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4動物生理學自己下載平時答案_第1頁
0874動物生理學自己下載平時答案_第2頁
0874動物生理學自己下載平時答案_第3頁
0874動物生理學自己下載平時答案_第4頁
0874動物生理學自己下載平時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章-1zhang神經生理一、問答題

1、簡述神經纖維興奮傳導的特點有哪些?

參考答案(1)生理完整性神經纖維必須保持結構和機能上的完整,才能傳導沖動。

(2)傳導的絕緣性當神經纖維傳導沖動時,只能在興奮著的纖維內傳導,并不波及鄰近的其它任何纖維。

(3)雙向傳導性一條神經纖維的任何一點受到刺激發(fā)生興奮后,興奮就從刺激的部位沿著纖維向兩端傳導。

(4)不衰減傳導性在正常情況下,神經纖維在傳導神經沖動時,不管傳導距離多么遠,其沖動的大小、數目和速度始終不變。

(5))相對不疲勞性因為動作電位的發(fā)生是Na+、K+順濃度差的運動,不直接消耗能量,即使消耗能量也很少,所以不易疲勞。

2、比較興奮性突觸和抑制性突觸傳遞原理的異同。

參考答案傳遞的過程可以分為突觸前過程(動作電位到達,引起遞質釋放)和突觸后過程(遞質與受體結突觸前抑制合后,產生突觸后電位,從而引起興奮或抑制)。興奮性突觸與抑制性突觸傳遞時,突觸前過程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動作電位到達,引起Ca2+釋放)只是所釋放的遞質的功能不同:即興奮性突觸末梢釋放興奮性遞質,而后者釋放抑制性遞質。在突觸后過程中,雖然都是遞質與特異性受體結合后,導致離子通道性狀改變,從而產生突觸后電位,但是在興奮性突觸,興奮性遞質與其受體結合后,可使Na+、K+(主要是Na+)通透性增加,產生去極化的突觸后電位,經總和達到閾電位使突觸后神經元產生興奮;而在抑制性突觸,抑制性遞質與其受體結合后,使Cl-(或K+)通透性增高,產生超極化的突觸后電位,使突觸后神經元不易產生興奮。3、比較突觸前抑制和突觸后抑制產生機理的異同?

參考答案(1)突觸前抑制突觸前抑制是由于突觸前軸突末梢因某種原因使其興奮時產生的動作電位減弱,釋放的興奮性遞質減少,使EPSP降低,以致引起突觸后神經元興奮性下降或不能引起興奮,從而產生抑制效應。此時的突觸前膜興奮性并無改變,而且也不產生IPSP。

(2)突觸后抑制必須通過一個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來實現。一個興奮性神經元不可能直接使突觸后神經元產生抑制,它必須先使一個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興奮并釋放抑制性遞質,然后作用于突觸后神經元,使突觸后膜產生IPSP,進而引起突觸后神經元抑制。

4、列表比較特異投射系統和非特異投射系統的區(qū)別有哪些?

參考答案特異與非特異投射系統的主要區(qū)別:5、小腦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參考答案小腦的功能主要有:

(1)原始小腦即小腦的絨球小結葉,它主要與身體平衡功能有關。動物切除該部位后,其四肢活動仍正常,但卻坐不穩(wěn),也不能平穩(wěn)站立,陷于平衡失調狀態(tài)。

(2)舊小腦指小腦前葉和后葉的后部,舊小腦主要與肌緊張調節(jié)有關。其中前葉蚓部可抑制同側伸肌緊張;前葉兩側可加強同側伸肌緊張。

(3)新小腦指的是后葉的絕大部分。主要與肌張力及隨意運動的調節(jié)有關。

6、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的特點及其生理意義是什么?

參考答案(1)非條件反射是動物在種族進化過程中,適應變化的內外環(huán)境通過遺傳而獲得的先天性反射,是動物生下來就有的。這種反射有固定的反射途徑。反射比較恒定且不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而發(fā)生改變,只要有一定強度的相應刺激,就會出現規(guī)律性的特定反應,其反射中樞大多數在皮層下部位。條件反射是動物在出生后的生活過程中,適應于個體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而逐漸建立起來的反射,它沒有固定的反射途徑,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而發(fā)生改變或消退。因此,在一定條件下,條件反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條件反射的建立,需要有大腦皮層的參與。

(2)條件反射是在后天生活過程中以非條件反射為基礎,通過學習訓練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反射。例如,燈光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動物在使役前出現的呼吸、循環(huán)及代謝變化等就是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的建立,極大地擴大了機體的反射活動范圍,增加了動物活動的預見性和靈活性,從而對環(huán)境變化更能進行良好的適應。

當前位置:第八章泌尿自測練習一、問答題

1、名詞解釋:腎小球有效濾過壓、球管平衡、腎小管的主動重吸收、腎小管的被動重吸收、滲透性利尿、水利尿

隱藏答案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有效濾過壓是腎小球濾過的動力。它是兩種作用相反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即,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腔內壓)。

球管平衡:無論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或減少,腎小管濾液的重吸收率始終占腎小球濾過率的65~70%左右,這種現象叫做球管平衡。

腎小管的主動重量吸收:腎小管的主動重吸收是指通過腎小管上皮細胞的代謝活動,把某種物質從腎小管管腔中轉運到周圍組織液的過程。

腎小管的被動重量吸收:腎小管的被動重吸收是通過彌散作用、滲透作用和靜電吸引作用而實現的物質轉運過程。

滲透性利尿:如果原尿中溶質濃度很高,滲透壓就大,必然要妨礙腎小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這種現象叫做滲透性利尿。

水利尿:動物大量飲清水后尿量增多的現象叫做水利尿。它主要是由于ADH釋放減少,使水重吸收減少所致。2、原尿生成與哪些因素有關?

