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_第1頁
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_第2頁
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_第3頁
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_第4頁
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郜剛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郜剛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1正常人體細胞的三種染色體

1.中部著絲點染色體;2.近中部著絲點染色體;3.近端部著絲點染色體

正常人體細胞的三種染色體

2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3.A組(1~3):為最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相互間很易區(qū)別。第1號和第2號染色體大小相似,唯第2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3號染色體較1、2號染色體小,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B組(4~5):為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2對染色體之間在形態(tài)和長度上較難區(qū)別。C組(6~12號和X):為中等大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較難區(qū)分,其中第6、7、11號和X染色體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8、9、10和12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女性為2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1個X染色體。D組(13~15號):為中等大小的具近端著絲粒染色體。在其短臂上有隨體。與他組染色體有明顯區(qū)別。但3對染色體之間較難區(qū)別。E組(16~18號):為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16號染色體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17號和18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不過,著絲粒位置第18號較第17號染色體更近端部。F組(19~20號):為更小的中部著絲粒染色體。2對染色體之間,形態(tài)上很難區(qū)別。G組(21~22號和Y):為最小的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第21號和22號染色體大小相似,且短臂上常連有隨體。Y染色體常比第21和22號染色體大、染色深。且無隨體。Y染色體長臂2個染色單體比較靠攏,長臂末端也較模糊。.A組(1~3):為最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相4非顯帶染色體特征分為七組

A組BCDEFG非顯帶染色體特征分為七組

A組BCDEFG5A組(1~3):為最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相互間很易區(qū)別。第1號和第2號染色體大小相似,唯第2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法。第3號染色體較1、2號染色體小,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A組(1~3):為最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相互間6B組(4~5):為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2對染色體之間在形態(tài)和長度上較難區(qū)別。C組(6~12號和X):為中等大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較難區(qū)分,其中第6、7、11號和X染色體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8、9、10和12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女性為2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1個X染色體。D組(13~15號):為中等大小的具近端著絲粒染色體。在其短臂上有隨體。與他組染色體有明顯區(qū)別。但3對染色體之間較難區(qū)別。E組(16~18號):為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16號染色體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17號和18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不過,著絲粒位置第18號較第17號染色體更近端部。F組(19~20號):為更小的中部著絲粒染色體。2對染色體之間,形態(tài)上很難區(qū)別。G組(21~22號和Y):為最小的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第21號和22號染色體大小相似,且短臂上常連有隨體。Y染色體常比第21和22號染色體大、染色深。且無隨體。Y染色體長臂2個染色單體比較靠攏,長臂末端也較模糊。B組(4~5):為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2對染色體之間在形7G帶染色染色體經(jīng)胰酶前處理后通過吉姆薩染色產(chǎn)生的帶紋。每一條同源染色體都具有獨特的帶紋,可用于識別特異染色體.將染色體制片經(jīng)鹽溶液、胰酶或堿處理,再用吉母薩染料染色,在光鏡下進行檢查,見到特征性的帶。一般富含AT堿基的DNA區(qū)段表現(xiàn)為亮帶,富含GC堿基的DNA區(qū)段表現(xiàn)為暗帶。此法可制成永久性的標本G帶染色染色體經(jīng)胰酶前處理后通過吉姆薩染色產(chǎn)生的帶紋。