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中生物選擇性1學案:5.1 植物生長素_第1頁
2021-2022高中生物選擇性1學案:5.1 植物生長素_第2頁
2021-2022高中生物選擇性1學案:5.1 植物生長素_第3頁
2021-2022高中生物選擇性1學案:5.1 植物生長素_第4頁
2021-2022高中生物選擇性1學案:5.1 植物生長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PAGE33-版權所有@高考資源網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第5章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第1節(jié)植物生長素課標要求核心素養(yǎng)1.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過程(生命觀念、科學思維)2.體驗發(fā)現生長素的過程和方法(科學思維、科學探究)3.概述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生命觀念、科學思維)4.評價實驗設計和結論,訓練邏輯思維的嚴密性(科學探究)1.采用列表比較的方法掌握生長素的發(fā)現過程2.結合教材第93頁“圖5-6”理解生長素極性運輸的特點3.結合教材第94頁“思考討論”理解生長素的作用及特點4.結合教材第95頁“思維訓練”,培養(yǎng)評價實驗設計和結論的能力知識導圖新知預習·雙基夯實一、生長素的發(fā)現過程1.達爾文實驗:(1)發(fā)現問題: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受到__單側光__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長的現象.(2)實驗過程實驗實驗過程現象實驗結論①__向光彎曲生長__胚芽鞘尖端受__單側光__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長區(qū)傳遞某種“影響”,造成伸長區(qū)__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__,因而使胚芽鞘出現__向光性__彎曲②__不生長,不彎曲__③__直立生長__④__向光彎曲生長__2.鮑森·詹森實驗:(1)實驗過程與現象:切去胚芽鞘尖端eq\o(→,\s\up7(單側光))__不生長,不彎曲__。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瓊脂片eq\o(→,\s\up7(單側光))__彎曲生長__.(2)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__傳遞給下部__。3.拜爾實驗:(1)實驗過程與現象: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側,置于黑暗中培養(yǎng),胚芽鞘向放尖端的__對側彎曲生長__。(2)實驗結論: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原因是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__不均勻__造成的。4.溫特實驗:(1)實驗過程與現象:(2)實驗結論:胚芽鞘的彎曲生長確實是由__一種化學物質__引起的,并把這種物質命名為__生長素__。5。1946年,科學家從高等植物中分離出生長素,并確認其化學本質為__吲哚乙酸__(IAA)。6.植物向光性的解釋:eq\x(\a\al(,向,光,性,))eq\a\vs4\al\co1(\o(→,\s\up7(外界條件))\x(__單側光照射__),\o(→,\s\up7(生長素分布))\x(__背光__一側含量多于__向光__一側),\o(→,\s\up7(結果))\x(__兩側生長不均勻__,造成向光彎曲))二、植物激素1.概念:(1)產生部位:植物體內。(2)運輸途徑:從產生部位運送到__作用部位__。(3)生理作用:影響植物__生長發(fā)育__。(4)化學本質:微量__有機物__.2.種類植物激素除了生長素外,還有__赤霉素__、細胞分裂素、__脫落酸__、乙烯等。三、生長素的合成、運輸與分布1.合成部位:主要在芽、幼嫩的葉和__發(fā)育中的種子__,__色氨酸__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2.運輸eq\b\lc\{(\a\vs4\al\co1(\b\lc\\rc\(\a\vs4\al\co1(\a\vs4\al(極性,運輸)))\b\lc\{\rc\(\a\vs4\al\co1(部位:__胚芽鞘__、芽、幼葉和幼根,方向:從__形態(tài)學上端__運輸到__形態(tài)學下端__)),非極性運輸:在成熟組織中,可以通過__輸導組織__進行))3.