隱藏答案(1)濾過膜的通透性和面積正常情況下濾過膜的通透性和濾過面積比較穩(wěn)定。在某些情況下,若其通透性增加,則原尿生成增多,反之,當其通透性和濾過面積減少時,原尿生成也減少。

(2)有效濾過壓有效濾過壓是腎小球濾過的動力。當某種原因使其增大時,原尿生成增多,反之,原尿生成減少。

(3)腎小球血漿流量當流量增加時,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原尿增多;反之,當流量減少時,原尿也減少。

3、簡述尿的生成過程。

隱藏答案(1)腎小球的濾過: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漿中水、無機鹽和小分子有機物,在有效濾過壓的推動下,透過濾過膜進入腎小囊,生成濾液即原尿。濾過膜具有較大的通透性和有效面積,而濾過的直接動力來自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它有較高的壓力,減去血漿膠體滲透壓和囊內壓的阻力,也有較大的有效濾過壓。

(2)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進入腎小管后稱為小管液。小管液經小管細胞的選擇性重吸收,將對機體有用的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全部重吸收,絕大部分水、Na+、K+、Cl-、HCO3-等,小部分尿素被重吸收;對機體無用的肌酐等代謝廢物不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K+等都是主動重吸收的,原尿中約99%以上的水隨著溶質的重吸收而被動重吸收,

在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是受ADH調節(jié)的,是決定尿量的關鍵。重吸收的物質,進入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再進入血液循環(huán)。

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由腎小管分泌的物質有H+、K+和NH3等,排泄的物質有肌酐、對氨基馬尿酸以及進入機體的某些藥物如青霉素,酚紅等。

由腎小球濾出的原尿經腎小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使原尿的質和量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最后形成了排出的終尿。

4、試述尿濃縮和稀釋的原理?

隱藏答案小管液經集合管后才形成終尿。尿液的濃縮和稀釋是與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以及腎髓質的高滲有關。集合管處于高滲的髓質中,當機體缺水時,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便可刺激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使垂體后葉ADH釋放增多,使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增加,于是小管液由皮質進入髓質乳頭方向時,水被逐漸重吸收,形成了高滲尿即濃縮尿,其滲透壓可高達1,200~1,400mOsm/L,是血漿滲透壓的4~5倍,這是腎臟的濃縮功能。當體內多水時,ADH釋放減少,遠曲小管的低滲或等滲小管液由于Na+和尿素等溶質繼續(xù)被重吸收而形成低滲尿,即稀釋尿。其滲透壓可低至30~40mOsm/L。這是腎臟的稀釋功能。當前位置:第八章泌尿自測練習一、問答題

1、名詞解釋:腎小球有效濾過壓、球管平衡、腎小管的主動重吸收、腎小管的被動重吸收、滲透性利尿、水利尿

隱藏答案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有效濾過壓是腎小球濾過的動力。它是兩種作用相反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即,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腔內壓)。

球管平衡:無論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或減少,腎小管濾液的重吸收率始終占腎小球濾過率的65~70%左右,這種現象叫做球管平衡。

腎小管的主動重量吸收:腎小管的主動重吸收是指通過腎小管上皮細胞的代謝活動,把某種物質從腎小管管腔中轉運到周圍組織液的過程。

腎小管的被動重量吸收:腎小管的被動重吸收是通過彌散作用、滲透作用和靜電吸引作用而實現的物質轉運過程。

滲透性利尿:如果原尿中溶質濃度很高,滲透壓就大,必然要妨礙腎小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這種現象叫做滲透性利尿。

水利尿:動物大量飲清水后尿量增多的現象叫做水利尿。它主要是由于ADH釋放減少,使水重吸收減少所致。2、原尿生成與哪些因素有關?

隱藏答案(1)濾過膜的通透性和面積正常情況下濾過膜的通透性和濾過面積比較穩(wěn)定。在某些情況下,若其通透性增加,則原尿生成增多,反之,當其通透性和濾過面積減少時,原尿生成也減少。

(2)有效濾過壓有效濾過壓是腎小球濾過的動力。當某種原因使其增大時,原尿生成增多,反之,原尿生成減少。

(3)腎小球血漿流量當流量增加時,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原尿增多;反之,當流量減少時,原尿也減少。

3、簡述尿的生成過程。

隱藏答案(1)腎小球的濾過: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漿中水、無機鹽和小分子有機物,在有效濾過壓的推動下,透過濾過膜進入腎小囊,生成濾液即原尿。濾過膜具有較大的通透性和有效面積,而濾過的直接動力來自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它有較高的壓力,減去血漿膠體滲透壓和囊內壓的阻力,也有較大的有效濾過壓。

(2)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進入腎小管后稱為小管液。小管液經小管細胞的選擇性重吸收,將對機體有用的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全部重吸收,絕大部分水、Na+、K+、Cl-、HCO3-等,小部分尿素被重吸收;對機體無用的肌酐等代謝廢物不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K+等都是主動重吸收的,原尿中約99%以上的水隨著溶質的重吸收而被動重吸收,

在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是受ADH調節(jié)的,是決定尿量的關鍵。重吸收的物質,進入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再進入血液循環(huán)。

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由腎小管分泌的物質有H+、K+和NH3等,排泄的物質有肌酐、對氨基馬尿酸以及進入機體的某些藥物如青霉素,酚紅等。

由腎小球濾出的原尿經腎小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使原尿的質和量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最后形成了排出的終尿。

4、試述尿濃縮和稀釋的原理?