每一條8高分辨染色體G帶技術(shù)1.原理常規(guī)的G帶顯帶技術(shù),在人類染色體中僅觀察到320~450條帶紋,對于一些染色體細微結(jié)構(gòu)異常的識別是不夠的。氨甲碟呤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阻止葉酸轉(zhuǎn)變?yōu)樗臍淙~酸,從而干擾了脫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阻止了DNA的復(fù)制,使細胞被阻止在S期內(nèi)。胸腺嘧啶核苷解除氨甲喋呤的作用,讓被阻滯的細胞同時開始進行DNA復(fù)制,進而同步分裂;放線菌素D可增加染色體的長度,能顯示更多的亞帶。放線菌素D與核酸相互作用:①插入脫氧鳥嘌呤核苷酸和脫氧胞啶核苷酸之間,使DNA變長;②能與染色體縮短有關(guān)的特殊蛋白和DNA結(jié)合,因此,抑制了染色體正常的收縮過程。秋水仙胺抑制紡垂絲的形成,可以得到較多的晚前期、前中期、早中期的分裂相。這樣染色體帶紋可增加到500和850條,甚至可達1200~2000條之多。這一步對于研究較細小的染色體缺陷的基因定位,具有很大的意義。高分辨染色體G帶技術(shù)9C-帶定義主要顯示著絲粒結(jié)構(gòu)異染色質(zhì),及其它區(qū)段的異染色質(zhì)部分。標本可用酸(HCl)及堿〔Ba(OH)2〕變性處理,再經(jīng)2xSSC在60℃中溫育1小時,最后用Giemsa染料染色顯帶C-帶定義10外周血培養(yǎng)及染色體制片技術(shù)1.國內(nèi)應(yīng)用的外周血培養(yǎng)染色體技術(shù)(1)原理:外周血染色體制備是目前應(yīng)用最廣泛的細胞遺傳學(xué)診斷技術(shù),亦是基本的實驗技術(shù),由于取材容易,培養(yǎng)過程比較簡單,短期內(nèi)可以得到結(jié)果,所以其實用價值很高。

血液中含有紅、白兩類細胞,它們均是處于未分裂的間期細胞。紅細胞沒有核,無分裂能力;白細胞類雖有細胞核存在,但是外周血中處于休止期。植物血球凝集素(簡稱PHA)能促使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轉(zhuǎn)化為具有分裂作用的母細胞。染色體只有在細胞分裂中期時最典型。秋水仙素類藥的藥物能抑制紡錘絲的形成,使細胞分裂停止于中期,低滲處理使細胞膨脹,細胞膜破裂,染色體分散,這樣就可便于分析外周血是除骨髓之外的血液,臨床上常用一些方法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釋放到血外周血液中,再在從血液中提取分離得到造血干細胞,我們把這樣得到的干細胞成為外周血干細胞外周血培養(yǎng)及染色體制片技術(shù)11應(yīng)用ISHH技術(shù)對染色體制片(一)基本原理

染色體上基因位置分配的研究,又叫染色體圖的研究,是用同位素或生物素、地高辛標記的核酸探針,直接同中期的染色體鋪片行雜交。早期的研究是用于重復(fù)序列DNA的定位,如編碼核糖體的基因18S和28S核糖體RNA定位于第13~15號染色體和第21~22號染色體短臂次縊痕區(qū)。5S核糖體RNA定位于第1號染色體上長臂的遠側(cè)Iq42~Iq43。近年已能進行單拷貝基因的定位,如胰島素基因定位于IIp15上、C-mos原癌基因定位于Sq22上、N-ras原癌基因定位于IPI34。在染色體11的短臂上,利用ISHH技術(shù)證明4個基因依次排列,從短臂的遠端依次為胰島素、β-球蛋白、HRASI和PTH。應(yīng)用ISHH技術(shù)對染色體制片122.G帶染色體的特征第1號染色體:識別并不困難,但初學(xué)者易把長短臂顛倒。短臂的近側(cè)1/2處有2個深帶。遠側(cè)有一半幾乎為淺染區(qū);短臂共分3區(qū)。界標為近側(cè)的深帶(2區(qū)1帶)和中段的深帶(3區(qū)1帶)。長臂近側(cè)為一窄的淺帶。中段和遠側(cè)段各有2條深帶;長臂共分4區(qū),界標為次縊痕遠側(cè)的淺帶(2區(qū)1帶)、中段的深帶(3區(qū)1帶)和遠側(cè)的深帶(4區(qū)1帶)。第2號染色體:短臂可見4條深帶。中段的2條深帶?;ハ嗫拷?,表現(xiàn)為1條深帶;短臂共分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長臂可見4~7帶,近側(cè)著色甚淺,中段及遠側(cè)著色較深;長臂共分3區(qū),界標為2個淺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第3號染色體:短臂近側(cè)可見2條深帶;遠側(cè)可見3條深帶,其中遠端的1條帶較窄,染色淺;短臂分為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長臂近側(cè)和遠側(cè)各有1條較寬的深帶:好的標本近側(cè)深帶可分為2條深帶,遠側(cè)深帶可分為3~4條深帶;長臂分為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長臂深帶寬度略大于短臂深帶。第4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只1區(qū)。長臂有均勻分布的4條深帶;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淺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第5號染色體:短臂有1條深帶,只1區(qū)。長臂有5條深帶,中段的3條深帶常靠近;長臂分3區(qū),界標有1深帶(2區(qū)1帶)和1淺帶(3區(qū)1帶)。第6號染色體:短臂近側(cè)有1寬的淺帶,遠側(cè)為1深帶;短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第7號染色體:短臂有2~3條深帶,近末端帶著色很深;短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長臂有3條深帶,近側(cè)和中部的2條帶較深;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深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第8號染色體:短臂有2條深帶,遠側(cè)深帶較近側(cè)深帶著色深;短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長臂有3~4條深帶,遠中的深帶著色較深;長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第9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短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長臂2條深帶。