分布部位:相對集中地分布在__生長旺盛__的部分。四、生長素的生理作用1.作用方式:給細胞傳達__信息__,起著__調節(jié)細胞生命活動__的作用。2.eq\a\vs4\al(作用,機理)eq\b\lc\{(\a\vs4\al\co1(細胞水平-—促進__細胞伸長生長__、誘導,細胞__分化__等,器官水平--影響器官的生長、__發(fā)育__))3.生長素首先與細胞內某種蛋白質—-__生長素受體__特異性結合,引發(fā)細胞內發(fā)生一系列信號轉導過程,進而誘導特定__基因的表達__,從而產生__效應__。4.作用特點:(1)表現:濃度較低時__促進生長__,濃度過高時__抑制生長__。(2)示例——頂端優(yōu)勢①現象:側芽處生長素濃度較高,發(fā)育受到__抑制__。②原因:③解除方法:__去掉頂芽__。(3)影響因素:①成熟程度:一般來說__幼嫩__細胞敏感,__衰老__細胞遲鈍.②器官: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反應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莖敏感程度為:__根>芽>莖__。┃┃活學巧練____■1.達爾文通過實驗提出胚芽鞘產生生長素的部位是尖端. (×)2.生長素的產生不需要光,有無光其均能產生。 (√)3.溫特的實驗中生長素從胚芽鞘尖端基部進入瓊脂塊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4.極性運輸的方向不會隨著植物形態(tài)學上端與形態(tài)學下端的地理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5.生長素低濃度促進根生長,高濃度時促進芽的生長。 (×)思考:1.生長素促進生長的原理是什么?提示:生長素促進生長的原理為促進細胞的縱向伸長,從而使細胞體積變大,而不是促進細胞數目的增多。如下圖中背光側之所以長得快,就是因為其背光側細胞比向光側細胞“伸長”得多。2.如果把透水的瓊脂片換成不透水的云母片,胚芽鞘生長情況一樣嗎?提示:不一樣,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3.“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描述的是植物生活中的什么現象?環(huán)境中哪種刺激引發(fā)了“紅杏出墻”?提示:植物向光性,單側光照。4.什么是非極性運輸?提示:非極性運輸是與植物形態(tài)學方向無明顯關系的運輸方式,其方向決定于兩端有機物的濃度差等因素,是通過韌皮部進行的被動運輸。學霸記憶·素養(yǎng)積累eq\x(重)eq\x(點)eq\x(呈)eq\x(現)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2.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生長素因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和器官的種類不同,在發(fā)揮作用時會表現出較大差異。一般情況下,生長素在濃度較低時促進生長,在濃度過高時則會抑制生長。3.生長素不催化細胞代謝,不為細胞提供能量,而是給細胞傳達信息,起著調節(jié)細胞生命活動的作用。4.在胚芽鞘、芽、幼葉和幼根中,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到形態(tài)學下端,而不能反過來運輸,即只能進行極性運輸,而在成熟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輸導組織進行非極性運輸。5.生長素橫向運輸只發(fā)生在根尖、芽尖等產生生長素的部位,且需要單側光或重力等單方向的刺激。胚芽鞘尖端均勻光照或在黑暗條件下不發(fā)生生長素的橫向運輸。6.頂端優(yōu)勢和根的向地性都體現了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兩重性;植物的向光性和莖的背地性只體現了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促進作用,不能體現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兩重性.課內探究·名師點睛知識點生長素的發(fā)現過程1.