隱藏答案小管液經集合管后才形成終尿。尿液的濃縮和稀釋是與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以及腎髓質的高滲有關。集合管處于高滲的髓質中,當機體缺水時,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便可刺激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使垂體后葉ADH釋放增多,使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增加,于是小管液由皮質進入髓質乳頭方向時,水被逐漸重吸收,形成了高滲尿即濃縮尿,其滲透壓可高達1,200~1,400mOsm/L,是血漿滲透壓的4~5倍,這是腎臟的濃縮功能。當體內多水時,ADH釋放減少,遠曲小管的低滲或等滲小管液由于Na+和尿素等溶質繼續(xù)被重吸收而形成低滲尿,即稀釋尿。其滲透壓可低至30~40mOsm/L。這是腎臟的稀釋功能。當前位置:第八章泌尿自測練習一、問答題

1、名詞解釋:腎小球有效濾過壓、球管平衡、腎小管的主動重吸收、腎小管的被動重吸收、滲透性利尿、水利尿

隱藏答案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有效濾過壓是腎小球濾過的動力。它是兩種作用相反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即,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腔內壓)。

球管平衡:無論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或減少,腎小管濾液的重吸收率始終占腎小球濾過率的65~70%左右,這種現象叫做球管平衡。

腎小管的主動重量吸收:腎小管的主動重吸收是指通過腎小管上皮細胞的代謝活動,把某種物質從腎小管管腔中轉運到周圍組織液的過程。

腎小管的被動重量吸收:腎小管的被動重吸收是通過彌散作用、滲透作用和靜電吸引作用而實現的物質轉運過程。

滲透性利尿:如果原尿中溶質濃度很高,滲透壓就大,必然要妨礙腎小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這種現象叫做滲透性利尿。

水利尿:動物大量飲清水后尿量增多的現象叫做水利尿。它主要是由于ADH釋放減少,使水重吸收減少所致。2、原尿生成與哪些因素有關?

隱藏答案(1)濾過膜的通透性和面積正常情況下濾過膜的通透性和濾過面積比較穩(wěn)定。在某些情況下,若其通透性增加,則原尿生成增多,反之,當其通透性和濾過面積減少時,原尿生成也減少。

(2)有效濾過壓有效濾過壓是腎小球濾過的動力。當某種原因使其增大時,原尿生成增多,反之,原尿生成減少。

(3)腎小球血漿流量當流量增加時,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原尿增多;反之,當流量減少時,原尿也減少。

3、簡述尿的生成過程。

隱藏答案(1)腎小球的濾過: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漿中水、無機鹽和小分子有機物,在有效濾過壓的推動下,透過濾過膜進入腎小囊,生成濾液即原尿。濾過膜具有較大的通透性和有效面積,而濾過的直接動力來自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它有較高的壓力,減去血漿膠體滲透壓和囊內壓的阻力,也有較大的有效濾過壓。

(2)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進入腎小管后稱為小管液。小管液經小管細胞的選擇性重吸收,將對機體有用的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全部重吸收,絕大部分水、Na+、K+、Cl-、HCO3-等,小部分尿素被重吸收;對機體無用的肌酐等代謝廢物不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K+等都是主動重吸收的,原尿中約99%以上的水隨著溶質的重吸收而被動重吸收,

在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是受ADH調節(jié)的,是決定尿量的關鍵。重吸收的物質,進入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再進入血液循環(huán)。

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由腎小管分泌的物質有H+、K+和NH3等,排泄的物質有肌酐、對氨基馬尿酸以及進入機體的某些藥物如青霉素,酚紅等。

由腎小球濾出的原尿經腎小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使原尿的質和量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最后形成了排出的終尿。

4、試述尿濃縮和稀釋的原理?

隱藏答案小管液經集合管后才形成終尿。尿液的濃縮和稀釋是與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以及腎髓質的高滲有關。集合管處于高滲的髓質中,當機體缺水時,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便可刺激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使垂體后葉ADH釋放增多,使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增加,于是小管液由皮質進入髓質乳頭方向時,水被逐漸重吸收,形成了高滲尿即濃縮尿,其滲透壓可高達1,200~1,400mOsm/L,是血漿滲透壓的4~5倍,這是腎臟的濃縮功能。當體內多水時,ADH釋放減少,遠曲小管的低滲或等滲小管液由于Na+和尿素等溶質繼續(xù)被重吸收而形成低滲尿,即稀釋尿。其滲透壓可低至30~40mOsm/L。這是腎臟的稀釋功能。一、問答題

1、肺通氣的動力是什么?需要克服哪些阻力才能實現肺通氣?