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深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第10號染色體:短臂有2條深帶,近側(cè)較近側(cè)深帶著色淺;短臂只1區(qū)。長臂有3條深帶,近側(cè)深帶著色更深;長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第11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短臂只1區(qū)。長臂有2條深帶,在近側(cè)深帶與著絲粒之間有1寬的淺帶;長臂為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第12號染色體:短臂有1條深帶;短臂只1區(qū)。長臂有3條深帶,中間的1條深帶寬,近側(cè)深帶與著絲粒的距離較第11號染色體近;長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第13號染色體:長臂有4條深帶,中間2條深帶寬;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中間的2條深帶(2區(qū)1帶及3區(qū)1帶)。第14號染色體:長臂有45條深帶,近側(cè)的第2條帶和遠側(cè)的帶著色更深;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條深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第15號染色體:長臂有4條深帶,近側(cè)的第2條帶較寬;長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第16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短臂只1區(qū)。長臂有2條深帶,近中部深帶明顯;長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第17號染色體:短臂有1深帶;只1區(qū)。長臂1~2深帶,遠側(cè)深帶較寬,在深帶與著絲粒之間有1寬的淺帶;分2區(qū),界標為淺帶(2區(qū)1帶)。第18號染色體:短臂為1淺帶區(qū)。長臂有2條深帶;為2區(qū),界標是1淺帶(2區(qū)1帶)。第19號染色體:著色最淺。著絲粒周圍為深帶。短臂和長臂均為1區(qū)。第20號染色體:短臂有1深帶,較寬;短臂和長臂均為1區(qū)。長臂有1深帶,較寬。第21號染色體:最小的1個染色體。長臂緊按著絲粒處有1深帶,較寬;長臂為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第22號染色體:較21號色體長,長臂緊接著絲粒處有1深帶,較窄。短臂和長臂均為1區(qū)。X染色體:短臂中部有1條深帶;分2區(qū),界標是深帶(2區(qū)1帶)。長臂有4條深帶,其中近槽深帶最寬;分2區(qū),界標是近側(cè)深帶(2區(qū)1帶)。Y染色體:長臂遠側(cè)半色著深,為1深帶;短臂和長臂均為1區(qū)。2.G帶染色體的特征13現(xiàn)在國內(nèi)流行一種辨認G帶每個染色體的口訣,稍加修改如下:一禿二蛇三蝶飄,四象鞭炮五黑腰;六號短空小白臉,七上八下九苗條;十號長臂近帶好,十一低來十二高;十三十四十五號,三個長臂一二一;十六長臂縊痕大,十七長臂帶腳鐐;十八人小肚皮大,十九中間一黑腰;二十頭重腳腳底輕,二十一帶寬身體?。欢∩眢w大,Y長一寬近末端;X短臂一、長臂三,中間象個工字般?,F(xiàn)在國內(nèi)流行一種辨認G帶每個染色體的口訣,稍加修改如下:14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15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16第13號染色體:長臂有4條深帶,中間2條深帶寬;A組(1~3):為最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相互間很易區(qū)別。秋水仙胺抑制紡垂絲的形成,可以得到較多的晚前期、前中期、早中期的分裂相。C組(6~12號和X):為中等大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長臂有4條深帶,其中近槽深帶最寬;此法可制成永久性的標本長臂共分3區(qū),界標為2個淺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短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第9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植物血球凝集素(簡稱PHA)能促使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轉(zhuǎn)化為具有分裂作用的母細胞。長臂近側(cè)為一窄的淺帶。中段和遠側(cè)段各有2條深帶;第20號染色體:短臂有1深帶,較寬;這樣染色體帶紋可增加到500和850條,甚至可達1200~2000條之多。但3對染色體之間較難區(qū)別。短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深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為2區(qū),界標是1淺帶(2區(qū)1帶)。這組染色體較難區(qū)分,其中第6、7、11號和X染色體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8、9、10和12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Y染色體常比第21和22號染色體大、染色深。第13號染色體:長臂有4條深帶,中間2條深帶寬;17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18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19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20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21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22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23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24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25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26F組(19~20號):為更小的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秋水仙胺抑制紡垂絲的形成,可以得到較多的晚前期、前中期、早中期的分裂相。