關于生長素發(fā)現的經典實驗探究者時間實驗過程結果推論達爾文1880年①胚芽鞘受到單側光照射②切去胚芽鞘的尖端③用錫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單側光照射④用錫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單側光照射胚芽鞘尖端①彎向光源生長②胚芽鞘既不生長,也不彎曲③胚芽鞘直立生長④胚芽鞘仍然彎向光源生長胚芽鞘尖端感受單側光刺激,產生某種“影響",造成背光側生長快鮑森·詹森1913年在胚芽鞘尖端橫向插入瓊脂片實驗結果與胚芽鞘未處理時相同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拜爾1918年將胚芽鞘尖端切下,并移至一側,置于黑暗中培養(yǎng)胚芽鞘彎向對側生長彎曲生長是由于尖端產生的“影響”(可能是一種化學物質)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溫特1926年①切下燕麥胚芽鞘尖端,置于瓊脂塊上,數小時后將瓊脂塊放在去尖端胚芽鞘的一側②放置空白瓊脂塊①胚芽鞘彎向對側生長(即有瓊脂塊側生長較快)②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造成胚芽鞘彎曲的“影響”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并把它命名為生長素郭葛等1946年從一些高等植物中分離出生長素,并確認它是吲哚乙酸(IAA)。另外,還發(fā)現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結論:單側光照射胚芽鞘時,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背光側生長快),從而造成向光彎曲(1)上述一系列實驗體現出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思路:發(fā)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得出結論。(2)實驗中遵循了對照原則,如達爾文的實驗和溫特的實驗中均設置了對照組和實驗組,增加了實驗結論的可靠性.(3)實驗中遵循了單一變量原則:達爾文實驗的單一變量是尖端的有無或尖端是否被光照射,溫特實驗的單一變量為瓊脂塊是否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知識貼士①瓊脂塊實際上起物質傳遞的作用,是一種中介物,用以判斷是否有化學物質的生成及作用.瓊脂塊等不能感光,不會影響生長素的運輸和傳遞,而云母片、玻璃等會阻礙生長素的運輸。②有光、無光不影響生長素的合成,兩種情況下生長素的產生速度基本一致。2.生長素的確認1934年,科學家首先從人尿中分離出與生長素作用相同的化學物質—-吲哚乙酸(IAA);生長素在植物體內含量極少,直到1946年人們才從高等植物中分離出生長素,并確認它也是IAA.植物體內具有生長素效應的物質除IAA外,還有苯乙酸(PPA)、吲哚丁酸(IBA)等,它們都屬于生長素。3.植物向光性的解釋單側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背光側生長快),從而造成向光彎曲。知識拓展:以胚芽鞘為研究對象的向光性分析(1)生長素的產生部位:胚芽鞘尖端(簡稱尖端).(2)生長素的作用部位:尖端下部。(3)感光部位:尖端.(4)彎曲部位:尖端下部.(5)彎曲原因:單側光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導致生長不一致。4.植物激素(1)產生部位:植物體內。(2)運輸途徑: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3)生理作用:顯著地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4)實質:微量有機物。常見的植物激素有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等。┃┃典例剖析____■典例1下列關于生長素發(fā)現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A.達爾文提出單側光使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造成背光面生長快,引起向光彎曲B.鮑森·詹森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C.拜爾的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D.