隱藏答案肺通氣是指肺與外界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氣體進出肺有賴于推動氣體流動的動力和阻止氣體流動的阻力這兩種力的相互作用。肺通氣的直接動力是肺內壓與大氣壓之間的壓力差。肺內壓低于大氣壓,氣體入肺,引起吸氣;肺內壓高于大氣壓,氣體出肺,產生呼氣。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的擴大和縮小以及肺的張縮,是肺內壓產生相應的變化。所以,呼吸肌舒縮活動是實現肺通氣的原動力。肺通氣的阻力可以分為彈性阻力和非彈性阻力。前者包括肺和胸廓的彈性阻力,后者包括慣性阻力、黏滯阻力和氣道阻力。平靜呼吸時以彈性阻力為主。2、試述血中PCO2、PO2以及H+濃度變化對呼吸的影響。

隱藏答案當動脈血中PCO2升高、PO2降低以及H+濃度增加時,可刺激位于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的外周化學感受器以及位于延髓腹外側淺表層的中樞化學感受器,通過化學感受性呼吸反射,使呼吸興奮,肺通氣量增加。

(1)CO2維持呼吸中樞的正常興奮性。動脈血中PCO2在一定范圍內升高可通過間接刺激中樞化學感受器和直接刺激外周化學感受器兩條途徑反射性地使呼吸興奮(以刺激中樞化學感受器為主),但是PCO2過高則抑制呼吸。

(2)低O2對呼吸的興奮作用完全是通過外周化學感受器實現的。低O2對呼吸中樞的直接作用是抑制。輕度低O2時,外周化學感受器引起的呼吸興奮效應大于低O2對呼吸中樞的直接抑制作用,表現為呼吸興奮。當嚴重低O2時,外周化學感受器引起的呼吸興奮效應不足以對抗低O2對呼吸中樞的直接抑制作用,會導致呼吸的抑制。

(3)血液中H+濃度增加對呼吸的興奮作用可通過刺激外周和中樞化學感受器兩條途徑實現,由于血液中H+不易通過血腦屏障,因此以刺激外周化學感受器為主。

3、O2和CO2在血液中式如何運輸的?

隱藏答案O2和CO2在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和化學結合的方式運輸。O2和CO2化學結合方式分別約占各自總運輸量的98.5%和95%,物理溶解的量僅占約1.5%和5%。物理溶解的量雖少,但是氣體必須首先物理溶解后才能發(fā)生化學結合。

(1)O2的運輸主要以HbO2的方式運輸。擴散入學的O2能與紅細胞中Hb發(fā)生可逆性結合:Hb+O2==HbO2。在肺部,由于O2分壓高,促進O2與Hb結合,由血液將O2由肺運輸到組織;在組織中,O2分壓低,則HbO2解離,釋放出O2,供組織利用。

(2)CO2的運輸CO2也主要以化學結合方式運輸。化學結合運輸的CO2分為2種形式,即HCO3-形式和氨基甲酸血紅蛋白形式。1.HCO3-方式:HCO3-方式占CO2運輸總量的88%。紅細胞內含有較高濃度的碳酸酐酶,能將從組織擴散人血的大部分CO2生成H2CO3。H2CO3又解離成HCO3-和H+。HCO3-在紅細胞內與K+結合成KHCO3,隨著紅細胞內HCO3-生成的增加,可不斷向血漿擴散,與血漿中Na+結合成NaHCO3,同時血漿中的CI-向紅細胞內擴散以交換HCO3-。在肺部,由于肺泡氣PCO2低于靜脈壓,上述反應向相反方向進行,以HCO3-形式運輸的CO2逸出,擴散進入肺泡,并被呼出體外。2.氨基甲酸血紅蛋白方式:大約7%的CO2與Hb的氨基結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紅蛋白。這一反應無須酶的催化,反應迅速、可逆,主要調節(jié)因素是氧合作用。由于氧合血紅蛋白與CO2的結合能力小于還原血紅蛋白,所以在組織處,還原血紅蛋白的增多促進了氨基甲酸血紅蛋白的生成,一部分CO2就以HHbNHCOOH形式運輸到肺部。在肺部,氧合血紅蛋白的生成增加,促使HHbNHCOOH釋放出CO2。

4、動物試驗中切斷家兔雙側迷走神經對呼吸有何影響?為什么?

隱藏答案切斷家兔雙側迷走神經后,動物呼吸變得深而慢,是由于失去了肺牽張反射對吸氣的抑制。肺牽張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氣管到細支氣管的平滑肌中。吸氣時,肺擴張牽拉呼吸道,使感受器興奮,沖動沿迷走神經的傳入纖維到達延髓,使呼吸切斷機制興奮,切斷吸氣,轉為呼氣,這樣使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和頻率。所以,當切斷迷走神經后,動物呼吸出現吸氣延長、加深,變?yōu)樯疃暮粑?、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淺而快的呼吸效率高?

隱藏答案每分肺通氣量是指每分鐘進或出肺的氣體總量。它等于潮氣量乘以呼吸頻率。每次吸入的氣體并不全部進入肺泡,其中一部分停留在不能進行氣體交換的呼吸道中。呼氣時,這部分沒有經過交換的氣體首先被呼出體外。從氣體交換的角度來看,真正有效的通氣量是肺泡通氣量,即每分鐘吸入肺泡的新鮮空氣量。肺泡通氣量=(潮氣量-無效腔氣量)×呼吸頻率,它是反應肺通氣效率的重要指標。如潮氣量減半,呼吸頻率增加一倍(淺快呼吸),或者潮氣量增加一倍,呼吸頻率減半(深慢呼吸)時,每分肺通氣量不變,但肺泡通氣量卻發(fā)生明顯變化。深而慢的呼吸時,肺泡通氣量明顯增加。因此,在一定范圍內,深而慢的呼吸比淺而快的呼吸的氣體交換效率高。一、問答題

1、簡述影響組織液生成的因素

隱藏答案(1)毛細血管血壓

(2)血漿膠體滲透壓

(3)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

(4)淋巴回流受阻

2、簡述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特點以及形成原理

隱藏答案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最顯著特征是復極化的時間較長。心肌動作電位分為5個時期:

(1)0期(快速去極期)心室肌受刺激后,膜內電位從靜息電位-90mV去極化到閾電位-70mV時,膜的快鈉通道開放,Na+快速大量的流入細胞,使膜內的電位迅速上升到峰電位+30mV左右,形成動作電位的上升支。

(2)1期(快速復極初期)膜電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0期和1期形成峰電位。1期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

(3)2期(平臺期)復極化電位達到0mV左右,復極化過程變得非常緩慢,基本停止于0mV水平并持續(xù)一段時間,形成一特征性的平臺。此期由于Ca2+緩慢內流和少量Na+內流,抵消了K+外流所引起的電位下降,致使電位變化緩慢。

(4)3期(快速復極末期)2期之后,復極速度加快,并將至-90mV。此期是由于K+快速外流形成的。

(5)4期(靜息期)3期之后,細胞內的電位雖然穩(wěn)定在-90mV的水平,但是離子的分布狀態(tài)尚未恢復。此期通過離子泵的主動運輸,從細胞內排出流入的Na+和Ca2+,同時攝回流出細胞的K+,從而使細胞內外的離子分布恢復到興奮前的靜息狀態(tài)。

3、影響靜脈回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隱藏答案影響靜脈回流的主要因素如下:

1.體循環(huán)平均充盈壓:血量不充足時,全身血管系統的充盈程度降低,體循環(huán)平均充盈壓就降低,回心血量少;反之,則增多。

2.心臟收縮力:心臟收縮力減弱,心臟射血分數減少,心舒期室內壓較高,對靜脈回流血液的抽吸力減小,故靜脈回流量減?。环粗?,則增多。

3.呼吸運動:吸氣時,胸膜腔內壓降低,胸腔內大靜脈和右心房擴大,有利于外周靜脈血向腔靜脈和右心房回流。呼氣時,胸膜腔內壓上升,則靜脈回心血量減少。

4.骨骼肌和靜脈瓣的作用:肌肉收縮時擠壓靜脈而加速了血流,配合靜脈瓣的作用,使靜脈血只能向心臟單方向的回流,起著一種“回流泵”的作用,使靜脈回流增加。

5.體位:由臥位變?yōu)榱⑽粫r,由于重力作用,靜脈血回流減少;反之,則增多。

4、簡述微循環(huán)的定義、微循環(huán)的血流通路及其生理意義

隱藏答案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的血流循環(huán)稱微循環(huán)。微循環(huán)的血流通路有:

(1)直捷通路從微動脈經后微動脈,通過毛細血管再到微靜脈。多見于骨骼肌,主要作用是使一部分血液快速通過微循環(huán)而進入靜脈。

(2)動靜脈短路從微動脈到動靜脈吻合支再到微靜脈。多見于皮膚和皮下組織,通過開放和關閉而發(fā)揮調節(jié)體溫的作用。

(3)迂回通路從微動脈經后微動脈、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真毛細血管,最后到微靜脈。此通路迂回曲折,血流緩慢,真毛細血管相互交織成網狀,與組織細胞接觸面積較大,而且真毛細血管壁較薄,通透性較大,是血液和組織液間進行交換的場所。

5、心臟內興奮傳導的過程和特點以及影響心肌傳導性的因素

隱藏答案竇房結是正常心跳的起搏點,其P細胞產生自律性興奮,并傳入心房肌細胞。在心房,由于優(yōu)勢傳導通路是快速傳導,所以左右心房幾乎同時興奮并收縮。房室交界是聯系心房和心室的唯一通路,興奮在此通路傳導的極慢,因此房室延擱。房室延擱使心房先收縮,心室后收縮,這樣心室在收縮前有充分的時間完成血液充盈。浦肯野細胞構成心室內興奮傳導系統,其傳導速度最快,其纖維末梢呈網狀分布于心室壁,心室各處幾乎同時興奮,保證心室肌同時收縮。

影響心肌傳導性的因素:①細胞直徑:直徑大,傳導速度快,反之傳導慢。②動作電位0期去極的速度和幅度:速度和幅度越大,形成的局部電流越大,達到閾電位的速度越快,興奮傳導越快。③鄰近部位膜的興奮性:興奮性越高,膜電位與閾電位的差距就越小,興奮傳導就快。

6、動脈血壓的形成原因,以及外周阻力增加對血壓的影響?

隱藏答案動脈血壓形成的前提是心血管系統中有足夠的血液充盈;心室收縮射血為血壓形成提供了能量;小動脈和微動脈所形成的外周助力是影響動脈血壓的重要因素。

在心室收縮時,一部分能量用于推動血液流動成為血液的動能,另一部分則形成對血管壁的側壓,即壓強能或勢能;在心室舒張時,大動脈血管彈性回縮,將部分勢能轉化為動能,推動儲存的血液繼續(xù)流向外周,并維持心舒期的動脈血壓。大動脈血管在心縮期被動擴張使收縮壓不至于過高,在心舒期彈性回縮維持舒張壓不至于過低。部分能量是具有彈性的大動脈血管被動擴張,部分血液被暫時貯存在大動脈中,同時將部分動能轉化為勢能形式貯存起來。當心輸出量不變而外周阻力增加時,心舒期內血液向外周流動的速度減慢,心舒末期存留在大動脈內的血量增多,導致舒張壓明顯升高。在心縮期,由于心臟泵血的動力大,動脈壓升高,血流速度受到外周阻力的影響較小,仍有較多的血液流向外周,故收縮壓升高不明顯,脈壓減小。因此,外周阻力對舒張壓影響較大。一、問答題