將染色體制片經(jīng)鹽溶液、胰酶或堿處理,再用吉母薩染料染色,在光鏡下進行檢查,見到特征性的帶。外周血培養(yǎng)及染色體制片技術(shù)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深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十三十四十五號,三個長臂一二一;Y染色體:長臂遠側(cè)半色著深,為1深帶;1.國內(nèi)應(yīng)用的外周血培養(yǎng)染色體技術(shù)第22號染色體:較21號色體長,長臂緊接著絲粒處有1深帶,較窄。第6號染色體:短臂近側(cè)有1寬的淺帶,遠側(cè)為1深帶;長臂有2條深帶,在近側(cè)深帶與著絲粒之間有1寬的淺帶;2對染色體之間在形態(tài)和長度上較難區(qū)別。外周血培養(yǎng)及染色體制片技術(shù)第20號染色體:短臂有1深帶,較寬;此法可制成永久性的標本F組(19~20號):為更小的中部著絲粒染色體。C組(6~12號和X):為中等大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9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非顯帶染色體特征分為七組短臂的近側(cè)1/2處有2個深帶。F組(19~20號):為更小的中部著絲粒染色體。27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28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29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30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31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32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33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34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35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36第20號染色體:短臂有1深帶,較寬;C組(6~12號和X):為中等大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中間的2條深帶(2區(qū)1帶及3區(qū)1帶)。第19號染色體:著色最淺。十號長臂近帶好,十一低來十二高;Y染色體長臂2個染色單體比較靠攏,長臂末端也較模糊。Y染色體:長臂遠側(cè)半色著深,為1深帶;第5號染色體:短臂有1條深帶,只1區(qū)。長臂分3區(qū),界標有1深帶(2區(qū)1帶)和1淺帶(3區(qū)1帶)。A組(1~3):為最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相互間很易區(qū)別。十六長臂縊痕大,十七長臂帶腳鐐;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深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X染色體:短臂中部有1條深帶;外周血是除骨髓之外的血液,臨床上常用一些方法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釋放到血外周血液中,再在從血液中提取分離得到造血干細胞,我們把這樣得到的干細胞成為外周血干細胞主要顯示著絲粒結(jié)構(gòu)異染色質(zhì),及其它區(qū)段的異染色質(zhì)部分。胸腺嘧啶核苷解除氨甲喋呤的作用,讓被阻滯的細胞同時開始進行DNA復(fù)制,進而同步分裂;放線菌素D與核酸相互作用:①插入脫氧鳥嘌呤核苷酸和脫氧胞啶核苷酸之間,使DNA變長;十號長臂近帶好,十一低來十二高;長臂有2條深帶,在近側(cè)深帶與著絲粒之間有1寬的淺帶;第9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1.國內(nèi)應(yīng)用的外周血培養(yǎng)染色體技術(shù)這一步對于研究較細小的染色體缺陷的基因定位,具有很大的意義。男性只有1個X染色體。第9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分2區(qū),界標是近側(cè)深帶(2區(qū)1帶)。但3對染色體之間較難區(qū)別。秋水仙胺抑制紡垂絲的形成,可以得到較多的晚前期、前中期、早中期的分裂相。此法可制成永久性的標本分2區(qū),界標是深帶(2區(qū)1帶)。染色體經(jīng)胰酶前處理后通過吉姆薩染色產(chǎn)生的帶紋。第9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X短臂一、長臂三,中間象個工字般。分2區(qū),界標為淺帶(2區(qū)1帶)。這樣染色體帶紋可增加到500和850條,甚至可達1200~2000條之多。Y染色體:長臂遠側(cè)半色著深,為1深帶;血液中含有紅、白兩類細胞,它們均是處于未分裂的間期細胞。長臂分3區(qū),界標有1深帶(2區(qū)1帶)和1淺帶(3區(qū)1帶)。第3號染色體較1、2號染色體小,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1.中部著絲點染色體;C組(6~12號和X):為中等大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此法可制成永久性的標本第9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長臂有4條深帶,其中近槽深帶最寬;長臂共分4區(qū),界標為次縊痕遠側(cè)的淺帶(2區(qū)1帶)、中段的深帶(3區(qū)1帶)和遠側(cè)的深帶(4區(qū)1帶)。1.