溫特的實驗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的影響是一種化學物質并命名為生長素解析:達爾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單側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長區(qū)傳遞某種“影響”,造成伸長區(qū)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因而胚芽鞘出現向光彎曲,A錯誤;鮑森·詹森的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B正確;拜爾將切去的胚芽鞘尖端移至一側,置于黑暗中培養(yǎng),結果胚芽鞘向放置尖端的對側彎曲生長,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C正確;溫特把切下的燕麥尖端放在瓊脂塊上,幾小時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將瓊脂塊切成小塊,再將處理過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麥胚芽鞘一側,結果胚芽鞘會朝對側彎曲生長,如果放置的是沒有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胚芽鞘則既不生長也不彎曲,該實驗證明了造成胚芽鞘彎曲的影響是一種化學物質,并命名為生長素,D正確。┃┃變式訓練____■1.利用發(fā)生了向光彎曲的燕麥胚芽鞘制成切片并觀察,繪制出背光側和向光側的細胞形態(tài)示意圖(如下圖),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B)A.生長素能促進細胞分裂,胚芽鞘的彎曲部位是①B.生長素能促進細胞伸長,胚芽鞘的彎曲部位是②C.生長素能促進細胞分裂,胚芽鞘的彎曲部位是②D.生長素能促進細胞伸長,胚芽鞘的彎曲部位是①解析:圖中顯示背光側細胞長度增大,而數目沒有明顯的變化,說明生長素促進生長的原理是能促進細胞伸長;據圖可以看出,燕麥胚芽鞘部位①變化不大,部位2背光側細胞比向光側細胞長,發(fā)生向光彎曲,說明胚芽鞘尖端的生長素極性向下運輸,作用于尖端下部,促進圖中部位2的彎曲生長.知識點生長素的合成、運輸與分布1.生長素的化學本質:主要為吲哚乙酸(IAA),還有苯乙酸(PPA)、吲哚丁酸(IBA)等.知識貼士合成生長素最活躍的部位是具有分裂能力的分生組織,成熟的葉片等部位也能產生生長素,但產生的量很少.2.運輸(1)極性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到形態(tài)學下端,而不能反過來運輸,也就是只能單方向地運輸,稱為極性運輸。極性運輸為主動運輸。知識拓展:植物的形態(tài)學上端和形態(tài)學下端的辨別Ⅰ地上部分①以莖與根相連處為基點,距基點遠處為形態(tài)學上端,距基點近處為形態(tài)學下端;②以樹干中軸為基準,同一枝條距中軸遠處為形態(tài)學上端,近處為形態(tài)學下端;③以莖為中軸,葉片或芽與莖成銳角的方向為形態(tài)學上端,成鈍角的方向為形態(tài)學下端。Ⅱ地下部分①以莖與根相連處為基點,距基點遠處為形態(tài)學上端,距基點近處為形態(tài)學下端;②以主根中軸為基準,同一側根距中軸遠處為形態(tài)學上端,近處為形態(tài)學下端。(2)非極性運輸:生長素在成熟組織中可以通過輸導組織進行非極性運輸。(3)橫向運輸:生長素由尖端向光側橫向移動到背光側的運輸方式為橫向運輸(橫向運輸為主動運輸).知識貼士生長素的極性運輸、非極性運輸、橫向運輸的區(qū)別(1)極性運輸是將物質從植物的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到形態(tài)學下端,如根尖產生的生長素向上運輸,而莖尖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這是一種主動運輸過程,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消耗能量,不受任何外力影響.(2)非極性運輸是與植物形態(tài)學方向無明顯關系的運輸方式,已通過實驗得到證實,即在葉片表面施加外源性的生長素,在根的基部能檢測到外源生長素;在根部施加外源性的生長素,在葉上能檢測到外源生長素。(3)橫向運輸的方向平行于莖的橫切面、垂直于莖的縱切面,受到單側刺激的影響時才會發(fā)生。類型如圖:①受光照影響:單側光使胚芽鞘尖端中的生長素由向光側運到背光側,如圖Ⅰ①→②,可引起植物向光生長。②受力影響a.重力使生長素在幼根中從遠地側運到近地側,幼莖中生長素也從遠地側運到近地側,如圖Ⅱ③→④、⑤→⑥,可引起植物根的向地性和莖的背地性。b.離心力使胚芽鞘尖端中的生長素由中心向外運輸,如圖Ⅲ⑦→⑧。┃┃典例剖析____■典例2取生長狀態(tài)一致的燕麥胚芽鞘,分為a、b、c、d四組。將a、b兩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從c、d兩組胚芽鞘中的相應位置分別切取等長的一段,并按圖中所示分別接入a、b兩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兩組胚芽鞘.然后用單側光照射,發(fā)現a′組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b′組胚芽鞘無彎曲生長,其原因是 (D)A.c組尖端能合成生長素,d組尖端不能B.a′組尖端能合成生長素,b′組尖端不能C.c組尖端的生長素能向胚芽鞘基部運輸,d組尖端的生長素不能D.a′組尖端的生長素能向胚芽鞘基部運輸,b′組尖端的生長素不能解析:胚芽鞘的尖端都能合成生長素,所以A、B兩項錯誤。