1、血清、血漿的制備方法及它們的區(qū)別

隱藏答案血液與抗凝劑混勻后,經離心(3000r/min,30min)處理,上層淡黃色液,稱為血漿。血液未與抗凝劑混勻,靜置后將發(fā)生凝固,先生成血塊,血塊收縮后釋出的液體,稱為血清。血清與血漿的區(qū)別在于血清中不含纖維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2、比較內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徑的異同點。

隱藏答案(1)相同點①均為一系列的酶促反應過程。②每步酶促反應均有放大效應③均需Ca2+的促凝作用④存在正反饋調節(jié)⑤均可有凝血因子Ⅲ和Ⅶa的復合物引起酶促反應。(2)不同點①啟動凝血過程的原因和因子不同。內源性為血管內皮受損,膠原纖維激活凝血因子Ⅻ,啟動了一系列酶促反應;外源性為血管破裂,暴露了組織因子Ⅲ,啟動了一系列酶促反應。②參與的凝血因子不同。內源性參與的凝血因子多,外源性的少。③參與的凝血因子來源不同。內源性的凝血因子全部來自血液;外源性的啟動因子來自血液外的組織,其余的凝血因子在血管內。④凝血的時程不同。內源性的過程復雜、耗時較長,外源性的過程較簡單、耗時較短。3、簡述加速或延緩凝血的方法和依據。

隱藏答案(1)加速凝血的方法和依據①血液與粗糙面接觸或溫熱鹽水紗布按壓創(chuàng)面,利于激活凝血因子Ⅻ和血小板。②適當升高血液溫度,可提高酶的活性和酶促反應速度。③補充維生素K,可促進肝臟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④加Ca2+,可促進凝血過程。(2)延緩凝血的方法和依據①用內壁光滑潔凈的容器(如涂有石蠟或硅膠)盛血,可減少激活凝血因子Ⅻ和血小板的幾率。②降低血液溫度,可抑制酶的活性和反應速度。③血中加入檸檬酸鈉、草酸銨或草酸鉀,均可與Ca2+結合而除去血漿中的Ca2+,起到抗凝作用。④血中加入肝素,肝素能與抗凝血酶Ⅲ和血小板結合,作用復雜,在體內、體外均有抗凝作用。⑤口服抗維生素K藥物和雙香豆素、華法令等,抑制肝臟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而抗凝。4、分析生理狀態(tài)下機體血管中不易發(fā)生血液凝固的原因。

隱藏答案(1)血管內皮可防止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與內皮下的成分接觸,避免了凝血系統的激活和血小板的活化。血管內皮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血的功能。(2)血管內皮完整光滑,內源性與外源性凝血過程均不能啟動。(3)當血管局部損傷時,凝血因子的激活局限于血管的受損部位,使生理性凝血過程也只在局部發(fā)生。(4)凝血早期需數分鐘,而血流速度很快,可不斷稀釋沖走少量已被活化的凝血因子,并由血漿中抗凝物質滅活,被單核-巨噬細胞吞噬。(5)血漿中有多種抗凝物質。(6)血漿中存在纖維蛋白溶解系統,能維持凝血和纖溶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一、問答題

1、試設計一張表格,比較幾種物質轉運方式的主要特征。

隱藏答案轉運方式簡單擴散易化擴散主動轉運入胞、出胞濃度梯度順順逆

是否需要載體否是是否耗能與否否否是是主要物質O2CO2等脂溶性小分子水溶性離子、葡萄糖、氨基酸等Na+、Ca2+、I-、Cl-、葡萄糖、氨基酸等大分子物質2、簡述葡萄糖跨膜轉運的過程。

隱藏答案葡萄糖跨膜轉運方式為主動轉運?;具^程為:當胞外Na+濃度/胞內K+濃度↑時,激活Na+-K+泵又稱Na+-K+-ATPase,簡稱鈉泵,ATP分解產生能量,將胞內的3個Na+移至胞外和將胞外的2個K+移入胞內。同時,Na+-載體-葡萄糖的復合體形式進行的聯合轉運將葡萄糖轉運入胞內。3、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產生的機理如何?

隱藏答案靜息電位是細胞處于相對安靜狀態(tài)時,細胞膜內外存在的電位差。靜息電位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靜息電位即K+平衡電位。動作電位是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細胞膜在靜息電位基礎上發(fā)生一次短暫的、可逆的,并可向周圍擴布的電位波動稱為動作電位。動作電位主要由于Na+內流形成,膜在受到閾刺激而興奮時,對離子的通透性增加,即電壓門控性Na+、K+通道激活而開放Na+順濃度差內流,膜內負電位減小到零并變?yōu)檎娢弧鶱a+通道關閉,K+通道開放,K+外流,膜電荷重新恢復到靜息狀態(tài)。4、動作電位是如何傳導的?

隱藏答案動作電位的傳導,實際是已興奮的膜部分通過局部電流“刺激”了未興奮的膜部分,使之出現動作電位;這樣的過程在膜表面連續(xù)進行下去,就表現為興奮在整個細胞的傳導。一、問答題

1、動物生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是什么?

隱藏答案動物生理學是研究動物體的正常生命活動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主要研究機體各組織、器官和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各種生理活動協調統一的調控過程,以及整體活動與生存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影響。2、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隱藏答案(1)興奮性(2)適應性(3)新陳代謝。3、機體的內環(huán)境指什么?什么是穩(wěn)態(tài)?