國內(nèi)應(yīng)用的外周血培養(yǎng)染色體技術(shù)長臂為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短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界標為2淺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第1號染色體:識別并不困難,但初學(xué)者易把長短臂顛倒。遠側(cè)可見3條深帶,其中遠端的1條帶較窄,染色淺;但3對染色體之間較難區(qū)別。界標為近側(cè)的深帶(2區(qū)1帶)和中段的深帶(3區(qū)1帶)。第6號染色體:短臂近側(cè)有1寬的淺帶,遠側(cè)為1深帶;秋水仙胺抑制紡垂絲的形成,可以得到較多的晚前期、前中期、早中期的分裂相。長臂有3條深帶,近側(cè)深帶著色更深;男性只有1個X染色體。長臂為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第16號染色體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17號和18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外周血培養(yǎng)及染色體制片技術(shù)放線菌素D與核酸相互作用:①插入脫氧鳥嘌呤核苷酸和脫氧胞啶核苷酸之間,使DNA變長;植物血球凝集素(簡稱PHA)能促使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轉(zhuǎn)化為具有分裂作用的母細胞。將染色體制片經(jīng)鹽溶液、胰酶或堿處理,再用吉母薩染料染色,在光鏡下進行檢查,見到特征性的帶。Y染色體:長臂遠側(cè)半色著深,為1深帶;長臂為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Y染色體常比第21和22號染色體大、染色深。十號長臂近帶好,十一低來十二高;(1)原理:外周血染色體制備是目前應(yīng)用最廣泛的細胞遺傳學(xué)診斷技術(shù),亦是基本的實驗技術(shù),由于取材容易,培養(yǎng)過程比較簡單,短期內(nèi)可以得到結(jié)果,所以其實用價值很高。外周血培養(yǎng)及染色體制片技術(shù)十號長臂近帶好,十一低來十二高;F組(19~20號):為更小的中部著絲粒染色體。1.國內(nèi)應(yīng)用的外周血培養(yǎng)染色體技術(shù)長臂深帶寬度略大于短臂深帶。1.中部著絲點染色體;男性只有1個X染色體。E組(16~18號):為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深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Y染色體常比第21和22號染色體大、染色深。1.國內(nèi)應(yīng)用的外周血培養(yǎng)染色體技術(shù)第10號染色體:短臂有2條深帶,近側(cè)較近側(cè)深帶著色淺;第20號染色體:短臂有1深帶,較寬;謝謝觀看!第20號染色體:短臂有1深帶,較寬;1.國內(nèi)應(yīng)用的外周血培養(yǎng)37郜剛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郜剛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38正常人體細胞的三種染色體

1.中部著絲點染色體;2.近中部著絲點染色體;3.近端部著絲點染色體

正常人體細胞的三種染色體

39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40.A組(1~3):為最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相互間很易區(qū)別。第1號和第2號染色體大小相似,唯第2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3號染色體較1、2號染色體小,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B組(4~5):為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2對染色體之間在形態(tài)和長度上較難區(qū)別。C組(6~12號和X):為中等大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較難區(qū)分,其中第6、7、11號和X染色體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8、9、10和12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女性為2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1個X染色體。D組(13~15號):為中等大小的具近端著絲粒染色體。在其短臂上有隨體。與他組染色體有明顯區(qū)別。但3對染色體之間較難區(qū)別。E組(16~18號):為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16號染色體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17號和18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不過,著絲粒位置第18號較第17號染色體更近端部。F組(19~20號):為更小的中部著絲粒染色體。2對染色體之間,形態(tài)上很難區(qū)別。G組(21~22號和Y):為最小的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第21號和22號染色體大小相似,且短臂上常連有隨體。Y染色體常比第21和22號染色體大、染色深。且無隨體。Y染色體長臂2個染色單體比較靠攏,長臂末端也較模糊。.A組(1~3):為最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相41非顯帶染色體特征分為七組

A組BCDEFG非顯帶染色體特征分為七組