生長素的運輸只能是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到形態(tài)學下端的極性運輸,C項錯誤。據題干可知,a′中接入的莖段的形態(tài)學上端連接胚芽鞘尖端,形態(tài)學下端連接莖,所以生長素可以向基部運輸,因此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b′中接入的莖段的形態(tài)學下端連接胚芽鞘尖端,形態(tài)學上端連接莖,故生長素不能向基部運輸,因此胚芽鞘無彎曲生長,D項正確.┃┃變式訓練____■2.(不定項)將生長狀況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來,用不能透過生長素的薄玻璃片分割,放在瓊脂切塊上,實驗處理如圖1所示,收集到的生長素(IAA)的含量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BD)A.a與b對照說明薄玻璃片不影響生長素的橫向運輸B.b與c對照說明瓊脂切塊影響生長素的運輸C.c與d對照說明單側光照射促使生長素向背光側轉移D.該實驗說明了生長素的產生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解析:該實驗重點探討了生長素的橫向運輸。a與b對照說明有無光照不影響生長素向下運輸。b與c對照說明瓊脂切塊不影響生長素的運輸.而c與d對照說明單側光照射能促使生長素向背光側轉移.知識點生長素的生理作用1.作用方式: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也不為細胞提供能量,而是給細胞傳達信息,起調節(jié)細胞生命活動的作用。2.生長素的作用表現出兩重性(1)一般情況下,在低濃度時促進生長,濃度過高時抑制生長,甚至會殺死植物,如下圖:(2)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莖敏感程度為根>芽〉莖(如圖所示)。從圖中獲取的信息:①A′、B′、C′三點之上的曲線體現了不同濃度生長素不同的促進效果,而A′、B′、C′三點表示生長素對根、芽、莖的生長既不促進,也不抑制。②A、B、C三點代表了生長素對根、芽、莖三者促進生長的最佳濃度分別為10-10mol/L、10-8mol/L、10-4mol/L左右。(3)雙子葉植物一般比單子葉植物敏感如圖:應用: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來清除單子葉農作物田中的雙子葉雜草.知識貼士(1)抑制生長≠不生長,凡生長狀況差于對照組(自然生長或蒸餾水處理組)的,可認為生長受抑制,生長狀況好于對照組的,可認為生長受促進。例如,在相同時間內蒸餾水處理組生長狀況為2cm→4cm,“抑制”組生長狀況為2cm→(2)由于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有兩重性,因此存在兩種不同濃度的生長素促進效果相同的現象,最適濃度則在這兩種濃度之間。(3)明確“高濃度”和“低濃度”的閾值。3.生長素作用兩重性的實例——頂端優(yōu)勢(1)概念:頂芽優(yōu)先生長,側芽生長受到抑制的現象。(2)原因:頂芽eq\o(→,\s\up7(產生))生長素eq\o(→,\s\up7(縱向運輸))側芽eq\o(→,\s\up7(導致))生長素eq\b\lc\{(\a\vs4\al\co1(頂芽—少—促進生長,側芽—多—抑制生長))(3)解除方法:去掉頂芽.如果摘除頂芽,側芽部位的生長素濃度降低了,側芽受到的抑制作用就會解除,不久,側芽就可以發(fā)育成枝條。(4)應用:在農業(yè)生產中,人們根據植物頂端優(yōu)勢的原理采用一定措施來提高作物的產量,如棉花的整枝(或打頂尖)。┃┃典例剖析____■典例3如圖甲為某植物芽的分布示意圖,圖乙表示不同濃度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D)A.圖甲B芽生長素濃度最可能處于圖乙d~e區(qū)間B.對A芽給予右側光照,其右側生長素濃度可能處于圖乙c~d區(qū)間C.如果摘除圖甲中的A芽,則B芽生長素濃度將會介于e~f之間D.植物水平放置后A芽仍會向上生長,原因不是生長素具有兩重性解析:據分析可知,圖甲B芽生長素濃度較高,生長受抑制,最可能處于圖乙e~f區(qū)間,A錯誤;對A芽給予右側光照,則在單側光照射下,生長素由右側向左側運輸,導致右側生長素濃度小于左側,右側促進作用較弱,故右側生長素濃度應低于c,B錯誤;如果摘除圖甲中的A芽,則解除頂端優(yōu)勢后,B芽處的生長素濃度會降低,從而促進側芽生長,故B芽生長素濃度小于e,C錯誤;植物水平放置后,由于受重力影響,近地側生長素濃度高于遠地側,導致近地側生長比遠地側快,沒有體現出兩重性,D正確。┃┃變式訓練____■3.如圖表示不同濃度生長素對芽生長的影響。