隱藏答案(1)機體的內環(huán)境是細胞外液。(2)穩(wěn)態(tài):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的相對穩(wěn)定,各種物質在不停地轉換中達到的動態(tài)平衡。4、動物機體的功能調節(jié)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點?

隱藏答案(1)神經調節(jié),反應迅速、準確、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時間短暫。(2)體液調節(jié),反應速度較緩慢、但作用廣泛而持久。(3)自身調節(jié),較為簡單,調節(jié)幅度小。當前位置:第十章肌肉生理自測練習一、問答題

1、簡述骨骼肌的興奮-收縮耦聯過程。

隱藏答案肌肉收縮前,首先出現的是肌膜上的動作電位,因此在肌膜的電位變化和肌絲滑行引起的肌肉收縮之間,必定存在著某種中介過程把二者聯系起來,這一過程稱為興奮-收縮耦聯。耦聯因子是Ca2+,耦聯主要是通過三個過程。

(1)肌膜興奮時,動作電位通過橫管、管膜一直傳播到肌細胞的內部,深入到終池近旁。

(2)橫管膜去極化所爆發(fā)的動作電位,可使終池膜結構中某些帶電基團移位,而引起膜對Ca2+的通透性突然升高,于是終池中的Ca2+就順濃度差向肌漿擴散,使肌漿中Ca2+濃度升高。

(3)肌漿中的Ca2+與細微絲上的肌鈣蛋白結合,使之發(fā)生構型變化,進而觸發(fā)橫橋和肌纖蛋白結合和橫橋擺動,引起肌肉收縮。

2、何謂終板電位?有何特點?

隱藏答案運動神經末梢釋放的乙酰膽堿進入接頭間隙,便立即與終板膜上的受體結合。這種結合使終板膜對Na+、K+、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增加,這些離子在膜內外的移動導致終板膜的靜息電位有所減少,這種終板膜的局部去極化電位,稱為終板電位。其特點是:

(1)等級性反應電位幅度與乙酰膽堿釋放量成正比。

(2)呈電緊張性擴布終板電位以電緊張性擴布的方式影響鄰近的肌細胞膜,使后者發(fā)生去極化。

(3)無不應期。

(4)可表現總和現象。

3、簡述興奮是怎樣從運動神經傳到肌肉的?

隱藏答案當運動神經元興奮,動作電位傳到其末梢時,可使軸突膜上的Ca2+通道開放。細胞外液中的Ca2+進入膜內,使神經末梢釋放ACh。進入接頭間隙的ACh可與終板膜上的受體結合而引起終板電位。當終板電位增大到一定程度(約30mV)時,通過局部電流的作用使鄰近的肌細胞膜除極,當肌膜除極達到該處的閾電位水平時,就爆發(fā)一次動作電位而傳向整個肌細胞,引起肌細胞興奮而產生一次收縮。4、試比較興奮在神經纖維和神經-肌肉接頭處傳播的區(qū)別。

隱藏答案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播與其在神經肌接頭處的傳播有重大的區(qū)別。

首先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播是以電信號形式進行傳播的。興奮部位動作電位產生后,使其與鄰近的安靜部位之間出現局部電流,在局部電流的刺激下安靜部位去極化達到其閾電位時便在此處產生一個新的動作電位。這樣動作電位的依次出現便是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播。神經肌肉接頭處的興奮傳遞不是通過電信號的傳播,而是以化學性遞質來傳播的。在到達運動神經未梢的動作電位影響下接頭前膜釋放神經遞質─乙酰膽堿。乙酰膽堿分子的彌散通過接頭間隙后到達接頭后膜,并與接頭后膜的乙酰膽堿受體結合,進而在接頭后膜上引起Na+、K+等離子通透性的變化和終板電位的產生,終板電位總合后達到與其鄰近的肌細胞膜的閾電位時在肌細胞膜上產生動作電位。這樣完成了終板電位的興奮傳遞。

其次,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播是雙向性的。這是因為局部電流可以出現在原初興奮處部位之兩側的緣故。神經肌肉接頭處的興奮傳遞是單方向的。這是因為乙酰膽鹼只能從接頭前膜釋放,而乙酰膽鹼受體只存在于接頭后膜,因此興奮只能從接頭前膜傳向后膜,而不能相反。

第三點區(qū)別是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速度比較快。而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處的傳導速度比較慢,通過神經肌肉接頭要有一個較長的時間延閣。

第四,神經纖維的興奮傳導是相對不疲勞的,而且一般不容易出現阻滯。神經肌肉接頭處的興奮傳遞則易出現疲勞。

此外,神經纖維上的興奮傳導不易受內環(huán)境改變等的影響;而神經肌肉接頭處的興奮傳遞易受內環(huán)境改變及多種藥物的影響。

5、試用滑行學說解釋肌肉收縮的機制。

隱藏答案肌絲滑行引起肌肉收縮和舒張的基本過程如下:在肌細胞膜開始去極化后,通過終末池釋放Ca2+,肌漿中的Ca2+濃度突然升高,Ca2+即與肌鈣蛋白相結合,形成Ca2+-肌鈣蛋白復合體,使其分子構型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轉而引起原肌凝蛋白分子的構型發(fā)生改變,從而使肌纖維蛋白上的橫橋結合點暴露。當結合點一暴露,橫橋立即與之結合,橫橋上的ATP酶即被激活。ATP酶作用于ATP放出能量,則引起橫橋向暗帶中央的M線方向擺動,結果導致細肌絲向粗肌絲中間滑行,肌小節(jié)縮短而產生收縮。當肌漿的Ca2+濃度降低時,Ca2+與肌鈣蛋白分離,肌鈣蛋白與原肌凝蛋白的構型恢復,從而使原肌凝蛋白重新掩蓋在肌纖維蛋白的結合點上,解除了肌凝蛋白上的橫橋與肌纖維蛋白結合點的結合,結果細肌絲向外滑行回位,肌肉舒張。6、試述運動時機體的主要生理變化。