A組BCDEFG42A組(1~3):為最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相互間很易區(qū)別。第1號和第2號染色體大小相似,唯第2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法。第3號染色體較1、2號染色體小,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A組(1~3):為最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相互間43B組(4~5):為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2對染色體之間在形態(tài)和長度上較難區(qū)別。C組(6~12號和X):為中等大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較難區(qū)分,其中第6、7、11號和X染色體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8、9、10和12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女性為2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1個X染色體。D組(13~15號):為中等大小的具近端著絲粒染色體。在其短臂上有隨體。與他組染色體有明顯區(qū)別。但3對染色體之間較難區(qū)別。E組(16~18號):為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16號染色體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17號和18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不過,著絲粒位置第18號較第17號染色體更近端部。F組(19~20號):為更小的中部著絲粒染色體。2對染色體之間,形態(tài)上很難區(qū)別。G組(21~22號和Y):為最小的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第21號和22號染色體大小相似,且短臂上常連有隨體。Y染色體常比第21和22號染色體大、染色深。且無隨體。Y染色體長臂2個染色單體比較靠攏,長臂末端也較模糊。B組(4~5):為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2對染色體之間在形44G帶染色染色體經(jīng)胰酶前處理后通過吉姆薩染色產(chǎn)生的帶紋。每一條同源染色體都具有獨特的帶紋,可用于識別特異染色體.將染色體制片經(jīng)鹽溶液、胰酶或堿處理,再用吉母薩染料染色,在光鏡下進行檢查,見到特征性的帶。一般富含AT堿基的DNA區(qū)段表現(xiàn)為亮帶,富含GC堿基的DNA區(qū)段表現(xiàn)為暗帶。此法可制成永久性的標本G帶染色染色體經(jīng)胰酶前處理后通過吉姆薩染色產(chǎn)生的帶紋。每一條45高分辨染色體G帶技術(shù)1.原理常規(guī)的G帶顯帶技術(shù),在人類染色體中僅觀察到320~450條帶紋,對于一些染色體細微結(jié)構(gòu)異常的識別是不夠的。氨甲碟呤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阻止葉酸轉(zhuǎn)變?yōu)樗臍淙~酸,從而干擾了脫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阻止了DNA的復(fù)制,使細胞被阻止在S期內(nèi)。胸腺嘧啶核苷解除氨甲喋呤的作用,讓被阻滯的細胞同時開始進行DNA復(fù)制,進而同步分裂;放線菌素D可增加染色體的長度,能顯示更多的亞帶。放線菌素D與核酸相互作用:①插入脫氧鳥嘌呤核苷酸和脫氧胞啶核苷酸之間,使DNA變長;②能與染色體縮短有關(guān)的特殊蛋白和DNA結(jié)合,因此,抑制了染色體正常的收縮過程。秋水仙胺抑制紡垂絲的形成,可以得到較多的晚前期、前中期、早中期的分裂相。這樣染色體帶紋可增加到500和850條,甚至可達1200~2000條之多。這一步對于研究較細小的染色體缺陷的基因定位,具有很大的意義。高分辨染色體G帶技術(shù)46C-帶定義主要顯示著絲粒結(jié)構(gòu)異染色質(zhì),及其它區(qū)段的異染色質(zhì)部分。標本可用酸(HCl)及堿〔Ba(OH)2〕變性處理,再經(jīng)2xSSC在60℃中溫育1小時,最后用Giemsa染料染色顯帶C-帶定義47外周血培養(yǎng)及染色體制片技術(shù)1.國內(nèi)應(yīng)用的外周血培養(yǎng)染色體技術(shù)(1)原理:外周血染色體制備是目前應(yīng)用最廣泛的細胞遺傳學(xué)診斷技術(shù),亦是基本的實驗技術(shù),由于取材容易,培養(yǎng)過程比較簡單,短期內(nèi)可以得到結(jié)果,所以其實用價值很高。

血液中含有紅、白兩類細胞,它們均是處于未分裂的間期細胞。紅細胞沒有核,無分裂能力;白細胞類雖有細胞核存在,但是外周血中處于休止期。植物血球凝集素(簡稱PHA)能促使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轉(zhuǎn)化為具有分裂作用的母細胞。染色體只有在細胞分裂中期時最典型。秋水仙素類藥的藥物能抑制紡錘絲的形成,使細胞分裂停止于中期,低滲處理使細胞膨脹,細胞膜破裂,染色體分散,這樣就可便于分析外周血是除骨髓之外的血液,臨床上常用一些方法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釋放到血外周血液中,再在從血液中提取分離得到造血干細胞,我們把這樣得到的干細胞成為外周血干細胞外周血培養(yǎng)及染色體制片技術(shù)48應(yīng)用ISHH技術(shù)對染色體制片(一)基本原理

染色體上基因位置分配的研究,又叫染色體圖的研究,是用同位素或生物素、地高辛標記的核酸探針,直接同中期的染色體鋪片行雜交。早期的研究是用于重復(fù)序列DNA的定位,如編碼核糖體的基因18S和28S核糖體RNA定位于第13~15號染色體和第21~22號染色體短臂次縊痕區(qū)。5S核糖體RNA定位于第1號染色體上長臂的遠側(cè)Iq42~Iq43。近年已能進行單拷貝基因的定位,如胰島素基因定位于IIp15上、C-mos原癌基因定位于Sq22上、N-ras原癌基因定位于IPI34。在染色體11的短臂上,利用ISHH技術(shù)證明4個基因依次排列,從短臂的遠端依次為胰島素、β-球蛋白、HRASI和PTH。應(yīng)用ISHH技術(shù)對染色體制片492.G帶染色體的特征第1號染色體:識別并不困難,但初學(xué)者易把長短臂顛倒。短臂的近側(cè)1/2處有2個深帶。遠側(cè)有一半幾乎為淺染區(qū);短臂共分3區(qū)。界標為近側(cè)的深帶(2區(qū)1帶)和中段的深帶(3區(qū)1帶)。長臂近側(cè)為一窄的淺帶。中段和遠側(cè)段各有2條深帶;長臂共分4區(qū),界標為次縊痕遠側(cè)的淺帶(2區(qū)1帶)、中段的深帶(3區(qū)1帶)和遠側(cè)的深帶(4區(qū)1帶)。第2號染色體:短臂可見4條深帶。