當植物表現出頂端優(yōu)勢時,頂芽和最靠近頂芽的側芽所含生長素的濃度最可能分別為 (C)A.a和b B.b和aC.b和c D.c和b解析:當植物表現出頂端優(yōu)勢時,即頂芽生長素濃度較低,促進頂芽生長,而側芽生長素濃度較高,抑制側芽生長,故頂芽和最靠近頂芽的側芽所含生長素的濃度最可能分別為b和c,C正確。指點迷津·撥云見日植物向光性的實驗方法1.暗盒開孔類(如圖)①直立生長;②向光彎曲生長。2.云母片插入類(如圖)①向右彎曲生長;②直立生長;③向光彎曲生長;④向左彎曲生長。3.瓊脂塊放置類(如圖)①直立生長;②向左彎曲生長;③④a=b+c,b〉c(a、b、c為瓊脂塊中生長素含量);⑤向右彎曲生長。4.錫紙遮蓋類(如圖)①直立生長;②向光彎曲生長.5.旋轉類(如圖)①向中央彎曲生長;②直立生長;③向開孔處彎曲生長。知識貼士(1)注意理解生長素的發(fā)現過程中,針對胚芽鞘系列實驗所得出的重要結論。①生長素的產生部位:胚芽鞘尖端。②生長素發(fā)揮作用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③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④生長素橫向運輸的部位:胚芽鞘尖端。(2)生長素的產生不需要光,但單側光照、地心引力等會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典例剖析____■典例4(2020·江西南昌十中高三上月考)圖a~f是研究植物向性運動與生長素之間關系的示意圖,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C)A.當探究植物向光生長的內因時,應設置b和c對照B.當探究植物向光生長的外因時,應設置a和c對照C.當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時,應設置c和e對照D.上述實驗中,所選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須是同一物種的且長勢相同解析:設計實驗探究植物向光生長的內因時,需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單一變量是有無尖端,其他條件應相同且適宜,所以可設置b和c對照,A正確;設計實驗探究植物向光生長的外因時,需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單一變量是有無單側光,其他條件應相同且適宜,所以可設置a和c對照,B正確;設計實驗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時,需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單一變量是尖端是否遮光,應設置d和e對照,C錯誤;設計實驗需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所以各實驗中所選用的材料必須是同一物種的且長勢相同,D正確。解疑答惑問題探討?P901.提示:彎向窗外生長。2.提示:是較長時間的單側光照射引起植株彎向窗外光源生長。這樣可以使植株獲得更多陽光,從而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機物,滿足自身生長發(fā)育的需求。3.提示:植物的彎曲生長發(fā)生在幼嫩部分。思考·討論?P911.提示:分別遮蓋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了排除法。通過觀察某一部分不受單側光刺激時胚芽鞘的反應,確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彎曲生長的是尖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這說明胚芽鞘尖端接受單側光照射后,產生的某種“影響”傳遞到下面,引起尖端下面的一段彎曲生長.2.提示:該“影響”在向光面和背光面的分布(含量)存在差異,因而引起伸長區(qū)兩側的生長不均勻.思考·討論?P92提示:沒有,他是在對實驗結果進行嚴密分析的基礎上作出這個推斷的.要得出這樣的結論,既需要以事實為依據進行嚴密的邏輯推理,又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思考·討論?P931.提示: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點;都作為信息分子,對生物體的生命活動起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2.提示: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的區(qū)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