隱藏答案動物運動時,機體各器官、系統的生理機能均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1)循環(huán)機能運動時,由交感神經和腎上腺素的協同作用,使心跳加快加強,靜脈回流血量加快,心輸出量增加;同時肌肉的小動脈和毛細血管舒張。以上兩方面的作用均使肌肉的血流量增加。

(2)呼吸機能運動時,氧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產生都顯著增加,相應地需要增加肺的通氣量,因而呼吸的頻率和強度都增加。

(3)消化機能適度的運動有促進消化活動的作用,但劇烈運動時,由于體內血液的重新分配,消化腺的分泌活動和胃腸運動減弱,不利于消化吸收。

(4)體溫和排泄機能肌肉活動時,產熱增加,體溫稍有升高。由于汗腺活動增強,尿量減少;劇烈運動后,尿中的胺鹽、肌酸酐、尿酸和磷酸鹽增加,尿比重加大,pH值降低.

(5)血液成分劇烈運動時,由于大量出汗,喪失水分,血液變稠,紅細胞數相對增加;體內產酸增加使堿儲量降低;大量消耗能量使血糖含量降低。含量降低。

當前位置:第十二章生殖自測練習一、問答題

1、睪丸有哪些功能?精子的生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隱藏答案睪丸具有雙重功能:生精和內分泌功能,分別由曲細精管和間質細胞完成。(1)生精功能:原始的生精細胞為精原細胞,屬于干細胞,緊貼于曲細精管的基膜上。青春期開始,在FSH的作用下,精原細胞即進入分裂、分化,依次經過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精子細胞等階段,最后形成精子。在精子生成的過程中,支持細胞構成了特殊的“微環(huán)境”,既對生精細胞起支持作用,又為生精細胞提供多種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精子的生成還需要適宜的溫度,陰囊內溫度比腹腔內低1~8℃,適合于精子生成。(2)內分泌功能:睪丸間質細胞能合成、分泌雄激素,其主要成分為睪酮,支持細胞分泌抑制素。影響精子生成的因素(精子生成的調節(jié)):(1)激素的調節(jié):精子的生成受下丘腦—腺垂體—睪丸軸的調節(jié)。下丘腦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經垂體門脈系統到達腺垂體,促進腺垂體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FSH直接刺激曲細精管生成精子,LH則通過睪酮間接促進精子的生成。另外,在FSH的作用下,睪丸支持細胞還可產生抑制素,抑制素可抑制腺垂體分泌FSH,從而使FSH的分泌穩(wěn)定在一定水平,保證睪丸生精功能的正常進行。(2)其它因素的影響:如溫度、光照、精神因素等。2、試述卵巢的功能?

隱藏答案卵巢的功能包括兩個方面,即生成卵子和分泌雌激素與孕激素。

(1)卵巢的生卵作用

母畜達到性成熟的主要生理特征是卵巢中卵細胞成熟和排出。卵細胞起源于卵巢的生殖上皮。它的生成可分為增殖、生長和成熟三個階段。在增殖期內,卵巢生殖上皮產生的卵原細胞多次分裂后,產生大量的卵母細胞。卵母細胞被卵泡細胞包裹起來形成原卵泡。原卵泡數量非常多,但只有少量才能發(fā)育成熟而排卵。在生長階段,卵母細胞逐漸增大,四周卵泡細胞很快分裂,使原卵泡體積增大,并形成卵泡腔,最后卵細胞因受液體的壓力被擠在卵泡一角,形成囊狀卵泡。囊狀卵泡繼續(xù)發(fā)育向卵巢表面突出,變成很大的成熟卵泡。突出卵巢表面的成熟細胞,由于繼續(xù)增多的卵泡液的壓迫和卵泡液中的蛋白分解酶的作用,卵泡壁逐漸變薄,最后成熟卵泡破裂,卵泡液和成熟的卵細胞(卵子)隨著卵泡破裂從卵巢表面排出,這個過程叫做排卵。

(2)卵巢的分泌作用

雌性動物的卵巢除產生卵子外,還分泌性激素。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雌激素和孕激素。

①雌激素主要由卵巢中的卵泡囊內層和黃體分泌。此外胎盤、腎上腺皮質、睪丸的間質細胞也能生成少量的雌激素。雌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a:促進雌性附性器官的發(fā)育和副性征的出現;b:使子宮粘膜內腺體及血管增生;c:增加輸卵管和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力;d:促進陰道上皮增生。

②孕激素是由黃體和胎盤分泌的,另外腎上腺皮質也能產生少量孕激素。孕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a:在雌激素作用基礎上,進一步使子宮內膜增生;b:降低子宮平滑肌對催產素的敏感性,減少子宮收縮,有助孕和維持妊娠的作用;c:促進乳腺小葉及腺泡的發(fā)育,與雌激素一起使乳腺發(fā)育成熟。

3、胎盤的構成如何?它有哪些功能?

隱藏答案胎盤的構成:胎盤由叢密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