中段的2條深帶?;ハ嗫拷憩F(xiàn)為1條深帶;短臂共分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長臂可見4~7帶,近側(cè)著色甚淺,中段及遠側(cè)著色較深;長臂共分3區(qū),界標為2個淺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第3號染色體:短臂近側(cè)可見2條深帶;遠側(cè)可見3條深帶,其中遠端的1條帶較窄,染色淺;短臂分為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長臂近側(cè)和遠側(cè)各有1條較寬的深帶:好的標本近側(cè)深帶可分為2條深帶,遠側(cè)深帶可分為3~4條深帶;長臂分為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長臂深帶寬度略大于短臂深帶。第4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只1區(qū)。長臂有均勻分布的4條深帶;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淺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第5號染色體:短臂有1條深帶,只1區(qū)。長臂有5條深帶,中段的3條深帶常靠近;長臂分3區(qū),界標有1深帶(2區(qū)1帶)和1淺帶(3區(qū)1帶)。第6號染色體:短臂近側(cè)有1寬的淺帶,遠側(cè)為1深帶;短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第7號染色體:短臂有2~3條深帶,近末端帶著色很深;短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長臂有3條深帶,近側(cè)和中部的2條帶較深;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深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第8號染色體:短臂有2條深帶,遠側(cè)深帶較近側(cè)深帶著色深;短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長臂有3~4條深帶,遠中的深帶著色較深;長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第9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短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長臂2條深帶。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深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第10號染色體:短臂有2條深帶,近側(cè)較近側(cè)深帶著色淺;短臂只1區(qū)。長臂有3條深帶,近側(cè)深帶著色更深;長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第11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短臂只1區(qū)。長臂有2條深帶,在近側(cè)深帶與著絲粒之間有1寬的淺帶;長臂為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第12號染色體:短臂有1條深帶;短臂只1區(qū)。長臂有3條深帶,中間的1條深帶寬,近側(cè)深帶與著絲粒的距離較第11號染色體近;長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第13號染色體:長臂有4條深帶,中間2條深帶寬;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中間的2條深帶(2區(qū)1帶及3區(qū)1帶)。第14號染色體:長臂有45條深帶,近側(cè)的第2條帶和遠側(cè)的帶著色更深;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條深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第15號染色體:長臂有4條深帶,近側(cè)的第2條帶較寬;長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第16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短臂只1區(qū)。長臂有2條深帶,近中部深帶明顯;長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第17號染色體:短臂有1深帶;只1區(qū)。長臂1~2深帶,遠側(cè)深帶較寬,在深帶與著絲粒之間有1寬的淺帶;分2區(qū),界標為淺帶(2區(qū)1帶)。第18號染色體:短臂為1淺帶區(qū)。長臂有2條深帶;為2區(qū),界標是1淺帶(2區(qū)1帶)。第19號染色體:著色最淺。著絲粒周圍為深帶。短臂和長臂均為1區(qū)。第20號染色體:短臂有1深帶,較寬;短臂和長臂均為1區(qū)。長臂有1深帶,較寬。第21號染色體:最小的1個染色體。長臂緊按著絲粒處有1深帶,較寬;長臂為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第22號染色體:較21號色體長,長臂緊接著絲粒處有1深帶,較窄。短臂和長臂均為1區(qū)。X染色體:短臂中部有1條深帶;分2區(qū),界標是深帶(2區(qū)1帶)。長臂有4條深帶,其中近槽深帶最寬;分2區(qū),界標是近側(cè)深帶(2區(qū)1帶)。Y染色體:長臂遠側(cè)半色著深,為1深帶;短臂和長臂均為1區(qū)。2.G帶染色體的特征50現(xiàn)在國內(nèi)流行一種辨認G帶每個染色體的口訣,稍加修改如下:一禿二蛇三蝶飄,四象鞭炮五黑腰;六號短空小白臉,七上八下九苗條;十號長臂近帶好,十一低來十二高;十三十四十五號,三個長臂一二一;十六長臂縊痕大,十七長臂帶腳鐐;十八人小肚皮大,十九中間一黑腰;二十頭重腳腳底輕,二十一帶寬身體??;二十二帶小身體大,Y長一寬近末端;X短臂一、長臂三,中間象個工字般?,F(xiàn)在國內(nèi)流行一種辨認G帶每個染色體的口訣,稍加修改如下:51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52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53第13號染色體:長臂有4條深帶,中間2條深帶寬;A組(1~3):為最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相互間很易區(qū)別。