擊測量按鈕,提示欄:請吸入全血標本;如需在測量的同時輸入病員信息,則點擊測量按鈕旁邊的編輯病員信息,如不需馬上測量,則點擊保存按鈕保存病員信息;將采血管傾斜并輕輕晃動,充分混勻血液;將采血管塞取下(注意不要使血液濺出);將采血管放到吸樣針下方,并使吸樣針浸入采血管中液面以下(吸樣針不要緊貼采血管壁,也不要觸及到采血管底部),按下“吸樣開關”吸入全血標本;取樣完畢后,吸樣針自動從采血管中移出,當吸樣針從采血管中完全移出后,移開采血管,儀器開始測量,屏幕顯示“正在測量,請稍候”;測量結束后儀器報警,屏幕顯示測量結果。此時,應察看各細胞直方圖的鑒別線是否異常;(如果鑒別線異常應采用“曲線手動解析”的方法進行調整(手動解析的方法下文有介紹)),以確保結果值的準確性。如鑒別線未見異常,則可按照上述步驟,開始新的測量。注1:由于末梢血(耳朵、手指血)容易產生血小板凝固現(xiàn)象,對測量結果有影響,建議使用靜脈血測量。注2:由于[稀釋模式]人為因素影響很大,可能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建議使用[全血模式]測量。注3:測量經冷藏后的血液,從冰箱取出后,必須在常溫下放置30分鐘,達到室溫后再進行測量,否則結果值會出現(xiàn)異常。注4:操作者進行標本測量時,如被血液等污染,有被病原體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必須帶上橡膠手套。注5:不要用力觸摸吸樣針,以防止吸樣針彎曲變形,造成儀器故障。補測對于只存儲病員信息未測量的記錄測量,需點擊補測按鈕。點擊補測按鈕;同常規(guī)測量方法測量(按1)中的步驟c)—g)操作)。;重測對于已經測量過的樣本,如需重新測量則點擊重測按鈕。點擊重測按鈕;同常規(guī)測量方法測量(按1)中的步驟c)—g)操作)。手動解析針對本儀器,正常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直方圖及鑒別線的位置應分別如圖a)、b)、c)所示。鑒別線的位置會直接影響到測量結果的準確度,如果鑒別線的位置嚴重偏離正常位置,則需進行手動解析,使鑒別線盡可能接近正確位置,以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度。手動解析方法如下:點擊曲線手動解析按鈕;選擇需要調整的直方圖,如:WBC;選擇需要進行調整的鑒別線(如:第一條線);點擊(左微調,鑒別線向左移動一個單位)或(左粗調,鑒別線向左移動五個單位)或(右微調,鑒別線向右移動一個單位)或(右粗調,鑒別線向右移動五個單位)按鈕,進行鑒別線左移或右移的調整,測量結果會隨鑒別線位置的改變而自動調整。 a)白細胞b)紅細胞c)血小板圖3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直方圖及鑒別線的位置質控點擊質控按鈕,將當前記錄結果值存入質控區(qū)。校準點擊校準按鈕,將當前記錄結果值存入自動校準區(qū),供自動修正校準因子用。修改記錄選中欲修改的記錄后,點擊編輯按鈕,在文本框中輸入欲修改的內容;修改完畢后,點擊保存按鈕,保存此次修改。打印報告單選中欲打印報告單的記錄;點擊打印按鈕,即可打印當前記錄的報告單。刪除記錄選中欲刪除的記錄;點擊刪除按鈕,即可刪除當前記錄。記錄檢索可根據序號檢索選定日期內的記錄。注:序號是系統(tǒng)按照測量順序自動生成的,不是用戶設置的樣本編號,每天的序號都是從1開始的。為了方便檢索和記憶,可以將樣本編號和記錄編號設置成相同。曲線解析模式1為后臺解析,模式2為前臺解析,用戶可根據需要選擇曲線解析模式。1.1.2質控圖質控圖界面如圖4所示。預覽質控報告單點擊預覽質控圖形按鈕,打?。ㄊ褂猛庵么蛴C打印質控報告單)或預覽質控報告。設置質控參數(shù)在作質控之前,應按照質控品說明書上的參數(shù)要求設置質控參數(shù)。點擊設置質控參數(shù)按鈕,進入“設置質控參數(shù)”界面。在“設置質控參數(shù)”界面中,輸入質控品說明書上的質控參數(shù)后,點擊保存按鈕,保存新的質控參數(shù)值。清空質控數(shù)據點擊清空質控數(shù)據按鈕,可以刪除全部的質控記錄,在做每一組質控前都應清空質控數(shù)據。圖4質控圖界面1.2設置1.2.1設置醫(yī)院名稱界面如圖5所示。注:當初次使用本儀器時,都應按如下方法修改醫(yī)院名稱,以確定報告單的標題。在文本框中輸入醫(yī)院名稱;點擊保存按鈕,保存新的醫(yī)院名稱。圖5設置醫(yī)院名稱界面圖6設置科別界面1.2.2設置科別界面如圖6所示。增加新記錄點擊增加按鈕;在文本框中輸入欲增加的科別名稱;點擊保存按鈕保存新增加的記錄。修改記錄點擊修改按鈕;在文本框中輸入欲修改的信息;點擊保存按鈕保存修改。刪除記錄點擊刪除按鈕刪除當前記錄。清空記錄點擊清空按鈕清空所有記錄。其它項目(檢驗醫(yī)生、臨床診斷等)的設置方法和“科別”的設置方法相同,請參照“科別”的設置方法操作。1.2.3設置打印機界面如圖7所示。本儀器報告單有兩種輸出方式:內置熱敏打印機、外置打印機。內置熱敏打印機是儀器自帶的,可以打印條形報告單;外置打印機需用戶自備,可以打印A4幅面的報告單。儀器默認設置為使用“內置熱敏打印機”。如需使用外置打印機,則在如圖7所示的界面中選擇“外置打印機”后退出即可。1.2.4設置打印方式界面如圖8所示。本儀器設有兩種打印方式:測量后自動打印、測量后手動打印。儀器默認設置為“測量后自動打印”,如需設置為“測量后手動打印”,則在圖8所示的界面中選擇“測量后手動打印”后退出即可。圖7設置打印機圖8設置打印方式1.2.5設置報告單格式(設置報告單格式界面如圖9所示。此項操作僅適用于外置打印機,內置熱敏打印機的報告單格式只有一種。本儀器根據字號共有四種A4幅面報告單格式供選擇,分別為:中文小五號字報告單、中文五號字報告單、中文四號字報告單、英文報告單、自選打印項目報告單。如需重新設置,則在如圖9所示的界面中選擇欲設置的報告單格式后退出即可。 圖9設置報告單格式界面圖10設置測量模式界面1.2.設置測量模式界面如圖10所示。本儀器有兩種測量模式供選擇,分別為:全血模式和稀釋模式。全血模式:直接對全血測量(詳見:1.1.1中的1))。稀釋模式:將全血稀釋后作為待測樣本液測量。本儀器稀釋模式需要20μl全血(當要求采血量很小時適用),使用步驟如下:采全血20μl;將測量模式設置成“稀釋模式”;在測量界面中點擊測量按鈕,待吸樣針完全轉出后,提示欄提示:吸樣針準備吐液;準備一個潔凈的容器(儀器配件中的樣品杯等)放在吸樣針下方;按下儀器的吸樣開關,吸樣針吐液到上述容器中,提示欄:吐液完畢,請吸入待測樣本液測量;將采到的20μl全血全部倒入上述容器中,輕輕搖晃混勻(注:不要使液體濺出)后作為待測樣本液,按下“吸樣開關”吸入待測樣本液,同常規(guī)測量方法測量(請參考1.1.1中的1));注:不使用“稀釋模式”時應及時修改為“全血模式”,否則第一次按下吸樣開關時吸樣針吐液會污染全血。1.2.7設置結果值參考范圍設置結果值參考范圍界面如圖11所示。本儀器可以設置五種參考范圍:通用、成年男、成年女、兒童、新生兒,修改完畢后點擊保存設置值按鈕保存。圖11設置結果值參考范圍界面 圖12查找記錄界面1.2.8設置中英文界面轉換在此菜單中可以進行中英文界面轉換。1.2.9設置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設置結果值的精度(即:小數(shù)點后保留位數(shù))。1.3數(shù)據管理1.3.1查找記錄查找記錄界面如圖12所示。樣本查詢在“條件查詢”一欄中,選擇并填寫查詢條件。點擊查找按鈕,顯示欄中顯示查找后的結果。打印點擊打印按鈕,打印或預覽當前記錄的報告單。1.3.2刪除刪除記錄界面如圖13所示。部分刪除(刪除所選采樣日期以前的全部記錄)在“刪除條件”一欄中選擇“刪除所選采樣日期以前的全部記錄”;在采樣日期的下拉列表中,選擇采樣日期;點擊刪除符合條件的全部記錄,刪除當前采樣日期以前的全部記錄。全部刪除在“刪除條件”一欄中選擇“全部刪除”;點擊刪除符合條件的全部記錄按鈕,刪除儀器內部現(xiàn)存的全部記錄。 圖13刪除記錄界面圖14數(shù)據備份界面圖15數(shù)據恢復界面1.3.3數(shù)據備份用戶應定期備份數(shù)據,以避免由于系統(tǒng)破壞等原因造成的數(shù)據丟失!如:將數(shù)據備份到USB設備(優(yōu)盤)中。則按照如下步驟備份數(shù)據。插入USB設備(優(yōu)盤),選擇優(yōu)盤所在的路徑;點擊圖14所示界面中的備份數(shù)據庫按鈕,即可完成數(shù)據庫的備份。1.3.4數(shù)據恢復當由于某種原因數(shù)據丟失時,請參照如下步驟恢復備份過的數(shù)據。選擇備份過的數(shù)據所在的路徑;點擊圖15所示界面中的恢復數(shù)據庫按鈕,即可完成數(shù)據庫的恢復。1.4校準設置校準因子界面如圖16所示。圖16設置校準因子界面當儀器由于長期使用部件老化等原因,結果值出現(xiàn)偏差時,可以調整校準因子值,以確保結果值的準確性。校準因子值的計算方法:各項校正因子均按以下公式確定:------------------------------------(1)式中------計算后的校正因子值-----原來的校正因子值------某項目的標準值------儀器測得的某項目的結果值(應為測量5次的平均值)現(xiàn)以紅細胞(RBC)為例說明校正因子值的計算方法:設RBC原來的校正因子值=1.25,用以校準的質控血的紅細胞(RBC)的標準值=4.5。計算方法:對該質控血標本連續(xù)測量5次,記下紅細胞(RBC)的結果值分別為:4.195、4.176、4.201、4.185、4.189;計算5次測量紅細胞(RBC)的平均值=4.1892,將值代入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