秋水仙胺抑制紡垂絲的形成,可以得到較多的晚前期、前中期、早中期的分裂相。C組(6~12號和X):為中等大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長臂有4條深帶,其中近槽深帶最寬;此法可制成永久性的標本長臂共分3區(qū),界標為2個淺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短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淺帶(2區(qū)1帶)。第9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植物血球凝集素(簡稱PHA)能促使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轉(zhuǎn)化為具有分裂作用的母細胞。長臂近側(cè)為一窄的淺帶。中段和遠側(cè)段各有2條深帶;第20號染色體:短臂有1深帶,較寬;這樣染色體帶紋可增加到500和850條,甚至可達1200~2000條之多。但3對染色體之間較難區(qū)別。短臂分2區(qū),界標為1深帶(2區(qū)1帶)。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深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為2區(qū),界標是1淺帶(2區(qū)1帶)。這組染色體較難區(qū)分,其中第6、7、11號和X染色體為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8、9、10和12號染色體為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Y染色體常比第21和22號染色體大、染色深。第13號染色體:長臂有4條深帶,中間2條深帶寬;54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55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56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57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58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59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60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61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62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63F組(19~20號):為更小的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秋水仙胺抑制紡垂絲的形成,可以得到較多的晚前期、前中期、早中期的分裂相。將染色體制片經(jīng)鹽溶液、胰酶或堿處理,再用吉母薩染料染色,在光鏡下進行檢查,見到特征性的帶。外周血培養(yǎng)及染色體制片技術(shù)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深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十三十四十五號,三個長臂一二一;Y染色體:長臂遠側(cè)半色著深,為1深帶;1.國內(nèi)應(yīng)用的外周血培養(yǎng)染色體技術(shù)第22號染色體:較21號色體長,長臂緊接著絲粒處有1深帶,較窄。第6號染色體:短臂近側(cè)有1寬的淺帶,遠側(cè)為1深帶;長臂有2條深帶,在近側(cè)深帶與著絲粒之間有1寬的淺帶;2對染色體之間在形態(tài)和長度上較難區(qū)別。外周血培養(yǎng)及染色體制片技術(shù)第20號染色體:短臂有1深帶,較寬;此法可制成永久性的標本F組(19~20號):為更小的中部著絲粒染色體。C組(6~12號和X):為中等大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第9號染色體:短臂有1~2條深帶;非顯帶染色體特征分為七組短臂的近側(cè)1/2處有2個深帶。F組(19~20號):為更小的中部著絲粒染色體。64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65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66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67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68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69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70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71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72生物信息學(xué)人類對染色體的G帶完美課課件73第20號染色體:短臂有1深帶,較寬;C組(6~12號和X):為中等大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中間的2條深帶(2區(qū)1帶及3區(qū)1帶)。第19號染色體:著色最淺。十號長臂近帶好,十一低來十二高;Y染色體長臂2個染色單體比較靠攏,長臂末端也較模糊。Y染色體:長臂遠側(cè)半色著深,為1深帶;第5號染色體:短臂有1條深帶,只1區(qū)。長臂分3區(qū),界標有1深帶(2區(qū)1帶)和1淺帶(3區(qū)1帶)。A組(1~3):為最大的具中部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相互間很易區(qū)別。十六長臂縊痕大,十七長臂帶腳鐐;長臂分3區(qū),界標為2深帶(2區(qū)1帶和3區(qū)1帶)。X染色體:短臂中部有1條深帶;外周血是除骨髓之外的血液,臨床上常用一些方法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釋放到血外周血液中,再在從血液中提取分離得到造血干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